搜尋此網誌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菩薩是如何處世待人接物~悟顯法師 開示 (三13)

佛在八大人覺經說到:「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

憎惡人」。這是在說,一個覺悟的人是怎麼做事情,布施不光

只是施捨而已,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夠看得破、放得下,

心裡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這樣存心叫做菩薩布施。菩薩沒有

我相,沒有自私的觀念,對待所有的事情都是平等的,所以叫

等念冤親,冤就是跟自己有冤仇、結惡緣的,親就是跟自己緣

好的、看了歡喜的。在修學過程當中,不要有冤親的觀念,哪

個人跟自己不好,就疏離他;跟自己比較熟悉的,就對他偏袒

一點,這種念頭就是分別,會造成怨懟,跟緣結得不好的人更

要去化解,如果遇到冤親債主,不管是有形的、無形的,都要

跟他懺悔,不能再用是非對錯來衡量,不然冤結會越結越深。

如果是自己愛好的人事物,更要放下,要知道這世間無常、國

土危脆,不能再執著,一切人事物只是虛妄生滅的妄作用力,

這虛妄的因緣和合,不會是真的,心裡能有這樣的觀念,就不

會有愛憎的分別心現前,所以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

不憎惡人。別人即使再不好,也不要他放在心裡面,不要把自

己的心當成垃圾桶,專門存垃圾,存著別人的過失、別人的是

非,這些都是污染。所以為什麼要提倡報紙、雜誌、新聞統統

不要看,因為裡面的內容都是增長貪瞋癡,增長邪見,讓眾生

的惡心增長,本來很單純的人,接觸了這些不良的訊息,惡念

就會增長。所以心要清淨,要少接觸這些外緣,別人的缺點、

過失千萬不要放在心上,相反地,別人的好要記住,這叫「常

念善法」。今天有人幫助自己,就記住了對方的人情,這是不

對的,因為這是用情執、用染著心在對待人事物,還是有分

別。應該是要記住對方的善行,他的善言,他的行持,自己對

照來修學,這才是做到冤親平等。所以要「不念舊惡,不憎惡

人」,即使再壞的人,都有回頭的一念。像阿闍世王,「阿闍

世」翻做中文叫「未生怨」,因為他出生是來報仇的,這故事

在經典裡有說,他這一生五逆十惡全部都做了,臨終惡相現

前,一念懺悔,證無生法忍。這麼可惡的人都能回頭,所以要

是看到人家的不好,就去毀謗、去造謠生事,萬一他臨終懺

悔,變成菩薩,那就自失大利,況且他做壞事、行為不好,自

有他的因果,自己去講、去宣揚,那就是種自己的惡果報。所

以這一段八大人覺經的經文,相當重要,「菩薩布施」,想要

作佛,要先學菩薩。菩薩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你要先自覺,

才能夠覺他,最後覺行圓滿,自覺跟覺他的行為都圓滿了,那

就是佛,所以要學佛,這一段經文就要留意,絕不能忘失,現

代的人接觸境緣,動不動就是愛憎取捨,這都是染心在起作

用,所以即使念佛也很難得利益,更不用說想要得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