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順法師的著作和太虛法師的評論問世已近60 年了,今天印順版的“人間佛教”作為太虛法師“人生佛教”的正宗
而太虛法師所擔心的“佛法被棄於人間”也正有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太虛法師當時因色身衰朽未能詳細討論的問題,在佛教面臨種種危機
本文的討論限於個人能力、資料及篇幅,只涉及了非常粗淺和表面的
太虛法師在看到了全書及印順法師的回應之後,批評的立場不僅沒有
在“再議印度之佛教”強調彼此對於這句話解釋的差異,並進一步擴
實際上是“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兩條路線鬥爭的前哨戰,值得
也許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敘述太虛和印順之間的“路線鬥爭”,並不
只是論者大多強調二者的一致性而少談差異性,故強調二者之間存在
太虛法師也明確地反對依據世俗考據學認為大乘思想是後世佛教徒從
從目前的狀況看,太虛法師的批評是很有遠見的,聯想到在將印順尊
印順時常批評堅持古代的祖師大德們陷入宗派偏見,標榜自己堅持理
看到的卻是既無佛教傳承、又不符合學術規範的強烈執著。……
太虛法師的批評確實抓住了印順思想最為嚴重的缺陷。佛法是全法界
在這個問題上的疑惑實際上就是在具體問題上否定、或懷疑六道的存
但一到了具體問題時,就開始說龍宮是和龍族、龍比丘有關,說普賢
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崇拜的淨化,佛經上說佛之偉大、壽量久遠是後世
骨子裡就是對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信不及,對菩薩、佛信不及,對菩
太虛在此提出了佛學研究的學風問題,即對於佛陀的言教應該虛心體
古德有云:“依文解意,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為魔說”,誠哉斯
太虛大師明確地指出印順的立場不是大乘佛菩薩的立場,而是【溫和
印順認為 樹菩薩的空宗才真正代表菩薩精神。……… 無著系缺初義,《起信論》唯一漸成義,禪宗唯一自力義:淨之與密
參考文獻:
[1] 、“議印度之佛教”
[2] 、《太虛大師年譜》[3] 、“再議印度之佛教”
[4]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5] 、“敬答議印度之佛教”
[6] 、“學佛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