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佛門講『愛』與『慈悲』有什麼不一樣?」
悟顯法師開示:
佛法講的「慈悲」跟「愛」,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眾生的執著有對象,所以叫做「有所愛」,有愛就有「著」。而「慈悲」就不著,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所以它在應用上是不一樣的。
但是,若論心,凡夫的愛著心跟如來的大慈悲心是同一個心。
憨山大師講:「癡愛即是念佛心。即將念佛斷癡愛。」「癡心」跟「愛心」是同一個心,「癡愛心」跟你的「慈悲」跟「念佛心」是同樣的心。「心體」大家都一樣,但在作用上它各有不同。
那從這裡看:
世俗人的愛,它有對象、有所執著,所以叫「愛、取、有」,十二因緣當中的「愛、取、有」,因此就有輪迴。你要斷這「愛、取、有」,輪迴自然就斷掉了。
所以,「愛」是帶有執著的。「慈悲」是不執著的,是平等普遍的,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一智同緣普救護。種種苦難皆消滅。」菩薩他是用「智」,智就不著。所謂:「一智同緣普救護」,就是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只要眾生有苦難,你只要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憶念菩薩,他馬上就加持你,所謂「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菩薩在你遇到苦惱死厄當中,能夠作你的依靠;在危厄多憂怖的時候,他能夠及時幫助你,給你作最殊勝的皈依處,這就是「慈悲」。跟世俗人的愛,像:你媽媽很愛你、你爸爸很愛你、你先生很愛你、你男朋友很愛你、你女朋友很愛你,......,這種愛是不究竟的,而且在你有苦難的時候,他們幫不了你。你現在遇到危險,你父母救不了你,你叫爸、叫媽都沒有用,你只有念觀世音菩薩才有用。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這娑婆世界的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不管你學哪一宗,都一定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是沒有妨礙的。像觀世音菩薩這叫「慈悲」,而世俗人是有所對的、有所執著的,這就叫「愛」。
包括你修行,你認為有境界可取的,這也是愛,屬「愛、取、有」,統統都一樣。只要是有境界可取的,不管你是取二乘的偏真涅槃,或捨二邊取中道,它都有愛。所以佛法裡講:「微細法愛。」微細的法愛還是「對法」,仍然對這個境界有所取著,只是微細而已,不像世間人這麼粗。所以「愛」是有取著的,「慈悲」是沒有取著的,所以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