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

真假公案


「公案」在佛教裡不屬於故事,它屬於事實。也就是說「公案」這兩個字的用詞,代表的是一件發生過的事情,是事實,佛門稱為公案 ,並不同於一般的一些民間故事,或是一些寓言的故事。這是先跟你講什麼叫「公案」。

    公案既然是事實,就不可以是捏造的,不可以是虛假的。但是我發現近代的往生公案裡,有一些是假的。對於公案真假的判斷,你要懂得怎麼來判斷,不是依照你個人的喜好,也不是依照哪一個人說的,或是哪一個法師講的來判定,絕不能這樣判定。要依照大乘了義經典,來判斷這公案的真假。因為現代的人,依人不依法,只要他的師父說這樣子可以,他就認定這件事情大概是可信,到後來自己就沒有辨別真偽、辨別是非邪正的能力,喪失了智慧。這就不是佛要教給我們的,佛要教給眾生的是「般若智慧」,讓眾生有擇法眼。所以你在辨別公案真假時,要依經典來判斷,也就是說:公案裡面講的修行、修證,必須要與經典相應。

    像近代一些念佛往生的公案,很多都是一些外道,或是一些附佛外道,或是我們佛門裡面一些不肖子孫,去虛構出來的。為什麼虛構呢?講「虛構」並不是說沒有這個人、沒有這件事發生,而是他所用的修行方式,跟經典所說的不相應,跟實相的義趣不符,所以我們稱之為虛假的公案。你要這樣判定!因為不如法的修行,絕對不會達到圓滿的修證,也不會達到如法的境界。比如,像淨宗往生的公案,一定要依照《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教的「十六觀門」來作修行,依照師大德教的四種念佛,以及「信願」持名,來作為依據。凡是離開這些原理原則的,釋迦牟尼佛在《觀經》中已經講:「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就是說,凡是跟經典講的一樣,佛印證為「正觀」,也就是說:這個人這樣修行,他達到這樣子的成就,這個公案是可信的、這件事情是可信,是正確的。「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如果跟經典講的不一樣的,他們卻說他自己有修、有成就,那絕對是假的。像有些附佛外道,或是一些佛門的不肖子孫,為了貪圖名聞利養,為了掌控自己的信眾,他就捏造些假公案,看到有人往生,他就趕快出來講:「你看,他都是聽我的話,他都是依我教的來修、來學……,這麼老實,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或是說:「你看這個人,都是按照我開的功課去做,所以才有今天的功夫。」或是講人家是依他教的、按照他的理念:先學世間法、學《弟子規》、《了凡四訓》、……等等的,這樣走才有今天,能往生淨土,因為這個人聽他的話就為他認證或是推舉為祖師大德,這些人是別有用心啊!這種心態就是貢高我慢,他都「我慢」到忘記了,若無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任你念破喉嚨,也生不到極樂世界去。

    凡是修行,一定要依經典而修。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可是佛從來沒有居功、沒有自傲。度盡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祖師大德如理如法,自修、自悟、自證,也如理如法度天下的眾生。可是當你向祖師問到佛法的時候,他說:「我實無一法與人,眾生是自悟自度。」但是這些末世的附佛外道,以及那些貪名聞利養的佛門不肖子孫,不肖的出家人,一看到有利可圖,看到人家往生極樂,他就趕快說:「哎呀!他是依我所說的來修。」

    所以你們要能夠明辨,在末法有很多這種虛假的公案,他為什麼這樣做呢?他暗示大家,讓大家以為他有修證的功夫、以為他是佛菩薩再來、以為他有印證的能力,好從中貪圖利養,求眾生來恭敬他,這個「求」,不是拜託你,而是「要求」眾生來恭敬他,叫「求彼恭敬」。他希望眾生恭敬他、供養他,希望眾生認為他是佛,所以他就隨便地幫人家印證,或是說人家修行有成就,都是按照他教的方式。

所以要清楚,現在有很多公案是虛假的。有一些是他自己捏造的,根本沒有這樣的成就,他透過一些鬼神附身,或一些通靈的靈媒,說是通靈的來跟他講些事情,嗯,他覺得有可能…等等的,諸如此類的太多了,他讓他身邊的那些居士,或是他身邊的在家人,在佛門正規的用詞叫「波旬眷屬」,來對信眾作傳播,對信眾作洗腦,讓大家不敢質疑他,認為如果質疑他,自己可能會遭天譴,可能會有因果,也不敢質疑他所講的那些假公案,也不敢質疑他所印可的那些人是否真正有大成就。
    這種所謂的老和尚、大德所教的都是依著他個人的說法、看法,他不會教你依照經典,即使他嘴上說依照經典,還是實際上還是導歸在依著他的想法跟看法。他會唬弄你、告訴你:你看不懂經,你可能錯會了意思,讓你對於你自己失去信心,甚至讓你對於佛法起懷疑。這一種狀況在現代非常地多。

    所以你不要看到人家講一些公案,像:現代有一些往生的事情,或是有一些看起來像有大成就的事情,你就相信。你沒有判斷的能力,你不依經典來看,你反而依人,依著外道的思想,在那裡做解讀。那麼,你對於正確的修行方式產生了曲解,你這是自己耽誤了自己。因為你會覺得:「人家這樣子修,這樣不如法,不也成就了嗎?」你要知道:「不如法」,絕對不會成就。所以他所跟你講的那個公案是假的,是他捏造出來的,因為不如法修行,絕對不會成就。所以釋迦牟尼佛講:「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凡是不如法的修行方式、不如法的用心,就像:如果你存著世間心、世間意,都是不會有修證的,因為修行成就不是僥倖可得的。不是你今天坐在那裡念一念佛,不小心就可以證阿羅漢或證菩薩果位。要知道,修行成就絕對不是僥倖可達到的,一定是要「如理如法」,所謂「理」就是「心性之理」,「法」就是「大乘佛法」,所以叫如理如法。

    像這種假的公案,在現代非常地多,多數都是貪圖名聞利養的附佛外道,或是別有用心的在家人或是出家人所虛構出來的,或是有一些是他為了希望他的道場人多,所以做一些假的瑞相、神通感應等等的,來欺騙信眾。那你為什麼會被騙呢?因為你好神通,好樂那些怪異的事情,所以你容易受騙上當。有人因此被騙得傾家蕩產,最後連自己慧命也都斷掉了。

    在末法,這種問題、現象非常地多。我們修學淨土宗,講的正是淨土宗的這些公案,今天為你講出來,希望你能夠有正知正見去判斷,這些所謂的「神奇的事情」,或是一些所謂「近代念佛往生」的公案、因緣。如今,有很多出家人,他出了家,原本是想修行,但道場沒給他修,沒給他正知正見,反叫他去學那些世間的事,搞世間法,強迫他要學,所以,出了家反而沒有道。不是這些發心出家的人有問題,而是這些佛門「賊住」的問題,所謂「賊住」就是指那些不如法的人,他們住在佛門裡,破壞佛教。現在大環境不好,讓很多想學佛的人,到佛門裡面來反而斷了善根,有的出家人甚至到佛門裡面來才退道心、斷善根的,講這些話確實令人很震驚!但這不是佛門的問題,就如經典講的「邪師過謬。非眾生咎。」不如法的邪師給你錯誤的知見,你本來是要來佛門斷煩惱的,因為他們教你錯誤的學佛方式,反而導致你起煩惱;本來是來修行的,反而沒有辦法修行。

    所以,自己修行要依經典,要依祖師、依四依法而修。你看到這些往生公案因緣,尤其是近代的。如果他跟你說,「這往生淨土的人」都是按照他的方式去做,那你自己就要知道,講這話的人他是別有用心啊!我們跟你所講的修行方式,都是按照祖師、按照古德、按照諸佛如來所教而說。你修行有成就,我們也不敢居功,因為是你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不是我們有什麼獨創的方式。現在有一些出家人,他自己獨創一些修行方式,但都不符合經典中所教的義趣,毫無戒定慧可言,全都是他自己妄心猜想,所以從一誤而成百誤,自誤又誤他。修行一定要依著經典走,你才不會走錯、走岔路。學佛修行不是依著哪一個法師、哪一個居士學,那些都不可依。必須要依經典,依經,不依論;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最重要的是依「般若智慧」,不是依你的生死情識。你隨順你的生死情識,你就著相了,你以為看到一個出家的形相,你就認定他講的就是專業、是正確的。因為你沒有真正深入研究佛法,你對於佛教就會產生誤解,就像現在外面有一些人,他們打著佛教的形象招牌,做著慈善,你就認為佛教大概就只是做慈善的。實際上,你沒有深入去看佛教的本質是什麼,你看到的只是那些外道所做的。只看表面,不看實質。

    大家學佛要有正知正見,對於現代的這些公案,你要有智慧去判辨,凡是跟經典所說的修行方式不相同的,道理不一樣的,不管是誰說的,名氣再大都一樣,都是不可以習的。他們的花招很多,我就不一一來舉出,只講個原理原則讓你有智慧,可以仔細去判斷,你不要來問我說:「師父,你是在講誰啊?」重點是:你要有擇法眼。你也不要來問我:「某某道場可不可以去啊?」你自己有擇法眼最重要,不是整天依靠我們,看能不能為你把話給說清楚,其實我們話已經講得很白了,就是讓你有智慧去判斷。

    這智慧不是我給你的,是經典上傳授的。再者,這智慧也不從經典來,原是眾生本具的,所謂「非師相授與。我亦無所得。」正是此義。眾生心中本具的般若智慧,本來就不從外得,只要你把你著相的習氣、執相的習氣給除掉了,智慧自然就顯現了。你所所為、言語造作,絕對如理如法。這個事情不假外求,不光你來問我,我沒辦法給你,你問釋迦牟尼佛,佛也沒辦法把般若智慧送給你,因為這是你本具,所以你必須自己去開發。這「開發」呢,不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想,佛有給方法,你就依照釋迦牟尼佛教的正確方法來做開發。怎麼「開發」呢?就是「除斷你的煩惱習氣」。待煩惱習氣消,般若慧開,大智大慧自然就顯現。


    希望大家看了現代的公案後,還是要依照經典裡面所教,依照祖師所教來修行,不然很多是假的公案,或是虛構的公案,你會信以為真。因為這些外道邪師,他也知道眾生會想看看真實案例,會想看看是不是真正有人依他所說的這些邪法修行,最後真有成就,所以他會捏造這些公案來欺瞞你,所以你要有正確的觀念,知道凡是跟經典所講的不相應,不如法的,路子是走錯,絕對不會有真實的成就,絕對都是暗證,或是根本沒成就。希望大家能夠明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