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6月18日 星期六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8(文字檔)

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7頁第4小段,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奇妙疾捷,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到這裡是第4小段,那麼上一次呀講到:五濁惡世造惡之時,其難非一,就是在現代的眾生他的根器比較鈍,那麼,著相的習氣很嚴重,所以捨不下他所罣礙的,他所執著的,甚至他認為他的執著是很重要的,是一個必需品,這就是業障重,所以呢在這個時候,哪一個法門可以幫助我們得度呢?就是我們講的念佛的方式,那麼慈雲灌頂法師講:他說所有法門消不了的業障,還有淨土法門可以消,所以由此就知道這個方式的可貴,那麼底下呢他是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他所講到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一段文是出自於楞嚴,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段文章,一段章句,那麼我們現前憶佛,憶就是心裡面有,心裡面有佛,就好像媽媽罣礙兒子一樣,你雖然不用去念你兒子的名字,但是你心裡面有你小孩,或是你罣礙的事情,你不用去念,不用去念這件事情的一個起末,但心裡面有,這是憶的這個狀態,心裡面有,所以憶佛的心裡面有佛,念呢?就是我們的口念耳聽,還有呢?就是我們的意,意根啊,去憶持、去想佛,去想佛,所以呢憶佛念佛,二六時中唯此一念,唯有這個佛念,其他的都放下,其他的呢?我們就得過且過,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要修行,想要真正得到清淨,你在這個上面花的時間、花的功夫就要減少,不能讓他增長,所以我鼓勵大家要來道場來念佛,就是幫助你把世間的業淡化,這樣淡化,你的道力才會增長,如果有機會你退休了,或是可以退休了,不要再做了,可以退休了,那你就不妨退休,專心的把自己所有的心力拿來投注在佛法上,這佛法要從年輕開始學,我十四歲就學佛,到現在啊經典也看了一些,還是覺得佛法高深、廣大,而且啊還覺得習氣非常的重,所以大家應該都沒有,不是十四歲就學佛,我很小的時候就學佛,我知道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不是迷信,那個時候我在新加坡,看到認識佛教裡面講,咦!跟我們以前的觀念不一樣,必然啊有可學之處,所以我發心來學佛,發心,我十四歲就發心,將來要出家,要學講經,希望能夠把無量壽經弘揚,把正法弘揚,那個時候我在新加坡,剛好你們現在聽的老和尚的第十次宣講,剛好講到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我那個時候在新加坡,那個時候,所以發心學佛啊要趁早,不然你錯誤的習慣一旦養成了幾十年,一個錯誤的動作一直做幾十年,你的想念一直動一直動一直動,動了幾十年,到了已經要接近老年了,再來學,那太晚了,所以年輕就要學,那你們現在學來不來得及呢?也來得及,但是呢你要比人家更努力,要更加倍用功,這習氣才能除得掉,就從最粗重的,像學佛行儀裡面講的那些威儀,要攝心,要去看,要學佛的行儀,那個行儀不是祖師大德制訂,是佛制訂,所以叫學佛行儀,是學佛的行儀,學菩薩的行儀,外面學了佛看起來就要像一尊佛,那個行儀呀就好像那個雕刻刀一樣,我們是一個是一塊木頭,把我們刻成跟佛一樣,所以依照這個工法去雕塑自己,去雕塑自己的貪瞋痴慢使之銷落,去雕除你的是非人我,雕除你的名聞利養,藉由佛法來薰習,這憶佛、念佛,憶佛啊在淨土宗講念佛的名號,念佛的形象,那麼還有一個憶佛啊,就是想佛的行為、行持,不光只是想法藏比丘因地的行持,你要想到一切諸佛因地的行持,那麼法藏比丘因地的行持啊,我們就已經學不完啦,你要想想我要怎麼來像佛,跟佛一樣,想,要學,這個要發心,你如果不發心,我們沒有做到憶佛念佛,你只是口念彌陀心散亂,那麼憨山大師講啊,你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念佛,你心裡面要知道,佛是什麼行為,佛是離相,佛是不著有無的,不著世間,那更不會著出世間,這是佛,所以我們要向他看齊,這是憶佛,這個是想到佛的一個心,佛的行為不是自私自利,也不是貪瞋痴慢,所以我們現在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痴慢,那就不是佛,是顛倒的眾生,是凡夫,有我執我見,不要說佛啦,連羅漢都不是,所以你去想憶佛啊這個意思很深、很廣,就像佛的行為,你要做到圓滿的憶佛,你要去看華嚴經啊,這佛的境界,佛的報土嘛,佛的受用,你也可以看看觀經呀,看看無量壽經,極樂世界都是阿彌陀佛自性圓滿的顯現,徹底悲心的顯現,看看佛怎麼樣利益眾生,怎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用的智慧,用的善巧、方便,這個都是憶佛的意思,所以很重要,一般我們念佛的淨土宗啊,他只有講到你要念阿彌陀佛,念這個六字的名號,但是這個六字,念這四字,四字,有人念六字,六字加個皈依,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依阿彌陀佛,也是憶佛,但是你要知道佛他的一個行為、存心,佛的境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明了實相,明了諸法實相,這是佛的心,佛的境界,表現出來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普賢十大願王,這是佛的行為,這個才是念佛,這才是修淨土,所以心要淨,國土才會淨,你要想到佛的方便,他怎麼攝受眾生,我們有因緣也要幫眾生來學佛,來成道,不光是幫自己的家親眷屬,也不能只想的我自己一個人修行有成就這樣就好了,好,這個是小乘啊,是小乘,小乘的一個心而已,那麼,如果你修行就認為有法可除,有煩惱可斷,有菩提可證,這也是小乘,小乘不光只是不願意幫助眾生而已,他還對法著為實有,著為實有,這是小乘,所以你看看佛的方便,法藏比丘,他因地啊,你們去看法藏因地第四品,他看到世間自在王如來,他也發心啊,他這個就是憶佛,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你看他也希望跟佛一樣,也希望跟佛有一樣的色身,所以他去想,他去想佛的行持,緣念如來的果德,然後問佛,問世間自在王如來,他要怎麼修行才能跟佛一樣,要如法修行,你看,法藏因地是怎麼出家的,他是聞佛說法,歡喜開解,所以他出家不是事業不順,感情有問題,感情不順,不是的,他的緣是聞佛說法,歡喜開解,那我們學佛,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這個無所謂,但是重點是什麼,你要知道什麼是佛法,所以他出家,他為什麼出家,尋發無上真正道意,他要發無上真正道意,他希望能夠見自本心,能夠證得諸法實相,這個是無上真正道意,所以無論你是什麼因緣來學佛,或是出家,那你要往這個目標去走,就是想佛的心,想佛的因地的一個行持,憶佛念佛,那麼你把這個正因種下去了,正確的因種下去了,楞嚴經講啊,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因地發心要是不對,那麼,想要成就圓滿的果報,那是不對的,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這裡講座講的要大家能夠發無上菩提心,尋發無上真正道意,這是幫大家建立正確的發心,這是憶佛,這是念佛,所以你有了這個正因呢,正確的因,那你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你這一生,當來就是你後生、來生,必定見佛,佛啊不光只是指形象的佛,自見本性法身佛,自見這個無為報身佛,報身佛啊,無為無所不為,這是報身,是功德莊嚴,我們世間人有為有所做,有所對待,所以呢是凡夫是肉身,是業報身,有善有惡,分別計較善惡,得失對立,這就是凡夫身所做的,所以你看佛他的一個報身,無所做,無所不做,你要去學,所以你發心要正,果才會正,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你現在,有人這一生他能了脫生死,現前見佛,當來呢?法華經講或是聚沙做佛塔,或是一瞻禮,或復小低頭,乃至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個是當來,種遠因,種遠因,那麼楞嚴經這一段正文的意思,我們剛剛是先講它引申的義理,正文的意思就是: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要心憶口誦,耳朵要聽進去,心裡面要有,嘴巴要念出聲,耳朵要仔細聽,你心裡面有佛,你就不會打妄想,耳朵呢聽進去啊,嘴巴念出來,這口業就不造,耳朵聽進去你可以同時攝住你的鼻,鼻根跟舌根,還有身根,鼻、舌、身,這其餘的這個三根,所以這一段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這個方式,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念佛啊證自本心,叫念佛心,也可以說念佛打破無明,見得本心,用這個方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相繼簡單的說一念接一念不間斷,唯此佛念,更無餘念,那另外一個說法,他是現前,淨念現前相繼,既然相繼,它就不間斷,不夾雜,才叫相繼啊,所以你的正念現前,你的本性全然的顯現,這是淨念相繼,當然,大勢至菩薩講的淨念相繼是我後面講的這個意思,就是本性全部開顯,這樣子,所以啊大家平常念佛很重要,不要小看這句佛號的功德,四個字每一個人都會念,小朋友也會念,認識字的,不認識字的,乃至盲聾瘖啞他都能念,他都曉得,但是呢功德不一樣,果報不可思議,不是其他的經咒所能比的,因為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是什麼?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佛平等啊,怎麼會有佛中之王這回事呢?難道阿彌陀佛管全部的佛嗎?沒有這回事,但是他是讚歎他在攝受眾生、在超度眾生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看~有,剛才我看到一本書, 黃錫勳 醫師,這位醫師是近代的醫師,他在美國,在國外,他不但關照病人的病情,還照顧他的家庭、生計,給予他們社會很大安定的力量,那麼臨終自己也是癌症,極樂世界的菩薩給他開歡迎會,讓他心無畏懼,心無恐怖啊,


你看他從來不學佛,他沒有接觸過佛教,那是在有一個因緣下讓他去遇到,他說奇怪,這裡面講的境界跟我夢中都一樣,無量壽經,都一樣耶,他每天喔剛開始他碰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度他耶,他還不敢相信,他說極樂世界是真的嗎?我得癌症,因為他是醫師,我得癌症臨終會很痛苦啊,他自己曉得,佛跟他說,你放心,保證不會有一絲毫的痛苦,你就像睡著一樣,這是無量壽經講的安穩光,心沒有恐怖,意不顛倒,臨終佛力加持,你看他一個不學佛的,他可以做到這樣,這佛來看他因緣成熟來攝受他,這是真的故事,你們可以去看,這個很好,給予大眾無比大的信心,再看看張善和,張善和也是啊,臨終十念一念皆得往生,他臨終地獄相現,一生啊,張善和是幹什麼的你們知道嗎?專門殺生的,當屠戶啊!殺牛啊!殺牛啊!專門殺生的,臨終的時候呢?牛頭,牛頭全部,他殺的這些眾生啊!都現這個樣子,都是牛頭啊!馬面啊!這樣子,出來啊要跟他索命啊!然後看到這地獄的猛火出現了,非常的恐怖啊!剛好有一位出家人經過,他請他救他,師父你幫我,法師教他上香、念佛,念十聲佛號,念了不到十聲,他說那些牛頭馬面全部沒有了,走掉了,那恐怖的境界都沒有了,他說再來呢?阿彌陀佛來了,要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是這個樣子,所以,超度眾生的力量不可思議!再一個就是我阿姨,黃麗鶯居士,在我們的網站你們可以去看,臨終她是我親自幫她處理的,所以..她這輩子也沒有學佛,一樣就跟世間人一樣,也是個好人,是個好人,在學校,她景美女中的老師,在學校是個很好的老師,那麼,臨終她是,日子有點久了,她是癌症,癌症轉移啊到肺部來,大腸癌轉移到肺部,那醫生也說她日子不長了,三個月前,我們去勸她,跟她說妳要念佛,妳要學佛,還跟她說這世間都是假的,她有一封遺書留下來,她臨終她覺悟了,她知道,她這世間,金剛經講的,她能引金剛經講的,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假的,不真實的,我不留戀這個世間,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她臨終是這樣子的,所以,萬緣放下,她的家親眷屬來跟她說,說:妳啊,最起碼也要等到妳的女兒結緍了以後再走吧!你看這軟冤家啊,要障礙她往生了,她說沒有啦,我不管那麼多了,她真的放下,臨終還請我幫她助念,我說妳放心好了,妳認真的念佛,一心到極樂世界去,臨終我就跟她講,地藏經裡面說的,會有這些冤親債主現作妳的熟人,或是妳爸爸、或是妳的朋友、過世的朋友,妳都不要理他,或是現其他菩薩的形象,也不要理他,妳就是看到阿彌陀佛才跟他去,才跟他去極樂世界,這樣子,那她點頭,因為她已經沒有辦法說話了,她知道了,臨終的時候是這個樣子,那麼,我說妳一心啊,我助念都幫妳安排好了,二十四小時沒有問題,妳要肯念絕對能夠往生,那麼幫她助念啊,好像從晚上八點開始助念,八點半救護車送回家,開始助念,到我去的時候是九點,九點二十五分的時候,我就看到西方三聖來接引她往生,現前啊,真的西方三聖放光接引,錯不了啊,絕對錯不了啊,我們念佛念著就看得到啊,那臨終啊瑞相不可思議啊!後來,頭七完之後,就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又作夢又夢到她,我那時候在房間裡面休息,那麼聽到有人按門鈴,她就說,..我一看,咦,怎麼是我阿姨啊,我說阿姨啊妳怎麼來啦?她說,我問她妳怎麼來啦?她說,我問她妳從哪裡來啊?她說我從極樂世界來,我愛來我就來啊!我常常回來看看你們,所以,一個不學佛的人到臨終的時候,萬緣放下佛也攝受,這個是錯不了的呀!這是真的,這是我自己最真實的經驗。所以,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肯定的,我們講這個真實的公案,供養大家,希望大家能夠生起信心,能夠發無上菩提心求生淨土,只有這一條是歸路,這條是好路啊,要去走啊,要去修啊,不要心存僥倖啊!濫用佛的慈悲,沒關係,臨終十念一念我再來,你念不出來喔!你臨終很多癌症嘛,百分之八十以上腦筋都是混沌,都是不清不楚啊,那麼有人就開始害怕了,他問我啊,他說那這樣子,法師啊,臨終我要是昏迷怎麼辦啊?我說你怕什麼怕,你要是現在肯定,你不用想那麼遠,你的心心念念都要到極樂世界去,你臨終昏迷阿彌陀佛會把你叫起來,你不用怕啦,因為他知道啊,知道眾生的心念啊,只有我們自己放不下,佛那邊哪,你不用去考慮那麼多,他不是世間人,他又不是在家人,他也不是一般的凡夫啊,他曉得,他會叫我們起來,喔!走了,到極樂世界去了,喔!不要再昏了,他會接引你往生,他來接引嘛!他有這個四十八願有一願嘛!臨終接引願,他也沒有設定昏迷的不接,沒有喔,你們去看四十八願昏迷的不接,沒有吧?沒有,沒有這一願,臨終接引願,只要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臨終接引是他會接引你,不必害怕說你會昏迷,但是你若平常沒有訓練,你那時候提不起來,喔!你沒有這個功夫啊,你平常也沒有發願啊,在佛那邊沒有註冊,他的接這個業務單裡面沒有你的,沒有今天要去的地方,所以就會把你落下來了,你要是有發願,他那裡馬上就有紀錄,這個人大概什麼時候要往生,我要去跑一趟,嘿!他還會帶傢伙去,還會帶大菩薩去,臨終啊給你加持,加持你,讓你身心的病苦都沒有,真的是這個樣子,我一個師兄在美國,他有助念很多的經驗,他告訴我,他說,他有處理過一個小孩,車禍往生,他媽媽就很痛苦啊!小孩出車禍往生,很小喔!沒有成年,不算成年,大概國小吧!這樣子,車禍往生,他媽媽就找通靈的來,找了很久都找不到,找了很久都找不到,那麼他,當然這個小孩他有他的慧根啊!小時候也是在佛法上也是有他的慧根,那怎樣出車禍就死掉了,他媽媽則找通靈的人來,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那他是,最後還是找到了,她問他說你去哪裡啊?我到極樂世界去,


他說我在那裡好多東西要學哦,我根本沒時間,剛去的時候還有想到要回來看看媽媽,結果忘記了,忘記了。他說你車禍的時候有沒有痛苦啊?沒有啊!我只覺得我睡著了,醒來我就在極樂世界了,就是這樣子。所以這都是近代真實有往生的公案,所以才讚歎說:「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接引眾生的手段方便善巧都不可思議,縱然你犯了是像觀無量壽佛經講的、像戒經上講的,五逆十惡盜十方僧物 現前僧物,或是毫無懺悔心,只要你臨終懺悔發願往生,那麼佛一樣來接你,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這些壞蛋生前做了那麼多的壞事,為什麼佛還要接引他?你要知道啊,再壞的人臨碰到死亡他都害怕,那麼他執著這個身是我,他有懺悔心,這一念已經悔過了,他的願力願意到極樂世界去,這是發世出世間最至善的心,他願意了生死啊!這還不是好心嗎?已經夠好了,沒有比這個更好,願意了生死,願意出三界,發無上菩提心,這祖師大德講的,什麼叫做無上菩提心呢?就是發願求生淨土,這心當下惡心轉為好心,轉為至善的心,佛一定來接,乃至就算他下到地獄了,一念回心,一樣啊阿彌陀佛也會到地獄去,去接引他,這個是佛大慈大悲攝受眾生,所以善導大師說:「淨土本為凡夫兼為聖人」本是為了要度這些業障深重的眾生,本來就是為了這個,所以才開淨土法門,不是為了要度聖人,你看像那些阿羅漢菩薩,他們自己分段生死已了,變異生死已了啊,早就身見已經破了,三界也出了,他根本不會再受這些輪迴的苦報,我們在輪迴裡面不會覺得苦,為什麼?苦過頭了,習慣了,就是苦過頭了,你們可以試試看,你拿一個東西你打自己,你打自己剛開始你會痛,但是你一直打一直打一直打,打久了還挺舒服的,當然我是說它是一個暫時性的麻痺,暫時性的麻痺,終究苦還是會來,打久了還是會壞掉,還是會受傷的,所以世間無論是苦是樂,終歸是苦的,所以要放下,要把佛號當作是一回事,當作是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要老實的念,行住坐臥都能夠不間斷、不夾雜。能夠懂點經教很好,但是如果心力不足,你可以選一部經,選無量壽經,選阿彌陀經,這樣子來用功來修持,這一生了生死那就有份了,成佛道就有餘了,不要想說高心啊,就是你沒有辦法達到這樣子一個程度,你就想要去修那種上乘的法門,想要去修那種你自己做不到的法門啊,這個是不行的,所以你要把佛號當作是一回事,好,我們再來看底下的。「淨念相繼,自得心開」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一段文全文的意思是這個樣子的。淨念剛講過的,狹義的說是你念佛念阿彌陀佛的這個念頭不斷,廣義的說;廣狹是不二的,不是說念這個佛號意思狹窄,不是哦!不要聽錯。要做個註解。有人他就說念佛意思比較狹窄,不是,他是總持,提綱挈領的,提綱挈領的,這個是淨念。狹義就是簡約的來講,應該這樣說簡約的來說是念這句佛號,是念這個阿彌陀佛,四字洪名、六字洪名,稱為淨念。你在念的時候心裡面不著一法,無有一物,唯有佛念,你看像禪宗他是唯心,那麼淨土宗呢是唯佛,唯佛。你所緣的境界都是佛境界,腦筋裡面想的是佛,嘴巴裡面念的是佛,身體呢禮佛或繞佛或是坐念,這個是身語意三業,通通都緣的是佛的境界,所以唯佛,這跟通途法門不一樣,這個叫淨念,所以念佛是清淨的,淨念是出離的念頭,是脫離六道輪迴的念頭,是脫離現在人說脫離六道輪迴的一個觀念,稱為淨念,他不屬於善,不屬於惡,不屬染也不屬淨,這念佛稱為淨念。那麼廣義的來看淨念,你心不起煩惱,見色不隨色轉,色上得三昧。聽聲不隨聲轉,聲上在音聲上得三昧,這是廣義的來看淨念。所以淨念要推展出去無量無邊,你念佛心一樣收攝回來,就是不隨聲轉,不隨色轉,色香味觸法俱不隨,你看跟其他的法門總收其他的方法。又念佛心無煩惱、無有慳貪,即是布施波羅蜜;念佛心地無非,沒有過失即是持戒波羅密;念佛沒有對待,唯有佛念,是忍辱波羅蜜;念佛心不懈怠,正念分明,是精進波羅蜜;念佛心不散亂,入法界定,這個是禪定波羅蜜;念佛智覺一切,能夠照了無生是般若波羅蜜,所以念這句佛號他就是六波羅蜜具足了,這個道理相當的深廣,要多去體會,念佛的時候就具有這麼大的功德,這叫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所以念佛就六波羅蜜,念佛你看總持一切法,就是總持陀羅尼門,念佛一法即是一切法,一門即是普門,這叫普等三昧又叫華嚴三昧,念佛你看又能夠鎮攝所有煩惱,能破一切魔障,叫金剛三昧,你看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這個太好了,所以淨念相繼要讓他常常現前,這是念佛他的一個功德,不可思議的一個地方,一門總收,所有的總收普門,


所以你所有法門的功德在這個佛號裡面,你就得到了,念佛的時候心地沒有對待、沒有愛憎啊,那貪瞋癡就除了,殺盜淫就除了,妄語,念佛的時候還打妄語不可能啊,念佛是真實語,我們無量壽經講的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就是念佛,念佛就是什麼?住真實慧,勇猛精進,這就是念佛啊,念佛就是顯明清白,洗濯垢污,都是菩薩的功德,要說極樂世界那邊的菩薩,統統都是念佛啊,那邊菩薩怎麼樣呢?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能洗諸塵垢,熾盛如火能燒煩惱薪,智慧如同火一樣能焚燒煩惱,這都是念佛的功德,要念佛心不取相,這個你聽流水聲流水聲,你聽車聲都像極樂世界一樣啊,都是出無量無生無滅波羅蜜聲,大慈大悲喜捨聲啊,可是我們現在念佛,心喜歡夾雜妄想、夾雜這個邪念在裡面,所以呢沒有辦法,佛號的功德含藏它有這麼大的功德,但是顯現不出來,顯現不出來,所以我們講的這個淨念啊,好像淨念相繼,它一法總攝諸法,有這麼大的這個力量,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不用再去修止觀,不要再經過次第,不要再我們講的去繞圈子,真的像楞嚴經所說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沒有這個走錯路的,沒有修成二乘的,你看像無量壽經後面說的,當知此人非是小乘,你學淨土不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在佛陀的教法裡面,他算是第一弟子了,所以你就知道佛號這個功德非常的大,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有人說要加個華嚴觀在念佛裡面,或加個唯識觀在佛號裡面,或是種種的,其實善導大師說不用,一總不用,而且善導大師還說… 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說你加這些啊根本就違背淨土宗,違背如來的宗旨,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就是教大家我的法門別無奇特,指方立向,就是告訴你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我就告訴你那個地方確實有個極樂世界,你就是一心嚮往就對了,不用再特別去起什麼觀,把它化空不用的,也不是化城,也不是暫止之處,不是的到那裡皆得阿惟越致,皆是一生補處,所以彌陀經就講得很清楚啦,它不是小乘,也不是法華經講的化城,化城是暫止的,暫時的,極樂世界不是,阿鞞跋致八地,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得的是什麼:無生法忍啦,他真正斷除心意識分別,他有這麼大的功德,這個是到極樂世界就有的,所以它不屬小乘,那麼你不用在去夾雜這些止觀,夾雜這些什麼唯識觀啊、華嚴觀啊,或是一些等等的一個修行的方式,因為善導大師說這些不是淨土宗,而且他說你這樣去修,教人家這樣去學還害人很深、害得很嚴重,所教的方式是錯的,這善導大師講的,所以你只要一心念這四字六字,你就這樣的念下去不必問如何,也不去參念佛的是誰?幹麼參念佛的是誰?不用參我跟你們講,念者就是佛,不用參是誰?此即主人翁啊,念佛的還不是佛向外別求,那就是禪宗講的:拿著敲門瓦子向屋內打親生爹娘,你們聽得懂嗎?敲門的瓦子,以前那個古代它這個門,你要敲門現在是電鈴,還有一個瓦片敲門,叩叩叩這個就會有人來應門來開門,現在門是打開的你不進去,拿敲門的瓦往堂內砸親生爹娘,那這真的太誇張了吧,這多此一舉吧,所以你念佛不必去參是誰?誰教你參你就要想善導大師教的,想到淨土宗祖師大德教的,你學淨宗要依淨宗的祖師,不用去參,那麼當然有一些大德也許知道你有大根器,不過現在很少了,你要找禪宗的大德這個很不容易,都是有著處有落處有修處,教你怎麼修怎麼修,不是教你離言相、離形相、離開名字相、離心緣相,不是教你這個,那教你怎麼修怎麼觀怎麼觀,那不是禪,禪就是叫你當處放下屠刀,屠刀是什麼呢?屠你法身的,什麼叫屠刀,動念有所著就是屠刀,幾句話就讓你能夠這個把你所執的放掉,就像六祖惠能大師那個樣子,他說你稍時歛念,就跟惠明和尚講啊,你稍時歛念,他看了一下,那麼這個時候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便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所以直指人心的方式,那個跟那個,如果以在學地的話,要用那個便是,直指的方式,如果成就的話,你已經見性的話,那個跟那個都沒有問題,都說得通,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啊,斷念頭用的,這個是除你的妄想,反觀用的,起疑情可以,禪宗直指的那個便是,不思善、不思惡、不落善惡、不落有無那個便是,這是禪,這是直指的方式,那你現在要碰到這種你要有很大的福報,不用去想,我跟你們講,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啊有大福德始念佛啊,發菩提心修十善啊,佛說無上深妙禪啊,後面一句,不好聽啊,淺人當做淺法看,真的,就把至珍的寶送給你,可你不要,就像佛在央掘摩羅經裡面他喝斥文殊菩薩,文殊菩薩都還被佛罵,喝斥他,文殊啊你所得的即空觀就像一個愚人、一個笨蛋一樣,他想要找如意珠、摩尼珠,結果呢天上下了冰雹,他把冰雹拿回去當如意珠,收在他的寶盒裡面,他的同參道友來了,他的朋友來了,拿來獻寶啊,一打開沒有啦,沒有啦,因為他冰雹水都化掉都融化,這個愚人他想要這個不是如意珠,所以以後再也不找如意珠,碰到真的如意珠他也不要,所以你要是藐視淨土,就像這個文殊被佛喝斥一樣,文殊大家都知道,大智第一又代表禪宗,你如果認為念佛是有相,是有念的,那真的是送給你如意珠你不要,就像那個文殊一樣,文殊菩薩示現的樣子一樣,給你如意珠你不要你還識為冰雹,這個問題就大了,所以不要當愚人,要當智人,要保此一行,才能夠出三界,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去參禪,不用去學這個教觀,不用,念佛若能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真正是無上深妙禪,可是我們學的淺、看的淺、會當做淺法,你會認為很淺因為太簡單了,真的很簡單,三歲小孩都會,但是八十老翁他做不得,有些講經的大法師,著作等身,他不信淨土,他說那個淨土好遠囉,十萬億程不隔塵,一念便到,他不相信,他也不願意不願意修行,所以不要不要跟他一樣,不要去就是像這些法師一樣,這難信啊,不容易學啊,因為太難太容易了,就這樣四個字:阿彌陀佛,這樣就能成就,我跟你講不要說這些法師不相信,連菩薩也不相信,真的菩薩不相信,你去看無量壽經,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或是聞而不信,於阿耨…退轉無上菩提,連菩薩都不信,那就沒有辦法,所以無量壽經講,它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有聽到等於沒聽到,那怎樣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你要供養佛你才能歡喜信此事,所以這個淨土啊確實沒有那麼容易相信,你真正相信,相信是什麼樣子?你萬緣就放下了,你世間你就不想要了,不是自殺啊,自殺不一樣,那是絕望啊,跟自殺不一樣,是積極的,有人說你們佛教是消極的,沒有沒有我們很積極,積極斷煩惱,所謂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信願持名絕不落後,斷除煩惱習氣我們絕對不落人後,去做功德、布施、供養三寶或是這個印經、放生我們絕對不落人後,我們造業造貪瞋癡要落後,爭名聞利養不要那麼會爭,爭這個這個世間不要跟人家爭,多讓人家一點,吃虧一點沒有關係,無所謂啊,明明被敲詐,詐騙集團不要被詐騙集團騙啊,騙了你會太慘,有時候吃點小虧沒有關係,不要跟人家斤斤計較,那碰到詐騙集團你要智慧明辨,要有智慧心要先定下來,這時候學佛念佛就有好處了,你就不會一下子被他的話被勾起來,就衝動那就會去做一些,把你戶頭的錢就送出去,要小心,那這個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不用去修禪觀不用去修教觀,你念佛能開悟,念佛能證實相,而且告訴你實相不在念佛之外,念佛就是實相,念佛就是實相,那有的人就講:法師一切法都是實相啊,所謂鬱鬱黃華無非般若,白雲流水盡是真如啊,都是啊,那為什麼只有念佛是,其它不是,什麼自性有二法有對待,很會問啊,鬱鬱黃華是般若不是你的境界,黃花是般若,那黃花會生滅啊,大珠和尚破這個說法,鬱鬱黃華如果是般若,黃花會生滅啊,般若會凋零,般若不凋零,白雲流水,流水不住啊,真如是不變的流水不住,它是真如啊,所以你要於一法上生解啊,你是著一法那不是禪啦,阿彌陀佛你看不於一法上生解啊,這個法即是不生不滅,阿彌陀佛翻成中文叫無量覺,無量就是自性的果德,就是你圓滿的法性,圓滿的佛性,你去與它相印,跟佛相印,那是不是白雲流水,是不是黃華,不會凋零的啊,所以可念啊沒有問題啊,這是用大珠和尚來他的頓悟入道要門論裡面有講到這一段,白雲流水是真如,白雲流水會遷變,白雲會動,真如動不動啊,真如不變,所以不於一法上作解,於一法上作解不是真如,不予一法上作解,白雲流水即是真如,黃華是般若,這個山色無非清淨色,溪聲盡是廣長舌,是的沒有錯,但你煩惱要離開才有這個境界,這境界是理上如是,如果用六即來看,六即佛知道,理即、名字即、理即、名字即、然後觀行即、相似即、分證即跟究竟即,都叫做佛啊,都是都是我們講的對於實相道理都明白啊,那他習氣沒有除掉,所以才有這六即,那這不同跟究竟即的佛不一樣,究竟即佛他是真正是地獄天宮是淨土,沒有問題啊,他碰到這個境界是淨土,我們這個理啊是即連理都不曉得,沒有學佛的理即,他也稱佛具有佛性,不要說地獄天宮,這個他一個順逆境界,他就上天下地,不一樣,我們名字即也是知道,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轉不過來,我們觀行即,觀行即就是照著做,照著修,依理而起行,你依理起行,你碰到境界你還是有把持不住的時候,所以不一樣啊,盡是真如沒有錯,不是你的功夫不是你的境界,所以不要這個高心啊好高騖遠,雖然知道啦,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悟妄即真,尚需佛慧而熏鍊,這是祖師大德講的,你知道冰是水,但是你要把冰化掉,你要用熱湯啊,才能化的掉啊,由來湯汁以消融,熱湯以消融,悟妄即真,知道全妄是真,還要佛慧,佛慧是般若智慧,在你的習氣上念念熏斷,來熏練,那這一段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我們來迴向,剩下的呢下一次再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