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6(文字檔)



諸位同修,大家好:


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八頁第四行。


元曉師云,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到這裡是第四小段。這是上一次講到的元曉大師是高麗國的高僧,人稱海東元曉大師,那麼,他在他的著作裡面說到,說四十八願,先為凡夫,本來就是為了要救度苦難眾生而發,為什麼他要為凡夫,因為,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他向世間自在王如來請問,他說希望他成佛的時候,國土嚴淨,也能夠幫助眾生修行成就,那麼,世間自在王如來就為他展示十方世界給他看,那麼他看到了十方世界裡面眾生輪迴的現象,無外乎凡夫最慘,他看到了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個六道輪迴,凡夫無力斷惑,這是他沒有力量,我們講的力量不是只有心力,不是只有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我們自己的決定力,凡夫啊,為什麼無力斷惑,他帶有一個業力,業力很重,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斷煩惱,斷不掉,想要捨貪、瞋、痴,捨不下來,愈捨愈嚴重,愈捨愈大,你們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子,有沒有發現,這個就是末法凡夫的通病,也是一切世間凡夫的通病,我跟有些居士開玩笑,我說佛門也是M型化,真的啊,你愈往下,愈轉愈劣,因為,人在受苦難的時候,往往怨天尤人,還要造更多的業,造更多的業,他就要受更多的報,所以,有一句話講,君子 樂得作 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他環境不好,境界不好,所對的,所做的,甚至他變現的報土,都是他業感所現,他業感所現呢,他一攀緣,就帶起他的業習,你看像這裡,這個娑婆世間,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你接觸到的境緣都是帶起你業習,帶起你貪、瞋、痴,你看到的文章,文字,都是幫助你起惑、造業,幾乎結果都是這樣,難得,為什麼說佛法是清淨法,是般若,是智照,就是說它這個文字能夠幫助你開智慧,給你清淨,難得啊,所以才叫百千萬劫難遭遇,遇都遇不到。不然,就是幫助你著相。現在常常講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在佛教講,就是『我執、我見』。衍生出來就是貪、瞋、痴。你要什麼都要滿足這個我,那,你就造很多很多的業。所以呢,凡夫他變現的這個境界,都在反而污染自己,唯識講啊,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你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作用,現行就是造作,現行造作以後又變成種子,這樣子輪迴循環。造作善的,善種子,惡的,惡種子。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啊,就是這樣。你起了不好的種子,不好的念頭,造作了不好的事情,是不是又落了一個不好的種,是不是愈轉愈劣。那,佛菩薩呢,發心,發了好心,發這個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也是起現行啊,也是起作用啊,現行又熏種子,所以,他愈來愈好,所以是M型化了,好的愈來愈好了,壞的就愈來愈差。


所以,凡夫才無力斷惑。因為他到後來被蓋覆得太深了,遮障得太嚴重了。所以呢,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看到了這個狀況,看到了這個現象,也是對凡夫來說是一個事實,凡夫認妄為真,把假的當作真的,他以為這是事實,實際上是虛假的,迷在裡面,我們就是這樣,迷在裡面,迷在自心變現的妄境裡面,所以楞嚴講,自心取自心,取了之後呢?本來非幻啊,本來是真如啊,是如如啊,你一取相,就非幻成幻法,本來是真如的境界,就變成了虛妄的境界,所以還是自作自受,所以法藏比丘看到了眾生,被自己的業所迷了,在這裡纏縛住,轉不開了,才發四十八願,先為救度凡夫,凡夫執心很重,好,你執,執相,執虛妄相,你不如執持我的名號。他把這個自性化成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講提,他說的,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呢?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阿』翻作『無』,『耨多羅』就是『上』,整句的翻譯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把自性化為一句德號,化為四十八願的願力,救度這苦難眾生,讓眾生持念名號,得見彌陀。觀經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是什麼心呢?就是我們本來面目啊。所以,念佛,見佛,成佛時啊,三際一心無先後啊,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心啊,沒有先後,這個是事實真相。所以呢,這四十八願在無量壽經甄解,日本道隱法師的甄解裡面講到,他說華嚴經對於其它的經典算是實教,真實的教誨,其它的是權,方便。但是,華嚴經對比無量壽經呢,華嚴是權,無量壽經是實,再比下去呢,無量壽經最重要的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實,其它的經文是權;四十八願有五願最重要,第一個定成正覺願,第二個光明無量願,再來壽命無量願,諸佛稱歎願,就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這是他的名稱普聞,這第十七願。還有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大家都知道,十念必生願。這個五願最重要,這五願是善導大師提倡的,彌陀四十八願的核心。這個五願,那麼這五願對四十八願,其餘的是權,這個是實。是實的,實教,真實的教誨。再來一比,十八願是實,其它四願是權。所以可見,一代時教所說的歸華嚴,華嚴末後歸淨土,淨土歸十八願。這個,善導大師講『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道理、由來,就是這個樣子。因為華嚴經確實是根本法輪,根本法輪最後結歸的是無量壽經,是極樂世界,你們去看看普賢行願品: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到這裡結束。無量光佛剎,不會有第二尊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叫無量光佛。所以這四十八願,確實的徹上文殊、普賢的發願文者,徹下阿鼻地獄的眾生都能得度。所以呢,先為凡夫,凡夫無力斷惑。沒有能力,境緣太差。業障、執著得過深,放不下,捨不掉,靜不下來,然後,要找他來用功,修行,就一大堆理由,哎呀,我有家庭了,我又怎麼樣子,怎麼樣子。那天跟一個居士講,你要來我們道場啊,他說:法師啊,我有家庭耶。我心裡就想啊,難道我們道場的人都沒家庭嗎?真的就是,他的業障在障礙,讓他不能學佛。一想到要來道場聽經、用功,突然出現很多雜事,突然出現這個障礙,那個障礙,那就要注意了,業障起現行。還有到了道場,不要想說會有是非,是非我們不關到心裡面去,不要入到心裡面來,是非就沒有是非了。本來無是非事,你現在有念,就有是非,看經典都有是非,有些人看經不老實,看出是偽經、看楞嚴是偽經、看圓覺是偽經、看這種大乘經典都是偽經,看出是非來了。祖師大德看經典,斷念頭啊!見性啊!他看了經典,看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不生不滅;沒有是非啊!是這樣學的啊!他們要是看是非,看這個人也不順眼,看那個人也不順眼,六祖大師講啊,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你自己啊,真不守性,真如不守自性,在那裡動念。所以,是非就是這樣來的,這個就是業障。所以呢,到道場用功自己的,莫管他人,人家要跟我們講是非,講這些有的沒的,跟他合掌,跟他合掌,『阿彌陀佛』,就走掉了,迴避他,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了,不能說是非,要護持眾生的清淨心,大家在這裡要捨諸亂意啊,這個就是修行,用功。所以,大家要想到,我要去念佛,我要去聽經,有障礙,這是業障,要懺悔。要懺悔啊,過去生自己障礙人家學佛,學法、障礙人家學道;這一生,自己要來學,也許你真的沒有人障礙你,可你自己在那裡打妄想,在那裡動念,我可能會遇到什麼什麼境界或會遇到怎麼樣怎麼樣,自己給自己作障礙。很多人就這樣錯過了,一錯過十幾年,二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用手指頭可以算得出來啊,人生有幾個二十年?那一隻手就算出來啦。所以要把握啊!要珍惜光陰,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呢,我們講凡夫多諸障難,多諸障難。


底下呢兼為三乘聖人,兼為就是附帶的,附加的。因為三乘聖人本身已經超脫三界,我們剛講的M型化,他會愈來愈好,至少不會像我們愈來愈差,他得的是什麼,位不退。三種不退裡面的位不退,斷除了三界的見思煩惱,三界九地的見思煩惱,證得了阿羅漢,不會再輪迴,最低最低就是退到須陀洹,再退就退到這裡,不會再來輪迴。凡夫不一樣啊,凡夫一退,哎喲,就掉到最底下去了,所以,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你看四十八願,只有幾願他是為了度菩薩,大概也是三、五願,為了度菩薩。那為了度菩薩,包不包含凡夫?也包含。為什麼,因為凡夫也會修成菩薩,他幾乎都是為了幫助凡夫學法,所以佛用他深妙的觀察力,觀察到凡夫修行的困難,所以創建極樂世界,創淨土法門,接引眾生。那麼,有人就問啊,法藏比丘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以前,他修什麼?這個,劫數啊,是世間相,是眾生有三際心。所以妄有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啊,三際心不能斷。就像圓覺經裡面,金剛藏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他說佛啊,你成佛以後,什麼時候還會再迷啊?佛就跟他講,譬如銷金鑛,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你這個礦石裡面有金,要把雜質去掉,眾生本來成佛,就如同有金性,你如果不加以種種磨治,把它的雜質煩惱習氣去掉,礦石還是礦石,但是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鑛。所以呢,眾生就是落在這個世間相裡面,成佛以來於今十劫,說給眾生聽的,一聽呢,就著在裡面,所以呢,佛就回答金剛藏菩薩,他說,他回答一句非常好,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你這樣子問不對,起這個念頭就錯了,落在這個三際相裡,落在這個世間相裡面,所以,人家問師父這個問題,師父回答,怎麼回答,比我巧妙多了,也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剛才講的,蕅益大師說的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那,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啊。所以,師父回答也念阿彌陀佛對不對,對。阿彌陀佛即是無量,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就是我們自性,為什麼呢?自性叫無量呢?你們去讀六祖大師的壇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無量。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所以呢,見性的人,他就知道,我們不見性,想說十劫以前的那個阿彌陀佛,他在十劫以前修什麼法?沒有淨土啊,告訴你,也是念阿彌陀佛,沒有錯的。所以,十方諸佛都是念佛成就的。念的是什麼?本心啊。稱阿彌陀佛就是本心的異名,另外一個名稱。把這個名稱果覺全體授於濁惡眾生啊,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所以,我們提那個問題,很明顯就是九界自力,九界凡夫,九法界的凡夫,才會問說,這個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以前呢,凡夫問啊!你去看看普賢有沒有這樣問,文殊有沒有這樣問,他絕對沒有這樣問,不會這樣起這種疑惑啊,三際心斷了,非九界的這些凡夫所能信解,所以我們起這種心念在看淨土,那就是妄生二法,無同異中,熾然成異。本來跟佛是一心的,所以呢,動了這個念頭,變成兩邊啊,有生佛對待。所以,佛教給我們這個淨土,這個念佛的方式,我們有沒有跟佛相應呢?先為凡夫,我們有沒有接受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啊,有沒有接受?還有這個問題,還有這個疑惑,懷疑啊,沒有接受,疑是什麼?菩薩最大的障礙。菩薩都會被疑障礙,更何況我們凡夫啊。要是再疑下去,那不得了,這一生得度的機緣又要錯失了,又要這個再輪迴了,所以不要懷疑首為凡夫得度也。


再來,我們看下面的介紹第三個,為什麼這一部經興起的因緣,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這個是佛所護念的,彌陀經六方諸佛護念,彌陀經另外一個譯本,玄奘大師的譯本,叫做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部經也是阿彌陀經,講的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六方佛,我們現在讀的是羅什大師的本子是六方佛,略說。十方佛跟六方佛都一樣,一樣的意思。那麼,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呢,末法的人修行業障很重,所以佛用他力,用佛力,善護行人。善就是善巧,護就是護持。所以呢,我們在學佛的菩提道上,都會得佛菩薩的善巧護持,有的是現佛身為你說法,有的是旁敲側擊,提點你,有的呢,有時候,佛菩薩會現到你的夢中,我有碰過,她這個老太太,不認識字,我在新加坡碰過,她說我不認識字,可是她想讀彌陀經,佛菩薩到她夢裡面教她讀彌陀經,我就試試我真的我試試她,好啊,你讀讀看,她真的能讀,你再拿其它的給她,她真的不行,她不會,真正的護持她,是真的,我在新加坡有碰過,佛菩薩教她,教她讀經,她說每天到她夢中,教她一個字一個字,她說我真的不認識字,年紀很大,看她那個年紀算是比較早期,老一輩的。確實她說她不認識字是真的,我還不相信,我就試試她,她真的是不認識字,所以,叫善護。有時候呢,會現作這個怒目金剛像修理你,不一定是道場法師修理你,外面的修理你,善護,不是只有客氣跟你講,有時候很不客氣,護念你。所以呢,經典常講,順逆皆方便。不論是順著你,講你愛聽的,逆著你,告訴你的業習,告訴你,這個是你的問題,都是善護。這叫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那麼,你們不要想要扮佛菩薩去善護人家啊。想說我罵你就是我善護你,你先善護自己吧,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有些人看了幾本書,坐了幾天的打坐,就以為他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會上聽經的,到處亂罵,胡亂批評,祖師大德也批評,當今的大德也批評,不用講,你們應該知道是誰,還聽說還有一些出家人來跟他學,這個就是自以為是,自以為是。沒有做到善護口業,不及他過。六祖慧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這個是非落到心裡面來,自非卻相左。相左是什麼?跟他一起墮落,他也是個凡夫,六祖教我們,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人家的對錯不要放到心裡面來,他非我不非,我非就有過錯啦。就怎麼,動念、生心啦。祖師大德講,慎勿生心即目前。你不要動念,真如本性就現前,所以呢,善護口業,不及他過。你不要扮佛菩薩啊。想說我有正知正見,你們祖師大德都不如我,我去翻翻書,去考據,看看這個歷史考據,看看這個世間的考據,這個啊,還是用釋迦牟尼佛那句話來講,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你要成佛用這種心來學法,不會成就。還有一個,你要說圓覺是偽經,我引另外一部,總不是偽經了吧,華嚴經講啊,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這不是偽經啦,華嚴經講的,用顛倒慧增長一切惡。顛倒慧就是什麼?邪慧,邪慧。他也許很聰明,但是,這個慧不能夠了自性,只在相上,只在事相上,在這個生命變化相上,在那裡運轉,在那裡著相,這叫顛倒慧。顛倒慧能幹什麼呢?佛就講了,增長一切惡,一切惡法從顛倒慧增長,懷疑經教,華嚴不是偽經,這個很重要,要注意啊,我們看下面的,[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攪,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這個是解釋,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末法,什麼叫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一萬兩千年,這是一個說法,有的人又要說五百年,都可以,因為沒辦法嘛,那說出來要得罪人,你們自己去看大愛道比丘尼經,那部經可以看,在家人可以看,男眾看了,不要說妳看,妳們女眾都這麼多過失,過失不是女眾,是你有這個過失就是女眾,大愛道比丘尼講的,女眾八十四種醜態,這些醜態你去看看,有的男眾也有,要是有這個醜態就叫女眾,不是只有女眾才有,要會學法,有些人說你看釋迦牟尼佛不公平,你看都說女人多差多差,我說不是,是你有這個習氣就叫女人,不是你的身形,有的男眾也很像女人,心量狹窄啊,是有這個習氣,叫稱為女人,要這樣看啊!八十四種醜態,那麼這是佛的姨母想要出家,佛不許,阿難三請,佛才聽許,他說沒有辦法,我這個我佛門中,如果多諸女子,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男丁,家道必衰,所以正法少五百年,這是釋迦牟尼佛預言,預言,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末法,你們都不用想,現在是末法,怎麼算都是末法,有兩種算法,都是末法,末世了呢。正法的時候戒律成就,持戒就能夠了脫,像法的時候多諸塔廟,禪定還是有人修禪定,禪定堅固;末法的時候怎麼樣,鬥諍堅固,像法的時候塔廟會堅固,塔廟堅固,一直蓋塔蓋廟,正法是解脫堅固,大家都能夠解脫,還有真正修行的,也有佛菩薩羅漢住世,正法,那像法就稍微稍微就差一點,末法就錯得離譜,越差越遠,這是末法,所以末法的鬥諍堅固,這個鬥諍,就是心裡面妄念多,妄想多,不願意委屈自己,所以呢,我執堅固,才有鬥諍,要是大家能轉過來,現在就是正法,不必這個沒有世間相,就像我們剛剛講的,你看這個大愛道比丘尼經,要會看啊,男眾看了,妳看妳們女眾妳看,跟你講,在末法很顛倒,女眾成就比男眾多,因為男眾都拿著大愛道比丘尼經,去看女眾的過失,自己不修行,當然這個是其中之一,只看人家,不管自家,跟印光大師說的相反,印光大師說只管自家不管人家,你是只看人家不管自家,問題大了,這就是問題,所以呢,多諸障難,誰障的呢?自己障,自己障礙自己,自己讓自己顛倒,外面的障難,有的,身體的障礙也會有的,多病啊貧苦啊都有,現在貧苦,倒還在台灣還好,有的,但是還不是很嚴重,都還是可以過得去,但是呢放不下的多,放不下的多,為什麼呢?你叫他來修行,他會說你看,去修行的人錢都賺飽了,才去修行,他會這樣想,那這就是他自己的業障,這個就是理由,藉口不修行,他會這樣子去作如是念,那麼這種心念要不得。也有些人他真正放下,像在現在是新加坡,澳洲,新加坡幫師父開車的 那位 居士, 傅來成 居士,他就是放下啊,他老闆啊,他真正放下來學,他說師父啊,我沒別的專長,我就是個生意人,我會開車,我幫師父開車,跟著學,真正放下啊,所以是在於你放不放得下,你的貧窮能不能布施掉,你的多怨能不能布施掉,你的不如意能不能布施掉,是把這個布施掉,不是一直去爭,一直去這個世間講打拚,這沒有用,有因果的,有福報的,有些人做得再辛苦,怎麼樣就是賺不到錢,怎麼樣生活就是不好過,有些人做都不用做,不要說人,畜生就好,整天就是做牠畜生的事情,小狗小貓就繼承幾十億美金的遺產,幾億美金的遺產,牠有沒有做?沒做,這個是帶著福報因果,不一樣啊,牠生活有專車,還有私人飛機,還有僕人,住的是城堡,每天早上要做什麼事,做什麼運動,要帶去哪邊,要梳理打理,全部都是委託、信託,律師作證一定要執行,這個錢就是拿來要給牠享受,有啊,所以我說不用說人嘛,畜生,有比人的福報大很多,也有,所以這個是有因果,所以你要把你的執心布施掉,就是這一念不平的心,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為什麼人家這麼好,我這麼差?不要這樣比較,夏蓮 居老 居士講,[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你超過我很好很好,你學問超過我很好很好,你佛法造詣比我高很好很好,讚歎他,信願持名,絕不落後,真信切願,發願往生,這個呢,不用客氣,不客氣,絕對不輸人,真正放下,所以這個障難,自然就沒有,那麼這裡講多諸障難,魔障,用心過度,用心過度,什麼叫用心過度?求好心切,想要快速成就,想要趕快得定,想要趕快得解脫,這個壓抑過度,過頭了,有啊,修淨土也會啊,所以你們念佛,平平常常的心念,不要求神通,不要求見佛,想說哎呀你看,那個誰念佛都有見佛,都有感應,不要求,求了你會得病,求升反降,真的是這裡講求升反降,容易引來這個魔外,或是你的冤親債主,變現你要的境界,變現你修行,你要的那種感受,那種境界來迷惑你,所以你心不定的時候,不要刻意求定,專注在佛號上就好,不要刻意求定,刻意讓他定下來,不要刻意,所以之前我們講的,念佛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那自然而然的,不求的,你求不來的,越求也許你一個小時做得到,但是你兩個小時,你就沒有辦法,那是很自然的,心空自然就會沒有,心地無事,心地無事,念佛就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不是求來的,你要是刻意要求,刻意要去造作,想要趕快得神通,想要有感應,佛給你摩頂,佛放光,有的念的功夫好的,還看到自己內臟,我沒有啦,我沒有看到自己內臟,那個在楞嚴經就有講,那個色陰,他功夫好,對這個色身他能看得透,甚至可以見到身含十方國土,有,但是呢,陰這個就是陰境現前,陰就是五陰,五陰,色受想行識,魔就是魔擾,魔外的干擾,所以我們要是著在這裡,行人正見稍失,貪著其中,便陷魔網,就被他轉,所以常常有些人,他會現神通,他確實是有用功過,但是他著在這裡,以為有神通,以為能夠放光,能夠離地三尺,或是知道人家過去生,或是把過去生展示給人家看,這種都有,他就算是得道,還沒有,有一次黃蘗禪師行腳,跟一個僧人渡河,黃蘗禪師請他先行,他就飛過江,然後黃蘗禪師就正常的渡河,你們去看宛陵錄,黃蘗禪師傳心法要,他就講,他說我原本以為你是個真正用功的修行人,沒想到你搞這一套,就說他知見不正,顯神通;當然不是說顯神通的人,都知見不正,是他沒有著重在知見上,你見性沒有見性?黃蘗禪師是見性,見性不一定發神通,見性不一定發神通,你去看佛陀的一些弟子,有些真正證阿羅漢,沒有神通啊,還沒發神通,所以不是說神通,就代表他成就,阿羅漢有漏盡通,漏盡就是煩惱習氣漏盡,他不一定會發神通,那一般人會著在這種神奇的境界,奇妙的境界,正見稍失,為什麼著在這境界呢?因為你沒讀過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你沒讀過,你忘記了,讀過忘記了,正見稍失,稍有一念貪著,包括你們念佛,得了輕安法喜,你只要貪著在其中,其實就算是陰境干擾,不用這麼明顯,不用等到會放光才是陰境,一念貪心陰境就現前,動念妄有六根,即與四大,虛妄和合,所以成就這個世界,這個就是正見稍失,忘失菩提心,便陷魔網,魔,天魔,六欲天的魔王,他化自在天王,他認為眾生,都是他心變的,所以你要出三界,他很不樂意,他很不願意,這個他會來障礙你,楞嚴經講的,他說你的[汝等一人,發真歸元]你要發心,求無上菩提要見性,這十方世界都會振裂震碎,他說凡夫昏暗不知道,他的世界在變化,但是這些天魔,這些魍魎妖精都有五種神通,他看到自己的宮殿無故崩裂,水陸飛騰這樣子,整個要崩壞掉了,這些魍魎妖精天魔,貪戀這些塵勞,在你修行的過程當中,必定來障礙你,必定來障礙你,所以佛才講五十種陰魔,汝能諳識,你自己心裡面,心裡有數,諳識就是心裡面有識知,認識的識,心裡有數,你就不會被他迷惑,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你的五陰主人,就是你的正知正見,要是迷失了,這些客塵煩惱,魔外就會來障礙,你就會被他干擾,很嚴重啊,他跟阿難講,他交代阿難,他說這個摩登伽女,祇毀你一戒,八萬行中,雖然破佛律儀,但祇毀一戒,祇毀一戒,他說這個正見稍失,這個正見沒有了,此乃隳汝寶覺全身,把你法身全部毀掉,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就像宰相被抄家一樣,宛轉零落,無可哀救,連佛都說他救不了你,所以為什麼才要用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楞嚴經下面講的,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五十陰魔讀下來,這句話就記得了,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不要作聖解,這個你要作聖解,就受群邪,所以念佛法門保護你,有佛力的攝照,不會落到這個境界裡面來,除非你刻意要去求取,他這個五十陰魔,是你不刻意求他也會出現,他也會有這樣子,所以永明大師講的,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就是錯在這裡,十個人裡面九個人走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就是這樣子,就是這裡講的,五十陰魔現前,心就迷了,隨他去,就迷在境界裡,所以一般學禪,後來還要導歸淨土,為什麼禪門日誦,要教你求生淨土?就是這個道理,有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魔不得便,無論是自己心魔或是外魔,都不會被他轉,自己有佛力,念佛有佛力加持你,這個不一樣,所以永明大師才提倡,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多好啊,無禪有淨土呢,那更好了,萬修萬人去,一萬個修行,一萬個人成就,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能夠見到阿彌陀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見佛心就是開悟,就不一樣啊,所以這是他力妙法,善護行人,念佛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很明顯,我們以永明大師的四料簡,那你要是無禪無淨土,喔,那就慘囉,這不修行啊,你就完蛋啊,鐵床並銅柱,萬死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沒人救得了你,鐵床,燒紅的鐵床,銅柱,炮烙之刑,這是地獄的刑罰,也就是說你不修行,你一定會下地獄,這誰講的呢,永明延壽大師說的,永明大師是誰,之前講過,阿彌陀佛再來,看得透徹,看得明白,所以才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有他的道理啊,確實萬死與千生。我們看地藏經,一日一夜,萬死千生,世間才過一日夜,地獄已經過無量劫,萬死與千生,沒有人可以幫你,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你跟你最好的人,最親近的人,隨著業力去,每個談起苦報啊,沒有人願意代替的,所以佛在講地獄的時候,阿羅漢身上出汗,是冒血啊,流血汗,嚇的,想到過去生,自己在地獄受的苦報,嚇得全身出血,所以萬死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所以才要修行才要發心。底下他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正見稍失,即入魔途,就是貪著,本來想要求升,升就是超脫,想要成佛,成佛是上升,純想即飛,必升天上,要是欲重,沉下水輪,下水輪就是到地獄去了,輪是這個輪胎的輪,轉輪聖王的輪,所以我們講的,你要修行要成就,不但不行,還會墮落,這也是我們道場成立到現在,還有一個重點沒跟大家講,就是你修行用功,不要一直急於有功夫,不要急,就這樣老實的念,你一直急啊,心裡急啊,我就有碰過,你急著要去極樂世界,急出病來,以前我在共修的地方急出病來,很嚴重啊,發瘋了,整天哭著阿彌陀佛不來接他,這個就是求升反降反墜,超脫不了。還有這個引申義,也要講一講啊,大家有沒有[勤精進, 增益諸病] ?每天都很用功,天天用功,卻不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裡,雖然精進,但是增長無明,增長你的禪病,修行的毛病,所謂這個老油條,老眾生,學佛學久了,貢高我慢就現前,我學佛學幾十年;還有常常有碰到來道場,我跟你們師父,多久前就認識了,我在肚子裏就認識了,也是沒有成就啊,過去生我們也值遇過諸佛啊,你看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阿闍世王供養四百億佛,我們沒有四百億也有 一兩 尊吧,也是沒有成就啊,遇到誰不是一樣,對不對?人家四百億能夠信佛,我們不要說四百億,我們遇到一尊能信就好,都沒有成就啊,我們跟佛結過緣,跟釋迦牟尼佛肯定結過緣,不然現在不會聽他講經,跟阿彌陀佛絕對結過緣,跟觀世音菩薩一定有結過緣,都沒有成就啊,來道場貢高我慢,我早年如何如何,是在跟誰學跟誰學,跟誰學不要緊,是你的師承,很好,但是不要拿來炫耀。我相信極樂世界的菩薩,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的弟子出去跟人家介紹,也不會說,也不會跟菩薩眾生說,我老師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們都不如我,不會動這個心念,沒有傲慢,極樂世界無有惡聲,無有惡名,你跟他講什麼叫傲慢,他不曉得,你跟他講什麼叫病苦,不知道,沒看過啊,你去看維摩詰經須彌燈王如來,那邊的這個,不是須彌燈王如來,香積佛國的菩薩,那裡的菩薩都是學大乘的,他說什麼叫做小乘,沒聽過啊,釋迦牟尼佛怎麼教化眾生,五戒十善,什麼是五戒十善啊?沒有聽過,菩薩十波羅密,六波羅密,有沒有聽過?沒有,又沒聽過啊,那很好奇,跟那裡的教主講說,我想到娑婆世界看看,可不可以?好,可以,九百億尊菩薩過來,香積,香積如來特別交代,你們去那裡要隱身光,把身的莊嚴都隱蔽,不然這裡的菩薩看了會自卑,你看個這地方,多糟糕啊,他那個真的是清淨的國土,我們講的真正的上流社會,我們這裡濁惡不堪,沒有辦法跟人家相比,所以不要傲慢。這就是[勤精進, 增益諸病];常常比較,我一天念七八萬佛,念佛念七八萬,我拜佛拜幾千拜,功德無量,沒了,報掉了,這一念慢心起,這個華嚴經講的,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你要會學,一念慢心起,一樣,百萬障門開,就是在你起心,在一動念,不是起什麼行,起心啊,所以我們要反觀,而自己是不是有盲點,有盲點,來道場就是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精進,跟著祖師大德的開示,跟著這個經典的教導,遵守我們道場的這個行儀,我們道場行儀不是我訂的,也不是祖師大德訂的,我們遵守學佛行儀,學佛行儀裡面,有些是沙彌律儀,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誰訂的呢?佛訂的,釋迦牟尼佛為羅睺羅說的,羅睺羅出家嘛,還是沙彌呀,他教他十戒二十四門威儀,教他,其實學佛行儀,就是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就是沙彌律儀,內容相當的相近,相近而且精要,更為精要,所以來道場,我們遵守的是佛陀的教誡,不是我制訂的,制訂道場的規矩行儀,一定要讓眾生,能夠斷煩惱除習氣,公司一般的公司,他制訂的典章規範,是為了要能夠賺錢獲利,大家同心協力,一起賺大錢,他們是這樣子的,佛門制定的規矩要發大心,修大行,要證大果,要成大道啊,這是佛門的律儀,佛門的章程,要在這上面,不能離開這個宗旨,你要離開那就不像個道場,要是講究人情,佛門有很多開緣,但是如果是因為人情而開,那就不行,人情,你隨順人情會墮落,新加坡廣洽老和尚,他講啊,寧可終身下地獄,不拿佛法做人情,廣洽老和尚臨終的時候,雖然是得老人痴呆,我們看老人痴呆,有一件事情沒有忘,他的侍者,他也不認識他是誰,他的徒弟也都,他也不認識了,他會說你是誰啊?你是誰?天天跟他在一起,他不認識,就知道念佛,就知道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喔,不簡單啊,實際上他不痴呆啊,要是真正痴呆,很多連佛號都忘記了,家親眷屬都記得,那麻煩大了,很多人很痴呆,臨終犯痴呆,佛號忘記了,貪戀世間放不下,廣洽老和尚沒有痴呆,我們看他痴呆,看他好像不認識你,他記住記得佛,記得要修行,那一輩子臨終就有成就啊,就有功夫,這個是講的這一段引申的意思,那泥犁啊,墮入泥犁,泥犁就是地獄,泥犁就是地獄,就是講耕舌地獄,耕舌啊,一般人拿泥犁來做地獄的一個,另外一個名詞,地獄也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泥犁,墮入泥犁當中,耕你的舌頭,就是你的舌頭,你造口業,那麼用牛來犁,來這個耕你的舌,就像耕田機一樣,那這個舌頭遍滿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這個地獄的狀況,我們不要想說沒關係,我不會掉到最下面,我只會在上面,八熱八寒就已經很糟糕,掉到無間,那就不得了,八熱八寒上面還有,比較輕的,一個都不要進去啊,不要想小地獄,進去看一看逛一逛,不要逛啊,沒什麼好逛的,有人啊,看地獄變相圖,地獄變相圖是要警示你們,警示我們,不是叫你天天想著,我死以後會下地獄,我死以後會下地獄,我從來不看什麼地獄變相圖,我看極樂世界圖,心裡有極樂你就不犯地獄業,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地獄,你就下地獄,看那些惡相,為什麼觀無量壽佛經,教我們觀佛身相,觀極樂世界?沒有教你先觀地獄再觀極樂,為什麼不這樣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是心,這個你觀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想地獄啊,即是八熱八寒無間,這個地獄心就現前了,這個心,地獄就現前,所以要多想極樂世界,多看佛身,多觀佛的相好,業障會消,那麼能夠這樣做,就是他力妙法,善護行人,你感應得到,感受得到,佛在加持你,你感受得到,這個還有四種感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剩下的下一次再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