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7(文字檔)

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接著看到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頁,第三大段裡面的第一小段:「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這個是我們上一次講到的部分,那麼裡面的內容,我大概再提一下,也就是說末法的修行,多諸障難,那麼這個障難呢?上一次講到的是,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比較多,自己的。那還有一種就是知見不正,喜歡求神通,喜歡求感應,學佛啊想要看看有沒有哪一位大德,給你點一下,你就能夠明心見性,就成佛,我們講學佛他這條菩提道,在淨土法門來看,是易行道,但是呢?易行道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簡單,不能投機取巧,想要誰給你灌個頂,做一點儀式你就能得道,要知道道沒有形相可得,不是從名字中求,所以你去造作,落在有為裡面,能得道嗎?那就不能得道。可是呢?現在的人不信,他就喜歡呢看看有沒有哪一個活佛,哪一個大德,給他指示一下,當然有善知識開導你,是相當好,可是重點呢你要怎麼得?你要能轉變,我們今天受持的佛法,你看祖師大德的經典,都是祖師大德親自指點我們,你看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親自指點你,我想在這世間沒有比他們兩位更殊勝的,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可是我們遇到了如來,遇到了無量壽經,自己不肯,不願意放下,不願意捨棄我們的煩惱習氣,所以釋迦如來現了,也沒有用,所以連佛現都沒有用。這部經就是如來的舍利,這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全身舍利,有人很喜歡去供養舍利,我就常跟一些同修講,真正的舍利是什麼?是經典,祖師大德的舍利,很多啊都在大藏經裡面,你們有沒有請回去好好的、認真的研讀,他們遺留下的這個色身的骨舍利,是表法,為什麼我們看到這個舍利,你要知道他怎麼成就這樣一個功德,是因為修而來,你要像他一樣,你就要學習祖師大德的註解,這是真身舍利,我們看無量壽經,你請無量壽經回家,就是把阿彌陀佛的舍利請回家供起來,認真的閱讀轉,這是受持如來全身舍利,這個叫做供養舍利的功,你供養舍利有沒有功德?有一點,但是能夠供養這個無量壽經,供養彌陀經,你等於是供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舍利,而且全身,你們現在請的那個舍利,東一點西一點,都不算完整,我這裡有完整的,你要看華嚴經,那就是供養毗盧遮那佛的舍利,我說的供養就是如教修行供養,如教修習,真正去轉變,真正去做,佛的舍利就在你的心中,就在你家,你就是有福報的人,你就是行者,就是菩薩,可是信行者少,願意相信的人不多,還是喜歡去請一個形相回來,在那裡炫耀,你看我請到了多麼稀世的珍寶有一次西天這個二十七代祖師到皇宮去,二十八代是達摩,二十七代也就是達摩祖師的師父,到皇宮去,那國王用最好的珍寶供養他,那大師就問了:你這裡還有沒有更好的?國王想一想達摩祖師的爸爸,他說:已經是最好的,我國家這就是最上等的寶貝,沒有比這更好。達摩祖師是第三子,他就出來,他說:心王為寶。你的心是寶,若無心何能知,你怎麼能夠知道這世間的寶物。這個達摩大師的師父,他知道,這位第三子,根器大利,設法度化,所以以心為寶,心就是佛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每一個人身中都有如來的舍利,都有如來這個完法身,自己能不能認識,若不能認識,那要藉由經典來開悟,來了解,所以說經典是寶,經典是舍利,所以不要只看事相,卻忘記他要表法的意義請舍利有他的功德像你們去看到佛牙舍利,你到,我要弘揚正法,我要流通正法,佛牙代表的是如來所說的正法,不是去那裡求升官發財,因果不相應,有一些人迷信,佛法正信,迷信,他想說看到佛牙,他求升官發財會成就你也至少也求一點辯才吧,不要求升官發財,這個因果不相應 ,要想到說要聽正法的經典,要有正知正見,要能夠受持如來甚深法藏,這看到舍利我們要曉得,那麼看到佛其它的舍利表法,你們自己好好去思惟去領會,這樣子就能夠得到舍利的加持,這個才有意義。不能說舍利沒有功德,但是你要把他的功德變為自己的功德,全他即自,佛門講的全他即自,變成自己的功德。你請這個舍利真的是請到心裡面去。所以現在末法很多喜歡神通,搞迷信,或只在事相上卻不能夠理解他的義趣。當然,佛門的表法很多很深廣,我也不是對每一樣都全然的了解。有很多的東西我們也沒有看過,甚至失傳了。這個都有,都是佛門的表法,有很多啊。但是我們知道就要去落實,就要去轉變,這叫做「正知正見」。這叫做「佛護念」。所以,你要是正見稍失,便陷魔網,這就是正見稍失,被自己的迷惑顛倒給障礙住,被自己的這個著相的心給障礙住。所以呢,佛才發願,發四十八願,護持多障行人,你喜歡著相,喜歡求感應?有!無量壽經有感應,念佛是最大的感應!但是,那感應呢?綿綿密密,大家感受不到,就好像你感受不到你的頭髮在生長一樣,你不知道佛在加持,不曉得!實際上,確實!我們念佛,佛菩薩一定給我們感應。這個,黃念祖老居士舉了一個比喻,他說:「就好像無線電一樣,充滿著整個空間」,可是今天你沒有天線,沒有這個電視機,它沒有辦法顯示出來。你今天具足了,拿出了這個收發器,一打開,馬上就有聲音。那表示什麼?電波常常的存在,本自就充滿。佛菩薩的威光、佛菩薩的加持,就是這樣子。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明顯的感覺?自己的心沒有轉過來,沒有相應。所以呢,圓通章講,「若逢不逢」。為什麼叫若逢?好像有碰到,實際上毫無覺知。若逢,就像剛剛講的無線電波,本來就充滿,本來就遍滿,這就叫若逢;但自己卻不識,叫不逢。「或見非見」,見到了不認識,當面錯過,就好像媽媽跟小孩見到了不認識,你看這個有多悲哀。母子相見卻不識,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不必向外求,要向自心中求。那麼你著相,喜歡求感應,佛就現感應,現極樂世界的妙相,讓你依止。極樂世界,有人說是虛妄的,我跟諸位講,一虛一切虛,任何一切法皆是空。但是呢,方便力用,非無啊。不是沒有方便力用,如來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但如來在這當中,不著一法。不著一法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力用是虛的,這個作用是虛妄的,是空寂的。就像這個空谷一樣,但是你一吼呢,它就有迴響,它就有迴響。可以說這山谷是虛的,是虛妄的,是虛空的,沒有一物,為什麼一吼就會迴響,這個感應呀,作用,就是這個樣子。極樂世界,一一皆是如來真如實際的現象。這個是真的,不變的。所謂法華經講的,「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世間我們眾生在看是變化,凡夫看是變化的,如來看是不生不滅,所以說是常住。那極樂世界呢,三輩九品看都是常住,到那裡凡夫看極樂世界,仍是常住相,如來的果德現前,給凡夫受用。所以,極樂世界,它不是一般經教所能判別,非是通途的這個經教。禪宗號稱「教外別傳」,我們淨宗,叫「教內真傳」,那不一樣。雖然,它不是經教可以判別出來,但是離開經教,離開了五時的判教,找極樂世界有沒有?也沒有!就好像離波求水,離水求波一樣,都不可得。所以呢,要知道,這極樂世界即是我心,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本地風光,故鄉風月」。就是我們本來的生活環境,本來就是這麼樣不生不滅,所以是真的。它真的是像祖師講的,「順寂而萬有恆興」,可是我們眾生不了解,本來在極樂,卻忘失了,叫做「緣不失體,任動而一空常寂」,你攀緣但不失本體,縱然在動,仍舊一空常寂,還是在極樂。這個是事實真相,是真實相,不是假的。這世間相是假的,不可得的。極樂世界,可以依止,可得,就是要你得。你執持名號,觀極樂世界相,你的心慢慢的會從凡心轉為佛心;從一個凡夫、一個惡人轉為善人;從善人轉為至聖。這不一樣,通途經教做不到,真的做不到。而且通途經教,你第一個,無論你是華嚴天臺唯識,都要從空觀下手。現代的人,心都定不住,你叫他空,怎麼空啊?會「以空為有,或取斷滅空,或滅色故空」,這菩薩三種空的障礙,對空性,對空的誤解,他會這樣,連菩薩都會這樣,何況是凡夫?


所以呢,淨土法門就直接指方立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這麼妙,這叫他力妙法,善護行人,你用執持的方式,就可以把如來的果德全部變成自己的功德,念念不捨,念念不停,有人又要說,法師,這還有念啊。不是有啊,不是無啊,是正念啊。自性沒有有、無念啊。有、無念是妄念,念佛是正念,不要在文字上作解。你一作解,就掉到名相上去了,那就顛倒。所以,這個極樂世界道理很深、很廣,不是那種權小所能知啊,權乘小教,很難去了解什麼叫極樂世界。這個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有人問我說,法師啊,為什麼你不直接講這個無量壽經啊?先來講玄義。怎麼一開始講玄義?當然,我們是遵照祖師大德講經的方式,他們都會先講玄義,那後面,後來到現代的講經法師,他為了隨順大眾,就先直接講經文,圓瑛法師他會綜合古今,先講十門開啟裡面的第九門,總釋名題,然後再講教起因緣,先讓你看到經文,等於參合天臺的五重玄義,加華嚴十門開啟的方式來講,天臺五重玄義它是先釋名,就是解釋經典的名稱,譬如說這部經典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天臺家他會先講,它的經名,經典的題目。那華嚴的呢,他就很注重教起的因緣,因為華嚴是根本法輪,要讓大家明白根本法輪,大教是怎麼興起的,再來看其它的經典,其它經典叫攝末歸本法輪,或叫枝末法輪。華嚴宗,看經教是這樣看,這個是華嚴的說法,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來講這個玄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淨土宗這部無量壽經,你們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它有它深刻的,甚深的意涵在裡面,也是幫助大家對經典生起恭敬心,也是明白這部經典所被的根器,是哪一些人適合修行?修行這部經以後能夠得到什麼好處,那麼,這部經是依什麼而說的。在大藏經這麼多的經典裡面,它是屬於是大乘或是小乘,做一個簡介,那麼,會集這部經的人是誰?翻譯這部經的人是誰?受持以後是不是有什麼現世的一個利益,這是我們講玄義的一個用意,的一個用意,也就是整理無量壽經,這個精要,讓大家先看到。因為有的經典很長,經典是滿長的。像華嚴經就八十卷,你要是沒有透過玄義,你很難了解,它這部經的一個綱要,你看了前面,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會忘記了,所以講玄義就有它的必要性。所以,我們才來一開始就先講無量壽經的玄義,那麼,這玄義是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七年,這是師父(淨空老法師)在華藏佛教圖書館第二次宣講無量壽經的時候用的,第二次宣講也算是他這一生講無量壽經比較圓滿的一次,其它的,有的講了前面,有的講了後面,或是跳著講。第二次講的比較完整,對於學人在淨土方面的信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呢,我們用他(淨空老法師)的本子,當然這個本子經過了二、三十年,很多人都忘記了。所以這個是比較難得的一個課本,也是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當時候師父(淨空老法師)所講的一些內容,這裡面呢,都是從大經解裡面擷取出來的,給大家作參考,有它的現在講的歷史價值,所以:我們選用的是這個本子,我們接著呢來看下一段。「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這個是十往生經裡面說到,那,這一句,你要怎麼得到呢?你有沒有發心念佛啊?發心念佛,說得容易,念沒兩圈啊,就顛倒了,就念不下去了,還是做做事比較好,散散心比較好,所以,我們講要發心念佛,有很多人,他說佛教,你只要念佛,就有二十五菩薩擁護你,所以呢,他就心生傲慢,天地鬼神都不敬,要知道佛菩薩也是敬天地鬼神的,你的心跟佛菩薩相背,那他保佑不了你啊,所以我們講的發心念佛,你有沒有發心?發什麼心呢?發菩提心,大家都知道,隨事發心呢,什麼是隨事呢?『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有沒有發?發了,等一下出去就不度了,坐公車,誰搶了我的位置,不度他。看到眾生違背我的我執我見,跟我的想法不一樣,不度了。煩惱無盡誓願斷,以後再說,先發脾氣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反正那麼多啊,沒有關係啊,斷了啊,多一個少一個也沒差啊,反正都無盡,你們要是這樣解啊,問題就大了,那真的會煩惱無盡。我們講煩惱無盡,不是說它多跟少,說它沒有盡處,就是沒有滅處。沒有滅,有沒有生處呢?沒有生處啊,滅跟生是對待的,煩惱尚且沒有滅相,何來有起相?這叫無盡誓願斷。本無煩惱,達摩祖師講的,本性自空那用除啊。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是說煩惱很多啊,今天多一個也沒關係,少一個也沒關係啊,先發脾氣再說啊,先起煩惱再說啊,不是啊,是煩惱本來沒有盡相,盡就是有所止盡,我們講的有滅相,煩惱沒有滅相,那有沒有生相?沒有啊。有沒有來處?有沒有去處?所以煩惱起來,你想想從那來?從人事上來?那別人為什麼不起啊?從自己來,那剛才在哪裡啊?藏在何處啊,滅了,滅去哪裡?都沒有住處啊,所以無盡誓願斷啊。這才曉得它的意思啊,四弘誓願這樣發的。隨事發心,事相上,因為煩惱,我們現在講的肯改過,不要怕丟臉,我們都看人家,人家多壞多壞,自己絕對沒有這麼壞,沒想到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壞得不得了啊。壞到自己都看不到啊,這個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要警醒,不要怕丟臉。六祖講,改過必生智慧,你要肯改,智慧就生起來,不改,智慧就被煩惱給障住,有時候你不覺察這叫作煩惱,不能去認取這個是我的煩惱,不敢相信自己是這麼壞的人,自己是這麼顛倒的眾生,大家學佛,實際上真正要問到徹底一點,其實對佛法都還不是真正的相信,都不是真正的放下,所以我們講要發心,你要怎麼發?菩提心啊,我們先不講難的,隨事發心就好了,隨著這個四弘誓願發心,我剛講的隨事發心是事相上的事啊,事相上的發心就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直到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是做真的還是做假的?在境界當中,人事當中,去看看,去檢點一下,人家說我的時候,我的我見是不是現前?馬上找一大堆理由,保護這個虛妄的我,認為這個身是我,認為我有面子,我有身分,連乞丐都有我,不要說有身分的人,都有我。佛講的這個煩惱,不是針對誰,是眾生迷失本性,虛妄而有,又叫俱生我執,與生俱來的。現在的人,他誤以為天生就應該這樣,天生就應該有欲望,有習氣,因為他控制不了。有人跟我講啊,他說總覺得佛教講輪迴,是束縛於人,我說輪迴不是佛教講的,是印度教講的,是印度那邊的宗教講的,佛教還沒有講輪迴,但佛教講的輪迴,在這裡面,剛好在三界裡面,他們看的沒錯,佛教講十法界,包含著三界,六道。所以,最早講輪迴的是印度的外道,佛教還不是創始者。所以他覺得說他這個被綁住了,做什麼一定會得什麼報啊,什麼的。當然這個是因果了。不然,你吃飯也不會飽啊。這個,一樣的道理。種善因不會得善果,所以,都有因果的,不會顛倒的,種善因必定得善果,有先有後,有先有後,時節因緣。就像你種植植物一樣,有它的時節因緣,它會成熟。『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它有時節因緣,那,他覺得說,這個不能隨順自己的想法,愛欲。覺得佛教束縛人,戒律束縛人。可是,我們要反過來看看,反過來想一想,你是不是被煩惱習氣束縛了,沒有這樣就不行,沒有這樣就活不下去了,佛就看我們病在這裡,這個東西,你隨順下去,隨順煩惱,隨順你的顛倒妄想,永遠都不會覺悟啊,只會愈來愈顛倒,愈來愈苦啊,就像吸毒一樣啊,這個是顛倒,所以,眾生呢,不光是沒看到自己是被煩惱綁住了,反而覺得戒律是在束縛他。所以,他認煩惱習氣為我,不能自在,沒有辦法去超脫啊,這就是凡夫。要知道佛教我們,不是要束縛我們,是要給我們解諸纏縛,可是纏縛把我們纏得太緊了,就像什麼,現在的背包,貼身設計。背起來就好像長在身上的東西一樣,你一點都不會覺得它存在。煩惱習氣就像這個樣子,背了一個包伏自己都沒有感覺,覺得它長在身上的一塊肉割掉會痛。捨不得放下,捨不得拿下來,明眼人看到,知道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告訴我們,我們要發心,要能轉變,要能隨順佛教,我們常講啊,孝順諸佛,孝順父母,父母在佛門裡面就是諸佛菩薩,只是順於世間,說孝順父母,我們今天聽了佛講經,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從如來所說的教法化生出來,所以,誰是父母呢?佛菩薩是父母,你聽了他的話,轉變自己的身心,洒心易行、改往修來,脫胎換骨啊,佛菩薩是我們父母,所以我們要孝順,要隨順,世間的父母也要孝順,但是呢,不能愚孝,很多人拿著孝順當幌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學佛,他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學業、事業飛黃騰達,來佛門拜拜,只是為了求這個而已,看到他的小孩真正要學佛了,他就說啊,佛教你要孝順父母,現在媽媽教你要來貪名聞利養,你要認真的貪,你要努力的貪,要奮發的貪啊,這叫向上啊,不是,向下,這是向下,所謂啊,純情即沉啊,沉下水輪,情就是你的情欲,欲求啊,腦筋裡面只有欲求,欲想,就沉下水輪,沉到這個地獄去了,不是向上啊,向下,方向要搞對,可是一般人,尤其是初學者,他不了解,不明白,他覺得說我是孝順父母,孝順這個父母教我的,我就應該要去做,你要看啊,我們師父(淨空老法師)也講過,父母教你幹貪瞋痴,你不能隨順啊!你隨順就是不孝啊!不孝,大不孝,大逆不道!你給你的父母丟臉啊!『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弟子規裡面講到,所以,這個孝順父母要有智慧。以前在鳩羅摩什大師的會下,有人問難鳩羅摩什大師,你們出家人不孝順,只為了自己要修道,放棄你的父母也不照顧,最重要是你還剃了頭髮,還引孝經啊,他說你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羅什大師說,好,這個問題,請僧肇回答你啊。僧肇大師人稱什門四哲,論議第一。僧肇大師回答他一句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是真正的孝順。立身行道,出家就是為了這個。所以,在家也是啊。這個人沒話說了。真的所謂大悟不拘小節。立身行道為要,這是重點啊。所以你看這個僧肇大師的辯才,沒有話說啊。我們看下面的,這個「發心念佛,彌陀本願攝受」,你真正發心,真正念,佛才攝受你,威神才加持你,護持行者,這個,魔不能擾。魔就是天魔。天魔啊,六欲天,他化自在天。他有多自在呢?第五天叫化樂天,他要什麼,自己想,就可以現前,動個念頭,就有受用,叫化樂天,變化自在。他化自在天呢,福報更大。多大呢?他要什麼東西,人家變來供養他,夠大了,福報非常的大,他化自在天。所以叫他化,第五天化給他。他化,那麼,這一天的天王,他心戀塵勞,一般我們講波旬就指他,覺得大家都是他管的。你要超出三界,他不願意,他不願意。所以呢,在你修行的時候,一定來給你障礙。有時候是佛菩薩來給你考試,看看你道心堅不堅。虛空藏菩薩就常做這個事情,有沒有被考過啊?有沒有過關啊?剛吃素的時候啊,剛吃素有沒有碰到虛空藏菩薩考試啊?作夢夢見自己很餓很餓啊,都沒東西吃啊,忽然呢,冒出你最愛吃的,全部都吃掉了,那就破功了,心沒有轉啊。我們也有夢見過啊,我沒有破功。想到:我吃素了啊,沒有,不能再吃了,夢就醒來了,有時候佛菩薩給你考試啊,這不是魔擾啊。魔擾會讓你顛倒,不學佛,道業退轉,很多啊。還有你的冤親債主,會干擾你,看到你要出輪迴,他債討不到了啊,討債沒人可以討了,他就變現,這個,你最熟識的人,在你臨終,有的臨終會見到這個他的熟人啊,他爸爸媽媽,那個就是冤親債主。帶去啊,要清算你,要跟你算總帳。不行啊,臨終你一定要跟著佛,你不能跟你熟識的人,誰來都不必管他,就佛來跟他去,而且,專看一尊佛像,你看這尊佛像,臨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像,你跟他有暗號,你跟他有預先說好了,我就看這個像,你就變這個像來接我啊,你變別的像,差一點,我都不理你,你不要騙我。臨終的時候會這樣,還有現前,軟冤家最怕,我常在講,軟冤家,你不學佛的時候,他對你是非常的壞,打你,罵你,看到你,就跟你吵嘴,你學了佛以後,他就處處關心你,哎呀,不要去道場啊,好累哦,看了都難過,軟冤家就來啦。你心一軟,好吧,我不要去了,我做好我妻子的本份,我做好我先生應有的樣子。完了,通通退光光。真的啊,真的有這樣子。這就是魔擾啊,大魔啊。魔在哪裡呢?當然,你的家親眷屬,這是一點,這是魔,最重要是他心裡面那一點貪愛啊。這大魔啊。內有惡因,外有惡緣啊。你說你怎麼能不墮落。尤其是一學佛,初學佛最容易碰到,碰到這個問題。才一學佛,他就來,這個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完全不一樣,本來不會笑,都笑了,這個就要小心,一般被騙的還是比較多,這就是「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上一段講的軟冤家啊,這,魔來擾亂,那麼,底下十往生經裡面說到,眾生,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記住啊,重點哪一句啊?願往生,真正願意往生啊,合約要看好啊,不要糊裡糊塗簽約,合約,願意往生啊,你不要怪佛菩薩說,怎麼都沒有人來保護我,我一個保鏢都沒有,沒做到啊,願意往生,合約是這樣訂的,願意往生。那,佛才會派二十五位菩薩,不然,極樂世界人不用夠啊,大家都願意往生了,講這個話是有點諷刺,你要是真願意往生,阿彌陀佛也會千百億化身阿彌陀佛來護持你,我說為什麼它這裡講呢,只派二十五位呢,而且還這麼嚴格限定願意往生,因為要是你們都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夠用,為什麼呢?表示呢,願意往生的不多嘛,佛要節省成本,要真正發心,真正的願意,不是那個電影,電視上演的我願意,那個願意是假的,那貪著世間啊,不行啊。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而且自己戀於娑婆都不曉得,你去看看,你想想看,我現在就要斷命,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有什麼轉不過來的。早年啊,那個,簡豐文居士,你們知道嗎?佛陀教育基金會,簡豐文居士,他發心,師父就問他:你要不要出家?他說:我聽到師父這樣一問,所有的妄想、煩惱全部冒上來,我還有公司,我還有什麼,還有房子,還有這個老婆,還有孩子,我要怎麼樣要怎麼樣,規劃要怎麼樣,哇!全部冒上來,這就是放不下,先不要說死啦!不要說要往生啦!叫你出家,明天就來剃頭啦!師父我不行啦!我告訴你啦!我還有這個,還有那個,還有那個,這個就是放不下,你們等一下不要衝動啊!衝動,等一下說,師父我都放下了,放下,好啊,回去練一練,真的放下了,在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是願意往生者,往生是什麼?脫胎換骨,願意把自己的虛妄的習氣。為什麼我們講習氣要加個虛妄,不要讓你們認為是真的,因為真的不是真的,實際上來看,習氣不是真的,眾生就是著為實有,所以轉不過來,所以希望呢大家要做在家的出家,出家人要做出家的出家,不要做在家的在家,那就麻煩了,小心啊,在家的出家,後面就是在家的在家,出家的在家還有一個出家,後面還有兩個位子,在家的一退就退光光了,有人說出家地獄門前僧道多,裡面更多都是在家人,出家的人門口走一走,怎麼到地獄門口呢?那一念佛就轉出來了,在家的不是啊,跑到門裡面去了關起來都還不曉得,真的啊,有人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是滿多的,但只在門口沒有進去,在門口而已,所以很多人就拿這句看輕出家人,要知道在地獄門裡面的更多,都是在家人,你要好好修啊,好好學啊,如果出家不好好學,也會跑到裡面去,一樣,道理是一樣的,因果通三世,不會有什麼在家出家之分,所以講的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二十五位菩薩,佛派保鑣保護你,這二十五位是大菩薩,大菩薩,誰才能稱大菩薩?我們看法雲地才能稱大菩薩,菩薩有十地,法雲地入受職位,昇灌頂階,就是講的佛說你這個功德圓滿,可以教化一切眾生,法雲地,彌勒菩薩他們是等覺,比法雲地就第十一地還要再高一個位次,法雲地就算大菩薩叫摩訶薩,我們常講的常唱讚的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摩訶翻為中文叫大,摩訶薩,法雲地才能稱大菩薩,派這些大菩薩保護我們,保護有多微細呢?,一切時。處所呢?一切處。這個合約你看遍法界、虛空界,遍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一切處,不是只有臺灣受保,你們寫那個,現在很多人保險,只限臺灣,沒有,佛菩薩保險遍法界、虛空界,都保障你,縱然有些保險是全球的,我們是遍法界的,你要真修行到天界他也保護你,天人他都保護,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惡鬼惡神。對我們來說:鬼道的他就能障礙你。那你要升天以後,當然這個惡鬼惡神就不行障礙你,可是還有比你高位次的,也有比天人禪定更為深入的,他能障礙你,但是你只要受持無量壽經,受持彌陀名號,願意往生,到哪裡佛菩薩都擁護你,不要說菩薩,我們看彌陀經,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不是二十五位啊是諸佛啊!一切諸佛!諸佛從圓教初住,一直到妙覺位。都可以稱為佛,圓教初住菩薩,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他就稱為如來,他就算佛,只是天臺家講叫分證佛,不圓滿,比我們來說那好太多了,比二乘來說他也是相當殊勝了,但是彌陀經講諸佛,是真正的,像無量義經講的,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這個是圓滿的如來,所有的煩惱都斷盡了,這樣子照顧我們,這樣子護持我們修行,護持我們,有時候你不要想他護持我們一定要好飯好菜招待,錦衣玉食的這樣。不一定啊!佛菩薩有時候幫助眾生,不一定給他好東西,不會順著他的習氣,所以你要是去求佛菩薩,他要是增長你的貪瞋痴,那就肯定不是,要是增長你的戒、定、慧,這才是,這是如來,能幫助我們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所以他對我們最大的護持除了物質上,人事上,還有就是道業上,就像你們修行碰到一些困難、逆境,先看看你們自己有沒有願意真正往生,確定有,再來跟佛菩薩講,我真正願意修行,無論是工作上、家庭上,各方面的人事,希望佛菩薩安排,讓我有好的修行環境,讓我能夠成就道業,我們不要自己想,自己想啊,就掉到自己的業力裡面去,不能解脫,這個很重要,我們今天的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次再接著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