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九頁,第三行:「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上一次是講到的是這一段的內容,那麼第一段大概講過,我們意思還是感覺沒有講盡,那麼佛法浩瀚無有盡時,但是呢大概的觀念還是要再跟大家提一提,我們看第一小段,「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講了無念、無生,念頭每一個人都能夠覺察到自己的念頭,但是知不知道這個念頭的當下是無念,你在起念的當下是無念,每一個人也都能夠覺察人有生死,有生滅,但是你能不能知道生死的當下是無生。所以由此可知,這「無念」、「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你要契入這樣的一個境界,契入不是解悟,不是拿著佛經看一看,了解了,寫一篇文章、論文這就叫悟無生,那差的太遠了,差的太遠了。那叫什麼?有時候連文字學人都還不是,連知解宗徒都還不如,人家的文字學人圓教名字位,知解宗徒至少是正知正見,還沒有悟心,知見是正的;有些他不了解,用自己的意思解經,以為祖師大德不如他,他現在的意思叫新的意思,他現在的道理叫符合現代,我們講十門開啟到第九門才叫「總釋名題」,解釋什麼叫「經題」,「經」具貫、攝、常、法,貫就是貫穿義理,攝就是它的攝受力,你看了會很想再看,常就是真常不變,亙古至今而不變,法就為一切人、事、物的軌則,這簡單講。那麼從古到今,經典所說的是一個意思,不會有所謂新意跟舊意,新的意思跟舊的意思,講的是實相,實相是真如,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道理就會改變。如果是的話,那就不稱為「經」。所以有些人看了一點書,自己去了解了解,就寫一本書出來,以為自己懂,打坐打個幾天,閉關閉個幾次,也不講求功效,就以為自己開悟了證悟了,有啊,現在這種人很多。出來也能言善道,但是能不能入無生法忍?先不談無生法忍,能不能讓你出離三界,無生法忍遠非凡夫之所能,我們就來當個凡夫吧。三界內這個外凡,能不能做得到?三界以內叫內凡,出三界叫外凡,能不能證阿羅漢?證阿羅漢要破身見,要去我相,也要除四相,阿羅漢也要除四相,只是他的四相比菩薩來的粗重,也要除,這阿羅漢,外凡。我們講的凡夫,他還是凡夫,比起佛菩薩還是凡夫,能不能得到?先不要說圓教八地菩薩,圓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圓融的,觀事即理是圓教,事相上就是全體的佛性,八地是他的,我們現在講的斷證,也就是他修學的一個位次,把煩惱除滅掉,而且不用意識心,這麼高的境界,他有這麼強的一個定力,對於一切時一切處,利益眾生能不起念,不是只有娑婆,華藏世界他都沒有問題,他也能一身復現剎塵身,圓教八地菩薩,又叫做不動地。所以「無生」與「無念」,遠非凡夫之所能,所以現在的人你要看看他是不是正法,除了講實相,實相初學不好懂,至少他教你的是萬緣放下,不要再貪戀,不要再執著,人生短短,好趁早修行。無量壽經講:「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你在身體健康的時候,為什麼不趕快修行?為什麼不趕快用功?我們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常常碰到有一些老菩薩,勸他學佛,勸他修行,七十歲說我八十歲再來學,八十歲呢他說九十歲再來學,這一般人,所以覺性不高,不夠警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不能覺察,所以他才會一拖再拖。那像現在世間人,有錢有財富,為什麼不用來利益眾生,為什麼不幫助眾生聽經聞法,不幫助眾生解脫苦難,也是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你有財富的時候,你不拿來積無量的功德。我碰過一個居士,他做生意,賺很多的錢,很不錯,很好,他告訴我,他說:法師,那是金剛經講的:「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說對。他說這一句話,要怎麼落實,他是個企業家,他告訴我他怎麼落實。他說這世間人,錢財帶不走,是虛妄的,一切有為法,有為有所作,賺的錢是虛妄的,夠用就好,如夢幻泡影。他說我們把虛妄的錢拿來做無量的功德,拿來護持佛法,拿來護持正法,我說對啊,你的理解就對了。這叫真空妙有,錢是虛妄的,真空,拿來利益眾生,起用叫妙有,沒錯,相當好。我說你還缺一點,他說缺哪一點?自性具有真常的作用,你這一生做完了就沒有了,就沒有辦法了。但是你可以把你這一生的努力留下來,用信託保住它,讓這一筆錢讓你這一輩子虛幻的這個一生,能夠成就無量的功德,永遠護持正法,他聽了非常的歡喜,這就是落實佛法,這個就是懂得的人。所以大家要把虛幻的、不實的,把它轉變過來,成就無量功德,這是大智慧,這是我們佛門講的「大機大用」,這叫對錢財放下,你放下了,放下不是叫你錢不要了,把它轉過來,流通正法,弘揚正法,讓大家都能夠聞到這個解脫的佛法,這個就是放下,這就是正知正見。就像這個天親菩薩,早年譭謗大乘,他學小乘,譭謗大乘,後來懺悔,那麼他的哥哥--無著菩薩,他跟他的哥哥懺悔,他說那我譭謗大乘,我要割舌頭,這個謝罪。他哥哥告訴他,大乘佛法不如是,你的舌根是用來之前因為無知,所以譭謗大乘,現在去轉過來,讚歎大乘不就好了,業就消了,一樣是弘揚正法,所以要是小乘人他就割舌頭,那大乘就轉過來,用來讚歎佛法,所以人稱千部論師--天親菩薩,天親求生哪裡?求生淨土。你們看了往生論,就是他寫的,天親菩薩造,叫做「優婆提舍願生偈」,這往生論。所以怎麼樣成就無量功德,就是這樣子,轉過來就好了嘛。那斷滅呢?滅身療病,屠國安民。知道什麼叫滅身療病嗎?我們講席常講,身體有病痛,把它切掉,把這個身處理掉、消滅掉,滅身,身體滅了,說病好了。就像這個天親割舌頭,舌頭割掉了,他以為他的業就消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所以正法大乘佛法,是活的,是實際的、實在的,不是斷滅。那麼剛講的無念與無生,菩薩所不能解,一般菩薩也做不到,那麼再來聖者之所難也,真正得無生法忍,八地得的無生法忍是中品無生法忍,中品的無念與無生,七地得的是下品,九地得的是上品。九地得的是下品寂滅忍,十地得的是中品寂滅忍,等覺的是上品,那不一樣啊。那麼八地以前,我們通途講有進有退,登八地了不動地,才叫不退轉,阿惟越致,彌陀經有讀過,阿惟越致菩薩不退轉,這個是真正的不退。那圓教初住呢,他不退到二乘,權乘,權乘,他還是明心見性,無明破了一品,不退於這個二乘、凡夫,當然不會退到凡夫,也不退二乘,所以他叫「念不退」,念不退,後面會講到。那麼再來聖者之所難,但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就是我們現代,叫我們立相住心,專心都做不到,我們想想,一天到晚,動多少的念頭?升沉有多少?算都算不出來,有沒有人從早到晚能夠跟我講說他沒有動過念頭,一個念頭都沒有,先不要說念頭,念頭起來不隨著它去,有沒有這個功夫,少之又少,不動念不是壓念,壓著念頭不起,那不是,那還在動,石頭壓草沒有斷根,我說的不動念是念頭就除盡了,不隨想念,念頭還除盡,何況是八地,這個何況是你要離相而求事,離開一切相要來證果,跟你講空,空不了啊,講空就以為有一個空相,離於事相有個空,契入不了,執事執得太嚴重了,不知道事上即空,所以心經講:色即是空,色不異空。跟空不相妨礙,有它很深的道理,所以連專心都做不到,我們連專心都做不到,一支香念下來,一下想這個一下想那個,等一下腳痠了腿麻了,就不耐煩了,下次不要來了,來這裡一個小時受罪好辛苦,不知道這是修無量的功德,成就無上的菩提道,種善根,累積你的資糧,資糧是什麼?菩提道上,菩提道路、成佛之道,你要成佛要有資糧,就像你要去旅行,你要帶乾糧,資是資財,要帶錢。所以來道場念佛,腿會痠心會煩,不是因為來才煩,是因為你平常在煩自己都不曉得,不要怕受苦,因為你不這樣子用功將來更苦。我們現在是什麼?打了麻醉藥的病人,無常病現前的時候,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怨憎會、愛別離病這個現前的時候,一樣,無明煩惱現前的時候,顛倒啊,所以我們現在是打了麻醉藥的病人,我們以為打了麻醉藥不痛就好了,以為病好了,我也沒做什麼壞事,我也沒有害人,也沒犯法,還不夠,連五戒十善都還不夠,五戒十善都還在輪迴,五戒十善是一定要的、必須的,但是沒有出離心,學得再好,三世怨還是在輪迴,還是在顛倒。所以我們現在打了麻藥,不要以為自己病好了,我們是暫時不受苦,等到你這無常病一現前,隨業遷流的時候,隨業流轉的時候,強者先牽,你平常造什麼業最重,就投生到哪一道,貪心重的墮餓鬼,瞋心重的墮地獄,愚痴心重的墮畜生。苦要現前了,所以不能夠忍耐一時的苦,小苦啊不算什麼,只是有一點不習慣,是還沒嚐到甜頭,所以很多人在這裡都退心了,不念了,想說我看看經教,聽聽法師講經,我就能夠大徹大悟,用說的比較快。以前祖師開悟不知道要挨多少板子,不曉得消多少業障,有的祖師三十年打坐都沒開悟,三十年日夜這樣用功,蒲團都坐破了,我們在那個拜佛的蒲團坐穿了、坐破了,沒開悟就是沒開悟,天天用功天天用功,那我們連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也都在那邊覺得煩,怎麼修行呢?怎麼成就呢?想想人家是多麼用功,一天打坐八個小時,讀經八個小時,睡覺不會睡到八個小時,有的只睡四個小時,中夜睡眠,這樣用功,這樣精進,時時刻刻都如此,三十年不間斷,才有一點點小小的定力。那要講到要明心見性,很多人到這裡都還不一定有成就,這麼樣用功不一定有成就,不一定除斷煩惱習氣,所以就知道通途修行有多難。念佛雖然是易行,雖然說是簡單的,你看我們這裡也沒要求你一定要打坐,也沒要求說繞佛一定要繞多久才能下來,很自由,但是下來不要散亂,要保持清淨心,保持正念,這樣的一個修行,我們剛剛講這麼用功,念佛是易行,但是呢也不是散漫所能成就,我們要是散漫,要是懈怠,有一念懈心起來,懈怠心,那麼你要得定、除煩惱,那沒有那麼容易,不可能的,所以如來懸知末法,立相住心尚不能得。叫我們一心的用功都做不到,專心一意的用功,做不到啊。你要真肯做,三個月,不要說三個月,一個月你就有成效了。臨濟祖師講,他說若有人真正發心,努力用猛參七日七夜不開悟者,老僧甘墮拔舌地獄,臨濟宗的禪師,現在臨濟子孫滿天下,我們也是臨濟宗的法脈,那麼只要肯用功,連禪宗都能夠打開本來,都能夠見性,能夠除斷煩惱,就是我們不肯用心,那在用功的時候要小心用力過猛,求證求取的心過強,那會發病,會生病,會發什麼病呢?精神錯亂,很多,所以平常心就好。但是呢弟子規講得好,寬為限,緊用功,期限拉長,用功綿密不斷,你就會做到後面-功夫到,滯塞通。功夫純熟,功夫到家了,心地不明之處自然打開,業障消了,你煩惱習氣除掉了、轉了,功夫到滯塞通,滯塞就是心地不明,現在的門都是鐵的,以前叫茅塞頓開,以前門茅草編的,開得了。現在的門撞都撞不開,人的心門撞不開、打不開,還好幾道,樓下一道,樓上又兩道,不夠還要加指紋加密碼,好多道門,心不開,古人容易心開,心清淨,緣少,惡緣也少,善緣也少,為什麼善緣少好?有一句話講,好事不如無事,李炳南老居士講,好人好事,多事不如無事一心念佛,最自在、最解脫了,大家心就是定不下來,所以聽經,聽經啊!給你們調劑,講一點這個淨土、道理,好讓你們不要懈怠,生起一點道心,這個符合現代人的一個根器,要是真正發心,經就不用聽啦,他就會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但是還沒懂,要聽,聽經有他的好處,我剛說的不用聽經是什麼程度呢?你都懂,你有能力閉關,對於經典能夠融會貫通,大小乘經都通達,無論是豎說橫說,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橫豎你都能了解,橫的就是頓超,豎的就是次第,頓跟漸你都能融通,沒有障礙,那你可以不用聽經,不要自以為通啊!不要以為我通這一部我不用聽,什麼叫通呢?萬緣能夠放下,心不再攀緣這才通,煩惱習氣還沒除掉,萬緣唉!知道了,事實真相明瞭,這樣可以算通,願意放下,不再執著,不再執有,所以立相住心都做不到,透過念佛來契入無生,那麼我們看下面一段,第二段:「此方便門,指方立向,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這個是第二個,巧入無生,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第二個,所以立相住心做不到,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告訴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做不到啊!看到色就隨色去,看到聲就隨聲去,香味觸法,亦復如是,一現前就顛倒,所以呢用什麼方法,方便門,觀經讚歎念佛法門,是勝異方便,它說凡夫啊,心想羸劣,不能遠觀,眾生心粗,常常攀緣這個色相,粗濁的色相,沒有辦法觀見無量壽佛,沒有辦法見到如來,契入無生,做不到,觀見如來是什麼?沒有辦法見性,如來是自性另外一個名號,沒有辦法見性,然彼如來有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幫助我們,你只要肯想,必然能得成就,如同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如母憶子,如子憶母,子若憶時,這個母子相應之時,相去不遠,所以如來有勝異方便,令汝得見,就是靠著念佛的方式,念佛分四種,實相,一般實相就是講的直契無念跟無生,念佛也是,再來就觀想,想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觀出來。再來觀相,想阿彌陀佛的相,形相,看著佛像,觀相,再來持名,持名念佛,我們下午放了一部影片,那隻小貓,真的解脫,解脫的貓,每天除了用功以外,除了這個吃飯上廁所以外,都在佛堂念佛,還有拍出來看牠趴在那裡多久,不吃葷,現代的,連貓都念佛,我們要是不好好學,不好好念啊,講的不好聽一點,畜生都不如啊!真的啊畜生都不如,牠這隻貓是畜生,牠都知道要修行,住持告訴牠,守三條戒,不可以在大殿亂叫,不可以吃葷的,不可以殺生,牠都遵守,四年來沒有亂叫只有看佛像,觀相念佛,我們不知道牠裡面是不是在持名,至少我們看到牠在看佛像,是觀相念佛,貓都能成就,貓是解脫啦!法名叫解脫,真正解脫,真正用功,人都不如牠,這是真的,在韓國。所以呢,如來勝異方便,讓六道眾生都能夠契入無念與無生,只要做到什麼呢?攝心專注,總得做到這個吧!總得專心吧!你沒有辦法得理一心不亂,總得事一心吧!事一心得不到,見思除不了,總得功夫成片,伏住煩惱,功夫成片還沒達到以前,總得專念吧!專心念佛,不打妄想,不隨妄想,妄想起來不要管它,心裡注意力到佛號上,特別的方便,勝異方便,就用這個妄心,不用別求,就你現在打妄想那個心,不要打啦,專心在佛號上,一心一意這樣念下去,所以這個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會勉勵大眾,講萬緣放下,佛號提起,至誠懇切,一直念下去,不要打妄想,萬緣放下,不要想到家裡又怎麼樣?來了到道場,萬緣放下,長時期的熏修,長時期的用功,這個會有功夫啊,不要嫌遠。上次講的,黃念祖老居士每天走將近四個小時的路去聽經,以前古代啊沒有路燈,交通不發達,這麼發心啊,這麼學法,人家古人是這麼學的,他有成就。不要嫌遠,現在交通發達,能夠來聽最好,現場不一樣,真的不一樣,不得已呀才用這個攝影機紀錄這個音聲跟影像,能夠真正用功那最好。所以這裡講的,持佛名號,「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就用你現前的妄心,一心念佛,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就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有人問:「念觀世音菩薩可不可以?」可以!《無量壽經》講的,「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專念觀音也可以,很少人念大勢至吧。大勢至菩薩緣還不成熟,但是他力量也不小,「令離三途,得無上力。」稱他名號,一樣,能夠讓你速脫三界,得無上力。無上力,般若的智慧打開了,本性的力用顯現了,無上力,無過此上,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而詳細的介紹在觀經,這菩薩不簡單。他這個頂上的帽冠,是一個寶瓶,裡面放的是他父母的骨灰,代表孝親尊師,孝順一切眾生。孝名為戒。他這個用孝順的心把它擴大,孝順父母的心把它擴大,對待一切眾生,大勢至。我們只孝順自己的父母,叫愛緣慈悲。大勢至轉成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化小愛為大愛,化這個小孝為大孝。稱性,無我、人、眾生,離開四相,所以大智慧,孝道也要大智慧。不要想說,父母教我怎麼做,叫我不要學佛,我就不學;叫我搞名聞利養,我就去搞,這叫孝順?這世間的孝順。還有一種孝,叫愚孝。佛法是智慧,你不學即是愚,那你又讓你父母造罪業了。佛在世的時候,阿難跟佛走在路上托缽,有一個老女人,老的,我們現在講的老太太,看到佛,抱住,阿難把她拉開呀。「妳怎麼可以抱佛呢?」不得了啊。佛就說,「沒關係,給她抱。」他說,「這個女人啊,過去生是我的母親,五百世,我的媽媽。」阿難就覺得奇怪,佛的母親?能夠跟佛有結緣的,怎麼會這麼貧窮下賤?以前印度有四姓,她屬於低賤的種姓。怎麼會貧窮下賤?釋迦牟尼佛講,「就是呀因為我這五百世以來,累生累劫以來,我要出家,她都障礙我,都障礙我出家。所以才得這個貧窮的果報,下賤的果報。」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理她?沒有!照出不誤,照樣修行、照樣學佛。所以呢,你的父母親,你的家親眷屬要是叫你不要學佛,叫你不要用功,你不能隨順,你害到他了。他這個母親是果報受到快要盡了,那個障礙人家出家你們去看看,來生都是三惡道,三惡道受完投生人間貧窮下賤。那個障礙人家出家不好;障礙人家修行不好;要成就人家,看到人家修行,讚歎、歡喜;不要想說,你那個修行呀,又如何如何…,要讚歎、要隨喜、恭敬,有能力,還要護持,還要供養,這個成就無量功德。所以呢,障礙人家出家,果報不可思議。那麼佛慈悲,阿難不給那個女人,就是他把她拉開,佛說讓她抱,剛才還沒講完,他說「不讓她抱,她會七孔流血而死,」太執著了。所以佛就替她化緣,把她給買回身。以前奴隸是可以交易的,買回來,跟她說法,證阿羅漢。你們才知道,這個果報啊,不可思議。幸好她一個兒子成佛呀,要是你兒子沒有成佛,幫不了你,你又障礙他、又干擾他,那這是萬死與千生呀,沒個人依怙,沒有人可以救拔你,所以絕對不能障礙人家出家,不能障礙人家修行,人家修行,要發歡喜心。如果以前曾經障礙過,趕緊懺悔,趕緊改過來,不然呀,無常迅速,馬上就要跟你算帳。這個是講出來,講經的小小故事。那今天講的,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把你的雜念,把你的妄想,用一句佛號替換掉,不起其他的想念,就用一句佛號。一起念,你就換成這句佛號。念得純熟,念熟了,念得成片,就沒有能所,念到很熟很熟很熟。剛開始念,你會覺得我在念佛,佛在被我念,有一個佛。念到後來,佛號提起來自然,好像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可是還有心、佛,這種感覺。到沒有能所呢?我就是佛,佛就是我,打成一片,那叫「乃忘能所」。那麼你對境界,就有定力,佛念就現前,這就是「正念」。正念現前。那你就有定力,心無所住,不住於世間,佛號分明。佛號分明,這就不住於出世間。不住有,不住空。佛號分明是正念。不住有一般就住空,不住世間就住出世間。二法,對待,相待的,念佛是一乘啊,是了義啊,當然它不住出世間。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無住呢,不住有為,生心呢,不住無為。不落於有為無為。念佛就是如此,念到純熟就是如此,這是功夫啊。這功夫從哪兒來?從前面講的,專心。要專心才能有後面的成就。你一心念,什麼都不要想,萬緣放下。這無住生心,念到純熟就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何應無所住呢?對於一切人事物,應緣接物,心都不住,應無所住。應緣接物的時候,我們現在,碰一樣,著一樣,碰佛法,著佛法,碰世間法,著的更離譜,幾乎是處在完全顛倒的狀態。怎麼樣能遇緣不起心?一般人一下契會不了無念無生,就是從境界當中回過頭來,念這句佛號。念佛的時候,心就不住世間,佛號分明就不落空啊,空是二乘。所以,即此佛念就是真如,就是一心,我們講的一心不亂,就是真如,就是我們的本性,是這個道理。但這不好懂,大家現在聽,好像懂了,好像了解了,祖師大德慈悲啊,講的容易,一般人不相信,所以,才說淨土是難信之法,很難相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無念無生,那我念一二三四可不可以?有的人就要問了,我念五六七八可不可以?你要是明心見性可以,沒有見性,照規矩來,為什麼?你有計名字相。馬鳴菩薩講離開這個妄想心,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眾生就是沒有離,看到名字,想到世間,看到世間的名字就想到世間。所以你說你念一二三四,得的是什麼果報?心中變現世間的果報,你念阿彌陀佛,你心裡面知道這個是如來,這個四十八願,有極樂世界,想到的是出世間,所以呢念佛是妥當,不要搞怪啊。很多人很喜歡搞怪,他想說既然都是一樣的嘛,念佛跟念數字不都一樣的嗎?數息不也是得定啊。有人問我說,數息一樣能定得下來,念佛感覺好多妄想。數息不是不好,自力,自己的力量,念佛是什麼?二力法門。自力跟他力,他不是別人,他就是自。阿彌陀佛即是我心,即是我本佛,現在迷了,以為有他,實際上還是自性的力量,那麼有佛力加持,又有自力肯念,妄想除得徹底。所以有人才會覺得說,我念佛怎麼妄想那麼多,我數息妄想還沒那麼多,我跟他講,你啊拿這把,你在一個暗室,一進門,你是拿了一把手電筒,小支的,看到的汙垢,這間房子很久沒人住了,又昏暗,你拿著手電筒,你的數息就像那把手電筒,看到的煩惱,看到的髒東西有限。我們這念佛是什麼,把燈全部打開,透亮,哪邊黑,哪邊髒,哪邊有蜘蛛網什麼的,統統看得一清二楚,所以你才知道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力量這麼強大,凡夫念下去,心裡面的妄想分別全部都照到了,全部都清楚了,才知道自己業障有多重啊!煩惱有多深啊!你要數息靠自力,要定得下來,定下來之後,數息只能得定。要悟入,要從此反觀,悟入,你才能見性,見性才能夠像有佛號這樣的光明,而且你見性圓教初住,我們講的稍微簡單一點,圓教初信好了,圓教初信位,斷證等於斯陀含,小乘初果,他的智慧、道力、見解超過他,比他有智慧,比起如來又如何?我們念的是果佛。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佛直接加持你,照得徹底啊,照得透亮啊,除得深啊,除得究竟啊,不旦除掉了眼睛可以看到的污垢,連牆壁裡面的細菌全都可以除乾淨,沒有細菌,念佛可以做到這樣,徹底。所以,不要想說念佛,念下去妄想那麼多。我還是數息感覺沒妄想,不是沒妄想,是你的燈不夠亮,你用的是手電筒,佛號是把室內燈打開了,不但打開了,還能清掃,你這個只是稍微照一下,大概有什麼東西,照得到,照的是一部份,所以,念佛穩當啊。襌宗祖師講的,百丈大師,大家應該都知道,叢林二十要,修行什麼最穩當呢?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百丈禪師都這麼說,你看佛門的必備課誦本,襌門日誦,晚課一定念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導歸淨土,穩當啊。符合祖師大德的教誡啊,百丈大師,那功夫真的是相當好,二十年不動念,有一次不小心動了一個念頭,失念了,怎麼失念呢?過堂的時候,我們講的道場,吃飯過堂,行堂打粥啊,擓那個粥,不小心滴到地上去了,動一個念頭,哎呀!浪費了,就這個念頭而已,不小心,浪費了。土地公就出來了,看到他,他說我竟然不知道,我待在這裡二十年,我不知道有一位高僧。沒有動念,一般鬼神拿他不得,找不到他。不小心動念了,有一位高僧在我的土地上,趕快來頂禮,趕快來供養,所以,有人說我可以跟誰通啊,他能見到什麼,誰來跟他講,大概他的功夫沒有百丈大師這麼厲害,他厲害到連鬼神都捉不到他,不簡單。所以,百丈禪師的功夫有名了,「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他都告訴我們說要念佛,襌宗的祖師都這樣講,百丈大師見性了啊,有大功德都還這樣說,所以,不要好高騖遠,但是呢,也不要沒有信心,不要下劣心,下劣心是什麼?我大概不行,我大概做不到,不要這樣想,發菩提心,一定可以。這個禮拜三我們講的,發決定意,一定可以做得到,每個人都可以成佛,只要你肯「但辦肯心」,要真正認真,真正的用功,一定可以成就,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