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23

諸位同修,大家好,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十頁,第三行,這是第五大段。大聖垂慈,特留此經。這是無量壽經教起因緣第五個因素,第五個因素,大聖就是指釋迦牟尼佛,稱為大聖,無過其上。小乘的聖人,小乘稱為聖人,那麼佛是聖人中的聖人,所以讚歎為大聖,還有另外一個名詞,讚歎佛為天中天,天中天,蘇東坡有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是讚歎釋迦牟尼佛。垂慈是我們現在講的大發慈悲呀,大發慈悲,特留此經,就是特別為我們留下這部無量壽經。在法滅的時候,無量壽經止住百歲,所以呢叫做特留,特留,那麼可想而知,眾生業障重到極處,重到無可救藥,還有無量壽經可以幫助,到那個時候,人壽十歲的時候,抽草為劍,什麼叫抽草為劍,那個草呀拿起來就可以殺人,那時候的環境非常的惡劣,沒有所謂教育,沒有道德,現在人講的無政府狀態。每一個人的心念都是惡心惡念,都是自私自利,因為只有十年好活嘛! 所以呢,想盡了辦法享樂,造業,所以那個時候的眾生業障很重,我們現在人的壽命平均是七十歲,佛說每隔一百年人的壽命平均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本來的壽命是八萬四千,每隔一百年遞減一歲,現在的人壽平均是七十,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一樣,完全相同,所以那個時候的眾生,等到人壽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眾生只有惡心惡念,什麼經都救不了,什麼咒都救不了他,任何的經咒都幫助不了,那麼唯獨無量壽經可以,唯獨持名念佛穩當,所以我們現在念佛絕對可以成就,無量壽經住世百歲,阿彌陀佛名號再住世百歲,總共是一萬兩千兩百歲,最後真的是濁惡到極處了,連佛號都不願意念那就沒有辦法,佛號自然就滅掉,所以我就想到,文言文很重要,但是呢你要能看得懂佛經,文言文通曉行不行?還不夠,佛經講的境界,離文字相、離心緣相,所以即使是大儒學家,也不一定看得懂經典的境界,這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所謂呀!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所以要看得懂經典,要靠修行,學歷是個輔助,是個輔助,像六祖大師,經經皆通,一個字都不認識,講近代的廣欽老和尚,他就會四個字,就會念佛,你跟他講經典的道理,他也有辦法回答你,通呀,是心通呀,所以義通,道理的,義理的義,心通所以義通,所以佛法是藉由文字來通於心性,不是文字就是心性,文字上沒道理,你要在文字上求解,解得的是知見,不是解心,佛法是要解心,所以呢,光會讀文言文還不行,還要放下自己的我執我見,放下貪瞋痴慢,你才真正看得懂經典,你的心呀,清淨一分,你對經典的深入就多一分,所以要修行要念佛,如果不修不念,任你呀懂得再多,佛學字典都會背,大藏經都記起來了,也契入不了。為什麼?沒有用心在這上面,大藏經都記得起來,電腦也記得起來呀!電腦沒有心,所以入不了,但是念佛你能念二十四小時,可是無心,沒有用心在念,沒有信願行在裡面,佛號機也可以念呀,也可以念二十四小時呀!而且它可以念好幾年,你念不過它,可它成就不了,這是無心,沒有在這上面起信願行,所以像這些機器無情。那麼佛法之所以會滅,就是眾生呀!我們講的學佛的人不讀佛經,不看經典,不看祖師的,都要看一些簡單的佛法,是有一些初學,但是呢講得還是不夠透徹,還是不夠究竟,所以要發長遠心的來學,要發菩提心學,所以呢這大聖垂慈特留此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發大慈悲,把無量壽經以佛的威神力,佛有威神力可以加持這部經,再住世百歲,為什麼佛不讓它到彌勒菩薩以後再滅呢?所謂啊你要有佛力加持,自己也要有心,要有善根,那才加得上,到後面的眾生善根越來越少,所以呢釋迦牟尼佛有再大的能力都沒有辦法,像佛要入滅以前,他就跟阿難講,他說我有能力住世一劫,不用,這個我們講的不是只活八十歲,可以住世一劫,要是佛住世一劫,那我們現在還看得到他,大家就不用聽我講經,直接去找他就好,我也不會坐在這裡講啊,找他方便呀,快啊,但是佛講了三次阿難都沒聽到,我們講的傷心過頭,魔力攝持,自己啊心裡發亂發慌,所以魔王波旬他就找到機會了,就請世尊滅度,釋迦牟尼佛答應他,等到阿難回過神來,佛告訴他:他說我剛才告訴你的話,你沒聽到,他說那我再請世尊住世;如來是不妄語者,我已經答應了,我就必須入滅,所以呢這眾生要有福報,聽聞正法要能把握機會啊,有人說啊我再等一等,要知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得人身如同須彌穿針,須彌妙高山,從山上放,在山下放一根繡花針,山上一條線放下來,要剛好穿過去,得人身的一個機率這麼低,我們不要說須彌,我們從二樓放下來就好,看看二樓穿針好不好穿,我們自己連拿著綿線要穿繡花針,繡花針,繡花針比一般的針線還要小,刺繡用的,那個針很細,眼力不好不行,穿不過去,眼力好心不夠細也不行,沒有耐心也過不去,所以要知道這多難,拿在手上要穿過去都不容易,那麼今天遇到了要能夠把握,不要一個念頭亂動,唉呀再等等吧,再等一會吧,我什麼事情忙完了再來,忙不完,你這一件事情忙完還有別件事情,為什麼?業力啊,人生就是酬業,你在裡面你翻不出來,這個業結束了,又有另外一個業又生起,又結束啦又生起,只有佛法才能幫助你,脫離這樣的一個狀況,這佛教才可以,其他的不行,沒有辦法,佛教裡面淨土法門,才能夠幫助眾生一超直入,從果起修,其它的法門說實話,從因起修,有很多的我們講的一個基礎功夫,要先打在前面,善根要先種在前面,然後再來才修見性的法門。那麼念佛法門呢,直接用阿彌陀佛的果覺,你就直念他的果地的功德,用這個果覺做你的因心,這撿便宜撿大了,再也沒有這麼好的事情,我們的基礎打在那裡?打在如來的果地上,這個不一樣,這個是頓超的方式,不是漸修啊,漸修要先斷見思,然後破塵沙破無明,三大阿僧祇劫都修不完啊,頓超的一念可越,前面講的「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即修即果不可思議,就是這樣子,不要懷疑,是真的,念佛畢竟成佛,所以有這麼大的利益,釋迦牟尼佛加持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大家遇到了千萬不要放過,這個呢確實啊,百千萬劫難遭遇,你要遇到淨土法門,比你啊現在人講的,要中樂透都還要困難,我們剛才講的,你要得人身,機率就這麼低,須彌穿針,佛啊不會說謊話騙我們,他舉了這個比喻是實話,得人身要遇佛法,全世界學佛的人有多少?學佛裡面又分學大乘小乘,大小二乘,學小乘的有多少?學大乘的有多少?那麼大乘裡面有分頓跟漸,漸教跟頓教,漸修啊,漸次修行,你遇到有多少?能夠遇到能信受的,遇到就好,不要談信受,再來遇到頓教的有多少?禪是頓教,你能修嗎?一心三觀是頓教,你有辦法觀嗎?華嚴法界觀是頓教、是圓教,頓是講頓超,頓圓佛果都可以,所以一般談頓漸,頓就包括圓,可以這樣涵蓋著,含攝到這樣的意味在裡面,你能遇到。再來你要遇到,能夠幫助凡夫一生出輪迴的淨土法門,淨土法門裡面還有分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遇到以後你還要真信切願,所以沒有這麼簡單啊,要能夠珍惜,要能夠把握,釋迦牟尼佛大聖垂慈,特留此經,特別為我們留下來,我們看他的解釋,第一個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又法滅盡經中。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說當來,我們現在講未來,未來,未來世所有經典都滅盡了,滅光光了,經典滅了,我們剛剛講的眾生不,想要看一些簡單的,學一些學的,或是想學一些方便,甚至我要再講更白一點,你們來找法師開示啊,就是啊,看看法師這邊能不能講一些順你習氣的,順你喜歡的,給你開個緣,都是這樣子的那個開緣呢法師慈悲,法師對你很慈悲,沒有錯,因為呢?不一定能成就,結個好緣,來世遇到,不至於像城東老母,那麼討厭釋迦牟尼佛,看到他就討厭所以呢,幾乎我看都是這樣子,看看能不能跟他講個方便,看看可不可以不要修行,又能吃肉又能喝酒,還能夠名聞利養一大堆,你想要的都有,看看有沒有這種方便,有啊輪迴而已,很簡單,佛法裡面講出離,縱然給你這些,也是為了要出離,也是為了要你成就,這方便所以現在的人,他不讀佛經,不讀經典,嫌煩,嫌經典太長太多了,沒有時間,可是他看報紙看雜誌,每天都要看,雜誌一天還看好幾本,八卦的啦,是非的啦!,女眾都看那些打扮的,男眾都看財經,政治,非看不可,一點都不會嫌多,一點都不會嫌煩,叫他看經典,他說我眼睛老花叫他看雜誌,趕快幫我配一支老花眼鏡,看那些世間的,近視幾千度都在看,貼眼前都在看,這樣能成就嗎所以不讀啊不學啊沒有辦法你問他他就拿佛法來搪塞,所以凡夫以空滋愛,都是萬法皆空,雜誌不空,新聞不空,報紙不空,不是因果不空,這就沒有辦法了佛把無量壽經留得再久,你也看不到啊留到彌勒菩薩來也沒有用,所以要肯讀,要了解,這很重要,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現,不要怕難古代有一比丘尼,住五台山,這清涼國師裡面寫的,她就是讀華嚴經,也不解義,入華嚴三昧,見微塵相身,自身毛孔身諸毛孔映徹十方無盡世界,中國呀,真讀啊一輩子讀,讀三十年,清涼國師講啊,雖然沒有解義,讀經的功德就這麼大,契入境界,整本華嚴經,天天讀天天讀,她也是萬法皆空,華嚴不空,所以她契入佛境界,我們要是萬法皆空,雜誌不空,世間不空,境界,所以才講經道滅盡,滅盡是甚麼不願意看,還有呢毀謗經典說是偽經,沒事呀,胡亂的毀謗,毀謗祖師大德的著作,真像永嘉大師講的:恨不滅除令,他在他的證道歌裡面講,這些外道邪魔,看到佛經,恨不滅除令碎,把這屋瓦敲碎,把它粉碎掉,他們這種心態。但是永嘉大師講,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不用怨天尤人,都是自己造的,欲得不招無間業,莫如來正法輪。想要不墮地獄,不要毀謗正法,不然你就是跟魔王波旬為伍,經道滅盡,除了我們學佛的人不讀,再來就有人在毀謗,要注意不要幹這個事情佛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這個是大慈悲留住這部無量壽經,那麼無量壽經有五種譯本,留那一本,我們師父講的,留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這一本經,綜合了五種原譯,你們去看看,五種原譯本確實艱澀難懂,然後內容廣略不同,難以受持,無量壽經呢,經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等於釋迦牟尼佛重新說一遍,而且所有艱澀冗之處,使之爽明,梅光羲居士在他的序文裡面講到這使趣,五種原譯的趣,彰顯於世,所以我們師父講確實止住百歲就是這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會集本,不用懷疑,真的這個樣子你們去看看比較就知道剛才講的現在的人不願意看經,嫌經典難念,又看不懂,五種原譯剛好都符合難念又看不懂,唯有這個會集本,又好讀,醒眸爽口,易持易記,能夠讓我們讀了從文字般若入實相般若,極樂世界好像就現在眼前一樣,所以肯定的符合現代人的需要,符合未來眾生需要,肯定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這不用懷疑,所以要有信心呀,就是夏老的這個本子,那麼其有眾生值斯經者,我們有沒有遇到?有遇到,肯讀肯學叫有遇到,遇到了要毀謗等於沒有遇到,而且毀謗不一定能往生,為什麼?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所以遇到經典要看我們有沒有學、有沒有轉、有沒有受持、這才叫值斯經者,才真正,底下講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隨著眾生的意願,是不是隨你的習氣呢?不是,眾生學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要給我們的就是超脫三界,你真正受持,必然是發出三界出六道輪迴的心,所以叫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你有這個心,無量壽經有這個功徳,感應道交,不是隨著說,我想要得世間的名聞利養那給你、五欲六塵那給你,不是,我剛講縱然給你,也是為了讓你來學佛、來修行。像藥師經,你要什麼它都給你,但是藥師佛說了,必然讓他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求世間的都可以。好啦!聽到我這樣講改修藥師法門,阿彌陀佛不慈悲,我要的都不給我,現在不給你到極樂世界你要什麼有什麼,他要給你最好的,你們去看看極樂世界,衣食自至、金剛不壞那羅延身、六通具足;六通裡面最厲害的漏盡通,樂如漏盡,極樂世界的這些所有都不會讓我們生煩惱,所以還是求生淨土比較好。所以講的隨意所願是隨著我們發心,不是隨著貪瞋痴,你要有貪瞋痴那就不叫得度了,還溺在那個業海裡面,就不叫得度,所以這個隨意是隨眾生的發心,要出離三界這個意念、這個意願皆可得度。又法滅盡經裡面也有提到;無量壽經最後入滅,第一部入滅的是什麼?楞嚴,還有呢?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又叫佛立三昧,九十天為期;這個是長行三昧,用走的九十天一期,不睡覺,三個月,這樣用功,那麼還有-些心法在裡面;這般舟三昧經。要是人能發這樣勇猛的心,佛法不滅,所以呢這妖魔鬼怪就想盡辦法絞盡腦汁把你的慧命給斷掉,把你修行的榜樣給抹煞掉,常常有人呢罵謗祖師,把祖師大德寫得跟凡夫-樣,表面是在介紹佛教的祖師,內容卻暗伏,我就有看過人家介紹六祖,介紹得很誇張,六祖在光孝寺見風動幡動,他怎麼介紹呢?他說六祖心裡想,我出名的時候到了,要是這樣子啊!五祖忍和尚就傳給神秀就好了,不要傳給他了,連個世間人都不如了,他前面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還出名,何處惹塵埃?這一處,出名這一處就惹塵埃了。連這樣,五祖都還說沒有開悟,到後來才招進去,袈裟拿起來,講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正開悟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不落空啊!前面是空到極處,本來無一物只有空沒有作用,自性具足能生萬法,本不生滅,本自現成。所以呢有意無意這樣介紹祖師,講六祖我出名的時候到了,這個不行,這個啊,會造很大的罪業詆毀聖賢,你不要看他不認識字,懂得比我們還多,眼不被色牽,耳不被聲轉,我們眼被色牽、耳被聲轉、見識淺薄。我們好像看了很多書,認了很多字,看字被字轉,見色聞聲被境界轉,哪有自在?哪有解脫?我們看了很多,實際上見識非常的淺;眼光非常的短,見不出色,聽不超聲,眼睛所對的只有色相,耳朵所聽的只有音聲,人家六祖呢六根互用,真正自在呀!所以我們不要想說我們看很多書,讀了很多的經典,甚至很多的頭銜,真的都不如真修行人,萬緣放下,一切不著,所以要注意喔!我們再來看後面的這一小段。今於末世,濁惡彌深,衆生愈劣,垢重障深,惡浪滔天,毒焰遍地,世尊垂慈,乃特留此經以作慈航。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這是作總結,作總結,我們現代啊,先不用看到以後,現代的社會環境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更為濁惡、更沒有道德,所以可想而知,下一個十年人的道德會越來越退步,會越來越退失,所以要警惕啊!我們現代知見很多啊!資訊網路沒有好好利用,拿來散播邪見,散播不正見,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用一些犀利的言詞來彰顯他的才能,有才者並不一定要高於人,不一定要讓全部人都知道,這帶利養心,自私自利,沒有顧及大眾的心靈健康,沒有做好心靈的環保。你講的話,做的事情只為了自己的目的,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擾亂社會序,做壞榜樣給人看,這個啊,都是現人的問題。其實眾生的心沒這麼壞呀,那在十幾年前鄰居見面還會打招呼,現在呢?都害怕。同一棟樓,都害怕,不是說不見面,心裡面怕,看到鄰居會害怕,想說他不曉得是在做什麼,會不會害我,你看現在的眾生都活得這麼苦,以前在師父那個時候,他說是鄰居見面不打招呼,也是老死不相往來,再更早一點大家都還滿和樂,現在越來越退步,人跟人之間的信任越來越少,深怕你的鄰居哪一天會害你,所以濁惡彌深,越來越重,越來越離譜,越來越誇張,眾根越劣,眾生的根器越來越差。什麽叫根器呢?我們講的他的資質,這樣比較好懂,那佛門怎麼看資質?聽很多,看很多,背很多?不完全是,像這個,我們淨土宗初祖的老師,道安法師,出家人為什麼會姓釋?就是他提倡的,他自稱彌天釋道安,所以是跟著他姓,他提倡的,出家人既然出家了,應該從佛姓,所以姓釋,釋迦牟尼佛的那個釋。那道安法師小的時候長得不好看,他的師父看輕他,有一天他跟他師父說,我要讀經,師父說讀經幹什麼?他吵著要讀,好吧給他讀,隔天還他師父,你讀好了?讀好了,會背了嗎?當然沒有問題,背給他聽,背給他聽聽看,一字不差,一天就會背,再拿一本,金剛經,厚一點的,這一次去,比較久,三天就會背,那就越換越大本,越換越厚,師父才嚇一跳,奇材,但是重點呢在於能領會,能記憶還不行,阿難很能記憶,佛告訴他,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煩惱習不斷,聽得再多,多知多,這些東西都障礙你的門,叫蓄聞成過誤。所以這楞嚴經真的是為什麽會第一滅,講的就是我們現在的末法,阿難就是代表末法的眾生,喜歡聽,喜歡看,喜歡聽經,喜歡看很多知見,就是不願意修行,代表末法的眾生,末法的修行人。我們前面講的是不肯經,不肯看經,這裡講的是肯看肯學的,抓不到重點像阿難一樣,看很多,所以父才會講那叫夾雜,夾雜是什麼呢?不心,抓不到重點,所以佛就講阿難,欲沒有除滅,看那麼多也沒有用所以回過頭來,我們眾生根,剛的資質越來越劣,所以不是看很多是要能會要能夠除掉你的煩惱習氣,再講明白一點,什麼叫上根?執著得少,一聽到道理就能放下,像六祖上根。執著多一點中根經過熏習,十年二十年,轉過來,可以轉過來那麼更差的呢,下根,熏一輩子,看一輩子,就是不願意轉執著重,那像現在的眾生,多半都是中下根,下根還包含一類,不信,根本不相信,根本不願意接受,應該把這一類歸為無根,根本沒有善根,一闡提根,但是他聽聞,聽到來世就落了一個種子,這一世就落了一個種子,來世他會遇佛,聞法,會有成就,也是幫助他,把他從沒有根變成下根,那下根轉成中根,中根的轉為上根。所以就說眾生的根越來越重,越來越差,業障越來越重。你看現在的這些東西,個人主義,電腦,個人電腦,以前電腦買一台家裡大家用,還有家庭的感覺,現在呢,每人一台,自己一台筆電筆電還不行,一個平板電腦,每個人一台,自己一台,好像是都不會吵架,我執越來越大,個人還不夠,越來越小,所以佛說,人的壽命越來越短,那東西越來越小,沒有錯,你們看看以前手機,這麼大一支,還有真正的大哥大,提的,叫小弟提的,還比較大一點,後來小了,現在更小,像手錶一樣,有啊,有這種手機,越來越小電腦呢?第一部電腦你知道多大?四層樓,一部電腦四層樓這麼大,我記得四層樓,一棟公寓,小一點可以到家裡面去,家用電腦現在呢,筆記型電腦,那更小的呢,我們講的,平板電腦,現在的這些手機,這個就是跟佛講的完全一樣,心量越來越小,東西就越來越小,人的身形越來越小。你去看這個明朝宋朝,他們人的身形高大,人的壽命長,去看看這個歷史考古,真的比我們現在,以前人用的杯子很大,現在愈來愈小,人的身形小。你看那個伽藍菩薩-關公拿的那把青龍偃月刀,重 八十四公斤 ,身形很強壯,那是漢朝那個時候。宋朝呢?楊五郎---楊家將,他那根鐵棒,我拿過,模擬出來的,重 八十公斤 ,一隻手提不動,他可以拿起來當武器,楊五郎聽說200公分 ,他的鐵棒放在五台山,去的時候看過,拿不動哪!我們有同修學武術,他說那個他也提不動,我笑他大概沒有內功,要是有內功就可以。所以人的壽命愈來愈短,心量愈來愈小,根器執著愈來愈重,這跟經典講的都完全一樣,可以去觀察,垢障深重,煩惱習氣很重。小孩子,小小的,現在的小孩,看!給他東西,家裡有小孩,他要東西,你不給他,搶過來,哭給你看!吵鬧!為甚麼?違背這個「我」啊!我想要,媽媽不給,爸爸不給,吵鬧!這麼小啊!你就可以看出他帶著這個,佛門講的「俱生我執」,什麼叫「俱生我執」?現在講的與生俱來,那再接觸現在的環境,將來的這些資訊訊息,分別我執,後天的,給他的,兩個輾轉起來,愈轉愈劣,根器就愈來愈鈍,「我」就愈來愈大。我想現在的父母,應該沒有小孩生下來,就告訴他這個身不是你,你本來清淨,跟佛無異,沒有啊!沒有這樣的父母,這身不是你的,不要執著,要放下,沒有啊!沒有這樣教他,學校教他要好好愛護自己,現在外面的廣告,要多愛自己一點,我們眾生妄執四大為自身相,以為這四大是自己,這四大---地水火風,互相的銷減,佛經講,叫凌奪,自相凌奪,我們講相生相剋,相剋,相生跟相剋又相剋,本自空寂,怎麼會是我呢?多愛自己一點,那其他也有四大,為什麼你不認為你自己?所以身不是我,你接觸到的環境告訴你,把不是我的當我,一直在催眠,我們已經誤認為這身是我,再接觸到境緣,又告訴你分別我執,助長你的分別我執,你俱生,與生俱來認為,妄認四大為我,俱生我執,再接觸到境緣,又再告訴你,這身是我,內外都污染,那怎麼能度脫?所以惡浪滔天,那是一個形容,眾生的惡業如浪,我們講的海嘯,你看以前的災難,淹個水也就罷,現在貪欲心愈來愈重,下這個雨,暴雨!不但淹水還山崩,地震哪!以前搖一搖六級就很大,動不動,現在七級,八級,毀滅性的地震,地震以後還來海嘯,以前看海嘯,是有聽過,沒有看過,現在非常頻繁,東南亞日本,這十年來災難不斷,台灣也是一樣,這顯示眾生的業愈來愈重,惡浪滔天,這比喻啊,這是眾生自己妄想之業所招感,不是什麼閻羅王給你的,或是外來的,不是!毒焰遍地,火焰如同毒啊!損害我們的慧命,遍地的,到處都是,像日本這一次核災,我就想到,將來為什麼會像佛經講的一樣,抽草為劍,劍是一種殺傷,我們講的殺具,為什麼它有殺傷力,草裡面有毒,就這樣來的,因為災難有這些輻射,寸草不生,生出來也有毒,就這樣來的,人的壽命就愈來愈短,為什麼?他都曝露在我們講的污染裡面,真的是像《無量壽經》講的:「飲苦食毒,未嘗寧息」,沒有休止,沒有暫停的時候,飲苦食毒,未嘗寧息。所以釋迦牟尼佛他說:「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叫我們要好好的受持,他說:「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他涅槃之後,經道慢慢的消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人民多造作惡業,五燒五痛馬上就到了,五燒就是你的煩惱習氣所造成的,你的貪瞋痴慢,財色名食睡造成的,有五燒五痛,燒了以後,燒是花報,痛是果報。花,先開花再結果,久後轉劇,佛勉勵我們:「汝等轉相教誡」,互相的提醒,如佛經法無得犯也,不要毀犯佛的經法,不要毀謗佛的經法,趕緊出離,真的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真實的狀況,我們眾生自業當中的真實狀況,這是實相,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所以呢世尊垂慈特留此經以作慈航,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也,殊勝難遇難信,但是呢?肯信肯願肯行,願,你要有願生之心,要能信受佛所講的。行,就是我們常講的,你要真幹啊!要真正當一回事,這個才行。很多人,他聽到我們師父講這個災難的事情,很緊張啊!我還有碰過,之前,還有碰過一個居士跑去問我們師兄弟,師父說災難來了,請問法師有沒有地方可以避?這避難的心,而不是一個想到說,我要更努力用功,做為逆增上緣,這樣的心來修行,就好像被判了死刑一樣,祖師大德講:「人常想死日,道念自生」,常常想著明天就要死了,還有什麼罣礙,還有什麼執著啊!還有什麼好交代的,萬緣放下,世間是虛妄的,還要處理什麼遺產,什麼遺囑,不用了!能做就做,不能做就隨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這一生,身帶著業來,業,死了以後,學了淨土,死了以後要消業去,不能消業,你要能夠把你的惡業伏住,這個才能往生,不能伏多分,伏少分吧!所以要能夠覺悟,不要聽到災難,緊張!師父也在講經當中講,他說:「我講這些,是為了希望大家,借此作為逆增上緣,不是要令大眾惶怖」,要知道和尚的用心是這樣,所以有人來問我,我一樣用師父的話回答他,確實是為了要警惕大眾,不要再造惡業,不要再起執著心,不要再生輪迴心,起輪迴見,要趕緊看破,趕緊放下。所以這部經為了是要度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這部經之所以會出現,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當中,佔最重要的地位,可以這麼說,所有的經典歸華嚴,華嚴經歸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正說就是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所以善導大師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一點都沒有錯啊!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花,蓮花啊!比喻因果同時,什麼因果同時呢?凡夫現在的心念佛,就成佛,果覺作為因心,法華經是淨土法門,指歸到淨土,所以你看天臺宗學法華,求生淨土,智者大師求生淨土,歷代的天臺宗的祖師都是如此,所以要能明白這部經興起的重要,這是本經興起五個主要因素。底下它說持名法門之妙用,佛恩深重,粉身難報,我們剛講這麼多,無外乎就是要結歸到這一句,真的替我們想得非常的週到,這個世間,再也沒有人肯替眾生這麼想,所以才感恩啊!佛恩深重,把你的身體磨成粉來供佛,都難以為報,那怎麼報呢?弘傳正法,要受持正法,今天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是報佛恩,不然,「假使頂戴經塵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弘法度眾生,決定不能報佛恩」,這個是很重要,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