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
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
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
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
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
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
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
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麼還寫。
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
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
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
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