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樓迦讖。亦直云「支讖」。本月支人。操行純深性度開敏。稟持法戒以精勤著稱。諷誦群經志存宣法。
漢靈帝時游於洛陽以光和中平之間。傳譯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首楞嚴等三經。又有阿闍世王、寶積等十餘部經。歲久無錄。安公校定古今。精尋文體云。似讖所出。
凡此諸經皆審得本旨了不加飾。可謂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後不知所終。
時有天竺沙門竺佛朔。亦以漢靈之時。賫道行經。來適洛陽。即轉梵為漢。譯人時滯雖有失旨。然棄文存質深得經意。
朔又以光和二年。於洛陽出般舟三昧。讖為傳言。河南洛陽孟福張蓮筆受。時又有優婆塞安玄。安息國人。性貞白。深沈有理致。博誦群經多所通習。亦以漢靈之末。游賈洛陽。以功號曰騎都尉。性虛靖溫恭。常以法事為己任。漸解漢言。志宣經典。常與沙門講論道義。世所謂都尉者也。
玄與沙門嚴佛調共出法鏡經。玄口譯梵文。佛調筆受。理得音正。盡經微旨。郢匠之美見述後代。調本臨淮人。綺年穎悟。敏而好學。世稱安侯、都尉、佛調三人傳譯。號為難繼。調又撰十慧。亦傳於世。安公稱佛調出經。省而不煩。全本巧妙。又有沙門支曜。康巨。康孟詳等。並以漢靈獻之間有慧學之譽。馳於京洛。曜譯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譯問地獄事經。並言直理旨不加潤飾。孟詳譯中本起及修行本起。
先是沙門曇果。於迦維羅衛國得梵本。孟詳共竺大力譯為漢文。
安公云。孟詳所出。奕奕流便足騰玄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