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人東遊吳越。西還匡廬。舟過蕪關。關尹玉受劉君。邀留信宿。
適吳門管茂才席之。從別道來。詰朝席之先至舟。訊幻人。
即談玉受異夢事。幻人驚異之。及叩玉受。出乾城遊草。讀記異夢甚悉。
初玉受奉黔中聘。道中病臥下雋驛亭。
夜夢一偉丈夫。長喙突入。似有所求。而意氣尚陵厲不平。揖玉受。
與之坐。問其族氏。其人抗聲應曰。
余宋將軍曹翰也。以江州之役。多殺不辜。自貽伊戚。今復何言。
玉受夢中未悉江州本末。但憶翰與曹彬同將。乃曰。
公受曹樞密節制。仁厚不殺。安所貽戚。
其人曰。
余憤江州久抗王命。先殺守將胡則。尋屠其城。取快一時。何知死受冥譴。
一時同事諸人。并落異道。余獨為豬。
葢余生時性多怒罵。舌鋒猛毒。既得豬報。聲多嚄嚄。或見擒捉。呼號四徹。冥中譴罰。尺寸不爽。乞公拯之。
玉受聽之悚然。因云。
余尚凡夫。何以脫公。其人云。公性慈悲。每見予輩。雅相憐愍。可憶往年。有所見夢。荷公再生者。即予也。
葢玉受曾於戊申春。家奴以其租負。數有豬償者。
夜夢一人乞命。即命奴畜之。踰年自斃。夢中明憶往事。
即應曰。
實有之。但不知是公耳。今則余安所覓公。
其人云。業報無定。昨償一近縣人債。不意有緣。於此得復遇公。今番又不知業運何所。
言下泣甚哀。徐收淚云。
某幸在唐太宗朝。為一小吏。聽一法師說四十二章經。某為設供。
感世世為宰官。及宋初而報盡。
遽作惡業。轉受此果。然幸有夙種善因。今得遇公。自今乞公。
凡遇我輩。或見執。或聞聲。或見食余肉。為持準提呪。或稱彌陀號。余暫堪忍其苦。定脫此報。生人中。誓不更造惡業負公也。
玉受曰。此余夙心也。矧奉教。敢負約。其人喜。拜謝而去。
嗚呼。異哉。業報昭昭。不爽如此。
觀曹翰之始為小吏。以聞佛法。作一飯僧功德。遂世世受福。
及至善報將盡。且為大將而恣殺業。豈惡習隨福報而大耶。良可畏也。
以殺業之慘。歷受刀碪之苦。又六百餘年。仍以夙種善根。兩現夢於劉君。
竟乞脫其苦趣。然而劉君。豈翰初身說經之法師耶。
觀曹翰之惡報不爽。而劉君之善根。亦有自來矣。
幻人初聞其說。驚異之。及觀劉君。乾遊草中異夢記。故為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