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念佛時,不要求一心。也不要求止妄念,因為妄念根本止不了。妄念既然止不了,就不要求止,隨它去,你安住佛號就可以。這很重要。
我碰過有人說:『妄念止不了,就不要止,』所以他就隨順妄念。這是很嚴重的錯。有人錯認了,那他這一生,就自己看著辦吧。
妄念確實是虛妄的,沒有起處,也沒有滅處。因為從來不生所以無所謂止不止!是這個意思。妄念是無生、無自性的,當體即空,所以說它止不了。不是說你控制不了,就一直打妄想。不是喔~它是空寂的。但是呢?有一些人錯認:『它止不了,那我就隨妄念。』不是。你不要管它,你知道它空。你安住佛號,安住正念,這個才是對的。要念佛,安住佛號上,不隨妄念。識得它不實,不可得,你看得破看得清它。
所以念佛不要求『斷妄念』,也不要求『得一心』,不然後來都會著魔,會受病。像一般人念佛就會常想:『我要把心安定下來,因為師父都說我心不安定。』發這個心很好,但是不要急。『字句分明耳應口,凡情消處見慈尊』。不要想說,我被說心都很亂,就急著在念佛時要把心安住下來。不用急,『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不用管它。
如果現在很亂,你強想一心, 夏老 居士說,『心越亂』。只要『志堅如鋼氣如綿,不間不雜自成片』。不要間斷,不要夾雜。間斷就是佛號停止了,隨妄想了。夾雜就是在念佛裡面,邊念邊打妄想。只要做到不間不雜,自成片──自然功夫就會出來;但是你要是強想一心,你心就越亂。
所以當我說大家心是亂的,要知道『我心很亂』,更要做到不間不雜,念清楚,聽明白,而不是『趕快喔,我念佛念多一點,念快一點,趕快把妄想伏住。』你伏不住的,因為你認為實有妄想。
所以學佛它是很奇怪的,明明告訴你,你有這些問題,卻又叫你不要碰它。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是什麼?你有這個問題,趕快把它找出來,然後解決它。佛門不是這樣,只告訴你有這些問題,你看清楚了,對不對?看到了,有這些問題,好,它是虛妄的,不要管它,要安住本心,安住正念,念佛,不隨於它,這樣就可以了。
問:可是師父您剛才說,念佛不要打妄想,不要邊念佛邊打妄想。可是我們念佛本來就會有妄想,那跟您說的有什麼不一樣?(什麼叫念佛本來就會有妄想?)您剛不是說,譬如我念佛時心會亂、會打妄想,那您又說不要邊念佛邊打妄想。
答:你又掉到文字裡面去了。你說念佛的時候心會亂、會打妄想,又說念佛不要邊念邊打妄想,好想是有點衝突。『我念佛時就會有妄想,你又叫我不要打妄想。』不是,是告訴你念佛時打妄想不要理它就好。念佛的時候會有妄想起來,道理是這樣講:念佛的時候不要打妄想,當然是最好,你能夠控制得了最好。但是剛開始,你妄想起來沒有辦法控制時,你就不要管它。就是這樣子,所以一般人聽都會聽成知見,這就是知見。就像一般人以前聽師父講經,師父說:『我們用清淨心來念佛。』清淨心念佛?那我的心就是不清淨,才來念佛阿──不是阿,是叫你什麼?你念佛時,一心念,此心即是清淨。所以說,正在念佛的時候,我跟你講,你沒有打妄想。你心裡面在念佛的時候,妄想出來你只是覺察到它而已,這是餘習、習氣,但是你心沒有隨它,就不算是打妄想。你要是隨它,那就是隨妄想去了。所以這叫『念起不隨』。這是雜想、雜念。
當這雜念裡面還有參雜著心中罣礙的事情,像一般人就常會罣礙公司或家中的事情,為什麼?因為太把這個世間當真實。那你現在還會嗎?(答:比較好一點。)就不要管它,就是這樣子。
因為我們都會覺得:『我念佛的時候還有妄想』,實際上不是這樣子。還有妄想叫做散亂?不是。眾生的心就是這樣:從小到大,從年輕到老,他就是在攀緣攀緣,從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攀緣。這小孩出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可是他耳朵就在聽,眼睛就在看,就在記取、攀取,趣外奔逸,就是這樣子。
那既然是這樣子,從小熏習到大,到你現在學佛,也好幾十年了,還有帶著過去生輪迴、這攀緣的習氣,所以當你念佛的時候,習氣還是在那裡亂想、亂想、亂想,但是這個你只要不隨它,就不是打妄想。這是要有念佛的人他才知道。
你不隨它,就不算是在打。他打妄想是起妄、隨念了,隨妄念去,他是一個妄念在妄動。
就像你念佛的時候,專心的時候,你是不是一樣能聽到外面的聲音?但是你心有沒有隨它?沒有。沒有隨它,就叫不動,就不算是打妄想。那這一個妄想,就像是你念佛的時候,耳朵聽到外面的聲音、眼睛見到外色一樣,你只要心不動,能夠安住佛號,就不算是打妄想,是這意思。
它屬於什麼?類似像法塵。那念佛時耳朵聽到的叫聲塵,你只要不隨它,就一樣,它都是塵勞而已,妄動。這樣子就叫做定。
所以一般人定義都定錯,所以念佛都不得力。像我之前跟某法師說,他說他也是這樣子,我說『你不要管它,就是念』,他不知道有沒有聽懂。這個就是用功的一個境界,你就清楚:原來念佛是這樣子。不是說『我在念佛的時候有妄想,就叫做自己在打妄想、叫做我止不住』。像這一點,我跟人家講,有些人有業障,他真的聽不懂。
他說『我念佛裡面就是有妄想阿,這就是我的妄想啊。』你沒事去把這個聲音抓過來當作是你的心,這要幹什麼? 就像你坐在那裡,旁邊有車聲過去,可是你心還是在佛號阿,一樣的意思啊。那你現在念佛,口唸,心想,那有妄想出來,就像那個聲音一樣,就像眼開的時候見色一樣,你有沒有隨它?只要不隨,就不算是隨念,就不算是打妄想。那久而久之,你心就安住了,你遇境緣你就不亂了,這就是定力,這就是道力。這就跟一般的修行有所區別。
那你要再識得這妄想本空、妄想是虛妄的,那就更不必管它,那根本就是假的。那我們識得妄念是虛妄,我們現在一直在妄念、雜想,還有一個就是自己的想法:『我想要做什麼,我覺得怎麼樣,這件事我認為沒有這樣子不行、沒有那樣子不行』,這就是自己的『我見』,這也要觀破它,這也是妄想,這個也是虛妄的。
『我執、我見』,遇到事情,譬如說我教你這樣做,你就認為說『不行啦,這個事沒有這樣子做不行』,這個就是『我見』。這個見,就是妄想,就是妄念,你必須起大乘的觀法把它觀破。你對人事物的好惡、愛恨這些感覺,全部都是我見,都是煩惱,都要把它勘破,識得它虛妄。它本來就虛妄,我們自己心裡認知,知道它虛妄,不必刻意去對治它,為什麼?就像一個人在騙你,你心裡面知道他在騙你;這妄想境界它在騙你;你不必去反駁他,你也不用去管他,反正他講的是騙話,騙話也不實;境界、妄想呢,我的見解、看法呢,它也不實,不必去破除它。你要想要起心動念去破除你自己的見解,那你就把這個見解作實了,實有見解可破──實有見解,然後用法破,這樣就是以心除境,以法除法,這就不對了,不是達摩血脈論裡面有說,這樣在你心中就妄立一法了。
所以,很多學人在這一關,他透不過,他這一生要成就不容易,他用心『我要安住,』然後在那裡照煩惱,『我要不隨煩惱』,不是。是什麼?煩惱本來就是虛妄,根本不用管它,你要照它做什麼?『照破煩惱虛妄』幹麻?煩惱本空啊,乃至你自己能照的心也都是妄想,因為你有所見解。這講得比較深。
所以,你現在學的就是:你確實沒有在打妄想。所以之前你在念佛的時候,我不是說:你現在沒有在打妄想。你就說:我有。那是因為你認為那習慣的動念是你的妄想,可是你心沒有隨它,所以我說你沒有在打妄想。
那說你在打妄想的時候呢?是你心已經隨它,你已經不知不覺,跟它混在一起了。我說你在打妄想,但你卻認為:我沒有在打妄想。為什麼?就是因為你心隨它了,就跟它融成一體了,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有這麼深一層的功夫存在,不然師父怎麼有辦法知道你現在是在妄念還是你現在是正念。
這種才是行法上的開示,你才有感受到:念佛原來是這樣子一回事。得要我們自己親自去念、親自去修行。所以說念佛是沒有辦法偷懶的、沒有辦法取代的。
經典我可以講讓你懂,可能你根器好,一會下來你就能聽懂這個道理,或是幾句話、字裡行間,你就能明白實相。
甚至呢?更厲害的,明白之後,當下他體會得到。但體會到呢?你要銷落煩惱,這個得自己去銷。這個事情,沒有人可以取代。就像受果報的時候,無人代之,因為都是自己的自業、妄想所感。
所以當自己受到果報的時候,惡報,心裡不要生瞋恨,要趕快懺悔業障,那麼人家對我們好的時候,得善報的時候,心裡也不要歡喜,要警覺:心不要迷在裡面,因為都是假的嘛,都是妄想,好壞在一心中,沒有這些問題。要安住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