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説亦能行,國之師。但即使是國之師,在凡夫眼中也都是凡夫,不會是聖人。
所以,能善解善學者方能入佛境界。如密勒日巴尊者,若看馬爾巴上師之過,
那就不可能有後來的大成就。
隨緣為何説這話呢?因為有人説:他又沒有"溫良恭儉讓的表現,怎樣可能有修行有成就?
(其實古大德,尤其是禪宗更有許多出格表現,讓人費解,不是嗎^_^)
"所以世間人幾乎都是看外表,若只是看外表,那善知識就會在眼前錯過,
一個善學者,要看的要聽的是對方的知見行持與佛所教同不同?對自己心行有無提升的作用。
不是反而拿一些話與去貶抑對方,這樣只會顯得我見我相更大,對立心不放下,
是入不了一乘的境界,説真的,既自己是修行人,那只記取對自身道業有益的話即可,
其餘無關的,如風拂面,隨其自去即可,何必多言啊~
有時看到一些留言,不是對你説,不要自己對號入座,徒增煩惱而已,
既到網上來結緣,要結好緣-善緣-淨緣。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