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說迷,只是眾生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現前身心世界本自空寂,被他障礙,故說為迷。
所有凡夫一向專以妄想生滅心,當以為真,認為是自己,
故於現前六塵中所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種種幻化,
認以為實。再其中起煩惱生執著,平日於己無關者總客觀談論,
一旦與己有關,總是絲毫不讓步,念念放不下,此皆是平日聽經
⋯⋯ 聞法看書念佛不得力之表現,知道要看破放下,偏偏心理就是
難受,名聞利養知道不用執著,卻感受到生存的危機,
似乎樣樣與所學之佛法相違,矛盾因此而生,
佛菩薩及祖師知道,所以才送給大家一句:
"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是一帖良藥,苦口!但非喝不可,
想不喝?可以~
有兩種狀況:
1.快修行成就,即使有事,心亦不覺此苦!
2.想世間方法解決,但這其中帶著你的煩惱習氣,你可能造更大的過失,結更深的冤結,再來世又是討債還債~
多讀大乘經典業障消得快,有佛力的加持,即使煩惱現前
也可減輕,看世間的什麼心理學什麼解決的方法,都是墮在兩端,
永不出煩惱之流,如果世間有比佛法更好解決煩惱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就沒必要出現世間了,佛慈無量所以才來講經說法49
年幫助大家脫離這場自己造的大夢啊~
所有凡夫一向專以妄想生滅心,當以為真,認為是自己,
故於現前六塵中所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種種幻化,
認以為實。再其中起煩惱生執著,平日於己無關者總客觀談論,
一旦與己有關,總是絲毫不讓步,念念放不下,此皆是平日聽經
⋯⋯ 聞法看書念佛不得力之表現,知道要看破放下,偏偏心理就是
難受,名聞利養知道不用執著,卻感受到生存的危機,
似乎樣樣與所學之佛法相違,矛盾因此而生,
佛菩薩及祖師知道,所以才送給大家一句:
"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這是一帖良藥,苦口!但非喝不可,
想不喝?可以~
有兩種狀況:
1.快修行成就,即使有事,心亦不覺此苦!
2.想世間方法解決,但這其中帶著你的煩惱習氣,你可能造更大的過失,結更深的冤結,再來世又是討債還債~
多讀大乘經典業障消得快,有佛力的加持,即使煩惱現前
也可減輕,看世間的什麼心理學什麼解決的方法,都是墮在兩端,
永不出煩惱之流,如果世間有比佛法更好解決煩惱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就沒必要出現世間了,佛慈無量所以才來講經說法49
年幫助大家脫離這場自己造的大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