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入門這課上到今天,算是應該只剩下禮拜的一堂課,今年的這個學佛入門,已經要接近結束了。那我們在修學佛法上,這一門課告訴我們,很多的正確知見,大家只要能夠熟悉、記取,就可以終身受用。聽說有人發心要受三皈依,在下一次課程結束的時候,來傳授三皈。我們在修學佛法過程中,現在外面有很多會告訴你,說要學一些世間法,作為學佛的基礎,你們不要去聽這些話,我跟你們講這個就是夾雜,這是壞人正念,對你的道業沒有幫助,學了呢,沒有用!說實話,只會讓你世間意更重。
現代的講經法師,不像以前的這麼負責任;古代出家人講經,絶對不會拿佛法來作人情,『寧可終身下地獄,不拿佛法作人情』,就是啊寧願受地獄苦,他也不會跟你講這些世間話、俗話,但是現代人他講經,講一些愛啊、什麼大愛啊、小愛啊,這邊愛過來,那邊愛過去啊,說這叫佛法的慈悲!佛法說這叫情識,這叫情識!愛是情識啊,外國人沒有弄懂啊,以為神就是愛;我們講的『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愚癡的眾生把這個世間的情愛,這些東西當作是你自己的想念、自己的心,所以你就在這裡頭痛苦啊,所以叫『癡人喚作本來人』,所以你們不要去學這個佛法以外的東西,這些是夾雜,對你的道業,真的沒有任何的幫助,沒有任何的利益。
也許你會說法師啊,佛法有五乘佛法,沒有錯,但是人天乘,若就華嚴宗就天台宗的判教,告訴我們,那是不了義法!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這些是不了義。也就是說你學了這些東西,沒有辦法達到佛法的究竟,要給你的究竟義,這些東西沒有幫助,所以不要夾雜。像我們在講經、講開示,我們不會夾雜這些東西,來污染你的清淨心,來破壞你的道心,因為你好不容易從這些染法裡面要出離,無量劫來好不容易發了心,好不容易遇到佛法,這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現在是末法,已經過了三千年了,好不容易你遇到了佛法,你要來發心、你要想出離、要來修學,可是那一些不負責任的人,隨便給你一指,就把你道心退回去了,把你往輪迴推!你本來是要走菩提道啊,現在他給你指錯路,指回去輪迴,這些東西你不要想說,你學了這個世間法,學佛就有基礎,我告訴你沒有基礎。學佛的基礎在於『出離心』這三個字,沒有『出離心』你不會想改正你的煩惱、你不會想改正你的過失,你去看這些經典都沒有用,說實話,連阿彌陀佛無上醫王都救不了你!這些世間的典籍能救你嗎?救不了你啊!所以我們師父講的『輔正摧邪弘聖教』這是出家人的責任。
有的出家人,他不教你了生死出三界,教你還要來做什麼人啊,說什麼有願就有力啊,我看那是一廂情願,一廂情願感召的是什麼?業力!也是力啊,但是是業力!你沒有能力了生死,沒有能力了生死,沒有能力出三界,你怎麼有能力再來?你要有能力再來,最起碼也得得到我們講的,初禪天的禪定,你還有一點點小功夫啊,才能作得了主!至少你能不被這個色身,不被這個欲望所轉。那你要是再來,還能夠乘願幫助眾生,前提是你要是大菩薩,可不是自己發發虛願、簽簽字、弄弄同意書,你就能乘願再來,要是這麼簡單,那釋迦牟尼佛也不用修行。所謂『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之所能脫』,因循就是這種一廂情願的心,你以為一廂情願,就能夠乘願再來,不是啊!所以我們自己學佛,要有正知正見,學佛的目的在明心見性,我們的心跟佛完全一樣,你就朝這裡走這樣就好,其他的東西都是夾雜。你在世間碰到煩惱,你不要用世間法來看,你不要想說哎呀,我是個居士要甪這個世間法。
印光大師講『敦倫盡分』,什麼叫『敦倫盡分』?很多人都誤解了!敦倫盡分就是什麼?你是一個佛弟子,該盡佛弟子的本份,該盡佛弟子的義務,佛弟子的義務是什麼呢? 『深信因果,老實念佛』,佛弟子的義務是什麼?『閑邪存誠』,是『處世不忘菩堤』。所以他後面告訴我們,『白衣學佛不離世法』,要在這個『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就是把你心中的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癡,這些都把它除掉叫閑邪。存誠是什麼?開明你的本心叫存誠,那你要怎麼達到這個宗旨,達到這個目標呢?你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相信,你本來有佛性,這叫不生滅因;果就是什麼?我能夠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叫不生滅故。那用什麼方法呢? 老實念佛!所以印光大師,他的開示是這麼圓滿,世間人看到,帶著世間意解祖師的東西,一解就變成世間法,他就拿論語啊,弟子規啊,什麼三字經啊,這些東西說他叫敦倫盡分,你看他顛不顛倒?非常的顛倒!印光大師講這句話沒有世間意,一宗的祖師啊,他一輩子就是勸人念佛,就是勸人求生淨土,不是叫你搞世間法,不是叫你搞這些輪迴生死邊事啊,不是啊!縱然他教的這些東西,是教不學佛的,你看他自己就一句佛號,不搞法會,也不講經,也不收徒弟;你看他怎麼做?他有沒有拿這些書來看看,他沒有啊,他自己就是看這個淨土宗的經典,勸學人有能力能發心的,你看看法華經,看看圓覺經,看看楞嚴、般若、華嚴,看這些大經大論,他是這樣教學啊!不是教你搞世間法,不是啊,所以不要曲解印光大師的話,這是你們在冤枉祖師啊,祖師往生了啊,不能再出來講,我們要幫他平反,不要冤枉淨土宗十三代祖師,他老人家一生就是勸人家念佛。
虛雲老和尚,這個是近代的禪宗大德,說他有一個缺點,說他對禪宗有一點偏見,他就這個缺點,但是在淨宗,虛老對他是非常肯定的。所以一宗的祖師,他絶對不會教你搞世間事情,說那個叫佛法,說那個叫解脫,不是啊,所以要是印光大師在,看後面的人,拿他的文鈔這樣講,這樣子錯解祖師的用心,他一定覺得很冤枉啊!我們自己學淨土,就要知道『心淨則國土淨』。所以你不要那些世間意進來,夾雜在你生活裡面,夾雜在你念佛裡面,這些統統都要捨掉,都要捨棄掉。你就是因為這些世間意在起煩惱,你還拿這些東西讓自己更煩惱,那就錯了!這個只能說啊,永嘉大師講的『去聖遠兮邪見深』,已經離開了這些聖賢非常久遠啊,邪見愈來愈熾盛,印光大師往生到現在也將近百年了,去聖遠兮啊!後世的人邪見就愈來愈熾盛,你邪見愈盛,佛門的法師邪見盛,那居士的邪見就更熾盛啦,對不對啊?『魔強法弱多怨害』,這是魔強法弱,怨害什麼呢?聽到你講大乘,講無量壽經、講華嚴經,他就來毀謗,他就來障礙,說你說的跟祖師的不一樣!其實是他錯解,『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想要把一乘的教法給滅掉啊!都告訴你說:我告訴你,學這些沒有基礎啊,不行啊,怎樣怎樣啊,講了很多的大道理,很多的邪見,告訴你,你沒有這個基礎不行啊,你怎麼能夠入一乘啊什麼的;永嘉大師那個時代,就看到了,就知道啊『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怨害,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但是呢,後面永嘉大師講『作在心,殃在身』,要是搞世間法,你要是錯解祖意,那你自作自受,報應一定回到你身上去。『作在心,殃在身』,到時候,受報的時候,你就不要怨天尤人,『不須怨訴更尤命』。你要『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所以呢,現代這些人毀佛害教,那麼我們做為一個佛弟子不能沒有正念,這是佛弟子的本份。出家人披著釋迦牟尼佛的袈裟,袈裟的正傳就是一乘了義,為什麼呢?你看這個廿五條衣,每一條代表一個法界,表無量的法界入自一身,一身復現剎塵身,身中能現諸佛,能現國土,能現有情無情,這是袈裟的表法,這個就是一乘啊!用這個來接眾,為什麼?因為廿五條衣是最上衣、最尊貴的,也叫入眾衣,要是受過大戒的應該都很清楚,披僧伽黎的時候唱的那首偈:『奉持如來命』奉持釋迦牟尼佛的教誡,『廣度諸群迷』,所以我們自己要有正念,不要被那些邪知邪見,把你心裡面的正念給洗掉啊,你一洗掉那你就變成魔子魔孫了。所以你看這些,你要是帶有邪見,你聽到他們這樣講,你心裡面一慌、一亂,哎呀!我沒有基礎,我沒有先學這個再學那個,我怎麼能入一乘;我告訴你們怎麼入一乘?你心轉了就入一乘了!你要怎麼入?要是學世間法能入一乘,古人早就入一乘啦,不用佛法傳到中國來。如果夾雜這些能夠了生死,能夠往生淨土的話,那就不用淨土法門了,你們只要這樣做就能夠往生淨土了,只要在世間好好做個世間人,做個在家人,就像世間人那樣子,那你就能夠了生死了。不是啊!你沒有『出離心』不能了,不能出三界,所以這個淨宗入門,你要看看你有沒有入,我們剛剛講的這番話,你有沒有聽懂,你聽懂了你就真入,你沒有聽懂你還在門外,兩個月來你還在門外,甚至沒有來聽沒有來參加的,那在門外的那就更多了。
所以心中不能去夾雜這些東西,你不要聽到人家講,自己心裡面就慌亂,想說我以前怎麼樣,過去了已經過去了,所謂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啊,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什麼叫夕死可矣呢?就是過去的,你統統都把它放下了,這叫夕死可矣,從現在開始,一個正念提起來,大死一番大活一番,這叫朝聞道夕死可矣,有這樣的一個正念,你再碰到這些東西,你不害怕,誰講都動搖不了你,你的心裡面,在佛法上你有基礎。所以現在很多人,他都是胡說八道啊,講這些東西來蠱惑大眾,我們不跟他同流,為什麼?我們不是魔子魔孫,我們聽到如來講的正法,一乘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就是一乘,就是大乘中的大乘,了義中的了義。玄義呢?無量壽經玄義都有看過啊,有沒有相信呢?你的信根有沒有呢?每一個人都說:我有『信願行』,結果人家告訴你,你學佛沒有基礎,要夾雜個世間法,讀個論語讀個什麼三字經,講這些你心就動搖,心想對啊,沒有基礎,你的信在那裡?沒有信沒有願,那你念佛怎麼會踏實,你念佛怎麼會成就呢?你就按定這一句佛號,善導大師講:十方諸佛來勸來說,也不行!你不管他,佛來勸都不管他,何況是人來勸,誰勸都一樣,抱定這句佛號,你的腳跟就立得住啊!你的心念不動,這叫如如不動,所以這個叫入門,入門以後才能談後面的境界。信沒有願沒有,被人家一講心就動搖啦,就想趕快去把它補起來,那你就夾雜了,沒有信願,你們看過玄義裡面講,所被根機 『非器』啊,無信無願者是為非器,不是學淨土的。那不是學淨土的,你還想依四十八願要了生死,那做不到!所以我們說你去學不能往生,道理就在這裡啊!經典講得這麼清楚,但經典有密意,一般人不能一眼明瞭,所以才須要有人來講,這樣子大家就明白了,就清楚了。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不要夾雜,也不要隨便聽人家講,自己心就動搖就害怕,佛法講的因果,你去造那些業因,那你就會受那些果報,這沒有錯啊;你去搞世間法,世間是輪迴,你看這些東西,這些是輪迴啊,那你就得到輪迴的受用。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他講經,不用這些世間的文字語言,乃至甚至不引這些世間的典籍,很少很少,縱然引了,也是像我們剛才這樣講,讓它會歸實相,銷歸自性,這是祖師啊,引了這些世間的公案,像孟宗哭竹啊,這個是他自己心業力所現,並不是心外有竹可得啊,祖師大德都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也把實相告訴我們,所以他不用世間這些什麼愛啊,什麼你的心靈怎麼樣;心靈就是你的妄想,這些用辭啊,我們的心靈怎麼樣,你學佛要建立什麼樣的思想,這些統統都是大妄想;建立什麼思想,這個叫作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什麼叫遍計所執?唯識宗講的,你看到一樣東西心動了起分別了,執著為我,我見,叫遍計所執。所以大家都在用這個遍計所執啊,什麼叫遍計所執?就是你六塵緣影的妄心。那遍計所執性,你因為在遍計所執裡面,你不知道你的心跟物是一如的,是依真性而起的,是和合幻有的,所以不達依他起性,所以你不能入圓乘實相,你落在你見到的境界,這叫非量境,現量境你見不到,這個是唯識宗講的。所以學佛你也不要落在名相,名相都是枝葉,那你要是落在名相,你心裡就不要有世間意,你有世間意,你就落在名相,被它綁住了,解不開了。所以我們要想入淨宗的門,你們可以回去看看自己,有沒有入?我剛剛講的這個,你要是不能接受,那你沒有入!你要是沒有辦法轉,沒有入!這個講的不是我的意思,祖師大德就是這麼說的,淨宗的祖師就是這麼講的,沒有信,沒有願,沒有行,沒有入啊!信願行怎麼判斷呢?人家來告訴你,你沒有基礎喔,你要夾雜個世間法,你心就動搖了:我沒有基礎,好,我趕快摻雜一些這個東西,你這信就沒有啦,信第一個,六信,信自己,信自己本來是佛,才來信釋迦牟尼佛所言不虛,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你要好好學無量壽經,你要好好學佛,學佛教的經典,你不信,不信!釋迦佛講的話你不信,那後面的因、果、理、事,你怎麼會相信?信因、信果、信理、信事,六信你怎麼能信?信就沒有啦,信就沒有啦!你說你願生淨土,那個願是假的,所以為什麼學淨土的人,多數不能成就。所以你們就看看,你的信心會不會動搖?一動搖那你就知道,我的信根沒有,沒有信根你就沒有力,沒有信就沒有力啊,根尚且沒有,你還想讓它從根發用、起用,要斷煩惱,這個力沒有啊,這信、進、念、定、慧啊,五根五力你才有後面的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之果啊,這是根本。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