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佛光王 唐中宗
佛光王剃度
唐朝有一個皇帝,他出世剛滿一個月,就舉行了出家落髮剃度的儀式;他是誰呢?就是佛光王唐中宗皇帝。先高宗在位時,他與玄奘法師的私誼很厚,武則天皇后又是曾經出過家的人,當然對玄奘法師的才德更外欽佩了。有一天高宗皇帝在奘法師前,以開玩笑的口吻,指著武則天皇后說:「皇后懷孕若生男子,聽其出家,拜你為師。」類似兩家通好,指腹為婚。當嬰兒一出世,雙方就為兒女訂親一樣。
永徽六年十一月間,天后難產,就命宮人在佛前上香,祈求平安,上香不久,就分娩了。唐中宗誕生時,神光滿宮,自庭燭天,因此號名「佛光王」。高宗生了皇子,君無戲言,玄宗法師真的來向他要佛光王出家,並上表請高宗實行諾言,讓佛光王出家,紹隆三寶;可是真正向他要人出家時,他又捨不得了。故於十二月五日為佛光王度僧七人,代表佛光王出家,不過嬰兒滿月的那一天,仍請玄奘法師,為佛光王舉行剃髮皈依出家禮。
因此佛教中有寄名出家沙彌者,在江蘇地方就很多,父母恐怕幼兒多災難,長不大,就把小兒送到佛寺內,拜一師父寄名出家,到了此子長大成人,要娶親結婚前,一定要去寺內向師父贖身,舉行一次還俗的儀式,寄名出家的假和尚,跪在佛前,由他的師父罵他一頓,說他如何不守佛家的清規,犯了不容出家的戒法,假意打他兩下,逐出山門;這樣寄名子才能夠結婚。
還有一種是用金錢買人替自己出家的有錢人因病發願,病癒後出家,可是病好後又捨不得出家,就拿錢買一個人,替他出家,這個人在寺內一切生活費用,都由還願人負責。因此有些有錢有勢的替身出家後,也就仗勢欺人,連寺內住持僧對他也沒有辦法,因為他是某某大人的替身。替身出家的先例,大約就是從佛光王開始。
曹溪六祖,屢詔不起
唐中宗名顯。是高宗皇帝的第七子,是武則天的第三子,接皇帝位,因為他從小就皈依三寶,寄名出家,因此對佛教的信仰始終不退,就是遜位在房州時,仍然不斷持誦藥師如來名號,並請義淨法師,翻譯藥師經兩卷,其他如:實叉難陀,菩提流志,義淨法師等譯經場所,中宗都曾參加協助。例如:翻譯八十華嚴的實叉難陀法師,景隆元年再奉詔來京時,中宗隆蹕迎勞,備用兩街法儀,以及旗幢鼓吹等執事來歡迎他。
中宗對於有道高僧,都曾迎請到宮中供養,如:慧安、神秀二禪師,他都以弟子之禮相待,尤其對六祖惠能大師的向慕,屢次派專使詔請,六祖卻不肯應召。
中宗在神龍元年四月間,又特降御劄,召請六祖,詔書中說:「朕延請安、秀二師入宮供養,每於二師究其一乘法妙時,他們都推讓地說:『南方的能禪師曾密受忍大師衣缽,可以就彼問道。』今特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中宗雖然如此的誠心邀請,可是六祖仍然以有病,堅辭不去。
薛簡內侍無法達成任務,心中很難過,不得已求其次道:「弟子回朝,主上必問,願大師指示心要,令得明道。」六祖開示道:「道無明暗。」薛簡道:「明喻智慧,暗況煩惱。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生死憑何出離?」六祖答道:「若以智慧照煩惱者,這是二乘小機。」簡再問道:「何謂大乘見解。」六祖答道:「明與無明,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為道。」薛簡又問道:「大師說不生不滅,何棄外道?」六祖答道:「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無生。我說本自不生,今亦無滅,所以不同外道。汝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議,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住,妙用恒沙」。
薛簡內侍只有回京覆旨,表奏與六祖相見會談,以及大師開示法語的經過。中宗聽法後稱讚不已,並遣使御賜六祖大師磨衲袈裟、瓶、缽,絹五百匹,並諭知天子向慕之忱。
神僧萬回,所言皆驗
召請神僧萬回法師宮,賜號法雲公、圓通大士,住在集賢院內,並派兩個宮女侍奉他,有一天萬回法師忽然要吃他出生地,閿鄉河的水,左右的人一時愴惶無法可得,萬回法師說:「掘堂前地下有穴,你們掘地可以得水。」掘地果然得水,回師飲水後,就安然坐化,賜虢國公,並圖形於集賢院。
萬回法師出生在貞觀六年的五月,他在幼小時,他的哥哥在數千里外當兵,他代他媽媽送東西給他哥哥,早去晚回,萬里路程,一天往回,因號萬回。
高宗聞其名,詔他入宮,度他出家為僧,武則天在位時,常常把他迎到宮內,賜其錦衣,派有宮人侍給。莊惠太子初生後,武則天抱著給萬回法師看,萬回法師說:「這是西域的樹精,養之宜兄弟。」安樂公主與韋后將要謀逆,萬回法師路遇安樂公主時,待她走過後,望之,唾口水道:「血腥不可近。」不久安樂公主事敗,果然被殺,玄宗在青年時,曾私自拜見萬回法師,請他看相,萬回法師拊其背說道:「五十年的太平天子!」睿宗為相王時,每每將要出來時,萬回法師就先告訴市人說:「天子來了。」一會兒相王出來了。
他的神異類皆如此,萬回法師不但屢現神異,並對佛法作有偈語道:
明暗兩忘開佛眼,不繫一法出蓮叢,
真空不壞靈智性,妙用嘗存無作功,
聖智本來成佛道,寂光非照自圓通。
僧伽大士,入宮供養
景龍元年,中宗遣專使到泗洲將僧伽大師迎來宮中供養,有度惠、儼惠、岸木叉三位法師為大師侍者同來,中宗親筆為大師所居住之寺,題額曰「普光王寺」。不久又遷住薦福寺,第二年京城大旱,有旨請僧伽大師祈雨,大師用瓶水向空中散灑,不久就看到濃雲從大師住的地方湧出天空,驟然間大雨傾注而下。
第二年僧伽大師圓寂,世壽八十歲,神采如生,皇上本想為大師在薦福寺,塑像建塔,當旨下不久,就有穢氣滿城,皇帝不得已,在大師前炷香,允許他仍然送他回泗洲,祝禱後馬上就異香郁然。關於僧伽大師中宗曾經問法雲公萬回法師,說:「僧伽大師何如人?」萬回法師答道:「觀音菩薩化身。」
大師是從西國來華,在唐高宗時,就到過長安洛陽各地行化,後來常在吳楚之間,手執楊枝,混跡在僧侶之中,有人問他:「大師何姓?」他答:「我姓何。」再問他:「你是何國人?」他答道:「我是何國人。」有一次他在泗洲要建一寺,那是宿州居士賀跋氏施捨的房地,大師對人說:「其實這地方本來就是佛寺,諸位如不信,就請掘地看看。」掘地果然在地下得一石碑,碑上有香積寺,是齊朝時李龍建所創的寺,又在地下獲一金佛像,大家說:「這是然燈如來。」大師說:「普光王也」因此就以普光王為寺之名稱。
智嚴出家,道岸入宮
神龍二年八月試經度僧,詔天下童子,舉行考試經義,如考試經義通順,就合格度之出家為僧,試經度僧,就是從此開始。
沙門智嚴是于闐國王子,不過他從小就來唐為官,早年榮祿,到了中宗登位時,已經授為將軍,封為郡公,可是他正在高官厚祿之時,忽然看破紅塵。在景龍二年,請求捨家為寺,皇上允其所請,久又堅請出家為僧,十二月廿四日,皇上詔旨中有「人之情也,莫不貪祿惜位,卿之願也,乃欲棄俗出家。而今只有滿你所願,成就高志了。不過出家後,仍然住在終南山至相寺,參加翻譯經論。」
景龍元年,詔請道岸律師入宮,為妃主們傳授三皈五戒,並留住禁中,有一天中宗到來,諸師們見到萬歲駕臨,大家都避席而起,獨有道岸律師長揖而已,皇帝也不以為忤,反而高其德量,並圖其形於林光宮。
在圖形上皇帝還親筆題字讚道:
「戒珠皎潔,惠光清淨。身局五篇,心融八定。 學妙真宗,貫通實性。維持法務,綱紀德政。
律藏冀兮傳芳,像教因而光盛。」
道岸律師能得大唐天子,圖形題句,實為難得,難怪道律師門徒皆以此為榮。
八月內高宗的舊宅同聖寺,有一顆柿樹,在天授年中就枯死了,這時忽然重榮復活,中宗因此大赦天下,賜封百官爵祿,普度僧尼道士數萬人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