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機緣
世尊初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他。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世尊一日陞座。大眾集定。文殊白椎曰。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
世尊一日陞座。默然而坐。阿難白椎曰。請世尊說法。世尊云。會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故我不說法。阿難以他心通觀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還復默然。阿難又白。適來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說法。世尊云。吾誓不為二乘聲聞人說法。便下座○
世尊一日陞座。迦葉白椎曰。世尊說法竟。便下座○
世尊示隨色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此珠作何色。
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世尊藏珠。復擡手曰。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無珠。何處有色。
世尊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之。便強說有青黃赤白色。吾將真珠示之。便總不知。時五方天王悉自悟道○
世尊因黑氏梵志獻合歡梧桐花。
佛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一株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著。
梵志曰。吾今兩手俱空。更教放下箇甚麼。
佛曰。吾非教汝放捨其花。汝當放捨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捨却。無可捨處。是汝放身命處。
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世尊因普眼菩薩欲見普賢。不可得見。乃至三度入定。徧觀三千大千世界。覔普賢不可得見。而來白佛。
佛曰。汝但靜三昧中起一念。便見普賢。於是普眼纔起一念。便見普賢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五通仙人問。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
佛召五通仙人。仙人應。諾。
佛曰。那一通。你問我○
世尊一日勅阿難。食時將至。汝當入城持鉢。阿難應諾。
世尊曰。汝既持鉢。須依過去七佛儀式。
阿難便問。如何是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
世尊曰。持鉢去○
世尊因比丘問。我於世尊法中。見處即有。證處未是。
世尊當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當何所示。是汝此問○
世尊因耆婆善別音響。至一塚間見五髑髏。
乃敲一髑髏問耆婆。此生何處。
曰此生人道。又敲一曰。此生何處。曰此生天道。
又別敲一。問耆婆。此生何處。耆婆罔知生處○
世尊因七賢女遊尸陀林。
一女指屍曰。尸在這裏。人在甚處去。
一女曰。作麼作麼。諸姊諦觀。各各契悟。感帝釋散花曰。惟願聖姊。有何所須。我當終身供給。
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具足。惟要三般物。
一要無根樹子一株。二要無陰陽地一片。三要呌不響山谷一所。
帝釋曰。一切所須。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實無有。
女曰。汝若無此。爭解濟人。
帝釋罔措。遂同往白佛。
佛曰。憍尸迦。我諸弟子。大阿羅漢。不解此義。惟有諸大菩薩。乃解此義○
世尊因地布髮掩泥。獻花於然燈佛。然燈見布髮處。遂約退眾。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剎。時眾中有一賢于長者。持標於指處插。曰。建梵剎竟。時諸天散花相讚○
世尊甞與阿難行次。見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禮。
阿難曰。此是甚麼人塔。
世尊曰。過去諸佛塔。
阿難曰。過去諸佛是甚麼人弟子。
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難曰。應當如是○
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處過夏。迦葉欲白椎擯出。
纔拈椎。乃見百千萬億文殊。迦葉盡其神力。椎不能舉。
世尊遂問迦葉。汝擬擯那箇文殊。迦葉無對○
城東有一老母。與佛同生。不欲見佛。每見佛來。即便迴避。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總皆是佛○
世尊因文殊至諸佛集處。值諸佛各還本處。惟有一女人。近於佛座。而入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覺此女。令從三昧起。汝自問之。文殊繞女人三匝。鳴指一下。乃托至梵天。盡其神力。而不能出。
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過四十二恒河沙國土。有罔明菩薩。能出此女人定。須臾罔明大士從地湧出。作禮世尊。世尊勅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鳴指一下。女子於是從定而出○
殃崛摩羅。因持鉢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產難。
殃崛語長者曰。我乍入道。不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却來相報。
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報言。我從賢聖法來。未曾殺生。
殃崛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世尊一日因文殊在門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門來。
文殊曰。我不見一法在門外。何以教我入門○
無邊身菩薩。將竹杖量世尊頂。丈六了又丈六。量到梵天。不見世尊頂。乃擲下竹杖。合掌說偈云。虗空無有邊。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窮劫不可盡○
世尊因乾闥婆王獻樂。其時山河大地。皆作琴聲。迦葉起作舞。王問迦葉。豈不是阿羅漢諸漏已盡。何更有餘習。佛曰實無餘習。莫謗法也。王又撫琴三徧。迦葉亦三度作舞。王曰。迦葉作舞。豈不是習。佛曰。實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語。佛曰。不妄語。汝撫琴。山河大地木石盡作琴聲。豈不是。王曰是。佛曰。迦葉亦復如是。所以實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世尊在第六天。說大集經。勅他方此土人間天上一切獰惡鬼神。悉皆輯會。受佛付囑。擁護正法。設有不赴者。四天門王。飛熱鐵輪追之令集。既集會已。無有不順佛勅者。各發弘誓。擁護正法。惟有一魔王。謂世尊曰。瞿曇。我待一切眾生成佛。盡眾生界空。無有眾生名字。我乃發菩提心○
世尊因調達謗佛。生身入地獄。遂令阿難問。你在地獄中安否。曰我雖在地獄。如三禪天樂。佛又令問。你還求出否。曰我待世尊來。便出。阿難曰。佛是三界導師。豈有入地獄分。調達曰。佛既無入地獄分。我豈有出地獄分○
世尊因文殊忽起法見。佛見被世尊威神攝向二鐵圍山○
世尊因靈山會上五千比丘。得四禪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見殺父害母。及諸重罪。於自心內。各各懷疑。於甚深法。不能證入。於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劍。持逼如來。世尊乃謂文殊曰。住住不應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為善被害。文殊師利。爾從本已來。無有我人。但以內心。見有我人。內心起時。我必被害。即名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夢如幻。於夢幻中。無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讚嘆曰。文殊大智士。深達法源底。自手握利劍。持逼如來身。如劍佛亦爾。一相無有二。無相無所生。是中云何殺○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世尊良久。外道嘆曰。世尊大慈大悲。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作禮而去。阿難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稱讚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馬見鞭影而行○
世尊因波斯匿王問。勝義諦中。有世俗諦否。若言無。智不應二。若言有。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義云何。佛言。大王。汝於過去龍光佛時。曾問此義。我今無說。汝今無聽。無說無聽。是為一義二義○
世尊因外道問。昨日說何法。世尊曰。說定法。外道曰。今日說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說定法。今日何說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
世尊因有異學問。諸法是常耶。世尊不對。又問。諸法是無常耶。世尊亦不對。異學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對我。世尊曰。汝之所問。皆為戲論○
世尊甞在尼俱律樹下坐次。因二商人問。世尊還見車過否。曰不見。還聞否。曰不聞。莫禪定否。曰不禪定。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嘆曰。善哉善哉。世尊乃覺而不見○
世尊因長爪梵志索論義。預約曰。我義若墮。當斬首以謝。世尊曰。汝義以何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為宗。世尊曰。是見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嘆曰。我義兩處負墮。是見若受。負門處麤。是見不受。負門處細。一切人天二乘。不知我義墮處。惟有世尊。諸大菩薩。知我義墮。回至世尊前曰。我義兩處負墮。故當斬首以謝。世尊曰。我法中無如是事。汝當回心向道。於是同五百徒眾。一時投佛出家。證阿羅漢○
世尊一日坐次。見二人舁猪過。乃問。這箇是甚麼。曰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識。世尊曰。也須問過○
世尊臨入涅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
世尊於涅槃會上。以手摩胸。告眾曰。汝等善觀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後悔。若謂吾滅度。非吾弟子。若謂吾不滅度。亦非吾弟子○
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諸大眾。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娑羅雙樹下。泊然示寂。復從棺起。為母說法。并說無常偈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時諸弟子即以香薪。競茶毗之。燼後金棺如故。大眾即於佛前。以偈讚曰。凡俗諸猛熾。何能致火爇。請尊三昧火。闍維金色身。時金棺從座而舉。高七多羅樹。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須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