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智度論》說: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
師:具縛凡夫,是帶著煩惱習氣的眾生,雖然有大悲心,欲生惡世,在這末法五濁惡世,惡浪滔天,毒焰遍地,身為凡夫想要在這裡救苦眾生無有是處。
文: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
師:是煩惱強,自己帶著很重的煩惱習氣,連自身都難保,還想要幫誰來學佛?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文: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途,焉能救眾生。
師:未得忍力,不要講忍力,連定力都沒有!忍力是講無生忍。龍樹菩薩是十地的菩薩,所講的忍力。最下品的也是歡喜地,大家要問自己:對於一切法,能不能悟得無生,能不能認可於心。眾生因為煩惱強故沒有定力,心常隨境緣流轉,總被聲色所引誘束縛,這是「自無忍力,…聲色所縛」的意思。
這是龍樹菩薩說實話,一語道破末世眾生的癡心妄想。
如果發心想要利益眾生,要先知道什麼是真實利益眾生,如果心裡有眾生就有煩惱,佛說:「平等真法界,無佛無眾生」。所謂「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才是真實利益眾生。要是認為有人可度,那心裡就有法,有法就要起煩惱、生執著、有罣礙,那自己就是一個眾生,怎麼度人?其實連自己都度不了!
所以,雖見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可見;雖度一切眾生,而實無一眾生可度。因為眾生本來是佛。
《華嚴經》講:一切法皆如夢。要是認為眾生是染,見諸佛是淨,那自己還在凡夫位,有對待法、有對待心、有能所相,所以不是真實利益。大家聽了《無量壽經》就知道甚麼叫真實利益?就是向眾生介紹淨土法門,勸他念佛,讓他一生成就,這個才是惠予眾生真實之利!
要是自己還有一點能力,能夠為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那麼自己要先住真實慧、勇猛精進,才能幫助眾生住真實慧。所以要是認為還有眾生可度,那這個人心裡就還是凡夫,還有我見、我思、我慢、我愛在裡面,所以《圓覺經》講親近無驕慢,遠離無瞋恚。什麼叫親近?順自己的,聽自己話的,遇到這種人來,自己也不生驕慢心,「驕」是驕傲、自是,以為自己奇貨自居,以為自己是如何特別,這是驕,有些女眾很容易有驕態,這要自我警惕;而當有不順自己意思、不順自己想法、不順自己感受的人、事,自己心裡面不會生煩惱,或生瞋恨,這是《圓覺經》講的遠離無瞋恚。《華嚴經》所謂:「身為正法藏,心為無礙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所以要照諸法空。一切法是眾緣和合而成,所以叫眾生,像我現在手上拿的這些東西,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眾緣和合而成,乃至於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眾緣和合而成。眼要見色,如果沒有眼球,沒有燈光,沒有色(物質)可見,如何見色?這就是因緣。耳朵要聞聲,沒有聲音,沒有所對的境界,只有耳根也不能聞。沒有意識心,聽到了如沒有意識誰來感知?這也是和合而生,也是眾生。所以自己就是一個眾生。鼻子要嗅香、舌要嘗味,都是因緣和合而生,這叫眾生。能不能照了它空?照了它不有?但這空不是斷滅空,而是不有不無,用而不著,這叫度眾生。有人說眾生就是身裡面八萬四千蟲,形象上這樣講可以,但是八萬四千蟲,這是眾生的妄想積聚所托顯出來的因緣和合,那在起用的時候說是假用,其實就是妙有,全然是自性。要是能夠認可剛講的這些道理,這才是超凡入聖這是真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