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師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生平簡介
臨濟義玄禪師俗姓邢,名義玄,唐曹州南華人(今山東曹縣)。在其門人所編的《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中敘述義玄禪師:「幼時聰慧,以孝聞名。出家受具足戒後,便居於講肆,博探經論,精研戒律。曾嘆曰:此濟世之醫方也,非教外別傳之旨。於是四處遊方,參訪名師,首次參訪黃檗禪師會下,次謁見大愚禪師,悟得黃檗佛法。」
臨濟義玄禪師首先參訪黃檗希運禪師,在其門下三年。睦州首座看義玄禪師的修學純一無雜,是不可多得的禪僧,便指導他提出問題請教黃檗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結果三度發問,三度被打,義玄禪師自覺業障深重,不能領會其中深旨,便告訴首座要到別的地方去參學,首座連忙請求黃檗禪師以善巧方便來接引義玄禪師。於是義玄禪師向黃檗禪師辭行時,黃檗禪師便指引他到高安灘頭去參大愚和尚。之後在大愚和尚的座下,大徹大悟。
義玄禪師開悟之後,又回到黃檗禪師門下得到印可。後來便離開到河北鎮州府(今河北省正定縣)弘化,住於臨濟院,因之得名臨濟義玄禪師。
義玄禪師在鎮州弘法之前,便有普化和尚,先做好籌備工作,並給予多方面的協助。正當臨濟弘化盛極一方之時,鎮州即發生戰亂。義玄禪師便輾轉避難到大名府(今河北廣平縣),暫住興化寺。但不久即安詳地圓寂了,時間是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其遺體全身入塔,在大名府西北。朝廷頒諡「慧照禪師」法號,塔名「澄靈」;清雍正又追諡「真常禪師」。
契悟因緣──黃檗佛法無多子
臨濟義玄禪師在黃檗禪師座下三度請法,三度被打,之後依黃檗禪師指示前去大愚和尚那兒參學。
愚曰:「甚處來?」師曰:「黃檗來。」愚:「黃檗有何言句?」師曰:「某甲三度問『佛法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某甲有過?無過?」愚曰:「黃檗與麼老婆心切,為汝得徹困,更來這裏問有過、無過!」師於言下大悟。乃曰:「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愚抓住師曰:「這尿床鬼子!適來道『有過、無過』,如今卻道『黃檗佛法無多子』。你見個甚麼道理?速道!速道!」師於大愚和尚肋下打了三拳。愚推開師曰:「汝師黃檗,非干我事。」師於是辭去大愚和尚,回到黃檗禪師座下。
契悟要有因有緣,開悟要當機,所以黃檗才指示義玄禪師去參大愚和尚。古德有云:「沒有前前,就沒有後後」,「小悟幾千次,大悟幾千次。」義玄禪師先在黃檗禪師門下三年勤修,後因緣具足而得以在大愚和尚座下開悟,再回到黃檗禪師門下獲得印可。其開悟雖得力於善知識的引導,但其本身的努力也是不可偏廢的。
弘法的因緣
黃檗禪師的期許
一日,臨濟義玄禪師栽種了許多松樹,黃檗禪師曰:「深山裡栽許多松作甚麼?」義玄禪師曰:「一與山門作境致,二與後人作標榜。」說完,將鑊頭祝地三下,黃檗禪師曰:「雖然如是,子已喫吾三十棒了也。」義玄禪師又以鑊頭祝地三下,作噓噓聲。黃檗禪師曰:「吾宗到汝,大興於世。」
普化和尚弘化鎮州為開先鋒
義玄禪師曾為黃檗禪師送信給溈山靈祐禪師,仰山慧寂禪師當時擔任知客師,就告訴義玄禪師將來到北部發展,會找到一個適當的地方,那裡還有一個人會加以協助;不過這個人,有頭無尾,有始無終。這個人便是普化和尚。
義玄禪師未到鎮州前,普化和尚早就在那裡做好籌備工作,經常故意裝瘋顛,混跡市井,潛行秘跡,高深莫測。當義玄禪師來鎮州弘化時,便多方予以協助,直到義玄禪師弘法工作鼎盛時,才坐脫立亡。
普化和尚一日於街市中,向人化緣直裰(僧人所穿的衣服)。人們或給披襖或給布裘,普化和尚皆不要。臨濟義玄禪師於是令弟子買棺一具,普化和尚回到寺院,師告訴他:「我與已為你做了箇直裰」,普化和尚於是擔起棺木出去,繞街市叫著:「臨濟為我做直裰了,我要往東門遷化去了。」人們於是競相前往觀看。待眾人來到時,普化和尚卻說:「今日不好,明日往南門遷化才吉利。」等待翌日,大眾齊集在南門時,普化和尚又說,今日不宜,明日改到西門更好。結果到了西門又向眾人說明日改在北門好了。如此一改、再改,人們漸漸不信了。到了第四日,果然無人來看,普化和尚便獨自擎棺來到北門,振鈴入棺示寂。大眾聞訊前來,開棺探視,棺內卻不見普化和尚蹤影,但聞空中鈴響隱隱而去。
臨濟喝的真義
臨濟義玄禪師住設三玄三要、四料簡等機法接引徒眾,更以機鋒峭峻著名於世,別成一家,遂成臨濟宗。師接化學人,每以叱喝顯大機用,世有「德山棒、臨濟喝」之稱。臨濟義玄禪師對參禪行者雖然極為嚴苛,但參學者眾多,門風興隆,為我國禪宗最盛行之一派。
「喝」的起源,始於馬祖道一禪師,百丈懷海禪師曾說:「老僧從前被馬大師一喝,直弄得三日耳聾。」「喝」的作用,乃順應眾生耳根最利的特性,教學人反觀自性,體悟這一念心。好比在禪七行香的「站板」,剎然止住,看看當下的這念心在那裡?這時即是「一念狂歇,非生亦非滅。」
臨濟義玄禪師以「喝」聞名,師嘗對大眾說:「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師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如金剛王寶劍,斷絕一切分別;如踞地金毛獅子,破斥眾魔;如探竿影草,檢驗學人;一喝不作一喝用,喝不作喝用,是為臨濟一喝的妙處。
義玄禪師以大喝的方式教導學人,目的是讓學人們能覺醒。「喝」是一種指導、鍛鍊,絕對不是大聲叫或恐嚇。棒喝,無非是以棒打或叫喝,用來暗示、啟發參禪學人,實際上是對學人所問的問題不作直接的答覆。
師應機多喝,參後亦學師喝,師曰:「汝等總學我喝,我且問爾,東堂有僧出,西堂有僧出,兩個齊下喝,那個是賓?那個是主?爾若賓主不分,已後不得學老僧。」義玄禪師主要以「喝」來應答,後門人爭相模仿,卻未必真正會得箇中要旨。所以義玄禪師曾告示門人:不明白「喝」的真義,是不得學他「喝」的!
臨濟宗
▍臨濟宗風
臨濟義玄禪師棒喝交馳,故相傳臨濟「一喝大地震動,一棒須彌粉碎。」學人請法或被喝破,或被擒住,或被拓開,接引門人手段熱烈辛辣;在禪宗五家中是獨樹一格,是無可比擬的。其宗風:
(一)大機大用,棒喝齊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氣勢,斬絕情識,使人忽然省悟。自古有「臨濟將軍」之稱。
(二)卷舒擒縱:「舒之則彌六合,退則藏於密」,清楚明白指出這一念心的作用。
(三)殺活自在:邊建立,邊掃蕩,來威逼念頭;死中求活,活中求死;置之死地而後生,直下承擔。
(四)單刀直入:無念為言,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不立一法,而直探心源。
(五)機鋒峻烈:有所謂「臨濟金剛王」、「臨濟喝似雷奔」之語,其機鋒之銳利迅速可見一般。
▍發展的時代背景
臨濟宗在唐末崛起,振興一方。大唐之後,中國又南北分裂形成五代十國。北方兵荒馬亂,南方則較為安定,因此南方佛教始終在發展。整個佛教趨勢雖然由盛轉衰,但禪宗的根據地在南方,在此時期仍能得到很大的發展。
▍法脈傳承
臨濟義玄禪師上承自黃檗希運禪師,在義玄禪師的指導下,出色弟子輩出,並被尊崇為臨濟宗始祖。其法脈傳承如下: 六祖惠能大師──南嶽懷讓大師──馬祖道一禪師──百丈懷海禪師──黃檗希運禪師──臨濟義玄禪師。臨濟義玄禪師眾多弟子中,最為出色為興化存獎禪師與三聖慧然禪師。
興化存獎禪師在臨濟義玄禪師座下擔任侍者,有學人來參。興化存獎禪師即把握因緣向臨濟義玄禪師作更進一步的探究,其請法的精神值得學習。
一日,洛浦來參學義玄禪師。師問:「甚處來?」浦云:「鑾城來。」師云:「有事相借問,得麼?」浦云:「新戒不會。」師云:「打破大唐國,覓箇不會底人也無?參堂去!」學人去後,興化存獎禪師便問師:「適來新到,是成褫他?不成褫他?」師云:「我誰管你成褫不成褫?」興化存獎禪師又問云:「和尚祇解將死雀就地彈,不解將一轉語蓋覆卻。」師云:「你又作麼生?」興化存獎禪師云:「請和尚作新到。」師遂曰:「新戒不會。」興化存獎禪師云:「卻是老僧罪過。」師云:「你語藏鋒。」興擬議,濟便打。到了晚上,師又曰:「我今日問新到,是將死雀就地彈,就窠裡打?及至你出得語,又喝起了向青雲裡打。」興化存獎禪師云:「草賊大敗。」師聞言便打。
三聖慧然禪師亦是法脈的一支,能傳臨濟義玄禪師的正法眼藏。臨濟正當弘化極盛時期,鎮州戰亂,臨濟義玄禪師輾轉避難至河北大名府暫住興化寺。一日忽然收拾衣物,寧靜地在蒲團上趺坐,向弟子三聖說:「吾滅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三聖回答:「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師又問:「已後有人問爾,向他道什麼?」三聖便喝。師言:「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說完,便安然而逝。
臨濟義玄禪師圓寂後,其平日之說法、晚參、升堂、開示的法語便由弟子慧然禪師彙編成《臨濟慧照禪師語錄》一書,流行於世。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