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佛法問答)~悟顯法師 開示

問: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平時如何以此四句做功夫?此無生應如何認取?又以此四句破前境界妄想,此一念是否也了不可得?




開示:
就告訴你無生。想要作功夫就「有生」,就有「造作」。所以「無生」是要悟得的。必須心領神會。想要用這四句作功夫,可以,卻是次第觀。
觀諸法不自生,若是「自生」就自己會生。法不從自生。「亦不從他生」,也不從因緣;因為無「生法之因」,此「緣」是從結果而推論回來的。沒有生法的因素。所以不從自生,也不從他生。
自己怎麼生?不能生。看放大鏡的實驗就知道了,如果沒有太陽,沒有透過鏡子,火沒有辦法生起來點燃地上的艾草。可是你說真的從因緣生嗎?太陽跟鏡子有和合嗎?沒有。那太陽照過來的地方有火嗎?也沒有。這三樣東西都不會產生火,「不共不無因」,「共」是共生,共生就是因緣和合而生,
所以告訴你無生。

「他生」就是其他的物質而生,就是非因。舉個比喻你們就懂了。
譬如說種子,只有種子,它不會發芽,你把它放在地上,它不會生。蘋果樹不是別種物種的種子來生出的,也不是其他因素,就像沙子不會生蘋果樹的種子。只有水,也不會生出蘋果樹的種子。所以說亦不從他生。
一般人認為它必須要有太陽、要有水、要有光合作用,它才會發芽。合在哪裡合?真和合又變成另外一個相了。原來的種子相就滅了,所以不是和合生。
就像土跟水,一和合就叫泥巴,水也不是水,土也不是土。所以不是因緣和合生。
但是跟你說不是因緣和合,一般人又落於斷滅,撥無因果,這是邪見。所以龍樹菩薩再告訴我們「也不是無因生」經文不無因,無因生就是沒有因素地亂生亂長。
如果蘋果樹的種子無因而生,那種其他樹也可能長出蘋果樹。或是你透過正確的種植方式它也不會長。那因果就壞了,世界就亂了。所以「是故知無生」總上四個我們就知道一切法無生。
這在《中觀》裡面有解釋,要詳細了解,可以去看《中觀》。

「不共不無因」意思是:也不能說是無因而生,所以「是故知無生」。
所以龍樹菩薩告訴我們:一切法當體無生。
他立「劫初穀不生」,「劫初」,既然說是「最初的」,那就沒有生它之物,因為你說它是最初的。不管現在科學家怎麼說,說什麼東西是最早出生的。龍樹菩薩告訴我們,這個東西就叫「無生」。既然你說是最初的,你就不應該再把自己立的論給破掉了,這是你的認定的。
所以龍樹菩薩立「一切法無生」。那這「無生」,它不是自生,不從他生,也不是和合生,也不能說無因生。
若無因生,那就會亂生,種瓜會得豆,種豆會得瓜;你要生火會出水,你要起火、要點火,會點成水;要引水會變成引來火災。要是無因生的話,你洗澡洗一洗,那蓮蓬頭會噴火出來,因為「無因生」嘛。
所以你不能認定法是無因生的。所以,認「因緣法」不對,認「自然法」也不對。這就破除了「因緣」、「自然」這些外道見。
所以,如果你是外道,認為一切法「自然生」,佛就告訴你「因緣生」。這些都只是方便之詞而已,「遣情」之語而已,遣除你情見的話。不是要你去探究這法到底怎麼來,這怎麼來不重要,「是故知無生」。所以是要你知道無生。
那些科學家去研究,他們要搞科技的、要搞物理化學的,他們去研究。物質是怎麼樣的一個定律,力學又是如何,這讓他們去研究;我們只要知道「一切法當體無生」。

所以佛就告訴我們:你不能定執是因緣生,也不能定執是無因生;這「無因生」就是自然而生。你要是認為這一切法自然生的,是上帝造的,那就沒有因果了。那他們不相信因果,是不是真的沒有因果了?
就拿我剛才講的,你拿這浴室的蓮蓬頭,你引水進來,要真是無因生,那就會出火。可是今天出的是水,這就是因果。吃飯,吃正常的食物,吃下去你就是能夠滋養身體。吃壞東西,你就會拉肚子,這就是因果。這不是上帝造的,不是無因,不是自然,認為是自然,則是外道。所以這其中的道理就要清楚。

那你說:「平常如何以此四句做功夫」?
實際上只有最後一句而已,因為前面幾句是遣情的。
當你著於諸法上,你就要知道:著於因緣,你就知道不是因緣生;著於自然呢,你就要提起這個觀照,不是自然生。
詳細的分析,你要去看《中觀論》。這裡我就不再做解釋,這講起來就是一部《中觀》。

那「無生」要怎麼認取啊?
認取便是啦,就像你回家,看到你爸爸,你說「我要怎麼認爹」?這個問題是很奇怪的。你要怎麼認爸爸、怎麼認媽媽?看到、見到了就識得,這就叫「認取」。
實際上「無生」也不可取,一取就有生。

那怎麼「破一切妄想」呢?
他說:以此四句破「前境界」妄想。這「前境界」是一個代詞,就是所謂的「動念之時」。
此一念是否也了不可得?當然是了不可得,因為無生嘛。

那我們不是學三論宗的,我們學淨土宗的,你要怎麼知道無生?很簡單、很容易,「念佛」就是無生。為什麼呢?煩惱不生了,就是無生。念佛的時候,煩惱不生、妄想不生,真性顯現,這就叫「無生」。

為什麼修淨土的很容易?念佛就無生。「阿彌陀佛」這一句話就是無生。你「煩惱不生」就是真正無生,自然就離前境界,這一句佛號自然了不可得,為什麼?
心、佛打成一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雙泯,「泯」就是打成一片了。不是都沒有了,「都沒有」那就墮空了。
常說:「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雙泯,既然雙泯了,那就表示「打成一片」,就叫「一心不亂」。
不是都沒有,都沒有了,那也沒有佛、也沒有心,你要是又不見性的話,那就幡然「墮空」,就掉到「惡趣空」裡面,掉到「外道空」裡面了,這一定要知道。

但是呢,禪宗裡面有講,它就是「也無佛、也無心;非心非佛,它也是一個方式,可是它有教你直下認取本心。
念佛念到後來,告訴你「即心是佛」。所以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差在這一句話的提,「提獎」就是提醒你。這一語道破,讓你看清楚這是真心、這是本性。

你不是學三論宗的,我想你不用從這裡下手。
那你是念佛的,我告訴你:念佛這一句佛號提起來,煩惱不生就是無生。自然遠離前面的境界,就是以「後念」治「前念」,但也不是落在後念之上。因為,念佛這佛就是你真心本性,你本來是佛,所以不落。
如果佛從外來,那就有落。如果說「佛在心中」,那是取心內佛,也是一樣的意思。
所以要知道,當體即是,自自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