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憨山大師生平

憨山大师(1546年11月5日-1623年1月15日),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且为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人。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法師,云栖(即袾宏)法師,紫柏(即真可)法師,蕅益(即智旭)法師 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法師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因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法師,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法師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法師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惠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憨山法師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随后,憨山法師获准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于天启三年(1623)圆寂,享年七十八岁。








文中『予』即是憨山大師自稱)

予姓蔡氏。父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11月5日)。己丑时生也。

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椿。

予年七岁。叔父锺爱之。父母送予入社学。

一日叔父死。停于床。予归。

母告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数声。

婶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里去也。

予愕然疑之。问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处耶。

母曰汝叔死矣。

予曰。死向什么处去。遂切疑之。

未几。次婶母举一子。母往视。予随之。见婴儿如许大。

乃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

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矣。

予八岁读书。寄食于隔村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一日囘。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于河边。不肯登舟。

母怒。提顶髻抛于河中。不顾而回。于时祖母见之。急呼救起。送至家。母曰。此不才儿。不?杀留之何为。又打逐。略无留念。

予是时。私谓母心狠。自是不思家。母常隔河流泪。祖母骂之。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

予九岁。读书于寺中。闻僧念观音经。能救世间苦。心大喜。因问僧求其本。潜读之。即能诵。母奉观音大士。每烧香礼拜。予必随之。一日谓母曰。观音菩萨。有经一卷。母曰。不知也。予即为母诵一过。母大喜曰。汝何从得此耶。诵经声亦似老和尚。

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相却不何如。母曰。罢。予曰。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想只该做个不罢的。母曰。似你不才子。只可做个挂搭僧耳。予曰。何为挂搭僧。有甚好处。母曰。僧是佛弟子。行徧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予曰。做这个恰好。母曰。只恐汝无此福耳。予曰。何以要福。母曰。世上做状元常有。出家做佛祖。岂常有耶。予曰。我有此福。恐汝不能舍耳。母曰。汝若有此福。我即能舍。私识之。

予十一岁。偶见行脚僧数人。肩担瓢笠而来。予问母此何人耶。母曰。挂搭僧也。予私喜。视之。僧至。放担倚树。乃问讯化斋。母曰请坐。急烹茶。具斋饭。其恭敬。食罢。众僧起。即荷担。只手一举。母急避之。曰。勿谢。僧径去。予曰。僧何无礼。饭斋不谢。母曰。谢则无福矣。予私曰。是僧之所以高也。切念之。遂发出家之志。苦无方便路耳。

予年十二。读书通文义。乡族咸重之。居常不乐俗。父为定亲。立止之。一日。闻京僧言。报恩西林大和尚有大德。予心即欲往从之。白父。父不听。白母。母曰。养子从其志。應听其成就耳。乃送之。是岁。十月至寺。太师翁。一见喜曰。此儿骨气不凡。若为一俗僧。可惜也。我苐延师教读书。看其成就何如。无极大师。初开讲于寺之三藏殿。祖翁携往谒。适赵大洲在。一见喜曰。此儿当为人天师也。乃抚之问曰。汝爱做官。要作佛。予应声曰要作佛。赵公曰。此儿不可轻视。当善教之。及听讲。虽不知言何事。然心愤愤。若有知而不能达者。时雪浪恩兄。长予一岁。先一年。依大师出家。见予相视而嘻。时人以为同胞云。江南开讲佛法。自无极大师始。少年入佛法者。自雪浪始。

三十七年戊午
予十三岁。初太师祖择诸孙有学行者。俊公。为予师。先授法华经。四月成诵。
三十八年己未
予年十四。流通诸经。皆能诵。太师翁曰。此儿可教。不可误之也。遂延师能文者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