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寶掌和尚

  長壽是人類自孩提時期就形成的夢想。在古代四川盛傳的壽星有「一僧一道」。「道」就是彭祖,活了800多歲,「僧」就是寶掌和尚,活得更長,1072歲。跟其他長壽人物屬於傳說故事不一樣,這兩個特殊人物正史偏史都有確切記載。籍貫、生平、事迹、過世,件件分明,連地點、時間大體也是記載清楚的。雖說不可思議,仍令你不得不信。

  寶掌和尚與大慈寺關聯極大,《五燈會元》《華陽縣誌》都明確記載寶掌道場在成都有大慈寺、多寶寺。寶掌還是大慈寺的初祖。(詳見胡宏《大慈初祖寶掌和尚》,載《大慈》2007年第1期)。今年5月份,大恩法師一行拜謁四祖寺和五祖寺,發現那裡也有寶掌道場,因歷史比四祖寺和五祖寺還要久遠,故稱之為老祖寺。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編輯的《黃梅老祖寺志》中竟然發現有寶掌和尚的傳記,頁碼多達4頁半,記載的經歷比《五燈會元》詳細得多!附錄中又有《千歲寶掌和尚生平行實》一文,更是長達7頁,是清代老祖寺住持茆溪行森國師(1613-1677)所撰寫。據作者介紹,此文是在廣泛收集資料後寫的。這些資料包括《古會稽紀事》《唐匯搜奇》《白氏類林》《羅浮舊志》《天台回纂》《法苑珠林》《雁宕記》等。寶掌和尚走遍「支那四百州」,經歷非凡,集許多傳奇於一身,這裡揀選上述胡宏文章沒介紹的說一說。

  寶掌和尚距釋迦牟尼在世僅僅相差72年。寶掌是中天竺人,生於周威烈之十二年丁卯歲,即公元前414年,正處於我國戰國時代的早期。而佛陀入滅為公元前486年,算起來僅差72年。寶掌常常自嘆「去佛時遙」,豈知他是多麼幸運,而2000多年後的佛子才是要真正哀嘆「去佛時遙」啊,如今卻是墮於末法時期。

  寶掌和尚先後禮拜普賢、文殊、觀音三位菩薩。寶掌和尚在天竺遊歷了500年,然後來到震旦(中國)。時在東漢末期桓帝之初的建和至永興年間(公元147-153),走的路線應該是今天所謂的「南方絲綢之路」,從今天的尼泊爾進入中國的雲南到達四川。入蜀後,他偕賓頭盧尊者登峨嵋禮普賢大士。留住成都大慈寺十餘年,後來北上至五台,禮文殊大士於金剛窟。幾十年後,上華頂,禮長耳定光古佛;航南海,禮觀音大士。中國的四大菩薩,寶掌和尚就禮拜了三位,連串奇遇,罕有人及。

  寶掌和尚在中國還參訪了13位尊者大德。「在終南山拜謁佛圖澄」,「在廬山五老峰訪耶舍尊者」,「與智者大師順流東下」,「登赤城,訪曇猷尊者」,「友博具那尊者」,「高士沈約過謁」,「訪華嚴室利尊者於潭柘寺」,「與朗公友善」,……寶掌在神州大地東南西北的穿梭,足跡南起川粵,北達幽燕,西攀終南,東渡普陀,遊歷空前絕後,與許多仙人尊者高僧往還自是不難。在其交往的大德中,最神奇的還是與道家及道士的結緣,以及與中國禪宗祖師的結識。

寶掌和尚與道士相往來,並參訪了3位道教真人。佛教一進入中國,與道教就發生了種種是非。而寶掌和尚的經歷卻很奇特。寶掌和尚進入中國不久,即值三國紛紜、南北各據的動蕩時期,有了第一批弟子。有李道元麻衣子達真人等,易衣侍師,即從道士變為和尚,隨侍寶掌禪師身邊。

後來還有更大牌的仙人、真人與寶掌和尚建立起非凡的關係。在晉朝時,從海島來的雇佺仙人與寶掌和尚相見,兩人一起上南嶽,在祝融峰為群仙說戒律,居然感化得白猿進果、黑彪守戶、神龜獻芝、紫鸞伏座。到南朝時,寶掌應約到了舒城,他邀三祖僧璨大師游羅浮山,參訪道家大德葛洪真人於梅花塢的洗耳泉。寶掌和尚見面吟誦道:「萬頃青山,一分梅花三分竹。行吟住宿,只許仙郎獨?」葛亦和云:「禪翁來時,恰好收棋局,烹茶熟。」三祖撫掌曰:「稚川,稚川,莫辭忙碌,快掘筍子燒飯吧!」三人大笑,聲震石落。如今,這個落石洞還在梅花村旁邊。還有與其他道士的交往,如「詣延陵,邀紫髯道士同陟天台」等等事迹。

  寶掌禪師與禪宗五代祖師都有交往。禪宗有「西土二十八祖」「東土六祖」之說。達摩祖師是西土第二十八祖,又是東土第一祖。達摩把禪宗傳入中國後,逐漸產生了六祖,即達摩、神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除了與六祖慧能「生不逢時」外,寶掌禪師與其他5個祖師都有不錯的交情。初祖達摩從海路到了中國廣東,後到建鄴(今南京)。寶掌聽說後趕去見達摩,咨決心要。摩震聲召曰:「老闍黎!」師應諾,摩大笑,師於言下大悟,700年中珍惜,直下泮然冰解。歸來後口吟一偈表達歡喜心情:「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飄零二浙游,更盡佳山水。」可見,禪宗心法寶掌直接得自達摩,也是他天資聰穎,具上上根器之故。後來他與二祖、三祖、四祖、五祖相交,有的莫逆相交長達幾十年,真是有淵源的。

寶掌禪師與祖師禪驅的交往。中國禪宗在發展流變中衍生出種種分歧和宗派。其中,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分野是中國禪宗史上劃時代的事件,其意義並不亞於南北宗的分野,這是禪南宗內部的進一步分化。有論者認為,傅大士與寶志和尚是祖師禪的先驅。以下寶掌和尚與傅大士交往的場景常常被作為「祖師禪早就在中國有了」的根據:師聞傅大士法化雙林,特往而參之,問如何是佛正法眼藏?大士叉手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復詰曰:「莫便是教外別傳耶?」士曰:「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你我不知宗,須彌足底越。」師從游數載。

  若細分的話,禪宗的流變是很頻繁的,達摩至四祖一變,再至五祖一變,再至六祖一變,再至馬祖石頭一變,再至後期再變。而後期溈仰宗僧人提出「祖師禪」是為了概括那種變化,抽繹出一條主幹,而這與「祖師西來意」是一脈相承的。寶掌禪師和如來禪與祖師禪的代表都發生過「交鋒」,唐朝建立後,寶掌和尚還北渡黃河至嵩山少林寺,禮拜初祖達摩的面壁崖。對於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同異,寶掌禪師或許更有發言權,惜未見寶掌禪師明示。進而說,寶掌禪師在千年歲月中,與歷史上高僧、真人、名士頻繁交往,經歷豐富,文獻往往略去了思想及其變化,讓後人嘆息除「佛門第一壽星」之外,而少有思想的發掘和警醒,這是令人遺憾的事。

  寶掌禪師選擇在人間生活了1072年時終止自己在婆娑世界的歷程,繼續上演他的神奇,一是安詳示寂,二是「死後復活」。

  師乃泛濤江,掛笠會稽雲門。時唐高宗顯慶二年,歲在丁巳(公元657年),師已滿千歲,又餘七十二年矣。忽於七月七日,示徒如光、慧雲等,偈曰:「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復來此。」遂掩目趣寂。七日復蘇曰:「吾滅度後,宜塔於此。後有迎吾骨西歸者,慎毋拒之!」語旋長逝。

瑞祥仍然延續,玄幻五色麗光常常輝耀舍利塔上。五年後寶掌的預言靈驗,一個從印度的僧人來取走他的遺骨,帶回萬里外的南亞老家。遺骨具有菩薩遺骨才具有的特徵:一是閃耀金色,二是骨節相連。彩雲和仙樂自然產生,為這個「中國佛門第一長壽之星「送行:

眾遵遺命,遂塔全身於若耶溪南。每值風雨,塔光旭麗。

  至壬戌(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夏五月五日,適有梵僧至。繞禮師塔,塔戶自開,舍利炳然,光耀莫倫,寶骨顆然,杲杲赤文。僧祝畢,提頂骨振之,節節連絡有緒。浴於池,裹之西去。雲霄浮影,隱隱樂聲,彌日不絕。洗骨池今在舍利塔左。

寶掌禪師一生可算成前後兩個500年,第一個500年,是遍游五天竺,第二個500年是遍游中國。圓寂前後的異象為他的神奇經歷塗抹上了玄幻的光芒,為他千年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為後代傳誦不絕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