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慈悲有情 系列~ 佛法正見1~1(2014)

第一
問:朋友說不吃肉吃植物也算殺生,真的嗎?


悟顯法師開示:
這是外道的說法。《涅槃經》上講:末法時會有人說吃植物也算殺生。佛說這是外道說。釋迦牟尼佛很清楚,佛法傳到後來會發生什麼事。去讀《涅槃經》你就知道了。在佛教,所謂的「生」是生命,佛告訴我們:眾生有八識。有神識,他才算是有生命,否則算是無情,無情之物就不算是生命。所以,你跟花講好話,它會開。可是你駡它,它就長得不漂亮,這都是屬於無情。因為它沒有主觀意識,不是它真的能聽、能看,它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如果它真的有主觀意識的話,當你不駡它、不理它的時候,它也可以自己隨著自己的心情而好、而壞。你如果認為它是有情的話,它有思考能力嗎?它是無情,無情就隨有情而轉。
所以你吃素食、吃植物不算殺生,誰告訴你吃植物算殺生的話,佛說他是外道。
外道就是包含佛教以外的、心外求法的、認法為實有的,還有就是所謂的不學佛的人。所謂「外」者就是不行於道就叫外道。佛道之外就叫外道,所以包含不學佛的人。看經要會看,不要說,佛說外道,可是我這個朋友他沒有學佛,他怎麼算外道。不是。就是講說他根本沒有學佛,在佛道之外,稱為外道。看經典要能夠明白它的意思。
這個問題困擾很多人,讓大家以為吃素也算是一種殺生。實際上吃素不算殺生,很多人誤解。有一些樹木高於一尺,這些樹木會有鬼神附在上面,這在《地藏經》裡面有講到,我不是要跟你談鬼神,是說當你要砍樹、要動工的時候,都要先跟它講,因為這是家,暫時棲止、暫時居住在那裡。這等於是跟先打個招呼,讓知道你要來這裡要做道場或是要蓋房子,這都要先講。到野外去如果你要上淨房,你要先講,讓知道你要做什麼,不然出去,回來發現的房子不見了,所棲止之處,原來的住處被砍掉了,會起瞋恨心。有一個小孩,他是資優生,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他的父親帶他去外面郊遊,做父母親的沒有告訴他這道理,結果小孩隨意上淨房,上完回來人就不對勁,這就是得罪了這山林土地,他變得像現在人講說:有精神病。在佛教裡面有教要注意。凡你們家要動工、要裝都要先講,要讀經、準備一些供品供養他們,然後讀經迴向,希望他們能學佛。當然不要請他們進來家裡,現在有一些人請這些鬼神進來家裡聽經,你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障礙自己修行。所以在辦傳戒、辦法會、辦佛七,道場開始報到第一天,一定有一個儀式叫灑淨。灑淨是:我請你來,只到這個壇這個壇場之外,不能進來,有給你劃界線。所以不要去亂請鬼神、亂搞鬼神,就是恭敬他,但是絕對不能任他擺佈。這是從這個問題衍生出來的。所以不要認為吃植物算是殺生,這錯誤的觀念。吃植物就是吃素,你功夫越好,吃越少。成佛了,當然就可以不用吃了,因為這個色身,全部都轉過來了,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問:「起心便錯,動念即乖」是什麼意思?

悟顯法師 開示:
起心動念就不對了,就與真心本性相違背。才起一念,就「能所對待」了,所以說「起心便錯」。那「動念」呢?就是你起心後的這念頭一直相續不斷、不停止,那就有乖於法體。這「乖」就是乖於法體,就是與佛性相違背。即是常講的:與佛性相違背,所以叫動念即乖。這是禪宗常常用到的話語。
那念佛呢?算不算動念?念佛的方法是「從妙有進入真空」,不是世間的妄動之念,這是釋迦牟尼佛設的一個權巧方便。很多學禪、學教的人都會拿這一句話,來告訴你們:念佛不行,因為起心便錯,動念即乖。那這裡告訴你:「念佛就是無念」。無有妄念就是正念,念佛至最後這佛念,心、佛打成一片,自然就契入了真如。所以大家不要被迷惑了。他們很會講這些「起心便錯,動念即乖」,看似高妙的話語來迷惑你。很多不學佛的外道,或是學佛的,或混到佛門裡面來的外道;或是學了佛以後退轉了變外道的,或潛伏在佛門裡面當間的也有,外道有很多種,他也知道自己的不是佛法,他就講得跟佛法很相似,也講一些善法、因果輪迴,反過來攀附佛法,這是屬附佛外道。這些人也會講佛經,告訴人什麼是外道,但他會狡猾地解釋:「心外求法叫外道」。這句話很流行,大家都會講。但外道邪師還會講:「我提倡《弟子規》、《感應篇》,你們要把它認為是佛經,不然你就是心外求法,因為沒有一法超出心外」。如果大家沒有正知正見,看到這大邪說。很容易就被他給矇過去,被他給陷害
那怎麼才是正確的呢?
告訴你心外求法是外道,心內有法也是外道。心內住著一法,就是「起心便錯,動念即乖」,再說了哪一法不是心現,殺盜淫妄都是心現的,你做了就會下地獄,地獄也是心現的。
怎麼說心現法你就可造作呢?所以在佛門提倡弟子規的出家人是大邪見,這一點從這裡我們就可以完全肯定了。
心尚且不動一念,何況你存有《弟子規》、《感應篇》,這種連修道人都不是,只是大凡夫!有很多會講這些相似語言的出家人,當你看到、聽到就要注意。因為他是認法為實有,以心取境,雖教你心不外求,但要你取心內之法,做凡夫。佛可沒有叫你取心內法。心外求法,是有對待、有能所,是見。取心內法,認為法法是同,這是「同見未忘,同見不除。同見、異見都有見,有見就是外道。文殊菩薩存佛見、法見,就被佛貶向二鐵圍山。連存佛見、法見都不行,都還是墮落,何況其餘。所以,你要是看得懂《心經》,《心經》講「無智亦無得。」須「智、」都不存,這才是真正的無戲論法。外道很會使用這些相似語言。一般人對於佛教又不了解,聽到這樣的話,就會被他迷惑,這是現代常見的邪說,披著袈裟講邪法,欺騙眾生。一般人會想:「對啊,大家都一樣,大家都一家」,這正是同見未除。也是一種我見,也是執著,甚至是大執著。
所以要清楚,不要聽到「不一樣」就代表是說法者有對待,有時候「不一樣」正是顯示佛法法門的殊勝。
所以,吉祥比丘在別峰念佛。「別峰」正是托顯出淨土法門有別於其他的教法。難道說吉祥比丘不了解?他絕對知道法法平等。他在別峰處念佛,是顯特別中的特別法門,所以稱為「別峰念佛」。所以,你不要聽到「不一樣」,你就認為是有對待,正是告訴你什麼比較殊勝。也不要聽到「都一樣」,就代表他比較圓融,有時候正是非常不圓融。
因為他取著世間法,教你學《弟子規》,教你認取外道典籍。釋迦牟尼佛沒有這樣教,釋迦牟尼佛自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尚且教你「以法為師、以戒為師」,他教給後代的人依四依法。他沒有叫你他個人的意思。我們就是佛的遺教,這樣遵循下來的。

因為起心便錯,動念即乖。起一念世間心便錯,你要學弟子規,這是起心動念!你要學世間法,你要攀緣世間人、事、物,這就是起心動念,這一念便與佛性相違背。那是不是不動念?不動念也錯。不動念,墮空。所以應該是「念起不著」。永嘉大師講:「了了知,無一物」。佛門常說「用心如鏡」,用心如鏡不是要你起心物。很多人以心境,那還是能所相!所以很多人講:「你看到煩惱要看著它」。錯了!你看著它做什麼?那個就是該除斷的。當心不隨煩惱,看到煩惱,就把它觀破。識得煩惱空,識得煩惱無生、無自性,就是把它觀破。能看到煩惱,不算什麼功夫,誰都看得到,但是要識得它空,不是以心對待於煩惱,那就不對了。所以講「起心便錯,動念即乖」。是要知道,不可以取佛法,也不可以取世間法,但是,也不是不動念,要是不動念,那是空滯寂,就像土木金石一樣,是沒有覺知的。所以這句話是對你起心動念,但你要是相反,住到不起心動念去了,那就變成無想定,無想定是色界無想天的禪定。釋迦牟尼佛當初也是學無想定,後來他知道這不究竟,他就不學了,世間四禪八定都不究竟。唯有照心見本性,才是真正的佛法。所以這邊講的起心便錯,動念即乖,是教你不能起心,但也不能夠

用念佛法門是最方便的,不管經教怎麼形容說明,你們總是世間事雜,意會不到,這是實話。我們講了這麼多,很多人他台下點點頭,出門就搖頭。在講堂聽很有道理,境界一來,他就搖頭,沒辦法,禁不住。所以提倡念佛法門。禪宗的大德虛雲老和尚臨終,他教弟子要念佛,甚至皈依他,他教你要念佛;近代的元音老人,他臨終示現的坐脫立亡,他告訴大家,要以淨土為歸。因為畢竟不是人人都是上上根,這是大慈大悲,留下來這方法來幫助眾生。
所以,教你不起心動念,你就變成土木金石;教你「常用而不著」,你又攀緣,常用而處處著,到處著相、到處起念,卻不能照心,還認為自己在用真如本性,是在了了分別。
還有些出家人不懂,他覺得吃好的、用好的,這是妙用。其實那是在貪圖享受,應要先做到觀受是苦。不能聽說「了了常知,用處不著」,反而就著在「隨緣妙用」上了。



第三、
問:知道要清淨修行,但看見一個人,一直被他吸引,有什麼方法讓自己維持道心?

開示:
你被他吸引走,就沒有道心了,這是現代人容易發生的問題,要知道這就叫「業力」。結過婚,有迷惑過的都知道什麼叫業力。不曉得的,也迷迷糊糊結了婚,迷迷糊糊的生了小孩,你也迷迷糊糊的把小孩帶大了,又迷迷糊糊來到道場,知道要學佛、要出三界。
可是遇到了佛法,在佛門裡面還是迷迷糊糊的,整天被自己心裡面的感覺所牽引。當感覺起來,要把它化空。化空的方法很多,問:「覺受者是誰」或是一句佛號來做除斷。尤其比較年紀輕的國中、高中的,自己就要注意。現在的社會大家都一樣,不管年紀大小,都是沒有定力。在古人講是叫「沒有節操、沒有道德」。但是在佛門是講:「沒有定力」。以前人是老死不相往來,所以男女之事、外遇的事情不多。但現在就離譜了,得力於交通發達,還有所謂的臉書社群系統做媒介,讓你很容易就能夠接觸到不同的人,甚至利用網路,可以認識到外國不同的宗教、不同信仰、不同種族的人,所以交往關係複雜。很多人因此心就散亂、動亂,所以做了些外遇的事情,或是做了一些非之事,這都是沒有定力所致。
因此一定要培養定力,你要讀經、你要念佛。有一些人他是家庭因素,才到佛門來學佛,結果聽到人家講:「幸福人生講座」。他在佛門講這胡說八道的東西,教你怎麼挽回你的婚姻。怎麼挽回?告訴你:人,業力斷了,是不來的,是自己要放下。如薪盡火滅。「」就是柴「」,柴燒完了,火就沒有了。業緣斷了那就斷了。佛法本來就教大家出離的。你不要想說,要再打扮漂亮一點,吸引你先生、吸引你太太。我告訴你:等一下不小心吸引到別人。那你不要高興,這不是什麼好事情。
所以在佛門辦幸福人生講座,講這話的人。他不懂佛法、不懂因果,雖然他也講很多世間的因果。但那只是儒家講的天命之學,你要不做善,老天爺要懲罰你。這不是佛教。佛教講:因果是在於你的心,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才是佛法。一切因果結罪在你的心,不是在老天。即使老天結罪,也是結罪在他的心,所以為什麼忉利天王憍尸迦他也學佛,他知道因果是結罪在心裡,他學大乘、擁護佛法。所以要知道,被業力吸引,怎麼辦呢?有一種方法,就是你遠離,這是最差的方法。但是有時候也不要想當英雄,不然會變砲灰犠牲掉。在佛門裡是禁止男女結親,辦「佛化婚禮」。甚至聽說有些在家人,開間學淨土宗的學會,表面好像是在學淨土,其實都是在學穢土,應改名叫穢土學會,他們的會長幫忙作媒,在裡面搞男女關係,他開佛堂做的是世間事,欺騙人家。真學佛的人看到眾生有這問題,要趕緊勸他,讓他醒過來。出家人絕不能辦佛化婚禮,合會人家邪淫,「結婚」就是邪淫的合法化,把它變成正淫。也就是合法化地去輪迴。生、老、病、死都是愛欲心而來的。所謂「愛不重不生娑婆」,一旦生娑婆就有生、老、病、死。釋迦牟尼佛知道愛欲會造成生、老、病、死所以出家修道,因此你自己就要回過頭來。我不要教你做白骨觀,因為本來醜陋的會越看越好看,越觀越美,這就叫業力。有一些人發誓:我絕對不嫁某種行業,例如:不嫁警察,結果就嫁給警察。或說:我絕對不要我先生有什麼壞習慣。她現在的先生就有這壞習慣,而且非常明顯。當你問她,她卻說當初沒看到,那就叫業障。所以你平常要多念佛、多行道。身的威儀要學像佛。即使做到這樣,你都還不一定能夠跳脫所謂「男女的業力」。何況現在社會、學校更離譜了,他透過教育將你洗腦,讓你能夠接受同性戀,在佛門裡面看它是邪淫。所以你自己就要清楚,要把情欲邪念防止下來,同時透過念佛、透過拜懺來轉變。實際上,你不要管那個念頭,不要跟著它去,不要在意它,更不要看著它,因為越看就越出問題。你不要理念頭,就把它當陌生人一樣,你才能夠跳脫得出來,在佛門中是絕對禁止這些事情。但你也不要想:「那我到道場以外,附近的咖啡廳,那是佛門外」,要知道,這裡不是婚姻介紹所。你要知道自己是學佛人、是修行人,不做這些事情。很多人講,其實他沒有想結婚,直到四、五十歲,到佛門裡來,他卻遇到冤親債主,問題就大了。開始想學大迦葉,又想學紫金光比丘尼。就說:「其實,結婚也可以修行,結婚也是一堂功課」。真是胡謅,佛門只有五堂功課,什麼時候佛門裡面多結婚這一堂,有「六堂功課」?那第六堂課是沒完沒了。佛門早、晚課一、兩個小時就作完了,你要上第六堂,那就永劫輪迴。那種課不用去上,看其他人那麼多煩惱與束縛就知道了。所以自己要清楚、要有定力。沒定力的人,因為受業力所繫,所以他就開始有很多的理由、很多的藉口,說:「結婚也可以一起修,結婚也可以互相提醒」。其實你「結婚」的這個動作就已經互相墮落了,怎麼可能互相增進!就已經是懈怠、退轉了,根本不能增進,所以,如果以後看到有這種人,你心裡面就曉得,他在退墮。
有的時候他可能是你的朋友、同學、同參,如果他要來用這話來迷惑你,你心裡要有正知正見。所謂:心中五陰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你要清楚,這叫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魔不作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驚怖)逃逝,統統都跑光光,就沒有辦法干擾你,所以自己就要識得。


第四、
問:何時該念佛號?何時該念觀世音菩薩或大悲咒?

悟顯法師 開示:
這端看各人的發心,像我就是專門念佛的,如果是專門念佛的,那念觀世音菩薩、大悲咒就變成助修。如果你是專念觀世音菩薩聖號,那念阿彌陀佛跟大悲咒就變成助修。不要主修的法好幾個,除非有些行法,它把觀世音菩薩聖號跟大悲咒都列為正行,或有些其他咒語列為正行,這又另當別論。因為真正佛門的行法有好幾種,有些密宗的行法也是這樣的。有修天台觀,還有修華嚴經的《妄盡還源觀》等等。
曾看過一位法師講《妄盡還源觀》都導歸到《弟子規》去,那就是世間心太重。真正佛弟子怎麼看都不會看到其中有《弟子規》,所謂「妄盡還源」:《弟子規》就是妄,妄不,所以不能還源。所以一開宗明義,賢首國師就說:這觀叫「妄盡還源觀」。那這觀門有六門,顯一體、起二用、釋三辯、行四德、行五止、起六觀,有六門。這不是夾雜,而是要看你是以什麼做主修,看你選擇的用功行法。佛在經上教我們,一般念觀世音菩薩,都是在急難恐怖的時候才念,平常要念也可以,讓你臨時抱佛腳。他是過去佛:過去正法明如來,平常要念大悲咒也可以,這對修行是沒有妨礙,而且可增進,來助發正行,幫助你在佛號上、觀門上修得更好,稱為助修。平常要做為散課也可以,要做為定課的輔助也可以,都沒有問題。但不要今天念觀世音菩薩,明天覺得不靈就換大悲咒試看看。那你是在試藥,不是真正識得藥。


第五、
問:藥師佛可以滿足眾生世間的願望,可不可以念藥師佛迴向求生淨土?

悟顯法師開示:



念藥師佛迴向求生淨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對世間的欲望放不下,那你也去不了。但這是你的問題,不是藥師佛的問題。藥師佛絕對沒有辦法接引一個不願意出離三界的人往生淨土,阿彌陀佛也沒辦法。所以佛三不能:一、他不能替你做佛。二、不能代你受業報,三、無緣不能度。這三不能問題是出在眾生份上。所以要知道,念藥師佛是能滿足這世間的願望,但是世間願望不要太多,不要今天要房子,明天要車子,車子一台不夠,要兩台,要遊艇、要直昇機,那就真是太多欲了。雖然念藥師佛可以所願從心皆圓滿,但還是要放下,要求生淨土。
~2014年義工大會-佛學問答(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