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弟子學大乘佛法,聽了很多道理,但一遇到家人小孩不聽話、同事無理取鬧,還是起煩惱,是哪裡沒做好嗎?」
悟顯法師 開示:
很簡單,這是功夫不夠。因為考驗功夫,其實就是跟你業最重的人,他在那裡給你搗蛋的時候,給你無理取鬧的時候,你起不起煩惱?你讀經讀得很清淨,等一下你的小孩回來,講幾句不恭敬的話,你看你起不起煩惱?或是你讀經讀得很清淨,他拿了一張成績單給你看:主要科目,三科全部都零分,而且還是期末考算總成績,全部都零分。看你要不要起煩惱?這個時候就可以知道,你有沒有放下?我們說零分是講得比較嚴重一點,假設是全部都不及格。學校還發通知書來,說你小孩二分之一的科目全部被當掉了,看你起不起煩惱?就是在這當中去修行,在這當中去放下,你還起煩惱,那就是功夫不夠,對於家庭沒有放下。
你來道場這裡跟我講:「師父,我都放下了。你看,我都能來道場、來用功了」。
結果回去遇到境界,你還是迷惑顛倒。放下,不光只有身放下,心也要放下。就像我舉了一個比喻:一個人,他的家庭在台灣,可是他因為工作的關係,要到國外去、到美國去、到歐洲去。他雖然在工作,心還是罣礙著家庭。
那你說他身體離開了台灣,離開了他這個家,他心有沒有離開?心沒有離開。我知道很多情重的女眾,很喜歡這種的對象,但是你不要打這樣的妄想,我只是舉個比喻而已。
他雖然身體不在了,他心裡還是罣礙。所以你不要想說:你身能來道場,你心就一定不罣礙家裡。雖然可以說是比以前進步,不罣礙。但是真正不罣礙,你還要考試考考看,也許你也跟你的兒女一樣,考個零分、不及格。
所以,很多煩惱,你遇到境界還是很多煩惱,是哪裡沒做好?就是功夫不夠,熏習佛法不夠,念佛念得不夠。所以你遇到境界,你還是會起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認境界為實有」、「認假為真」,你不能起「如幻觀」,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夢中的境界,如水中月。
你要觀:所對的這些境界,唯虛無實,意思是:「唯是虛妄的,並不是實在的」,要常常這樣想。那麼,如果這樣作觀還是消不了業呢?那就持咒、念佛。持大悲咒,跟觀世音菩薩求,說:弟子業障太重,請觀世音菩薩加持,至誠念大悲咒七遍、二十一遍,這個業障就消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