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永嘉玄覺禪師証道歌略解。。 湛山倓虛大師著 2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此一段文。承上文。「無明實性即佛性」而言。惟恐世人,習慣世論。以對待為真。不易信此超倫絕待之佛法。以其少聞不見故。自最上之良緣。故以婆心弘願。宜此最重之誓言為啟世人之信。烏乎。悲矣哉。難矣哉。故略以證實相之果德。出於無明實性即佛性之因。始能達到無我人。分別我執。及俱生我執。並我之分別法執。及俱生法執。云何是分別我執。以人有生已來,專執四大假合之色身為我。故曰分別我執。又連帶俱生之我執。既有形色之身。必須衣食住之享受生活。又生思想終在心內發生。流行不息。於是發生認識。執著為我。俱由分別我執生起。故曰俱生我執。又我身之外。復有非我之樣式。(雖各種樣式總名曰法)故名分別法執。再起去分別種種法執之心。即成俱生法執。乃是最微細之所知障也。如是無此人法分別及俱生二執罄淨。而對多生多世所造下之阿鼻(譯無間地獄)地獄最重之惡業。在此剎那最少之時間即可消滅。此乃啟人之信。以此容易又恐不信。遂以誓言,促人生信。又曰,若將妄語誑眾生。(別而言之九法界皆名眾生。通而言之十法界亦皆名眾生。)佛名無上眾生。菩薩名大道心眾生。緣覺名孤調眾生。聲聞羅漢名希果眾生。二十八層天人名樂趣眾生。世間之人名苦樂眾生。阿修羅(譯無端正)名瞋鬥眾生。畜類名愚痴眾生。餓鬼名慳貪眾生。地獄名苦苦眾生。佛界不應在內。此當謂是九法界。若將虛妄不實之語誑騙九法界的眾生。即是自招拔舌地獄之苦。其時間最久。當經過虛空微塵之數。及恆河沙數。最多之時。受此拔舌地獄之苦。以如是之懇切普勸眾生何所取乎。以實知眾生。是我性中之所具故。救眾生是救我性中之眾生也。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此段發揮圓頓教理。義謂頓然覺悟。乃悟了自覺。此自覺者。非借外緣。若藉外緣。非墮所知覺。即墮能知覺,所知覺者墮偏計執。能知覺者墮依他起。皆非圓成之如來禪也。如來禪者契機契理。契機者,因機施教。故用權智。契理者,觀大機將熟。即用實智。以六度萬行中之一行。或以世法一轉。即頓證性體中之圓理。較前者之未悟。如在夢中自認為明明白白的。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之六趣。(亦名六道)今者覺後。不但六趣皆空。雖三千大千世界亦是空空如也。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此段指出悟圓理之法門。夫圓理者。超倫絕待。無罪福之苦樂。無損益之得失。何以故。乃寂滅性也。以寂者無聲。滅者無色。於此無聲色中。豈可問津覓路。欲明如是之圓理。只可用個比方。比如塵土油泥所遮之鏡未曾揩磨。則不能用鏡面光明。照一切相。若用抹布,拭去塵土。露出鏡光。則能照外邊一切影相。攝入鏡中。鏡光比如人心靈光知覺。鏡外之色聲香味觸。環境之相。為外五塵。照在鏡中的緣影。名粗相法塵。同前五塵,共名六塵。人心偏執六塵為正當的受用。就比如塵土油泥遮於鏡面之光。這鏡光僅能將鏡面之泥土。照成鏡裏之影。又比如人心僅能知現在之事。不能知未來之事。又眼只能見遠近等相。不過數十里地。再不能遠見。餘者耳鼻舌身。可作一隅三反。用此方法比量人心。多執著六塵起貪愛。卻如將泥土遮掩鏡面。將些粗細泥土影相。照在鏡裏。如同人心貪愛六塵。不能鑒遠等比。乃習慣成性。不覺迷悶。倘得慧根成熟。頓捨貪愛。遠離六塵。比如鏡面揩磨塵土淨盡,而鏡影塵影隨無。則鏡面放光照天照地。照近照遠。如同佛聖。斷除五住煩惱。消滅分段變易生死之根。此是用方法比量人心起貪愛之義。再用比較。以明細相法塵。破生相無明煩惱之根。全在今日分明須剖析也。分明者,乃指比方而言。比如拭磨鏡面之塵土。能照天地近遠之相等。此類是變易生死之根。生相無明也。無非是剖開之比方。所以者何。再用比較。方能析出生相無明。何以故。拭塵磨泥,乃有為之法。又能照所有天地等。乃屬能所未亡。又塵去明生乃生滅之法。舉些三義。代表世界一切所有。無非對待而起。皆是生相無明。故佛法超倫絕待。離過絕非。決定在言外思義。教外明宗。以對待故有獨立。因高低故有平等。若離對待。則高低等一切言說皆不得成立。且如以高獨立。則一高一切高。而高外無非高。無非高對高。則高之名,即不可得。名不可得。則教何立。如佛以世間諸法皆說到不可言處。故曰,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強名圓理。以表無始終。無高低等。若在此超倫絕待之中。討得個消息。則與圓理可作商量。何以故。以-切世間法,皆是圓理故。所謂世間法者。總不離倫序對待。指其超倫序絕對待。即是佛法之圓理也。超絕兩法。全在消息。所謂消者。消滅偏計執之對待。息者。歇息依他起之倫序。以有倫序。必有攀緣。以有對待。必起競諍。修行人,起心內之攀緣競諍。豈能修行。世間人,起身外之攀緣競諍。安得清平。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會用者,世法即是佛法。不會用者,佛法即是世法。此二法各無始終內外。故假定名。謂之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