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永嘉玄覺禪師証道歌略解 。。倓虛大師著6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我師得見燃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此表末後一著。無功用道時。雖身臨白刃坦坦然無傷無懼。如六祖。夜被賊人連殺數刀無傷。仍坦坦然而言曰。自負汝財。不負汝命。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也。又初祖達摩。來東土被外道所忌。數次用毒藥摻於飲食中毒之。雖受其毒而不死。可謂之假饒毒藥也閒閒。則可信。一法不執。身心清淨。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猶可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以其清濁淨染。不相應故。此清淨之法。惟是行住坐臥。常住靜慮之中。雖語默動靜之時。行於安然無事。我師者指釋迦佛言。惟因常行忍辱行。經二大阿僧祇劫。得忍辱仙之名。始得見燃燈佛與之授記。將來成佛。可知忍辱行。為成佛之真因哪。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此是永嘉禪師。回思感嘆之意。往世已至今生。不知已經幾多生死。故曰幾回生。幾回死。不可得知。生死之中如隨波逐浪。忽忽悠慾。那有定止。無非是名利所牽。不知底止。當不知何時種下佛緣。修出世福。竟至今生出家參訪。自從頓悟。明了無生無滅之理。則諸榮辱。何憂何喜呢。
 
入深山。住蘭若。岑崟幽邃長松下。優游靜坐野僧家。闃寂安然實瀟洒。
 
此文乃永嘉禪師自述行藏機緣成熟則度。機緣未熟則息。不以有緣為榮則喜,不以無緣為辱則憂。所以機緣熟時。不辭勞苦度化。機緣不熟即入山休息。要入深山住阿蘭若(譯無喧嘩處)選鐸岑崟(音吟)高山人不易到。隱於幽邃人不得見。長松之下。其松子最美。可代食充饑。若沉悶時。頗可優游消遣。游倦時靜坐於同參道友。山野僧家。乃得闃寂安居。寶瀟洒也。
 
覺即了。不施工。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此文又勸。既然修行。要修無為法。一安樂永遠安樂。與一切有為法大不相同。無為法者一覺即了。不用施設修行功夫。若專修有為法者。著相濟人利物時。或作公益等事。自著有功德。以致多人頌揚。受人稱讚為榮等意。此之謂著相。心中一著相。則謂之住相布施。相有生滅。即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因天上之福有相。以有相,與有相相應。故曰有相布施。將來必生在天上享福。然天上之福。既有享盡之時。猶如仰箭在虛空中射。箭矢上行。全仗有限弓弦之力。力盡則墮。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此文繼上文。明修有相之福。喻以箭射虛空。力盡即墜。必墜於下界。五道之中。皆有煩惱。不能如意等事。以是比較爭似無為實相門。此謂無為法。不用力。不勞心。為入諸法實相之門徑。按實相者。即指世界一切之有相無相。般般樣樣。皆是實相。但人不明白。亦不承認。所以者何。以其自開知識以來。只執有相、有為有所用。而不知、無相、無執、無不能。若不信哪。當時即可校證。勘實。就在現前。好明白的事實上。人的眼睛能見現前之物相。皆執為是有形相的眼睛、能見。誰能明白是眼睛的見性呢。此性原本無相無名。只可以見表其性。而名見性。若眼無見性。雖有眼而不能見。可以有睜眼的死人證之。則可證實、無相、無執、無不能。雖如是亦不可充足為實相。何以故。若無眼睛。單以見性。而無寄托之處。亦不成見性。則可知有相有所用。無相無不能。以其能所未亡故。推求至此亦不可執為實相。能所未亡即屬有為。不能證諸法實相。不勞心不用力。心境皆屬現量。即謂之實相。如是推究。俾人不致錯。況其偏執有相。與實相去之遠矣。爭能似無為實相門。不超則已。若一超則直入如來之地位呀。所謂如來者。乃諸法各以如之本位如來。故佛說法,皆以如為是。而結集諸經。同以如是為法體。若問佛從何來。乃從如而來。法從何來。亦從如而來。盡虛空遍法界群相紛紛從何而來。亦從如而來。則可知何處不是如來之地位。又何法不是如來之地位呀。豈不是一切法皆是佛法呢。如是會之則不負永嘉禪師之作證道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