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陳武帝與佛教
陳霸先是陳國之開國君主,自己姓陳,國號也是陳;以姓為國號的,在史書上很少見到。陳主仕梁因滅侯景纂亂有功,進位相國總百揆,封陳公備九錫,陳國置百司不久進爵為王,受梁國之禪位了。
我們讀史書,讀到某大臣加官進爵到了備九錫總百揆時,就頇知他不久將要廢舊主而自立為王了。
愚者不信佛教因果,更不知一部二十五史就是因果的寫照。當初梁武帝在齊國任大司馬晉位相國總百揆備九錫,不久便受禪即皇帝位。
梁武帝得齊位是如此,陳主得梁位也是如此,其他如隋文帝等亦是如此。
堂堂一表,帝王之相
陳霸先號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裡人,出身微賤,自稱是漢太丘長陳寶的後裔,英雄不論出身低,別看他不是什麼王公大臣貴族的子弟;可是,卻生就一副帝王之相,身高九尺二寸,一把長鬚有三尺多長,兩手垂下來過了膝蓋,神明高放,志略超群,堂堂一表九五之君的儀容。當魏賊侯景作亂時,台城淪陷後,武帝所修建的寺廟也被摧毀殆盡,侯景殺晉安王后自立為王,改年為太始,這時陳霸先帥甲騎十萬大兵,舟艦二千,會僧辯於白茅灣,築壇歃血為盟,退殺叛賊侯景,景兵大潰,侯景逃回家中,被他的小舅子「羊」殺死,用鹽納入腹中,把屍道送到建康,僧辯傳首江陵,梟之於市三日,然後再把其首,煮而漆之,存於武庫。這就是摧殘佛教的果報。
建寺弘法,不讓前朝
陳武帝登位後,第一件事便是恢復梁朝的舊政。在金陵地方,有七百多所佛寺,被侯景焚蕩幾盡;武帝崇拜佛教,是個虔誠的佛教弟子,便將那些毀壤的寺宇一一修建,翻經講道,不讓前朝。
梁朝有譯經師四十二人,所譯經論共七百八十卷,建有佛寺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度僧尼八萬三千餘人。
大莊嚴寺,二次捨身
永定元年,恭迎佛牙於杜姥宅,並設四部無遮大會以誌慶祝。凡是佛教出家、在家的信眾,都可以參加受供(無遮大會者,就是沒有遮止,來者不拒的意思)。
永定二年五月,武帝於大莊嚴寺行清淨大捨。第二天群臣表請回宮。十一月又至大莊嚴寺,發金光明經題,十二月再至大莊嚴寺,設無遮大會,供僧佈施,放生宥罪,行第二次清淨大捨。第二天,又被群臣表請回宮,同年在揚州建東安寺等四所。
永定三年,敕令在宮內設仁王大齋,詔請寶瓊玉法師於重雲殿,講大品般若經。同年,武帝寫佛經十二藏,造鑄金鋼佛像百萬尊,修建故寺三十二所,度僧尼七千餘人,可惜武帝在位只有三年就駕崩了,世壽五十七歲。
重雲殿飛升入海
永定三年,曾發生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就是重雲殿飛升入海,重雲殿為梁武帝所建,殿中安置佛像,所陳設皆是珍寶,據說陳武帝駕崩後,群臣須要葬具,欲取殿中佛像前寶幔、珍珠、玉珩佩,作為送葬造車輿之用,當眾人齊集動手時,忽然雲氣圍繞,大雨滂沱,雷電震擊,百工奔走,又見火列空中,布焰沖天,重雲殿與其殿佛像一齊上騰,煙火相映,當然向東海而逝。全城的人都仰首上望,一直到看不見為止。一個月後,有人從東州來,他說:「那一天曾看重雲殿乘空入海。」
後來望海者,還時常看到元魏時,洛陽永寧寺的寶塔,天震而飛東去,與此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