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唐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他,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

即能免流轉,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

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與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善男子,覺性圓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不動遍法界。

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

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

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眾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華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相,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始終,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

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



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城。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

及與貪瞋癡,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銷滅。

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

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

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


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

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

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

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功德已圓滿。

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知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

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

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

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

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

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今悟實相。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讚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萬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親近無驕慢。

遠離無瞋恨,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

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



無量義經 (序)

無量義經序

    蕭齊 荊州 隱士劉虯 作

  無量義經者。
取其無相一法。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一極正覺任機而通。流轉起滅者。必在苦而希樂。此叩聖之感也。
順通示現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應也。根異教殊其階成七。
先為波利等說五戒。所謂人天善根一也。
次為拘鄰等轉四諦。所謂授聲聞乘二也。
次為中根演十二因緣。所謂授緣覺乘三也。
次為上根舉六波羅蜜。所謂授以大乘四也。
眾教宣融群疑須導。
次說無量義經。既稱得道差品。復云未顯真實。使發求實之冥機。用開一極之由緒五也。故法華接唱顯一除三。順彼求實之心。去此施權之名六也。
雖權開而實現。猶掩常住之正義。在雙樹而臨崖。乃暢我淨之玄音七也。
過此以往法門雖多。撮其大歸數盡於此。
亦由眾聲不出五音之表。百氏並在六家之內。

其無量義經。雖法華首戴其目。而中夏未睹其說。每臨講肆。未嘗不廢談而歎想見斯文。忽有武當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胄。偽帝姚略從子。國破之日。為晉軍何澹之所得。數歲聰黠。澹之字曰螟蛉。養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遊尋。不擇夷險。以齊建元三年。復訪奇搜祕遠至嶺南。於廣州朝廷寺。遇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手能隸書。口解齊言。欲傳此經未知所授。表便殷勤致請。心形俱至。淹歷旬朔僅得一本。仍還嶠北齎入武當。
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頂戴出山見校弘通。奉覿真文欣敬兼誠。詠歌不足手舞莫宣。輒虔訪宿解抽刷庸思。
謹立序注云。自極教應世與俗而差。神道救物稱感成異。玄圃已東。號曰太一。罽賓以西。字為正學。東國明殃慶於百年。西域辯休咎於三世。希無之與修空。其揆一也。有欲於無者。既無得無之分。施心於空者。豈有入空之照。而講求釋教者。或謂會理可漸。或謂入空必頓。請試言之。以筌幽寄。立漸者。以萬事之成。莫不有漸。堅冰基於履霜。九仞成於累土。學人之入空也。雖未圓符。譬如斬木去寸無寸去尺無尺。三空稍登寧非漸耶。立頓者。以希善之功。莫過觀法性。法性從緣非有非無。忘慮於非有非無。理照斯一者。乃曰解空。存心於非有非無。境智猶二者。未免於有。有中伏結。非無日損之驗。空上論心。未有入理之效。而言納羅漢於一聽。判無生於終朝。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妙得非漸理固必然。既二談分路兩意爭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尋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公之論無生。以七住為道慧陰足。十住則群方與能。在跡斯異語照則一。安公之辯異觀。三乘者。始簣之日稱。定慧者。終成之實錄。此謂始求可隨根而三。入解則其慧不二。譬喻亦云。大難既夷乃無有三。險路既息其化即亡。此則名一為三。非有三悟明矣。生公云。道品可以泥洹。非羅漢之名。六度可以至佛。非樹王之謂。斬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漸。無生之證。生盡故其照必頓。案三乘名教。皆以生盡照息。去有入空。以此為道。不得取像於形器也。今無量義亦以無相為本。若所證實異。豈曰無相。若入照必同。寧曰有漸。非漸而云漸。密筌之虛教耳。如來亦云。空拳誑小兒。以此度眾生。微文接麤漸說或允。忘象得意頓義為長。聊舉大較。談者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
 

佛說淨業障經

佛說淨業障經
     
失譯師名開元附秦録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舍離菴羅樹園與大
比丘衆五百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二千其
名曰壞魔菩薩神通遊戲光燄菩薩蓮華身
菩薩放光王菩薩常調身菩薩滿衆願菩薩
寳莊嚴堅意菩薩雜華眼菩薩淨音聲王菩
薩光照明菩薩妙眞金菩薩降伏一切諸根
境界菩薩大雷音菩薩如意光積菩薩文殊
師利法王子如是等三萬二千菩薩而爲上



首爾時有一比丘名無垢光入毗舍離城次
第乞食以不知故入婬女家時無垢光入其
家已是時婬女於無垢光起染汙心作是思
惟我今必當與此比丘共行欲法若不從我
我將殞命作是念已即便閉門語比丘言願
與尊者共行欲事若不從我我當必死時無
垢光語婬女言且止大姊我今不應犯如此
事所以者何佛所制戒我應奉行寧捨身命
不毀此戒爾時婬女復更思惟我今當以呪
術藥草令此比丘共爲欲事語比丘言我今



不能令汝退轉毀犯禁戒但當受我所施之
食而入舍內便呪其食投比丘鉢呪術力故
令此比丘便失正念起於欲心展轉增盛爾
時婬女見此比丘顏色變異即前牽手共爲
欲事是時比丘與彼婬女共相愛樂行婬欲
已持所乞食還詣精舍到精舍已生大憂悔
舉體煩熱咄哉何爲破大戒身我今不應受
他信施我今則是破戒之人當墮地獄時無
垢光向諸比丘同梵行者說如是言我今破
戒非是沙門必趣地獄時諸比丘問無垢光



何因縁而破此戒耶時無垢光具說上事時
諸同學語無垢光仁者當知此有菩薩摩訶
薩名文殊師利得無生法忍善能除滅破戒
之罪亦令衆生離諸蓋纏我今與汝共詣文
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所除汝憂悔時無垢光
猶故未食與諸比丘詣文殊師利法王子所
到已問訊供養恭敬即以上事具白文殊師
利文殊師利語無垢光汝今且食食已當共
詣如來所問如此事如佛所說當[
]受持比
丘食已與文殊師利共詣佛所到已頂禮佛
 



足却坐一面爾時無垢光比丘心懷恐懼不
敢問佛於是文殊師利即從坐起整衣服偏
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即以上事具白
世尊爾時世尊告無垢光汝實爾不答言實
爾佛告比丘汝本有心欲犯婬不答言不也
佛告比丘汝本無心云何而犯比丘答言我
於後時乃生欲心如是比丘心犯欲耶答言
如是佛告比丘我常不言心垢故衆生垢心
淨故衆生淨耶答言如是佛告比丘於意云
何汝曾夢中受欲之時心覺知不答言覺知



佛告比丘汝向犯欲豈非由心而覺知耶答
言如是若如是者比丘寤夢犯欲有何差別
比丘答言寤夢犯欲無差別也佛言於意云
何我先不言一切諸法皆如夢耶答言如是
佛言於意云何如夢諸法是眞實耶答言不
也佛告比丘於意云何寤夢二心俱眞實耶
不也世尊佛告比丘若非眞實是有法不不
也世尊佛告比丘於意云何無所有法爲有
生不不也世尊佛告比丘若法無生有滅有
縛有解脫耶不也世尊佛告比丘於意云何



無生之法尚無所有而當有墮三惡道耶佛
告比丘一切諸法本性清淨然諸凡夫愚小
無智於無有法不知如故妄生分別以分別
故墮三惡道復告比丘諸法無實而現種種
所應作事爲著貪欲瞋恚愚癡凡夫等故分
別諸法不知如故非是眞實復告比丘諸法
虚誑如野馬故諸法如夢本性自然逮清淨
故諸法究竟如水中月泡沫等故諸法寂靜
無生老病死諸過患故諸法無取非是色法
不可見故諸法無聚如虚空故諸法無性過



諸性故諸法甚深過虚空故諸法廣大無處
所故法無所作究竟寂故法無所依境界空
故法無根本畢竟空故法離蓋纏煩惱結使
不可得故法離熾然性不生故法無障礙本
性淨故諸法無報猶如影故諸法如幻猶不
實故法無所依妄分別故諸法流轉而諸衆
生著諸邊故諸法不起諸縁各各性相違故
法無染愛無所屬故法無穢汙一切結使不
可得故諸法無垢淨過空故法無微相相寂
靜故諸法調柔性不生故諸法如如初中後 



際無差別故諸法解脫不相屬故諸法無聞
如瓦礫故諸法非色同虚空故諸法平等無
積聚故法不可持猶如虚空不可執故諸法
無得智者推求不可得故法無擾動三世淨
故法無扼縛破闇冥故法無刺棘離諸纏故
諸法安隱如涅槃故法無怖畏過諸畏故法
無彼岸無此岸故諸法無量過算數故諸法
無相其相空故諸法無作斷諸願故諸法無
行行虚誑故法無戲論滅覺觀故法無窟宅
離住處故法無有濁常清淨故法同涅槃生



不可得空無有故比丘當知諸法如是不可
宣說是故我昔坐於道場得無所得無有一
法有出有没有縛有解亦無有法有障有纏
有憂有悔所以者何諸法清淨無雜穢故爾
時無垢光聞說是法心懷踊躍悲喜交集雨
淚叉手合掌一心觀佛即說偈言
快哉世尊大功德  諸天世人所歸仰
善覺一切妙勝行  稽首能斷諸苦行
無所依者爲作依  無有導者爲獎導
安住實道常清淨  稽首世尊大威德 


爲世闇冥作燈明  諸無目者爲作目
深著虚妄能度脫  稽首勇猛大精進
已離染汙無瞋恚  於諸縛著得解脫
等於怨親能解縛  稽首眞實功德聚
乾竭渴愛及愚癡  破壞諸有除衆苦
生死輪轉久已斷 稽首大力無上乗

於諸分別無所著 解脫妙智難思議
三界最勝離諸垢 稽首清淨無垢人
我今悉求如是道 當脫無依衆生苦
願令我得如是乗 終不小乗盡諸漏
 
億那由他無量劫 常受衆苦不捨道
如月盛滿顯衆星 我觀如來亦如是
譬如有人入大海 其意下劣求水精
雖遇無量珍寳聚 捨之而取下賤者
如人聞佛無量力 而不生念我當得
大乗廣博所作事 放捨菩提證聲聞
譬如有人見大王 與諸群臣相圍繞
不求王位悕臣佐 當知是意非黠慧
如人聞佛大功德 妙勝智慧所作事
而於小乗生喜樂 是則下劣懈怠心



衆生不應貪小乗 以如闇夜螢火明
當悕日光普大照 能破一切諸黑闇
佛有無量大名聞 聲徹人天諸惡趣
佛光微妙爲最上 能照世間諸闇冥
譬如師子處野干 其心好樂野干衆
放捨師子所應作 而更隨逐野干法
如有大人在聲聞 其猶師子在野干
貪樂小法以爲足 當知是輩行貧道
若人欲求大乗道 當應常發如是心
利益世間斷衆苦 不應同彼諸聲聞

 
爾時衆會聞無垢光所說偈已四萬二千天
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散摩訶曼
陀羅華拘茂陀等供養世尊文殊師利讃無
垢光作如是言善哉善哉無垢能報佛恩於
菩提道多所饒益爾時世尊即時微笑諸佛
常法若微笑時有五色光從口而出所謂青
黃赤白紅玻瓈色徧照無量無邊世界上至
梵世蔽於日月所有光明還至佛所繞佛三
帀從頂上没爾時阿難即從坐起整衣服偏
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
 



有何因縁而現微笑諸佛世尊不以無縁而
現微笑佛告阿難此無垢光比丘有大深慧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當授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佛告阿難此無垢光比
丘於未來世彌勒佛所逮無生忍亦當供養
見賢劫千佛過是之後復經十劫供養二十
億諸佛已得成爲佛號名功德蓮華最勝妙
行師子雷音如來復告阿難功德蓮華最勝
妙行師子雷音如來應正徧知彼佛世界名
無量音七寳所成無有縁覺聲聞弟子純諸



菩薩彼佛世界常轉平等不退法輪阿難此
無垢光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
者何所乗妙勝淨佛土故爾時世尊復告阿
難譬如日光所至之處破衆闇冥如是阿難
若有衆生得聞此經當知是處有大照明能
令衆生於一切法得無障礙爾時阿難前白
佛言世尊云何衆生於一切法得無障礙佛
言且止阿難何用問此如是事爲如來若說
障與無障諸天世人皆當驚疑爾時文殊師
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願說障礙不障礙法 



諸菩薩聞能於後時五濁惡世於諸世法不
生染著佛告文殊師利夫障礙者貪欲是障
礙瞋恚是障礙愚癡是障礙布施是障礙持
戒是障礙忍辱是障礙精進是障礙禪定是
障礙智慧是障礙佛想是障礙法想是障礙
僧想是障礙空想是障礙無相想是障礙無
作想是障礙無行想是障礙不生想是障礙
文殊師利取要言之若於諸法有縛有解當
知如是皆是障礙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
佛言世尊云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



慧是障礙法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一切諸
法性無障礙而諸凡夫愚小無智自生分別
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作障礙
所以者何文殊師利凡愚之人行布施時於
慳衆生不生恭敬以不恭敬便生瞋心以瞋
心故墮大地獄身自持戒見犯戒者而生輕
慢說其過惡令他聞之生不恭敬以不恭敬
故墮於惡趣自修忍辱以忍辱故而生高心
我是忍辱餘人麤惡以是忍故而生放逸當
知即是衆生之本自行精進於懈怠者生如 



是念如此愚人不應食他信施供養乃至不
應受一飲水常於己身而起貢高卑下他人
當知是輩愚小無智自行禪定見亂想者發
如是念我常修定其餘比丘多諸亂心說於
邪論如此之人去道尚遠何能得佛作是念
時隨所起念一念一劫還受生死甫當更修
菩提之道自恃多聞於無名法以不眞智妄
生分別見有所得起大憍慢我說是輩更大
愚癡無智之人諸覺所覆非是大人雖復志
求大乗之道作如是言我當於世爲最爲勝



而於聲聞小乗之人不生恭敬輕慢惡賤說
其過罪以其惡心說麤語故而墮惡趣爾時
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應於
佛法中妄宣人惡佛言如是如是文殊師利
於意云何菩薩豈不於諸衆生常起慈心憐
愍愛念不以惡眼而視之耶文殊師利言如
是世尊復次文殊師利於意云何菩薩豈當
於一衆生不以聲聞縁覺大乗而度脫耶不
也世尊菩薩未曾捨一衆生而不度脫常於
一切起平等心佛告文殊師利譬如良醫等 



療衆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及諸貧民常作
是念云何能令衆生免苦得離諸病文殊師
利菩薩亦爾常於衆生起大悲心發平等意
云何當令一切衆生受行佛法使不斷絶又
如良醫所有醫王經書呪術不斷絶時心生
歡喜踊躍無量文殊師利菩薩亦爾諸佛種
性不斷絶時心生歡喜亦復如是文殊師利
一切衆生不盡如醫能治衆病設有能者是
亦難得文殊師利菩薩亦爾不盡如佛起菩
提心而自莊嚴設有能者是亦難得又如良



醫於諸醫方經書祕術不應懈怠以修醫法
文殊師利菩薩亦爾不應懈怠如羸病人發
菩提心文殊師利自然無師是爲難得不從
他知是亦難得妙勝之心是亦難得修行佛
法是亦難得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於一切法心無障礙逮得清
淨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言若有菩薩觀於
貪欲是一切法瞋恚愚癡於一切法是則名
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於諸
五欲不生愛樂亦不放捨觀欲實性即是佛 



法是則名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
菩薩而於五蓋以求菩提如是觀時不得五
蓋及與菩提是則名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
師利若有菩薩觀九惱法即是慈心思惟觀
察九惱法時不得他人及與己身名最上慈
以於諸法無所得故菩薩忍亦復如是是則
名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
於犯即是不犯觀非毗尼即是毗尼觀於繫
縛即是解脫觀於生死即涅槃界是則名爲
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貪欲



界即涅槃界瞋恚愚癡亦復如是是則名爲
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觀一切
法即是佛法是則名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
師利若有菩薩觀一切法無有體相亦無根
本是則名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
菩薩觀慳及施不作二想持戒毀戒不作二
想瞋恚忍辱不作二想懈怠精進不作二想
亂心禪定不作二想愚癡智慧不作二想是
則名爲淨諸業障復次文殊師利若有菩薩
觀諸煩惱即是佛法是則名爲淨諸業障爾 



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
觀諸煩惱即是佛法佛告文殊師利於意云
何汝頗見法能還與法作繫縛不答言不也
世尊文殊師利於意云何頗見有法能爲諸
法作解脫不不也世尊文殊師利云何菩薩
得無生忍文殊師利言一切煩惱即無生忍
所以者何一切煩惱同虚空性以是義故我
觀諸法無智無斷無證無修而諸凡夫障礙
所蔽無有佛法見有斷結修佛法故爾時世
尊讃文殊師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文殊師



利善能解說無盡之法文殊師利過去久遠
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
日無垢光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
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
於世文殊師利曰無垢光如來壽九十劫國
名衆香彼佛世界多諸衆生好樂小法少能
修習無上大乗彼佛世尊般涅槃後法住千
歳分布舍利如我滅後等無差別時有比丘
名曰勇施慚愧樂學善修戒身多聞智慧顏
貌端正成就第一清淨妙色爾時勇施著衣 



持鉢入難勝城次行乞食到長者舍其家有
女容貌端正未適夫主時長者女見勇施已
生愛染心作如是念我若不得勇施比丘以
爲夫者當自殞命初不向人說如此念欲心
內結遂以成病爾時勇施乞食得已還詣精
舍而於後時女父命終爾時其母而問女言
汝何因縁而致斯病女時嘿然遂不飲食爾
時女母密遣餘女先來親善同苦樂者而徃
問言以何因縁而致斯病時女答言我於先
時見一比丘顏貌端正便生欲心以致斯病



若得從意我病則愈若不得者便當殞命是
時餘女聞此事已還向其母具說上事其母
聞已作是思惟今我此女病患如是若使不
得勇施比丘當作何計復作是念我今當請
勇施比丘數至我家當使此女從受經法爾
時勇施而於異時入城乞食復至其家見長
者女身體羸瘦而問之言此女何因何縁而
有此病時母答言而我此女好聽經法我常
固遮不遂其意以致斯病爾時勇施語其母
言莫遮此女使不聽法母還報言尊者若能 



教授此女經法我當聽之爾時勇施即便許
可其母語言從今已徃常至我家答言可爾
時長者女聞是語已心大歡喜我今當作種
種方便令此比丘於我生著時長者女語勇
施言惟願尊者哀愍我故常至我舍爾時勇
施嘿然許可即受其食還詣精舍爾時其母
語其女言從今已徃好自莊嚴以好栴檀種
種雜香以塗其身更著新好上妙衣服如是
莊嚴可得從意其後勇施數到其家轉相親
厚數相見故便失正念而生欲心即與彼女



共行婬法心遂躭著徃來頻數時彼女夫見
此比丘徃來頻數心生疑惡即設方便欲斷
其命勇施比丘聞是事已即作是念當以毒
藥持與彼女令斷夫命爾時勇施即以毒藥
持與彼女而語之言若必念我可持此藥以
殺汝夫時長者女即以毒藥和著食中勑其
婢使持此飯食以飯我夫夫食飯已即便命
終爾時勇施聞彼命終心生大悔作是思惟
今我所作是大重惡何名比丘受行婬法又
斷人命我今如是當何所歸生大憂惱我若 



命終當墮惡道誰能免我如是之苦以是事
故從一精舍至一精舍惶怖馳走衣服落地
作如是言咄哉怪哉我今即是地獄衆生時
有精舍名曰醯無中有菩薩名曰鼻揉多羅
勇施比丘即入其房舉身投地時彼菩薩問
勇施言何爲以身自投於地答言大德我今
即是地獄衆生又復問言誰乃令汝爲地獄
人勇施答言我作大罪犯於婬戒又斷人命
時彼菩薩語勇施言比丘莫怖我今力能施
汝無畏爾時勇施聞彼菩薩施無畏聲心生



歡喜踊躍無量爾時鼻揉多羅菩薩即時從
地接起勇施牽其右手將至異處坐林樹中
時鼻揉多羅菩薩湧身虚空高一多羅樹語
勇施言今汝於我生深信不勇施即時叉手
合掌而答之言我見仁者如遇大師亦如世
尊爾時鼻揉多羅菩薩即時入於諸佛境界
大乗妙門如來寳印三昧入三昧已即於身
上出無量佛身皆金色三十二相徧林樹間


爾時諸佛即時同聲說是偈言
諸法同鏡像 亦如水中月 凡夫愚惑心 
分別癡恚愛 法無作無處 如虚空清淨
亦無有覺知 虚誑不牢固 於內求恚愛
未甞有得者 凡夫生染愛 實無有染著

如於眠夢中 染著於諸色 亦如刀割物
而刀無所知 凡夫亦如是 愚惑妄分別

於愛生染著 於著增諍訟 世間猶如夢
空無不牢固 如焰空中雲 癡愛寂無相

諸法如草木 心不在內外 愛非壽命人
自性無所有 凡夫見諸法 計從因縁生

無作不可取 性離常寂靜 諸法猶如幻



凡夫生取著 幻性無堅固 貪瞋癡亦然
諸法常無相 寂靜無根本 無邊不可取
欲性亦如是 衆生如鏡像 計著於我所

離如妄分別 無堅固可取 諸法如影響
欲恚無處所 如幻夢水月 實無染恚者

境界不眞實 空無不可取 分別法無主
根本常寂靜 譬如幻化人 無有貪恚癡

幻夢等諸法 其邊不可得 如月現於水
而不在水中 凡夫染癡恚 癡愛恚無性

貪瞋恚愚癡 諸縁常空無 無衆生壽命 



虚無常寂靜 無眼亦無耳 鼻舌亦復然
凡夫癡無智 虚妄生牢固 如虚空無邊
無盡無去來 諸法亦如是 如手摸虚空

種種分別法 實無分別者 凡愚計諸隂
而實無有生 我觀一切法 性根無所有
無生亦無滅 未曾有聚散 諸法性解脫
寂靜無處所 無能希取者 解此名爲智

爾時林中萬二千天子詣鼻揉多羅菩薩來
聽法者聞說是偈即時皆得無生法忍勇施
比丘見諸化佛神通變現於諸法中思惟選

 
擇離諸蓋纏得無生忍文殊師利汝莫生疑
爾時鼻揉多羅菩薩豈異人乎今彌勒菩薩
是也勇施比丘豈異人乎寳月如來是也爾
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勇施比丘已成佛
耶佛告文殊師利今已成佛在於西方去此
佛土恒河沙數諸佛世界有國名常光寳月
如來於彼成佛文殊師利汝觀是法能令衆
生離諸業障受行婬法斷人命根能令現身
得無生忍所以者何能觀三界如影響故猶
如幻師觀於幻人無有障礙文殊師利諸凡 



夫人於無有法妄生分別墮諸惡趣受於無
量百千萬苦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
有菩薩得聞是經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尊重
讃歎而於現世得何等利佛告文殊師利於
意云何如日光明照閻浮提於是衆生有幾
何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日光明照閻浮
提於諸衆生而作利益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文殊師利當知是經亦復如是能令菩薩破
諸結縛能生無量智慧光明亦於諸法得無
障礙速疾能生無礙智辯若說法時不爲衆



生魔及外道之所破壞斷其樂說文殊師利
譬如大火焚燒草木無有遺餘當知是經燒
一切結亦復如是文殊師利如雪山王諸餘
黑山不能障翳若有菩薩得聞是經亦復如
是諸餘外道不能如法而毀壞者文殊師利

如轉
[ ??]王諸小國王無敢拒逆若有菩薩得
聞是經亦復如是一切雜論嚴飾章句如是
之人不能抑制文殊師利譬如比丘善能持
律能除他人破戒疑悔當知此經亦復如是
能令衆生離諸憂悔文殊師利如日天子所
 



至之處能破衆冥若有菩薩得聞是經亦復
如是能破一切無明黑闇能生一切智慧光
耀所以者何以因是經善修慧故爾時惡魔
來至佛所白佛言世尊如來大悲憐愍一切
常施安樂唯願世尊莫說此經所以者何若
說此經諸魔宮殿皆悉震動諸憂惱箭入我
身中以此經典行閻浮提故世尊我今當令
如是經典無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之者當
使此經似如邪道令諸衆生起於邪見讀誦
方廣大乗比丘心生疑悔誹謗此經爾時釋



提桓因以佛神力即於佛前頭面禮足以天
曼陀羅華而散佛上白佛言世尊惡魔波旬
設諸方便欲爲此經而作留難世尊我當受
持讀誦書寫供養恭敬如來滅後我與阿難
當令此經行閻浮提普令周徧我與四王諸
鬼神等常當擁護說是經者若有受持讀誦
書寫供養恭敬是經典者於諸擁護我爲宗
主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當受持讀誦書寫
供養恭敬如是經典亦爲他人流布顯現所
以者何阿難此經則是諸法之鏡阿難言如 



世尊教我當受持當何名斯經云何奉行佛
告阿難此經名爲淨諸業障亦復名爲入於
諸法無障礙慧說是經時六十比丘不受諸
法漏盡意解八十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尊
者阿難文殊師利法王子及諸天世人乾闥
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淨業障經
    


煮飯的要訣

煮飯的要訣是先「浸」後「煮」再「燜」,務必把堅硬的米粒燜到裡外一致,熟透卻不帶水氣。


任何的炊具都可以用來煮飯,但現代家庭常用的不外是電鍋或電子鍋,


一部分會用蒸籠、瓦斯爐火或微波爐。無論用什麼鍋子煮,原理、步驟都差不多。



1. 米洗淨後添加所需要的水。電鍋和電子鍋裡有刻度,照刻度加水即可。


用一般鍋子煮時,可把手掌平貼在米上,水能浸到第一個指關節就可以了。



2. 若不趕時間就不要立刻煮,浸泡10分鐘左右再煮。


3. 電鍋是間接加熱,煮飯時外鍋要放半杯水;電子鍋是直接加熱,所以不必。


若用爐火煮,煮開後調整到最小、最平均的火苗,煮到傳出飯香味即可熄火。


飯煮好不要立刻開蓋,得再燜5分鐘。



4. 打開鍋蓋後用飯勺把飯翻動一下,讓多餘的水氣散掉。


吃不完的飯應待冷後包裝好放冰箱冷藏,冷飯可蒸熱或微波加熱再吃,改做成炒飯也好。


雖然有些電子鍋有保溫功能,但最好不要超過一天半天,保溫久了,飯容易結硬粒。


5. 用微波爐煮飯較難以控制,可購買微波專用的煮飯容器,效果還不錯。


6. 煮飯時,可在水中加幾滴橄欖油或香油,煮出來的飯會很香很鬆。


7. 煮飯時,可加入些許檸檬原汁,味道會更香。



8. 市面上賣的乾昆布,泡完的水加入煮飯水中,別有一番風味喔!



偶而還可加些黃豆、薏仁、燕麥等同煮,讓米飯的營養更多樣化。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9



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七頁,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奇妙疾捷,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到這裡是我們上一次講到的部份,那麼在講經前啊要跟大家先說明一下,你們來聽經 照以前的規矩,要先念佛,把你散亂的心攝下來,先攝得住心然後再來聽,所以在正式講經以前,我們會有一個念佛的一個儀式,那麼這個儀式是幫助你把心給攝住,聽經哪從定發慧,這樣才不會落於知見當中,現在現在的人他看書在求解,都是急於求解,所以看的都是枝葉,都是一些名相,這經呢沒有辦法入他裡面,入他心裡,因為他在看以前他的心沒有定下來,他是一個散亂的、是一個顛倒的心在看,聽經呢那就更亂,法師一下說空一下說有,他就變成空有"的體相對",兩邊互相打架,解不開來轉不過去,這都是因為你的心沒有定下來,所以你聽到的是知見、是枝葉,所以聽經不能夠契入,沒有辦法得度,這個是聽經在聽講經以前,我們有一個念佛的一個儀式,那在我們道場沒有,你可以自己默念,早一點到,來念佛,把心定下來,定下來啊你聽起來就很有味道,尤其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的內容,直接講的就是念佛,所以你念佛心定下來,你會覺得很貼切,不是在講別的東西,就是在講我剛才做的事情,所以聽經要會聽,不要專記名言、名相以資談柄,這個是在學佛行儀裡面就有講到,學佛行儀這本書跟大家鄭重推薦,真的是非常好的一本書,無論你是初學你是老修,都有增益之功啊,增益你的道業,增益你的戒品,增益你的定慧,對我們來說幫助相當的大,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忽略這本書。像有來精舍的,我都會跟他結緣一本,你們要多請我們也有,我們這個本子很好攜帶不會很大本,大概五十開,很好帶你隨時帶在身上,一得空就拿起來翻,檢點一下自己的心行,是否與學佛行儀講的相應,你學佛對於法師對於道場,你要會使用你要會懂得如何親近,怎麼樣親近是如法的,譬如說我們問法師的名字,問法師的名字現在的人啊不會問,你要問說請問法師您的上下,在這裡面都有教,那法師你住那裡?我們不這樣問,請問法師在什寶剎?在什寶剎?那還有一些人學了很久他知道,法師有師承的喔,像他的師承,那你要怎麼問呢?你不能法師您的師承是那一位?您的和尚是誰?這是不可以的,這個你要問說:請問法師您的剃度師是那一位?那一位大德?或是法師何時圓頂?圓頂就是出家,你不要問說你什麼時候出家的?這問法不對,你要問說法師請問您什麼時候在那裡圓頂的?你要會這樣問,什麼時候圓頂的?那師父的和尚是那一位大德?是那一位大善知識?要這樣問,所以在佛堂、出去外面碰到出家人,你要會問哪,這是教給大家的,因為你不會問,人家會覺得你在那裡學的,沒有禮貌,都直呼師長的名諱,直呼出家人的名字,我看現在很多尤其有一些,他是把他當做是一個學術來看的一些佛教徒,那他就會直接稱祖師大德的名字,或是稱老和尚的名字,這個是不對的,所以你要懂得是怎麼樣去請問,問師父法師的師承,你要問他說請問法師是從是,依止那一位大善知識修學?要這樣問,你不能說你的剃度師是誰?你的依止師是誰?這個是法師在問他的徒弟或是比他戒臘輕的,長輩在問晚輩的,不會去問到我們居士不會不能這樣問,都是尊稱法師,這是跟法師往來,到道場我發現很多人來,他不懂他跑到我們中間的拜墊去拜,這中間的拜墊不能拜,連我們去人家的道場中間也不能拜,中間是給長老拜的,或是這地方的住持拜的,或是比他或是他的和尚來可以拜,所以不要去道場給人家拜到中間的拜墊去了,中國有一句話:「過不中門、行不中道」,就是這個意思,你在走路的時候也不能走中間,中間是給主人走的,你是客人都是用兩邊,在我們道場很講究,男眾拜東單拜墊、女眾拜西單拜墊,這樣才不會混雜,其實我們要求一個禮儀規矩都是很自然的,很人性化,不要說人性化很佛性化,很佛性化,你能夠依得這個規矩契入佛性,契入實相,所以是佛性化不是人性,人性是做人的,人性是什麼?是習氣是習氣,所以沒有辦法成就,那麼今天講到憶佛念佛,上一次說到,什麼叫憶佛念佛?你們還可以記得嗎?憶佛上一次說的:你不光只是想形象的佛,要想佛的行持,佛的威儀,佛的知見,那麼我們今天就直接回到淨土宗的正題來看,憶佛念佛,你要怎麼才叫真憶佛,淨宗講:「信、願、行」三資糧,從講座到現在,我還沒有拿出這三大綱領來跟大家來說明。這信、願、行非常的重要,淨土宗最重要就這三個,最重要的信、願、行,你要信什麼?蕅益大師講:信你自己本來是佛,叫自信,信自,信你的本性跟佛如來無二無別,這是第一個,再來呢,你要信他,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所以蕅益大師自己號啊,西有道人,西方確實有有佛無量壽,確實有,他號西有道人,再來要信釋迦牟尼佛,所言所說決定不虛,絕對不假,這是信自信他,那佛所說的極樂世界,因果理事我們都要相信,這個才能算是信他,那你才能算是信自,因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自己與佛如來完全一樣,第一個信,講的很有一點點深,但是我們要強調這個信,不是一個口耳之信,信是要接受的、要去理解的,你這個信如果沒有法作為依止的話,你這個信就不成其信,所以你信要信什麼?不是迷信,我們要去了解什麼叫做淨土,什麼叫做阿彌陀佛?我們要去了解,為什麼念佛能往生?這個我們要了解,而後相信這是最基本的,因法而信,信於如來神力,在在天台宗稱為信行人,那如果能會歸實相,你稱為法行人,因法而生信,所以這個就是法行人,但是信中必然有法,法中必然有信,所以信行人跟法行人他是在相上在這個,就是在相上它是會互換的,信行人會轉法行人,法行人會轉信行人,那麼我們講的圓融來看的話,信行人沒有法不成其信,法行人只有法沒有信那也不成其法,他又變成知見,就變成文字,所以你因法因教法而得開悟,能信自心是法行人,信行人就是聽聞如來所說的極樂世界,或是如來的本生本事,他一聽他就信受不解道理是信行人,但你信要有法法要有信,這才圓融,這才圓融圓通,所以你信呢,我們講得實在一點,再講更實在一點,你要能夠能夠把你自己的成見給放下,這才叫做信,你要帶著夾雜自己的成見,那不叫做信,我執我見那不叫做信,那麼我們再來談談什麼叫做願,願就是切願切願,信呢?有信無願這個也不行,蕅益大師講啊,他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都是由功夫的淺深所造成的,這是蕅益大師說的,皆因皆因功夫的淺深,所以信跟願啊是相當關鍵的,你有信信佛所說,那你願不願意轉變啊,一般人學佛他說我說你相不相信淨土啊?相信啊,相信,那他沒有願,他沒有願,可是他不願意放下,不願意轉變自己,不願意,所以這個願就沒有用啊,這個信就沒有用啊,所以叫信而無願,那你後面你要修持,你要用功那就不成其行,行在淨土宗就是念佛,念佛分成四種:實相、觀想、觀相、持名這四種,那麼這四種我們在現代,特別提倡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就是持阿彌陀佛的名號,那麼在拜佛的時候,我們會配合觀相念佛,看佛的相,那也可以如果有同修對經典熟的話,拜佛的時候也可以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觀想念佛想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自己去觀想,相只有一個形象形象,你有形象所對,那想的話就是自己讀經,熟記以後你可以去憶想極樂世界,憶想西方三聖,這是觀想,那麼實相呢,實相實相念佛遍在這四種念佛裡面,遍在這其它三種裡面,就是你能知道沒有心外佛與我相對,就像華嚴宗三祖所說的,法藏國師講的,賢首國師他的法名是法藏法師,華嚴宗三祖他說的,他說:「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無有一法超出你心外,這是實相,所以無論你是持名你是觀想、觀相、實相它都含在裡面,那你能不能體會呢,有人說我們不要持名或不要觀想、不要觀相,我直接要用實相念佛,你做不做的到呢?做不到,就好像你要海浪的海水裡面的波不要海水,沒有這個道理,要知道全波是水、全水是波,一體沒有沒有分別,所以你說我只要持名,我不要實相那也做不到,它是一體的嘛,一體的啊沒有差別的,所以你這個持名啊我們常講即是實相,念阿彌陀佛就是甚深微妙禪,有人問我說法師啊念佛怎麼開智慧?我說你念佛心無二念即是智慧,心不動亂即是禪定,心不迷悶即是般若,所以你看這念佛具有甚深的意義,甚深的意趣存在,千萬不要忽視它,那再回到這個願,願的部份,願的話啊很多人都說我放下,你要看看你的放下是真的還假的,你念佛還罣不罣礙,對境還被不被境轉,你有沒有了境界是虛妄的,知法不實,唯心所現,那既然唯心所現之法你還取著,還生煩惱,楞嚴經講的:自心取自心,自己心裡面取著自心相,非幻成幻法。


 


本來是真如,本來非幻啊,但是你取著,妄有能緣所緣,那就非幻成幻法,所以佛教我們不取無非幻,只要不取,念佛就是不取,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尚且沒有非幻之法,尚且沒有動哪來的靜,動靜相對,幻與非幻都是對待,俱是二法,所以你的切願,要從實相上去看,觀諸法的體性,體性是什麼呢?有即非有,不妨非有而有,這願,你這願要發得深,才發得扎根,不動搖,你要是只是我願意去呀,然後就念佛念佛念一念,念個幾十年你就慢慢會覺得念佛沒有效,妄想還是好多喔!怎麼辦臨終怎麼辦,再聽到一些有的沒有的,告訴你說妄想多不能往生,臨終昏迷不能往生,誰說臨終昏迷不能往生,四十八願有說嗎?你們去看看,沒有說,臨終昏迷要是平時真的懇切,在於平時真的懇切,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真正的懇切,臨終昏迷,是身昏迷,心不昏,阿彌陀佛一定會把你叫起來,帶你到極樂世界去,這個絶對不用懷疑的,為什麼?臨終接引願,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二十一願臨終接引願,你去看這一願有沒有說昏迷不接?沒有。他臨終還是來親垂接引呀,我們這裏有一幅圖,西方接引圖,我那天想起來,善導大師畫的,那是善導大師畫的,所以臨終接引,沒有說你昏迷不接,只有說無信無願者不接,譭謗正法就是不信,五逆十惡,唯除五逆譭謗正法,五逆還能救,譭謗正法那沒有辦法,譭謗正法你懺悔,發心悔改還是可以接,還是可以往生,像我們淨宗的一些鐵證,蕅益大師就譭謗正法,年輕的時候十幾歲,他就會註闢佛論,學了佛以後早年他還說他不老實,妄謂持名,曲為中下,譭謗正法,那個時候如果斷命的話,一定不能往生,後來生了一場病,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他病好了,臨終蕅益大師也是走得相當不錯,也是到極樂世界去,還是能往生。有人擔心學佛臨終生病不能往生,有沒有這種事啊,玄奘大師也生病,玄奘大師應該知道,四大翻經師之一,臨終也是照樣生病,你說他功夫不如我們嗎?我想不會啊!好!非常好呀,功夫好得我們想像不到,他是受業報,業報盡了,來生就沒有這個業了,所以臨終生病是不是代表他沒有修,不能說他沒修,玄奘大師夠有修的,臨終還是照樣生病給我們看,所以有些人他擔心說臨終萬一昏迷了怎麼辦?我告訴你不用擔心,有二十一願,無量壽經第二十一願,四十八願第二十一願,給我們做絶對的保證,臨終接引願,絶對沒有說昏迷不接,你昏迷醫生都還想把你電醒了,何況是佛,如來有大智慧,能一切時引導其前,使眾生心不散亂,就怕你不信,就怕你懷疑,你一懷疑,他就加不上加持你的力量就加不上去,所以願要真的能放下,捨得下,捨得下你的習氣,你的嗜慾,你的愛好,乃至於你的家親眷屬,你的財富,你的事業,你的功名,你要捨得下,捨得,捨下這世間虛妄法,你就得無上菩提,為什麼不捨,捨虛妄法,虛妄的法不要再作為實有,作實它就一直影響你,一直干擾你,本來是假的,就好像一個人做夢,醒來還一直耽溺在他夢境裡面,就不是一個清醒者,我們就是那個做夢的,醒來以後還耽著那個夢境,那也不叫真醒,所以執夢中那個境界為實有,認假為真,那你就成就不了。虛妄的法,一切法虛,一切法妄,說是妄不用去除它,它就是虛妄的,有沒有人說我們來做個觀想,夢境是虛妄的,頭上安頭,多此一舉,達摩祖師講: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一切法體質是如幻,體空,空是析空,你不用析空,析空是拙度,比較笨拙的方式,體空識得它,體就是虛妄的,並無有實法無來去,法從來不生從來不滅,不生不滅是實相,不生不滅不是真的有一個不生不滅給我們去攀取,你又有了心就有一法,有個不生有個不生,有個不滅,那又生又滅,又掉到生滅裏面了,所以真正的切願是要照了諸法空,要知道一切法本空,因為眾生著有,所以我們講座就常要說點空,實際上這個空,不是斷滅空,不是告訴你空了以後就什麼都沒有,是除斷你的煩惱,本性就顯現,空只是為了除你的執有的病,你執有所以說空,你執空,外道執空,二乘執空,告訴你諸法因緣生因緣生,你現在又執有個因緣生,執因緣生, 告訴你因中無果,無有緣,緣中無有果,緣中無果性,所以才告訴你因緣是虛妄的,如果說因緣能生,那因從何生,既然說最初之因則無因,說最初之因無因的話,法自無生,龍樹菩薩告訴我們:諸法無生,你要認為能自生,那就亂生了,他生他生與我何干呢?共生自他,自尚且不生,怎麼會有他生,自他尚且不生,怎麼會有共生,那無因生、無因生的話,就會沒有因果,造善業會墮地獄,學佛會成外道,也不無因生。所以呢是故知無生,所以你才知道諸法是無生,你這個願心才提得起來,法是虛妄的,法是無生的,我認為有生,認為有滅,那就錯了,我要回頭,我心本自清淨,心中本無如是相貌,本無如是顛倒,本無如是妄想,這個才叫做切願,也才叫生信,信者,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什麼是信為道源功德母, 你深信法是無生的,於無生法能信,能認可,那就得無生法忍了。


所以你這信願行這三個, 你要真的懂了,當下不用出講堂現在就證無生了,還沒證喔!要曉得我們講的信願行,對世間真的要放下,我執我見我慢我癡我愛,這我是假的,哪有我身的我,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怎麼會有我?心是我,現在我在想這個東西,在想的是我,那現在想別的東西難道我就不見了嗎?那就就無我了無我,我就斷滅了,所以一切法中有真我,但是你認虛妄,虛妄的這個妄見,從緣影心為我的話,你就顛倒了,你就是凡夫,大家都會認為說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是我,你現在想這個是你, 那你現在不想,不想是你嗎?有想是我, 無想呢?有一句話我思故我在,發呆的時候在不在,那我有沒有斷滅,沒有斷滅呀, 所以眾生就隨著我想,我想這樣我想那樣那個,想就是業, 隨業隨業流轉,顛倒所以,我們常講要放下要放下, 就放下這個呀,這個不難,常薰習,我們佛法,李炳南老居士講的, 他說不是要講這麼深呀,是因為道理就是這麼複雜,這宇宙人生,森羅萬相,諸法實相,它的道理就是這個樣子,我們迷失了才覺得難。有人還跟我說談玄說妙不切實際, 我說你的才談玄說妙不切實際,諸法無常諸法是空的,你還認為實有,造作造善造惡, 希望求個什麼果報,人天果報,這才不不切實際都是虛妄的,夢中升夢中沉, 虛妄法,自性就在當人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你卻不肯認取,還以為是天方夜譚,你才不切實際,我們講的是最實在的,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最實在的啊。大家本來都是佛,為什麼今天輪迴,淪落到現在這個樣子,見相生心,對境起念,有愛憎,有對待,有男女,有分別,處在一個極不平等的狀態,本來是佛無我人,無我無人,人空法也空,二法皆空, 二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所以大家要深入經藏,要去看看祖師大德的著作,不要想說我要學簡單的佛法,佛法不簡單,任何一法都不簡單,你要來學要真正學到,你怕它難永遠都學不到,永遠都是門外漢,學了幾十年,你還是門外漢,威儀也不會,禮儀也不會,念佛也念不住,習氣也改不了,來道場就是老油條,什麼叫老油條,台中蓮社徐醒民 徐 老師講得好,什麼叫老油條,就是老眾生,輪迴很久的眾生,老眾生來了,你要跟他講佛法,他會說法師我都會,你都會你轉了嗎?你顛倒轉了嗎?你愚癡轉了嗎?你的知見學這麼多,學這麼久了,你的知見轉了嗎?這個才是真正契入,這學佛不是要看學歷,博士 雙 博士,教授,拿過什麼獎,不是看這個,你要看他放下多少,轉變了多少,佛法學歷是從這裏看的,不能看他是什麼博士,佛學博士碩士,這些我們參考,你要看他是不是真正萬緣放下,他執著的眾生執著的他有沒有放下,他有沒有轉過來,甚至要蓋棺論定,要看他臨終怎麼往生的,是坐脫立亡,還是胡里胡塗的走,還是顛倒走,要會看,你不能看他的學歷,這樣子在看,這樣你找不到善知識,所以我們推薦看祖師的,你看近代的像元音老人,像黃念 祖老 居士,李炳南老居士,這些都已經有蓋棺論定,都是自在往生的,元音老人就是坐脫立亡,最好的學歷了,黃念 祖老 居士也是,預知時至,李炳南老居士也是,兩年前他就知道了, 夏老 居士也是,也是坐化,夏蓮 居老 居士,近代還有慈舟大師,弘一大師,廣欽老和尚,你們去看看這些人啊,都是有成就的大德,你照他的話去走都沒有問題,圓瑛法師的不錯,圓瑛法師,上海圓明講堂的,去看看他的,再來往深一點的看蕅益大師的,續法法師的, 續法法師就是慈雲頂大師,去看看蓮池大師的,紫柏大士的,還有一些禪宗, 這些祖師大德的開示,像我們淨宗的印光大師,也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徹悟禪師,永明延壽大師,這些通通都是我們的模範,都是我們的模範,你去看認真的去讀,把自己的心定下來,你在看的時候,剛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很亂,很煩,文字我看不懂,就因為看不懂才要看,你真正的去看心就會定了,你不用另外再修定,這個散亂就突破了,你再來就得到祖師大德的教理,智慧,再往深一點看,菩薩的論,看菩薩的論典,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攝大乘論,這樣看這樣用功,這樣子你才能對諸法實相有瞭解,學佛若不瞭解諸法實相,學什麼宗派,五祖弘忍,大和尚他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什麼法對我們都沒有益處,或是你是學教的、或是學禪的、或是學密、或是學淨土、持戒、學天台、華嚴、三論、唯識,通通沒有益處,因為不識你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你看書,祖師大德講的,數他人家的寶,你數他人的寶,跟自已沒關係,講經教說食數寶,肚子餓了講菜的名字你就會飽嗎?,畫餅何益充饑,說食豈益飢腸,就是這個意思,畫出來的這個餅子,只能看不能吃,說食肚子餓了沒有辦法去填飽肚子,所以我們講的信願行,有這麼深的義趣存在。


 (40:00) 大家一定要發菩提心,現在就發,真正覺悟,我們來學習祖師大德的經教,這樣子你才了解什麼是真信?什麼是切願?什麼是老實念佛?有人說我學一部無量壽經就好了,剛開始可以,可是你去發現你去看它,一部以外他還加好多部,家裡那一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一部,公司那一部,公司那一部也挺難念的,還有自己煩惱習氣的那一部,我執我見那一部,哎呀好多部啊,這佛法他只學一部,世間法學一大堆,你說不成比例啊,他怎麼能相應,怎麼能夠成就?學一部是叫一部你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入一無妄啊,但得一萬事畢,入一無妄,這是學一部,學一部你學透你絕不會排斥別部,他是因為心煩意亂不想學別的東西,所以他才說我不要學,我要遵照老和尚的這樣去用功,不是啊師父告訴我,無論是那一部講的都是實相而已,這私底下師父找我講的,只有幾個人知道,他說我講經就是講實相,我現在是傳授給你們,老和尚親自教授我的告訴你,他說我告訴你我講經只有講實相,我講弟子規是實相、講玫瑰經是實相、我講可蘭經是實相、講感應篇講了凡四訓是實相、是諸法實相,是讓你契入實相,讓你把自性本無的東西全部都去掉,師父說的,私底下告訴我的,我不知道講經會上有沒有說得這麼白,他學經教學佛從這裡下手,從實相入門,這叫教理啊。教理啊,教義呢,教義就是每一宗他的修行的方法、它的修行的手段、它的裡面的內容、觀門的次第、教義,他說你學佛你學佛,他告訴你教理要是通的,所有宗派都是通的,他說他當初在台中就是學教義,李老師叫他不要抄筆記,他說我是學教理,教理是實相,抄筆記他悟性不夠,講到抄筆記,他私下私底下告訴你,所以你們要學要學教義,你們想說沒有師父悟性這麼好,你放心好了他剛開始沒有很好,他剛開始也是次第這樣來,都是他給我開示的,不要怕難不要怕苦,真正肯幹,師父常講真正肯幹肯學,你會有成就,你會知道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講的就是我們當人的自性而已,你學佛真的是最樂,最快樂的事情,你的心契入實相,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會放下,你會以法自娛,娛樂的娛,以佛法來娛樂自己,不在外求,這是師父教給我的,老人家年紀大了,這個弘法要人,弘法要人,也要懂得諸法實相,這個是佛教我們的,是真的不要懷疑,釋迦牟尼佛出世所說的就是這個東西,你搞的那些枝葉對我們修行真的沒有幫助,現在很多人在追,追我們師父啊,師父在幹什麼幹什麼?通通都是追這個,上一次還有人跟我講說:聽說老和尚要往生了,我說從來不滅那有生,從來不生那有滅,你認為你認為那個師父是那個肉身的,這個有來有去,心沒有淨啊,沒有空啊,你要學的是什麼?學的是心要淨心要空,不是想說有生滅,觀一切眾生即是如來,觀一切眾生即是諸佛,所以要這樣子學。他有一個居士還問我,他說是不是我們比較用功一點,這些大善知識就能住世,我說喔這也算不了什麼大善知識,為什麼?他的命掌控在我們手裡,我只要用功他就可以留久一點,我要是不用功,他就一命嗚呼了,這不是什麼善知識,不是的,是他本來不生本來不滅,他的道號他的德號,他給我們的東西你要記得,從來從來沒有忘失,這個才是契入,契入這個法性,所以師父教我的教我的這些學講經、念佛,念佛還另外的,他教我怎麼念,學講經你要弘揚正法,要明白實相,無論學什麼,他說我講弟子規也是要講諸法實相,所以你們要往這裡去看,不是學了弟子規退回去不學佛啊,搞世間那一套不行啊,不是這個本意不是這個意思啊,師父是要大家要能夠萬緣放下,要能夠善品增你的善行增上,把你不足的部份把他補足,你如果對人不敬、對法不敬,你要補足它,你如果心裡面有罣礙牽掛,你要放下它,你罣礙你的父母罣礙你的家親眷屬,你要放下,不是說拿著弟子規,師父在提倡弟子規,叫我們孝養父母,你心裡面就罣礙你的父母、罣礙你的兒女,你放不下你現在在拿著師父在提倡的東西,增長自己的習氣,增長自己的知見,所以菩薩凡夫凡夫是什麼?以空滋礙啊,告訴你諸法皆空,諸法皆空啊,善行也不做,完全隨順自己的習氣,隨順自己的毛病,以空滋礙,菩薩呢,以空去執,用這個讓你知道,用這個空觀去除他對法的一切執著,所以要這樣學,我看很多人學一學退回去了,退菩提心,要知到這個無量壽經確確實實百千萬劫難遭遇,你遇到了你不把握,你不抓緊它,真的是一輩子就空過了,就這樣過去了,所以佛法要有正傳,正傳的人要講的是實相,要講的是心性的道理,法師如果不講這個,不能稱法師也不能稱出家人,這不是我立下的規矩,你去看達磨祖師,什麼叫出家?什麼叫出家?識了本性是佛,再不外取就是出家,心不被法轉於一切法中做得了主,是法師,是出家人哪,標準是定在這邊,所說之法並無戲論,所以師父不是常講,我的傳人在那裡呢?在遠方,不知道在那裡,這什麼意思?誰能契入實相?誰能宣說正法?就是老和尚的傳承,就是佛法的傳承,你不要說老和尚的傳承,這才是正理啊,這才是真正,所以一個講經的人,一個學人,他不學實相、他不學這個心性,佛法必衰,他自己道業不會成就,盲修瞎練,真的是盲修瞎練,真的你聽他講經你跟他學,那那叫什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要是再講更不好聽一點的,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火坑是那裡?是地獄,所以講經的人一定要講實相,師父教我的,老和尚講的,你不講實相不行,不講諸法實相不對,他告訴我:那你回去,我已經要離開香港出家以後,離開香港他還把我叫回去,他說你回去啊,用功這樣繼續保持,有因緣出來弘揚正法,要來說諸法實相,這東西是很重要,他說這個,他說你不要去弄什麼弟子規、不要去弄世間的東西,那東西在家人去弄,出家人不要弄這個,這是真實的話啊,那出家人要學什麼?要學沙彌律儀,要學這個菩薩戒,要學這個這個我們講的學佛的行儀,師父是告訴我沙彌律儀,沙彌律儀其實學佛行儀裡面有含攝到,我們我們是學沙彌律儀,給你們的是學佛行儀,這師父講的,大家要去聽講的是實話,講這個話的時候旁邊沒什麼人,這是闢室密談,那些他在弄的統統都是為了幫助那些不學佛的,沒有給他種個善根,幫助一些不信因果的,他在弄沒有人提倡啊,只好他來做,提倡它真的有人做了,他隨喜讚歎,他們去做,他說年輕人去做他們去做,所以你們學佛一定要往實相上面走,往這個心性道理上面去走,你學了才有功德,學了才有真實義趣,你的信、你的願、你的行持才是紮實,不會退轉,這不光是師父講的,佛也是這麼講的,你要不了諸法實相,你心隨境轉,很容易而且很快就退心,那現在佛法表面上很興盛,實際上呢是蠻衰落的,衰在那裡呢?這種大乘的實相沒有人說,大乘佛法沒有人講,所以你們學起來自己發心,為人演說,說一句是一句,說一篇是一篇,說一個字是一個字,發心來流通正法,發心弘揚正法,這才是對的,像你們要印經,要印大乘經典,印華嚴、印法華、印楞嚴,最好印到你心裡面去,不要忘記這是印經,這轉經啊,所以這是憶佛念佛,如來出世是說什麼?就是希望你能夠悟入佛知佛見,所以你要想到佛教的是什麼?是憶佛,想到佛教的內容是什麼?是念佛,那現前當來絕對見佛,絕對沒有懷疑,淨念相繼自得心開,你淨念能夠相繼,就是你能不要隨著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去轉,不要被境遷,不要顛倒這個自得心開,心開是什麼?就是見性,煩惱習氣都脫落,見性天台家講六即佛,你對於實相能明了,名字即,從圓依圓理起圓行,這是觀行即,消除你的煩惱除掉你的我執,相相似即,除掉了塵沙破一品無明,分證即,煩惱都斷乾淨了,究竟即,不要當理即,理即是不學,我們也不用談,理即大家都是,小貓、小狗、地獄、惡鬼、畜生,大家都是佛,只是他不轉變,所以你自得心開,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你念佛我們剛講的,今天談到的念佛要老實念,萬緣放下去念,那你要知道什麼是緣?什麼是緣你就要懂得大乘經典,你不懂沒有辦法知道,你沒有辦法了解,雖然很難啊,說實話我也不是每一部經都通,每一部經都都懂啊,也在學習啊,但是大家一起學,肯學就會有佛力加持,你在看經、讀經、解教的時候、研教的時候,心裡面要求佛菩薩加持,求祖師大德加持,他真的把自己的我放下,懇心來學習,你這樣才能夠得到利益,那像念佛的時候也是,統統都不要想,不要有一法掛在心上,不要有一法存在那佛號裡面,無論是凡情,無論是聖解,那憶佛念佛的時候,講幾個淨土宗要注意的,淨宗啊最怕求一心不亂,越求越亂,強想一心心越亂,你不要求一心不亂,你不要求定,你也不要求佛現前,不要都不求,老實念去,念清楚聽明白,有的人啊他求好心切,求快求速,所以他就顛倒了,就著魔了,為什麼說淨土宗不會著魔?他念佛會著魔,不是外來自己心裡面,心魔嚴重,取相啊一直想要有神通啊、感應啊、我想要有一心啊,我之前念得是很好的,為什麼現在念不好了,在那邊思量卜度呀,你就不用管,習氣如同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有時候浪大有時候浪小,那隨著你的功夫慢慢增進,那你這個妄想就會減少,你對境界起心動念的波動,就會下降,不要求速成,不要求見佛,不要求這個一心不亂,你求啊就容易走錯路,那所以呢你要是能知道,真的老實你就知道什麼是奇妙疾捷,學佛學淨土不是僥倖,不是我看幾本書念幾句佛號就能夠成就,你要萬緣放下,真正萬緣放下,你才可以體會到什麼是奇妙疾捷,莫過於是,天下不會有白吃的午餐,我們淨土宗雖然是易行道,但是徹悟禪師講,他說: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散所能致,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之所能脫。你這生死輪迴啊,不是你因循怠惰懈怠,今天念念阿彌陀佛,明天念念觀世音菩薩,後天念一念什麼咒,楞嚴咒、大悲咒能夠成就的,一定要抱定一句專念專念,若人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所以雖然說是易行奇妙疾捷,但是也不能夠心存僥倖,想說嘿沒有關係啊,阿彌陀佛會加持我啊,臨終會來接引我啊,是啊他會來接引你,就怕你習氣太重喽把你綁住,你上不去你放不下手啊,那就麻煩了,像老和尚不是常講的,圓山臨濟寺那一位念佛會的副會長啊,天天勸人念佛,也帶念佛,也帶念佛共修,臨終聽到佛號就討厭,你看這個問題來啊,他們去幫他助念還被趕出來,那就不能往生,那就是什麼?口念彌陀,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啊,用這句話來形容最好,嘴巴說要往生淨土,說我萬緣放下,心裡面貪著塵勞不能捨離,所以大家回去好好檢點,我是不是貪著塵勞,我是不是不能捨離,如果有你要把它趕緊把它放下,大家也都年紀慢慢的大,我們不一定說年紀大的會先往生,今今天難保明天,真的是時時刻刻佛號要提在心中,我們隨時都可能遇到無常,無常就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可能突然就發生什麼事情,這個要有警覺,真的是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那麼希望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頭上著火啊,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