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梁】志公和尚(宝志禅师) 撰

注:此经出自《大藏经》第51卷



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
若著物,入迷津。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真。

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
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挠。
若施功,终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
不用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生烦恼。

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
假使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
只守玄,没文字。认著依前还不是。
暂时自肯不追寻。旷劫不遭魔境使。

日南午。四大身中无价宝。
阳焰空华不肯抛。作意修行转辛苦。
不曾迷,莫求悟。任尔朝阳几回暮。
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义。
他家文字没亲疏。莫起工夫求的意。
任纵横,绝忌讳。长在人间不居世。
运用不离声色中。历劫何曾暂抛弃。

晡时申。学道先须不厌贫。
有相本来权积聚。无形何用要安真。
作净洁,却劳神。莫认愚痴作近邻。
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

日入酉。虚幻声音终不久。
禅悦珍羞尚不餮。谁能更饮无明酒。
没可抛,无物守。荡荡逍遥不曾有。
纵尔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

黄昏戌。狂子兴功投暗室。
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
拟商量,却啾唧。转使心头黑如漆。
昼夜舒光照有无。痴人唤作波罗蜜。

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
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
超释迦,越祖代。心有微尘还窒阂。
廓然无事顿清闲。他家自有通人爱。

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
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无文字。
祖师言,外边事。识取起时还不是。
作意搜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

鸡鸣丑。一颗圆珠明已久。
内外接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不见头,亦无手。世界坏时渠不朽。
未了之人听一言。只遮如今谁动口。



注:关于志公和尚,详见:《志公禅师传略》

《志公和尚大乘赞十首》

【梁】志公和尚(宝志禅师) 撰

注:此经出自《大藏经》第51卷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闇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饱。

妄身临镜照影。影与妄身不殊。
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
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
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
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
烦恼因心有故。无心烦恼何居。
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梦时梦中造作。觉时觉境都无。
翻思觉时与梦。颠倒二见不殊。
改迷取觉求利。何异贩卖商徒。
动静两亡常寂。自然契合真如。
若言众生异佛。迢迢与佛常疏。
佛与众生不二。自然究竟无余。

法性本来常寂。荡荡无有边畔。
安心取舍之间。被他二境回换。
敛容入定坐禅。摄境安心觉观。
机关木人修道。何时得达被岸。
诸法本空无著。境似浮云会散。
忽悟本性元空。恰似热病得汗。
无智人前莫说。打尔色身星散。

报尔众生直道。非有即是非无。
非有非无不二。何须对有论虚。
有无妄心立号。一破一个不居。
两名由尔情作。无情即本真如。
若欲存情觅佛。将网山上罗鱼。
徒费功夫无益。几许枉用工夫。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一切不憎不爱。这个烦恼须除。
除之则须除身。除身无佛无因。
无佛无因可得。自然无法无人。

大道不由行得。说行权为凡愚。
得理返观于行。始知枉用工夫。
未悟圆通大理。要须言行相扶。
不得执他知解。回光返本全无。
有谁解会此说。教君向己推求。
自见昔时罪过。除却五欲疮疣。
解脱逍遥自在。随方贱卖风流。
谁是发心买者。亦得似我无忧。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
被此二大波旬。便即厌苦求乐。
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著。
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
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
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横生经略。
身本虚无不实。返本是谁斟酌。
有无我自能为。不劳妄心卜度。
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著。
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

可笑众生蠢蠢。各执一般异见。
但欲傍鏊求饼。不解返本观面。
面是正邪之本。由人造作百变。
所须任意纵横。不假偏耽爱恋。
无著即是解脱。有求又遭罗罥。
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现。
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

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法界丛林。返作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头陀阿练苦行。希望后身功德。
希望即是隔圣。大道何由可得。
譬如梦里度河。船师度过河北。
忽觉床上安眠。失却度船轨则。
船师及彼度人。两个本不相识。
众生迷倒羁绊。往来三界疲极。
觉悟生死如梦。一切求心自息。

悟解即是菩提。了本无有阶梯。
堪叹凡夫伛偻。八十不能跋蹄。
徒劳一生虚过。不觉日月迁移。
向上看他师口。恰似失奶孩儿。
道俗峥嵘集聚。终日听他死语。
不观己身无常。心行贪如狼虎。
堪嗟二乘狭劣。要须摧伏六府。
不食酒肉五辛。邪眼看他饮咀。
更有邪行猖狂。修气不食盐醋。
若悟上乘至真。不假分别男女。



注:关于志公和尚,详见:《志公禅师传略》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肉身菩薩~海玉和尚

又名海玉和尚,顺天苑平人(今北京卢沟桥),此僧历游五台峨眉等山,于万历年间来九华山东崖峰结茅,名摘星亭,

用功苦修,隔绝尘世,饥食野果,渴饮山泉,耗用28年时间,以指血调研银珠濡笔恭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


共八十一卷,天启三年(1623)寿124岁,临终口占一偈:“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

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运相远。客来问我向何处,腊去春回又见春。

”话音刚落,随即往生,众徒将其形骸置于缸中,天启四年(1624)钦差王大人来九华山摘星亭敬香,

夜见置缸处屡放光霞,异香不散,视为神奇,三年启缸,颜面如生,装金龛供奉并奏闻朝庭,天启六年(1626)明思宗朱由俭尊无暇禅师为“应身菩萨”,现供奉九华山百岁宫。
海玉开始钻研佛经,为教化后人,他用长达28年的时间,抄写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血经和通常的不一亲是用舌血掺和金粉写就的,传说他七天放一次舌血,这样写了再放,放了再写,一张、两张,一册、二岫,终于耗尽28年心血,留下这部八十一册的传世至宝。它字体端庄清秀,大小如一,像刻板印制。据有关资料表明,世间世经很少,用舌血写就的更是罕见。因此,九华山这部血经极为珍贵,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海玉在九华山活到124岁才圆寂。创下了僧人寿命最长的记录。明天启三年,海玉临终之时,写好自己生平简历,整理完八十一册血经,放在身旁。
  然后,他拈得一偈:“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魔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晨高可摘,世间人境远相离。客来问我归何处,腊尽春回又见海。”拈完偈便溘然离去。
  三年后,遗体坐化不腐,并托梦给当朝的崇祯皇帝。
  于是,崇祯皇帝派兵部尚书王大人带人前来寻找。九华山方圆百里,树木参天,王大人寻觅了诸多山峰和峻岭,也不见踪影,正打算第二天回京城。夜里,突见东崖之巅和神光岭两处祥光齐放,交相辉映。王大人心想,这深山老林怎么好好地放起光来了呢?觉得奇怪,决定次日前去探个究竟。第二天,他领兵寻找,这才在东崖峰处的石洞里,发现了海玉。
  只见他端坐在洞中,以为是在念佛打坐。呼之不应,近听已没有呼吸,再看身边,放着生平简历和八十一册《大方广佛华严经》血经,这才知道面前端坐的老和尚是北京宛如平县人,已经坐化三年。
  站在海玉坐化的地方向外看去眼前是金地藏肉身盖函的神光岭。
  王尚书似有所悟,这是地藏菩萨二次现身九华,于是欣喜万分,立即策马回京城禀报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听后大喜,于崇祯三年时正式敕封海玉为“应身菩萨”,题额“为善为宝”,赐海玉肉身塔“莲花宝藏”四个字。并拔款给海玉肉身装金,在庙里,海玉肉身与菩萨一样供奉着。
  海玉是中国籍的僧人,九华山上唯一由皇帝谕赐的“菩萨肉身”,海玉肉峰的出现,标志着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明朝已经完全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