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法華經今解(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之五~悟顯法師 講述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度脫無量眾。皆悉得成就。雖小欲懈怠。漸當令作佛。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少欲厭生死。實自淨佛土。示眾有三毒。又現邪見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眾生。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


前面佛說富樓那因地示現作聲聞,以方便教化這些根器比較差的樂小法者,所以他示現聲聞,但是「內秘菩薩行」,他心地與真如相應,所以他不是一般的阿羅漢。表面上雖示現出來有三毒,好像在學習過程中也學過邪見,但是這都是示現而已,只為方便度眾生。

末後世尊說:「若我具足說。種種現化事。眾生聞是者。心則懷疑惑。」如果世尊把這些示現的事情都講出來,那眾生聽聞了,心裡面就會有疑惑,反而對富樓那尊者所說不信,對佛所言說也不相信,因此他示現秘而不說。



(經文)

今此富樓那。於昔千億佛。勤修所行道。宣護諸佛法。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所。現居弟子上。多聞有智慧。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已度大神通。具四無礙智。知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而自淨佛土。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亦自淨佛土。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


佛講富樓那在過去千億尊佛以前就已經學佛了,都在講說正法。「宣護諸佛法」,「宣」是宣揚。「護」是護持。就是幫助佛轉法輪。富樓那「為求無上慧。而於諸佛所。」在諸佛的會下現作上首聲聞,「多聞有智慧。」所說辯才無礙,所以「所說無所畏」,「能令眾歡喜」令大眾聽了都能歡喜,而且沒有疲倦。用「說法」的方法,幫助佛教化,所以「而以助佛事」。自己本身已得大神通,「具四無礙智」能夠善觀眾生諸根利鈍,常說清淨法。所以無論利根眾生、鈍根眾生,接引他,都跟他清淨說法。

清淨說法有兩種:一個是自己心清淨,他不求名聞利養,這個是清淨說法;一種是法清淨,講出來的法能令他斷除三毒煩惱,這叫清淨法。不然其他的法都不算真正清淨,不能出三界。所以佛門最低限度要出三界,沒有出三界六道輪迴,這都不算清淨法。不管你是存什麼心,那都不算。你說「我發好心,我是要度他來學佛」。就像我們講的現在有很多佛教團體,那些寺院裡面,也都有一些他們認定的那種接眾的方式;但是那些眾接進來,他沒有辦法學佛。他不是真正在幫助眾生學佛,因為用的方法不對,雖然他想幫助,但是沒有正確的辦法。甚至有人說:我做法會也是在接引眾生;我告訴你:你沒有明心見性,你沒有那個智慧。你看看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做法會來接引眾生?沒有的。來果禪師是揚州高旻寺的禪師是近代非常有名的。來果禪師他打禪七非常地嚴。來果禪師講他的寺院不做法會,本來有,後來他把它全部取消掉,他說這法會是佛教的弊端,他說法會會破壞佛教,沒有辦法接眾的。我覺得他看得非常正確。

你看看現在的佛教,道場在做法會,不管是做《三時繫念》、做什麼《梁皇》等等的,我不反對你做法會,但是你這樣天天都在做,甚至以此來賺錢,當作維持道場的方法,那你這種心態是錯的,是不對的。一個道場,從前的道場它是國家護持,它有田產、有廟產,這寺產,農地他會分租出去給農民,再跟他收穀子,跟他收他所種的東西,就當作是租金,也有交租的,每個地方不太一樣,所以這田地就能夠養活這寺院的人。這寺院做的法會,就純粹是利益眾生。

但在現代,有一些寺院,它是有寺產、廟產,像在大陸有一些還是有的,本身它就配有。如果是新建的道場,那就是居士要來護持。在家居士你要去想到:我投資了哪些部分,我經營的哪一份事業,裡面的收入利潤要撥多少比例來護持這個道場。你不要讓出家人做法會是為了錢,為了錢做法會這個就不好。道場做法會,就純粹地做,人家願意發心,我們的功德箱讓人家隨喜,這樣是最如法的。當然你也不妨給道場配寺產跟廟產,配房子、配田地,你讓這個道場僧眾生活可以安穩,給他去收租。修行人很簡單的,他不會花什麼錢的。做法會如果信眾有供養,那就莊嚴道場,莊嚴佛寺,看道場需要增添些什麼。所以不是說法會絕對不能做,但是如果變質了,專門都在為錢做法會,這個不行。一樣的,法會還有佛教的樣子,有的它根本就變質走樣了。

像最近有一些修學淨土的,他沒有好好修學淨土,他在提倡這儒家、文化這些東西,提倡女子要守女德,搞得雞飛狗跳。他還說你這個現代的女人,你只要去叫外賣,你就是不守婦道,你看看這胡說八道。迂腐不化,冥頑不靈把弊端當作是德行;這個就是衍生出來的弊端。這佛教團體他不好好做佛教團體該做的事情,去亂搞一通,這是不可以的。


所以這裡講,都是清淨說法接引眾生。

「演暢如是義。教諸千億眾。令住大乘法。」這個就是他講經說法的目的:令住大乘佛法。這才叫做「清淨」。「自淨佛土」,就是自己修行,心清淨則佛土就清淨,所以叫「自淨佛土」。「未來亦供養。無量無數佛。」他未來也供養無量無數佛,「護助宣正法」,同時一樣助佛轉輪,同時將這功德,也是拿來迴向無上佛道。「亦自淨佛土。」這就是迴向無上佛道。「常以諸方便。說法無所畏。度不可計眾。成就一切智。」常以善巧方便,種種言詞譬喻,度不可計算的眾生;受他教化的眾生非常地多,皆「成就一切智」,成就一切智就是「成就一切種智」,成就一切種智也就是成佛了,所以叫「一切智」。



(經文)


供養諸如來。護持法寶藏。其後得成佛。號名曰法明。


這是講富樓那尊者成佛以後,他的名號名為「法明如來」。

「其國名善淨。七寶所合成。劫名為寶明。


這個前面都講過,他國土的名稱叫「善淨」,國土是七寶合成,所住的劫叫「寶明」;就像我們的這個劫叫「賢劫」一樣。


(經文)


菩薩眾甚多。其數無量億。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淨土。賢聖眾甚多。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



「菩薩眾甚多。」這是說他國土的菩薩眾,有多少呢?「其數無量億。」這些菩薩皆得大神通,具有威德力,有「威德力」就能降伏魔怨,不管是自身的還是外面的天魔,能摧伏四魔,這就是有威德力。這些菩薩充滿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有無數聲聞,皆得「六通三明,八種解脫」都得,阿羅漢也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都示現出家相。「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那裡的眾生都已經斷除淫欲,都是變化生,所以就沒有胎生了。那麼具足眾相莊嚴,具三十二相,所以說「具相莊嚴身。」他們的飲食都以法為食、以禪悅為食,聽經聞法修習禪定。「更無餘食想。」不會想要吃這個世間有漏之物。

國土無有女人,亦無惡道。經典上講: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獄,這是真的。有一些人他就覺得釋迦牟尼佛歧視女性。那不是歧視女性,佛不會歧視你,佛沒有歧視眾生,只是克實而論,他連龍女都能度,八歲都能成佛。但凡有殺盜淫妄的、貪瞋癡慢疑的,都是有地獄的,應該這樣講,會更為確切,經典確實也是有這樣說。

你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是我們中國,其實也很多大菩薩來示現。我之前講過,菩薩來翻譯經典,來度化眾生,像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再來,豐干和尚在天台山國清寺;寒山、拾得兩位大士是文殊、普賢再來;豐干和尚是阿彌陀佛再來,杜順和尚是文殊菩薩再來,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還有很多的菩薩、羅漢,都在我們中國教化眾生。實際上算是類似的一個淨土,是特別有福報的一個地方。你比對經典來看,這裏算是淨土了。但是我們中國比起他富樓那尊者成就的時候他的國土還是不行,他這個是非常清淨的,他的地方無有淫欲,沒有惡道,我們中國還有。尤其你看看我們中國人,實在太會殺生了。還吃什麼猴腦、豬腦,這就是問題。人有了錢,不要造業,不要為了顯示這個「我」,千萬不要為了口腹之慾而殺生。有錢了,我們來推廣素食,你不要想:我從前都沒吃過肉,或是認為沒有吃肉會沒營養,你不要有這種想法,那些都已經是過時的觀念了;素食才是最健康的,素食才是真正的美食。有人問我:「法師你喜歡美食嗎?」我跟他說我們當然喜歡美食,但這美食要用素食來定義,因為不是只有食材美、味美、色美;我們素食不光味美、色美,食材新鮮,而且,還有一個:沒有殺業。它有慈悲心、有愛心在裡面,這才叫美食。不知道你們懂不懂什麼叫美食?特別的食材,特別的刀工,特別的烹調方式,特別地繁瑣的功法,難道這個就叫美食了嗎?不,你還要考慮到一點,你這個美要做到沒有殺生,還要環保,是要建構在這個上面。那所有的葷食都不算美食了,那只是樣子好看。我告訴你們,你們會煮飯的人就知道,這些葷食要是沒有調味料,你根本都不敢吃;其實你吃就是吃調味料而已。那你幹嘛要吃葷腥的?何必去跟人家結惡緣呢?

所以美食要重新定義:素食才算美食,能環保的才算美食,其他的都不算。你太膚淺了嘛,你只看那表面的樣子,配點顏色,那個還太容易了。真正的美食要講究到不殺生,要有慈悲心在裡面,要能夠跟你的環境融合,能夠有利益於地球,有利益於永續發展,這個才叫美食。你看看現在有些餐廳的國際評價標準,他不光食材要好,菜色要好,他連服務生端盤子的儀態都講求,但也都只在表面上做工夫。希望他們能夠講求些實質的,比如:你這個食材是不是環保的?食材是要沒有汙染的,這個才叫美。

所以說我們中國這個地方雖然是有佛菩薩來教化,但是我們中國人這殺業真的太重。所以你不要一有錢就跑去亂吃、跑去造業;千萬記得:有錢不要造業。有錢要多布施,要做好事,不要就想到大魚大肉。我說的「有錢」,並不是說你的資產一定要到達多少,才算有錢,而是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不要去這樣殺生造業;也要約束你的家人,你這樣家道才會傳得下去。有人他這一輩子,他沒做什麼壞事,可是他好殺生,好這些酒肉,所以他膝下無子,生不出小孩來;用什麼科學方法、醫學方法都沒有用。不過我告訴你,有時候啊,你生不出來,我還勸你真不要生了;趕快懺悔自己的殺業,多放生,多吃素。不然縱然你使用一些方式,現在有很多方式,可以人工的方式讓你有小孩,但即使真有了,這個小孩來也是向你討債的,肯定是來討債的;養大了,他對你不會有恭敬心,將來甚至會打你的。你想想,你現在是年輕力壯,到你老的時候,那個時候走也走不動了,他指著你的鼻子罵,還打你,不給你錢用,你生病他還不帶你去看醫生,還說你這麼老了早就該死了,你看看你那個時候就非常地糟糕啊。怎麼會這樣?因為他是來討債的。為什麼?你殺業太重!所以要多放生要多吃素,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中國人殺業真的太重了,不要殺生,要減少殺生;要把美食重新定義,要素食才算美食。

這是做一個比較,在佛法上,我們這個地方的人確實是有福的,這是肯定的。可是在飲食上、在修行上來看,這個地方的人殺生確實是非常地嚴重。


經文講「富樓那比丘。功德悉成滿。當得斯淨土。賢聖眾甚多。如是無量事。我今但略說。」所以他助佛轉輪,而後成就國土功德圓滿,國土賢聖眾甚多,還有很多細節之事,佛只是略說而已。


(經文)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餘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這一千二百羅漢,「心得自在者」就是有成就的;看到富樓那尊者受菩提記了,看到人家受記了,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從來沒有過。若世尊能為我等各個授記,跟前面的舍利弗諸大弟子一樣,那豈不快哉呀?所以你看,這起心動念,就是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當然也要他們知見正確,知見正確、行持正確才行。


(經文)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吿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因為佛知道他們的心念,所以佛告訴摩訶迦葉,他說這千二百羅漢「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佛也要為他們授記。


下面就是真正來為他們授記:


(經文)


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所以佛先為大弟子憍陳如尊者授記,這憍陳如尊者過去生就是歌利王,釋迦牟尼佛作忍辱仙人的時候,就發願度他。所以今天在大眾當中,佛優先點名憍陳如比丘。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供養這麼多佛。你們現在一般講的「供養」,就是拿個花、水果這樣供養;那他的供養就是親近諸佛,親近六萬二千億這麼多佛,他「如說修行」供養,然後得成為佛,「而後成佛」號曰普明如來。為什麼叫「普明」呢?因為「開佛知見,無復癡暗」所以叫普明,這就是普明如來所代表的意義。同樣具足如來十個德號: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經文)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㝹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


這是為五百阿羅漢,經典上寫五百,同時包括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些阿羅漢。從優樓頻螺迦葉,優樓頻螺他們這三個迦葉;「迦葉」翻作中文就是飲光,這是他們的姓。優樓頻螺、伽耶跟那提,這是依他住處立名,他住哪裡,有點像早期日本人那樣子。你們應該知道:日本人早年他們的人是沒有名字的,住在松樹下就叫松下,住在那個渡口旁邊就叫渡邊,在田中間就叫田中,那如果是長子就叫大郎,次子就次郎,三子就三郎,這樣子依住處來;他們依住處來姓、來立名,都有。所以這還算正常,我們中國人也是有,不過他是號,他自己號,那又另當別論。因為日本人他們早期只有有些家族是有姓氏的,這是我知道的。

所這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是依住處來立名。「優樓頻螺」翻作中文叫「木瓜林」,他住在木瓜林附近,附近大概種很多木瓜。「伽耶迦葉」翻作中文叫「象城」,大概這城那裡大象多,所以就叫象城,或是有它特別的意思。「那提」就是「河」,住在河邊的,「那提迦葉」,這三迦葉兄弟從前就是拜火教的外道,釋迦牟尼佛去度他們。

「迦留陀夷」,他是你們在《彌陀要解》裡面或者是《阿彌陀經》裡面有讀到的。「迦留陀夷」翻作中文叫「黑光」,勸化第一;也是因為他的關係,所以佛制比丘,也就是出家人,晚上不可以出來托鉢。我看到現在有的出家人晚上還出來托鉢,那個是不對的。為什麼佛制出家人晚上不托缽?因為他太黑了,到了晚上去托缽,嚇到人,把孕婦給嚇流產,人家去跟世尊講,釋迦牟尼佛知道迦留陀夷這樣做不行,他還做了很多反面的示現。這迦留陀夷「勸化第一」,就是教化眾生第一。再來優陀夷,「優陀夷」就是優波離,他是首陀羅的身分來出家,「首陀羅」就是印度四姓階級裡面最低等的。大家都知道優波離尊者,在《楞嚴經》上講:「我是如來眾中綱紀。」他持戒第一,這是持戒的。再來是「阿㝹樓馱」,翻作中文叫「無貧」,因為過去生供養辟支佛,所以得九十一劫不受貧夭的果報。這個阿㝹樓馱尊者也就是「阿那律尊者」。「阿㝹樓馱」翻作中文叫做「無貧」,阿那律尊者他是天眼第一;阿那律跟阿㝹樓馱實際上是同一個人,是天眼第一。再來看「離婆多」,離婆多尊者,翻作中文叫「假和合」,坐禪第一,假和合。這是有則公案的,有一天他遇兩個鬼在那邊爭奪屍體,爭執不下,要尊者來裁判,後來他把這個屍體判給這小的鬼,大鬼把他身上的一部分吃掉了。小鬼就用屍體上的手、脚給他裝回去;所以他從這裡悟到,人這色身虛假和合,根本無我,他是這樣得「道」,坐禪第一。再來看「劫賓那」,劫賓那翻作中文叫「房宿」,「房宿」就是「知星宿」,還有一個,他是佛特別去度他的,跟佛「同房共宿」,所以叫「房宿尊者」。所以各有他得度的因緣。


再來,「薄拘羅」,翻作中文叫「善容」,就是臉相很好,善容就是長得很好,他是壽命第一。為什麼壽命第一?他非常長命,而且五種不死。他過去生持不殺生戒,所以他這一生,被魚吃了也沒死、被火烤也沒死、被水淹也沒死、水煮不死、刀割不死,總共有五種不死,所以說壽命第一。你看他就能知道不殺生的果報,必定是長命的;即使這一生不長,來生也長,因為有好的果報在那邊。

如果你們想要沒有病,除了自己吃素,還要多勸人家吃;你不要不好意思講,這功德全在自己。有人説:「哎呀!這樣是不是貪功德?」其實貪不貪在你自己的用心;但是你勸人家不要殺生、不要吃肉,這個是好事,是正確的。你貪圖功德,總比你貪圖造業好,也比你貪吃肉,比你殺生好多了,你也要勸人家不殺;這樣你自己就能身心安穩,長命百歲,這個是真的。你們有空可以自己查一下薄拘羅尊者,看看他的公案。



周陀跟莎伽陀,這兩位是兄弟,也就是周利槃特兄弟。周陀是哥哥,他很厲害,記憶力特別好,能持三藏。他弟弟莎伽陀就不太行,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但是後來受佛的教化,業障消了,也就轉過來了。「周陀」就是周利,翻作中文叫「大路邊」,「莎伽陀」翻作中文叫「小路邊」,這兩個人都是在半路上出生的。先出生的就叫「大路邊」,後出生的叫「小路邊」。為什麼叫「路邊」?因為在印度當時候,他們婦女要生產都會回娘家生,以前回娘家不遠。你看現在我們中國人回娘家,單一個春運,要運三十多億人次,甚至四十億人次,要運這麽多,所以回家的路確實比較遠,不容易。假設你又碰到下大雪,塞在高速公路上,比較嚴重的有時候一塞,大概要塞一個禮拜,因為沒辦法通行。當時候印度的習俗,是回娘家生產;可是這兩個兄弟,他們媽媽還沒回到娘家,他們就急著出來了,兩個都在半路上生的,一個先出一個後出。一個叫周陀,一個叫莎伽陀。莎伽陀是弟弟,他記憶力特別差,就是背誦經文,得前遺後,得後遺前,常常在忘記;所以佛教他用功,後來他業障消了,變憶持第一,能持諸法之義,他能夠不忘,這就是業障消了。經典記載,他過去生是三藏法師,他做講經法師,他還自己留了一手,他跟人家講佛法,他怕人家學了以後超過他,所以他就吝法。;像我就沒有他那種業,我講經就是該講什麼就講。當時候能叫「三藏法師」,那是很厲害了,我是不及的;可是吝法這種事情我是不會做的,所以我不會有他那個業。他就是因為吝法,感得這一生的果報就是佛法記不住,很愚鈍的業;所以你們不能吝法,流通法寶要勤快,不然也是一種吝法,因為你自己學了。你不要想說:「我自己學就好了。」這種心態是不對的;不能吝法,要布施佛法,要去流通,要助佛轉輪。

所以有一些尊者,我們可以學習,他一些不好的業,我們可以作為借鏡;就像憍梵波提尊者,翻作中文叫「牛呞」,牛呞尊者,因為他講話或在誦經時,他嘴巴的動作跟牛在吃草一樣。為什麼?他過去生就是毀謗人家讀經,人家在讀經,他笑他說:你讀經聲音跟牛一樣,好像牛在叫。因為他毀謗的是阿羅漢,幸好他那一世趕快懺悔;懺悔以後還是墮落在畜生道,五百世當牛。這一生他已經成就了,世尊叫他不要待在人間托缽,到天上去;因為天人有宿命通,知道他的業,所以不會嘲笑他,也就沒造業的問題。不然他已經證阿羅漢,每個人都笑他一下,那不是害死一堆人;所以他到天上去,受天供養。就以他這例子給大家作一個警惕:不要去毀謗人家讀經。

這些尊者以及五百阿羅漢,或是一千二百阿羅漢,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為什麼這裡有的寫五百,有的寫一千兩百,你到偈頌裡面看就知道,因為有些人沒來;所以世尊付囑迦葉說:今天都給他們授記了,你到時候再跟沒來的人講,讓他們也一同法喜充滿。


我們直接看偈頌:


(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過阿僧祇劫。乃成等正覺。常放大光明。具足諸神通。名聞遍十方。一切之所敬。常說無上道。故號為普明。

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咸升妙樓閣。遊諸十方國。以無上供具。奉獻於諸佛。作是供養已。心懷大歡喜。須臾還本國。有如是神力。

佛壽六萬劫。正法住倍壽。像法復倍是。法滅天人憂。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同號曰普明。轉次而授記。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佛。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壽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說。


這是偈頌。

世尊重宣此義,也補充前面的內容。佛說憍陳如比丘當見無量佛;實際上他供養六萬二千億佛,已經算是非常地多。「過阿僧祇劫。」「阿僧祇」翻作中文叫「無央數」,阿僧祇劫後乃成無上正等正覺,這尊佛常放大光明,具足諸神通,而且名聞遍十方,為一切眾生所尊敬;佛「常說無上道。」常說一乘了義,一乘了義就是無上之道,所以號為普明。前面講的開佛知見,無復癡暗,名為普明;這裡講常說無上道,故號為普明。

「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那裡國土清淨,菩薩勇猛。「咸升妙樓閣」樓閣一樣懸浮在虛空,菩薩也可以常處虛空。遊諸十方國,以無上供具,奉獻於諸佛,那裡的菩薩來去自在。「作是供養已。心懷大歡喜。須臾還本國。有如是神力。」他底下的弟子,神通這麼自在,一剎那間就能夠遍供諸佛;而且一剎那間就能回到普明如來所教化的國土,所以須臾還本國,有如是神力。佛的壽命六萬劫,就是講普明如來的壽命有六萬劫。「正法住倍壽」正法時期再加一倍於佛的壽命,也就是十二萬劫;「像法復倍是」像法又超過正法,所以是二十四萬劫。「法滅天人憂」當佛法要滅盡的時候,人天有憂慮,因為這世間正法眼藏,即將入滅;不過我們世間這裡的人好像不太擔心。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佛教傳到現在三千年了,好像也沒有人擔心佛教,也沒有人在意佛法,看到人家把經典亂解,他也不在乎,或是戒律亂解,他也無所謂;有的還是出家人,有的人將藏經亂改一通,好像只要隨便拿出個理由,拿出個說法,他就可以做出一些很不嚴謹的事情,也沒有人在意,這就是佛教衰敗。我告訴你,要是在唐朝,你敢這樣亂講,胡說八道,那個時候有國師,他會制止你。

一般來說在中國大陸以外,我在看,佛教亂說的比較多。在中國大陸,因為有佛教會管著。有一些邪見的,像:心靈法門,還有在馬來西亞、在澳洲有一些附佛外道,他都直接點名了;一些大寺院,甚至都直接公告,說那個是附佛外道,你們不要去亂學,這就是有在管理,所以還是有它的力量。你在古代,在明朝有一位法師叫法藏,有一位法師叫做弘忍,這兩個是邪見的,學禪宗學錯,影響著後世學人。清朝雍正皇帝還作《揀魔辨異錄》來破邪顯正,他說自他主政以來,多半都是以儒家、以世間法在治理國家,很少涉及佛教的事情,但是他深受佛恩,他自己也是佛弟子,又說佛將佛法託付給國主,託付給國主,這個是有的;他學佛是佛弟子。看到這兩個邪見得這麼嚴重,我如果不出手制止他,我就愧對諸佛如來。所以雍正皇帝頒詔天下,寫《揀魔辨異錄》,傳詔天下,把這兩個人所待的寺院,雲板給撤掉,叫那些僧眾解散,有的好像也不讓他出家;然後把他們當時候寫錯的東西,凡留有印刷的經版,全部毀掉,他是這樣子做的。就像乾隆皇帝,他看到錢謙益,錢謙益是《貳臣傳》裡面的貳臣賊子。錢謙益這個人他能說善道,儒家也會,佛教他也會,很會寫,他的東西還有收錄在藏經;但是後來到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看到這個人的東西,說:這個人是貳臣,「生平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哪有光。」乾隆皇帝說這個人寫的東西,他的文章只能去當蓋酒的那個紙,從前的酒,一缸子的酒上面封缸的紙,只能當那個來用,他的東西沒有資格入藏;所以把他的著作從乾隆大藏經的經版裡面抽出來毀掉,雍正皇帝也是,他下令各省的巡撫,把邪見的這些書全部收集上來統一焚毀,所以國家是有它的力量的。在元朝的時候也有,有一些道教的人造偽經,說他們也有說咒什麼等等的。



那時候曹洞宗的大德,少林寺的住持福裕禪師跟他們對辯,有一本書叫《辯偽錄》,當代的大德八思巴大師也在旁邊聽。其實其他的宗教滿多都會剽竊佛教的東西,因為經咒都是佛教講的;外道他們造的偽經,像什麼《老子化胡經》這些都是偽經。所以在古代也做過一次,把偽造的佛經消滅過一次。像李志常、丘處機這些人,霸占佛教寺院四百多所,所以小說暗諷他們是滿對的。我們看到書上把李志常、丘處機這些人寫得道貌岸然。後來蒙哥皇帝下令他們將所佔的佛教寺院歸還,他們才知道自己錯了。修行人本來就是應該清心寡欲,怎麼會去佔人家的寺院?就是那些後世不肖子孫做的。我們講這些都是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事情,那為什麼近代比較少聽過?聽說,我這是聽說來的,是那時候慈禧太后身體不好,有一個道士救了她,他只希望慈禧太后把歷史上,或是一些藏經裡面對道教不利的記錄把它處理掉;所以你們就比較少聽到。但是還是有別的地方還有記載,還是有的,現在資訊發達,所以我們還可以看得到。

所以其他朝代也都有,北齊的時候也有,唐朝的時候也有,都有這些外道,就不是學佛的人剽竊佛法,或是跟佛教來敵對,他們想消滅佛法;就像這些惡人一樣,他看到你佛教興盛,他說什麼都跟佛教扯上關係,所以叫「附佛外道」。我們佛教很興盛,非常興盛,歷朝歷代都非常興盛。凡是學佛的,凡是恭敬佛法的,若論個人,他的家宅永安;若論國家,必定國豐民安。唐朝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佛教最盛的時候,唐朝各個皇帝都信佛,他都有他的國師,都有他的教授師,這是歷史上都有記載的。這裡講的「法滅天人憂。其五百比丘。次第當作佛。」人天憂慮,因為世間正法眼藏即將入滅,所以這後面的五百比丘次第示現作佛,同號「普明」,轉次授記;一樣地,「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佛,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普明如來所教化的世間,同樣地都是有菩薩、聲聞、人天這些大眾。「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壽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說。」這「轉次而授記」,就是這尊普明如來往生,要入滅,他就會授記下一尊佛,下一尊佛的佛壽是多少,所化的世間就在這善淨國土裡面;亦如我今日,國土之嚴淨,及諸神通力,菩薩聲聞眾,正法及像法,他都會授記,一一授記,一直傳承下去,皆如上所說。


(經文)


迦葉汝已知。五百自在者。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


這裡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佛說:迦葉你已經聽到了,「五百自在者」這五百阿羅漢,心自在者,是這樣子來得佛授記的。其餘諸聲聞眾,那就包含一千多人,一千二百五十人,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其不在此會,汝當為宣說。意思是:沒有來的你再跟他講。


(經文)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

這個是授記以後歡喜踴躍,從座而起,到佛前頂禮佛足,同時懺悔自己的業障。


(經文)


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他懺悔什麼呢?懺悔自己得少為足,以為自己修學小乘,得阿羅漢就夠了所以他說:我等常作是念,自己已經究竟滅度,今日乃知如無智之人。「所以者何。」為什麼?他說我等應得如來智慧,但卻以得了阿羅漢果就滿足了,「而便自以小智為足。」所以他懺悔這個過失而且發願。後面舉了一個例子,這個例子非常有名,就是:

貧人繫如意珠,不知衣中有無價珍寶,而到處尋覓。這個也是我們這一次講座的重點。




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華嚴普賢行

 

「禮敬諸佛」

「禮敬」是順性而禮敬,

「稱讚如來」,如來不分,相上也是如來、性上也是如來,隨舉一法無不是如來,皆能稱讚。「稱讚」不只是口稱,還要「心隨」,要隨順入理,才是稱讚如來。

以此法普行於一切差別境界、於一切順逆境界,故名「廣修供養」。了知業性本空,名為「懺悔業障」。隨順法性真實功德,名為「隨喜功德」。以般若智破除煩惱,就是「請轉法輪」,曉了自心是佛,就是「請佛住世」。具足大乘正知正見,且能行大乘,不被小乘外道之所誑惑,所謂「大象不遊於兔徑」,這就是「常隨佛學」。了達自他不二就是「恆順眾生」。凡所施為,一一迴向真如,迴向實際,回向涅槃,就是「普皆迴向」。





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二十四)~悟顯法師 宣講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裡有三個願: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第四十七「聞名得忍願」,跟第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你到極樂世界那邊去,一切的大眾都一樣,都能得忍,都能夠獲陀羅尼,都能夠現證不退。跟《阿彌陀經》講的剛好可以互相印證;所以《阿彌陀經》是小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大本的《阿彌陀經》,所以它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大阿彌陀經》,也就是大本的《阿彌陀經》。

這裡講,他發願作佛的時候,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聽聞佛號可以離生死法,叫「證離生法」,就是斷見思煩惱,聽佛的名號可以斷,乃至最後的「現證不退」。我之前講過,念佛是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可以使用,都能成就,而且一切時,一切處,不光是口念,你的心念在轉變,都名念佛法門,心裡有念、心裡無念都是念佛,所以你不必執著一定要有這四字,但是初學又不能離此四字。當你念到功夫純熟,一心不亂了,不管你心裡面有沒有念這一句名號,你都是正念分明。所以你不要想說:我得「功夫成片」一定是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會斷;那你每天二十四小時,戴耳機聽佛號,那就功夫成片了。所謂「功夫成片」叫「念茲在茲」,什麼叫「念茲在茲」?就是心不隨妄而走。「功夫成片」這就算有一點功夫,再來增進為「事一心」,所謂「事一心」就是事相上粗重煩惱不起了,但對於「理」尚且闇昧,就是還不明,最後再來是「理一心」這是講修證。「修證」就不管是事持還理持,都能達到,這是必經的過程,但說實話,理持比較快。


「理持」,理上持念佛號;理持,持於理,持於念佛之理。那他念不念佛呢?也可以念。「事持」呢?昧於理,但是持於名;單持名,不明大乘實相之理。那理持呢?也明理,也可持名,亦可不持名;也可觀想,亦可不觀想,四種念佛隨意應用,一切時處,都能不亂。但是要有這樣的一個基本功,還沒有這麼簡單,所以為什麼先教「事持」,事相上先持名,免得你「執理廢事」,又沒有見性,佛號又沒念,變兩頭撲空;所以教你事相上持名,這裏講實修的部分很重要。

所有的諸菩薩眾聽聞佛的名號,能離生死法。凡夫的「分段生死」,二乘的「變易生死」都能離,所以為什麼講「離生法」,要是按通途經教來講是:斷見思,證阿羅漢;但是就本經來說,「離生死」就是證菩提,因為離開「分段」跟「變易」二種生死法,直接功超累劫,有一首偈頌講:「莫訝一稱超十地」。一稱佛名即頓超,從凡夫位直接登十地菩薩,因為這些見思、塵沙煩惱,統統都是虛妄的,所以念佛一念可以頓超,無明一念可破,就好像「一燈能破千年之暗,一水能普潤群萌」,道理是一樣的。淨土法門它是講離生法,離開了分段跟變易這二種生死,所以《阿彌陀經》講「皆是阿鞞跋致,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甚至其國眾生皆是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只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無量無邊無央數,這麼多的補處菩薩。所以眾生聽聞應當發願求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末法第一津梁!你要出生死必須用淨土法門,捨此淨土法門,眾生想超出輪迴確實不容易。我們學淨土,知道這樣的道理,但也絕對不毀謗其他的法門,絕對不排斥其他的宗派,但是絕對不可學外道法,不可著世間生死法,這樣才能夠成就!

下面講「獲陀羅尼。」陀羅尼具有四意:「咒、義、法、忍」。「咒」就是咒語,「義」是能通諸法之義,「法」是能了解世間、出世間法,緣生性空。了解以後,能夠深心證入,「深」是深入經藏的深,不是色身的身,「深心證入」故名為「忍」,所以叫「獲陀羅尼」。獲陀羅尼以後就真正的清淨歡喜,叫「法喜充滿」。經典講:大喜充遍身。真正的「摩訶般若波羅蜜」。下面說「得平等住」,就是住於平等法。實際上,這「平等」就是「心境一如」的境界,這「心境一如」的境界沒辦法形容,所以跟你說「泥牛水上行」,給你說「橋流水不流」,給你說「雲常在山山在雲,青山自閒雲自緩」,就是沒有辦法形容。人家問永明延壽大師他的境界,永明大師告訴他:「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這是心境如如的境界。真正得平等法、住平等法,這是心境如如!這個「平等法」不是你認為的:沒有因果,亂七八糟的這種平等。大家要清楚:佛法講的所謂「平等」不是攪亂因果,不是像你小孩對父母沒禮貌,他以為這個叫平等,這個是毀壞世間法。佛法講的「平等」是不失長幼尊卑次序,不失因果等法,一樣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造世間因就墮輪迴,你學外道法就成為外道;皆是平等一心所現,住平等法。你心起外道見,起生死見,就法爾現生死境。你心如果攪亂因果,撥無因果,那就法爾現狂亂境、現顛倒境。甚至你撥無因果造諸罪業,法爾現地獄相,是地獄的境界,都是心所現,故名平等法。地獄是心所現,天宮也是心所現,如來果地還是心所現,所現之法雖然千差萬別,能現之心則是平等無二。又,法隨於心,所以隨舉一法、隨舉一地獄、隨舉一眾生,事隨理而遍滿,所以叫「平等」」。相即不妨相入,「相即」就互相並存,甲即是乙、乙即是甲,此即是彼、彼即是此;「相入」呢,甲入乙、乙入甲,彼入此、此入彼,相入。所以「相即則俱成,相入則俱泯」,「俱成俱泯」同時顯現,遮照同時,沒有妨礙,這是住平等法。所以世間法,世間一切貪瞋癡境界,不妨隨心而遍至十方。《地藏經》講: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這也是《華嚴》境界。事隨理而遍滿,觀事即是理,所以一人受苦,就感覺自己滿地獄受苦,在地獄法界是這樣,在你自身上現在這個境界也是這樣。所以稱為「諸法實相」,這是從「相」上直接見性。我剛才只用了《華嚴經》裡面,「十玄門」中兩個「玄門」而已,還沒講「重重無盡」,攝一入一,攝一入一切,一中一,一中一切,這些都還沒講,這才是真正的平等,雖然說「相即相入」,但是不妨「各住本位」,所以叫「微細相容安立門」、「諸法相即自在門」。總的來說,皆是「唯心所現」住平等法,故名「同時具足相應門」,講世間法相是這樣,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收一念,九世入一念,當中再配「五對」,就是《華嚴》講的「十義」,「十義」收回來是「五對」。不妨同時互相即入,沒有障礙,重重無盡,不壞因果法、不壞分位差別,所以說「初發心便成正覺」、「初步到即是步步到」,這是真正的住平等法。講出來一堆人聽不懂,你要去看《華嚴法界觀門》。講到《法界觀門》,現在真的很可悲,把《法界觀門》講得亂七八糟,根本講不到重點,都著在善惡對待上、染淨分別上,你看他們講《華嚴經》,這只要華嚴宗五位祖師還有一個在就好,這些人的腿子一定被他打斷。現在外面講的十玄門不是一乘十玄門,而是胡說八道十玄門,都是在胡說八道。

不知心性之極至、不知平等與無差別、不知行布不妨圓融,圓融不礙行布。所以講十玄門講不出味道來,都是取相分別,總是落言筌、總是著境界。我剛才略提一乘十玄門,還沒給你講盡,只讓你感受華嚴經的溫度的,讓你體會一下《華嚴經》,你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佛是盡虛空遍法界威勢力最大的。世間人再有錢,沒有辦法「一多無礙」,也沒有辦法「同時無礙、」沒有辦法「收三世為一念」,「開一念為九世」,世間人他做不到。我這裡說的「住平等法,修菩薩行」就是《華嚴經》一乘十玄門的境界。所以說「平等法」不是說你學外道法也等於是佛法、學世間法也等於是佛法,那你搞錯了。我剛才講的這個「一乘十玄門」才叫平等。如同燈光,我們道場的燈光有這麼多燈,每一盞燈都發光,每一束光都是它自己,但是它可以跟別的光互融沒有障礙。東邊的光跟西邊的光互相照映的時候,東邊的光不會變西邊的光,皆各住自位,所以不壞本相,又不妨互融而沒有障礙;就像十面鏡子,每一面鏡子鏡中都能映現其他九面鏡子,則「一中有九」,此「一中九」再入其他的九面鏡子當中,叫「相在無礙門」共有四句,第一句,攝一入一。第二句,攝一切入一。第三句,攝一入一切。第四句,攝一切入一切。同時交參無有障礙,但是每一面鏡子各住本位,就像燈光互照,每一道光還是每一個燈發出來的,沒有障礙,這是真正的平等。不是把因果攪亂,把佛教破壞,那是你心有缺陷。什麼叫「心有缺陷」?就是你顛倒狂亂、撥無因果,那就不是真正的平等了。佛法講的平等,因果還是因果、善惡還是善惡,成佛一定具世間善,但是你造世間善絕對成不了佛,這因果、次第非常地清楚。所以《華嚴經》講:四十一位的菩薩隨舉一位,即攝一切位的功德,這是《華嚴經》,但是又不妨他是初地、或是初住或是十住,都具有八相成道的能力,這是真正的平等。所以《無量壽經》是華嚴的奧藏、法華的秘髓,你們聽到這裡,你才有一點點體會《華嚴經》的奧藏。所以為什麼凡夫一品煩惱沒斷,往生到淨土,他能夠等同阿惟越致菩薩,也可以直接稱阿惟越致,就是依「心性」的道理,這是真正的平等;也是我們前面講的「普等三昧」。每一個眾生都得到、每一個菩薩都得到。


下面講依平等法,修菩薩行。具足德本。這是成佛的根,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都是相同的,這是成佛的根本、成佛的基礎,你要了解這一層境界。這裡法藏比丘發願,凡是念佛、聽聞佛的名號的這些大菩薩,都能成就如是功德。「修菩薩行」,這裏講的「菩薩」就不是一般的菩薩,在前面第二品講過「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前面講的十玄門,略提一、兩門來行「普賢十願」,所以名為「無盡行願」,不是看到桌、椅、板凳就跟它磕頭,那就破壞因果了;狗跟人同桌吃飯,那就不對了;兒子、女兒對父母不孝,這個也不對了。依著「十玄」行「普賢十願」,故名無盡行願,因為心無盡故,無有一法有所缺減,所以說「禮敬諸佛」、叫「稱讚如來」、叫「廣修供養」,一一都是迴向華嚴法界,每一行都是華嚴境界。極樂世界大菩薩都是這樣修菩薩行的,所以叫「普賢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現在人講的普賢行,講得好像跟世間做善事差不多,要是這樣子,普賢菩薩沒什麼值得尊敬的,也沒功德、也沒有福,所以要知道普賢行怎麼修,這才「具足德本」,能成一切功德之本。


那「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一二三忍,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所謂聽聞佛的音聲能夠不驚不怖,聽佛說「一乘了義」能不驚不怖,順理而認可,故名「音響忍」。再來隨順此理,深心信入,名「柔順忍」。最後除斷我、法二執,故名證「無生法忍」;徹底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是「無生法忍」。所以說「應時獲一二三忍」,一時頓證的。「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所以現證不退,一定成佛。所有的佛法他一聽到,他就懂、就通達,而且能夠修證;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一念就頓成。所以這當中涵蓋著「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不可思議的解脫,表示淨土法門確實不可思議。菩薩聽佛的名號不是只有耳聽,還能夠離相、離念,所以他能夠現證不退、能夠獲一二三忍。不光「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乃至一切音聲,一切順耳的音聲、逆耳的音聲皆是無生,皆是離生滅法,所以極樂世界的菩薩聽聞一切音聲皆是彌陀名號。阿彌陀佛名號還有另外一個意思,翻作中文叫「無生」。凡能見到「無生」的,即是聞彌陀名號。

以上是四十八願,講菩薩聽聞佛號的功德。如果你會聽,現在就是菩薩;如果聽不懂,老實念佛也得前面這些願文當中所說的利益,一樣能帶業往生,所以佛是平等救度一切眾生,是真正持不殺戒圓滿。菩薩戒講:「常生佛性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在這四十八願就體現出來。所以你念佛、你讀四十八願就是持菩薩戒、就是光明金剛寶戒,所以說「一法普攝一切法」,隨舉一法攝一切法,如帝網珠重重無盡,這就是所謂的「普賢行」,不是只在那裡磕頭「禮敬諸佛」。他的「禮敬」是順性而禮敬,「稱讚如來」,如來不分,相上也是如來、性上也是如來,隨舉一法無不是如來,皆能稱讚。「稱讚」不只是口稱,還要「心隨」,要隨順入理,才是稱讚如來。

以此法普行於一切差別境界、於一切順逆境界,故名「廣修供養」。了知業性本空,名為「懺悔業障」。隨順法性真實功德,名為「隨喜功德」。以般若智破除煩惱,就是「請轉法輪」,曉了自心是佛,就是「請佛住世」。具足大乘正知正見,且能行大乘,不被小乘外道之所誑惑,所謂「大象不遊於兔徑」,這就是「常隨佛學」。了達自他不二就是「恆順眾生」。凡所施為,一一迴向真如,迴向實際,回向涅槃,就是「普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