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扶南〔泰國)來的石佛像


  齊 建元年間,廣東番禺 毘耶精舍有一尊扶南國的石佛。

據感通記上說:此像是宋 孝武帝 徵 扶南(古暹羅國)時獲之,是佛滅後300年北天竺阿羅漢 優婆質那所造。第600年有佛奈遮羅漢生後母亡,因念母恩,取回此像供養。孝武帝能獲此像,亦羅漢之力也。

  此石像甚重,非七、
八十人不能移動。
  有一天,精舍外面失火,看看延燒而至,東西已搬出,唯石佛太重,精舍中十多人相顧無計。其中有三、四人,戀顧試抬一下,竟飄然而起,全不費力的移了出去。剎時屋宇便被焚毀了。
  此石佛像常有佛光,州郡有兵禍,就汗流滿體,嶺南人四時皆禮敬之。



六祖大師識智頌解~憨山大師

六祖大師識智頌解


大圓鏡智性清淨。
教中說「轉識成智」,六祖所說「識本是智」,更不須轉,只是悟得八識自性清淨,當體便是大圓鏡智矣。

平等性智心無病。
此言七識染污無知,乃心之病也。若無染污之病,則「平等性智」念念現前。

妙觀察智見非功。
言六識本是妙觀察智,於應境之時,若以功自居,則執「我見」,此則為識。若不居
功,則日用應緣,純一妙觀察智矣。

成所作智同圓鏡。
言前五識轉「成所作智」。此亦不必轉,但悟八識清淨圓明,則於五根門頭放光動地,一切作為皆「鏡智」之用矣。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轉名言無實性。
此言轉識分位。雖說六、七二識是因中轉,五、八二識乃果上轉,其實轉無所轉。但轉其名,不轉其體,故云「但轉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此結前「轉而不轉」之義也。
所言「轉識成智」者,無別妙術,但於日用念念流轉處,若留情念繫著,即智成識。
若念念轉處,心無繫著,不結情根,即識成智。則一切時中,常居那伽大定矣,豈是翻轉之轉耶。


觀六祖此偈。發揮識智之妙。如傾甘露於焦渴
喉中。如此深觀。有何相宗不是參禪向上一路耶?
予昔居五臺,夢升兜率,親見彌勒,為說唯識曰:「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予因此悟唯識之旨。此雖夢語。不可向夢人說也。

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