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引經據典

圓覺經 云: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
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
「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
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
~~~~~~~~~~~~~~~~~~~~~~~~~~~~~~~~~
看見上面的經文,就知道 佛門所謂的「方便」,不是隨順眾生貪嗔癡習性的!
誰說他自己是在方便度眾生,卻在順從你的喜好習性的,那絕對不是佛經所說的「方便」,
因為隨順眾生習性無法令眾生成佛,看見沒?
經文是說:「與其同事,化令成佛」,
你所做的、所修學的能否令你成佛?要想清楚喔。
還有更絕的,是下面那段:「....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
佛要我們發願,學佛修行不要遇到外道,不要遇到二乘,這當中當然包括千萬
也別遇到附佛外道,你~是不是沒發願?不然怎麼會覺得儒釋道都一樣?
居然認為世間法是佛法的根?還覺得大、小乘都一樣?
那就趕快發願,因為這是佛在教末法的我們如何避開學佛修行的誤區。
感恩世尊,感恩有經典,感恩有四依法可依循!!阿彌陀佛~~~

由道轉佛~往生淨土實例

由道轉佛~往生極樂世界真實案例

清朝,彭紹升 居士,又稱:知歸子、二林居士,他是江蘇長洲人。生於乾隆六年。

他十八歲時,會試登第。二十二歲殿試,賜進士出身。
二十四歲學習宋明理學曾修習道教修鍊術

三年,可是一無所獲。


後來讀佛書,說:「道是在此。」開始信向佛乘,捨棄之前所習,專心念佛,號「知歸子」。
二十九歲受菩薩戒,法名際清,斷肉食,不接近女人。常言自己的志向在西方極樂世界,行持則是依止梵網經。

曾在文星閣閉關,修一行三昧。住所之處曰「一行居」。令人全部依照淨土三經所說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繪圖

著一乘決疑論,以佛法之究竟義理來解釋儒家,使排斥佛法之儒生消除誤解。著華嚴念佛三昧論,以消除禪宗學人及淨土學人之異見。

著有淨土三經新論,以演暢蓮宗究竟之旨。他所著的:居士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等,隨機緣接引大眾,世間多有流傳誦讀。集資萬兩,權出入息(利息),來創建佛寺,刊印佛教典籍,供齋僧眾,

開善堂周濟窮困,購置田產以贍養貧窮之人,幫助孤兒寡婦,成立放生會以救眾生命,

各有發願文,回向淨土。隱居在蘇杭的僧舍十多年,每日有固定課程。
後來偶然生病,自己預知時至,不立後嗣,把各項善款,付囑給姪子祝華,交待繼續做下去,不要停止。
後作偈辭世, 向西念佛坐脫往生,當年五十七歲。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溈山警策

溈山警策_(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大洪嗣祖沙門 守遂

溈山大圓禪師 師諱靈祐。初參百丈大智禪師。侍立夜深。丈雲撥爐中火看。師撥雲爐中無火。 丈自起深撥乃得一星火。夾起雲。你道無。者箇是什麼。師因此悟入。丈令司馬頭陀 選得溈山堪建道場。因謂眾曰。若有人道得一轉語便去住溈山。乃指淨瓶問雲。若喚 作淨瓶則觸。若不喚作淨瓶則背。時華林為首座。雲不可喚作木[*]。丈不肯。時 師為典座。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丈雲首座輸卻山子了也。師居溈山。建溈仰一宗 。道傳天下。乃作警策。警其未悟。策其未進者也。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全文:
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剎那異世。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不能安國治邦,家業頓捐繼嗣。緬離鄉黨,剃發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吃用常住。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吃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然則一期趁樂,不知樂是苦因。曩劫徇塵,未嘗返省,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導師有敕,戒勖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耽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後學未聞旨趣,應須博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佛先制律,啓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冰雪。止持作犯,束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教理未嘗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未諳法律,戢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碗鉢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新學無因仿效。才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疏野。不覺龍鍾老朽,觸事面牆。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談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駭人。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裡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臨行揮霍,怕怖慞惶。殼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嘆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言行荒疏,虛沾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雲: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狎習惡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沈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啓悟真源。博問先知,親近善友。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是尋常。遮邊那邊,應用不闕。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虛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托勝因,方能廣益。懇修齋戒,莫謾虧逾,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古雲: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熟覽斯文,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徇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故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乃為銘曰: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克。
出此沒彼,升沈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今生空過,來世窒塞;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六道往還,三界匍匐;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決擇身心,去其荊棘;世自浮虛,眾緣豈逼。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溈山警策()

溈山警策(簡體版)

溈山警策_(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大洪嗣祖沙門 守遂

溈山大圓禪師 師諱靈祐。初參百丈大智禪師。侍立夜深。丈云。撥爐中火看。師撥云。爐中無火。 

  丈自起。深撥乃得一星火。夾起云。你道無。者箇是什麼。師因此悟入。 丈令司馬頭陀 選得溈山堪建道場。因謂眾曰。若有人道得一轉語便去住溈山。

乃指淨瓶。問云。
若喚作淨瓶則觸。若不喚作淨瓶則背。時華林為首座。
云。不可喚作木[*]。 丈不肯。

師為典座。 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丈云。首座輸卻山子了也。師居溈山。建溈仰一宗 。道傳天下。乃作警策。警其未悟。策其未進者也。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全文:

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剎那異世。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不能安國治邦,家業頓捐繼嗣。緬離鄉黨,剃發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
何乃才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吃用常住。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吃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然則一期趁樂,不知樂是苦因。
曩劫徇塵,未嘗返省,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導師有敕,戒勖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耽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後學未聞旨趣,應須博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佛先制律,啓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冰雪。止持作犯,束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
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教理未嘗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未諳法律,戢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碗鉢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
新學無因仿效。才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疏野。不覺龍鍾老朽,觸事面牆。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談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駭人。
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裡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臨行揮霍,怕怖慞惶。殼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嘆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言行荒疏,虛沾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雲:「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狎習惡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沈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啓悟真源。博問先知,親近善友。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是尋常。遮邊那邊,應用不闕。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辦肯心,必不相賺。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虛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托勝因,方能廣益。懇修齋戒,莫謾虧逾,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熟覽斯文,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徇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乃為銘曰: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克。
出此沒彼,升沈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光陰可惜,剎那不測。
今生空過,來世窒塞;從迷至迷,皆因六賊。
六道往還,三界匍匐;早訪明師,親近高德。
決擇身心,去其荊棘;世自浮虛,眾緣豈逼。
研窮法理,以悟為則;心境俱捐,莫記莫憶。
  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溈山警策()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婢妾同修~往生淨土實例

往生極樂世界  實例

宋朝,越國夫人王氏。
平時教導許多小妾、婢女一起共同修學淨土法門,晝夜不間斷。
有一位小妾總是懈怠不用功,於是被擯出,心中後悔,於是發憤精進,用功許久而不疲倦,有天忽然告訴其他侍妾:「我今晚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到了夜晚,聞到滿室奇異香味,小妾沒有病苦就安然往生。
後來,其他的侍妾告訴王夫人說:「我夜晚夢見之前往生的小妾,她要我感謝夫人,幸虧受到夫人的教訓責備,才發憤用功念佛,終於得生西方極樂世界,感念夫人的恩德無量。」
夫人說:「那要讓我也夢到,才會相信。」

當天晚上,王夫人就夢見往生的小妾來致謝,情況跟之前所說一樣。夫人問小妾:我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嗎?」

小妾回答:「可以。」於是引導往前行走,看見一個大池子,其中有紅色、白色蓮華,大大小小互相間錯,有的長得很茂盛,有的很憔悴。於是詢問原因。

小妾說:「世間人修學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才發一念心願往生極樂淨土,這蓮池中便會生出一朵蓮華,再依各人念佛的精進或懈怠的不同,花朵呈現光茂榮盛或是憔悴枯萎的差異,有精進念佛者,花就長得榮茂光耀,就如車輪般巨大。若是懈怠或念一念又廢而不念的人,花就很凋萎黯淡,甚至乾枯。
若是經歷長久而不停息,佛念熟悉而觀想成就,等待因緣成熟,色身形體消無,神識離開娑婆時,決定生於極樂世界七寶池蓮花中。」

夫人又問:「那我將來當生於何處呢」?小妾又引導往前行數里,看見一朵華臺,顏色金碧照耀,
小妾說:「這是夫人將來的生處,是金臺上品上生。」由夢中醒後,夫人悲喜交加。

後來,在她生日當天,當她焚香點燭,家中眷屬才要向前為她賀壽時,她就望著觀音閣而站立著往生極樂世界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弟子規

有人問:弟子規沒啥不好啊?

答:這世間有很多東西都沒什麼不好:醫藥、

書法、....。


但這不是佛法,佛法是幫助眾生明心見性,出

離輪迴,



佛教不是在搞世間法。


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一定要佛教信徒接受

弟子規與佛教有關係?


弟子規信徒沒有根、沒有信心、才會故意這樣

攀附佛教,不是嗎?


如果真這麼好,你們可以將學弟子規的人組成

一個團體以招攬信徒,


何須硬說弟子規與佛教相關?自欺不夠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