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

梵網經菩薩戒本
梵網經 序
沙門僧肇 作
夫梵網經者。蓋是萬法之玄宗。眾經之要旨。大聖開物之真模。行者階道之正路。是以如來權教。雖復無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為指南之說。是以秦主。識達圜中。神凝紛表。雖威綸四海。而沾想虛玄。雖風偃八荒。而靜慮塵外。故弘始三年。淳風東扇。於是詔天竺法師鳩摩羅什。在長安草堂寺。及義學沙門三千餘僧。手執梵文。口翻解釋五十餘部。唯梵網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薩心地品第十。專明菩薩行地。是時。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薩戒。人各誦此品。以為心首。師徒義合。敬寫一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蹤以悟理故。冀於後代同聞焉。

半月誦梵網經菩薩戒儀範
一、白僧索欲說戒日小食(早齋)上,上座或維那作如是白僧或掛牌示眾。
大德姊僧聽!今白黑月十五
十四日,前半月云白月十五日,後半月云黑月十五日,月小云十四日。眾僧和合,在某時某處說戒布薩。一說
若有佛法僧事及病緣事,聽與欲,應先差一堪能者在界內各處受欲。說欲者應對受欲者合掌白云:
大德姊!一心念,今眾僧布薩說欲,我某甲菩薩戒比 丘比丘尼(餘眾隨類加之)有如法僧事,與欲清淨。一說

二、打板集僧
眾僧聞鳴鐘或打板聲,搭衣攜戒本,齊集說戒堂,禮佛三拜,對面立。上座(此即說戒師)就拜墊位,維那舉:「爐香讚」。至「雲來集」三稱時上座拈香,三拜、問訊。
三、懺悔羯磨若在無界處,應先結小界(省略),然後懺悔說戒。
受差作羯磨者,如是白:
大德姊僧聽!此一切眾僧犯罪,若僧時到,僧忍聽,此一切眾僧懺悔。白如是。
大眾長跪,通體懺悔。維那舉「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今對佛前求懺悔

三懺三拜已,再禮佛三拜。誦者升座,大眾坐下。

四、稱聖號(此大乘戒若接於小乘戒後誦,則前面儀式省略。)維那舉,大眾合掌同念。

南無千華臺上盧舍那佛 三稱

五、開經偈
三聚淨戒難得聞 經於無量俱胝劫
讀誦受持亦如是 如說修行者更難

六、謙語詞 說戒師合掌白
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眾!僧差誦戒,恐有錯誤;願同誦者,慈悲指示。一說

七、歸敬三寶 說戒師合掌誦菩薩戒眾等諦聽!
歸命盧舍那 十方金剛佛 
亦禮前論主 當覺慈氏尊 
今說三聚戒 菩薩咸共聽 
戒如大明燈 能消長夜闇 
戒如真寶鏡 照法盡無遺 
戒如摩尼珠 雨物濟貧窮 
離世速成佛 惟此法為最 
是故諸菩薩 應當勤護持 
八、策修
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大德姊!
若有在家二眾,加誦:「優婆塞夷等」。如有沙 彌沙彌尼菩薩等,云:「諸大德姊等」。準菩薩戒本則稱:「諸大士」。
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求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善道法?各趁強健時,努力勤修善;如何不求道,安可須待老?欲何樂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九、作前方便說戒師問,維那答。
僧集否?
答:僧已集。
和合否?
答:和合。
不清淨者出否?
答:此中無不清淨者。
此揀一類:一、曾受而犯,未懺悔者(犯十重未曾得見好相,犯輕垢未曾對首懺悔)。此一類不聽共作布薩,若有,即遣出;
答:不清淨者已出。
不來囑授菩薩,有幾人說欲及清淨?
若無,答:此中無說欲及清淨者。
若有與欲者,受欲者答:有。即起座至中間,向說戒師頂禮一拜(若受欲者戒臘高或同等於說戒師,則問訊) ,胡跪合掌說云:
大德姊僧聽!某甲菩薩,我受彼欲清淨,彼如法僧事,與欲清淨。一說
說戒師云:善。受欲者答:爾。一拜(或問訊),還復本位。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
答:說戒布薩。
十、誦菩薩戒序 說戒師合掌誦
諸佛子等,合掌至心聽!我今欲說諸佛大戒序,眾集默然聽!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眾清淨。
諸大德姊等諦聽!
佛滅度後,於末法中,應當尊敬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時,如闇遇明、如貧人得寶、如病者得瘥、如囚繫出獄、如遠行者得歸。當知此則是眾等大師,若佛住世,無異此也!怖心難生,善心難發,故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剎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人命無常,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
眾等各各一心勤修精進,慎勿懈怠懶惰、睡眠縱意。夜即攝心,存念三寶;莫以空過,徒設疲勞,後代深悔。眾等各各一心謹依此戒,如法修行,應當學。
謹按:此序至為切要,除叢林布薩別有儀式外;凡讀經者,均應先讀此段序文,不得省略。
諸大德姊!今白黑月十五
十四日,作布薩,說菩薩戒。眾當一心善聽!有罪者發露,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諸大德姊清淨,堪說菩薩戒。已說菩薩戒序竟。
今問諸大德姊:是中清淨否?三問
諸大德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一、正誦戒經
誦戒序竟,誦戒題「佛說梵網經卷下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之下」,即從「爾時……」誦起,至結偈終。
說戒座中默露法誦戒時,當一心攝耳諦聽,以戒為鏡,照己戒行之完缺。
說戒座中,說戒師於「今問諸大德姊:是中清淨否?」三問罪時,清淨者默然。若犯「輕垢」,先不憶罪,今三問方憶;即當對眾發露懺悔清淨,方堪聞戒。或恐對眾懺悔,鬧亂布薩,應心念發露云:
我某甲菩薩戒比 丘比丘尼(餘眾隨類加之),犯某某戒,若干某某罪,今為逼說戒,未得懺悔;待說戒竟,當如法懺。三說
如是默露,則無默妄之罪,方得聞戒法。
若犯,有疑者,應心念云:
我某甲菩薩戒比 丘比丘尼,於某事上疑;待說戒後,當決了懺。
若憶犯「十重」,即當起座出外,待布薩竟,向知法者悲泣發露,請教滅罪之方也。
十二、敬謝詞誦戒畢,說戒師謝眾。
某甲敬謝大眾!僧差誦戒,三業不勤,戒文生澀;坐久延遲,令眾生惱。望眾慈悲,布施歡喜。
一說。維那打磬一聲,說戒師下座一禮,歸位。大眾起身。
十三、迴向偈 說戒前結小界者,說戒訖,先解小界(省略),然後迴向。若在界內,即可迴向。
大眾向上立,待說戒師就拜墊位,維那舉:
誦戒功德殊勝行誦者
「行」拜 無邊勝福皆迴向「皆」起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再拜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三拜
摩訶般若波羅蜜 問訊
十四、三皈依三皈畢,禮佛三拜、問訊已。
維那云:至誠禮謝說戒法師三拜。誦者云:禮佛一拜。或答:免謝。
說訖,轉身對面立,待上座先出堂,大眾再順序出班。
謹按:若只一人無同誦者時,先誦菩薩戒序:「佛滅度後……」竟,即可自戒題誦起至結偈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