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大乘八宗重點簡介


玄奘大師(唯識宗)
■精通佛教經、律、論三藏,被尊為「大乘天」、「三藏法師」,俗稱「唐三藏」。
■西行求法十餘年,精通《瑜伽師地論》。
■博學多聞,名震五印。
 □著《會宗論》,《制惡見論》
  破斥印度大乘學者對空、有觀念之偏差。
  印度戒日王讚說:「日光既出,則螢燭奪明。」
 □戒日王以玄奘為論主,舉辦全印度之無遮法會,
  宣說大乘教義,將其著論,揭櫫於會場,經十八天會終,
  無人能改一字,深獲與會十八國王之讚嘆,並皈依其座下。
■返國後主持譯場,翻譯經典二十餘年,貢獻卓越。主要經典《大品般若經》《瑜伽師地論》。
■與鳩摩羅什同為佛教經典翻譯之重要大師。
■中國法相唯識宗之創始人。
■著《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古印度及西域風土民情及文化之重要文獻。
智者大師(天台宗)
■著《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合稱「法華三部」,奠定天台宗教理基礎。
■創「五時八教」之判教,為中國特有之教理體系。
■住錫瓦官寺八年,主講《大智度論》,文武百官奉敕「一日停朝事」,皆往聽法,盛況空前。
道宣律師(律宗)
■著有「南山三大部」,弘揚戒律,世稱「南山律師」。( 南山三大部:四分律行事鈔、四分律羯磨疏、四分律戒本疏 )
■確定《四分律》在律學上之重要性,為後世中國僧尼的受戒規範。
■著《戒壇圖經》將中國佛教的戒壇予以定形。
不空三藏(密宗)
■唐朝時 善無畏大師、金剛智大師、不空三藏 稱為「開元三大士」,弘揚密教。
■深得唐代三朝皇帝之敬仰,曾特任為「開府儀同三司」,倍受尊榮史無前例。
■中國密宗之集大成者。
吉藏大師(三論宗)
■又稱嘉祥大師,為三論宗之集大成者。奠定三論宗在隋唐佛教中之地位。( 三論:龍樹菩薩之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菩薩之百論 )
■著《三論玄義》主張破邪顯正,宣揚龍樹菩薩之論述。
杜順和尚(華嚴宗)
■華嚴宗初祖,深受唐太宗信任,賜「帝心尊者」之稱號。
■著《法界觀門》將華嚴宗行門歸納整理為三觀。
澄觀大師(華嚴宗)
■華嚴宗第四代祖師,弘揚華嚴宗的正統宗義,歸於正流。
■著《華嚴經疏》,有「華嚴疏主」之稱,千餘年來,註釋華嚴經無出其右者。
善導大師(淨土宗)
■行門以專心一意稱念阿彌陀佛聖號。
■淨土宗由此興盛。
■著《觀經疏》,日本淨土宗奉為高祖。
禪宗之興盛
慧能大師─禪宗史上之關鍵人物
■六祖慧能大師,曹溪普傳,使禪宗在中國大為興盛。
■一聞「金剛經」後,當下即開悟,是頓悟之最佳例證。
■雖不識一字一介樵夫,但亦能契悟心法,表佛法平等,人人皆能成佛。
■慧能之前,禪宗為代代單傳。慧能座下,開悟弟子數十人,皆能獨當一面,廣傳頓悟心法,故禪風遍中國,奠定禪宗在歷史上巨大的影響。

會昌法難
■唐武宗時,聽道士、宰相之言而排佛,將佛像、鐘、磬、改鑄為錢幣、農具等物,史稱會昌法難。
■第二年帝崩,唐宣宗再興佛法。
■唐宣宗曾為沙彌,且因長期流落民間,倍知稼穡而勤庶政,見武宗昏暴,即詔告復興佛教。
■會昌法難之後,經典散失,各宗沒落,唯禪宗一支獨秀開為五支。
 

靈山會上
          ■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不解其意。獨摩訶迦葉,會佛旨意,破顏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 法門之旨,付囑於汝,汝為第一代祖,代吾傳化,勿絕慧命。」 
■爾時,佛復告迦葉:「吾將金縷僧伽黎衣,傳付於汝,轉授補處,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壞。」
■禪宗從摩訶迦葉為初祖,至西天二十八祖,菩提達磨,東來中國為東土初祖,乃至六祖慧能。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太宗文皇帝製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

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

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

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

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

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

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

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

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

慈。昔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成化;當常現常之世,民

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

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

塗;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

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

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

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

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

迥出,隻千古而無對。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栖慮玄門,

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

學。是以翹心淨土,往遊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

飛,途閒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

影;百重寒暑,躡霜雨(別本有作「雪」者)而前蹤。誠重勞

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

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

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

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 


  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

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

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乾燄,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

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昇,昇墜之端,惟人所

託。譬夫桂生高嶺,零露方得泫其華;蓮出淥波,飛塵不能汙

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

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

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求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

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大唐三藏聖教記 

           高宗皇帝在春宮日製 

  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

旨。蓋真如聖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之軌躅也。綜括宏遠,

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滅之機要。辭茂道曠,尋之者

不究其源;文顯義幽,履之者莫測其際。故知聖慈所被,業無

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剪。開法網之綱紀,弘六度

之正教,拯群有之塗炭,啟三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

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常;赴感應身,經塵劫

而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於鷲峰;慧日法流,轉雙輪於鹿

苑。排空寶蓋,按(別本有作「接」者)翔雲而共飛;莊野春

林,與天華而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 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歛

(別本有作「斂」者)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石室歸貝葉之

文,澤及昆蟲,金匱流梵說之偈。遂使阿耨達水,通神甸之八

川;耆闍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法性凝寂,靡歸心而不

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

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於是百川異流,同會於海;萬區分

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劣,堯舜比其聖德者哉? 


  玄奘法師者,夙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齒+(軋-車)]

(別本有作「齔」者)之年,體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匿跡

幽巖。栖息三禪,巡遊十地,超六塵之境,獨步迦維,會一乘

之旨,隨機化物。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恒河,

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半珠。問道往還,十有七載,備通

釋典,利物為心。以貞觀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於弘福寺,翻譯

聖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

傳智燈之長燄,皎幽闇而恒明。自非久植勝緣,何以顯(別本

有作「闡」者)揚斯旨;所謂法相常住,齊三光之明;我皇福

臻,同二儀之固。伏見御製眾經論序,照古騰今。理含金石之

聲,文抱風雲之潤,治輒以輕塵足岳(別本有作「嶽」者),

墜露添流,略舉大綱,以為斯記。 

真唯識量--玄奘大師

真故極成色不離於眼識宗。



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因。猶如眼識喻。



~~~~~~~~~~~~~~~~~~~~真唯識量是唐代玄奘大師於取經將回中土前, 于中印度 曲女城 戒日王所設之十八日無遮大會 上提出之三支比量。 

戒日王廣召五天竺國 解法義沙門、婆羅門等皆是當時負有盛名者,及小乘、外道諸師而為對敵,立一比量,


書在金牌,經十八日無有一人能破斥者。


玄奘大師以此比量破外道及二乘邪說,人人都稱讚玄奘大師為「大乘天」,名噪一時。荼毗後舌根不壞。


縱然六祖出世亦不能出其右,古佛再來亦不能超其上。

現今末法,邪說熾盛,更有吃袈裟飯者為圖私利,好人恭敬讚歎,將外道邪說(弟子規、了凡四訓、感應篇、蔡禮旭、人間佛教、大乘非佛說等諸邪見輩,所說之佛門問題書刊),而作了義之解者,向深心之學者,痛下毒手,斷人慧命,殺生之罪無過於此,此等諸人,必當墮無間永無出期矣

大乘定香精舍,承 悟顯法師指示,重印此 真唯識量,以一金論,盪除邪說,必將其連根拔除,舒金錍,以治群盲,開神藥以療重疾,冀有幸者,開慧目,除翳眼,不枉醫王之劬勞矣

為免大眾閱讀有誤,特將蕅益大師略解,附印于上,希望大家能夠生正解起正見

免費結緣: 請使用線上索取

http://www.mdxv.idv.tw/basis.php




~ 华严经 离世间品 ~十種魔

十种魔,十种魔业,十种舍离魔业,十种魔所摄持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
  蕴魔,生诸取故;
  烦恼魔,恒杂染故;
  业魔,能障礙故;
  心魔,起高慢故;
  死魔,舍生处故;
  天魔,自憍纵故;
  善根魔,恒执取故;
  三昧魔,久耽味故;
  善知识魔,起着心故;
  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注: 布施却心怀着恶意或轻视; 虽持戒却不戒心,心怀瞋恨; 行菩萨道却舍弃恶性众生,不施救度; 远离懈怠的佛弟子,没有劝进; 轻视怠慢心意不坚定的佛弟子; 讥笑嫌恶愚笨的人)

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注: 甚深法指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第一空义或称实相义)

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注: 喜欢求取声闻和缘觉两种小乘果 不喜欢投生到人道和恶道或十方世界去解救众生 志向在于小乘涅槃喜好离欲的寂静)

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乐学世论巧术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

是为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近善知识恭敬供养,舍离魔业;
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
于佛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
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
常求一切菩萨藏法,舍离魔业;
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
信受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
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等无二,舍离魔业。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出离一切魔道。 」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

懈怠心,魔所摄持;
志乐狭劣,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或天道)

于少行生足,魔所摄持;(注: 指修行以少为足例如沉溺于天道幅报和小乘果位)

受一非余,魔所摄持;(注: 指只接受一种法门非斥其他法门即排斥并说其他法门的不是)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注: 指不求无上菩提(即成佛) 和普渡一切众生)

乐处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涅槃)

永断生死,魔所摄持;(注: 指 志在小乘涅槃 )

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不化众生,魔所摄持;
疑谤正法,魔所摄持。
是为十。 」

錯混儒釋道...等教

有的人總想把所有的宗教統一融合起來,

想全包,其實是想顯示自己的圓融無礙,這種行為正顯示其無知,

「法」如同藥,有聽過將所有藥混在一起後,治所有的疾病嗎?


比如說:儒、道兩家再修,都脫不出佛教所說的人天兩道,

完全不是學佛人所要的。

硬要混在一起說是「一樣」,說「都可以」,這只是益顯言說之人對三教之混淆。

更有將九大宗教用華嚴經來混濫,更是錯得嚴重,試想:華嚴會上的豈是凡夫?
強說是 一體之樹,「根」是一,又說不出心性之義趣,

只是自我陶醉於妄想中罷了!

誰也沒度到,反讓學佛人搞錯,跑去學基督教、天主教....等。

錯失此生出輪迴的機會!

如何辨識好香


一:遵循古法製作的優質好「香」燃燒後的香灰是灰色的,但現代人為了讓香灰好看都會添加碳酸鈣(俗稱石粉),使香灰變成白。加了碳酸鈣的「香」經燃燒後會產生懸浮粒子,當人體吸太多後會把肺泡塞住,影響肺部健康。 

二:遵循古法製作的優質好「香」剛燃完掉下的香灰是不燙手的,而以現代法製則很燙手。原因在於遵古法製作的「香腳」須按一定製程泡水,因為「香腳」是竹製的,水泡後不僅可去除竹味,也可防蛀,甚至增加燃點。而現代法製的「香腳」則使用工業助燃劑來增加燃點,因此香灰會燙手,以添加化學香料來化解竹子的味道並可提高香氣。

 三:「黏粉」使用多寡:由於「黏粉」遇到空氣中的水氣會產生酸味,所以「黏粉」愈多味道愈差,當然相對使用的香粉也愈少,品質當然愈不好。因此;業者為了講求速度、節省成本都會以添加化學香料來增加香味。 

四:遵循古法製作的烘乾方式是以太陽晒乾,如此仍能保持香味。而現代製法則是將「香」放在乾燥爐中以急速乾燥的方式烘乾,由於乾燥爐屬於密閉空間,會把香氣、水氣混合,造成香味蒸發,影響品質。

 五:人工植物香料,燃燒時不刺鼻、不薰眼睛、天花板不變黑。香氣從口鼻入,通於肺腑氣血,對身心兩方面都有很直接的影響。所以,好香既要芳香宜人,還須不危害健康,且能調養身心適合任何時間、地點使用(可改善磁場),如:讀書、品茶、喝咖啡、聽音樂,及客廳、店面迎賓均可使用。

 六:「香」的行家中有一句話:「外行人聞香味,內行人聞氣味。」故品質較好的香其香氣一般都具香氣清新,爽神,久聞也不會有頭暈、較為清甘幽遠,常能感覺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輕微的藥材味….等特點。添加香料的香味道刺鼻濃烈,聞久了,會有噁心的感覺。 

七:特別提醒一般人易被香品的外觀所誤導,香的原料在製作過程中都要經過細緻的粉碎、攪拌處理,在成品中絲毫看不出材質的特點;利用劣質的染色劑可以調出漂亮的顏色,而天然香料做的香,顏色其實大多偏灰;特殊的化學添加劑可以輕易使香品表面變得光滑潔淨;以低檔的化學香精就可以芳香怡人。故質優香可能外觀平平,質劣香可能外觀華美。 八:香的顏色,最好是選擇「香」本身的顏色(即原木色),以避免添加化學色素。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造業者 該改行嗎?

有人說佛在世沒教淫女及做殺生行業者改業。只是講法!

隨緣大不苟同!

改行需要因緣,有時這問一句,可以改變業力,若連問也不問豈不默認殺生是ok的!佛知因緣,凡夫就是不知,所以一定要問!
而且不違法不是就沒違背因果,豈能以世間法律做佛門標準!太多世間上大家認可的事,都是導致自己的下三惡道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