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南懷瑾生平

出生於中華民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南宅殿後村。
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來到台灣。之後成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他在政大、輔大及文化大學都有開課,政壇要人如蔣緯國、白萬祥、王昇、馬紀壯、蔣彥士等人常前往旁聽。許多文化界與財經界人士,如李傳洪、尹衍樑、徐芹庭也是他的弟子。
1983年,其弟子王昇遭蔣經國解職,解散劉少康辦公室。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成為新政學系在台灣的新領袖,為避禍,南懷瑾於1984年移居美國,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
在蔣經國死後,李登輝的重要核心幕僚,包括蘇志誠與劉泰英,都是南懷瑾的學生。據傳,李登輝曾經利用南懷瑾的人脈,安排密使與中國共產黨進行秘密談判與交流。
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2004年,移居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2006年後,長住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廟港,創立太湖大學堂。
[編輯]年表
1918年生於中華民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教育。後從袁煥仙學習禪宗。
國立藝術院第二期畢業;
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畢業;
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
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返蜀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
1943年春,禪門虛雲老和尚蒞臨重慶,主持護國息災法會。袁煥仙攜南懷瑾赴渝禮請虛雲老和尚到成都弘法. 南懷瑾後來也講他是虛雲的弟子
1945年,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期間在峨眉山中鋒大坪閉關兩年。
離藏後赴昆明,講學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
1947年返回故鄉溫州樂清,不久,歸隱於杭州三天竺之間。後又在江西廬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春前往台灣,相繼受聘於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和國立政治大學講學。
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後創立「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和「十方叢林書院」。
1971年創辦《人文世界》雜誌
1976年到1979年閉關於鬧市三年
1985年旅居美國,成立維吉尼亞「東西學院」。
1988年到香港居住。
1993年應妙湛長老之邀到廈門南普陀寺主持"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2004年從香港移居上海。
2006年到蘇州吳江廟港太湖大學堂定居並講學至今。對中國文化和社會均產生了深遠影響。
[編輯]著名事件

[編輯]密使案
2000年,台灣媒體揭露台中密使案,指稱李登輝透過南懷瑾,私下與中國進行接觸。
1998年,中國共產黨高層透過南懷瑾,表示願意與台灣當局接觸。1999年底,李登輝派遣蘇志誠與鄭淑敏,至香港與中國進行會談,中共代表為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的秘書楊斯德。雙方在南懷瑾安排下見面,與談人士還有尹衍樑、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及中共大老許鳴真。但是李登輝否認這項報導,指出蘇志誠與鄭淑敏是以私人身份前往香港,拜會其師南懷瑾,在其處遇見中國人士,此次會談非經由他授權[1]。
[編輯]影響

南師懷瑾先生是許多想進入中國傳統文化人的捷徑,對無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個重要引入角色。南師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銷著有貢獻。他是學術殿堂的教授、是在家修行的大居士、也是生活實踐的宗教家、哲學家、禪宗大師和國學大師(國學大師的出處:《海內與海外》 2006年10期 《杏壇春意暖 教化滿人間——記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作者:王學信),一度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來源請求]。
南懷瑾先生長期精研國學,讀書數十萬卷,於佛、道皆有精深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諸學,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堪稱一代宗師,在中西文化界有巨大聲望。
在臺灣則多由佛道入門(大多數為佛教徒),佛教方面如《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南懷瑾可說是密教準提法在台灣、香港的重要推動力。
道家方面,南懷瑾的書籍在算命及中醫學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階,如《老子他說》、《易經雜說》、《莊子諵譁》、《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等。
[編輯]論著

《正統謀略學》
《論語別裁》
《原本大學微言》
《易經雜說》
《易經繫傳別講》上傳、下傳
《老子他說》
《歷史經驗》
《中國文化與佛教八講》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禪觀正脈研究》
《禪海蠡測》
《禪宗與道家》
《金剛經說什麼》
《如何修證佛法》
《圓覺經略說》
《楞伽大義今譯》
《楞嚴大義今譯》
《藥師經的濟世觀》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中國道教發展史略》
《中國佛教發展史略》
《金粟軒紀年詩初集》
《如何修證佛法》
《莊子喃嘩》
《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禪與道概論》
《維摩精舍叢書》 袁煥仙 南懷瑾合著 (1970)
《禪話》 (1973)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1973)
《新舊的一代》 (1977)
《參禪日記》(初集,原名:外婆禪) 金滿慈著 南懷謹批(1980)
《參祥日記》(續集) 金滿慈著 南懷謹批 (1983)
《定慧初修》 袁煥仙 南懷瑾合著 (1983)
《孟子旁通》 (1984)
《淨名庵詩詞拾零·佛門楹聯廿一副·金粟軒詩話八講》 (1984)
《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 (1985)
《我說參同契》(2009)
[編輯]註釋

^ 林河名. 南懷瑾傳病危/李登輝「密使不是我派去的」. 聯合報. 2012年9月20日 (正體中文).
[編輯]外部連結

經濟日報出版社編輯推介「為甚麼要讀南懷瑾?」
南懷瑾老師著作系列
老古文化
南懷瑾先生(English)
張中行批評南懷瑾著作漏洞多
張中行批評南懷瑾 出版社予以反駁
懷瑾先生電子書 視頻分享:(明師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