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末日過後~2012.12.22

昨天是許久以前就預言的世界末日,

結果呢?

大家都還活著啊,但許多人為了這些消息憂心忡忡,寢食難安。

到處放出消息的人是否失了慈悲心?

身為佛弟子當謹記: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隨時好好用功。

佛門中放消息的人肯定要說:他們是要提醒大家用功,

但誰看過佛或祖師大得這樣提醒人的?

這樣跟危言聳聽有何兩樣?還有小孩說:末日了他要去自殺。

那些人一定急於到處蒐集昨天哪裡發生災難,

其實在電視網路媒體新聞不發達的過去,

哪裡不發生些災難啊,都有!

這娑婆世界善惡參半當然有災難,希望大家好好用功,

不要相信佛門這些邪見傳聞,要依佛教導,依祖師開示,

盡此一生勿空過~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第08講 (耳根圓通章)

所謂觀世音菩薩,普通叫做觀音。為什麼叫觀音,本來翻譯是觀世音,到了唐朝有個人做皇帝,避諱,他的名字叫李世民。所以觀音菩薩,也退位一點,客氣一點,把中間世字拿掉,所以叫觀音。就是觀世音菩薩。每一個菩薩的名號,同修行做功夫的經驗有關係的,觀察世間,自然界一切音聲而悟道而成道的。所以他的報告在《楞嚴經》上很重要一段,觀世音菩薩為什麼修到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他的報告第一句話: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是佛要他起來報告的,釋迦牟尼佛要他起來報告,他就報告,最後的第二十五位,他是第二十五位作報告的,二十五位,文殊菩薩做結論的。他說我的修行法門,用耳朵聽聲音,從“聞”耳朵會聽,也不是參話頭,也不是念佛,從耳根進入。這個世界有個耳根,一切聲音都聽到了。所以你看,觀世音菩薩在普陀山,尤其聽那個海潮音,潮水來或者在溪水旁邊,聽那個流水滴滴答答,潮水轟隆轟隆。一陣一陣的浪潮,叫海潮的音聲。吵人的不得了,就在吵人裡頭修。

耳朵會聽見聲音,這個聲音一進入,進來以後,自己用智慧去參究了。“思”,思考,就是參究,禪宗講參,也包括了思考。耳朵是個空的啊,聲音進來裡頭耳膜就反應,聽見了。聽過了,聲音到那裡去了,這是一個聲音,聲音的性,本空。你說空嗎?有,當下就空。從聞一切音聲,或者聽自己內心的,血液的流動,思想的音聲,一聲一聲,觀世音菩薩正講到他要聽了,剛剛好下了一點雨,現在他也不給我們聽了。不然下雨,滴滴答答,從聞思修,聲音方面的,從聲音這個上面進入,入三摩地,到達入定的境界。他利用耳根起修,到達入定境界。那麼,他用功的過程,簡單明瞭的把原則給我們報告,所以你們現在坐在這裡,如果眼睛不看,耳朵聽我講話,放狗屁的一樣的聲音,這是音聲修了,這是觀音法門。

從初于聞中,第一步,耳朵聽到聲音,旁邊的人呼吸聲音也聽到,什麼都聽到,在鬧市裡頭汽車吵的呀,都聽到。你說聲音好煩人,煩是你意識煩,第六意識煩,聲音根本無所謂煩不煩。如果你練習慣了,像我們有時候經過那個機器間,或者是飛機要起飛了,在飛機下面站著,兩個耳朵轟……好像快要聾了,你馬上把耳根聽的功能一空,什麼都不起作用了。耳朵為什麼震聾了?是你因為聲音進入耳膜,你意識心配上了,意識一著急,神經一緊張,耳膜震破了。如果意識不著急,神經不去緊張,你整個放鬆了,沒有事啊。同樣道理,他說所以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于聞中,開始聽,聽一切聲音,每一個聲音都聽到,慢慢地也不是用心去聽,自然聽到,自己老是在那裡靜,這個聲音來了,就聽到,聲音跑掉就走了。入流亡所,慢慢聽啊……“入流”到什麼流,不是流水,證入了自性的法性的功能之流了。于聞思修,初于聞中入流,證入法性之流。亡所,慢慢就忘掉了所聽的是什麼,狗叫同我講話的聲音是一樣,不起分別了,入流,進入法性之流之性,忘記了所以然,所聽的聲音了,第一步,他說。

第二步呢,所入既寂,所聽的聲音進來都沒有妨礙了,自己內心非常清淨,寂滅,到達這個境界的時候,怎麼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進入菩薩的大定的境界,得無生法忍。動相,是聽到聲音。沒有聲音的時候,有沒有現狀呢,有境界沒有,有啊,什麼都聽不見,也在聽,那個是靜相。有聲音是動相,剛才我們在走一樣,大家都在走是動相,一個香板,啪,一拍定住了,定住了這一剎那,什麼聲音都沒有,這是靜相。兩個現象,並不一定說動相不對,靜相就是道,不是這個意思哦。動也是相,靜也是相,正反的,等於這個手心也是手,手背也是手。動也是相,靜也是相。真的道在那裡,能動能靜的那個本能那個自性。動靜二相,了然,都清楚,動來了,聲音來了,知道聲音,聲音去了,知道沒有聲音,動靜了然不生,一個雜念妄想都不動了,第二步功夫。觀世音菩薩都給你講了,修持經驗都有,是你們自己看經學經,一邊學,差不多觀世音菩薩還要跟我們學呢,自己沒有用心。

第三步,如是漸增。這個樣子的境界,如是,就是這樣。漸,慢慢……不要急,只要你功夫到了,漸漸地增加這個境界。聞所聞盡,聽到聲音,能聽聲音的動相的,能知道靜相的,這個能聞之性,聞,所聞的境界都空,都沒有了,聞所聞盡,都沒有了。那我們講什麼都空了,他沒有講空了。“聞”,聽到的。能聞之性,所聞的。都空了,能所都空了,慢慢的都亡了。盡聞不住,你覺得,什麼都聽不見了,什麼都空了,這個境界認為自己了不起了,不要,還要放下,不理,沒有關係,盡聞不住。那麼這個時候,第四步,你會覺得自己能夠知道,能夠靈靈覺覺的自性,覺所覺空,能夠知覺一切的,以及自己本身能覺的作用,能覺所覺都空了,真正達到空靈的境界。然後,空覺極圓,空所空滅,在空的境界慢慢修持,久了以後,能空的與所空的都沒有,不是沒有,達到圓滿境界,圓滿,不能說他空,也不能說他有,也不能說他非空,也不能說他非有,空有都不分了,空覺極圓,空所空滅。連空也沒有,連空也空掉了。有個空,已經不空了嘛!最後呢,連空也不空。生滅既滅,能生能動能靜生滅法,這個都寂滅了。寂滅現前,自己的本性本來面目就現出來了,就是這個樣子。他說他報告佛,觀世音菩薩,我為什麼修成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就是靠音聲入道的,他到了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就在這時候跳出了世間,超越了。不但跳出世間,也跳出了出世間。等於說這個時候出了家,這個時候又入了家,無家可出也無家可入,無境界可出,無境界可入。然後他的一切,因為他的願力大慈大悲,所以,普遍地在苦海茫茫中間度眾生,而且觀世音菩薩隨時化身是女身,尤其是他同情女性的境界,實際上他無男女相。觀音菩薩各種各樣的化身都有的,因為他的慈悲願力的關係。

我們為什麼行香?又講觀世音,講到他,他又下起雨來,一想他他就雨來了,現在他又不下了。哦!對了,這裡是南普陀,他的分殿,是要來看看才對。所以我常跟大家基督教、天主教那些神父、牧師講笑話,你們啊,做生意做不過佛教的。怎麼呢?你們只有一個天堂,在別的世界開了一個觀光飯店,而且教人家不要怕死,早死更好,到我們那個觀光飯店,免費招待就上天堂。你們每一個宗教,都在另外一個世界開了一個招待所、觀光飯店,當然佛教也開。佛教開的是西方極樂世界,老闆是阿彌陀佛,總經理是觀世音菩薩,也還有個副經理大勢至菩薩,都在那裡幫忙。所以你們每個宗教都講自己,我那裡觀光飯店免費招待,周到才好呢!大家都進來,都爭取快死,死了跑我那裡來,這個是宗教。但是你也做不過佛教,佛教說死了,我那個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平等,而且不花錢的,思衣得衣,你想穿什麼身上就穿上了。思食得食,要想吃什麼,前面就有了。想什麼有什麼,而且不收費。

而且那個地方,也沒有男女的麻煩,所有人到了極樂世界無男女相。你說他是女人嗎?不是,女人那麼漂亮。你說他是男人嗎?不是,也是女人那麼溫柔。所以沒有愛情的糾紛。沒有什麼都沒有。沒有功名富貴,沒有政治鬥爭,都沒有。極樂世界這樣好。我說你做不過祂。你們只有一個天堂,那個觀光飯店是三級的,佛教開的那個,五星級的。阿彌陀佛。你說我去不了西方,萬一下了地獄,沒有關係,我們有分號在那裡,地藏王菩薩在那裡等你。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地獄去找地藏王。你說我也不想天堂,不到西方、不下地獄,我在世間受苦。沒有關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他的生意啊,三路分店都給你做完了。你看有個北普陀還來個南普陀,這個佛教,這個很厲害。這就是我們觀世音菩薩修行的經驗報告。不要看我啊,我這裡沒有觀音。你回轉來看你心中,像話講完了就沒有聲音,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你就進入觀音菩薩那個境界,他又來了,下雨,幫助你,你聽聽這個雨聲,聽到是音聲,一滴一滴的雨聲都告訴你空的,聽過了就沒有,而且越聽越寧靜,不要故意去聽,你自然,就很寧靜了。除了雨聲,乃至隔壁人的動作聲,一切聲都知道,此心沒有動過。這就是觀音菩薩的境界。觀世音。你看這個境界多寧靜啊,所以我們這個老師兄,我在峨嵋閉關時,他看到我直笑,現在看我笑,歪個頭盯著我笑。

峨嵋山,尤其峨嵋山上,尤其到了冬天,那個時候不要說人看不到,鬼也沒有一個,空山寂靜。那個雨滴滴答答,那個境界,世界上,寂滅現前。不要用心,不要用耳朵意識,不要去注意它,這個意就把它拿掉了,自己意不注意,這個聲音,聲聲入耳。入耳,完全不住,剛才觀世音菩薩第一,報告的第一句話,入流亡所。聽這個雨聲,進入那個法性之流,慢慢慢慢忘記了這個所聽的是什麼了,心中特別寧靜起來,入流亡所。奇怪,南普陀真是觀音菩薩道場,你看這一堂,諸位都特別有境界,特別好寧靜,真是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加持你們,全堂都非常……境界非常好。你看他在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佛法經常寫的——法雨弘施。他拿雨滴來給你說法。每一聲每一滴的雨,都好像把你身心內在的妄想、業障、業力,洗得乾乾淨淨,每一個都好,真是感謝觀音菩薩。在這個時候你把自己身體觀念一丟掉,把身體的感受一拿開,丟掉,自己覺得跟虛空合一了,每一滴雨、每一個聲音,都使你很空靈,洗刷你非常乾淨,自然身心與虛空合一。承蒙觀世音菩薩的加庇諸位,在這一堂的你們的體會,定境上,幾乎每一個都有所心得,我不能害你了,我講話就害了你,你看在我沒有講話以前,那個境界好,你不曉得腿的難過了,我一講,又來了,妄念又起來了,真是我捨不得講話,也捨不得打引磬聲音,把你們從良好的安定的境界裡頭把你破壞,罪過,罪過。可是,你真懂得了,就是再雜亂的聲音插進來,了然不生。都知道,都同你沒有關係,自己還在定中,還在清淨中,這就對了。我不打放參的引磬,你們諸位覺得境界好多定一下,多練習一下,以後就不會掉了,自然會找到了,找到這條路走了。如果腿實在太受不了,放鬆腿,沒有關係,不放鬆這個境界。我最高興的,連我的老朋友楊老都進入這個境界,而且很深入。後面許老嘛,差不多,兩個老和尚來了。清淨的境界不是你用心去找,你不去找他,就在這裡。你一聽雨聲,這個聲音過了,聲音並不妨礙人,聲音本空。

音聲的,以科學的道理也這樣,音聲的本質空的,不空就沒有音聲了。譬如我們這個中間有個東西實在,在中間發不出音聲,因為空才有音聲,因為音聲,自然空。所以觀音的法門,跟一切眾生結緣,所以觀音法門,他的威力就是如此,威力就是包含了他的大慈大悲。一講觀音法門,觀音法門法雨一下來,你們全堂百分之九十五都進去了,多厲害啊!(南師敲引磬三聲)想下座的下座,不想下座的你儘管坐下去吧。

講到觀音菩薩的法門,從音聲而入道的聲音,所以叫觀世音。要你身心內在的體會觀察,世界一切聲音可以幫你,使你入道而悟道。所以大家拼命找一個咒子,學密宗的念咒子,或者念經念佛號,拼命在追求。你放下來清淨了,不要追求,自己來了。你說音聲、咒子,譬如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包括普庵咒,很多的咒語的秘密你不知道,稀裡稀裡,嘩啦嘩啦,什麼聲音啊,現在都給你研究。所以真正的密宗,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翻成大日如來的經典告訴你,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一切聲音都是咒語。你要注意,一切的聲音,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陀羅尼是梵文的翻音,就是總持總綱的法門,這就是觀音菩薩的道理。

音聲,佛經上如鼓響,本性空的。可是一切眾生,因某人講了一句話,那句話本空過去了,在意識裡頭打了一個結,永遠不忘,恨死了一輩子。或者說我愛你呀,這一個聲音聽過了,不曉得愛到哪里去了,什麼都沒有了,這一輩子就是為了這一句話就死掉了,奇怪!音聲。所以一切音聲皆是陀羅尼。毗盧遮那佛的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經,一切密宗的最高的最中心的根本。日本人看到這個經典翻譯叫大日如來,就是我們日本,當年我們年輕在杭州讀書的,日本領事館在杭州西湖上,裡西湖那裡一塊大岩石,他就叫人寫了好幾個大字,大日如來。那個時候還不懂佛法,看了就生氣,真的生氣,現在想想他真厲害,也生氣,他的日本要來了,大日如來,他就用那個。實際上大日如來是翻意義,大日如來梵文名稱就叫毗盧遮那佛,中央佛,毗盧遮那佛,所以很多咒語你不要問理由,不可以解釋,從音聲入道的道理就是那麼玄妙,就有那麼大的威力。但是音聲本身是空的。

修行學佛是……所以菩薩學五明之學是內明,反轉過來內在的,這個是,我叫他是生命的科學。自然的科學在物質上,用自己的思想,利用物質向外面去……物理世界去追求真理求證它,這是自然科學家。學佛這個生命的科學呢?它同自然科學不同,它是不用外面的物理世界的東西,反轉來回來用自己本身的官能,器官、五官功能,換句話,最大的功能,腦子。回來,腦子回來,研究自己的腦子,心回轉來找自己的心。不要怕記不住,黑板上給你留下,等一下張開眼睛再抄,可以。所以罵你們的道理就在這一剎那。學會了這一點,記住這一下一罵,一輩子用不完的,這一聲罵你,所以有些老同學們,好多年不見面了,我看得很高興笑,他就很難過。走的時候告訴同學,老師沒有罵我了,他曉得我的作風,我還罵你看你看得起你,等到看不起你,準備打消了,天天看你笑,恭維你一頓。恭維人是埋人,把你活埋了,拿高帽子把你活埋了,最好了。

剛才講了……生命的科學要反回來求自己內心的,譬如道家,南宗的一個祖師張紫陽真人,道也通,佛也通,禪宗更高明,後來雍正選歷代的有成就的語錄,佛家、道家,雍正語錄就選了張紫陽。所以一般歷史學者搞不清楚沒有學過這個,說雍正想學長生不老啊!也修道都沒有弄懂的。張紫陽真人關於參禪的經驗靜坐,他有一首偈子、詩非常好,“心內觀心覓本心”,就是剛才講,回轉找自己的心,內在觀察自己的心。我們思想感覺作用,這個是心,心的作用。“心”不是心臟,這是個代名詞,現在所謂講腦、感覺、知覺,攏總的歸納起來叫“心”。這個本來功能在父母沒有生我們以前,沒有成胎以前,這個心究竟有沒有,是找這個。不是西洋哲學的講的心,西洋哲學講心,就是佛學講第六意識這個作用,已經有了腦筋,腦子裡思想的那個是第六意識,不是心的全體。所以講這個心,是代表全體心。心內觀心覓本心,本來那個心在哪裡,就是原始的原始,沒有我這個腦子,沒有我這個身體,此心究竟存在哪裡。第二句話,現在打坐不是看黑板,年輕人,告訴過你,又不聽話了,就是這一點,太聰明了,你知道吧,用聰明沒有用。第二句話,“心心俱絕見真心”,內在一切思想一切感覺,一切作用都休息了,都清淨下來了,慢慢俱絕,統統絕對的清淨了。絕對,像我們幾千年用,現在根據西洋文化來翻譯作,肯定的。以前我們不太喜歡講這個話,肯定、否定,西文邏輯的話。我們中國的邏輯是,絕對,否定,反對,這都根據《易經》來的,沒有關係怎麼用都可以,心心俱絕,絕對的、肯定的,每個妄心都停止了,感覺、知覺,都休息了。見真心,就可以見到自己那個真正根源那個本心的功能。“真心明徹通三界”,如果你找到本心本性那個根本,明白了,悟了,真的證道了,不是理論上到,要身心投進去求證到了,就超越這個物理世界,超越三界之外,“真心明徹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鬼也好、魔也好、神也好,都不敢碰你。張紫陽非常有名的,他佛、道兩家都通的,一位成就的,所謂南宗道家南宗的祖師之一。“心內觀心覓本心,心心俱絕見真心”,都是這個心啊心……好幾個堆起來,“真心明徹通三界,外道邪魔不敢侵”。

由昨天晚上起,用觀音法門,現在隨時……這裡是南普陀,還是體會他老人家所告訴我們的,他的方法經驗。從音聲而入道,是觀音法門。你看“碰”外面,“碰”一聲,我們自己這裡廚房,嘩啦,吵得很。每個音聲你都聽到,你看看都很清淨。如果你心裡不清淨,聽不見了。因為心裡空就聽見了,而聽見了也是空的。假使你心裡有個煩惱有個痛苦,有個東西擋住了,什麼都聽不見。“反聞聞自性”,觀音法門,觀音菩薩自己講,第一句,第二句怎麼講,“性成無上道”,反聞聞自性,本性的性,就是道在哪裡,道就在你那裡。不是在佛那裡,不在菩薩那裡,是你本心本性上面,性成無上之道。這一念,把外面音聲這個現象不管,能聞之性本在這裡。能聞之性無聲、無臭、無相,本來如此嘛。念念清淨了,這個念念清淨,一路定下去,慢慢成功了就成了道。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尤其你們諸位年輕的師父們,如果參加了這一次,你覺得是上當也好,誠懇也好,好好體會幾天,不要在這幾天當中,你們生活太散慢,把社會上原來太散慢的習氣,帶到這一邊來,帶到禪堂裡來,那是很不應該,那對不起,你就不要在這裡應酬我,你愛去玩,趕快出去玩。這個位子,要想修行的,想進來不可能的,在外面的很多。

真到達了反聞聞自性,能聞之性,不要用心,本來在這裡,這個時候你體會一下,前天所講,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淨了。真的一念清淨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訴你們,出、入、息,出入是兩個現象生滅法,重點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淨,呼吸,彷佛一息停止了,自然的,這個才是息的境界。這個“息”的境界到達了,也就是念休息。

你們大家,我們這一代都很崇拜虛雲老和尚,禪宗。你看虛老的年譜,他原來在禪堂,高旻寺禪堂參禪。不過你注意,虛老也好,來果老和尚也好,年輕都是學道家入手的。後來虛老在禪堂參禪,那個時候他是參話頭的,後世的禪宗,怎麼開悟的?後來喝茶,茶杯打破,為什麼茶杯打破了開悟啦?觀音法門。杯子“啪”一聲,喔…原來是這個啊,就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不是話頭使他開悟的。虛老,抗戰時候在重慶做法會,我們都常在一起的,老師父,活了一百二十多歲過世,在江西雲居山,我在臺灣。他還給我留下話來,這是講笑話。這些,重點不是管這些,是告訴你觀音法門的重要。(引磬)


佛法,《楞嚴經》也講心跟目,眼睛的作用。我們腦神經也好、心也好,一動念,第一個最厲害的,拿軍隊來講,尖兵,前鋒的部隊,尖兵最厲害就是眼睛動了。不動,像你們的眼睛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麵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換句話說這個姿態,閉到眼睛,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淨。所以你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係,你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到,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你自己體會一下,不向上,平正的。然後也忘記了眼睛,不看了,眼皮也關起來了。這個,腦子也好了,心也清淨了。如果眼珠子擺不好,低沉,向下看,不對,向上看也不對。擺正了,也不斜,左右不看,然後擺正眼皮子一關,閉攏來,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嘿嘿,你們說不看了,都看了,看什麼,眼皮子看了。眼皮子蓋到是看不到外面的現象,但是看到眼皮裡面,模模糊糊的光影。你以為眼皮閉著,自己清醒的時候沒有看,看啊,看前面一片模模糊糊的光影。這個就不是眼球的作用囉,這是後腦視覺神經的反映。好,你就利用前面,所以大家眼鏡,戴眼鏡的最好是拿掉,拿掉了以後,你懂得這個法門,慢慢眼睛將來會好起來。

我再講一道,眼皮閉著,眼珠子擺正,不低視,也不上望,就平平的,眼珠子擺正眼皮閉著了,定住。這個“定”不是打坐的定,就是把眼球眼珠子定住,正的,然後不看了,當然沒有看,眼皮一直關起來。但是你不看嘛,真的看到前面白茫茫的,或者夜裡是黑洞洞的,你在看啊,不過大家不曉得看這個,這個你們學佛的注意,就是…尤其你佛學院的這些,教務長啊,了法、誠信,信不信,了不了,都不知道的名字好聽,這個就是十六特勝裡頭,內觀色。

反轉來看自己,內視。不是眼球反過來,意識看到了,前面白茫茫一片,還不是在看。(十六特勝在小止觀以及袁了凡的《靜坐要訣》中有,大家可以參考,不知我說的對不對。錄者注)所以《楞嚴經》上佛問阿難,瞎子有沒有看啊,阿難說,瞎子當然不會看了,怎麼知道,佛說,你錯了怎麼不會看,瞎子看不到外面的色相,但是能看之性,是看到裡面黑洞洞的模糊的一片,這個就是生理內在的有相的光明,你定在這個光明上,就是內觀色。在道家呢,這樣修,就是煉神,神光就定住了。所以有位溫州居士叫薛國堯寫信問我,他大概學過密宗,密宗有個法門“看光”,兩個名稱,一個是托噶,看外色光。一個是徹切,看內色的光。在密宗是不得了,無上大法。我們當年不曉得磕了多少頭,拿了多少紅包,供養哈達一大堆,認為還…東選西選,了不起才傳一個法,等傳給我了以後,我覺得…哎!不過如此我早知道了。什麼密宗密法都在顯教上,顯密是不分的,都是理。理到了,事情就到,功夫就到。因為你智慧低,越弄得神秘,越稀奇,你越信仰,越信越可以帶領進入,智慧高的人,什麼是秘密?最秘密就是自己不瞭解自己,這個才是大秘密呢。

父母沒有生我以前,我在哪裡,死了究竟有沒有東西,我的心究竟是什麼東西?是腦嗎,是心臟嗎,是腎臟嗎,搞不清楚,這個才是秘密。所以托噶、徹切、看光,以中文翻譯來講,不是眼睛去看。剛才我告訴你,眼睛一閉,你看你們看到了沒有?沒有看到,看到了,裡面模糊一片光中,然後你眼珠子不動,就在自己內在的迷迷糊糊一片光中上,安然入定不是很舒服嗎,這就是內觀。佛法沒有來,密宗還沒有來,中國古代有沒有呢?我們自己固有文化,幾千年以前就有了,大家忘了本不知道,中國文化叫什麼,內視,內在的內,看東西視線的視,內視。所以道家“內視”之術這個法門,可以長生不老,煉神。但是,懂了這些還是方法,用這個方法,著手入門好極了。

拿佛法來講呢,在我們的大菩薩這位如來家裡講話,我要負責的,不然他要打耳光,我還吃不住。觀世音菩薩,昨天晚上用音聲下雨幫幫忙,現在我講的也是他的本事。他還有個名字,叫觀自在菩薩,就是他。

你用眼睛這樣看光,一定住了還是觀,自己的,自己就在這裡。這個眼識神光一回轉來,一返照一內視,看得很清楚,什麼都沒有空空洞洞,你就在這個上面定下去。這就是觀自在的入門的方法。當然不是究竟。究竟的觀自在,觀什麼呢?由這個道理再看,找到那個能觀的,原始的明心見性,最初那一點功能找到了,就是他的法門了,觀自在菩薩。慢慢你這個眼睛定住,回來內視返照,“照見五蘊皆空”,身心內外一切是空的,“度一切苦厄”,你們不是會念嗎,心經。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行,就是做功夫。你這樣深行去做,深了,功夫深了,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智慧開發了,自己內觀返照,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得度了。那麼他怕舍利子不相信,又講了,舍利子,我告訴你,是諸法空相。你這樣一返照了以後,你就曉得了,一切法,你內觀以後一切皆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在這個本位上,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為什麼講,是故,古文。現在講所以,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你看,他告訴舍利子你這樣一空,一定了以後,下面,無啊無…?都是空,一路空到底,你們所學的佛法,十二、六根的,六根六塵十八界,苦集滅道,一掃把統統掃得乾乾淨淨,無智亦無得,什麼叫智慧?空的,亦無得,得道得個什麼道,空,無智。你看他都告訴你了,這是他老人家自己說的,無智亦無得。

不過他又來了,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你達到了以無所得,空這個境界,才是菩薩境界,菩提薩埵。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他說舍利子,你不要輕視了這個東西,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昨天有個女同學上來,還問心裡有恐怖,你這樣一了,有個什麼恐怖,恐怖是你自己,自己搗鬼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智慧的觀察清楚了,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把妄想都丟掉,就究竟涅槃了,他就告訴說,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都要靠這個觀自在這個法門,智慧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你們學什麼咒語,密宗啊,以為有什麼稀奇,沒有稀奇的。然後,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顯教的好像唸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揭諦,菩提薩婆訶。差不多,愛怎麼唸就怎麼唸,可是你要懂得觀自在,返觀。與其看人家的面孔,還不如看自己的面孔。心經就不要寫了,要你們去影印誰都會,不然小本子拿一本子,給不會的朋友們就行了,二百六十個字《心經》所有佛法都給你了。

你們打坐修定,這樣下去,配合安那般那,出入息,我們都耽誤了,昨天把《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很仔細告訴你的,只起了一個頭,然後就跑到觀音菩薩家裡去了,昨天晚上跑到觀音菩薩家裡去了,現在還在他家裡,還沒有回到彌勒菩薩這裡來。這個如果懂了,下坐行香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依然不變,然後七天完了,你們自己今後的修持,行住坐臥,都照這幾天這個樣子,假裝也好嘛,也像一個樣子,慢慢就變真的了,弄假就成真了。(南師敲引磬三聲)行香!

行雲流水自然地走去,肩膀兩手甩動,肩膀甩動不是手,肩膀一甩動,你內臟的五臟六腑跟著就氣血流通了,不是身體搖動,肩膀甩動,肩膀跟身體兩個機器。講肩膀甩動,你把身體在搖,可見你這個肩膀這裡,機能已經不靈活了,自己把它練習靈活起來。目光端正不要低視,兩個肩膀甩動,行雲流水,不要左右無人不管了,四個也好,三個也好,一個也好,就是我,心中無事,不要低頭,如科學來講低著頭,把後腦神經拉得緊緊的,你也容易身體容易衰老,腦神經緊張,消耗體能又多,就不行啦。頭一正,後腦擺正了,腦神經不要緊張啦,就鬆懈了,就健康啦。講科學都聽得進,講佛法就聽不進,要命的。然後在我們這一次的禪堂勉強而行之,可是不勉強哦,你自己行得好,然後眼睛半開半閉的,左右四顧無人,左右有人不管了,還是心的作用。此心擺下,四顧無人,悠哉遊哉行去。可是身心要端正哦,(啪,南師以香板擊地,大眾止步靜立,南師環目四顧無語)

藥山禪師(大眾邊用點心邊聽南師講)非常了不起,藥山禪師在江西,藥山也在江西。所以我們現在講人跑江湖,這句話就是那個時候來,那個時候這些大師不住在湖南,就住在江西,這些求佛求道的人,不跑湖南就跑江西,不跑江西就跑湖南,跑來跑去,所以跑江湖這樣來的。

藥山禪師非常名氣大,大師禪宗的了不起祖師,祖師者後人叫的。他的教育的門庭,就是他的家風,所謂家風,等於南普陀、北普陀各有各的作風。他的作風教育作風不同,跟人家不同各有一套,藥山禪師教人家專門用功夫,參悟自己的自性,走禪宗的,南宗六祖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不准徒弟們看經典,不需要看了,你只要明心見性,你自己就會懂得佛經了,還要看個什麼,不准人家看經。

可是這位老和尚有一天,自己在山門外山上坐到,在看書,在看經,旁邊有個徒弟就問了,師父啊!抓到師父的辮子了,光頭也有辮子。他說,您平常都不准我們看經,您老人家自己在這裡看經。藥山禪師說,你們看經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注意這個話,你們看經呀,把牛皮都看得穿了,我看經遮遮眼睛的呀。這就是禪宗。所以你們現在的教育,書看多了學問又沒有,把書本都看穿了,就看出了一個近視眼,眼睛也看壞了。所以我七十多歲了,你看我翻開這個本子看還不喜歡戴眼鏡,雖然模糊一點,照樣看得清楚,讀了一輩子書比你們多,你們讀個幾本書算什麼,老幾啊,我武俠小說看了十萬多冊,就講武俠小說,還不要說別的,大藏經看,翻了又看,看了又翻,眼睛怎麼沒有看壞,就是老和尚說,你們看書啊,把牛皮都看穿了,那個眼睛盯著,頭低下來,然後擺…不戴眼鏡才怪了,我一輩子看書,教人家,沒有躺下來看過,我的看過多少次的書,你拿出來檢查乾乾淨淨,不要亂畫的,我看書以前一定用帕子,手要洗乾淨,看書是端正看,從來沒有這樣看,躺倒了看不幹的,所以精裝本我很討厭的,因為拿著很吃力。

不會拿到這樣,也不會是這樣看,一輩子沒有這樣過,更不會書拿到廁所看,也不會躺下來看書絕不幹,要看書就坐起來,端正這樣看,要睡覺就書疊好,疊好怕把書搞壞了,還條子夾在裡頭,恭敬書是恭敬自己,不是對書本。

所以有時候看書,我也…看電影,也看電視,他們同學們笑我,老師一拿到電視,我們那些老朋友,有些電視我叫…北京、上海,趕快聽說那個電視好,給我買來啊,老朋友們就想辦法給我買來,唐明皇也好什麼也好,我就坐下來一看,七個鐘頭、八個鐘頭,一起把它看完,我懶得牽掛了,看完哈哈一笑,這樣還編的不錯,看小說一樣,我常常坐在那裡看小說,夜裡一坐到天亮,然後天亮還在看,反正一部看完了拉倒,怎麼眼睛沒有看壞呢,我看電影也好,看小說也好,我要叫電影跑過來,我不要,那兩個眼睛跑到電影裡頭去,你不是壞了嗎,叫電影過來,叫書本擺在眼裡,叫書過來,把神回收看東西,不是把這個精神外散,跑出去了,這個道理也就是我十七、八九歲在杭州,那個時候啊,我也同你們一樣,練武功,要學成飛簷走壁,劍仙,練氣功練到一把劍,我現在身上都有,今天沒有帶來,三寸長練成一把劍,白光一道,千里之外要你的頭就是頭,手就手,拿回來,要學成飛劍,結果搞了半天,也沒有這個人,聽說城隍山上有個道士,杭州城隍山,有個道士,你們現在去看那個廟子,不曉得…這個道士,滿清的皇族出家的,會飛劍,誰告訴我,一個和尚告訴我,我的好朋友,我說怎麼去拜師,他說我也在找,我們倆一起去。去了這個城隍山廟子,找這個道士,要見這個道士好困難,一關一關的擋駕,不在,不在,好幾趟。有一趟總算受了我的感動,在了,見到了。這位老道士一出來,坐在客廳一看,肅然起敬,那真風範很好。道士穿的衣服乾淨而樸素,雲鞋,鞋子布的,白襪子,風度肅然起敬,一起來,到底是真的滿清皇族出家還不是,很有禮節,然後坐下,請喝茶,然後就貴姓啊,府上那裡啊。不像你們現在搞了半天,連個名字都搞不清楚,常常有些,對老師非常恭敬寫信給我,南懷瑾那個瑾字,不是寫成言字旁,就是懷沒有把我寫成南壞蛋,還不錯呢,不然南懷瑾就變成南壞蛋了。有個瑾字,你們很多同學寫信來瑾字都寫錯了,裡面是非常恭敬,名字都搞不清楚。古代我們問貴姓,台甫那兩個字,現在問你們就知道了,就砸鍋了。臺灣的台,杜公甫杜甫的甫,台甫就是你的大名。然後我們一聽,不敢,台甫,不敢,賤名什麼,小氏什麼。有名,還有號。府上那裡,府上,我們答復是舍下。現在人,我一問他府上那裡,我的府上福建,我都要了命了,我的媽,一聽就趕快轉話了,你家裡那裡。如果問你的兒子幾位,令郎幾位,什麼令郎啊,你的小狗幾條嘛。你現在這個文化禮貌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在外面…這個兒子有一次,從小教他們,在臺灣時候。我的那個兒子讀小學回來告訴我,爸爸,你的那一套不行的。我說,怎麼不行。我到同學家裡去,人家問我…這個,我舍下浙江。他說,他那個爸爸就愣住,聽不懂舍下,我就曉得他不對,我就說,我的家裡是浙江人,不過我也沒有到過,這樣一說就通了。你那一套沒有用的,我說有道理,這個時代變了。所以那個道士,然後就問我,你先生啊……那個時候,我還不到二十,他年紀……那真是像一個神仙化身,他說,聽說你先生好幾次要想找我做什麼?我就站起來,要給他跪拜,他說不必。馬上站起來,不要多禮,請坐,那麼我也不勉強,我說我啊,聽說您是一位劍仙,我也要學劍。不要迷信,沒有這回事,那還有這回事,神仙,我出家修道家,沒有看到過神仙,不要迷信。然後講練劍,他說聽說你學了武功,很好啊。我說,那裡……就是找不到明師,所以特別找您,他就眼睛看看旁邊侍者小道士,這個小道士就有數了,一聲都不響,不像我們古國治,大家……叫了半天,老師啊,幹什麼?那些小道士、小和尚聰明得很,師父一看他馬上去拿一把劍來站在旁邊。他說,你要學劍,你會練劍。我說,會一點,江湖玩意。可以,把劍拿來,請你比幾下我看看。我拿了劍,只動不了幾下。好,夠了謝謝,把劍再交給他套起來。這個沒有用,練武術練劍,我,他說,沒有學好,當年練劍是怎麼練,站在那裡,一把劍,叉手手要直,劍要拿好,就是這樣劈劍,手腕在動,最後是什麼呢?房間,一個黑的房間插一枝香,點一枝香,這個劍這樣劈,劈這個香頭,劈下去把香劈成兩半,香頭上火光沒有熄掉,初步可以說你懂得用劍了,我這聽聽,我一身冷汗都聽出來了。

他說第二步,你手裡抓一把綠豆,馬步蹲好,這個劍丟一顆綠豆,碰,分成兩半了,那蒼蠅過來,一劍就兩邊了,然後才可以開始練劍,我的媽媽。現在這些沒有用了啦,沒有用,你武功再好飛得起來,那個一槍,碰,一顆子彈下來了。然後告訴我,我看你先生,前途無量,不要學這些小東西,武功什麼……對你沒有多大,你的前途。我說我想拜您做師父,他說,你另有明師,我不夠做你老師,不過我吩咐你,兩件事,你既然那麼誠懇找我,我要貢獻你一點東西。

第一,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要輕鬆不要嚴重,尤其眼睛要會看東西,他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風景,把那個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錯了。像杭州風景那麼美,你出去看風景啊,叫風景跑到你眼睛裡頭來,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裡頭來,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裡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沒有用處,你也沒有好處。這個話我一輩子記住,所以我現在眼睛也很好,可是進一步還不只眼睛,他就是一個道法告訴你,精神內斂。我們一聽肅然起敬,師父,謝謝。

第二點呢,我們的心臟只有拳頭那麼大,將來你出去會做很多很多的事,你先生,我看你前途很辛苦,責任很大,這個心只有這樣大,什麼事情不要裝進來,痛苦也好,煩惱也好,得意……不要向裡頭裝。我們心臟,拳頭那麼大,裝不了多少東西的,什麼東西,痛苦、煩惱、得意,統統丟出去,都丟出去,都丟,什麼不准裝進來,統統丟掉,你就前途無量,後福無窮。真感謝。然後看看徒弟,徒弟就把茶拿過來,請喝茶,這老規矩,端茶送客。徒弟把茶拿過來,他接過來叫,請喝茶,我就趕快站起來,告辭了,這叫端茶送客了。等於現代人,談幾名句話,看看表,對不起啊,我還要開會,就趕快走了。你要開會,我還只有……再談一分鐘,只要再給我一分鐘。笨字加個蛋字,就是笨蛋了嘛。人家已經看表了,已經討厭死了,看兩次了,你還盡坐在那裡,拿起茶來喝,我還有一個意見要告訴你,還有一個問題要請教,笨的透頂了。所以他茶……徒弟端過來,請喝茶,我曉得了小說看多了,老人家已經端茶送客了,等一下如果再不走,叫徒弟,開門,送客,再見,走了,你怎麼辦。現在人沒規矩的,亂七八糟到處……你看剛才跟你們講眼睛,我是當年親自經歷過來的,所以現在這個眼睛,幸而我非常感謝我這對眼睛,看了幾十年的書,看了年紀那麼大,總算還沒有壞,但是……到了中年,有一段用功到了某個,所以汪曼之,汪老,這位菩薩,他八十八歲了今年,前兩天一到,眼睛難過得很,他兩個學生很著急,認為……他自己知道氣到了眼睛。我說你對了,明天就會走通了。可是有時候修行氣到了,我眼睛有一度幾乎模糊了,中年,可是我就不用眼睛寫字,為什麼,準備瞎了怎麼辦,瞎了你也要寫字,夜裡不開燈不用眼睛,閉起拿一張紙筆寫,第二天再看看,一行還寫得蠻整齊的,眼睛是假的心是真的。你沒有眼睛心裡頭有個眼睛,這是……摸一摸有這樣大的紙,我寫的第一筆寫這裡,第二個寫這裡,一路下來,一行一行。瞎了怎麼辦?一定靠眼睛做人嗎?同樣的死了怎麼辦?一定靠身體走路嗎?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30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十二頁第三小段,三、明宗: 經云: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這個是一經宗趣,那麼這一段呢,是先說明《無量壽經》的宗旨、宗要,所以它叫做明宗,明是明白的意思,宗是宗趣、宗要,也就是說《無量壽經》修行的重點在哪裡,這個說法就比較容易了解。在還沒講以前,我們要先慶幸自己有因緣遇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現代的印刷術發達,得以印刷流通全世界,那麼大眾得到法本非常的容易,可是呢,這恭敬心就沒有了,還會嫌法寶太多,這個呢就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講「兜率天」,兜率翻作中文叫做知足,這一「天」學的就是知足,我們現在遇到《無量壽經》,心裡生起這種輕慢的心態,那就是不知福、不知足,要知道得遇正法不容易,遇到淨土法門那是難上加難,在經典裡面釋迦牟尼佛讚歎這一部《無量壽經》如優曇花稀有出現,這優曇花三千年開一次,你要是能遇到,那是無比殊勝的因緣,怎麼可以因為容易得,便作等閒看呢。所以流通正法重要性,要知道這部經,當初傳過來台灣不容易啊,從古到今《無量壽經》有十二個原譯本,因為經過戰亂只剩下五種,那麼這五種原譯裡面願文,四十八願的願文開合不同,學佛學淨土的這些學人很難去受持,那麼經過宋朝王龍舒居士的會集,王龍舒居士會集了四個本子,這五種原譯他只看了四個,他是國學進士啊,以他的身分跟地位也只看到了四個本子,我們今天可以看到五種原譯本,福報比他大多了。他的淨土的修為不簡單啊,我們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就是因為看了他的《龍舒淨土文》學淨土,成了一代的祖師,不容易啊。那麼到清朝魏源居士,魏默深居士,咸豐年間的這位居士,他會集了五種原譯,可是還是不圓滿,因為改動了原文,那麼這個是不許可的,尤其是經典不能隨意更改,你看不懂你就隨意把它段落更改、文字更改,那不行。現代的人不如古人,古人對於經典恭敬至極,即使有闕漏的,他也是在旁邊加註解,懷疑闕漏,他自己看的經典在自己的本子上加註謂,留給後人做參考,不敢自專啊,古人曉得這個道理,現代人不了解,要知道你印經要是不照古本,這樣印經典,將來經典面目全非啊,名為流通正法,實為破壞佛法,印這個經有罪過啊,所以古德歷代祖師印經,必然是依原文,在自己的註解裡面,加一些小註給人做參考,那是可以的。參考,段落還是原文,原文他不隨便改變,這個是鐵則啊,不能更動的,佛教徒應該知道,連基督教的聖經都不隨便更改,我們中國人尊師重道這美德要有。那麼到了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會集了《無量壽經》那就完美了,我們師父讚歎:末法流通到最後滅的本子,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看了受持,也肯定師父這個說法,也相信師父這個看法是正確的。他把它會集得等於佛重新宣說一遍,而且原文沒有做任何的更動,經題也沒有自創,那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會集本。民國初年,經過戰亂,由黃臚初中將帶到台灣來,交給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這個本子最後再傳到我們師父手上,把它弘揚到全世界去。所以大家要曉得,這本子留下來不容易。黃臚初中將,這個大家不是很熟,律航法師ㄧ定知道,黃臚初中將最後出家,就是律航法師。律航法師是廣化老和尚的師父,那就非常的有公信力了,律航法師還為無量壽經作簡註易解,簡易的註解。那麼慈舟大師,大家也比較陌生,台灣基隆海會寺,道源老和尚的師父,水里蓮因寺懺公的師父。慈舟大師親自幫無量壽經作科判,並且開講,所以我們能夠遇到,那是不容易。這個無量壽經沒有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應該是說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沒有被毀壞掉。所以今天大家遇到了,要明白無量壽經的宗旨之前,要能夠曉得,遇到無量壽經是稀有難逢的因緣,自己要發願受持、流通,你流通無量壽經,十方諸佛都護持你,因為這一部經十方諸佛一齊讚歎,這是釋迦牟尼佛救度眾生最厲害的一部經典,什麼業障消不了,念無量壽經能消,念佛能消。這古來彌陀經流傳得很廣,但是無量壽經卻沒幾個人知道,就是因為沒有完美的經本。那麼我們現代的人福報很大,遇到了這麼好的一個會集本,那應該要發心要受持,這個是在於要明白宗旨以前,我們要知道它的淵源。這會集從宋朝一直到現在,有人反對,反對會集,他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居士不能會集。我跟諸位講,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因為如果居士不能會集,那你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要拿掉一個,因為有一個本子就是居士翻譯的--支謙居士,他也翻譯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之ㄧ。我們稱它為吳本,東吳的吳。這一位居士,他翻譯的無量壽經,所以不是居士不能翻譯、不能會集,你要看他會集的內容,跟他的用心,這個要清楚。所以對於佛法要生恭敬想,生尊重想,這個很重要。你有恭敬心,你學佛才學得深入,法才會入心。你對於無量壽經的宗旨你才能知道,才能曉得,才願意接受,知道難得,這個是根本,恭敬心是根本。所以你看它裡面講的,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發菩提心就是心要能覺悟,而且這個覺悟的心要能展現出來,很多人以為自己有覺悟,是有一點小悟,不在意的事情放下了,在意的事情放不下、轉不過來,那就是迷惑顛倒,那這菩提心沒有發出來,不是真正的。現代的人發菩提心,我們常講的,露水道心,五分鐘的菩提心,這個就不行。菩提心上一次有講過,那麼它可以分成兩種,一個叫隨事發心,一個叫順理發心。隨事,什麼叫隨事?隨著事相上來發願,發什麼願呢?四弘誓願。大家都會發都會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量無邊,我們要發心要幫助他,你要幫助他,你就要改變你的煩惱習氣,改變你的錯誤的知見、觀念。再講具體一點,所有會讓眾生起煩惱的行為,你都要放下,這才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好啦,前面發願啦,煩惱現前的時候,能不能斷?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斷煩惱,沒有開智慧沒辦法斷乾淨,所以要法門無量誓願學。那這個問題它就產生了,不是教我們要學一部經嗎?一句佛號嗎?怎麼法門無量誓願學呢?甚至我們師父講:學無量壽經以外的經典都是不老實,不能成就;念佛以外的持咒、拜懺都不能成就,這是我們師父講的。怎麼法門無量誓願學呢?學這麼多,心亂了怎麼辦?夏老居士講得好:「廣學原為深入,專修即是總持」。這個話的意思,你們大家仔細去體會一下,廣學原為深入,學無量的法門,原為深入。深入什麼呢?無煩惱之地,這叫深入。那麼專修即是總持,專一的修學,即是總持諸法,總持諸法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所以專修跟學無量法門的目的是一樣的,要斷煩惱。可是現代的人,不想學經典,懶得聽經,懶得研教,他就說我要專修。可是心裡面呢,妄想分別執著不斷,看不破放不下,那也不專。所以要知道目的在哪裡,專修跟廣學目的是要斷煩惱,不是只在事相上。那麼所有經典講的,都是真如實際,祖師告訴我們:「實際理地,不著一塵」,沒有塵勞煩惱。所以無論你是念一句佛號,或是看好幾部經典,目的是一樣的。但是若初心不能契入,還是專學一部作為基礎,作為基礎,不是排斥其它的經典。很多人聽了我們師父講經,開始排斥大乘經典,那就壞了,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你可能受持不了,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毀謗正法,什麼是正法?淨土宗是大乘,你謗大乘經,一樣是謗淨土,不能往生,真的不能往生。大家可以去看看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凡是往生淨土的,有沒有哪一個是排斥其它經典的,可以看看祖師大德哪一個是毀謗大乘的,沒有。所以要清楚、要會聽經,聽經不能只聽表皮。我們在講座上講的很明白,讓大家在一會當中,就能夠抓到聽經的要領跟宗旨。所以要能夠知道,法門無量誓願學,它的一個目的,那麼這個是在相上說的。在應用上講呢,對一切境界,心不生煩惱,一切差別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衍生出無量的法門,只要能不起煩惱,就是學無量法門。眼見色,不隨色轉,耳聞聲,不隨聲轉,這在色塵上在聲塵上,你就學到了,你就得解脫門,這就是學法門。所以雖然四弘誓願,黃念祖老居士說是隨事發心,事中有理,理事不二。如同帝網珠,重重無盡,這法門無量誓願學。那麼最後煩惱斷盡了,業障消了,你就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佛道無上誓願成最好的解釋,在無量壽經裡面,法藏比丘的發願,在法藏因地第四品,他說:「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我修行願成佛,決定堅固,不會退轉,唯有如來可以為我作證明,就表示法藏比丘的用心,是用“真如心”,不是生滅心,是菩提心,這是佛道無上誓願成,總收前面三個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願誓願學,到佛道無上誓願成圓滿,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碰到很多的境界、逆緣,包括你習氣的現前、翻絞,都還能夠提起覺照,不失、不壞,正念現前,這就是有堅固的誓願力,這個心願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決定力,絶對要成佛,所以最後法藏比丘講,他說縱使身止諸苦中,假使我的身受無量的痛苦,即使落在無間地獄,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最後這一句話「永不退」,所以法藏比丘發願,不是隨隨便便發啊!不是一時興起啊!開開玩笑。他怎麼出家?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他沒出家前,人家稱他世饒王,在這世間,最有錢的皇帝,世間人有錢不一定有權,權勢,他都有,而且他的國土豐壤、富庶,國土富庶,他都能放得下,他有世界上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是轉輪聖王,所以他是真正的發心,作轉變,所以要發菩提心,要轉變命運,不用學了凡先生,你學法藏比丘就好,真正的轉、徹底的轉,不光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成聖中之聖,為什麼讚歎他聖中聖呢?“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真正轉過來,從一個凡夫轉變過來,生死都給了斷,這是轉變命運、改造你人生最好的例子,所以無量壽經才是幸福人生的講座啊,讓你即生成佛啊!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幸福的啊,更徹底的啊。了凡先生也不錯,在這世間確實做了不少好事,壽命也延長,求官位也得官位,很可惜啊!沒有求了生脫死,他遇到的是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是明心見性的大和尚,這一種和尚不好找啊!要遇到真的是非常的困難,可是他對這世間貪著得太嚴重,只求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雲谷禪師也很慈悲,滿足他,那他也確實去做也轉過來,給世間人一個不錯的榜樣,但生死沒有了,相反的憨山大師也是遇到雲谷禪師,明末四大僧,生死了斷,一切自在,兩個同樣遇到一個和尚,一個成聖成賢,一個六道輪迴,還帶了一身的殺業,你們想想該學哪一位,所以憨山大師不容易啊!真正的把握到自己成就的因緣、成就的機會。學佛人要往了生死上面看,不要只求世間名聞利養,那些東西會變壞,不會跟著你,你有了之後你不會心安,你會患得患失,你有以後還會想要更多啊!你心會越來越慳貪、越來越不安,那個東西你看到了就要想到啊,那個是毒藥啊!那個是毒品,聽到了,就好像聞塗毒鼓啊,什麼叫塗毒鼓?鼓上上一層毒藥,敲下去聽了會死亡,塗毒鼓,聽到這個鼓音,你的生命會喪失。聽到名聞利養就好像聽到這個鼓聲一樣,趕快離開、趕緊放下,如果有這樣的因緣,要拿來幫助眾生,你有這樣的一個名利,不要自己享用,拿來幫助眾生,用你的地位,用你的影響力護持正法,這也是發菩提心幫助眾生。像我們師父的護法,就很有智慧,他護持正法,不是一次拿一筆錢出來做完就沒事了,他是拿一筆錢出來,幫他做信託,讓他永遠的都能護持,讓道場永遠的都能安住,這個相當有智慧,這個安僧。所以護持正法,你要了解,要怎麼樣來護持,這個才是幫助佛法流通。一筆錢做完了、法寶流通出去了,那它的效益就只在這一次,你相對的讓它都有利息,你就能夠永遠的幫助眾生,即使你往生以後,這功德也一直延續,這叫發長遠心,心才發得長遠,不光在這一生,來世這功德都還在。在以前古代道場,皇家配的田產,那麼寺院他也不向人家化緣,他靠這個田產的租金,租給佃農,去維持寺院裡面大眾的生計,那麼自己出家人他也種地,那麼有一部份也劃歸給佃農去承租,所以以前的皇帝很有智慧,他知道這樣子他可以永遠的做下去。那麼現代就是用信託的方式,因為古代跟現代不一樣,方法不一樣,精神一樣,這個是護持正法,這個是有智慧呀。所以以前的出家人,可以過得很自在,可以專心在道業上,出家人的開銷不大,修行人的開銷很少,夠用就可以。但是有一些居士,我這樣講,他拿去護持的時候、供養的時候,他心裡就會說:你們出家人夠用就好,你們修行人夠用就好。這發心在個人,大家隨份隨力,護持正法,但是不能存這種心念啊,存這種心念你就沒有福報呀,要想到眾生都是自私的,對自己很慷慨,對別人總是苛刻,你布施想要得到好的果報,在這裡面你要會用心,你要布施得財富,你就要把那念貪財的心捨掉。你要想要得到聰明智慧,你就要行法布施,流通正法。想要得到健康長壽,那你就要多放生,多吃素。所以放生在現代很重要,有人跟我講他說吃素是究竟的放生,是沒有錯,這是自分上,放生是你的慈悲心展現,看到眾生有困難,無論是人或是畜生,你都去幫他,或是用錢財,或是用你的關係,去護衛他,都是放生。那麼放生要注意生態,不正確的放生我們不贊同,我們提倡的是正確的放生,你這個環境要照顧到。那麼現在的人邪見很多,他來告訴我,他說放生破壞生態,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說殺生破壞生態,牠本來該在牠原來的地方活得好好的,你把牠帶過來殺,那不是破壞生態嗎?你破壞牠的家庭,你破壞牠幸福的生活。那你不是破壞生態嗎?那好了,你現在要殺生,人都有惻隱之心,放生這個是必然的。那你幹麼惹得大家來放生?你不要殺就好了嘛。所以殺生才破壞生態。放生不會破壞生態。放生,兩種環保,心靈環保,一個是環境的環保,一個是心靈的環保,心裡慈悲心生起來,憤恨心下降、減少了沒有了,心靈環保清淨,跟眾生結好緣,那麼相上的放生,原來牠該回到哪裡牠就回到牠原來的地方去,這環境的環保。完全不會破壞生態。所以是殺生破壞生態,所以我就跟他們講,你要是不殺那就沒有人放了嘛,你要杜絕放生那就不要殺生,人都有這個慈悲心,我們現在講的良知良能,都有良心,你看到動物被殺,那個良心會生起來,這個是好心,這個很重要,尤其是現代人邪見很多,在這裡沒有正見,沒有辦法轉得過來,所以呢被這個邪見所轉,要知道,吃素跟放生兩樣都要做,吃素才真正能得健康長壽,不然你吃素就好像自掃門前雪,自己很有德行,沒有幫助,沒有慈悲心,慈悲心生不起來,看到眾生有困難,有看到當作沒看到,那怎麼得健康長壽?不圓滿;兩個都要做。怎麼做?有沒有辦法做大量的放生?放生不一定要大量。你先把你的小孩教好,教他不要虐待動物,你把你的環境打掃好,家裡沒有這些蚊蟲、螞蟻、蟑螂,這就是放生。你家庭環境要是混亂,要是不乾淨,蟑螂、螞蟻特別多,先從這裡做起,這放生。那麼看到牠們,把牠抓起來,不要拿藥噴牠啊,那個藥是殺具,噴了牠,牠就死定了。噴一噴樟腦油,樟腦油也不能對著這些動物噴,只讓牠聞到,不敢靠近,防止這些昆蟲。譬如說你吃東西的時候,東西滴到地上,滴到桌上,馬上把它擦起來,如果這個東西會引來螞蟻、蟑螂,你要趕快把它的味道給去除掉,這就是放生,這就是護生。還有一種是在市場,看到這些魚、蝦或是動物要被殺,你幫助牠,這是我們常見的典型的放生。所以放生,你在家就可以做了。所以你們想想這是不是環保啊?放生才是環保,殺生不環保,越殺越多,蟑螂、螞蟻都有抗藥性,而且你噴的這個藥還破壞環境,破壞自己居住的環境,這藥都有毒,自己吸多了,自己也中毒,這兩害--自害又害它,應該還三害,為什麼?增長罪業。殺生有罪業,所以要清楚。這菩提心裡面它帶有慈悲心,幫助眾生,見到動物有困難,見到人有困難,或是行動不便,你去扶持他,你去替他設想,像地藏經講的,你讓產婦讓婦女得以安穩生產,這都種無量的福報,有讀過地藏經的同修應該很清楚,這都是放生,都是護生,保護眾生,令眾生得安穩大樂,也就是後面講的三種順菩提門。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不讓眾生心起一念的不安,你要是讓眾生起不安的心,你這個心跟菩提相違背;反過來,能安眾生心,就是順菩提門,所以很重要,發菩提心。那麼再來一向專念,一向專念大家都知道,一心一意向阿彌陀佛念去。但是有沒有一心一意?要能檢點,念佛裡面,在念佛堂念佛當中,有沒有打妄想?日用平常當中,心裡有沒有罣礙?有罣礙,那就不叫一向,罣礙一樣事情,就另外一向,罣礙兩樣事情,那就二向。心裡有無量的罣礙,不知道你的心到哪兒去了?所以要聽經、看經、研教,多多聽聞大乘經典。像師父提倡一向專念,為什麼後來又講金剛經?他在裡面講,你們看不破、放不下,那就要用經典來輔助,你要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說老實話,連無量壽經都不要了。就是沒看破,就是沒有放下,所以這經典要讀,要看啊,不要排斥它,很多人都拿這個我要一向專念,不看經、不研教來作藉口,不然就跟我講,法師,那個經典字太小,我年紀大了,上了年紀,我老花眼我看不到,我看不清楚。你給他一份報紙,看政治看財經的,通通看,看八卦的,沒有一句是漏掉的,沒有一篇是忘記的,通通記得;拿經給他看,他說他老花眼看不到。那真的是當面錯過,百千萬劫難遭遇,他每次讀經都會念,來參加共修也會念,平常在家不看,那就拿他沒有辦法。還有這起來,早課也不作,理由也是一樣,那個字太小我看不到,早課一定一份早報,那早報就是他的早課,晚課當然了--晚報。還有一些兼修的雜誌,助修,看雜誌是他的助緣,早晚是他的正課,他也做早課,世間的早課。我在講相信講到很多人,對自己要老實,對自己要了解,自己是什麼作為,給他經典看經,就在那裡打瞌睡,一通電話來了,講是非可以講兩個小時,你們說這糟不糟糕。他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念佛人一百種果報,不知道念到哪裡去了?這個世間心,我們上一次講的七種禮佛,求名禮跟我慢禮,他念佛的求名念、我慢念,不是真正想放下煩惱習氣的,只想看看自己的財富會不會增長,自己罣礙的能不能順心一點,念佛是求這種事情,也是能求到,但是你把黃金拿去換落葉幹什麼,落葉最終會爛壞,阿彌陀佛是黃金,你不識得他。所以這一向專念,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們有沒有一向,我要講出來,很多向啊。以前是看報紙、看雜誌,現在是上網、聊天,東看西看,看到半夜他都不睡,要是用功有這麼精進就好。我們師父以前常講,那個時候台灣流行打麻將,三天三夜都可以不睡,要是真能這樣念佛,沒有事一心也功夫成片了。所以一向專念要看你念的是什麼,念的是世間法,那就不叫一向,那叫名字的一向;念的是阿彌陀佛,那就是一向專念,那是真的,只有這一向,一心一意,求願往生,我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來迴向。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5

諸位同修大家好,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八頁第一行,本經云: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個是無量壽經裡面的經文,什麼叫做值斯經者?我們在這裡大概地來說一下,值就是值遇、遇到的意思,斯經就是指無量壽經,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所願也就是說,隨意也就是說,你想要求什麼都得得到,那麼世間最難求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都求得到,那還有什麼東西求不到的,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跟法藏比丘講,他說譬如有人,以一斗量,取大海水,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志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所以求無上佛道都可以做得到,都做得到,都求得到,那麼當然你求世間的,求人天的,求聲聞的,這些小果也可以求得到,但是我們不要去求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會變化、會變滅,終不常住。求那個會生滅、會變化的,那等於是什麼?把黃金拿去換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這個是不值得的,所以你們要知道,什麼是當求,什麼是不當求,我們念佛、學佛,最重要的要了生死,要出三界,這個要求、要勤求,那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會變化的要放下,家親眷屬、情愛要放下,講到家親眷屬也是現代學佛人,不要說現代啦,從古到今最放不下的,最罣礙的,因為有這個業力在牽纏,所以,你會感覺沒有這樣做不行,沒有這樣子的一個妄想不行,這個就是罣礙。那麼你要求這些,用無量壽經的功德來回向能不能得到?能得到。求幸福美滿、求這些名利財富,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但是不究竟,我們講要依四依法。四依法裡面,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要依了義,了義就是我們講的心性之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要有。不了義呢?就是世間會變化的。樂是壞苦啊,不曉得大家能不能體會的到。你今天覺得一樣事情很快樂,那麼一直去做、一直去做,出不了幾天,你的苦就來了。我們世間有一句話講:樂極會生悲啊。禮記講,樂不可極,欲不可從,志不可滿,傲不可長。這順序,應該是傲不可長在先。所以,世間的樂,佛說是壞苦,會變壞的,那麼他這是講還有一段相續。再講究竟一點,那個樂的覺受是妄念,是妄想,什麼樣的妄想?什麼叫妄想?就像你被下了迷幻藥,產生出的幻覺,或是被魔術給騙了,所以你有感覺這個樂受。那苦受是不是呢?是的,也是壞,也是壞苦。那是誰給自己下藥呢?自己。自己給自己下藥,所以有這個幻妄的苦受、樂受,在你的生活當中,在你的見聞當中,自己魔惱自己,所以這個應該要放下。那麼很多人他想說,我學佛,本身就是世間有苦啊,看看這佛門能不能得樂啊?可以得得到。但是我們講,凡事要先耕耘,再問收穫。佛教的先耕耘是什麼?你要先放下煩惱習氣,這叫做業障,你來佛門要先消業障。那怎麼消呢?拜佛能消嗎?念佛能消嗎?要會拜,要會念,不要隨順貪瞋癡,也就是說貪瞋癡慢起的時候,佛號要提起來,慢心起來的時候要禮佛,怎麼禮呢?趕快把慢心放下就是禮佛,貪心放下就是禮佛,就是見佛,因為貪心障礙你見佛。瞋心也障礙我們見佛啊。為什麼?華嚴經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啊,一念可以感召百萬的障門,障礙,障是障礙、業障,百萬的障門都打開了、都出來了,業障全部都出現了。這一念瞋心起來。所以修行念佛能不能消業障?能消,但是要會念,拜佛要會拜,不是只有光我們禮懺的時候在這裡拜懺。你的起心動念、日用平常,都要勤於覺察、反省。拜懺,四肢,你的全身心,身投覺地,拜下去是投於覺地。地代表的是覺,覺悟,訓練你的覺性,覺觀能力,這拜懺,這樣子來修行,這樣來拜懺,是可以的,非常好,天天拜都可以,這都是訓練,幫助我們道業增長。那相反的,如果只是磕大頭,心中沒有恭敬心、沒有懺悔心,那拜懺有一點小福報,但是呢,境界現前的時候、業障現前的時候,你就消不掉,你就會被業障所轉,這個就是會修行跟不會用功、不會修行的人的差別。所以修行,是從這個上面去著眼。不是計較說我拜多少佛,我念多少佛。你念佛念的多當然是好,拜的多當然是好,但是千萬不要以此作為增長自己傲慢的一個工具。你拜佛拜的多是應該的,念佛念的多是正常的。有人問廣欽老和尚,他說,「師父啊,我今天念佛兩個小時。」廣欽法師問他:「那你二十二個小時在幹甚麼?你其它的時間在做甚麼?」所以,修行人,是看你其餘的時間在做甚麼?不是我今天有念就好了。你要是用功兩個小時,其它十幾個小時都能保持你的覺照,那你有用功。我們先不談睡覺,睡覺給你們放個假,放野馬,亂夢一通沒關係。睡覺你要能作夢,覺察到我有在作夢,這個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就有這個經驗。作惡夢,夢見被追殺,突然覺得自己知道,突然覺得我在作夢,這夢中境界就任我遨遊,子彈來也不怕,壞人也不怕,知道是夢,你在裡面可以做夢中佛事,有這樣的一個覺察力。所以,當然了,最好不要作夢,一覺到天亮就好。晚上啊,要睡覺以前不要動腦筋,靜坐一下,念個佛,繞個佛也好,再去休息。睡覺的時候,把全身放鬆,念佛安眠,就是這樣子。久而久之,業障消了,一覺到天亮。晚上作夢,妄想太多,都是你白天胡思亂想,接觸境緣心隨境轉,晚上才作夢,睡覺睡不好,現代的人就是這樣,要找個睡眠專家,不用啦,我教你,好好念佛,阿彌陀佛就是睡眠專家,是無上醫王。有沒有?我們在唱讚佛偈,「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你找他,萬病癒於阿伽。癒就是治療的意思,阿伽陀藥。阿伽陀藥是甚麼,阿伽翻作中文就叫做「善見」,這個藥你不用吃,看到了,你的病就好了。這阿伽陀藥。所以,要不要找甚麼睡眠專家?你就好好念佛就好,少打一點妄想。搞不好睡眠專家自己也睡不著。所以,睡眠專家他要是聽到我們講經,他也會啊呀,有人來救他,因為他是專家,不能再問別人。問佛菩薩。所以你平常睡夢若妄想多,就是雜念過重,罣礙的事多,心隨境轉,所以很難去把心平靜下來,很難啊,有功夫。那這要懺悔,要常用功,業障消了,就很好睡了。我們在無量義經講的,無量義經上面看到的,「永斷夢妄思想念」。釋迦牟尼佛,夢妄思想念永斷,作夢啊、妄想啊、分別啊、執著啊,這一些。甚麼叫妄想、分別、執著呢?不要問我,也不要去看佛學字典,你問問你們自己,自己就是最好的字典,你們在苦惱甚麼?你們在擔心甚麼?這個就是夢妄思想念,這個就是諸大陰界入,無復諸大陰界入,這是佛啊!所以佛會不會作夢?不會!所以,我們修行要向佛學,要好好念佛,要萬緣放下,能少事就少事,不要多事。有的人事情少,心裡啊,寂寞起來了。好不容易心定下來用功,定下來,我今天有用功,開始散亂,開始打妄想,你要心靜下來,要保持下去,繼續用功。講到這裡,我要補充上一次講的,你們念佛的時候,一個小時不打妄想,好像滿多人皺眉頭。還有那天,還有一個居士跑來跟我講,「法師啊!你講的那個我們做不到呀!我學佛學很久了。」學很久了,老同修了。他說,他檢點自己啊,聽了我們講經,自己啊這幾年,都沒有好好用功,連一個小時都靜不下來。但是我要大家靜得下來,不是要大家壓念不起,把你的念頭刻意伏住,「以念止念」,不是這樣,這不是淨土宗的方式。淨土宗的方式是要你知道這個念頭是虛妄的,這個不一樣。不是有念,不屬無念。連妄念也不屬有念,不屬無念;真心本性,也不屬有念,不屬無念,那這道理深。我們就先看妄念上,既然說為妄,那屬不屬於有念呀?不屬!有,他就是確實存在。無念呢?有念尚且不屬,哪有無念可得?若都無念那就沒有妄念了。不用刻意去止。所以妄念去分析下來,不屬有、無。不光只是你的雜想、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你的思想、見解,都是不屬有念,不屬無念,都是無生,那無生你認為有生,那就叫做眾生。諸佛呢,在有生當中唯見無生,那就叫做諸佛,叫大道心成就眾生,也是眾生,那叫道心,菩薩大道心成就眾生。所以,不是叫大家壓念不起,是要先知道,妄念是空的。你這念佛念下去,妄想就招架不住啊,你要是認為妄念是有的,好了,妄念為什麼有呢?就是你一念有心讓它有,然後以心除心,以法除法,用阿彌陀佛要來除妄念,這就對待!相待法。六祖慧能大師講,「二法不是佛法」,相待嘛。所以,念佛高妙在哪裡?祖師大德講的,三個字「老實念」!這三個字,懂的人很少,不多啊!甚麼叫老實?他以為我就這樣念佛,也不知冷不知熱,這叫老實嘛!那是呆子,那沒有作用啊,那個不是真正功夫透徹的人,那個修到後來會變成木頭,會變成石頭,壓念不起啊,不是要你壓念不起。修行很重要,為什麼大家學佛,學淨土,你很難去成就,很少聽過淨土宗,有明心見性,很少,為什麼?就是以念止念,以心除心。所以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說這是他的和尚,他的金剛阿闍黎,他說,他這個和尚得的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見性的功夫,教大家的是老實念,教大家的是,這個不要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妄想才斷得掉,你不要認為妄想是真的,是實的,既然說為妄那就是虛,妄念不屬有、不屬無、不是真的,所以念佛要能成就,這一生要能了斷煩惱,你就不能認為煩惱是實的,你認為煩惱是實有的,要來用法來除,這是小乘,學大乘也變成小乘。認為妄想是實的,佛門有一句話,大家都聽過,你們肯定知道,叫認妄為真.然後呢,你要除它,就下一句,迷己逐物,己就是本性,逐物就是隨妄想去,你的佛號都隨妄想起滅,這佛號能成就嗎?不能成就。所以學淨土學到後來,為什麼不能成就,就是認為這個妄想是實的,那為什麼會認為妄想是實的呢,梅光羲老居士講,不讀大經之過啊,你沒有讀大乘經,你沒有讀無量壽經啊,你不明瞭實相,所以,你才會認為妄念是實的,你作實了它,你就給它力量,從心想生。所以,世間一切法,但以心為主,就是你心在做主,那你迷自本心,認妄為真,你認妄為真,本來不真的,它就變成好像真的來干擾你,變成這個樣子,好像是真的,好像,好像那是自己的錯覺,錯覺又把它當成實有,所以這是自己糟踐自己的慧命,自己毀壞自己的法身,所以眾生呢,是自迷自墮啊,墮落,那要覺呢,也是自悟,自覺自悟,悟什麼呢,悟本自心,就是這個樣子啊,所以,念佛的時候,為什麼能夠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不要打妄想,不是叫你把時間加長,那是自然而然的,你知道妄念本空,就不隨它轉了,那有沒有人隨妄念呢,沒有啊,所以要確實、踏實的知道,那你要知道呢,你要讀大乘經,讀了之後要觀察,要能夠覺破它,勘破它,知道它不實,這叫值斯經者.這才值遇無量壽經.不然,有遇到跟沒遇到一樣,你不得受用。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你要是這樣修,真的,世間、出世間,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當然,你要知道這一層道理,你不會再求世間,世間是虛妄的,我們常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幻在那裡,夢在那裡,都毫不覺知,在這裡聽講,聽到我們的影音播放,也許你知道,但是呢,等一下出去就迷了,所以要常常的聽,常常的薰習,我們迷太久了,大般若經講,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緩是緩慢,於乘不急,乃名為緩,你戒律,事相上,沒有做好,這可以再精進,再用功,但是,你對於教乘,對於教理,要是搞不懂,那,這是一個大問題,修行,是盲修瞎練,真的啊,你要走路要有眼睛,學佛的人以般若為先導,六度以般若為最主要的,其它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個是大般若經上講的戒,這些沒有做好,那還情有可原,這個還可以再精進,因為你不明心。可是你不明心那就不行,不明瞭實相就不對,尤其是現代的學佛人想要簡單,沒有那麼簡單。佛法之所以稱為佛法,它有它高深的程度,不是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夠入得了,縱然是淨土法門,是易行道,能帶業往生,但是呢,你如果不好好用功,散漫,懈怠,祖師講的,自欺,自己欺騙自己,想要好高騖遠,那不能成就,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講,『莫討便宜莫自欺』,因為念佛看起來很平常,看起來很簡單,學人總是輕視它,不要說大家,連蕅益大師都還輕視過淨土,他說他早年宗乘自負,妄謂持名,曲為中下,他覺得淨土法門是中下根人在修的,他是上根,他要做宗匠,宗門的法匠,可是呢,生了一場病,才知道自己所學皆非,從來使不上力,所以,大家是不是有輕視淨土,可以去看看,什麼叫輕視,你放逸,懈怠,就是輕視,自欺,認為我這樣可以了,我聽懂了,不向學了,這輕視。所以很嚴格,佛法不簡單,我們說一些簡單的佛法是為了接引初學,但是,讓他進來,進來以後,你要把真實相告訴他,維摩詰經講,『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你欲鉤牽,讓他進來了佛門,你不用再給他世間法,很多人又再給他世間法,叫他在那裡,有無對待那裡修,這個是不正確的,真正的圓教的修法,是先明心,再除習氣,不是先除習氣啊,其它,通途的修法,是先除習氣,先把你的煩惱、貪、瞋、癡這樣去掉,然後再一層層上來,初襌,二襌這樣上來,這個是通途的。斷見思,破塵沙,最後破無明,才見性,通途是這樣,藏通別圓是這樣,天台四教。但是,到別教的初地,他還不算是見性,他塵沙煩惱是斷了,但無明沒破,圓教初住,他算見性。圓教初住,他的斷證可以算是別教初地。那麼要到圓教他才算見性,所以圓教的修行先開你的佛眼、先開智眼,所以天台家講的六即佛;六即佛,理即佛,理即佛就是大家都具有佛性,世間人也有,小貓小狗都有,理即佛。理上說如是,大家都有佛性。那麼再來就名字即,你有沒有始覺?你知不知道你本來是佛?你有沒有開圓解?開圓解這叫做名字即。再來才觀行,觀行是什麼?照著做、照著修,最後才把習氣給除掉,所以圓教名字位,他的知見跟佛知佛見完全一樣,甚至佛在經上講,你供養他,他也許會講經,你供養他等於供養如來,跟供佛的功德完全一樣,但是他不一定有修行,所以還是要修。為什麼禪宗會有悟後迷?就是他打開本來、他不起修。悟後迷很多啊!從古到今很多,為什麼說學禪不能成就?就是悟後又生迷,沒有保任的功夫,沒有繼續下去,所以在境界裡面迷惑。學淨土也是一樣,你知道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開了這個本來的智慧,我們講的見性,見性不難,見性就是識得自己本來面目,體會到還要用功,還要修行,所以圓教的大乘,大乘圓教是這樣的修行方法,先開你的智眼、開你的慧眼,然後叫你除習氣,這叫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為根本,佛性為根本。所以我常講,學大乘是不是建立在小乘之上?不是的。小乘那個是所謂漸教的修法,先這樣再這樣再這樣,漸教。那裡面所說的義理諸多相違,這是華嚴宗第五代祖師說的,宗密圭峰大師他講的,所說的義理多有相違背,因為畢竟是漸次不明心,若都明心的話那都沒有問題,法法融通,法法圓融。所以呢,為什麼講學佛要不要學儒?不用啊!這從根本修啊!根本就是什麼?佛教的根本是什麼?在於華嚴經講的那一句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這一句,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識不識得,你要是識得,佛教的根本就抓到了,抓到這個根本來修行,楞嚴經講一句話,日劫相倍,一日等於人家好幾百劫,菩薩要百劫修相好,這什麼菩薩呢?小菩薩。大菩薩一念圓具,所謂眾生身相相亦然,就跟佛三十二相完全一樣,無二無別,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但是現在就是迷,迷而不覺,你要悟本自心常住不滅,或是守本真心常住不滅,你才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受用,這樣才叫真修行人,真正在用功。因為通途的法門,通途的經教就是教你,你要先五戒十善,要先這個。但是大乘的他不是說五戒十善不要。五戒十善不要啊,連人都不是啊!是說要,但是你要明心,更要往這個重點上面去發展,這叫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叫萬修萬人去,淨土宗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有一些人他想說我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就能夠往生了,我就很穩當了,是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非常穩當,可是你不穩,你不穩當。你有偷心,偷心未死,投機取巧,想說沒有關係我可以懈怠一點,佛會來救我,是啊!佛會來救你,可是你執著得太嚴重,就像眾生對一件事情執著太嚴重,放不下、捨不掉啊!是我們自己捨不掉啊!我們對這個色身,對這些人事物執得太深,迷得太深,捨不掉啊!所以無法自在,所以不是佛不來接,不是祖師攝受力不夠,是我們拿著一把傘把佛光給擋起來了,不願意被佛攝受。什麼傘呢?障礙啊!五蓋啊!財色名食睡啊!著得太深了,就像傘蓋一樣,你把佛光給遮蓋住了,雖然佛平等放光,普照一切眾生,可是你不受照,所以就沒有辦法,所以學淨土明心最重要,念佛的時候不要壓念不起,然後不是說我把打妄想的時間減少,不打妄想時間刻意把它加長,這不是。南台守安大師講的,「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不是教你息心,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不究竟,是讓你知道,只緣無事可以想,都是妄的,都是虛妄的,是無事可思量,你這樣子才算有一點點基礎,有一點點這個佛門講的有一點基礎,有一點入門,修行有一個底子。縱然你能幾天不打妄想,你得我們講的最上流的社會,什麼上流社會呢?不是有錢人,不是有名,還比這個更上流的,他們算是上流的,還有比這個更上流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定功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都不打妄想。一個劫多長?我們人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他可以定八萬四千劫,小劫就好啦,我們在這裡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那算什麼,你可以像他一樣八萬四千大劫都不打妄想,仍舊頂墮,爬得高摔得重,他以為他證無餘涅槃,實際上連三界都未出,毀謗三寶墮阿鼻地獄,那邊的天人是這樣子的,所以他定功失掉了。那個世間禪定,不了義啊!學佛不是叫你壓念不起,這個就不對。我們看下面。『末法眾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這是末法的眾生,他講得很清楚,福報很薄,什麼叫福報很薄?一句話,善言難入。跟他講好的事情他不相信,他要懷疑人家,捐錢,要懷疑人家有沒有做到,放生,還要懷疑人家破壞生態,福薄障深,對不對?福薄障深,聽到壞的呢,有可能,每個都覺得有可能有可能,你看這是障深,跟他說好事他不相信,他說作假的,看到人家捐錢,大概是為了要節稅,這是福薄,他要是一念生起隨喜的心,很好,利益眾生,隨喜功德,你的功德跟他一樣,所以就有福啊,所以呢不要去懷疑人家,存好心,你是好人,你碰到的都是好人,你也會把壞人都當成好人,你要是壞人,你就天天想著,誰要來害我,我要怎麼提防他,我要怎麼樣這個小心,不要被害到,壞人,所以末法眾生,現在人,你們去看看,福薄障深,就是這個道理,跟他講好的他不相信,捐款捐出去,他還懷疑人家沒有做,要人家拿出證明來,不然我的血汗錢如何如何,以前人不會這樣,早期的,老一輩不會這樣,他一定好心,我跟你講,你做了這個好事情,功不唐捐,人家沒有做好,人家造業,他的事情,我們修自己的功德,在修功德的時候,不要夾雜染業在裡面,不要把我們好不容易修到的功德,給他損掉了,就像你們這個積蓄一樣,好不容易存起來的錢,一念錯誤全部花光,就是這個樣子,這種感受,我們好不容易積了一點功德,積了一點福報,一個念頭,一句壞話,全部報銷,這就錯了。像以前早年,師父在善導寺,跟道安法師去放生,他們在上游放生,那有居士就從下游上來,他說法師啊,我們上游放生,下游海口那裡在撈魚啊,還放不放?道安法師說,照放,人家造業,關你什麼事啊?我們放生,修自己的功德,做好事啊,那些魚,就有他的因緣果報,也不一定每一隻都被抓到,所以不能因噎廢食,所以講到這個放生,現代放生,要注意生態,因為有一些物種,是台灣所沒有的,你們要去了解,在放的時候要了解,不能說不了解亂放,那也不叫放生,放下去會死,還會破壞生態,這就不對了,這不是放生的本意,放生的本意是放下去要會活,放生嘛,放下去會死,那不叫放生,那叫放死。那你如果不了解,人家看佛教徒,怎麼會這樣破壞生態,禁止我們放生,那是誰的過失呢?是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的問題,所以要去檢點,要去檢討,你要了解生態,了解環境,這個就很重要。所以末世眾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所以你看看現代的人,福報淺,心也定不下來,教他參禪學教,現在發一套這個華嚴經疏鈔,你們回去看看,不用講華嚴經疏鈔啦,彌陀疏鈔就好了,馬上就煩惱心上來了,這麼多,所以學經教聽經,沒有耐心不行,聽個經,幾十分鐘,就開始心猿意馬,剛開始的時候,前十幾分鐘靜不下來,到中間靜下來,到快要結束的時候,就開始想,我回去還有什麼事,其實中間那一段,靜的也不久,為什麼會靜下來?因為聽到台上的人,講了一些故事,講一些是非可以聽,精神又來了,講那個教理,沒有辦法,聽不懂,聽不懂沒有關係,要發心學,要求佛力加持,要發心,所以唯此一門,信願持名,好了跟你們講信願持名,你們想說,好我只要信願持名就好,真信切願,那倒不錯,只有持名,而無信願,這個不能往生,所以呢,正常的信願持名,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才能夠功超累劫,功德超越累劫的修行,楞嚴經上講,日劫相倍,一日等於多劫,無量壽經講的,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大劫,我們剛講大劫,就是四個中劫,一個大劫,極樂世界沒有四時寒暑,雨冥之異,沒有這些,那這個為什麼有時間呢?隨這裡的時間去算,換算過去,極樂世界是沒有的,所以你在這裡好好用功,念阿彌陀佛,功超累劫,當然他這累劫是講成佛,三大阿僧祇劫,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你成佛要這麼久,但是你只要肯念佛,一念相應,我們剛剛講的,悟本自心,然後來念佛,你知道妄想是虛妄的,你要超脫就快了,是不是功超累劫?是啊,你要是不悟,那就要很久,你要悟了,在這裡先學,到那裡的品位會增高,很快就證無生法忍,沒有的話最慢[觀經]講的,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這蓮花是比喻做心,不光、不是只有這個,不是說把你鎖在那個蓮苞裡面,有人誤以為是鎖在蓮苞,不是,你看四十八願裡面,沒有一願說你信心不具,到極樂世界是被關起來,沒有,沒有,所以我們依四十八願,到那裡、只要到極樂世界,教化隨意,聽法自在,都有、都得到,但是你自己心不開,所以叫蓮花,因為古人認為這個心,長得像蓮花的形狀,所以說蓮花方開,比喻做心開意解,滿十二大劫你才明心見性,得百法明門,百法明門不要學成名相,百法明門論,師父以前看到有一個法師,在講百法明門論,他去聽了,下來他跟他講,你不是講百法明門,你是講百法暗門,百法暗門論,越聽越迷啊,越聽越糊塗啊,所以明百法,什麼叫明百法,通達一切法,即心自性,這叫百法明門,就是講這個,妄想是虛的,是識的作用,緣生如幻,這是明百法,你的心不可得,相不可得,不可得,這些不可得的都除掉了,真心本性就顯現,破妄就顯真,顯真自然妄就破了,所以這叫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到那裡了,彌陀經有的同修天天讀,應該很清楚,皆是阿鞞跋致,皆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皆是一生補處,徑登不退,凡夫橫超三界,徑登四土,全是依著這個教理,這個心性的道理,後面講本經體性,所以蕅益大師讚嘆,這就是心性的極致,才有辦法令這個多障的眾生,功超累劫,確實是妙,若無如是微妙法,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沒有辦法超脫,沒有佛力加持,你要超度,現在很多人做超度,要拿什麼超?以前師父在新加坡,常教他的弟子,你們發心領眾,拿著引磬領眾,你以為拿引磬就可以領眾,師父就在講,你滿身煩惱習氣,你要把人家領到那裡去,這個話很震撼,師父丟大炸彈。所以你要超度,師父講,祖師講啊,要有功夫啊,念念經就能超度嗎,不行,真正有功夫的,要不要念經呢,不用。念經是什麼呢?開個玩笑,和尚搞怪。有句話講,和尚不搞怪,居士不來拜,要居士來拜呢,那就要搞點怪,當然不是說這些法師在搞怪,是說,希望要真正的用功,真正的來修行,你的功德回向那有功德,我們超度眾生,不要說超度了,自己都欠人家超,自己都超脫不了煩惱習氣了,還要超度誰,貪瞋癡慢都超脫不了,這些眾生也是被貪瞋癡慢所繫縛住啊,不然誰繫縛他,沒有人繫縛他,被自業所繫縛啊,那你要能超度這些眾生,你也要脫離,至少你要無貪吧,至少你要無瞋吧,那好了,你說我以至誠心,至少你要懺悔心來超度,有的超度,到那裡就像菜市場一樣,你把你的冤親債主請來,我勸你也不要寫牌位了,為什麼,寫了,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你更討厭,你請我來是為了跟我懺悔的,怎麼會在會場嘻嘻哈哈呢,一點懺悔心都沒有,結更大的怨。所以你辦這個超度佛事,要要求,對大眾,禁語、端肅身心,至少要做到這樣啊,你要跟人家道歉,你要有悔意啊,要有這個懺悔的樣子,不是去到那邊,講是非,東家長西家短,攀緣,那你的冤親債主來了,那個牌位就是邀請函,或是一個座位,有人問我說大牌位是什麼,我說那是貴賓席,貴賓席啊,實際上都是參加同一場這個法會,牌位沒有大小,只是後人把它的一個分別,那麼重點是,你請了你的冤親債主來,你要發懺悔心跟他和解,這是超度,解冤釋結,不能令他超升,超升他現在的這個鬼道,你至少也能跟他解冤釋結,不要來看到你在那邊散漫,結更大的怨,那就不好,所以為什麼,到道場要端肅身心,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底下講的,你如果沒有修習這個法門,超不了生死業海,而登彼岸。那麼下一段,元曉示云,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這個元曉大師,大家應該耳熟能詳,海東元曉大師,他是高麗人,就是,我們現在講韓國,他是相當有成就的一位大師,在淨土宗也是頗具名氣,那他講的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為了先度凡夫,兼為三乘聖人,三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兼為,所以可見呢,淨土之妙是首為凡夫得度,最重要就是要幫助我們成就,所以這一段的叫做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你能度得了凡夫,你就度得了這些三乘聖人,因為凡夫的業障確實比較重,自顧尚且不暇,像觀經就是為了凡夫,為了這個末法多障的眾生說的,你看這個韋提希,韋提希她是遭遇現代人講的家庭變故,宮變,就是兒子篡位,她小孩篡位,那麼把她關在七重室內,韋提希就像我們一樣,被這個煩惱,七重煩惱給遮蔽住了,我們自己心中妄生這些煩惱,幽閉在七重室內,不見天日,這就是,我們就像韋提希被煩惱所蓋覆住了,七重,出不來,七重禁室,就是比喻作我們的煩惱,所以佛遣阿難及目犍連,神通跟多聞第一啊,神通多聞第一,這兩位尊者來慰問她,為她宣說觀無量壽佛經,讓她心開意解,發願求生淨土,所以呢,很明顯的,他是幫助這些末法的一些,應該說全部的眾生,上至天人,下至這些三惡道的眾生。所以呢,這是引元曉大師給我們增長信心,因為有些人,早期啊,應該是早期,唐朝以前,就是善導大師以前,祖師講,他說觀經的上品,那是登地的菩薩才能夠往生,那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就有駁斥,他說這個說法錯,不對啊,他是真正是為了凡夫而說,因為韋提希是具縛凡夫,她請的法,佛怎麼會是為了登地的菩薩說的,她是濁惡眾生,五苦所逼,她自己講的,這世間多諸惱患啊,她自己是一個博地凡夫,請佛為她開示,佛才跟她講極樂世界啊,所以讓她去求願往生,所以很明顯的,我們看過善導大師的四帖疏,我們就知道,淨土的四土三輩九品,是開給我們這些多障的眾生去往生的,不是開給菩薩,在早期他們有一些法師,他會認為是開給菩薩,那善導大師是誰,阿彌陀佛再來,他所說的,就是佛說的,所以很明確,不用再懷疑,甚至他講的,念佛就念佛,不要再加其他的觀門,再加什麼唯識觀,再加什麼華嚴觀,天台觀,他說這些啊通通都不對,害人之甚,為害非淺,善導大師講的,你們去看觀經四帖疏,他說我此法門,淨土法門,指方立向,就是直指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叫做極樂,彼土有佛號阿彌陀,這個話是真真確確,你們大家儘管的依止,一心的念去,其他的一切不管,不用再夾雜觀想,不用再夾雜止觀,唯識觀,華嚴的這個法界觀,不用,不用再夾雜,乃至妄盡還源觀,都不用,一律不用,不用夾雜,他說這些啊,多增知解,多增知見,他說這個法門直接就是觀佛,想佛,就是這麼明確而已,不要再穿鑿進來,善導大師說,所以呢,他呢,臨終啊,是自在往生,怎麼往生呢?聽說是示現上吊,上吊也能往生,沒聽過吧,凡夫看他是自殺,他三十年不睡覺,念佛念到口中出光明,人稱光明和尚,他駐錫的終南山悟真寺,後來改為光明寺,就是因為他念佛念到口中放光,甚至連他的師父道綽,道綽禪師,很有名啊,他八十幾歲,幫他剃度,還來請教他,他才二十三歲,說我這一生念佛有沒有希望,他說,且待我觀來,他就是入定,到極樂世界去,去查查看他有沒有註冊,他說,有啦有啦,沒有問題啦,可以往生了,他有這層的功夫,這證明他不是那種一般世俗人看到的自殺往生,他是自在往生,這告訴我們,這樣都能夠到極樂世界去,還有什麼不行的。即使是自殺,信願行具足,不是叫你們自殺啊,你們信願不行啊,那一定要他那一種啊,你們能入定到極樂世界去那OK沒有問題,可以,不要聽錯啊,這樣往生。
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下一次,接著下面。

末法中的清流






如 果 不 推 薦 悟顯 法師 給大眾認識,

顯得自己太自私。 http://www.mdxv.idv.tw/index2.php




悟顯法師 是末法清流,還可以護持!其他的根本胡說八道,不堪入目。




若自己是修小乘法是小乘心,那真落得輕鬆自在。

觀世間,佛法衰敗,邪知見滿坑滿谷,真是想自己受用就好,

但想起韓瑛館長的無視毀辱、不懼罵名,一生護正法~

就接下這護法的工作了,

說真的,是多事,但見到還有眾生想學想修,也只有苦笑跟著這世間演下去了!

遇到錯誤知見的,能說的說,能救的救,其餘的~~真只能隨緣了!


無量壽經14

法師、諸位同修大家好:請看到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七頁倒數第三行:「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上一次是講到這一段,那麼第一小段啊,我們講了一點點,我們這一次來看,這個下面的這一小段,第一小科:「徹上,則如普賢、文殊、尚發願求生極樂。徹下,則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到這裡是一段,這個「三根普被啊,凡聖齊收」,就是講的淨宗,攝上、中、下三根。上根的--是指這個利根的,如同文殊、普賢。那麼下根呢,中下根呢--就是指我們一般的凡夫,還有一些造惡的眾生,造五逆十惡的眾生。在觀無量壽佛經講,這個下品下生啊--「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這一句話,白話的意思啊,很簡單,就是他什麼壞事都做盡。五逆十惡--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麼嚴重的過失。五逆十惡,十惡這就是十善的相反,十善的相反就是十惡,五逆十惡,那這是講的大樣。具諸不善,諸就是所有,這一個人惡人,五逆十惡都做了,而且什麼壞事無所不為,而且毫無羞恥心。「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這個人臨終呢,惡業要現前,地獄相現啊,這個問題很嚴重啊!那麼此人啊斷氣之後,必然下無間地獄!無間地獄--就是受苦沒有間斷,沒有間斷的受苦、無間、苦無間,它是地獄刑罰裡面最苦的一個,最苦的,它沒有間斷。那麼因為他生前造了這麼多的壞事,所以呢,臨終感得的報應就是到地獄去,那麼這個報應啊不是佛菩薩給他的,也不是閻羅王判的,你們去看看經典講的,這些閻羅王、鬼卒、獄卒,都是自己惡業所召感的,你造惡業,心裡啊妄現的這個十殿閻羅,這個地獄的苦報,都是自己啊妄想為咎,所以呢我們眾生受業報,都是自作自受、自己造業感召的果報,沒有一絲毫是從外來的。所以佛教我們除心啊!所謂啊,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至人啊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豈實有?所以你的妄心若除,妄境怎麼會是實有?所以我們現在被境界轉,就是心裡沒有主宰、沒有定力,隨著自己的妄想、雜念去造作。一起念就隨著它去,隨得很自然,隨得很正常。所以呢我們要念佛、要回頭,就沒有那麼容易,想要回頭,現在想要回頭啊,可是呢隨順煩惱習氣太習慣了。一起念頭一動念,馬上就要造作,隨順煩惱習慣了。所以現在叫我們不要打妄想、叫我們不要動念,唉,這反而成了生疏的不熟悉的。所以呢祖師大德講啊,你要啊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你現在跟妄想很熟悉,跟你的煩惱習氣、貪瞋痴很熟,你要藉由佛法來熏習!熏習啊,為什麼用熏呢?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啊!以前沒有香水,這衣服要穿出去要香的這個味道,要掛著,用這個沉香啊去熏,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這以前人的香水,那這樣子熏、熏習,由外而內,那麼到後來自己發心啊,轉,徹底的轉過來,所以生處要轉熟啊,熟處要轉生啊!什麼熟處呢?跟煩惱習氣很熟!要讓它淡化,先從淡化開始,從剛開始,這個一下子,還是個凡夫,一下子遇境緣就起念,慢慢來克制住,先克制,先不要有動作,裡面還是,還是翻騰啊,這妄想、你的貪瞋痴,還是翻騰啊,先忍耐一下,至少不要有動作,不要有這個行為出現,不好的行為出現,先這樣子慢慢把它淡化。再藉由聽經熏習,長時期的聽、長時期的這個念佛,這要有耐心啊!還有更重要的!有一點,大家都願意發心,願意熏習,這個有,確實有人有,願意發心。還有一個很重要,你知不知道這個是煩惱?你知不知道,你現前的這個舉手投足是煩惱?這個動作出來是煩惱?這個就有學問啦!要修行啦!要真正我們講的微密觀照!微--就是細微,細密的觀察。心思要細密,要能夠這才能夠覺察得到,自己的貪瞋痴,自己的我執、我見、我愛,在那裡啊,我們講的,潛伏藏識、遊戲諸根啊!在你的意識心裡面、在你的六根啊,在那裡展現啊,你才能覺察得到!所以為什麼要求大家動作要輕,動作要緩要慢,呼吸啊要順暢,不要有風,或是很粗重的一個鼻息,為什麼?這個都是幫助大家,把心給定下來,有它的道理啊,為什麼說學佛行儀很重要,這些行儀,你去看,你能記得住,你的心就會收攝,你就會注意到自己的起心動念,這叫因戒得定啊,因為這個律儀,戒律啊,那戒不光只是有律儀啊,戒是調身的,律是調心啊,這叫戒律啊。那麼,我們總的來說,簡單的來講,簡單的來講好了,就是藉由這些行為,外面身上這些言語,把身口意的行為,去調伏它,調伏我們這身口意的行為,然後把心給定下來。很多人他念佛,念了幾十年沒有得力,我們仔細觀察,他的威儀沒有學好、沒有注意好,所以你說他念佛,只是就像蓮池大師講的,隨口叫喊,可是他說他會覺得我在念的時候有專心啊,我有仔細念啊,我字句分明,那是在念佛堂,出去呢,不用,不用等到出念佛堂,那個還太遠了,等一下佛號一停,威儀就忘記了,心中的雜念就上來了,這個就是修行失敗的地方,你的心靜不下來,這個很有關係啊,所以這個律儀很重要。你的威儀很重要,律儀啊,我們現在講的,你的氣質,你氣質,你用佛門的律儀,你就會得到佛門的氣質,學佛的樣子,人家一看,就曉得這個是學佛人,不一樣,身上啊,我們講一種光明,這光明啊,當然不是用放光,是那種氣氛啊,現在講氣氛,我們講磁場,一種氣氛,透出一個學佛人的氣氛,學佛人的樣子,一靠近他你的心是安定的,不會浮躁,真的是這個樣子。所以你要去靠近一個世間人,瞋心重的,脾氣大的,靠近他全身都會覺得不對啊,為什麼,他身上的光明,身上的氣氛,帶著是貪瞋痴,帶著是名聞利養,帶著是五欲六塵,那他帶著是世間的,所以啊,我們講的,你學佛念佛要能得力,要能消業,這個律儀,學佛行儀很重要。你不要看說,裡面只是教一些稱謂啊,進來道場,要如何如何,那個都有幫助,積小善小福啊,會成大福。無量壽經講,這個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福德啊,就是你的行為,福德莊嚴;善根,就是你念佛,你的親因啊,緣呢,你的修學的環境,修學的時間多或少,再來決定你能不能往生。因為念佛,你有沒有轉變,我們有沒有轉變自己的煩惱習氣,我們的行為有沒有去轉變,這個決定,所以,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這就是我們淨土宗可以攝受。但是有一些人他就會心存僥倖,想說啊,我有念佛,這樣就好。我也不用看經,我也不用學律儀、學戒,以為聽聽法師講幾座經,他就對佛法能懂,佛法要這麼簡單,文殊師利菩薩每一會都跑去參加,你的智慧有文殊高嗎?文殊菩薩都參加啊,為什麼人家煩惱習氣都斷到剩最後一品了,還要去參加,學不厭啊,學不倦,因為他入了這個無盡藏解脫門。知道法門無量啊性具無量功德。所以呢學習沒有疲厭,所謂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就是這樣子。夏老居士講的,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你要持戒律,持戒是不是光拿五戒,這樣子來看,那還不夠,那菩薩戒,比丘兩百五十條,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條戒,這些來看夠嗎?還是不夠,那八萬四千,展開來,八萬四千細行,三千威儀,還是不夠,那怎麼辦呢?你要見性,你要能夠明心啊,這戒律才有幫助啊,你要知道從外而內要調心,不能只鑽研在事相上,在事相上仍舊有持有犯,有對待,看這個人持那個人犯,這個眼睛啊,常看人家的過失,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左就是墮落,見他人的過失,自己心裡面又非,為什麼叫自非,自非是心裡動念,講到動念,不是講自己心裡面有人家的是非,這個還太粗了,自非,心裡有動念啊,卻相左,也跟他一樣墮落,不管你做得好,做不好。六祖惠能大師的開示是這樣的:自非卻相左,你見到一物,你動念了,就自非了,這非是什麼呢,與心性不相應。你就跟他一樣墮落。所以事情,我們見人家好,見人家壞,那審察看自己有沒有動念,這個很難哦,講的好像大家都頭低低的,沒有落處,但是我們不把標準提高,你就永遠會覺得自己很好,吔,我做得不錯啊,我沒有像他一樣啊,那修行就不會進步。取乎於上,僅得乎中;而取乎於下,僅得乎空,什麼都沒有,所以從持戒,持戒,什麼叫做到無持犯,不見他人過,持戒,不見他人過,那常見自己過,算持戒嗎?有自就有他,對待相,自他是不二的,不見他過,亦不見己過,為什麼,自性本自離過絕非,我們的佛性就是如此。這是持戒,這樣才圓滿啊,剛開始做不到,你要往這裡走啊。為什麼教你不殺生?為什麼會殺生? 有對待,自性有沒有對待?沒有對待。所以呢,隨順佛性,持不殺生戒,自性有沒有慳貪,沒有慳貪,所以呢隨順法性,行布施波羅蜜,就這樣做,佛性裡面沒有這些貪瞋痴啊。所以隨順佛性,這叫做什麼?我們講的從性起修,全修在性,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是修行。大乘佛法是這樣學,我常常講呀,大乘不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大家一定想,哎呀沒有入手處,不是的,有入手處,你要有出離心,小乘也有,這是無論大小二乘都共同的一個基礎。大乘的入手處,你們不要把它當作有為有造作,我來做個什麼,得個什麼,這就入不了大乘。那大乘入不了沒關係,可以用漸次,但是你不要把漸次當成是造作,永明大師『唯心五種唯心訣』裡面講到:認漸次為造作,教你次第修學,你卻落在造作裡面,那就麻煩了,見不了性,成不了佛,煩惱呢,還是一樣多,而且還有別的煩惱,在你不知不覺當中增長,你不能覺察。所以大乘佛法它講的漸次,不是講的像小乘那個造作,造作有所作為,有煩惱可除,有菩提可證,大乘的你要先知道,一個最重要的觀念,你自己跟佛、菩薩完全一樣,與佛如來無二無別,就是華嚴經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要知道,知道以後,你才能夠發心,你要知道這個如來智慧德相不從外得,我現在就有,現在就本具,這句話,我們從講座一開始到現在常常用到,希望大家能夠謹記,要去體會。這個佛性每個人都有,為什麼能夠三根普被,也是根據這個道理。萬法因緣生,法不孤起,仗緣乃生,如來法身,為什麼能夠成就呢?也是從這個無量的功德莊嚴而生,他的行六波羅蜜,行三十七道品,行慈悲喜捨,來開發自己的佛性,無論你修什麼行,你的根本在哪裡?就是「你本來是佛」。這是根本,大乘佛法的根本,在這裡。大乘佛法的根本不在人天,要是在人天,釋迦牟尼佛出來、出世,不講華嚴,為什麼佛出世先講華嚴,他是在告訴我們,大乘佛法,佛陀的教法就是華嚴經。所以弘一大師希望學人初學佛的經典是什麼,是華嚴經。可是現代呢,你們看來會覺得,唉呀,很不可思議,很困難啊。華嚴經講的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本來的受用,有一句話叫做: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你不讀華嚴經,你不知道佛他有多麼富有,甚至這句話再反過來看,我們要是不讀華嚴,不知道我們自己原來這麼清淨,這麼莊嚴,不曉得啊。所以明顯的,大乘佛法的基礎,在於本性,也是一切法的基礎,圓覺經講:『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虛空的華仍舊依著空啊,夢中的境界仍舊是依心啊。所以呢心為根本,所以你明心就要從根本修。淨土宗也是本著這個道理,我們後面要講的本經體性,就是這個道理,離開這個道理,所有的思惟造作都是魔說,真的是這個樣子。所以楞嚴經講:『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真的是我們常講的,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的行門是淨心為要。淨心之要無如念佛,淨心之要無如念佛,明心呢,你要明心見性,你要知道我們本來的面目,你就要讀大乘,要讀大經典,為什麼叫「大」? 不在有無對待,不在一異對立裡面,不在能所,雖有說能所,但是是超能所之言,雖教你思惟,但是是教你斷除你的妄想,恢復本來而已。所以很明顯的,大乘佛法它是,不是像小乘人天一樣,有人說學大乘要先學人天,或是說先學儒家,儒書學一學就能夠成佛,這個境界是有的,佛菩薩可以,凡夫不行。我們現在連一點道力都沒有,還去學其它的經典。其它的經典不是不好,我們慧解力不夠啊,看什麼被什麼迷,看世間書就被世間迷,我們連看佛書都還迷在佛書裡面,還著在文字上,再看世間書那就更顛倒了,顛倒再加顛倒,所以呢,有人說學大乘,要先學儒,我們去看看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先學儒?你們看看,在萬善同歸集,永明大師講的,引起世界經講的,起世界經講:吾遣二菩薩,往震旦行化。這是釋迦牟尼佛派兩位菩薩來中國教化眾生,一個叫老子,一個叫孔子,老子是迦葉菩薩,有讀過涅槃經的就知道迦葉菩薩,一個是孔子-儒童菩薩,這兩位。老子自己也講,我的老師是釋迦文,你們去看看萬善同歸集的後面就有講到,所以教大家學人天,只是為了讓他向佛而已,為了讓他捨惡歸善,轉惡為善,再來你要學了佛,要轉迷為悟,最後要轉凡成聖,它是一個過程,過程是這個樣子。所以說大乘佛法的基礎要建立在這個上面,那你去看看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先學小乘,這一生學佛,他有沒有先讀過儒家的書?沒有啊,所以要知道為什麼引儒家的書,是為了補充我們的不足,為什麼不足,沒有注意到它裡面有攝善法戒的意思存在,連五戒十善人天的基礎可以在這裡面找得到,可以的,所謂的攝善法戒,一切善法應當學,你看了,你可以注意到自己沒有做到的地方,但是不要起世間心,你起世間心,起世間意,罣礙了,那這個書就不好,讀佛書也是一樣,著在名相上。著在名相上有時候還好處理,著在知見上完蛋了,這個般若我們講大乘實相,如大火炬,四面碰到啊都被它焚燒,又說般若如清涼池,四面皆可入啊,所以要小心,怕你學了落在這個知見上,所以永嘉大師講:「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差一點,就差很多,差幾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他知道他自心是佛,這『是』。龍女啊,法華講龍女啊,知道自心是佛,頓悟,當場就成就了;非則善星生陷墜,你要是搞不懂,沒有弄清楚,善星比丘啊,有沒有聴過,妄說一切法空,雖然得到四禪的禪定,但他知見出問題,以為這撥無因果,生身陷入阿鼻地獄,差一點,差那麼多,所以這個學大乘要理事雙融,不可執理廢事,也不可以執事廢理,你執事廢理,增長的是什麼,無明,執理廢事呢增長邪見,增長邪見,理就是我們的理性,佛性,所以你如果只在事相上做,那還不行,還要會理,如果會理而不行於事,那這個理也不圓,所以理事要雙照,入了要理事雙泯,泯就是泯除的意思,三點水再一個民國的民,雙泯,雙照是照見五蘊皆空的照,雙照啊,理事雙顯,顯發出來的意思,所以要注意啊,要注意,那麼為什麼能三根普被,就是因為本著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道理,這是剛才講的,大乘佛法的基礎,要能去體會,要能去搞清楚,搞明白,不然五祖弘忍禪師跟六祖講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啊,任您啊千般造作,總在有為法當中啊,不入無為啊,為什麼呢,神秀大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懂得三十二本經論,五百人的首座,底下教五百個人,北方的高僧啊,這個神秀大師為什麼不得法,總在有為裡面,總在知見裡面,神秀大師的漸修也是不簡單,但是一總啊是不明心,所以五祖沒有把法傳給他,傳給惠能大師,這有他的道理。我們今天為什麼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能夠往生淨土,就是本著自性本來是佛。在彌陀要解裡面,蕅益大師說的六信,你信願行這個信,要具足六個條件,六個,第一個信自,相信自己本來是佛,蕅益大師說的,再來才信他,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言決定不虛,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絕不虛假,信他,所以是先信自再信他,才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才有後面的,因果理事啊,所以我們要是不能明白,不能相信,信就是要接受,你這大乘的基礎就沒有啊,大乘基礎就沒有了,雖然現在外面有些課程,他帶你從三皈五戒十善到深入的一些止觀,才來講心性,這是一個漸次的方式,但是你要入到大乘上面去,入到一乘上面啊,您不信自心是佛,入不了,任你這個前面學得再好,學不了,進不了,仍舊是隔在一層,為什麼,有所作為,有造作,眾生很習慣,我學這個,師父,法師,怎麼做,很想回他一句,你可不可以不要動念,不要造作,有動念有造作,入不了,您認為有一法可取,有一個境界可入,進不了,所以呢?佛常說:以無門為法門,無門這是真的門,真的行門啊,所以呢?不能無心啊,那就入不了這個境界,我們講的道理啊,深是深了點,會有一點很難去體會,但是啊,不要因為太難,不要因為難就退心了,還有想到不要因太難而退心,而想到一個,現代印刷術很發達,要想到這個經典是怎麼來的,是祖師大德翻山越嶺,經過沙漠到印度去帶回來的,去看看義淨大師的那首取經偈,你就知道啊去的人很多,回來的沒幾個,去成百人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啊,那麼現在印刷術發達,得力於這個科技,要請個經典很容易,甚至我們道場還有幫忙宅配的,這麼容易,其實請經典要有恭敬心,最好來道場請,最好。我們為什麼要宅配呢?幫助一些想學佛又沒有因緣的,我們盡力幫助他。像我們道場的這個宅配,你如果家裡不方便收這個道場寄過去的經書,你可以寄到便利商店。我們替你想足了、想周全了,有的會有障道因緣,那你不方便,沒有關係啊,我們寄到你附近的便利商店,你下班再去拿,寄到你公司也可以,或公司旁邊的便利商店也可以啊,都可以啊。所以呢,得力於印刷術發達,但是在請法寶的恭敬心就沒有,拿到就太容易了,在以前沒有那麼簡單啊。所以有一句話,叫做莫因容易得,便作等閒看,容易得到,你就沒有把它當一回事啊,不會珍惜。以前啊,我們這無量壽經,為什麼有這個會集本?因為有五個本子啊,王龍舒居士的第一次會集,他只看到四個本子。他是國學進士,家裡啊也是相當的顯赫,他都還只看到四個無量壽經的版本,四個,所以呢,他做了會集。他的會集本只有四個版本的無量壽經。那麼到清朝魏默深居士才看到了五個版本。無量壽經總共有十二個版本,經歷中國歷代戰亂,丟失了七種,只剩下五種。所以,這個戰爭,不是很好,自害害他,搞得這個典籍通通都不見了。所以,以前要看到經典,確實沒有這麼簡單,但現代的人,我還聽到,你們不要再印了,太多了,太多了。但是你們要想到,還有很多的地方沒有。我們去看看這世間,學佛的人多還是不學佛的人多?是不學佛的人多啊,那表示什麼?推廣得還不夠啊。自己推廣積極的心還不夠,或是看到人家請,心生障礙啊,心生障礙。我就碰過啊,你要跟他請法寶,千百個不願意啊,不想給你啊,這都造業。像你們如果在流通法寶,人家願意受持,不要障礙他,他也許是一時興起,你也送給他,沒有關係。一時興起願意請法寶,這也是不簡單啊,他為什麼不會一時興起想造業啊?一時興起想請法寶啊,好啊,好事啊,供養他。回去有善根了,哪一天善根發起來了,他就會看。所以以前師父就特別交代啊,書一定要印得精美,一定要印得讓大家生歡喜心,回去不看,他放在那裡當裝飾也好,那一天他善根成熟了,他會拿來看,一看,大徹大悟,一看呢,他真正發心學佛,那你的印經啊,你這個流通法寶的功德就無量。你不要想說他一時興起啊,我就有碰過啊,他請法寶,不給他請,他管著這個法寶,跟他請法寶,千百個不願意,後來得愚痴的果報,現世報,現世的。你跟他講話,他完全聽不懂,後來我們觀察,他確實在流通法寶的時候,給人家作了很大的障礙,不願意流通啊,不願意做事啊。所以他這一生,在末法啊,現在都是感現世報,馬上他就得到果報。這報應是很嚴重,不用等來生啊,馬上就看到。因為他掌管的這個法寶的這個流通量大,造的業就大。所以要幫助佛法流通,幫助正法久住啊。我們前面這一行字,正法久住。真的啊。所以有些人,他還說,不要再印了,太多了。這就是得到容易,不會珍惜。而且自己有,也不會想要去幫助眾生聞法。阿彌陀佛為什麼名聞十方知道嗎?我作佛時,十方眾生,都能普聞我的名號。為什麼?他願意去幫助眾生啊。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名遍十方呢?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有沒有聽過啊?願意幫助一切眾生,觀聽十方圓明,願意幫助眾生明心見性,願意幫助眾生脫離他的煩惱,脫離他的業障,所以他名聞十方啊,走到哪人家都歡喜,走到哪都跟人家結好緣。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叫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看他法藏因地的時候發的願,願我得佛清淨聲啊,法音普及無邊界啊,就是念念都想幫助眾生,念念都想弘揚正法,這結最大的緣,最殊勝的緣,他希望眾生能夠趕緊超脫輪迴。因為他知道輪迴裡面有苦惱,這個苦,眾生還不自覺知啊,沒有辦法體會到啊。很辛苦啊,你有所罣礙啊,有所執著啊,就很苦啊,得不到啊;得到了,愛保貪重,怕失去啊。但是看到究竟呢,無量壽經講,「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只是勞心勞力而已,講到究竟呢,沒有一樣帶得去的,帶走的是什麼?自己對妄想境界的那個貪念,那個堅固的一個妄想。帶走。那是業。那叫業隨身。他帶走的是這個對於妄境的貪取心啊,這貪取心牽引他去哪裡呢?三惡道。牽引他到這個六道去輪迴。出不去啊。所以為什麼佛才教大家不要貪愛啊,不要罣礙啊,什麼事都一樣。無論是世間的事情、出世間的事情,你都不要罣礙。你有所著,那就出不了三界,出不了輪迴。所以除的是什麼?貪心。除的是執著心。不是除對象啊。你貪世法,好了,現在學佛了不貪世法,貪佛法,想要多知多見,以資談柄,顯示自己很博學,增長什麼?我慢。貪佛法,一樣是輪迴。喜歡在大眾面前乍現威儀,假裝禪相,好像他看起來很定的樣子,求彼恭敬,這個也是貪佛法,貪人恭敬。這都要覺察。不知不覺的,就是這樣子,顯示自己懂很多、聽很多,很有見識,這都不行,這都是我慢、都是我相,存這種心在學佛不會有成就,或是有些人他覺得我是老修,在佛門他是老修、在公司他是老員工,你們有些要退休的啊,不要倚老賣老啊欺負新進啊,你要是新進呢剛進去被欺負不要滿心的怨恨,老了我一定要報復回來,那個都不對,冤冤相報,要往佛法上去轉、去想,不要整天就在這個愛憎分別裡面,愛憎分別取捨都墮落啊,這個法門三根普被,被不到你身上去啊,為什麼?因為你沒想學,雖然三根普被,被想學的,所謂大地普降甘霖,難被無根之草,草沒有根沒有想學佛,沒有想轉,幫不了你,你想轉即使你業障再重,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十念一念必然得生,真的啊這是實話,這是實話,真正的願意轉,我們發菩提心、發慚愧心、發這個勇猛心,要警覺,不要隨順煩惱習氣,不要隨順貪瞋痴慢,這個在講座即使再講一百年都還是講這個東西講這個內容,但是呢我們貪瞋痴業習太重,你沒有辦法馬上轉過來,轉不過來啊,就常常熏習,常常的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這是真的,世間的苦啊我們心太粗不能覺察,自己掉到苦裡面呢,還認為這苦啊捨不掉,捨掉了不行,捨掉難受,所以真正學佛,學佛會得到快樂?你們真的學看看,它這個快樂不是世間欲求之樂,世間這個樂會樂極生悲,以苦為樂不是真的,會變壞是假的,是短暫的,好像短暫,實際上在大乘經裡面講根本連一絲毫都不可得,連短暫的這個念頭都沒有,沒有起時沒有滅時,為什麼?你受樂的感覺有起有滅,好啦滅掉啦,既是滅相何來起相啊,何來生相啊,既然是起相有沒有滅相可得,也沒有滅相應該常相續啊,所以樂的受,覺受仍舊是假的,仍舊是虛妄,應該這樣子觀察,認為這個樂快樂是很實有的,你去看它有起處嗎?有沒有滅處,若有起處,樂從何而生,生起應該常樂不應該滅,會滅有滅處,滅了應該不再生,既已滅,所以它不是實有的,所以我們眾生不能覺察,不能覺悟,或是知道這個道理你不肯接受,不願意轉變,那就不是三根普被了,就被不到你,佛菩薩加持,就加持不上啊。所以自己要肯轉、要肯發心,不要怕難怕苦,苦是什麼?我告訴你這苦還是你這個妄想給自己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我們修行,不是像世間人這樣子得到這種世間的快樂,得到這種虛妄的快樂,它那個會變滅啊,有一句話講,樂是壞苦,會變壞的,會不能相續啊,不長久啊。法性的真樂,不從外得,不是從刺激感官而來,不是六根攀緣六塵而來,它這個樂是捨妄,把妄想分別執著給捨掉,心不攀取,這個樂啊勉強說是一種安定,是一種輕安啊,實際上連輕安的境界都沒有,都不可得,這就是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的地方,有人說佛法就是世間法,那體性上可以這樣說,無論是夢中的境界或是夢醒的心,你覺醒的心都是同一心啊,沒有錯,但夢境不會是覺醒的境界,不然永嘉大師怎麼講,覺後空空無大千,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那不一樣的。會講這個話的多半都是貪著這個世間,放不下、捨不掉、不肯捨,所以呢用這個話安慰自己,安慰自己,最後還是希望啊大家不要想說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就懈怠一點也不聽經,也不看經教,想說我念佛就好,想說我一句佛號我就能往生,心裡要真的有一句很好,可是這一句,你們來我們精舍你試試看,一個小時不要打妄想,一個小時就好,有人念佛連十聲佛號都還要打妄想,他的境界只能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我做不到,十聲佛號都還要打妄想,那這個成就太困難啦,你最起碼十聲佛號不要打妄想,可以吧!可以啦,都做得到,要有信心、要自信,我決定可以,我絕對做得到,我一定轉得過來,沒有疑惑,慢慢增進,但是啊教你們不要打妄想,不是刻意壓念啊,以念止念不是喔,刻意壓抑自己的妄想,你到時候你自己念佛念出問題,著魔啊,刻意要把妄想給壓住,壓念不起不對,淨土宗會得病啊,這話也要先說在前頭,很自然的妄想起來不要管它,那這個是老話常在說啦,你就念佛,跟著佛號走,不要跟妄想那裡,什麼叫跟著佛號走?注意力放到佛號那裡去,不要看到妄想起來緊張啊,像看到蟑螂一樣趕快拿東西把它打死,不要亂殺生,你這樣你心,久而久之,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你跟佛號越來越熟越來越熟,功純自有佛加持,看你有沒有決定力,我們要有決定力,不要壓念喔壓念會得病喔,李炳南老居士以前帶佛七,帶七個人就有人發瘋,求快求速又求成就,要趕快成就要趕快息念啊,不是,很自然的這樣用功用去,所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你們是外若駛急,內獨遲緩。「外若遲緩,內獨駛急」還有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很定裡面亂七八糟,不是這個意思,你們緊張起來的時候,學佛人很多,緊張起來的時候外面看起來很定,裡面已經七上八下不知道幾回啊,「外若遲緩,內獨駛急」不是這個樣子,外面呢安定徐為,所以我講的律儀、威儀,裡面呢,用功綿密不斷,不間斷不夾雜,你會有功夫,真的不是說假話,你不要連十句佛號都還起妄念啊,那個斯義宏深非我境界,跟法藏比丘見這個世間自在王如來,「斯義宏深,非我境界」,你們真的要學六祖,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要看到法師啊,法師啊弟子心中常生煩惱,學了幾十年還生煩惱,那就不好啊,發心,決定可以的,不要氣餒,好!我們來迴向。我們今天就講到這。

偽造乾隆大藏經~學佛人滅佛法的壞樣子

注意!!! 這裡面有沒有你捐的錢??
你的錢被這樣糟蹋!值得嗎????
你還置身事外漠不關切嗎?
**** aware and caution *****
***** The fake Buddhist canon ******
偽造乾隆大藏經

非常緊急 華藏淨宗學會正在偽造乾隆大藏經

趕緊向你認識的朋友說,以及通知各學校及相關教育單位,還有寺院,以免你的孩子及家人錯學佛法,受到傷害
《乾隆大藏經》經版是中國現存的唯一一部大藏經版,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它不但是中國一宗珍貴文物,在世界佛教史上也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深受眾信奉佛教國家的關心和重視。“龍藏”經版刻成後,共印刷103部,頒賜京內外各寺入藏;1936年再次印刷22部。經版原存故宮武英殿,後移藏於柏林寺,至今尚存于北京。《乾隆大藏經》版面重量約400噸,堪稱中國木版書之最。

而今有不法之徒,成立團體,仗己邪勢,欺騙信眾,向信眾募款,破壞乾隆大藏經,進而將其偽造,加入今人句讀,並大量發行免費流通,送至台灣.中國.歐美世界各地,嚴重破壞佛教原始參考文獻,使佛教蒙陰,此等作為必是附佛外道毀壞佛法之伊始,望我佛子莫與之同流,一眼覷破,察其邪偽.

幸蒙護法神力,現今已有多數偽版藏經,承蒙善信人士點出,將其退還,如有發現贈送偽版乾龍藏經請將其送還原處,莫要參考,以免錯陷,蒙蔽慧眼,自誤誤他

華藏淨宗學會,錯而不改,藏經送至海外被有知識者發現句讀大量錯誤並將其退還,此單位仍不死心,假以淨空法師名義向大家再度募款,無視於大家辛苦賺來錢,持續印刷偽版藏經,不斷向世界發送錯誤的經典,假託是受淨空法師指示欺騙信眾,眩惑無識,此等詐欺手段,望大家看清,以免受騙上當,福沒修成,反惰三塗,成為破壞佛教的罪人,深思之深思之,佛教幸甚。

非常緊急

趕緊向你認識的朋友說,以及通知各學校及相關教育單位,還有寺院,以免你的孩子及家人錯學佛法,受到傷害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in the Qing dynasty (Qianlong) is the only existing canon now in China. It possesses the highest historical value,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

It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hinese precious treasure, but also its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world Buddhist history. It is deeply concerned and pays attention by the Buddhist countries. After completed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in wood board character, it was printed totally 103 sets and honoured placed in few temples. It was printed 22 sets again in 1936. The original one wa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 Later on, it moved to the Bailin Temple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It is present and kept in Beijing at the moment. The Chinese Buddhist canon weights approximately 400tn. It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wood board characters ever. But now some criminals set up groups, holds their own power to cheat people who believe in them and corrupt money. They make criminal behaviour to the Buddhist canon. Even more, they make the fake Buddhist canon and added on the punctuation. They published it in big quantity and circulating it free to Taiwan, China, Europe, America and all round the world. It is a extremely criminal crime to the original Buddhist references. These criminal are ashamed in Buddhism. It is non-Buddhist behaviour. It is the beginning of ruin the Buddhism dharma. Hope Buddhist doesn’t follow with them and to be able to tell the evil pseudo. Luckily by the power of the guardian, there’re few fake Buddhist canons that were found out and returned back by people who have the real knowledge to tell. If you find out there are fake Buddhist canon as a free gift, please return to the original place. Do not take it as references. In case of faults, blinds your way of dharma path and misleading to others. Note: 1. We cannot add the punctuation without the identity of practice and realization. 2. Even if patriarch who have practice, patriarch won’t be arrogant to circulating it within the punctuation. Needless to sa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one. 3. What level the practice one who punctuates it shows the level of the Buddhist canon. The level only stops at the one who punctuate it. What to practice for the people who want to practice. People who are willing to read the Buddhist canon that are experienced practice. How will they qualify to punctuate the Buddhist canon for the experienced practice?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識得真即不隨妄

證道歌 云: 了了知 無一物~

所以做功夫的第一步是:念起不隨。

因為『無一物』,

無論什麼心念起來,就識得破它的真相,

似有實無。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

不為業牽,得大自在。

掛羊頭賣狗肉的假禪


即是明心見性的境界。

無論使用動態的或靜態的方式,

就是讓學人藉此方法契入佛心(禪)。

世間人以不同方式及字眼再加上「禪」字來吸引學員、客戶們的注意及參與,可惜的是~提倡活動的這群人他們自己也不懂什麼是禪!

可喜的是~參與的人數眾多,這也讓大家見識到中國人的大乘善根有多深多普及。

只是多數有善根者,所遇非人啊!

弄清禪宗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誤解 禪宗,以為禪宗一法不立即是是講「空」,

完全錯解禪宗。

禪是佛心,
如果禪是偏空、著空,

菩薩還六度萬行,可以起「利生」的作用。

豈不是佛還不如菩薩?

所以錯解禪宗者多。以為祖師方便接引學人的方便手法,

即是禪宗之究竟,所以把靜坐、參話頭、....都當成禪。

禪是明心見性,無法一言一時悟入者都以「方便法」接引,

達摩祖師說「藉教悟宗」即是此意。宗即心性。

~~眾生著相,所以掃除,掃除後,告訴你:不是空喔,

還有作用,
歷歷分明,你現在用的就是,只是你起心分別執著,

所以說「饑來吃飯、睏來眠.....在胎為

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等等」各種

一般人搞不清的公案與 語錄。


學人所說、所做、所學的一切方法,

若無法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都不是究竟佛法,

就有人說啦,
念佛咧?沒錯,念佛念至一心不亂,

能念所念一時銷融,打成一片,理一心不亂即是見性時。

非淨土宗無此境界,
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為何提倡念佛?因為淨土法門有阿彌陀佛48大願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即使你沒唸到明心見性,只要你有出離心,發願
求生淨土,

命終無障緣,佛會接引你,即可超出三界。

所以說是大便宜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