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法華經今解 (見寶塔品第十一 之二)~悟顯法師講述


見寶塔品第十一

之二


前一品〈法師品〉裡面講到受持大乘的五種法師,所謂「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五種。能夠這樣受持大乘者就名為「法師」。在這一品,如來特別為能信受大乘者,能受持《大乘妙法蓮華經》者,能夠學習一乘了義的人,特別為他們三變淨土,顯示如來自受用的境界,顯示「即染即淨」無差別相。前面是「開佛知見」,這裡這一品經文是「示佛知見」。「開」就是所謂的開破,或是讓你開悟,讓你明了,我們叫「開」。這裡的「示」就是展示、展現出來,展現出如來的境界。所以為什麼有「寶塔從地湧出」,這樣殊勝的法會。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旛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諸旛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塊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



這是世尊為前面這九品,包括上根人、中根人、下根人,佛為他們說「佛法中唯有一乘;眾生各個都具有佛性,但聞一乘法,無一不成佛」,佛並且為發心的人授記。相信你們有讀過的應該還記得,一開始這〈方便品〉裡面,所謂「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這一段經文是說世尊在講《法華經》以前,這些樂小法者,也就是不信受大乘的,不相信有大乘佛法的,在那個時候就有,那些人就自動退席。

這一品裡面「三變淨土」,世尊又用如來的神力移諸天人置於他土,就是再把參加這個法會的,或是這些人天大眾沒有真正發心的,我們現在人講的「把他屏蔽掉」,他就看不到聽不到,雖坐在這裡,卻如癡如聾。所以我前面好幾品裡面都有講到,你們能夠來聽聞《法華經》就是世尊給你授記,將來必定成佛,哪怕你來聽一會;你能聽聞,真正能受持大乘,發心學習大乘佛法,就得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所以你一定要專心聽,要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善根,有這福德因緣能來聽聞《大乘妙法蓮華經》。這一部經是「經中之王」,你別看它這文章翻譯得非常地簡單,這是因為羅什大師他是七佛譯經師,他把當時候的印度話,梵文翻譯成我們中國人用的文字,他沒有問題;因為他通達當時候漢地的語言,也通曉梵文。他本身又是再來人,他到我們中國來;除了世尊說佛法要傳到中國,此外,也因為這裡的人堪受大法,還包括這些佛菩薩諸天善神都來擁護。所以我們中國有很多祖師大德,都是佛菩薩再來,來幫你們翻譯經典。甚至鳩摩羅什大師來中國,也都是天上的龍駒親自護送他到陽關的。之前我們在講《要解》的時候有講過,如果你到敦煌去,那裡有一個白馬塔,這白馬就是羅什大師的坐騎。那個時候進了陽關以後,就算是到達中國了,當時候是這樣。現在的話,包含整個新疆、西藏,都是我們國家的領土,民族都已經融合了。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有上千種上萬種的方言,大家都能融合。當時候白馬護送鳩摩羅什大師進來,這匹白馬到了陽關,牠就停住了,牠七天不吃飯。有一天晚上,羅什大師就夢見這白馬化成一個人來跟他講:我本是天上的「天馬」,佛派牠送大師到陽關,牠說:我現在任務完成,我要超脫畜生身了;牠也能夠離苦得樂。講完以後,羅什大師醒來,這白馬就死掉了。所以都有佛菩薩在護持正法,所以,你就知道《法華經》有多殊勝了,諸天擁護,龍天護持。你不要看它翻譯得好像很簡單,其實它的意思很深,因為羅什大師是譯義。什麼叫「意譯」,就是他不是按照原文,因為當時候印度的文字記載的文體表達方式,跟我們中國的文字表達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他是看過梵文以後消化過,然後把它寫出翻譯成我們中文;他是消化過的,所以是「意譯」。因為善於此方文字以及善於我們中國的語言,所以他翻譯得非常好,非常通俗,看起來就跟白話文一樣。所以大家看起來很好懂,但是隱含的意思很深,它後面的義趣是存在的。所以,不要輕看了《法華經》,以為它沒有像禪宗的一些祖師語錄,感覺需要參究什麼的,實際上它裡面的義趣是無二無別的。這一部經非常地殊勝,你能來聽,都是大善根大福德。這裡還有「三變淨土」,所以你自己一定要發心,要懺悔業障消除宿業,要多禮佛多念佛,希望在此會能夠有所體會,能夠真正學到如來的知見;甚至能夠見多寶佛塔,所謂「見多寶佛塔」即是明心見性。


前面經文講過:「爾時佛前有七寶塔。」就是所謂的「寂滅心境」,「心境一如」故名寂滅心境。「高五百由旬」就是指眾生五陰身心與寂滅心境無二無別,就是「生滅即是不生不滅」。因為迷此真如自性;用教下來說,所謂迷此法界真心,所以幻化成「二十五有」,所以說「縱廣二百五十由旬」。而「從地湧出」代表的是無明破除。「住在空中」則代表真心顯現。「種種寶物而莊校之」就是顯示法界、心境本非斷滅,具恆沙功德。「五千欄楯」,「欄楯」代表總持。前面有講過「龕室」代表慈悲,慈悲為室,所以說龕室千萬,欄楯有五千。「無數幢旛以為嚴飾」,「幢旛」代表神通。這個寶塔旁邊有「垂寶瓔珞」,「瓔珞」代表菩薩四十地,具三學陀羅尼的功德,這是蕅益大師講的,所以叫「垂寶瓔珞」,就是菩薩他從《梵網經》講四十地,四十個位次;《華嚴經》也可以說是四十二位法身大士,從圓教初住一直到等覺,總持一一位次的功德,因此以「寶瓔珞」來代表。「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寶鈴」代表八音四辯。如來具有「八音」,就是八種微妙的音聲,還有四種無礙辯才。以寶鈴來作為代表,就是「八音四辯,廣演妙法。」「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所謂「性淨德香」,性德之香充遍法界,以「無作四諦」之風吹四淨德香,這個就是它代表的意思。一般我們講「四聖諦」它是通大小乘的,講到究竟就是「無作四諦」,「無作」則稱性。小乘是「生滅四諦」,所謂的「苦集滅道」,他是有取有捨,他見到的「法」是生滅的,是變化的;所以他知道無常,知道這世間是苦。所以他不起心,不動念,斷除了煩惱,所謂「知苦斷集」,然後「修道證滅」,修行三十七道品,然後證得小乘的阿羅漢果,這是小乘的生滅四諦。按照大乘來說,大乘有「無生四諦」跟「無量四諦」,還有「無作四諦」,從藏、通、別、圓這樣上來。這個是佛教的名相,你們大概這樣子聽一聽,有個概念就好。無作四諦道風吹四淨德香,四淨德就是「常、樂、我、淨」;那就不屬於一般小乘認為的「苦、空、無常、無我」。大乘是「真常、真樂、真我、真淨」,所以說「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這是它的表法。因為稱性的緣故,因此遍法界虛空界,所以說「充遍世界」。「其諸旛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這七寶是代表以性德七覺支,七財所成;「財」就是七聖財,七種聖財。一般「七覺支」大家都比較常聽過,因為它屬於三十七道品裡面的七覺支,七聖財就比較少聽過。過年的時候,我們不是講大家恭喜發財嘛,佛門要發的是七聖財。因為世間財可以資身,但是佛門的七聖財可以資菩提,可以資養法身,能夠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是哪七個呢,所謂「信、戒、聞、慚、愧、捨跟慧」。「信」,很簡單的,信受大乘叫做「信」。「戒」,受持大乘戒律、大乘菩薩戒。「聞」,聽「聞」大乘,這都是能夠幫你學習大乘。對自己能「慚」,對眾生有「愧」,能起慚愧之心,為什麼呢,這大乘的懺悔之法跟一般的也不太一樣。大乘佛法講的「懺悔」,它是講心地不再攀緣了,這罪才是消滅的;所以大乘的「慚愧」是懺悔自己本來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迷惑顛倒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這是從心地上懺,佛門講的心地是講「真如自性」,從心地上起懺悔法;而不是只有「我做錯了某些事情」去懺悔,而是從根上懺悔。所以講「信、戒、聞、慚、愧」,還有「捨」;「捨」就是布施,就是放下。就像你把你的世間意放下,來聽經;你把你世俗心放下,來學佛;你把你的昏沉蓋放下,你醒過來你能專心聽法,這都是「捨」,捨煩惱、捨財,為佛教,捨內財來佛教發心,為佛教為眾生來做。就是因為在世間工作,才知道苦,苦惱無量你還在輪迴,來生那更苦更糟糕。所以我們要來佛門發心,要來修行,要把這世間的苦惱捨掉。佛在經上講:這世間的苦惱有八苦,八苦交煎。這「交煎」就是它同時會起作用,你每天都在生老病死,每天都在怨憎會、愛別離當中。你起心動念就是一個生老病死,會老會病,老病就是一個變異相。你的一個念頭生起來,然後遇到緣,產生了變異,這變異就是「老病」,「死」就是消滅。你的心念每天都在生滅生滅,不停地生滅。遇到的「緣」有所謂的怨憎會、愛別離,這些苦我們都要把它捨掉,這才具有七聖財裡面所謂的「捨財」。還有一個就是「慧」,以正慧觀照,用般若智慧觀照這個世間。《金剛經》教你怎麼用般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很明顯地就是教你用般若智慧觀照這個世間,而且還觀照真如自性。前面講過這世間,所謂「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都是真如自性所變現出來,所現的相是「相有體空」,故名如幻;所以說「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賢首國師說:「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一切都是我們的真心本性變現出來的,都是你心所現的。這「心所現」的,那有些人就會問:那跟現在外面在講的世間法,他說「你只要想我自己會有錢,我自己會有名,這叫吸引力法則。」他那個是胡說八道,是沒有因果的。我們佛門講的「心想」,還有「因、緣」果」,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而且這因果是通三世,「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不是你這一生的因對了就對了,過去生的因也要對。有些人想說,你看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我做了那麼多布施,為什麼我還是貧窮,我還是沒有好的機遇,我對人家這麼好,為什麼我人緣還這麼差?那是你過去生的因不對,所以為什麼佛門用大悲咒,用咒語來消除你過去不好的因;不然你只是惡業不再造了,但是那個「因」還在。所以講「種善因得善果。」佛教因果是通三世的,跟你一般在外面聽到的那個什麼吸引力法則,教你想:我有錢,我會變好,我們家人和諧;我告訴你:你怎麼想都不會成功。有成功也必定是按照我們佛門講的「三世因果」在顯現出來的。所以佛法才能看透這個世間。有些人他這一生做很多壞事,可是你看他還是受人家尊敬,還是有很多人擁護他。有些常發生在婆媳之間的問題,妳這當媳婦的再怎麼孝順,婆婆就是不喜歡妳;可是有的人她就處得很好,這就是因果。有些是婆婆對媳婦很好,可是媳婦就是跟她不和,這些問題都牽涉到三世因果。你唯有學佛,把這個業消透了,那你這個問題才能解決,不然你用世間法對她再怎麼好,人家還是不喜歡你,就是跟你緣不好,根本的因沒有改變,人家還覺得你在裝模作樣,反倒對你產生誤會。所以為什麼說讀經要迴向,念咒要迴向,就是要把這惡緣消掉。用正慧來觀察,用般若來觀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唯心所現。你現在心所緣的是什麼,是緣念彌陀,那這業就消掉了;緣念大悲咒,這個宿業就消掉了。印光大師講:「念佛方能消宿業。」這是有它的道理的。我們講「唯心所現」,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心想」包括因緣果報;不是只有你坐在那裡空想,那空想是沒有用的。就像一個學生,他空想著:「我能上世界一流的大學」,他每天坐在那裡空想,想一百年他也上不了,為什麼?他沒有去讀書嘛,這個就是空想。所以他要有「讀書」的這個緣,那麽有讀書的這個緣還能不能上呢?不一定。一樣的,有人說:「我書念得好,我學歷高,或是我念的是知名的學府。」那他將來出來就一定功成名就嗎?也是有默默無聞的,也是有身敗名裂的,這個就是因緣果報。所以你看透了,你就放下了。所以佛說「因緣」,就是告訴你,世間的事情該做的做,做好了就隨緣,就放下,因為當體即空,緣起性空。所謂「過去」,牽涉到的不是只有前一生,而是無量劫來的因緣,還有這一生的因緣,所以為什麼說因緣的狀況很複雜。佛眼能徹見,天眼都沒有辦法,有些人想:「我去問鬼神。」那鬼神他能知三世因果嗎,他根本連他自己怎麼來的他都不知道,他怎麼會知道你的三世因果,他就只知道一點片面的。我們在經上看到的,就像阿羅漢,在佛陀時代有一個人要來找佛出家,佛就叫五百位阿羅漢看他過去生有沒有善根,阿羅漢的宿命通很厲害,能觀他五百世。這五百世的因緣果報阿羅漢全部看得一清二楚。他們跟釋迦牟尼佛講:「這個人沒有善根,這五百世中都沒有跟佛結過緣,這個人不能出家。」這個五百位阿羅漢都這樣跟佛講。這時候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人他在無量劫前,因為被老虎追,爬到樹上,很害怕的時候念了一聲「南無佛」,就是這個因緣,他現在因緣成熟,在我會下出家。」所以,只有佛眼能徹見。阿羅漢的神通比這世間任何一個鬼神都強大得多,阿羅漢的神通非常厲害的;你是忉利天的,你的神通大概就在忉利天,忉利天以下,你可以管得著,但忉利天以上的,你到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你就沒有辦法了。人間的鬼神道,有的福報大一點,他可以影響到天道,但是真正要上到色界天,那他就沒有辦法了。所以你不要去相信那些鬼神附身,說他懂三世因果,那是他胡說八道。他常常用做好事來當號召,很多人因此受騙上當,最後破家亡身。


所以講要依正慧來觀察這個世間。這個世間,《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裡就有講「七聖財」,所謂「信戒聞慚愧捨慧」這七個。說以七寶代表七寶合成,就是七覺支、七聖財所成,這些都是性德。「幢旛」代表稱性的神通,「瓔珞」代表菩薩諸地功德,「寶鈴」代表八音四辯,「多摩羅跋栴檀香」代表性淨的德香,以「無作四諦」吹四淨德香,充滿法界。最後高至四天王宮,這「高至四天王宮」就非四大所拘,稱性的功德;眾生的真如佛性不受四大五陰所拘束。這怎麼講呢,經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眾生還是具有如來圓滿的智慧德相,但是為什麼叫「眾生」,就因為他「迷失」了佛性,所以稱為眾生,可是他的佛性從來不曾「遺失」。就像「貧人繫如意珠」一樣,這在後面經文會講到。貧人繫如意珠,就是有一個貧窮的人,他到他的親戚朋友家,他的親戚朋友非常有錢,看他貧困,就塞了一顆如意珠給他。「如意珠」在佛門又叫摩尼珠,這摩尼珠它可以隨心現寶,你有什麼心願,你跟它講,它可以給你,讓你的心願實現。這是古代大家認為的寶藏,就像我們中國人講的聚寶盆一樣,當時候就是用如意珠來譬喻。這個人到他親友家吃飯,親友趁他喝醉酒的時候,把這如意珠塞在他的衣服裡面,後來這窮人就回去了,該做什麼工作就還是做什麼工作。經過好多年了,兩個人又相遇,他親友說:「奇怪,你怎麼還是這麼窮呢?」他說:「你憑什麼覺得我應該有錢、應該富貴啊?」他親友說:「當時候你喝醉,我不是塞了一顆如意珠在你衣服裡面嗎?」他一看,真的呀。所以,當他在貧窮的時候這如意珠還是存在的,就像眾生在迷惑的時候,這佛性還是在的,並沒有遺失過。不被四大所拘束住,所以叫「高至四天王宮」,表示性德在染而不染;雖然在迷惑顛倒的時候,仍舊不失不壞,所以眾生現在只要修行,那為什麼說「修行」可以?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那佛法是夢幻泡影嗎?說實話,也是夢幻泡影,但是不妨大作夢中佛事,你修學佛法,修學佛法就是你在夢中藉由佛法醒過來;就像厲害的醫生一樣,你有重病他開藥為你治病,藥到病除,等到你病好了,這醫藥達到它的目的,藥力都發揮了,病除滅了,藥病俱亡,而佛法就跟藥一樣。縱然是夢幻泡影,你在攀緣這些世間法,那更是夢上加夢,夢中又再作夢,又夢中又再作夢,不斷地生死、不斷地輪迴,永遠不會醒來。可是你熏習佛法,同樣是夢幻泡影,但是就好像大海當中的浮囊,像大海當中的一艘大船一樣。為什麼叫「大乘」,大乘就是以海中的大船來譬喻能夠承載,像現在的遠洋貨輪一樣,一艘四十萬噸的超級大貨輪,它能夠承載很多的東西,就像大船,所以叫「大乘」。等到上岸的時候,還需不需要這船呢?就不需要了。可是你在溺水的時候你就是需要船,你就是需要有浮囊,「浮囊」就是現在講的救生衣。你沒有這救生衣,你說你要能夠不溺水,你要能夠得度上岸,你是沒有辦法的。雖然說「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但是你在這迷妄的夢境裡面,你想要能夠破除迷妄,那你還是得依靠佛法。所以這裡的表法很殊勝,「高至四天王宮」就顯示真如自性不為四大所拘,它能現四大,「四大」是什麼?是地、水、火、風。這世間包括這個色身,是不會離開這地、水、火、風四大。「地」就是指堅固,「水」就是指濕潤,「火」就是溫度,「風」就是流動。你看一個人要是有地、水、火,卻沒有風,就是沒有呼吸,沒有呼吸就叫沒氣了,沒氣了這個人就活不成。人可以七天不吃飯,可以三到四天不喝水,多數的人卻不能一分鐘沒有空氣,或是三到五分鐘沒有空氣,他就窒息而死;所以這世間包括這人體都不出四大。那麼「法身」,我們迷惑真如法身,也就是真如自性,所以轉法身而為四大這一期一期的業報身。為什麼叫一期一期,你看一個人他一期的壽命,有人短有人長,就是一期一期的。但是雖然你在流轉,法身卻不壞,佛性不壞;所以說高至四天王宮,這是顯示這一座寶塔。為什麼說寶塔就代表說寂滅心境,「心」不是只有心而已,而且還具恆沙功德。包含眾生身、包含二十五有、包含性具的功德莊嚴,縱然眾生在迷惑,也不被迷惑所蓋覆,這就是它的表法。



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餘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以一切華香瓔珞旛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



這裡講的〈見寶塔品〉,這「寶塔」是代表真如自性,代表寂滅心境。這一品裡面要講的就是如來顯現華藏莊嚴世界,把十方佛土通為一世界,顯現如來自受用境界,為信受大乘者展示出來。雖然整個《法華經》的分量,它只佔到一品,可是這一品相當地重要。所謂的「三十三天」,之前也多次講過:三十三天,這帝釋天,我們這裡是南贍部洲,佛教看這世界是這樣的─以須彌山為中心,四邊有四個部洲:南贍部洲、東勝神洲、北俱盧洲、西牛貨洲。我是從南邊開始講,一般是由南往西,往北,往東這樣講過來。須彌山這四邊有四大洲,須彌山的山腰是四王天,往上是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是帝釋,也就是憍尸迦,他統領著跟他平行的三十二天,包含他中間這一天,總共加起來是三十三天。這是他過去生跟這三十幾個人一起供佛,所以這一生大家都一起生天,做了天上的天王。因為帝釋他是發起人,所以他福報最大,在中間,其他的都是他的大臣,這是介紹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以天花來供養寶塔。「餘諸天龍」,這龍,這是天龍八部。佛在經典上講,龍有好幾種形像,有些是象形的龍,有些是蛇形的龍,總共有五種,牠們都叫龍。這些龍眾一般來說牠是畜生道,可是牠在畜生道,牠福報很大,就跟金翅鳥一樣,大鵬金翅鳥的福報也很大,龍的福報還沒有金翅鳥大。雖然牠是畜生道,可是牠的福報比人還大,所以一般人看不到牠,就跟金翅鳥一樣。你知道金翅鳥牠是畜生道,可是你看不到牠,那要有神通的人或是有天眼的人才看得到,所以叫「天龍」。「夜叉」,夜叉翻作中文叫捷疾鬼,他是鬼道的眾生,就是鬼神類的。「乾闥婆」翻作中文叫做「嗅香」,也叫「尋香行」,就是像我們點香什麼的,他是以香為食的。「阿修羅」翻作中文叫無端正,一般我們講六道輪迴裡面的阿修羅道是指「天阿修羅道」,五道當中除了地獄裡面沒有,其餘四道都有阿修羅。「迦樓羅」,迦樓羅就是金翅鳥。「緊那羅」翻作中文叫疑人,就是他長得很像人,他頭上有個角,這之前都有講過。「摩睺羅伽」,摩睺羅伽是大蟒神,他是人的樣子,但是他身體下半身是蛇身,蛇的樣子,叫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這裡講的是八部鬼神眾,是天跟八部,及「餘諸天、龍、夜叉。這「龍」是指畜生道,不是指天龍,因為這龍牠算畜生道。「千萬億眾」有千萬億。「以一切華香瓔珞旛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看到佛塔要供養。佛經上,佛弟子、天龍八部看到人家蓋殊勝莊嚴的佛塔,都是歡喜讚歎供養,所以我講過:你要蓋佛教寺院,要蓋得殊勝莊嚴;佛弟子看到人家有因緣成就這樣殊勝莊嚴的道場來供佛,我們都要隨喜讚歎,或是隨喜他的功德。昨天講的「不體道本,廣造伽藍。」那是他的問題;可是造佛寺本身沒有問題,人家是來供佛的,所以一定要蓋得莊嚴。像西安的法門寺,法門寺蓋起來花很多錢,真的花很多錢,幾十億的人民幣,甚至連周邊一起整治起來;但是這個錢花得值得,供養佛陀舍利,功德無量。所以我們中國人是有福的,國家將佛陀的舍利視為國寶;一般人去,因緣不具足,你要看還不一定看得到。所以真正的佛弟子他看到人家蓋道場、莊嚴佛像,都是讚歎、護持。因為我曾聽過有出家人說寺院蓋得富麗堂皇是浪費錢。我告訴你,講這種話是不應該的,吃裡扒外,都是在謗佛,在毀謗人家發心護持正法供佛的恭敬心,這是很重的口業;你不隨喜已經是罪過了,你身為出家人你看到人家供養佛的塔像,造莊嚴的寺院造得富麗堂皇,你嘴巴不隨喜讚歎,也不出一點小錢來隨喜,就已經是罪業了;還要毀謗,甚至在講座當中毀謗,說人家發心的那是浪費錢,這都是罪過,不是一個佛弟子該講的。看到寺院道場莊嚴,佛像莊嚴,我們身為佛弟子都很歡喜,都很讚歎,甚至我們都會發心隨喜,我們是供佛的心意去的。這些諸天就是有福的人,而沒有福報的人才會毀謗,他看到這寶塔,他有沒有想過這裡面是裝什麼?沒有。有人他看到,他知道這是佛塔就馬上供養,這才是佛弟子,有信佛。所以有些出家人你要反省。我們看到佛經上都是讚歎護持三寶的功德,讚歎蓋寺院、造佛塔、造佛的形像,因為這佛的塔、佛的像,人家看到就想到佛,那是功德無量的,絕對沒有過失的。那麼能選擇如法的道場供養,那當然是最好的。前面講到惟則禪師說的;因為人家問他:「既然淨土法門能夠帶業往生,那我何必現在念佛呢,我臨終再來念就可以了。」這就像現在「本願山」的,他們說「你現在都不用念佛,你只要信就好了,臨終再念。」惟則禪師說那是不可能的,沒有所謂現在不念佛,臨終你能念的。人哪,惟則禪師引經論說,《釋淨土群疑論》講,人在十種狀況下他沒有辦法念佛;這十種大多是指意外死亡,或是失智,沒有辦法念佛。那你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現在,然後講到廣造伽藍的事情,他講:有些人蓋間寺院,但沒有佛法,他不去體會佛法,不深入了解佛法,他就弄一些世間法在寺院裡面,讓人覺得:你看我有在教孝順父母,像現在有在寺院上一些什麼《論語》、《孟子》、中國文化教材,上《弟子規》,或是開書法班,他覺得這樣子就是在弘法,其實這都是犯了佛的戒律,而且是重戒,這就叫「不體道本,廣造伽藍。」你寺院蓋得很大,或是蓋了很多間,但是沒有在大乘佛法上用心,以為自己搞些世間法,做一些慈善、救濟、醫療,這樣子他就能夠應付得過去。所以大師就開示:世間的這些善法,問題特別多。你們看看現在的一些掛著所謂佛教名義的這些慈善團體,他從前一開始可能真的是好心,後來呢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它就變質了。所以為什麼說你把錢投入在這世間的慈善,雖可以做,但偶爾為之,或是少量為之,或是你親自偶爾去發心,那個都還好;但是這裡面的問題特別多,所謂「多諸過咎」。這世間的善法真的是多諸過咎,我講經裡面常引用到永明延壽大師的開示,人家問永明大師,說:「大師你為什麼不教五戒、十善、八關齋戒……這些簡單的人天乘戒接眾就好了,為什麼要傳菩薩戒?」大師說:「人天善法就好像喝毒酒一樣,你一下子喝下去好像是飽足的,但是難免生死毒發,你終究還是生死輪迴,出不了三界。」永明延壽大師有高度的智慧,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他教我們直接學大乘,學大乘就具足了世間的善法,你都不用擔心。不了解大乘的人,才會覺得修了大乘,世間的善法就沒有了,這是不了解大乘的人。有些講經的人,講了幾十年,講到後來他還是不了解大乘,所以很糟糕;就像我前面《法華經》講座裡面講的,他是在佛門裡面盲修瞎練,他雖也講大乘經,但不信大乘,不了解大乘,他不知道學了大乘,這世間的善法就具足了。你布施持戒,裡面都是斷貪瞋癡,那不就世間善法就具足了。孝順父母,我們佛門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家的父母不就是男子女人嗎,那孝順不是就具足,而且還更為廣大。所以那是不了解大乘的人才把它分成兩端,實際上學了大乘,你就全部都具足了。所以為什麼說大乘叫總持之法,學它就圓滿具足了,沒有絲毫欠缺,這是大乘佛法的殊勝。這是講到這三十三天的示現,他是這樣供佛的,所以我們看到人家在蓋殊勝的道場,我們都要來隨喜讚歎發心,不要在那裡說風涼話。有些出家人真的是很不像話,還在那裡說風涼話,還毀謗,還叫人家不要去護持,不要去隨喜,還真有這種人,這都是廣造罪業。見人家發心,你沒有想出錢,那沒有關係,至少讚歎一句:這寺院莊嚴、寶刹莊嚴。人家是蓋來供佛的,你不要想說,哎呀,你看這些人蓋得這樣富麗堂皇,裡面都他自己住,人家不是自己住,人家是給佛住的,人家是供養佛像的,能夠隨喜都有功德。那麼你再反省,你從前沒學佛,你看看你不知不覺造多少業,甚至學了佛以後,因為知見不正,也造了不少的業。我們就有同修他以前是這樣子,他媽媽在學佛,他以前是小孩,不懂,他覺得媽媽學佛,怎麼什麼都以佛教為優先,是不是有病。他現在學佛,所以他懂了,但換他周圍的人覺得他有病了,他就受到很大的壓力,那個就是業障。你怎麼看人家,你就造了什麼業;現在你來學佛,你就碰到這些障礙。所以你懂得隨喜讚歎人家的功德,哪怕人家只是一念的功德,我們都隨喜。這是講到三十三天這一段,它的義趣就是代表一切大眾同入一實相理,所以說「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

法界之理為一切大眾共同奉行,所以我們學佛要學大乘佛法,要契入大乘,了解心地法門。這心地法門包括我常講的真如自性,也包括分析你的貪瞋癡,你的妄想顛倒心。總的來說,妄心無體,真心本有;你縱然迷失,真心也不曾壞滅。所以你依世間法做這些世間事,終究是會損壞;但是你依真如來起修,修學佛法,就必定能夠成就。所以前面講的「高出四天王宮」,就是不為四大所拘,不為世間所拘束住。你依這不生不滅的,雖然處在生滅當中,但是它有根、有本、有體,你這樣來依體起修,來念佛,來修行,終究是會出三界的。若你依世間法,終究是輪迴的。所以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依心性來起修,學大乘佛法的終究是會解脫;不學大乘佛法的,終究是輪迴。這一段就是告訴大家要奉持大乘,就像這天龍八部及諸天善神一樣,以花鬘來供養;這「花鬘」代表因行,助佛轉輪,然後自己受持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