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法華經今解(藥草喻品第五之四)~悟顯法師 講述

妙法蓮華經今解
 藥草喻品第五
第四講

(經文)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昨天講到末後的一小段,眾生聽聞佛法現世得安穩。所以人家問:「學佛有什麼好處啊」?其實它最現實的就是「現世得安穩」,你碰到什麼災難,念「觀世音菩薩」,所有急難恐怖立即消滅哪怕是你在飛機,哪怕是你在大火之中,你看,現世得安穩。你讀經為亡者迴向,都能立即超度。我昨天講到的「破地獄真言」,將墮地獄時,得蒙地藏菩薩加持,傳授他「破地獄真言」,等到進了地獄門之後,一念「破地獄真言」,立即解脫,所以說現世得安穩。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所面對的事情不順,你念大悲咒、念觀世音菩薩;你生重病,念藥師佛,你念《藥師經》,都得延壽,都得安樂。乃至你臨終的時候,心裡面恐慌不安,不知道該怎麼來面對的時候,你念阿彌陀佛,現世得安穩,後生善處。你要是信具足,那麼就往生淨土。縱然沒有信,也不想求生淨土,也能保證不墮惡道,而且得生善處生尊貴家,生到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的家庭。所以你看現在有些人,他有錢,你看他的下一代,福報很大,就是過去生在臨終的時候,人家幫他助念,或是幫他做功德,這功德很大,所以他投生到這有錢人家,但是因為習氣沒有改,在有了財富或是有了地位後,他就任性而為,可是他過去生的福還是在的。

你看到有一些人,他年輕的時候很揮霍,到後來因為接觸到佛法,他之前年輕的這種好逸惡勞,或是揮霍無度的這些習氣,立即收斂,而且改變,甚至還出家。這都是他前一生修福,或是他的家親眷屬為他讀經迴向,所以他這一生有這樣的福報,能生到尊貴處,得生到富饒處,所以說「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以道受樂」就是他會接觸到佛法,學佛得到法樂。「法樂」是因為你學了佛法,不是因為你散亂,這是一個意思。那麼這裡我們特別著重在於你後生善處,都還能接觸到佛法受樂。所以縱然你沒有往生淨土,你沒有成就,沒有夫,你接觸到佛法之後,都是得生善處,都是得到好的果報這一生沒有成就的話,到來生「聞法已。離諸障礙。」能夠消除業障,在佛法當中「任力所能」,就是你會學到適合你的法門,然後呢「漸得入道」。所以佛法它能夠給眾生無邊利益,現世就能安穩,後生又得安樂,又能學佛,又能夠得生善處,得生善處又能夠學佛如果這一生因緣好的,他的來生就是往生西方。

        所以佛法很重要,它給眾生的利益,直到後世,到無量劫。我昨天強調的,你不要把家庭看得太重,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家庭生活裡面,要多來佛門熏習,增長善根,培養你的善根。也不要太多時間關注在世間事上,關注在虛妄的課業上面。你是一個佛弟子,你要知道:你讀書你才讀幾年?你工作你也就工作個幾十年在工作的時候,你畢竟還是佛弟子啊,所以佛陀教你的事情你不能忘記。有人說:你要從小把課業念好、把世間的書讀好,因為會影響你一輩子。有時候不一定的,有時候書讀得多了,品德沒培養好,心高氣傲、目中無人,這也會影響你一輩子 你走到哪你都看不起人,你都跟人家格格不入啊。不如你學佛,你種善因得善果,你懂得調整你的傲慢、調整你的煩惱習氣,成就你的福報、成就你的智慧。所以有智慧的父母,是教小孩子來學佛除了父母得利益,小孩也得利益。你看有多少學佛人,他這一生很用功、很精進,但是臨終是誰障礙他?就是他的子女障礙他念佛往生,就在他的病榻前面又哭又鬧,甚至有的為了分你的遺產,有吵架的、打架的,......你都還沒往生,他就想要你所有的資產啊這個就是子女沒有學佛,他習氣沒有除掉啊。為什麼我說是「沒有學佛」呢? 你看,在世間法裡面,因為從前就學習傳統的教育,讀儒家的書,人在外表上是有一個樣子的,沒有錯,可是裡面的貪癡還是沒有除掉,所以講到分家產的時候,講到利害的關係的時候,很多人都名利沖昏頭。你看,從前的貪官學歷都很高啊,當然我不是說讀書沒有用,不是說儒家沒有用,而是這些人沒有把道德文化,拿來轉變自己的習氣。

所以為什麼說要用佛法?因為佛法有戒律,佛法才能夠防止人的貪癡,可以更加重你的道德觀念,可以消除你的煩惱習氣,現在對你就有好處,現世你就得安樂啊。所以聰明的父母,是讓小孩來學佛,讓你下一代來學佛,除了你自己學,還要度他來學,善巧方便地引導他,讓他了解佛法。你可以從最粗淺的開始說,你可以講因果的道理給他聽,講因果的公案給他聽。我從小家裡面的人學佛,我俗家的母親學佛,她都會講這些東西給我聽。你可不要學外國人,睡前講童話故事給小孩聽,你小孩睡前你可以講個佛教故事,可以講個祖師大德的傳記給小孩聽,你自己熏習,你小孩也熏習。像外國的小孩,從小他去學校,學校就會給他上宗教教育甚至像英國,他把他們的基督教、天主教,都帶到學校裡面去連他們的小孩畫畫、化妝舞會都是畫或扮演基督教裡面的人物、天主教裡面的人物,我們佛教也應該這樣子啊。你讓小孩從小畫佛,讓他知道「護法善神」,讓他知道佛教的故事、十大弟子,他的善根從小就慢慢培養好了讓他背《心經》,讓他讀《阿彌陀經》,讓他知道祖師大德的故事,讓他知道因果的故事,我們佛門裡面都有這些教材,就是你們身為家長不會善用。你希望小孩學佛,你要給他佛法你們要小孩學佛、要你孫子學佛,你可以來問我,我有方法給你啊。我今天就把方法講出來,你要看佛教的這些故事內容,你講經典的內容給他聽講一句是一句,講五分鐘是五分鐘,講三分鐘是三分鐘。如果有空出去玩,不要總是去那些兒童樂園、遊樂園去玩,多帶他到寺院裡面,了解佛教的寺院,接觸出家人,他才會學佛啊。你在他面前表現出恭敬三寶、供養三寶,教他到道場的規矩,他就會知道他以後跟他同學接觸的時候,他就會告訴他的同學,他就會去影響他的同學,說:你到寺廟應該是怎麼樣怎麼樣應該是如何如何哪些事情要注意的所以這就是給他種善根所以說現世得利益,現世得安穩。

        那麼對於亡者來說,一輩子沒有接觸過佛法,臨終你勸他念佛,你幫他助念,這個他後生得利益。如果在助念的時候他的善根發起來,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你真的是成就一尊佛。所以臨終一定要助念,最少八個小時,最多二十四個小時,甚至有的超過二十四小時,都沒有關係。這樣子做就能幫助他,幫助你的家親眷屬,或是你的親戚朋友,用佛法來幫助他那麼他這一生也許沒有遇到佛法,但是經過你臨終這樣子為他助念,他得聞佛名,他不墮惡道,來生生尊貴家,後能夠漸漸地接觸到佛法,所以「漸得入道」。

(經文):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這是講佛說法的殊勝,就像大雲一樣普降甘露。這雨水潤澤一切的草木以及叢林,還有種類不同的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凡是佛說法,大家都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但是最究竟的利益就是學「一乘」。所以學佛最要緊的,是你要會歸一乘佛法,不是只停留在小乘或人天乘,絕不是停留在你現前的境界,你要向上學習。人要有「上進心」,俗話叫上進心,我們佛門叫「精進」。這「精進」就是你能夠棄捨你從前的煩惱習氣、從前的境界,後不斷地熏習佛法,向上學習,這個才叫精進;晝夜不懈,順逆不退,在順境逆境中你都不退轉。逆境可以淘汰一般人,淘汰這些沒道心的人,可以淘汰他;但順境可以淘汰修行人。一般人碰到逆境,他就退心了,他所求不滿他就不學了但恐怖的是順境,可以淘汰修行人,像:悟達國師,他是十世高僧、辯才無礙滅佛的那個唐武宗,唐武宗每次跟悟達國師辯論,每次都輸,氣個半死。這個悟達國師辯才無礙,但是因一念貢高心,冤親債主就找上門這就是在順境裡面,不小心跌倒了,幸好他回頭回得快,還沒有墮落。

所以,逆境是淘汰沒有道心的人。為什麼一點逆境你都沒有辦法來突破那表示你沒有道心你要知道碰到不順了這就是給你考驗看你有沒有道心、有沒有你連這一點心都沒有這一點道心都沒有那你就不用談要成佛了因為順境更讓你退轉麼事情都順你的心順你的意都人家捧著人家讚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尤其是老居士從前學佛也許周邊的人都障礙你到了年紀大了障礙也慢慢就少了有的該走的也走了喜歡的來了你的孫子很討喜你的兒女還對你還特別孝順完了你這時候道心就開始退了就說我要度孫子我要度兒女開始理由就來了藉口就來了這個「老居士」包含著男眾居士跟女眾居士特別是學佛二、三十年以上的那麼你是老修行?還是老眾生呢就在這裡做個分界所以很關鍵!你們有些人現在就是處於關鍵時刻順境來了都能讓你順心如意沒有修道的障礙反而你不修道了你退轉了這時候又是你佛法懂最多的時候又是你做為真正一家之主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給你壓力了沒有人可以障礙你修道了這個時候反倒是你自己退轉了這個就是順境退。甚至你可能已經功成名就了退休了那這個時候就更要小心不要迷惑顛倒了

        出家人也是一樣你看有些年紀大的老和尚老法師,那個都退轉了他年輕時候懂護法護教破外道破邪說這下好啦年輕時積累的功德到現在年紀大了,被人家一讚嘆、一捧就忘我了開始把佛法講得變質了連人間的佛教都講起來了以人為本的佛教也說出來了就是他把佛教變成世俗法、世間法了蓋了一間寺院欠了幾個億,欠了幾十個億的都有負債不等他廣收徒眾廣開精舍是為了為了還債,就開始沒有心用功臨老這個時候就退轉了所以很恐怖,作「大師」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他的貪欲心了他想要作國師他想要領導整個佛教他想要領導整個宗教界,他希望世界和平是由他來提倡完全以他自己為中心那麼你看看這些人的倡議是不是好的很多都是好的但是你回過頭來看他當初修行真的是為了要像今天這樣子嗎不是啊!他這個就是一個退轉的現象所以你不要看在家人退轉身為在家人退轉,有時候你影響著你自己也就算了怕的是出家人退轉出家人要是退轉了他把佛法亂講、曲解那他之前講對後面卻全部給你講錯給你胡說八道穿鑿附會但是因為他之前建立的形象還不錯人家以為他前講對了後面所說的就一概過關一律認同因此導致佛法的變質這種行為對於佛教損傷非常甚至比那個吃肉喝酒的和尚破壞佛教還要嚴重有一些出家人他不如法變成神棍搞神通去了但這種大家一看就知道就怕的是他從年輕就如法到老了的時候變質退轉因為年輕的時候如法大家覺得他是對的到年紀大的時候人家保留著他年輕時如法的印象會覺得他應該什麼都如法了所以你現在要看一個出家人如不如法你要新審視他現在的作為跟經典一不一樣時時刻刻警惕著所以說:不如法的道場不要去不如法的出家人不要護持那你就不會跟他共業了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所以說,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學一乘了義不要讓佛法變質了你自己心裡面就是要志求無上佛道這樣子你來學《法華經》你來聽《法華經》你才相應什麼樣的人可以聽《法華》前面講的只願意學大乘的人可以聽《法華》對於大乘佛法能夠志求不退的可以聽《法華》不受持二乘聲聞外道的可以聽《法華》一般學佛人他不懂我講二乘外道這些東西不如法的不要學但是呢,他們反而毀謗正法說:「你們心量不夠大」錯啦,佛門的心量非常但是沒有辦法存有邪見你不能拿「心量大」當藉口,說要來包容邪見若有這種觀念,那就是你邪見啊。因為這是經典給我們開出來的學習條件就像你入學一個基本必備條件像你去考一間大學他要求你的中文要幾分你的數學要幾分你不會去罵這些高等的學府說:「你們不是大學嗎怎麼心量這麼小呢我這個科目不及格你也不接納我不是說學術自由嗎?」問題是你就達不到人家的門檻。大乘佛法亦復如是能普遍接受一切眾生但是你也得有相對的棄捨所以你看《楞嚴經》佛告訴阿難汝當厭離聲聞緣覺及諸外道佛說你要先捨二乘心我才能為你宣說《大佛頂首楞嚴》所以是有相對條件的你如果都不捨你也不放下你說「我來學」,那是不可能的是做不到的。所以,佛門接引眾生廣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但是你能不能學大乘還要看你自己願不願意放下你從前學的二乘,以及外道的乃至世間種種的邪見你放下你才能入你放不下你就是個髒杯子你盛不了甘露所以這一點要知道佛法能普遍接引一切眾生所有眾生各得蒙潤但是也必須是你真要學習願意放下才行否則以這種抱樁搖櫓的心態你想求無上佛道就如同煮沙成飯想把沙子要煮成飯是做不到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經文)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所以如來說法能普應群機,眾生的根器不同,猶如三草二木但是如來說法確實是「一相一味,什麼叫「一相一味?「真如實」故名「一相一味」。如來說法就是唯說一乘唯談大乘心性之理告訴你,什麼叫「解脫相」,這個業即是解脫「離相」就是教你不著一切諸相「滅相」呢就是告訴你「苦即是空」,令你究竟至於一切種智即是我常講的「業性本空」。「五陰本空六塵非有」這就是如來說法釋迦尼佛講的內容就是大乘所以你看很多小乘經典裡面的東西跟大乘用詞很像可是境界不同也就是說,他同樣聽到如來說這句話但是他只解了一半或是理解了某部分所以知見不圓如來說法是講真如實相這「一相」就是真如實相「一味」就是一乘所說的內容告訴你「業」即是解脫所說的離相之法告訴你「惑」即是般若迷惑顛倒的當下即是般若滅相呢,告訴你苦即是法身所以「法身、般若、解脫講的三德令諸眾生究竟至於一切種智這「一切種智」分三個層次「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叫「三智」。「三智」裡最殊勝的就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見一切法唯心所現了達中道實相之理這叫「一切種智」這個是如來說法說的都是真實之法所以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佛唯說一乘為什麼說唯說一乘呢因為如來所說的不管是三乘二乘統統都是要你會歸一乘所以說「唯說一乘」。前面講過釋迦尼佛他看這世間的眾生有種種的貪欲有種種的愚所以不能夠放捨如果一下為他講大乘他必然不信受所以「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雖然說三乘但目的是要你歸一乘這裡所強調的:雖然眾生各得其利但是如來所說的核心宗旨就是「一相一味」,就是一乘了義令諸眾生究竟至於「一切種智」,這個是關鍵所以你看到除了一乘法以外其他的都是方便法

(經文):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這裡講:有眾生聽聞如來說法,他讀誦經典,如說修行,但是「所得功德不自覺知。」什麼叫「所得功德不自覺知」?就是他不知道佛是講一乘無差別之教是講平等之法所以說雖然得了功德,但是「不自覺」。隨自己的根器有人解是二乘有人解的是三乘不知道如來所說唯是一乘了義你看,二乘人聽到如來說的是生滅四諦,得阿羅漢果菩薩聽到如來講的法是無生四諦跟無量四諦得的是權教菩薩的果位也就是「通教」跟「別教」的果位那麼有一類人是上根利智知道如來唯說一乘所以得的是圓教的佛果但是一般的眾生沒有辦法知道所以必須藉由法華經開權顯實這個很重要你看到的所有經典目的就是為了談說一乘為了讓你明心見性而已讓你成佛而已而不是只得禪定也不是得輕安更不會是只在二乘

(經文):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這裡講「所以者何」,就是「爲什麼呢」。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種相體性」是指是種子與外在形相,「體」是主體「性」是就是他的本性唯有如來了達眾生的種相體性一切眾生的種相體性如來皆能了達也就是善能觀機眾生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要怎麼樣的說法眾生他能夠開悟眾生他應該怎麼修佛都知道所以這「念何事」,就是講「三慧:「聞」慧眾生要聽聞大乘「思」慧思惟大乘後面是「修」慧修學大乘「聞、思、修」這三慧 那麼「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該怎麼念怎麼思怎麼修對於這「三慧之體」要能了解三慧之體就是「真如佛性」,就是心性從性起修又叫「稱性起修」,所以聞思修三慧又說為性具之三慧所聞之法是一乘所思之法是一乘所修之法是一乘依一乘而聞依一乘而思依一乘而修所以叫:「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這「念」就是不忘失的意思,聽聞以後不忘;這「思」就是觀照不忘以後他能夠去觀照「修」就是整個轉變了,修正過來。所以為什麼說大乘它很殊勝,它是頓超。說「頓超」,有人根器好的,他一下可以頓脫無明;有的根器沒有那麼好,他是漸脫但是其實這「聞思修」在運作的時候,是同時作用你聽到一乘法,能夠記取、能夠思惟、觀照、能夠破無明,能夠改變。

     所以你看,佛法它能改變命運改變什麼命運呢?改變你輪迴的命運。這輪迴的命運是誰造成的呢?不是閻羅王判給你的,也不是他化自在天造的,也不是上帝給你安排的,是你自己造的,所以經典上講的「汝妄自造,非菩提咎。」學佛確實可以轉變命運。所以近代佛門裡面有一本《了凡四訓》,講那袁了凡改變命運的事情。我說他能改變什麼命運?跟憨山大師一樣,同樣到雲谷禪師,他求到的是什麼?只是世間法他本來命中無子得子本來短命變長命,可是他生死的命運並沒有改變。所以我說:真學佛人不用學他袁了凡。我說,你學憨山大師,憨山大師跟袁了凡同樣碰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聽雲谷禪師的話:參念佛的是誰。」參破這個話頭,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現在肉身不壞,就在廣東的南華寺裡面,金剛不壞身,幾百年了肉身不壞。這個命運就轉變了,什麼命運轉變了?是生死命運轉變了。所以你要改造命運,你就要學憨山大師。憨山大師就有講過,他跟袁了凡同樣都碰到雲谷禪師,但這袁了凡他不懂佛法,對於佛法心性的道理他不懂,唯心的命運道理他不懂,所以雲谷禪師才教他念準提咒,他的業障才消,本來短命,後來長壽。可是他到了他死的時候,他都還搞不清楚他的命是怎麼轉變的還寫了一本《了凡四訓》,裡面雖然教人做善積德,但是這轉變的其中關鍵在哪裡?他不知道,關鍵在於他持了我們佛教密宗的準提神咒,是雲谷禪師教他的這個咒語能滅除你現世的惡業,讓你所求皆能滿願你短命,你想要求長命,這個可以求得到,方法還是在佛門裡面。所以他最後還是以為是他自己的功過格轉變了命運,實際上那力量非常、非常地小,就像螢光一樣;準提神咒的力量就像太陽光一樣,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所以這麼靈啊。所以他袁了凡始至終都沒有搞清楚,那你們後面的人不要也腦筋糊塗了,你學佛了,你還學他?他根本就是一個沒了生死的人,你學他幹什麼,你應該學憨山大師。你學憨山大師你真的學透了、你學成了,那你就是金剛不壞身,他參破話頭啊他說他這一生最得力的就是雲谷禪師教他參念佛的是誰」,這是憨山大師親自講的。雲谷大師可謂是憨山大師的恩師,教他參禪而他也真幹了,真正參究。所以佛法講的這「命運能轉變」,憨山大師就可以給我們作證,袁了凡不行啊。所以,同樣碰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生死全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肉身不壞而袁了凡不知道到哪裡輪迴去了。我們可以肯定憨山大師的成就超過袁了凡,百分之百超過,肉身不壞啊。

     所以有人說他要轉變命運,他要學這袁了凡,我說:你學他幹什麼?那又沒有真轉,只是拿著佛法求到了一些世間的東西,把落葉當黃金,把冰雹當如意珠。所以學佛你要學祖師大德,這些才是學習的榜樣跟對象,你去學一個凡夫,你最後就是變成凡夫,求世間的名聞利養,這是不對的。有些人會講:「這是印光大師印出來的。」但是印光大師的目的是什麼,你很清楚,印光大師的目的是勸一些沒有學佛的人為善。你已經真學佛的人,他教你把死字掛心頭,有沒有?確實是有的。印光大師教你要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你真正要學,還是要回到佛門裡面來,印光大師之所以成為我們淨土宗的祖師,絕對不是因為他印《了凡四訓》,或是《感應篇》跟《陰騭文》,而是他修學淨土,這位置要擺正,重點要看對了。學佛人要有正知正見,不要人云亦云,道聽塗說,所以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那麼唯有如來知道眾生「種相體性」,簡單講就是「根器」。那麼「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後面講:「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就是熏修這三慧的因緣,有人以《法華經》熏習這三慧,以《楞嚴經》熏習三慧,有人以《無量壽經》熏習三慧,......,都是要以大乘經典。所以說「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因此佛才講這麼多的經典,目的就是要接引眾生明心見性;眾生是什麼根器,要怎麼來修行,要怎麼讓他懂,然後,要他依什麼法來修,要他以什麼為體來修,這些佛都知道。這裡講得很清楚,「唯有如來如實見之。」只有佛他特別清楚,明了無礙。

(經文):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但是眾生自己不了解,就如同這些卉木叢林藥草等,他不知道他自己是什麼樣的根器。就像樹,它不會自己覺得:我是大樹;藥草也不會覺得:我是藥草,我是小藥草、我是中藥草,但是如來知道,如來曉得。如來就像一個懂得藥的人,懂得植物學的人,他能夠知道這個是什麼樹,這個是什麼藥草,但是藥草本身它不曉得,就像眾生一樣,他搞不清楚自己的根器,有的甚至亂學一通。我常講的:有些父母到佛門裡面來:「我幫我的兒女吃素吃三年,從他高中的時候一直吃到他高中畢業,吃三年,希望佛菩薩能給他一個比較好的大學可以念。」這裡面就有點賄賂的意味,佛菩薩又不貪腐。你吃素得的是什麼果報?得的是健康長壽的果報,以這個為主。你把這功德迴向你要求取這世間的學位,這幾乎是求不到的,所以其實眾生他也搞不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你希望你的小孩要能夠有好的大學念,要有智慧,我告訴你:你幫他印經才對印經能開智慧你要求,你要用對方法,你不能幾個媽媽們大家一起來,就像去團購買東西一樣,有的時候人云亦云,聽人說:「我幫我兒子吃素吃多久......」,那你想:人家麼做,那我也這麼做,結果人家是沒搞懂,你也沒搞懂,這是在佛門常見的。所以雖然吃素有功德,但是其實你兒子女兒得到的主要是身體健康。凡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因果存在所以你希望你的事業順利,你要布施錢財,方法要用對。你希望你智慧能增長,你要能夠印經,你要能夠流通正法,這樣智慧就能增長了。

     那你去求文昌帝君有沒有用啊?說實話,他還是得看你的功德,他只是一個行政單位,他是負責行政的,他沒有辦法決定你的福報大小,你這樣就清楚了。就像你銀行的存款,靠的是你自己的工作掙來的錢,然後放到銀行,而銀行的這些行員、裡面的經理,沒有辦法去決定你戶頭數字的多寡這戶頭裡面的數字就像你的福報一樣所以我說你希望你的小孩將來一帆風順,你要幫他積福跟培福,你這小孩要是沒有福報,你去求也是沒用的。你看現在的小孩,他的福報越來越少,為什麼越來越少呢?你看現在的父母,幫小孩背書包去學校,你把你的小孩當是父母來孝順,這是顛倒了。所以小孩他的福報是一直在減損,到他年紀大的時候,福報用完了,就找不到工作或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或是工作不順,為什麼?就是你從他小時候你就把它掉了。像現在有這些企業家在那裡談,哎呀,「為什麼薪水這麼低?為什麼產業這麼不順......」等等的為什麼沒有下一代來承接?就是你這下一代的福報不夠啊是什麼原因呢?你身為父母的把它損掉的就是「福」的問題那是不是要做一些產業改革?其實你改革完了,人家也在改革,人家還比你快。所以在因果上,他根本沒有看到重點,他只是在這表相上面、在末上面做一些改變。所以你要幫你的小孩、幫你孫子培福,是要這樣培的,要修善積德,要護持正法。這是在佛門裡面常遇到的問題,來到寺院他搞不清楚他要修什麼福,他也不知道。所以你怎麼知道你該看什麼經,你本來想學正法,因緣不好,遇到人家說,哪一個某某法師、某某大師,還是哪一個居士他告訴你,你要學正法他也有,你也可以不要吃素、你可以不要受戒、也不要持戒,他就可以給你你想要的東西,你去拜他就好了。你這沒有智慧的人,碰到邪師了,你不能分辨,想要學佛法,想要建立正知正見,非但沒建立成,還反受邪師外道之害。所以說眾生他沒有能力去辨別,就像這裡說的,叢林的這些藥草不能自知上中下性。

(經文):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而如來了達一乘實相。這裡講的解脫相、離相、滅相,就是前面講的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藏,乃至如來證得究竟涅槃,知道一切法「常自寂滅」,常自寂滅就是不生不滅。終歸於空,這「空」是什麼?是「中道空」,不是斷滅空。二乘人住著的是斷滅空,外道的也是斷滅空。那麼佛所了達的是什麼?是「真空」。真空就不離妙有,它這個「空」就不是「色空相對」之空。一般人認為的這「空」就是色與空相對的;那樣色、空就有礙。如來所證得的真空,是「色不礙空,空不礙色。」所以你看《心經》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色」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以說「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個是如來所證得的真空,真空它就不礙妙有。你看,二乘人的「空」他是不見不聞,外道的「空」他是「無想定」或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這些都是墮在空裡面。如來雖知諸法皆空,但是他能夠常修淨土教化於眾生所以講如來所證的這空,是實相之空、中道之空,不同於二乘斷滅。所以我們大乘人行布施,布施就捨離了貪欲,這「貪欲」空了布施就成就了德,就是妙有。所以「空」跟「有」是一如的,真空就不礙妙有。持戒則攝一切毀禁,這「毀禁」就包含了殺、盜、淫、妄、酒等等的,所以你這殺、盜、淫、妄的習氣因為持戒的關係空掉了,這是真空;妙有,則是持戒波羅蜜圓滿。「忍辱」是除一切對待,你的對待、你的怨恨除掉了,對待空掉了,忍辱就圓滿了,所以真空不礙妙有。......這是講終歸於真空實相之理。那為什麼這裡要加一個「中道空」?不然你會以為是斷滅空,或是二乘的頑空,或是菩薩的但。佛門講的「空」,裡面的境界有很多不同,所以講到「空」,就要跟你講清楚。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凡夫不知。這一段經文就是要講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如來徹證心性,圓滿無礙,了知且證得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他有這樣的證量,究竟得到一切種智,這是如來。可是凡夫沒有這麼高的修證,就像這藥草一樣,他不知自己是什麼根器,所以亂學亂修一通。釋迦牟尼佛知道,所以佛說一味法來幫助眾生這個你就要曉得,這是如來慈悲之處。若佛沒有觀機,佛沒有徹證,佛沒有大願要來救度眾生,你看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已經八千返。佛來這裡救度眾生、幫助眾生,他如果不觀機,如果不為你說法,你不會懂甚至亂學一通,還在學外道,出不了三界,沒有辦法脫離輪迴。甚至不知道輪迴是什麼,你還覺得:哪有什麼輪迴,輪迴哪有很恐怖,甚至還會覺得反正輪迴這條路天天都在走,習慣了就好了;所以若沒有佛出世給你說法,你是沒有辦法搞清楚的。但是佛出世所說的這三乘只是接引的方便,目的是要會歸一乘,這個宗旨、這個核心要清楚。這是法華這一品的重點,告訴你這三草二木所對應的法,都是方便,不是真實。如來就像大雨一樣普潤一切眾生,唯談一實相理,唯說一味之法,所以說「一相一味之法」,這一點要清楚。

南無觀世音菩薩

法華經今解(藥草喻品第五之三)~悟顯法師 講述

妙法蓮華經今解
藥草喻品第五
第三講
前面經文上講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所謂的「一切智者」,什麼叫「一切智」?了知諸法唯心,故名一切智者;照了諸法唯心,這才叫一切智。釋迦牟尼佛知道萬法唯心,而且徹底證得,斷除無明,所以稱為「一切智者」。什麼是「一切見」?見無所見,故名一切見。不落思量,不存知解,名為「知道者」。一般凡夫是「知見立知」,所以即無明本。那麼,如來「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什麼是「開道」?「開」則了達本有,不從外得,故名開道者。所以說:無有一法超出心外,所謂「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能入此者名為「開道」。「說道者」,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雖說,所講的是眾生自己本來面目;正是因為本來面目,所以講「說而無說」,因為本性具足故。「無說而說」,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淨名經》講「說法者,無說無示,聽法者,無聞無得,是名說法。」前面講有佛法僧差別之名,有阿羅漢、有如來說法,所謂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所以這個叫「說道者」。真正無說無示,見無所見,不存知解,識了本有,所以是「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所以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都應該來聽經聞法,聽大乘實相之法,因為實相之理,唯佛能說。天魔外道沒有辦法說,二乘人沒有辦法契入。你要不迴小向大,你存著二乘心,你要入如來智,都是「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所以《心經》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依是依「般若」來修行。「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如來說一乘,所以大家聽法,我們就是來學一乘了義。所以前面講「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可是眾生不懂,以為佛講了三乘、二乘,就認為真的實有三乘、二乘,正所謂「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這才住著於二乘,住著於方便,住著於權小之中。實際上,「法王唯一法。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皆是談說稱性之理,所以說無二亦無三,又說「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不用小乘法,不光釋迦牟尼佛不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包括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沒有佛用小乘法在幫助眾生的。你現在看到有小乘,只是眾生根器差別而方便說,實際上如來講三乘,只是他講的一個漸次接引方式,目的是要讓你會歸一乘,也就是要讓你學習一乘。你現在知道了如來的本懷,就直接學習一乘佛法即可。

    所以為什麼我可以肯定,所有的宗派所修學的宗旨,只有兩個字:一心。要證入的,就是此一心。眾生本具的,也是此一心,除此心外更無別法。你看念佛法門,得的三昧叫什麼?「一心不亂」,也是入此一心。天台的一心三觀;華嚴的周遍含容觀;唯識宗的唯識觀;密宗的三密相應,與什麼相應?一心相應。以及律宗的光明金剛寶戒。所以處處都是指歸真如,除此之外,更無別法,這就是如來的真實說,佛法的終極原則,究竟之法。所以你入門,你要搞清楚你要學習的方向,要依一心之理而學。你所要證入的,還是要證入這一心之理,沒有別的道理可以給你證。所以才說:「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三賢十聖只是權巧接引而已,唯有證入一心真如,這才是如來的本懷。所以後面的〈化城喻品〉就是告訴你:如來一代時教,皆是化城而已。講到究竟處,大小乘都是化城。所以說「唯傳一心之法,唯說見性之理」。你看所有的經典,只要是大乘經典,你看不通的,你就想到如來要說的宗旨是什麼?你這個不懂的地方自然就能貫通了。末世的學人不曉得,反而尋枝摘葉,在字裡行間裡面打轉,實際上,文字性空,你要求什麼義趣?你是求不到的。
        
   永明大師講:「祖意據宗,教文破著。」祖師所要傳的,就是如來的心法,所以說「祖意據宗」;經教裡的文字就是破除你的知見、破除你的執著。破除了以後,這個經教也消亡,所謂藥到病除,藥病俱亡。這才是真正會聽經聞法。所以佛是一切智者,一切見者。一般凡夫墮在能所相對,有「在看經的我」,有「所看的經典」;有能思惟的心,有所思惟的義理,盡是不能銷融。好像知道個什麼道理,實際上仍舊落在「能所」兩邊。念佛也是一樣,「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如果不能消亡,仍舊是不得一心。所以,雖然見佛,名為事相見佛,還是有相;縱滅事相,還得一個無相,仍舊是著空;不是著有,就是著空。所以《證道歌》裡面講:「猶如避溺而投火。」要躲開水,雖然沒有被水淹,但是又跳到火坑裡面去了。念佛的人真正見佛,得到了一心不亂,那是一切不著。無有能對、所對,能見、所見,所以名為見佛。佛不在心外,所謂「佛性不從心外得」,這你是真正見道了,這「開道」其實就是見道了。所說之法,無說而說。什麼叫「無說」?因為本不可說。心性之理不能以言語文字來形容。所以《楞嚴經》裡面講的:「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可是《華嚴經》上又說,雖然知道諸佛國土以及眾生皆空,但是「而常說法。教化眾生。」 所以是「無說而說」。然此眾生不是心外的眾生,眾生聽法,這說法的佛,也不是心外之佛。如是「能所一如」,境智雙融,是名「說法」,是名「聽法」。說法者是真說法,聽法者是真聽法。所以經文說「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到此一乘寂滅場地而聽佛法。這「到此」,不光是指事相上的到了某一個處所。皆應該具有「聽經聞法要聽什麼」的正知正見,所以說「皆應到此」,為聽法故,這個才叫聽法。

這是這一段經文,它的義趣。

下面: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

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勸眾生來聽法。「無數千萬億種眾生」,有無量無邊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聽經聞法。如來能觀「眾生諸根利鈍」,眾生他的根器是利根?還是鈍根?是聰明?還是愚笨?他是精進?還是懈怠?「隨其所堪」,佛看他的根器,為他說法。為他說什麼呢?可不是隨順他習氣。你是懈怠者,就令其精進,是精進者,就令其證果。是小根的,讓他轉變,變成中根,轉成大根。就像前面長者,「脫去瓔珞細軟上服,更著粗弊垢膩之衣」,為了親近他的小孩,為了得近其子,也是「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讓他自己能夠方便接近他的小孩。「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秘密派兩個人,看起來很沒有福報,很貧窮的樣子,說要雇他來除糞,自己也跟著他一起做。慢慢地讓他的小孩接觸他、了解他;而後其心漸漸開泰,才讓他再負責家裡的事物,再告訴他,你就像我的小孩一樣;直到最後要往生的時候,就像佛要涅槃的時候,他召集親族、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委付家業。所以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能觀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所以前面他讚歎迦葉尊者,說「善說譬喻」,善說如來功德,確實,這釋迦牟尼佛是認可的。那麼這裡所要講的,跟前面這個〈信解品〉的內容,其實是相同的。所以如來能善觀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那麼看他是什麼根器,能夠幫助他提升。不是幫助他墮落,學佛是你要幫助眾生來學佛,不是你自己跟著一起變成凡夫。這個人不吃素,你要勸他吃素;這個人吃素了還在吃五辛,你要勸他把五辛給斷掉,要勸他吃素要吃乾淨。沒有受戒,要勸他受戒;受了五戒沒受八關齋,可以勸他受八關齋;受了八關齋,沒受菩薩戒,可以勸他受菩薩戒;有因緣還可以勸他出家,應該是要這樣來接引眾生的。而不是變成把佛門、把道場變成世間的場所,在那裡搞世間事,那就不對了。或是把道場寺院變成了觀光景點收門票的地方,甚至還開起了複合式商店賺錢,明明是裨販如來,出賣佛菩薩形象,你還把「裨販如來」這麼重的罪當作是接引眾生,你看這愚癡不愚癡?這個不是接引眾生,這叫「裨販如來」。

    人家認為的出家形象,他是不做生意的,是清淨的,道場它沒有在做販賣行為的。但是現在有的出家人,把裨販如來當作是接眾,使佛法變質,他還以為是接引眾生,釋迦牟尼佛沒有這樣接引眾生的,你不要自作聰明,你的智慧沒有釋迦牟尼佛高,你差得太遠了。連在佛陀時代,聰明絕頂的舍利弗都不及世尊,而你跟舍利弗相差甚遠,何況如來。
人家念舍利弗的名字,都還可以消災免難,你沒有這樣的德行,念了你的名字搞不好還下三惡道。所以學佛人你接引眾生要方便善巧接引,要講說正法接引,第一個宗旨就是你不能讓佛教變質,這是你一定要把持得住的。道場在管理上不可以人情,居士之間不管他出錢出多少錢,一律都是平等的。你看,像我們道場,你們在這裡禮佛、聽經、聞法、拜法,你當功德主,只要你願意來道場,能夠配合常住演禮的練習時間,我們都會安排你,而不是你出了多少錢。佛法是珍貴之法,不是用價錢來衡量的,所以這個道場很清淨,出錢的人沒有在這裡搞過任何一次特權,這樣才是真護法。所以說這是真正的道場,你來這裡聽經聞法,不會有人暗示你,你要給點費用,或是給你一些壓力,不會有這種事情。大家在這裡聽經聞法,就是守常住的規矩,沒有人例外。哪些東西可送,哪些東西不可送,可以結緣或是不能結緣,都是按規矩走的,都是均等的,你要跟我們的護法居士攀緣,要送他東西,他們不會收,實在盛情難卻,他把你的東西收下,轉來供養道場,所以你也不用有太多的想頭,說:我跟誰結了緣,我跟他比較好,沒有這回事,所以我們這個道場是如法的道場。你送東西來,想跟我們裡面哪一個居士結緣,他也不會收,實際上你也不用送的,我們禁止他收,所以來我們這裡做義工有很大的好處,是真正修功德。你來這裡聽經聞法,你聽完你就回去,沒有人跟你攀緣;所以這樣如法的道場,大家應當來這裡聽經聞法、來這裡學佛,不光自己來,還要勸別人一起來。我們把佛門這種歪風都給改善,你在其他的地方看到的那些不如法的問題,我們都沒有,我們都把它改善,還持續在維持,我們還要做得更好,我們做一個榜樣,讓大家知道,真正佛門的道場,就是這麼清淨。所以你們來你會覺得,我們精舍的氣氛,攝受力不同,為什麼?就是「如法」兩個字。要是道場不如法,你進到那個地方,你全身煩躁,裡面的人勾心鬥角,爭名奪利。

    我有聽過,有一個道場在台灣的中部,一個道場裡有五個當家,這個道場是多頭火車,我從來沒聽過,哪有一個道場有五個當家師的?五個人都想當家,這個道場就不如法,現在搞不好更多個當家,這是爭名奪利,說依止誰都沒有用,因為你裡面的這個系統架構是亂的。你那裡沒有正法,縱然之前有,之後也不會有了,在你那裡就算是滅法時期了,為什麼?整個地方都在爭名奪利。出家人出了一個小家,搞了一個更大的家,見了居士就自己托缽化緣還不夠,還把五百阿羅漢也拉出來陪著一起托缽化緣,你看在那個五百羅漢堂,每一個羅漢前面都放了一個缽,五百個缽!所以你看現在有的道場,它裡面的住持是何居心。所以,佛說法,是希望眾生來學佛,不是為了眾生來供養他、為了求得利養,釋迦牟尼佛不需要利養,他本身就是王子出身,要錢有錢,要權有權,他說這些東西都是讓人家墮落在生死當中,所以他選擇修行,選擇出家,講說正法教化眾生。佛講說的是出離法,不是世間法,不是那種解決不了問題的「心靈雞湯」,隨口講幾句勉勵的話、激勵的話,那個不叫佛法。佛法是出離法,是教你離一切相,離一切生死煩惱相,這個才叫佛法,學佛就是要學「了脫生死之法」,這個才叫學佛。不管你是什麼根器,你只要接觸到一乘了義,你的根器就會提升。上根利智的可以立刻證果,中、下根人會轉成上根利智,漸漸地轉,一定會轉。你沒有看到前面講過的「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就是到佛門裡面來,漸漸地種善根,積功累德,何況是你接觸了大乘經典。現在即使你根器很差、業障很重,甚至你沒有受戒前犯過戒、罵過佛、謗過佛,現在能回頭都能夠成就。我們淨土宗就有一個祖師,印光大師,他以前就是這樣,還沒有學佛以前,讀世間書,也是看不起佛法,你看他後來轉變了,從一個沒善根的,轉成淨宗的祖師。蕅益大師也是,年輕的時候就著了一本《闢佛論》,後來他才學佛,他學佛了以後才知道,原來佛法的殊勝。「謗佛」這幾乎是阿顛迦,後來接觸到佛法,他就是從下根,一直轉變,一直轉變,最後成為我們淨宗的祖師。我們淨土宗最重要的註解《彌陀要解》,就是蕅益大師寫的,我講《法華經》也參考蕅益大師的《法華會義》。他從一個謗佛的人,轉變成一宗的祖師,你看是什麼緣故呢?是學習大乘佛法的緣故。所以你說你根器很差,你說你的業障很重,你業障重,你能有蕅益大師沒有學佛之前這麼重嗎?他還寫書謗佛,你頂多就是不信而已,你也沒有那個能力來謗佛,也沒有那個學識可以謗佛,縱然有,那你頂多跟蕅益大師沒學佛之前的時候一樣。歷代還有多少的高僧大德,沒有學佛前也是排斥佛法。你看宋朝的宰相張商英,也就是「張無盡居士」,在沒有學佛以前,他是排斥佛法,他跟他的妻子講,他說:我要來寫一本書,叫《無佛論》。他的妻子告訴他,她說:真的無佛就不用論了,還寫什麼無佛論。那不愧是宰相,一點就通:要真的無佛了,那又何必論?所以他就不寫了。讀書人喜歡看書,他的妻子在讀大乘的經典,讀《維摩詰經》,他太太就故意不給他看,有一天他趁他太太不在的時候,把那個書翻出來一看,就契入佛法,他說:原來佛法這麼好,從前都誤解了。他後來也明心見性了。你看,從一個排斥佛法的人,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大居士。張商英就是張無盡居士,他是佛教界裡面有名的大居士,身居宰相,身居要職一樣能夠成就。像雍正皇帝也是,愛新覺羅胤禎居士,他自號「圓明居士」,他底下的八位大臣,包括乾隆皇帝,也就是和碩寶親王,都是對佛法了達的,這在他的《御選語錄》第十九卷,就有寫到,包括有這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清朝的清官張廷玉,這些人都是開悟之人。你們不要看野史在那裡胡說八道,歷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他實行很好的政策,像: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得罪了讀書人跟權貴,讓當時候那些人的利益都受損,所以人家就故意給他寫一些野史毀謗他,實際上他對佛法是真正了解,是明心見性的,有大成就的,而且能了生脫死,不是像外面寫的那個樣子。

     所以即使你是下根,根器很差,那你看看,你有沒有謗佛?你還沒有做到謗佛,你只不過是習氣重而已,連謗佛之人:像蕅益大師、像張商英居士、像印光大師他們這些人,在還沒有學佛前,我要強調「沒有學佛前」,他們都排斥佛法,連他們都能轉變。什麼緣故?就是學大乘,都是學大乘。所以你聽聞佛給你說法,你的根器會轉變,這是事實,《法華經》講的「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你聽聞大乘一偈,就已經種了善根,一偈尚且能成佛,何況是精進聞法修行,你要是能夠再耐心地聽下去,必然能快速成佛。世尊所說的話完全是真實,我們佛教的《高僧傳》、《高士傳》裡面都有記載,學大乘確實殊勝,所以你不要覺得你自己業障重,就不學大乘,正是因為業障重所以才要學大乘。世間人講:「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我們給他補一句,「眾生在迷,大乘不可不學。」越是迷惑,你越要學;越是顛倒,你越要學;你讀經,你讀不懂,越要讀;念佛念不下去,越要念,一定得念,強迫自己念;沒有理由、沒有藉口,你這樣才能消業障,你自己要有這個決心,我連公案都給你舉出來了。我說過:我們中國人的福報很大,佛法東傳,然後佛菩薩到我們中國來翻譯經典,給我們中國人看,佛陀跋陀羅大師、鳩摩羅什大師、義淨大師、玄奘大師,這些都是高僧大德,來翻譯經典給我們看,讓我們讀誦、讓我們可以學佛,你還不讀,你還覺得經典很多,那你就是太沒有福報了。所以無論眾生的根器是利?還是鈍?是精進?還是懈怠?佛都能幫助你,是幫助你提升,不是幫助你墮落,也不會幫助你原地踏步。所以有些人學了大乘,還說「我要再去看一看那個什麼《弟子規》、《論語》,打一些人天的基礎」,你這不叫打基礎,你這叫退轉,你要是受了菩薩戒,你就知道:不可以讀二乘、外道、俗典、雜論、阿毗曇論,統統都不可以讀,否則你就是「背大向小」,你就是背棄佛法,你背棄正覺而向外道。《沙彌律儀》就有講到,你初學佛的人,這些外道的書都不能看,你真的放下不看,你才有基礎,所以你不要聽人家邪說,嘴巴喊著說在提倡《沙彌律儀》,提倡基礎的佛法,其實他正是在破壞佛教的基礎。所以我說這些人他是被魔力攝持,為什麼說被魔力攝持,明明經文都講得很清楚,他卻是看不懂,腦筋不清楚了;初學佛入門的時候三皈依都講,皈依佛,不皈依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眾。連這麼簡單的都做不到,還說要給你自己學佛打什麼基礎,這叫「自欺欺人」,是自己騙自己又騙別人。要是一個出家人把佛法亂講,把世間法變成了佛教的基礎,亂用這種世俗外道的典籍作佛教基礎,那這個人罪過無邊,必墮地獄,他所做的,斷一切眾生的佛性種子,十方諸佛都救不了他,他現世就已經生盲無目了,這種人就是可憐、可悲。所以你要懂得這段經文它的意思,所以世尊是「令眾生快得善利」,都能提升,不是墮落。

下面: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所以你看佛是存什麼心,他希望眾生你來聽聞正法,來聽大乘,佛能夠善觀你的根器,你聽聞佛法,你聽了以後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你看你聽聞淨土宗,後生你就往生淨土,為什麼,因為你如教奉行。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講過:你聽聞大乘,你即使這一生沒有開悟;來生生人天道中,都是得生善處,而且必然上根利智。這是永明大師說的,當然祖師也是依經典所講的。你看大乘經裡面你就知道了。像你讚歎《法華經》的功德,你推廣《法華經》的功德,推廣一乘法的功德,為人解說,乃至一偈、一句、半偈,你這功德都無量無邊。所以不要再打妄想,說什麼「搞世間法有基礎,能保個人身」,你說這個話正是保不住人身,你直接學大乘,來生都是得生善處;你看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凡是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的,聞名就得福。你看有人臨終,你為亡者助念,亡者聽聞阿彌陀佛名號,來生不墮三惡道。我不講阿彌陀佛,我講地藏菩薩,他就可以了;你們大家都讀過《地藏經》,《地藏經》裡面講,你在臨終的時候你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你給他合掌作禮,你就不墮惡道;甚至你將墮惡道的時候,地藏菩薩還會在地獄的門口教你念「破地獄真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爾時覺林菩薩說偈讚佛,最後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從前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人,他平常沒有學佛,死的時候,到陰曹地府去,將要入地獄門前,有一個僧人站在門口,他問僧人是誰,僧人說「我是地藏菩薩」,教他把「破地獄真言」背誦起來,他一進了門之後,他就念,結果念了以後,本來是死亡的,後來就甦醒過來,醒來以後才把這個事情告訴陽世的這些人,所以這公案就流傳下來。所以你看,讀《華嚴經》這麼短的一首偈子,它就能破地獄,能讓你不墮惡道,可見大乘佛法的殊勝,你能有福報聽聞大乘法,心要能安下來,好好地學習大乘,不要再道聽塗說。你來我們道場,就安住在我們道場,這個地方就是弘揚大乘,講的佛法不會變質,講的都是一乘了義,完全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按照大乘經的義趣去說,我不會加自己的意思。所以你聽聞大乘就能「現世安穩。後生善處。」最重要的是能得到法樂,是「以道受樂」。你看現在有些地方做法會,大家吵吵鬧鬧、散心雜話的,他還覺得他很法喜、很快樂,其實他的快樂是從哪來?是因為他見到了熟人、見到了認識的人,可以互相講個話、攀個緣,或是聽到了一些能滿足自己世間欲望的方法,他以為自己得到了快樂,他以為這叫「法喜」,實際上這個不叫「法喜」,只是他現前這欲望可以得到滿足,他煩惱還是在。所以這裡講「以道受樂」,這四個字很好,你到佛門你得到的是什麼,你得到的是法喜,你聽聞正法,你能夠破除邪見,你能夠消除你的貪、瞋、癡、慢、疑、惡見,是因為這個而法喜、而歡喜,這才叫「以道受樂」;你得到的這個樂叫「法樂」,我不是說這個法樂可以住著,而是說你得到的這個才叫「法喜之樂」。這個「樂」從哪來,從清淨心而生,從正知正見而生,從無著無縛而生,從離相離念而生,這個叫「以道受樂」。

    「亦得聞法」,也能學習佛法,現世能以道受樂,後生也能以道受樂。「既聞法已。離諸障礙。」來生學佛也沒障礙,你現世你學佛也沒障礙。其實有很多同修都說他學佛有一些障礙,其實這些障礙我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於你自己,不是別人,你自己不肯轉,所以人家障得住,你如果肯下決心轉,是沒有人障得住你。特別是學大乘,山河石壁無能障,你了達心性,連山河石壁都沒有辦法障礙你;就是因為你不解如來真實義,你沒有明心見性,沒斷除煩惱,也沒想斷,所以人家可以障礙你。要知道:無論有什麼障礙都是對你的考驗,你要能夠堅持,要能夠轉得過去。有些同修都是自己在那裡打妄想,明明你的家人沒有障礙你,你覺得:我要是來道場了,人家可能會說我什麼。你看,這就是你自己在打妄想。有一種是真的被人家罵,被罵沒有關係,就當消你的業,因為你過去生也是這樣子障礙人家學佛,障礙人家聽經聞法,人家在聽經聞法、人家在學佛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風涼話。所以《金剛經》裡面就有講到,如果你學佛,你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懺悔宿世的業障,逆來順受」能解決;如何「順受」?心轉就能順受,障礙越大,越勇猛、越精進。問題比較大的,就是你自己的妄想,你覺得你遇到了障礙,實際上有時候是你自己障礙了自己,自己打妄想,覺得:「我如果這個時候來聽經,我的家人可能會如何如何......」,或是你自己在打妄想,覺得你的「工作可能會如何如何......」,這也是你自己在打妄想。有這個決心,你就能夠安排,沒有這個決心,你就沒有辦法做到,你就會被業給轉。我常說:「你連這個家門都出不了,你怎麼出三界;你連公司的門都出不了,你怎麼脫輪迴」?有一些女眾,她覺得家庭生活很重要,我告訴你:家庭生活沒那麼重要,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家庭生活上,你把你的精力都拿去愛一個人,真的是太浪費時間。心念要能轉,同樣是有眼、耳、鼻、舌、身、意,你要告訴自己:「我來為一切眾生」。你不要再自私自利,只為你的家人想!我們不求功德,不求福報,就是來為佛教。我講的這個話,很多女眾都沒這個概念,甚至還會覺得:法師你真的很敢講,敢說「家庭沒那麼重要」。這話是我俗家媽媽告訴我的,她說:「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家庭裡面。」這是正知正見。所以她一天到晚做義工,一天到晚為佛教、為眾生,她不是說說而已,她是真做到。所以這個話我能接受,這是好話,我把這個話告訴你們,這個話對於情見重的人確實是當頭棒喝,你們腦筋要清醒。所以同樣是女眾,為什麼人家沒有這麼重的情見?誰說女眾就一定情見重?不一定;誰說女眾就沒有理智,不一定。就在於妳有沒有道心接受佛法,接受正知正見,妳一接受妳心念能轉,就轉過來。所以這個話妳們女眾還要特別把它記起來,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家庭裡面。倒過來,男眾也一樣,男眾多半關心的是事業,你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事業上,多花點時間來學佛來修行,用功進道,這個才是對的。為什麼,你是佛弟子,你的本分就是學佛。有的小孩學佛,他很多沒學佛的親戚朋友,就會跟這學佛的小朋友講,他說:你現在是學生,你的本分就應該把書念好,......等等的。他們把這個話拿來問我,我告訴他:你做學生才做幾年,你做佛弟子是要做無量劫的,你學了這佛,到你臨終都有用,到你來生都有用,不是只跟你一輩子,是跟你無量劫的,你看哪一個重要?當然學佛重要。你讀書才讀幾年?才當個幾年學生也就沒了,但你還是佛弟子。你現在不把握機會修行,你什麼時候才要把握?我講這個話一定嚇到很多家長,因為很多出家人他都不敢這麼說,但是我講的是事實。所以像你們的小孩來道場,我都給他們正知正見,我不會教他們追逐名利。「人」就是:白天飲食三餐,晚上就是夜眠六尺。所以你看到你的小孩學佛,你要高興地護持,歡喜心地來護持,不要再跟他說什麼你要去拿第一名、第二名,不用搞那些東西,那個東西都只是你做父母的名利心而已,你把你的名利心加在你的小孩身上,如果他能拿到很好,若他不能拿,你自己要放下,是你放不下,不是人家放不下。所以學佛比較重要,你當學生才當幾年,你當佛弟子,你皈依佛門是無量劫,是盡未來際,佛法對你後生後世都有受用,不是一生一世。有人說讀書一生一世都受用,我們這佛法是無量劫的。到你臨終時,這世間你所喜歡的、你的家人、你的眷屬、你的財寶都會捨離而去,唯有正法,唯有佛法的善根種子它不會變壞,它會跟著你,你說這個重不重要。你這一生臨終之後到哪裡去,全看你現在用功,你不要把世間事看那麼重。所以學佛人對於世間法,你要有正知正見,凡是學佛人,必以佛法為主,以道場為主,以修行為主,其他的都可以再安排、都可以再說,這樣就對了。

下面講


「既聞法已。離諸障礙。」這「障礙」其實全部在於你自己身上。「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佛會觀機,看看這個眾生現在是什麼樣的因緣、根器,應給他說什麼法,讓他來接受。佛善說譬喻,對於沒有辦法一下學大乘的眾生,佛可以用小乘、用人天乘來接引,讓他來接受佛法,但是真正的目的、它的歸處一定是在大乘佛法。你們現在善根都已經具足,所以直接學大乘沒有任何問題,縱然是初學佛的人來學大乘,可不可以?可以的。已經發心學大乘的,你就不要再退心了。所以在法華會上,你看佛教化眾生,人家已經發了菩提心了,佛不會教他退轉,佛會說你有哪些過失,你趕快把這過失改掉;你可能五戒沒持好,你十善沒做好,佛會教你改掉,但他不是教你退轉,釋迦牟尼佛不會本末倒置。我們學佛就是要學正法,就是要學大乘,這個才是對的。重點是什麼?就是這裡講的:「任力所能。漸得入道。」漸得入道就是讓一般的根器從小根提升至中根,中根轉成上根;也有業障消特別快的,小根器的人直接轉為上根,也是有這種人,因為他懂道理,所以佛沒有說非得先小然後再中再大。這裡講「漸得入道。」重點在於「入道」兩個字,學佛要「入道」,入的是什麼?是「佛道」,而不是二乘道,不是人天乘道。所以這裡關鍵字你要搞清楚,不要畫錯重點,重點你要畫對。你學佛要是後來搞到變成只做人天小善去了,那你就是畫錯重點了。我講這些不是排斥人天乘,也不是排斥小乘,因為《法華經》後面就有說到,教我們學大乘,不是教你排斥人天權小,而是告訴你方向目標,希望你能善聽。也不是說學了大乘,什麼善事都不用做,我沒有這樣說,佛也沒這樣講,這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你學佛知見要圓,知見要是不圓,你學佛就會偏一邊,變成「執理廢事」,不然就「執事廢理」,不然就是「理事俱廢」,所謂「理事俱廢」就是退轉了,學佛是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可以先從事入理,而後理事無礙,再來事事無礙,漸次深入。

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