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7(文字檔)

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接著看到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頁,第三大段裡面的第一小段:「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這個是我們上一次講到的部分,那麼裡面的內容,我大概再提一下,也就是說末法的修行,多諸障難,那麼這個障難呢?上一次講到的是,都是自己給自己的比較多,自己的。那還有一種就是知見不正,喜歡求神通,喜歡求感應,學佛啊想要看看有沒有哪一位大德,給你點一下,你就能夠明心見性,就成佛,我們講學佛他這條菩提道,在淨土法門來看,是易行道,但是呢?易行道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簡單,不能投機取巧,想要誰給你灌個頂,做一點儀式你就能得道,要知道道沒有形相可得,不是從名字中求,所以你去造作,落在有為裡面,能得道嗎?那就不能得道。可是呢?現在的人不信,他就喜歡呢看看有沒有哪一個活佛,哪一個大德,給他指示一下,當然有善知識開導你,是相當好,可是重點呢你要怎麼得?你要能轉變,我們今天受持的佛法,你看祖師大德的經典,都是祖師大德親自指點我們,你看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親自指點你,我想在這世間沒有比他們兩位更殊勝的,所謂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可是我們遇到了如來,遇到了無量壽經,自己不肯,不願意放下,不願意捨棄我們的煩惱習氣,所以釋迦如來現了,也沒有用,所以連佛現都沒有用。這部經就是如來的舍利,這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全身舍利,有人很喜歡去供養舍利,我就常跟一些同修講,真正的舍利是什麼?是經典,祖師大德的舍利,很多啊都在大藏經裡面,你們有沒有請回去好好的、認真的研讀,他們遺留下的這個色身的骨舍利,是表法,為什麼我們看到這個舍利,你要知道他怎麼成就這樣一個功德,是因為修而來,你要像他一樣,你就要學習祖師大德的註解,這是真身舍利,我們看無量壽經,你請無量壽經回家,就是把阿彌陀佛的舍利請回家供起來,認真的閱讀轉,這是受持如來全身舍利,這個叫做供養舍利的功,你供養舍利有沒有功德?有一點,但是能夠供養這個無量壽經,供養彌陀經,你等於是供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舍利,而且全身,你們現在請的那個舍利,東一點西一點,都不算完整,我這裡有完整的,你要看華嚴經,那就是供養毗盧遮那佛的舍利,我說的供養就是如教修行供養,如教修習,真正去轉變,真正去做,佛的舍利就在你的心中,就在你家,你就是有福報的人,你就是行者,就是菩薩,可是信行者少,願意相信的人不多,還是喜歡去請一個形相回來,在那裡炫耀,你看我請到了多麼稀世的珍寶有一次西天這個二十七代祖師到皇宮去,二十八代是達摩,二十七代也就是達摩祖師的師父,到皇宮去,那國王用最好的珍寶供養他,那大師就問了:你這裡還有沒有更好的?國王想一想達摩祖師的爸爸,他說:已經是最好的,我國家這就是最上等的寶貝,沒有比這更好。達摩祖師是第三子,他就出來,他說:心王為寶。你的心是寶,若無心何能知,你怎麼能夠知道這世間的寶物。這個達摩大師的師父,他知道,這位第三子,根器大利,設法度化,所以以心為寶,心就是佛性,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所以每一個人身中都有如來的舍利,都有如來這個完法身,自己能不能認識,若不能認識,那要藉由經典來開悟,來了解,所以說經典是寶,經典是舍利,所以不要只看事相,卻忘記他要表法的意義請舍利有他的功德像你們去看到佛牙舍利,你到,我要弘揚正法,我要流通正法,佛牙代表的是如來所說的正法,不是去那裡求升官發財,因果不相應,有一些人迷信,佛法正信,迷信,他想說看到佛牙,他求升官發財會成就你也至少也求一點辯才吧,不要求升官發財,這個因果不相應 ,要想到說要聽正法的經典,要有正知正見,要能夠受持如來甚深法藏,這看到舍利我們要曉得,那麼看到佛其它的舍利表法,你們自己好好去思惟去領會,這樣子就能夠得到舍利的加持,這個才有意義。不能說舍利沒有功德,但是你要把他的功德變為自己的功德,全他即自,佛門講的全他即自,變成自己的功德。你請這個舍利真的是請到心裡面去。所以現在末法很多喜歡神通,搞迷信,或只在事相上卻不能夠理解他的義趣。當然,佛門的表法很多很深廣,我也不是對每一樣都全然的了解。有很多的東西我們也沒有看過,甚至失傳了。這個都有,都是佛門的表法,有很多啊。但是我們知道就要去落實,就要去轉變,這叫做「正知正見」。這叫做「佛護念」。所以,你要是正見稍失,便陷魔網,這就是正見稍失,被自己的迷惑顛倒給障礙住,被自己的這個著相的心給障礙住。所以呢,佛才發願,發四十八願,護持多障行人,你喜歡著相,喜歡求感應?有!無量壽經有感應,念佛是最大的感應!但是,那感應呢?綿綿密密,大家感受不到,就好像你感受不到你的頭髮在生長一樣,你不知道佛在加持,不曉得!實際上,確實!我們念佛,佛菩薩一定給我們感應。這個,黃念祖老居士舉了一個比喻,他說:「就好像無線電一樣,充滿著整個空間」,可是今天你沒有天線,沒有這個電視機,它沒有辦法顯示出來。你今天具足了,拿出了這個收發器,一打開,馬上就有聲音。那表示什麼?電波常常的存在,本自就充滿。佛菩薩的威光、佛菩薩的加持,就是這樣子。那為什麼我們沒有明顯的感覺?自己的心沒有轉過來,沒有相應。所以呢,圓通章講,「若逢不逢」。為什麼叫若逢?好像有碰到,實際上毫無覺知。若逢,就像剛剛講的無線電波,本來就充滿,本來就遍滿,這就叫若逢;但自己卻不識,叫不逢。「或見非見」,見到了不認識,當面錯過,就好像媽媽跟小孩見到了不認識,你看這個有多悲哀。母子相見卻不識,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不必向外求,要向自心中求。那麼你著相,喜歡求感應,佛就現感應,現極樂世界的妙相,讓你依止。極樂世界,有人說是虛妄的,我跟諸位講,一虛一切虛,任何一切法皆是空。但是呢,方便力用,非無啊。不是沒有方便力用,如來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但如來在這當中,不著一法。不著一法就是告訴我們,這個力用是虛的,這個作用是虛妄的,是空寂的。就像這個空谷一樣,但是你一吼呢,它就有迴響,它就有迴響。可以說這山谷是虛的,是虛妄的,是虛空的,沒有一物,為什麼一吼就會迴響,這個感應呀,作用,就是這個樣子。極樂世界,一一皆是如來真如實際的現象。這個是真的,不變的。所謂法華經講的,「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世間我們眾生在看是變化,凡夫看是變化的,如來看是不生不滅,所以說是常住。那極樂世界呢,三輩九品看都是常住,到那裡凡夫看極樂世界,仍是常住相,如來的果德現前,給凡夫受用。所以,極樂世界,它不是一般經教所能判別,非是通途的這個經教。禪宗號稱「教外別傳」,我們淨宗,叫「教內真傳」,那不一樣。雖然,它不是經教可以判別出來,但是離開經教,離開了五時的判教,找極樂世界有沒有?也沒有!就好像離波求水,離水求波一樣,都不可得。所以呢,要知道,這極樂世界即是我心,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本地風光,故鄉風月」。就是我們本來的生活環境,本來就是這麼樣不生不滅,所以是真的。它真的是像祖師講的,「順寂而萬有恆興」,可是我們眾生不了解,本來在極樂,卻忘失了,叫做「緣不失體,任動而一空常寂」,你攀緣但不失本體,縱然在動,仍舊一空常寂,還是在極樂。這個是事實真相,是真實相,不是假的。這世間相是假的,不可得的。極樂世界,可以依止,可得,就是要你得。你執持名號,觀極樂世界相,你的心慢慢的會從凡心轉為佛心;從一個凡夫、一個惡人轉為善人;從善人轉為至聖。這不一樣,通途經教做不到,真的做不到。而且通途經教,你第一個,無論你是華嚴天臺唯識,都要從空觀下手。現代的人,心都定不住,你叫他空,怎麼空啊?會「以空為有,或取斷滅空,或滅色故空」,這菩薩三種空的障礙,對空性,對空的誤解,他會這樣,連菩薩都會這樣,何況是凡夫?


所以呢,淨土法門就直接指方立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這麼妙,這叫他力妙法,善護行人,你用執持的方式,就可以把如來的果德全部變成自己的功德,念念不捨,念念不停,有人又要說,法師,這還有念啊。不是有啊,不是無啊,是正念啊。自性沒有有、無念啊。有、無念是妄念,念佛是正念,不要在文字上作解。你一作解,就掉到名相上去了,那就顛倒。所以,這個極樂世界道理很深、很廣,不是那種權小所能知啊,權乘小教,很難去了解什麼叫極樂世界。這個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有人問我說,法師啊,為什麼你不直接講這個無量壽經啊?先來講玄義。怎麼一開始講玄義?當然,我們是遵照祖師大德講經的方式,他們都會先講玄義,那後面,後來到現代的講經法師,他為了隨順大眾,就先直接講經文,圓瑛法師他會綜合古今,先講十門開啟裡面的第九門,總釋名題,然後再講教起因緣,先讓你看到經文,等於參合天臺的五重玄義,加華嚴十門開啟的方式來講,天臺五重玄義它是先釋名,就是解釋經典的名稱,譬如說這部經典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天臺家他會先講,它的經名,經典的題目。那華嚴的呢,他就很注重教起的因緣,因為華嚴是根本法輪,要讓大家明白根本法輪,大教是怎麼興起的,再來看其它的經典,其它經典叫攝末歸本法輪,或叫枝末法輪。華嚴宗,看經教是這樣看,這個是華嚴的說法,那麼,我們為什麼要來講這個玄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淨土宗這部無量壽經,你們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實際上,它有它深刻的,甚深的意涵在裡面,也是幫助大家對經典生起恭敬心,也是明白這部經典所被的根器,是哪一些人適合修行?修行這部經以後能夠得到什麼好處,那麼,這部經是依什麼而說的。在大藏經這麼多的經典裡面,它是屬於是大乘或是小乘,做一個簡介,那麼,會集這部經的人是誰?翻譯這部經的人是誰?受持以後是不是有什麼現世的一個利益,這是我們講玄義的一個用意,的一個用意,也就是整理無量壽經,這個精要,讓大家先看到。因為有的經典很長,經典是滿長的。像華嚴經就八十卷,你要是沒有透過玄義,你很難了解,它這部經的一個綱要,你看了前面,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會忘記了,所以講玄義就有它的必要性。所以,我們才來一開始就先講無量壽經的玄義,那麼,這玄義是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七年,這是師父(淨空老法師)在華藏佛教圖書館第二次宣講無量壽經的時候用的,第二次宣講也算是他這一生講無量壽經比較圓滿的一次,其它的,有的講了前面,有的講了後面,或是跳著講。第二次講的比較完整,對於學人在淨土方面的信心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呢,我們用他(淨空老法師)的本子,當然這個本子經過了二、三十年,很多人都忘記了。所以這個是比較難得的一個課本,也是拿出來給大家看看,當時候師父(淨空老法師)所講的一些內容,這裡面呢,都是從大經解裡面擷取出來的,給大家作參考,有它的現在講的歷史價值,所以:我們選用的是這個本子,我們接著呢來看下一段。「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這個是十往生經裡面說到,那,這一句,你要怎麼得到呢?你有沒有發心念佛啊?發心念佛,說得容易,念沒兩圈啊,就顛倒了,就念不下去了,還是做做事比較好,散散心比較好,所以,我們講要發心念佛,有很多人,他說佛教,你只要念佛,就有二十五菩薩擁護你,所以呢,他就心生傲慢,天地鬼神都不敬,要知道佛菩薩也是敬天地鬼神的,你的心跟佛菩薩相背,那他保佑不了你啊,所以我們講的發心念佛,你有沒有發心?發什麼心呢?發菩提心,大家都知道,隨事發心呢,什麼是隨事呢?『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有沒有發?發了,等一下出去就不度了,坐公車,誰搶了我的位置,不度他。看到眾生違背我的我執我見,跟我的想法不一樣,不度了。煩惱無盡誓願斷,以後再說,先發脾氣再說,煩惱無盡誓願斷,反正那麼多啊,沒有關係啊,斷了啊,多一個少一個也沒差啊,反正都無盡,你們要是這樣解啊,問題就大了,那真的會煩惱無盡。我們講煩惱無盡,不是說它多跟少,說它沒有盡處,就是沒有滅處。沒有滅,有沒有生處呢?沒有生處啊,滅跟生是對待的,煩惱尚且沒有滅相,何來有起相?這叫無盡誓願斷。本無煩惱,達摩祖師講的,本性自空那用除啊。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是說煩惱很多啊,今天多一個也沒關係,少一個也沒關係啊,先發脾氣再說啊,先起煩惱再說啊,不是啊,是煩惱本來沒有盡相,盡就是有所止盡,我們講的有滅相,煩惱沒有滅相,那有沒有生相?沒有啊。有沒有來處?有沒有去處?所以煩惱起來,你想想從那來?從人事上來?那別人為什麼不起啊?從自己來,那剛才在哪裡啊?藏在何處啊,滅了,滅去哪裡?都沒有住處啊,所以無盡誓願斷啊。這才曉得它的意思啊,四弘誓願這樣發的。隨事發心,事相上,因為煩惱,我們現在講的肯改過,不要怕丟臉,我們都看人家,人家多壞多壞,自己絕對沒有這麼壞,沒想到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壞得不得了啊。壞到自己都看不到啊,這個無論是在家、出家,都要警醒,不要怕丟臉。六祖講,改過必生智慧,你要肯改,智慧就生起來,不改,智慧就被煩惱給障住,有時候你不覺察這叫作煩惱,不能去認取這個是我的煩惱,不敢相信自己是這麼壞的人,自己是這麼顛倒的眾生,大家學佛,實際上真正要問到徹底一點,其實對佛法都還不是真正的相信,都不是真正的放下,所以我們講要發心,你要怎麼發?菩提心啊,我們先不講難的,隨事發心就好了,隨著這個四弘誓願發心,我剛講的隨事發心是事相上的事啊,事相上的發心就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一直到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是做真的還是做假的?在境界當中,人事當中,去看看,去檢點一下,人家說我的時候,我的我見是不是現前?馬上找一大堆理由,保護這個虛妄的我,認為這個身是我,認為我有面子,我有身分,連乞丐都有我,不要說有身分的人,都有我。佛講的這個煩惱,不是針對誰,是眾生迷失本性,虛妄而有,又叫俱生我執,與生俱來的。現在的人,他誤以為天生就應該這樣,天生就應該有欲望,有習氣,因為他控制不了。有人跟我講啊,他說總覺得佛教講輪迴,是束縛於人,我說輪迴不是佛教講的,是印度教講的,是印度那邊的宗教講的,佛教還沒有講輪迴,但佛教講的輪迴,在這裡面,剛好在三界裡面,他們看的沒錯,佛教講十法界,包含著三界,六道。所以,最早講輪迴的是印度的外道,佛教還不是創始者。所以他覺得說他這個被綁住了,做什麼一定會得什麼報啊,什麼的。當然這個是因果了。不然,你吃飯也不會飽啊。這個,一樣的道理。種善因不會得善果,所以,都有因果的,不會顛倒的,種善因必定得善果,有先有後,有先有後,時節因緣。就像你種植植物一樣,有它的時節因緣,它會成熟。『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它有時節因緣,那,他覺得說,這個不能隨順自己的想法,愛欲。覺得佛教束縛人,戒律束縛人。可是,我們要反過來看看,反過來想一想,你是不是被煩惱習氣束縛了,沒有這樣就不行,沒有這樣就活不下去了,佛就看我們病在這裡,這個東西,你隨順下去,隨順煩惱,隨順你的顛倒妄想,永遠都不會覺悟啊,只會愈來愈顛倒,愈來愈苦啊,就像吸毒一樣啊,這個是顛倒,所以,眾生呢,不光是沒看到自己是被煩惱綁住了,反而覺得戒律是在束縛他。所以,他認煩惱習氣為我,不能自在,沒有辦法去超脫啊,這就是凡夫。要知道佛教我們,不是要束縛我們,是要給我們解諸纏縛,可是纏縛把我們纏得太緊了,就像什麼,現在的背包,貼身設計。背起來就好像長在身上的東西一樣,你一點都不會覺得它存在。煩惱習氣就像這個樣子,背了一個包伏自己都沒有感覺,覺得它長在身上的一塊肉割掉會痛。捨不得放下,捨不得拿下來,明眼人看到,知道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告訴我們,我們要發心,要能轉變,要能隨順佛教,我們常講啊,孝順諸佛,孝順父母,父母在佛門裡面就是諸佛菩薩,只是順於世間,說孝順父母,我們今天聽了佛講經,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從如來所說的教法化生出來,所以,誰是父母呢?佛菩薩是父母,你聽了他的話,轉變自己的身心,洒心易行、改往修來,脫胎換骨啊,佛菩薩是我們父母,所以我們要孝順,要隨順,世間的父母也要孝順,但是呢,不能愚孝,很多人拿著孝順當幌子,他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學佛,他只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學業、事業飛黃騰達,來佛門拜拜,只是為了求這個而已,看到他的小孩真正要學佛了,他就說啊,佛教你要孝順父母,現在媽媽教你要來貪名聞利養,你要認真的貪,你要努力的貪,要奮發的貪啊,這叫向上啊,不是,向下,這是向下,所謂啊,純情即沉啊,沉下水輪,情就是你的情欲,欲求啊,腦筋裡面只有欲求,欲想,就沉下水輪,沉到這個地獄去了,不是向上啊,向下,方向要搞對,可是一般人,尤其是初學者,他不了解,不明白,他覺得說我是孝順父母,孝順這個父母教我的,我就應該要去做,你要看啊,我們師父(淨空老法師)也講過,父母教你幹貪瞋痴,你不能隨順啊!你隨順就是不孝啊!不孝,大不孝,大逆不道!你給你的父母丟臉啊!『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弟子規裡面講到,所以,這個孝順父母要有智慧。以前在鳩羅摩什大師的會下,有人問難鳩羅摩什大師,你們出家人不孝順,只為了自己要修道,放棄你的父母也不照顧,最重要是你還剃了頭髮,還引孝經啊,他說你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羅什大師說,好,這個問題,請僧肇回答你啊。僧肇大師人稱什門四哲,論議第一。僧肇大師回答他一句話,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是真正的孝順。立身行道,出家就是為了這個。所以,在家也是啊。這個人沒話說了。真的所謂大悟不拘小節。立身行道為要,這是重點啊。所以你看這個僧肇大師的辯才,沒有話說啊。我們看下面的,這個「發心念佛,彌陀本願攝受」,你真正發心,真正念,佛才攝受你,威神才加持你,護持行者,這個,魔不能擾。魔就是天魔。天魔啊,六欲天,他化自在天。他有多自在呢?第五天叫化樂天,他要什麼,自己想,就可以現前,動個念頭,就有受用,叫化樂天,變化自在。他化自在天呢,福報更大。多大呢?他要什麼東西,人家變來供養他,夠大了,福報非常的大,他化自在天。所以叫他化,第五天化給他。他化,那麼,這一天的天王,他心戀塵勞,一般我們講波旬就指他,覺得大家都是他管的。你要超出三界,他不願意,他不願意。所以呢,在你修行的時候,一定來給你障礙。有時候是佛菩薩來給你考試,看看你道心堅不堅。虛空藏菩薩就常做這個事情,有沒有被考過啊?有沒有過關啊?剛吃素的時候啊,剛吃素有沒有碰到虛空藏菩薩考試啊?作夢夢見自己很餓很餓啊,都沒東西吃啊,忽然呢,冒出你最愛吃的,全部都吃掉了,那就破功了,心沒有轉啊。我們也有夢見過啊,我沒有破功。想到:我吃素了啊,沒有,不能再吃了,夢就醒來了,有時候佛菩薩給你考試啊,這不是魔擾啊。魔擾會讓你顛倒,不學佛,道業退轉,很多啊。還有你的冤親債主,會干擾你,看到你要出輪迴,他債討不到了啊,討債沒人可以討了,他就變現,這個,你最熟識的人,在你臨終,有的臨終會見到這個他的熟人啊,他爸爸媽媽,那個就是冤親債主。帶去啊,要清算你,要跟你算總帳。不行啊,臨終你一定要跟著佛,你不能跟你熟識的人,誰來都不必管他,就佛來跟他去,而且,專看一尊佛像,你看這尊佛像,臨終阿彌陀佛就現這個像,你跟他有暗號,你跟他有預先說好了,我就看這個像,你就變這個像來接我啊,你變別的像,差一點,我都不理你,你不要騙我。臨終的時候會這樣,還有現前,軟冤家最怕,我常在講,軟冤家,你不學佛的時候,他對你是非常的壞,打你,罵你,看到你,就跟你吵嘴,你學了佛以後,他就處處關心你,哎呀,不要去道場啊,好累哦,看了都難過,軟冤家就來啦。你心一軟,好吧,我不要去了,我做好我妻子的本份,我做好我先生應有的樣子。完了,通通退光光。真的啊,真的有這樣子。這就是魔擾啊,大魔啊。魔在哪裡呢?當然,你的家親眷屬,這是一點,這是魔,最重要是他心裡面那一點貪愛啊。這大魔啊。內有惡因,外有惡緣啊。你說你怎麼能不墮落。尤其是一學佛,初學佛最容易碰到,碰到這個問題。才一學佛,他就來,這個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完全不一樣,本來不會笑,都笑了,這個就要小心,一般被騙的還是比較多,這就是「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上一段講的軟冤家啊,這,魔來擾亂,那麼,底下十往生經裡面說到,眾生,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記住啊,重點哪一句啊?願往生,真正願意往生啊,合約要看好啊,不要糊裡糊塗簽約,合約,願意往生啊,你不要怪佛菩薩說,怎麼都沒有人來保護我,我一個保鏢都沒有,沒做到啊,願意往生,合約是這樣訂的,願意往生。那,佛才會派二十五位菩薩,不然,極樂世界人不用夠啊,大家都願意往生了,講這個話是有點諷刺,你要是真願意往生,阿彌陀佛也會千百億化身阿彌陀佛來護持你,我說為什麼它這裡講呢,只派二十五位呢,而且還這麼嚴格限定願意往生,因為要是你們都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不夠用,為什麼呢?表示呢,願意往生的不多嘛,佛要節省成本,要真正發心,真正的願意,不是那個電影,電視上演的我願意,那個願意是假的,那貪著世間啊,不行啊。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而且自己戀於娑婆都不曉得,你去看看,你想想看,我現在就要斷命,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還有什麼轉不過來的。早年啊,那個,簡豐文居士,你們知道嗎?佛陀教育基金會,簡豐文居士,他發心,師父就問他:你要不要出家?他說:我聽到師父這樣一問,所有的妄想、煩惱全部冒上來,我還有公司,我還有什麼,還有房子,還有這個老婆,還有孩子,我要怎麼樣要怎麼樣,規劃要怎麼樣,哇!全部冒上來,這就是放不下,先不要說死啦!不要說要往生啦!叫你出家,明天就來剃頭啦!師父我不行啦!我告訴你啦!我還有這個,還有那個,還有那個,這個就是放不下,你們等一下不要衝動啊!衝動,等一下說,師父我都放下了,放下,好啊,回去練一練,真的放下了,在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是願意往生者,往生是什麼?脫胎換骨,願意把自己的虛妄的習氣。為什麼我們講習氣要加個虛妄,不要讓你們認為是真的,因為真的不是真的,實際上來看,習氣不是真的,眾生就是著為實有,所以轉不過來,所以希望呢大家要做在家的出家,出家人要做出家的出家,不要做在家的在家,那就麻煩了,小心啊,在家的出家,後面就是在家的在家,出家的在家還有一個出家,後面還有兩個位子,在家的一退就退光光了,有人說出家地獄門前僧道多,裡面更多都是在家人,出家的人門口走一走,怎麼到地獄門口呢?那一念佛就轉出來了,在家的不是啊,跑到門裡面去了關起來都還不曉得,真的啊,有人說地獄門前僧道多,是滿多的,但只在門口沒有進去,在門口而已,所以很多人就拿這句看輕出家人,要知道在地獄門裡面的更多,都是在家人,你要好好修啊,好好學啊,如果出家不好好學,也會跑到裡面去,一樣,道理是一樣的,因果通三世,不會有什麼在家出家之分,所以講的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二十五位菩薩,佛派保鑣保護你,這二十五位是大菩薩,大菩薩,誰才能稱大菩薩?我們看法雲地才能稱大菩薩,菩薩有十地,法雲地入受職位,昇灌頂階,就是講的佛說你這個功德圓滿,可以教化一切眾生,法雲地,彌勒菩薩他們是等覺,比法雲地就第十一地還要再高一個位次,法雲地就算大菩薩叫摩訶薩,我們常講的常唱讚的香雲蓋菩薩摩訶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摩訶翻為中文叫大,摩訶薩,法雲地才能稱大菩薩,派這些大菩薩保護我們,保護有多微細呢?,一切時。處所呢?一切處。這個合約你看遍法界、虛空界,遍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一切處,不是只有臺灣受保,你們寫那個,現在很多人保險,只限臺灣,沒有,佛菩薩保險遍法界、虛空界,都保障你,縱然有些保險是全球的,我們是遍法界的,你要真修行到天界他也保護你,天人他都保護,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惡鬼惡神。對我們來說:鬼道的他就能障礙你。那你要升天以後,當然這個惡鬼惡神就不行障礙你,可是還有比你高位次的,也有比天人禪定更為深入的,他能障礙你,但是你只要受持無量壽經,受持彌陀名號,願意往生,到哪裡佛菩薩都擁護你,不要說菩薩,我們看彌陀經,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不是二十五位啊是諸佛啊!一切諸佛!諸佛從圓教初住,一直到妙覺位。都可以稱為佛,圓教初住菩薩,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他就稱為如來,他就算佛,只是天臺家講叫分證佛,不圓滿,比我們來說那好太多了,比二乘來說他也是相當殊勝了,但是彌陀經講諸佛,是真正的,像無量義經講的,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這個是圓滿的如來,所有的煩惱都斷盡了,這樣子照顧我們,這樣子護持我們修行,護持我們,有時候你不要想他護持我們一定要好飯好菜招待,錦衣玉食的這樣。不一定啊!佛菩薩有時候幫助眾生,不一定給他好東西,不會順著他的習氣,所以你要是去求佛菩薩,他要是增長你的貪瞋痴,那就肯定不是,要是增長你的戒、定、慧,這才是,這是如來,能幫助我們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所以他對我們最大的護持除了物質上,人事上,還有就是道業上,就像你們修行碰到一些困難、逆境,先看看你們自己有沒有願意真正往生,確定有,再來跟佛菩薩講,我真正願意修行,無論是工作上、家庭上,各方面的人事,希望佛菩薩安排,讓我有好的修行環境,讓我能夠成就道業,我們不要自己想,自己想啊,就掉到自己的業力裡面去,不能解脫,這個很重要,我們今天的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次再接著講。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6(文字檔)



諸位同修,大家好:


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八頁第四行。


元曉師云,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到這裡是第四小段。這是上一次講到的元曉大師是高麗國的高僧,人稱海東元曉大師,那麼,他在他的著作裡面說到,說四十八願,先為凡夫,本來就是為了要救度苦難眾生而發,為什麼他要為凡夫,因為,法藏比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他向世間自在王如來請問,他說希望他成佛的時候,國土嚴淨,也能夠幫助眾生修行成就,那麼,世間自在王如來就為他展示十方世界給他看,那麼他看到了十方世界裡面眾生輪迴的現象,無外乎凡夫最慘,他看到了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這個六道輪迴,凡夫無力斷惑,這是他沒有力量,我們講的力量不是只有心力,不是只有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我們自己的決定力,凡夫啊,為什麼無力斷惑,他帶有一個業力,業力很重,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斷煩惱,斷不掉,想要捨貪、瞋、痴,捨不下來,愈捨愈嚴重,愈捨愈大,你們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這樣子,有沒有發現,這個就是末法凡夫的通病,也是一切世間凡夫的通病,我跟有些居士開玩笑,我說佛門也是M型化,真的啊,你愈往下,愈轉愈劣,因為,人在受苦難的時候,往往怨天尤人,還要造更多的業,造更多的業,他就要受更多的報,所以,有一句話講,君子 樂得作 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他環境不好,境界不好,所對的,所做的,甚至他變現的報土,都是他業感所現,他業感所現呢,他一攀緣,就帶起他的業習,你看像這裡,這個娑婆世間,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你接觸到的境緣都是帶起你業習,帶起你貪、瞋、痴,你看到的文章,文字,都是幫助你起惑、造業,幾乎結果都是這樣,難得,為什麼說佛法是清淨法,是般若,是智照,就是說它這個文字能夠幫助你開智慧,給你清淨,難得啊,所以才叫百千萬劫難遭遇,遇都遇不到。不然,就是幫助你著相。現在常常講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在佛教講,就是『我執、我見』。衍生出來就是貪、瞋、痴。你要什麼都要滿足這個我,那,你就造很多很多的業。所以呢,凡夫他變現的這個境界,都在反而污染自己,唯識講啊,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你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作用,現行就是造作,現行造作以後又變成種子,這樣子輪迴循環。造作善的,善種子,惡的,惡種子。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啊,就是這樣。你起了不好的種子,不好的念頭,造作了不好的事情,是不是又落了一個不好的種,是不是愈轉愈劣。那,佛菩薩呢,發心,發了好心,發這個大悲心,利益一切眾生,也是起現行啊,也是起作用啊,現行又熏種子,所以,他愈來愈好,所以是M型化了,好的愈來愈好了,壞的就愈來愈差。


所以,凡夫才無力斷惑。因為他到後來被蓋覆得太深了,遮障得太嚴重了。所以呢,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看到了這個狀況,看到了這個現象,也是對凡夫來說是一個事實,凡夫認妄為真,把假的當作真的,他以為這是事實,實際上是虛假的,迷在裡面,我們就是這樣,迷在裡面,迷在自心變現的妄境裡面,所以楞嚴講,自心取自心,取了之後呢?本來非幻啊,本來是真如啊,是如如啊,你一取相,就非幻成幻法,本來是真如的境界,就變成了虛妄的境界,所以還是自作自受,所以法藏比丘看到了眾生,被自己的業所迷了,在這裡纏縛住,轉不開了,才發四十八願,先為救度凡夫,凡夫執心很重,好,你執,執相,執虛妄相,你不如執持我的名號。他把這個自性化成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講提,他說的,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呢?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阿』翻作『無』,『耨多羅』就是『上』,整句的翻譯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把自性化為一句德號,化為四十八願的願力,救度這苦難眾生,讓眾生持念名號,得見彌陀。觀經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是什麼心呢?就是我們本來面目啊。所以,念佛,見佛,成佛時啊,三際一心無先後啊,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是一心啊,沒有先後,這個是事實真相。所以呢,這四十八願在無量壽經甄解,日本道隱法師的甄解裡面講到,他說華嚴經對於其它的經典算是實教,真實的教誨,其它的是權,方便。但是,華嚴經對比無量壽經呢,華嚴是權,無量壽經是實,再比下去呢,無量壽經最重要的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實,其它的經文是權;四十八願有五願最重要,第一個定成正覺願,第二個光明無量願,再來壽命無量願,諸佛稱歎願,就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這是他的名稱普聞,這第十七願。還有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大家都知道,十念必生願。這個五願最重要,這五願是善導大師提倡的,彌陀四十八願的核心。這個五願,那麼這五願對四十八願,其餘的是權,這個是實。是實的,實教,真實的教誨。再來一比,十八願是實,其它四願是權。所以可見,一代時教所說的歸華嚴,華嚴末後歸淨土,淨土歸十八願。這個,善導大師講『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道理、由來,就是這個樣子。因為華嚴經確實是根本法輪,根本法輪最後結歸的是無量壽經,是極樂世界,你們去看看普賢行願品: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到這裡結束。無量光佛剎,不會有第二尊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叫無量光佛。所以這四十八願,確實的徹上文殊、普賢的發願文者,徹下阿鼻地獄的眾生都能得度。所以呢,先為凡夫,凡夫無力斷惑。沒有能力,境緣太差。業障、執著得過深,放不下,捨不掉,靜不下來,然後,要找他來用功,修行,就一大堆理由,哎呀,我有家庭了,我又怎麼樣子,怎麼樣子。那天跟一個居士講,你要來我們道場啊,他說:法師啊,我有家庭耶。我心裡就想啊,難道我們道場的人都沒家庭嗎?真的就是,他的業障在障礙,讓他不能學佛。一想到要來道場聽經、用功,突然出現很多雜事,突然出現這個障礙,那個障礙,那就要注意了,業障起現行。還有到了道場,不要想說會有是非,是非我們不關到心裡面去,不要入到心裡面來,是非就沒有是非了。本來無是非事,你現在有念,就有是非,看經典都有是非,有些人看經不老實,看出是偽經、看楞嚴是偽經、看圓覺是偽經、看這種大乘經典都是偽經,看出是非來了。祖師大德看經典,斷念頭啊!見性啊!他看了經典,看一切法,皆是真如,皆是不生不滅;沒有是非啊!是這樣學的啊!他們要是看是非,看這個人也不順眼,看那個人也不順眼,六祖大師講啊,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你自己啊,真不守性,真如不守自性,在那裡動念。所以,是非就是這樣來的,這個就是業障。所以呢,到道場用功自己的,莫管他人,人家要跟我們講是非,講這些有的沒的,跟他合掌,跟他合掌,『阿彌陀佛』,就走掉了,迴避他,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了,不能說是非,要護持眾生的清淨心,大家在這裡要捨諸亂意啊,這個就是修行,用功。所以,大家要想到,我要去念佛,我要去聽經,有障礙,這是業障,要懺悔。要懺悔啊,過去生自己障礙人家學佛,學法、障礙人家學道;這一生,自己要來學,也許你真的沒有人障礙你,可你自己在那裡打妄想,在那裡動念,我可能會遇到什麼什麼境界或會遇到怎麼樣怎麼樣,自己給自己作障礙。很多人就這樣錯過了,一錯過十幾年,二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用手指頭可以算得出來啊,人生有幾個二十年?那一隻手就算出來啦。所以要把握啊!要珍惜光陰,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呢,我們講凡夫多諸障難,多諸障難。


底下呢兼為三乘聖人,兼為就是附帶的,附加的。因為三乘聖人本身已經超脫三界,我們剛講的M型化,他會愈來愈好,至少不會像我們愈來愈差,他得的是什麼,位不退。三種不退裡面的位不退,斷除了三界的見思煩惱,三界九地的見思煩惱,證得了阿羅漢,不會再輪迴,最低最低就是退到須陀洹,再退就退到這裡,不會再來輪迴。凡夫不一樣啊,凡夫一退,哎喲,就掉到最底下去了,所以,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你看四十八願,只有幾願他是為了度菩薩,大概也是三、五願,為了度菩薩。那為了度菩薩,包不包含凡夫?也包含。為什麼,因為凡夫也會修成菩薩,他幾乎都是為了幫助凡夫學法,所以佛用他深妙的觀察力,觀察到凡夫修行的困難,所以創建極樂世界,創淨土法門,接引眾生。那麼,有人就問啊,法藏比丘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以前,他修什麼?這個,劫數啊,是世間相,是眾生有三際心。所以妄有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啊,三際心不能斷。就像圓覺經裡面,金剛藏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他說佛啊,你成佛以後,什麼時候還會再迷啊?佛就跟他講,譬如銷金鑛,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你這個礦石裡面有金,要把雜質去掉,眾生本來成佛,就如同有金性,你如果不加以種種磨治,把它的雜質煩惱習氣去掉,礦石還是礦石,但是一成真金體,不復重為鑛。所以呢,眾生就是落在這個世間相裡面,成佛以來於今十劫,說給眾生聽的,一聽呢,就著在裡面,所以呢,佛就回答金剛藏菩薩,他說,他回答一句非常好,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你這樣子問不對,起這個念頭就錯了,落在這個三際相裡,落在這個世間相裡面,所以,人家問師父這個問題,師父回答,怎麼回答,比我巧妙多了,也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剛才講的,蕅益大師說的即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那,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啊。所以,師父回答也念阿彌陀佛對不對,對。阿彌陀佛即是無量,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就是我們自性,為什麼呢?自性叫無量呢?你們去讀六祖大師的壇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無量。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來清淨。所以呢,見性的人,他就知道,我們不見性,想說十劫以前的那個阿彌陀佛,他在十劫以前修什麼法?沒有淨土啊,告訴你,也是念阿彌陀佛,沒有錯的。所以,十方諸佛都是念佛成就的。念的是什麼?本心啊。稱阿彌陀佛就是本心的異名,另外一個名稱。把這個名稱果覺全體授於濁惡眾生啊,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所以,我們提那個問題,很明顯就是九界自力,九界凡夫,九法界的凡夫,才會問說,這個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十劫以前呢,凡夫問啊!你去看看普賢有沒有這樣問,文殊有沒有這樣問,他絕對沒有這樣問,不會這樣起這種疑惑啊,三際心斷了,非九界的這些凡夫所能信解,所以我們起這種心念在看淨土,那就是妄生二法,無同異中,熾然成異。本來跟佛是一心的,所以呢,動了這個念頭,變成兩邊啊,有生佛對待。所以,佛教給我們這個淨土,這個念佛的方式,我們有沒有跟佛相應呢?先為凡夫,我們有沒有接受呢?大家可以想一想啊,有沒有接受?還有這個問題,還有這個疑惑,懷疑啊,沒有接受,疑是什麼?菩薩最大的障礙。菩薩都會被疑障礙,更何況我們凡夫啊。要是再疑下去,那不得了,這一生得度的機緣又要錯失了,又要這個再輪迴了,所以不要懷疑首為凡夫得度也。


再來,我們看下面的介紹第三個,為什麼這一部經興起的因緣,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這個是佛所護念的,彌陀經六方諸佛護念,彌陀經另外一個譯本,玄奘大師的譯本,叫做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部經也是阿彌陀經,講的是十方諸佛,十方諸佛。六方佛,我們現在讀的是羅什大師的本子是六方佛,略說。十方佛跟六方佛都一樣,一樣的意思。那麼,得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所以呢,末法的人修行業障很重,所以佛用他力,用佛力,善護行人。善就是善巧,護就是護持。所以呢,我們在學佛的菩提道上,都會得佛菩薩的善巧護持,有的是現佛身為你說法,有的是旁敲側擊,提點你,有的呢,有時候,佛菩薩會現到你的夢中,我有碰過,她這個老太太,不認識字,我在新加坡碰過,她說我不認識字,可是她想讀彌陀經,佛菩薩到她夢裡面教她讀彌陀經,我就試試我真的我試試她,好啊,你讀讀看,她真的能讀,你再拿其它的給她,她真的不行,她不會,真正的護持她,是真的,我在新加坡有碰過,佛菩薩教她,教她讀經,她說每天到她夢中,教她一個字一個字,她說我真的不認識字,年紀很大,看她那個年紀算是比較早期,老一輩的。確實她說她不認識字是真的,我還不相信,我就試試她,她真的是不認識字,所以,叫善護。有時候呢,會現作這個怒目金剛像修理你,不一定是道場法師修理你,外面的修理你,善護,不是只有客氣跟你講,有時候很不客氣,護念你。所以呢,經典常講,順逆皆方便。不論是順著你,講你愛聽的,逆著你,告訴你的業習,告訴你,這個是你的問題,都是善護。這叫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那麼,你們不要想要扮佛菩薩去善護人家啊。想說我罵你就是我善護你,你先善護自己吧,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有些人看了幾本書,坐了幾天的打坐,就以為他是什麼釋迦牟尼佛會上聽經的,到處亂罵,胡亂批評,祖師大德也批評,當今的大德也批評,不用講,你們應該知道是誰,還聽說還有一些出家人來跟他學,這個就是自以為是,自以為是。沒有做到善護口業,不及他過。六祖慧能大師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這個是非落到心裡面來,自非卻相左。相左是什麼?跟他一起墮落,他也是個凡夫,六祖教我們,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人家的對錯不要放到心裡面來,他非我不非,我非就有過錯啦。就怎麼,動念、生心啦。祖師大德講,慎勿生心即目前。你不要動念,真如本性就現前,所以呢,善護口業,不及他過。你不要扮佛菩薩啊。想說我有正知正見,你們祖師大德都不如我,我去翻翻書,去考據,看看這個歷史考據,看看這個世間的考據,這個啊,還是用釋迦牟尼佛那句話來講,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你要成佛用這種心來學法,不會成就。還有一個,你要說圓覺是偽經,我引另外一部,總不是偽經了吧,華嚴經講啊,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顛倒慧,增長一切惡。這不是偽經啦,華嚴經講的,用顛倒慧增長一切惡。顛倒慧就是什麼?邪慧,邪慧。他也許很聰明,但是,這個慧不能夠了自性,只在相上,只在事相上,在這個生命變化相上,在那裡運轉,在那裡著相,這叫顛倒慧。顛倒慧能幹什麼呢?佛就講了,增長一切惡,一切惡法從顛倒慧增長,懷疑經教,華嚴不是偽經,這個很重要,要注意啊,我們看下面的,[末世修行,多諸障難,陰魔干攪,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楞嚴曰[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這個是解釋,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末法,什麼叫末法,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一萬兩千年,這是一個說法,有的人又要說五百年,都可以,因為沒辦法嘛,那說出來要得罪人,你們自己去看大愛道比丘尼經,那部經可以看,在家人可以看,男眾看了,不要說妳看,妳們女眾都這麼多過失,過失不是女眾,是你有這個過失就是女眾,大愛道比丘尼講的,女眾八十四種醜態,這些醜態你去看看,有的男眾也有,要是有這個醜態就叫女眾,不是只有女眾才有,要會學法,有些人說你看釋迦牟尼佛不公平,你看都說女人多差多差,我說不是,是你有這個習氣就叫女人,不是你的身形,有的男眾也很像女人,心量狹窄啊,是有這個習氣,叫稱為女人,要這樣看啊!八十四種醜態,那麼這是佛的姨母想要出家,佛不許,阿難三請,佛才聽許,他說沒有辦法,我這個我佛門中,如果多諸女子,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男丁,家道必衰,所以正法少五百年,這是釋迦牟尼佛預言,預言,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末法,你們都不用想,現在是末法,怎麼算都是末法,有兩種算法,都是末法,末世了呢。正法的時候戒律成就,持戒就能夠了脫,像法的時候多諸塔廟,禪定還是有人修禪定,禪定堅固;末法的時候怎麼樣,鬥諍堅固,像法的時候塔廟會堅固,塔廟堅固,一直蓋塔蓋廟,正法是解脫堅固,大家都能夠解脫,還有真正修行的,也有佛菩薩羅漢住世,正法,那像法就稍微稍微就差一點,末法就錯得離譜,越差越遠,這是末法,所以末法的鬥諍堅固,這個鬥諍,就是心裡面妄念多,妄想多,不願意委屈自己,所以呢,我執堅固,才有鬥諍,要是大家能轉過來,現在就是正法,不必這個沒有世間相,就像我們剛剛講的,你看這個大愛道比丘尼經,要會看啊,男眾看了,妳看妳們女眾妳看,跟你講,在末法很顛倒,女眾成就比男眾多,因為男眾都拿著大愛道比丘尼經,去看女眾的過失,自己不修行,當然這個是其中之一,只看人家,不管自家,跟印光大師說的相反,印光大師說只管自家不管人家,你是只看人家不管自家,問題大了,這就是問題,所以呢,多諸障難,誰障的呢?自己障,自己障礙自己,自己讓自己顛倒,外面的障難,有的,身體的障礙也會有的,多病啊貧苦啊都有,現在貧苦,倒還在台灣還好,有的,但是還不是很嚴重,都還是可以過得去,但是呢放不下的多,放不下的多,為什麼呢?你叫他來修行,他會說你看,去修行的人錢都賺飽了,才去修行,他會這樣想,那這就是他自己的業障,這個就是理由,藉口不修行,他會這樣子去作如是念,那麼這種心念要不得。也有些人他真正放下,像在現在是新加坡,澳洲,新加坡幫師父開車的 那位 居士, 傅來成 居士,他就是放下啊,他老闆啊,他真正放下來學,他說師父啊,我沒別的專長,我就是個生意人,我會開車,我幫師父開車,跟著學,真正放下啊,所以是在於你放不放得下,你的貧窮能不能布施掉,你的多怨能不能布施掉,你的不如意能不能布施掉,是把這個布施掉,不是一直去爭,一直去這個世間講打拚,這沒有用,有因果的,有福報的,有些人做得再辛苦,怎麼樣就是賺不到錢,怎麼樣生活就是不好過,有些人做都不用做,不要說人,畜生就好,整天就是做牠畜生的事情,小狗小貓就繼承幾十億美金的遺產,幾億美金的遺產,牠有沒有做?沒做,這個是帶著福報因果,不一樣啊,牠生活有專車,還有私人飛機,還有僕人,住的是城堡,每天早上要做什麼事,做什麼運動,要帶去哪邊,要梳理打理,全部都是委託、信託,律師作證一定要執行,這個錢就是拿來要給牠享受,有啊,所以我說不用說人嘛,畜生,有比人的福報大很多,也有,所以這個是有因果,所以你要把你的執心布施掉,就是這一念不平的心,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為什麼人家這麼好,我這麼差?不要這樣比較,夏蓮 居老 居士講,[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你超過我很好很好,你學問超過我很好很好,你佛法造詣比我高很好很好,讚歎他,信願持名,絕不落後,真信切願,發願往生,這個呢,不用客氣,不客氣,絕對不輸人,真正放下,所以這個障難,自然就沒有,那麼這裡講多諸障難,魔障,用心過度,用心過度,什麼叫用心過度?求好心切,想要快速成就,想要趕快得定,想要趕快得解脫,這個壓抑過度,過頭了,有啊,修淨土也會啊,所以你們念佛,平平常常的心念,不要求神通,不要求見佛,想說哎呀你看,那個誰念佛都有見佛,都有感應,不要求,求了你會得病,求升反降,真的是這裡講求升反降,容易引來這個魔外,或是你的冤親債主,變現你要的境界,變現你修行,你要的那種感受,那種境界來迷惑你,所以你心不定的時候,不要刻意求定,專注在佛號上就好,不要刻意求定,刻意讓他定下來,不要刻意,所以之前我們講的,念佛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那自然而然的,不求的,你求不來的,越求也許你一個小時做得到,但是你兩個小時,你就沒有辦法,那是很自然的,心空自然就會沒有,心地無事,心地無事,念佛就沒有妄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不是求來的,你要是刻意要求,刻意要去造作,想要趕快得神通,想要有感應,佛給你摩頂,佛放光,有的念的功夫好的,還看到自己內臟,我沒有啦,我沒有看到自己內臟,那個在楞嚴經就有講,那個色陰,他功夫好,對這個色身他能看得透,甚至可以見到身含十方國土,有,但是呢,陰這個就是陰境現前,陰就是五陰,五陰,色受想行識,魔就是魔擾,魔外的干擾,所以我們要是著在這裡,行人正見稍失,貪著其中,便陷魔網,就被他轉,所以常常有些人,他會現神通,他確實是有用功過,但是他著在這裡,以為有神通,以為能夠放光,能夠離地三尺,或是知道人家過去生,或是把過去生展示給人家看,這種都有,他就算是得道,還沒有,有一次黃蘗禪師行腳,跟一個僧人渡河,黃蘗禪師請他先行,他就飛過江,然後黃蘗禪師就正常的渡河,你們去看宛陵錄,黃蘗禪師傳心法要,他就講,他說我原本以為你是個真正用功的修行人,沒想到你搞這一套,就說他知見不正,顯神通;當然不是說顯神通的人,都知見不正,是他沒有著重在知見上,你見性沒有見性?黃蘗禪師是見性,見性不一定發神通,見性不一定發神通,你去看佛陀的一些弟子,有些真正證阿羅漢,沒有神通啊,還沒發神通,所以不是說神通,就代表他成就,阿羅漢有漏盡通,漏盡就是煩惱習氣漏盡,他不一定會發神通,那一般人會著在這種神奇的境界,奇妙的境界,正見稍失,為什麼著在這境界呢?因為你沒讀過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你沒讀過,你忘記了,讀過忘記了,正見稍失,稍有一念貪著,包括你們念佛,得了輕安法喜,你只要貪著在其中,其實就算是陰境干擾,不用這麼明顯,不用等到會放光才是陰境,一念貪心陰境就現前,動念妄有六根,即與四大,虛妄和合,所以成就這個世界,這個就是正見稍失,忘失菩提心,便陷魔網,魔,天魔,六欲天的魔王,他化自在天王,他認為眾生,都是他心變的,所以你要出三界,他很不樂意,他很不願意,這個他會來障礙你,楞嚴經講的,他說你的[汝等一人,發真歸元]你要發心,求無上菩提要見性,這十方世界都會振裂震碎,他說凡夫昏暗不知道,他的世界在變化,但是這些天魔,這些魍魎妖精都有五種神通,他看到自己的宮殿無故崩裂,水陸飛騰這樣子,整個要崩壞掉了,這些魍魎妖精天魔,貪戀這些塵勞,在你修行的過程當中,必定來障礙你,必定來障礙你,所以佛才講五十種陰魔,汝能諳識,你自己心裡面,心裡有數,諳識就是心裡面有識知,認識的識,心裡有數,你就不會被他迷惑,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你的五陰主人,就是你的正知正見,要是迷失了,這些客塵煩惱,魔外就會來障礙,你就會被他干擾,很嚴重啊,他跟阿難講,他交代阿難,他說這個摩登伽女,祇毀你一戒,八萬行中,雖然破佛律儀,但祇毀一戒,祇毀一戒,他說這個正見稍失,這個正見沒有了,此乃隳汝寶覺全身,把你法身全部毀掉,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就像宰相被抄家一樣,宛轉零落,無可哀救,連佛都說他救不了你,所以為什麼才要用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楞嚴經下面講的,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五十陰魔讀下來,這句話就記得了,不作聖心,名善境界,不要作聖解,這個你要作聖解,就受群邪,所以念佛法門保護你,有佛力的攝照,不會落到這個境界裡面來,除非你刻意要去求取,他這個五十陰魔,是你不刻意求他也會出現,他也會有這樣子,所以永明大師講的,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就是錯在這裡,十個人裡面九個人走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就是這樣子,就是這裡講的,五十陰魔現前,心就迷了,隨他去,就迷在境界裡,所以一般學禪,後來還要導歸淨土,為什麼禪門日誦,要教你求生淨土?就是這個道理,有他力妙法,善護行人,魔不得便,無論是自己心魔或是外魔,都不會被他轉,自己有佛力,念佛有佛力加持你,這個不一樣,所以永明大師才提倡,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多好啊,無禪有淨土呢,那更好了,萬修萬人去,一萬個修行,一萬個人成就,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能夠見到阿彌陀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見佛心就是開悟,就不一樣啊,所以這是他力妙法,善護行人,念佛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很明顯,我們以永明大師的四料簡,那你要是無禪無淨土,喔,那就慘囉,這不修行啊,你就完蛋啊,鐵床並銅柱,萬死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沒人救得了你,鐵床,燒紅的鐵床,銅柱,炮烙之刑,這是地獄的刑罰,也就是說你不修行,你一定會下地獄,這誰講的呢,永明延壽大師說的,永明大師是誰,之前講過,阿彌陀佛再來,看得透徹,看得明白,所以才他力妙法,善護行人,有他的道理啊,確實萬死與千生。我們看地藏經,一日一夜,萬死千生,世間才過一日夜,地獄已經過無量劫,萬死與千生,沒有人可以幫你,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你跟你最好的人,最親近的人,隨著業力去,每個談起苦報啊,沒有人願意代替的,所以佛在講地獄的時候,阿羅漢身上出汗,是冒血啊,流血汗,嚇的,想到過去生,自己在地獄受的苦報,嚇得全身出血,所以萬死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所以才要修行才要發心。底下他說,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正見稍失,即入魔途,就是貪著,本來想要求升,升就是超脫,想要成佛,成佛是上升,純想即飛,必升天上,要是欲重,沉下水輪,下水輪就是到地獄去了,輪是這個輪胎的輪,轉輪聖王的輪,所以我們講的,你要修行要成就,不但不行,還會墮落,這也是我們道場成立到現在,還有一個重點沒跟大家講,就是你修行用功,不要一直急於有功夫,不要急,就這樣老實的念,你一直急啊,心裡急啊,我就有碰過,你急著要去極樂世界,急出病來,以前我在共修的地方急出病來,很嚴重啊,發瘋了,整天哭著阿彌陀佛不來接他,這個就是求升反降反墜,超脫不了。還有這個引申義,也要講一講啊,大家有沒有[勤精進, 增益諸病] ?每天都很用功,天天用功,卻不知道自己的盲點在哪裡,雖然精進,但是增長無明,增長你的禪病,修行的毛病,所謂這個老油條,老眾生,學佛學久了,貢高我慢就現前,我學佛學幾十年;還有常常有碰到來道場,我跟你們師父,多久前就認識了,我在肚子裏就認識了,也是沒有成就啊,過去生我們也值遇過諸佛啊,你看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阿闍世王供養四百億佛,我們沒有四百億也有 一兩 尊吧,也是沒有成就啊,遇到誰不是一樣,對不對?人家四百億能夠信佛,我們不要說四百億,我們遇到一尊能信就好,都沒有成就啊,我們跟佛結過緣,跟釋迦牟尼佛肯定結過緣,不然現在不會聽他講經,跟阿彌陀佛絕對結過緣,跟觀世音菩薩一定有結過緣,都沒有成就啊,來道場貢高我慢,我早年如何如何,是在跟誰學跟誰學,跟誰學不要緊,是你的師承,很好,但是不要拿來炫耀。我相信極樂世界的菩薩,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的弟子出去跟人家介紹,也不會說,也不會跟菩薩眾生說,我老師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你們都不如我,不會動這個心念,沒有傲慢,極樂世界無有惡聲,無有惡名,你跟他講什麼叫傲慢,他不曉得,你跟他講什麼叫病苦,不知道,沒看過啊,你去看維摩詰經須彌燈王如來,那邊的這個,不是須彌燈王如來,香積佛國的菩薩,那裡的菩薩都是學大乘的,他說什麼叫做小乘,沒聽過啊,釋迦牟尼佛怎麼教化眾生,五戒十善,什麼是五戒十善啊?沒有聽過,菩薩十波羅密,六波羅密,有沒有聽過?沒有,又沒聽過啊,那很好奇,跟那裡的教主講說,我想到娑婆世界看看,可不可以?好,可以,九百億尊菩薩過來,香積,香積如來特別交代,你們去那裡要隱身光,把身的莊嚴都隱蔽,不然這裡的菩薩看了會自卑,你看個這地方,多糟糕啊,他那個真的是清淨的國土,我們講的真正的上流社會,我們這裡濁惡不堪,沒有辦法跟人家相比,所以不要傲慢。這就是[勤精進, 增益諸病];常常比較,我一天念七八萬佛,念佛念七八萬,我拜佛拜幾千拜,功德無量,沒了,報掉了,這一念慢心起,這個華嚴經講的,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你要會學,一念慢心起,一樣,百萬障門開,就是在你起心,在一動念,不是起什麼行,起心啊,所以我們要反觀,而自己是不是有盲點,有盲點,來道場就是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精進,跟著祖師大德的開示,跟著這個經典的教導,遵守我們道場的這個行儀,我們道場行儀不是我訂的,也不是祖師大德訂的,我們遵守學佛行儀,學佛行儀裡面,有些是沙彌律儀,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誰訂的呢?佛訂的,釋迦牟尼佛為羅睺羅說的,羅睺羅出家嘛,還是沙彌呀,他教他十戒二十四門威儀,教他,其實學佛行儀,就是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就是沙彌律儀,內容相當的相近,相近而且精要,更為精要,所以來道場,我們遵守的是佛陀的教誡,不是我制訂的,制訂道場的規矩行儀,一定要讓眾生,能夠斷煩惱除習氣,公司一般的公司,他制訂的典章規範,是為了要能夠賺錢獲利,大家同心協力,一起賺大錢,他們是這樣子的,佛門制定的規矩要發大心,修大行,要證大果,要成大道啊,這是佛門的律儀,佛門的章程,要在這上面,不能離開這個宗旨,你要離開那就不像個道場,要是講究人情,佛門有很多開緣,但是如果是因為人情而開,那就不行,人情,你隨順人情會墮落,新加坡廣洽老和尚,他講啊,寧可終身下地獄,不拿佛法做人情,廣洽老和尚臨終的時候,雖然是得老人痴呆,我們看老人痴呆,有一件事情沒有忘,他的侍者,他也不認識他是誰,他的徒弟也都,他也不認識了,他會說你是誰啊?你是誰?天天跟他在一起,他不認識,就知道念佛,就知道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喔,不簡單啊,實際上他不痴呆啊,要是真正痴呆,很多連佛號都忘記了,家親眷屬都記得,那麻煩大了,很多人很痴呆,臨終犯痴呆,佛號忘記了,貪戀世間放不下,廣洽老和尚沒有痴呆,我們看他痴呆,看他好像不認識你,他記住記得佛,記得要修行,那一輩子臨終就有成就啊,就有功夫,這個是講的這一段引申的意思,那泥犁啊,墮入泥犁,泥犁就是地獄,泥犁就是地獄,就是講耕舌地獄,耕舌啊,一般人拿泥犁來做地獄的一個,另外一個名詞,地獄也有另外一個說法叫做泥犁,墮入泥犁當中,耕你的舌頭,就是你的舌頭,你造口業,那麼用牛來犁,來這個耕你的舌,就像耕田機一樣,那這個舌頭遍滿地獄,一人亦滿多人亦滿,這個地獄的狀況,我們不要想說沒關係,我不會掉到最下面,我只會在上面,八熱八寒就已經很糟糕,掉到無間,那就不得了,八熱八寒上面還有,比較輕的,一個都不要進去啊,不要想小地獄,進去看一看逛一逛,不要逛啊,沒什麼好逛的,有人啊,看地獄變相圖,地獄變相圖是要警示你們,警示我們,不是叫你天天想著,我死以後會下地獄,我死以後會下地獄,我從來不看什麼地獄變相圖,我看極樂世界圖,心裡有極樂你就不犯地獄業,一切法從心想生,天天想地獄,你就下地獄,看那些惡相,為什麼觀無量壽佛經,教我們觀佛身相,觀極樂世界?沒有教你先觀地獄再觀極樂,為什麼不這樣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是心,這個你觀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想地獄啊,即是八熱八寒無間,這個地獄心就現前了,這個心,地獄就現前,所以要多想極樂世界,多看佛身,多觀佛的相好,業障會消,那麼能夠這樣做,就是他力妙法,善護行人,你感應得到,感受得到,佛在加持你,你感受得到,這個還有四種感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剩下的下一次再來說。


淨空老法師弟子 悟顯法師宣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15(文字檔)



諸位同修大家好,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八頁第一行,本經云: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個是無量壽經裡面的經文,什麼叫做值斯經者?我們在這裡大概地來說一下,值就是值遇、遇到的意思,斯經就是指無量壽經,隨意所願,皆可得度,所願也就是說,隨意也就是說,你想要求什麼都得得到,那麼世間最難求的是什麼?是成佛,成佛都求得到,那還有什麼東西求不到的,所以,世間自在王如來跟法藏比丘講,他說譬如有人,以一斗量,取大海水,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志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所以求無上佛道都可以做得到,都做得到,都求得到,那麼當然你求世間的,求人天的,求聲聞的,這些小果也可以求得到,但是我們不要去求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會變化、會變滅,終不常住。求那個會生滅、會變化的,那等於是什麼?把黃金拿去換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這個是不值得的,所以你們要知道,什麼是當求,什麼是不當求,我們念佛、學佛,最重要的要了生死,要出三界,這個要求、要勤求,那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會變化的要放下,家親眷屬、情愛要放下,講到家親眷屬也是現代學佛人,不要說現代啦,從古到今最放不下的,最罣礙的,因為有這個業力在牽纏,所以,你會感覺沒有這樣做不行,沒有這樣子的一個妄想不行,這個就是罣礙。那麼你要求這些,用無量壽經的功德來回向能不能得到?能得到。求幸福美滿、求這些名利財富,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但是不究竟,我們講要依四依法。四依法裡面,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要依了義,了義就是我們講的心性之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要有。不了義呢?就是世間會變化的。樂是壞苦啊,不曉得大家能不能體會的到。你今天覺得一樣事情很快樂,那麼一直去做、一直去做,出不了幾天,你的苦就來了。我們世間有一句話講:樂極會生悲啊。禮記講,樂不可極,欲不可從,志不可滿,傲不可長。這順序,應該是傲不可長在先。所以,世間的樂,佛說是壞苦,會變壞的,那麼他這是講還有一段相續。再講究竟一點,那個樂的覺受是妄念,是妄想,什麼樣的妄想?什麼叫妄想?就像你被下了迷幻藥,產生出的幻覺,或是被魔術給騙了,所以你有感覺這個樂受。那苦受是不是呢?是的,也是壞,也是壞苦。那是誰給自己下藥呢?自己。自己給自己下藥,所以有這個幻妄的苦受、樂受,在你的生活當中,在你的見聞當中,自己魔惱自己,所以這個應該要放下。那麼很多人他想說,我學佛,本身就是世間有苦啊,看看這佛門能不能得樂啊?可以得得到。但是我們講,凡事要先耕耘,再問收穫。佛教的先耕耘是什麼?你要先放下煩惱習氣,這叫做業障,你來佛門要先消業障。那怎麼消呢?拜佛能消嗎?念佛能消嗎?要會拜,要會念,不要隨順貪瞋癡,也就是說貪瞋癡慢起的時候,佛號要提起來,慢心起來的時候要禮佛,怎麼禮呢?趕快把慢心放下就是禮佛,貪心放下就是禮佛,就是見佛,因為貪心障礙你見佛。瞋心也障礙我們見佛啊。為什麼?華嚴經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念啊,一念可以感召百萬的障門,障礙,障是障礙、業障,百萬的障門都打開了、都出來了,業障全部都出現了。這一念瞋心起來。所以修行念佛能不能消業障?能消,但是要會念,拜佛要會拜,不是只有光我們禮懺的時候在這裡拜懺。你的起心動念、日用平常,都要勤於覺察、反省。拜懺,四肢,你的全身心,身投覺地,拜下去是投於覺地。地代表的是覺,覺悟,訓練你的覺性,覺觀能力,這拜懺,這樣子來修行,這樣來拜懺,是可以的,非常好,天天拜都可以,這都是訓練,幫助我們道業增長。那相反的,如果只是磕大頭,心中沒有恭敬心、沒有懺悔心,那拜懺有一點小福報,但是呢,境界現前的時候、業障現前的時候,你就消不掉,你就會被業障所轉,這個就是會修行跟不會用功、不會修行的人的差別。所以修行,是從這個上面去著眼。不是計較說我拜多少佛,我念多少佛。你念佛念的多當然是好,拜的多當然是好,但是千萬不要以此作為增長自己傲慢的一個工具。你拜佛拜的多是應該的,念佛念的多是正常的。有人問廣欽老和尚,他說,「師父啊,我今天念佛兩個小時。」廣欽法師問他:「那你二十二個小時在幹甚麼?你其它的時間在做甚麼?」所以,修行人,是看你其餘的時間在做甚麼?不是我今天有念就好了。你要是用功兩個小時,其它十幾個小時都能保持你的覺照,那你有用功。我們先不談睡覺,睡覺給你們放個假,放野馬,亂夢一通沒關係。睡覺你要能作夢,覺察到我有在作夢,這個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就有這個經驗。作惡夢,夢見被追殺,突然覺得自己知道,突然覺得我在作夢,這夢中境界就任我遨遊,子彈來也不怕,壞人也不怕,知道是夢,你在裡面可以做夢中佛事,有這樣的一個覺察力。所以,當然了,最好不要作夢,一覺到天亮就好。晚上啊,要睡覺以前不要動腦筋,靜坐一下,念個佛,繞個佛也好,再去休息。睡覺的時候,把全身放鬆,念佛安眠,就是這樣子。久而久之,業障消了,一覺到天亮。晚上作夢,妄想太多,都是你白天胡思亂想,接觸境緣心隨境轉,晚上才作夢,睡覺睡不好,現代的人就是這樣,要找個睡眠專家,不用啦,我教你,好好念佛,阿彌陀佛就是睡眠專家,是無上醫王。有沒有?我們在唱讚佛偈,「阿彌陀佛無上醫王,巍巍金相放毫光」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你找他,萬病癒於阿伽。癒就是治療的意思,阿伽陀藥。阿伽陀藥是甚麼,阿伽翻作中文就叫做「善見」,這個藥你不用吃,看到了,你的病就好了。這阿伽陀藥。所以,要不要找甚麼睡眠專家?你就好好念佛就好,少打一點妄想。搞不好睡眠專家自己也睡不著。所以,睡眠專家他要是聽到我們講經,他也會啊呀,有人來救他,因為他是專家,不能再問別人。問佛菩薩。所以你平常睡夢若妄想多,就是雜念過重,罣礙的事多,心隨境轉,所以很難去把心平靜下來,很難啊,有功夫。那這要懺悔,要常用功,業障消了,就很好睡了。我們在無量義經講的,無量義經上面看到的,「永斷夢妄思想念」。釋迦牟尼佛,夢妄思想念永斷,作夢啊、妄想啊、分別啊、執著啊,這一些。甚麼叫妄想、分別、執著呢?不要問我,也不要去看佛學字典,你問問你們自己,自己就是最好的字典,你們在苦惱甚麼?你們在擔心甚麼?這個就是夢妄思想念,這個就是諸大陰界入,無復諸大陰界入,這是佛啊!所以佛會不會作夢?不會!所以,我們修行要向佛學,要好好念佛,要萬緣放下,能少事就少事,不要多事。有的人事情少,心裡啊,寂寞起來了。好不容易心定下來用功,定下來,我今天有用功,開始散亂,開始打妄想,你要心靜下來,要保持下去,繼續用功。講到這裡,我要補充上一次講的,你們念佛的時候,一個小時不打妄想,好像滿多人皺眉頭。還有那天,還有一個居士跑來跟我講,「法師啊!你講的那個我們做不到呀!我學佛學很久了。」學很久了,老同修了。他說,他檢點自己啊,聽了我們講經,自己啊這幾年,都沒有好好用功,連一個小時都靜不下來。但是我要大家靜得下來,不是要大家壓念不起,把你的念頭刻意伏住,「以念止念」,不是這樣,這不是淨土宗的方式。淨土宗的方式是要你知道這個念頭是虛妄的,這個不一樣。不是有念,不屬無念。連妄念也不屬有念,不屬無念;真心本性,也不屬有念,不屬無念,那這道理深。我們就先看妄念上,既然說為妄,那屬不屬於有念呀?不屬!有,他就是確實存在。無念呢?有念尚且不屬,哪有無念可得?若都無念那就沒有妄念了。不用刻意去止。所以妄念去分析下來,不屬有、無。不光只是你的雜想、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你的思想、見解,都是不屬有念,不屬無念,都是無生,那無生你認為有生,那就叫做眾生。諸佛呢,在有生當中唯見無生,那就叫做諸佛,叫大道心成就眾生,也是眾生,那叫道心,菩薩大道心成就眾生。所以,不是叫大家壓念不起,是要先知道,妄念是空的。你這念佛念下去,妄想就招架不住啊,你要是認為妄念是有的,好了,妄念為什麼有呢?就是你一念有心讓它有,然後以心除心,以法除法,用阿彌陀佛要來除妄念,這就對待!相待法。六祖慧能大師講,「二法不是佛法」,相待嘛。所以,念佛高妙在哪裡?祖師大德講的,三個字「老實念」!這三個字,懂的人很少,不多啊!甚麼叫老實?他以為我就這樣念佛,也不知冷不知熱,這叫老實嘛!那是呆子,那沒有作用啊,那個不是真正功夫透徹的人,那個修到後來會變成木頭,會變成石頭,壓念不起啊,不是要你壓念不起。修行很重要,為什麼大家學佛,學淨土,你很難去成就,很少聽過淨土宗,有明心見性,很少,為什麼?就是以念止念,以心除心。所以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說這是他的和尚,他的金剛阿闍黎,他說,他這個和尚得的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見性的功夫,教大家的是老實念,教大家的是,這個不要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妄想才斷得掉,你不要認為妄想是真的,是實的,既然說為妄那就是虛,妄念不屬有、不屬無、不是真的,所以念佛要能成就,這一生要能了斷煩惱,你就不能認為煩惱是實的,你認為煩惱是實有的,要來用法來除,這是小乘,學大乘也變成小乘。認為妄想是實的,佛門有一句話,大家都聽過,你們肯定知道,叫認妄為真.然後呢,你要除它,就下一句,迷己逐物,己就是本性,逐物就是隨妄想去,你的佛號都隨妄想起滅,這佛號能成就嗎?不能成就。所以學淨土學到後來,為什麼不能成就,就是認為這個妄想是實的,那為什麼會認為妄想是實的呢,梅光羲老居士講,不讀大經之過啊,你沒有讀大乘經,你沒有讀無量壽經啊,你不明瞭實相,所以,你才會認為妄念是實的,你作實了它,你就給它力量,從心想生。所以,世間一切法,但以心為主,就是你心在做主,那你迷自本心,認妄為真,你認妄為真,本來不真的,它就變成好像真的來干擾你,變成這個樣子,好像是真的,好像,好像那是自己的錯覺,錯覺又把它當成實有,所以這是自己糟踐自己的慧命,自己毀壞自己的法身,所以眾生呢,是自迷自墮啊,墮落,那要覺呢,也是自悟,自覺自悟,悟什麼呢,悟本自心,就是這個樣子啊,所以,念佛的時候,為什麼能夠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都不要打妄想,不是叫你把時間加長,那是自然而然的,你知道妄念本空,就不隨它轉了,那有沒有人隨妄念呢,沒有啊,所以要確實、踏實的知道,那你要知道呢,你要讀大乘經,讀了之後要觀察,要能夠覺破它,勘破它,知道它不實,這叫值斯經者.這才值遇無量壽經.不然,有遇到跟沒遇到一樣,你不得受用。隨意所願、皆可得度,你要是這樣修,真的,世間、出世間,隨意所願、皆可得度,當然,你要知道這一層道理,你不會再求世間,世間是虛妄的,我們常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幻在那裡,夢在那裡,都毫不覺知,在這裡聽講,聽到我們的影音播放,也許你知道,但是呢,等一下出去就迷了,所以要常常的聽,常常的薰習,我們迷太久了,大般若經講,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緩是緩慢,於乘不急,乃名為緩,你戒律,事相上,沒有做好,這可以再精進,再用功,但是,你對於教乘,對於教理,要是搞不懂,那,這是一個大問題,修行,是盲修瞎練,真的啊,你要走路要有眼睛,學佛的人以般若為先導,六度以般若為最主要的,其它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個是大般若經上講的戒,這些沒有做好,那還情有可原,這個還可以再精進,因為你不明心。可是你不明心那就不行,不明瞭實相就不對,尤其是現代的學佛人想要簡單,沒有那麼簡單。佛法之所以稱為佛法,它有它高深的程度,不是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夠入得了,縱然是淨土法門,是易行道,能帶業往生,但是呢,你如果不好好用功,散漫,懈怠,祖師講的,自欺,自己欺騙自己,想要好高騖遠,那不能成就,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講,『莫討便宜莫自欺』,因為念佛看起來很平常,看起來很簡單,學人總是輕視它,不要說大家,連蕅益大師都還輕視過淨土,他說他早年宗乘自負,妄謂持名,曲為中下,他覺得淨土法門是中下根人在修的,他是上根,他要做宗匠,宗門的法匠,可是呢,生了一場病,才知道自己所學皆非,從來使不上力,所以,大家是不是有輕視淨土,可以去看看,什麼叫輕視,你放逸,懈怠,就是輕視,自欺,認為我這樣可以了,我聽懂了,不向學了,這輕視。所以很嚴格,佛法不簡單,我們說一些簡單的佛法是為了接引初學,但是,讓他進來,進來以後,你要把真實相告訴他,維摩詰經講,『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你欲鉤牽,讓他進來了佛門,你不用再給他世間法,很多人又再給他世間法,叫他在那裡,有無對待那裡修,這個是不正確的,真正的圓教的修法,是先明心,再除習氣,不是先除習氣啊,其它,通途的修法,是先除習氣,先把你的煩惱、貪、瞋、癡這樣去掉,然後再一層層上來,初襌,二襌這樣上來,這個是通途的。斷見思,破塵沙,最後破無明,才見性,通途是這樣,藏通別圓是這樣,天台四教。但是,到別教的初地,他還不算是見性他塵沙煩惱是斷了,但無明沒破圓教初住他算見性圓教初住他的斷證可以算是別教初地。那麼要到圓教他才算見性所以圓教的修行先開你的佛眼先開智眼所以天台家講的六即佛六即佛理即佛理即佛就是大家都具有佛性世間人也有小貓小狗都有理即佛理上說如是,大家都有佛性。那麼再來就名字即你有沒有始覺你知不知道你本來是佛你有沒有開圓解開圓解這叫做名字即再來才觀行觀行是什麼照著做照著修最後才把習氣給除掉所以圓教名字位他的知見跟佛知佛見完全一樣甚至佛在經上講你供養他他也許會講經你供養他等於供養如來跟供佛的功德完全一樣但是他不一定有修行所以還是要修為什麼禪宗會有悟後迷就是他打開本來、他不起修悟後迷很多啊從古到今很多為什麼說學禪不能成就就是悟後又生迷沒有保任的功夫沒有繼續下去所以在境界裡面迷惑學淨土也是一樣你知道了心眾生三無差別開了這個本來的智慧我們講的見性見性不難見性就是識得自己本來面目體會到還要用功還要修行所以圓教的大乘大乘圓教是這樣的修行方法先開你的智眼開你的慧眼然後叫你除習氣這叫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為根本佛性為根本所以我常講學大乘是不是建立在小乘之上不是的小乘那個是所謂漸教的修法先這樣再這樣再這樣漸教那裡面所說的義理諸多相違這是華嚴宗第五代祖師說的宗密圭峰大師他講的所說的義理多有相違背因為畢竟是漸次不明心若都明心的話那都沒有問題法法融通法法圓融所以呢,為什麼講學佛要不要學儒不用啊!這從根本修啊根本就是什麼佛教的根本是什麼在於華嚴經講的那一句話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就這一句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識不識得你要是識得佛教的根本就抓到了抓到這個根本來修行楞嚴經講一句話,日劫相倍一日等於人家好幾百劫菩薩要百劫修相好這什麼菩薩呢小菩薩大菩薩一念圓具所謂眾生身相相亦然就跟佛三十二相完全一樣無二無別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但是現在就是迷迷而不覺你要悟本自心常住不滅或是守本真心常住不滅你才能夠有這樣的一個受用這樣才叫真修行人真正在用功因為通途的法門通途的經教就是教你,你要先五戒十善要先這個但是大乘的他不是說五戒十善不要五戒十善不要啊連人都不是啊是說要但是你要明心更要往這個重點上面去發展這叫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叫萬修萬人去淨土宗是這個樣子的因為有一些人他想說我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就能夠往生了我就很穩當了是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非常穩當可是你不穩你不穩當你有偷心偷心未死投機取巧想說沒有關係我可以懈怠一點佛會來救我是啊佛會來救你可是你執著得太嚴重就像眾生對一件事情執著太嚴重放不下捨不掉啊是我們自己捨不掉啊我們對這個色身對這些人事物執得太深迷得太深捨不掉啊所以無法自在所以不是佛不來接不是祖師攝受力不夠是我們拿著一把傘把佛光給擋起來了不願意被佛攝受什麼傘呢障礙啊五蓋啊財色名食睡啊著得太深了就像傘蓋一樣你把佛光給遮蓋住了雖然佛平等放光普照一切眾生可是你不受照所以就沒有辦法所以學淨土明心最重要念佛的時候不要壓念不起然後不是說我把打妄想的時間減少不打妄想時間刻意把它加長這不是南台守安大師講的,「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不是教你息心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不究竟是讓你知道只緣無事可以想都是妄的都是虛妄的是無事可思量你這樣子才算有一點點基礎有一點點這個佛門講的有一點基礎有一點入門修行有一個底子縱然你能幾天不打妄想你得我們講的最上流的社會什麼上流社會呢不是有錢人不是有名還比這個更上流的他們算是上流的還有比這個更上流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定功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都不打妄想一個劫多長我們人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一個中劫四個中劫一個大劫他可以定八萬四千劫小劫就好啦我們在這裡一個小時不打妄想那算什麼你可以像他一樣八萬四千大劫都不打妄想仍舊頂墮爬得高摔得重他以為他證無餘涅槃實際上連三界都未出毀謗三寶墮阿鼻地獄那邊的天人是這樣子的所以他定功失掉了那個世間禪定不了義啊學佛不是叫你壓念不起這個就不對我們看下面。『末法眾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這是末法的眾生他講得很清楚福報很薄什麼叫福報很薄一句話善言難入跟他講好的事情他不相信他要懷疑人家,捐錢,要懷疑人家有沒有做到,放生,還要懷疑人家破壞生態,福薄障深,對不對?福薄障深,聽到壞的呢,有可能,每個都覺得有可能有可能,你看這是障深,跟他說好事他不相信,他說作假的,看到人家捐錢,大概是為了要節稅,這是福薄,他要是一念生起隨喜的心,很好,利益眾生,隨喜功德,你的功德跟他一樣,所以就有福啊,所以呢不要去懷疑人家,存好心,你是好人,你碰到的都是好人,你也會把壞人都當成好人,你要是壞人,你就天天想著,誰要來害我,我要怎麼提防他,我要怎麼樣這個小心,不要被害到,壞人,所以末法眾生,現在人,你們去看看,福薄障深,就是這個道理,跟他講好的他不相信,捐款捐出去,他還懷疑人家沒有做,要人家拿出證明來,不然我的血汗錢如何如何,以前人不會這樣,早期的,老一輩不會這樣,他一定好心,我跟你講,你做了這個好事情,功不唐捐,人家沒有做好,人家造業,他的事情,我們修自己的功德,在修功德的時候,不要夾雜染業在裡面,不要把我們好不容易修到的功德,給他損掉了,就像你們這個積蓄一樣,好不容易存起來的錢,一念錯誤全部花光,就是這個樣子,這種感受,我們好不容易積了一點功德,積了一點福報,一個念頭,一句壞話,全部報銷,這就錯了。像以前早年,師父在善導寺,跟道安法師去放生,他們在上游放生,那有居士就從下游上來,他說法師啊,我們上游放生,下游海口那裡在撈魚啊,還放不放?道安法師說,照放,人家造業,關你什麼事啊?我們放生,修自己的功德,做好事啊,那些魚,就有他的因緣果報,也不一定每一隻都被抓到,所以不能因噎廢食,所以講到這個放生,現代放生,要注意生態,因為有一些物種,是台灣所沒有的,你們要去了解,在放的時候要了解,不能說不了解亂放,那也不叫放生,放下去會死,還會破壞生態,這就不對了,這不是放生的本意,放生的本意是放下去要會活,放生嘛,放下去會死,那不叫放生,那叫放死。那你如果不了解,人家看佛教徒,怎麼會這樣破壞生態,禁止我們放生,那是誰的過失呢?是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的問題,所以要去檢點,要去檢討,你要了解生態,了解環境,這個就很重要。所以末世眾生福薄障深唯此一門但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所以你看看現代的人,福報淺,心也定不下來,教他參禪學教,現在發一套這個華嚴經疏鈔,你們回去看看,不用講華嚴經疏鈔啦,彌陀疏鈔就好了,馬上就煩惱心上來了,這麼多,所以學經教聽經,沒有耐心不行,聽個經,幾十分鐘,就開始心猿意馬,剛開始的時候,前十幾分鐘靜不下來,到中間靜下來,到快要結束的時候,就開始想,我回去還有什麼事,其實中間那一段,靜的也不久,為什麼會靜下來?因為聽到台上的人,講了一些故事,講一些是非可以聽,精神又來了,講那個教理,沒有辦法,聽不懂,聽不懂沒有關係,要發心學,要求佛力加持,要發心,所以唯此一門,信願持名,好了跟你們講信願持名,你們想說,好我只要信願持名就好,真信切願,那倒不錯,只有持名,而無信願,這個不能往生,所以呢,正常的信願持名,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才能夠功超累劫,功德超越累劫的修行,楞嚴經上講,日劫相倍,一日等於多劫,無量壽經講的,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極樂世界修行一大劫,我們剛講大劫,就是四個中劫,一個大劫,極樂世界沒有四時寒暑,雨冥之異,沒有這些,那這個為什麼有時間呢?隨這裡的時間去算,換算過去,極樂世界是沒有的,所以你在這裡好好用功,念阿彌陀佛,功超累劫,當然他這累劫是講成佛,三大阿僧祇劫,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你成佛要這麼久,但是你只要肯念佛,一念相應,我們剛剛講的,悟本自心,然後來念佛,你知道妄想是虛妄的,你要超脫就快了,是不是功超累劫?是啊,你要是不悟,那就要很久,你要悟了,在這裡先學,到那裡的品位會增高,很快就證無生法忍,沒有的話最慢[觀經]講的,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這蓮花是比喻做心,不光、不是只有這個,不是說把你鎖在那個蓮苞裡面,有人誤以為是鎖在蓮苞,不是,你看四十八願裡面,沒有一願說你信心不具,到極樂世界是被關起來,沒有,沒有,所以我們依四十八願,到那裡、只要到極樂世界,教化隨意,聽法自在,都有、都得到,但是你自己心不開,所以叫蓮花,因為古人認為這個心,長得像蓮花的形狀,所以說蓮花方開,比喻做心開意解,滿十二大劫你才明心見性,得百法明門,百法明門不要學成名相,百法明門論,師父以前看到有一個法師,在講百法明門論,他去聽了,下來他跟他講,你不是講百法明門,你是講百法暗門,百法暗門論,越聽越迷啊,越聽越糊塗啊,所以明百法,什麼叫明百法,通達一切法,即心自性,這叫百法明門,就是講這個,妄想是虛的,是識的作用,緣生如幻,這是明百法,你的心不可得,相不可得,不可得,這些不可得的都除掉了,真心本性就顯現,破妄就顯真,顯真自然妄就破了,所以這叫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到那裡了,彌陀經有的同修天天讀,應該很清楚,皆是阿鞞跋致,皆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皆是一生補處,徑登不退,凡夫橫超三界,徑登四土,全是依著這個教理,這個心性的道理,後面講本經體性,所以蕅益大師讚嘆,這就是心性的極致,才有辦法令這個多障的眾生,功超累劫,確實是妙,若無如是微妙法,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沒有辦法超脫,沒有佛力加持,你要超度,現在很多人做超度,要拿什麼超?以前師父在新加坡,常教他的弟子,你們發心領眾,拿著引磬領眾,你以為拿引磬就可以領眾,師父就在講,你滿身煩惱習氣,你要把人家領到那裡去,這個話很震撼,師父丟大炸彈。所以你要超度,師父講,祖師講啊,要有功夫啊,念念經就能超度嗎,不行,真正有功夫的,要不要念經呢,不用。念經是什麼呢?開個玩笑,和尚搞怪。有句話講,和尚不搞怪,居士不來拜,要居士來拜呢,那就要搞點怪,當然不是說這些法師在搞怪,是說,希望要真正的用功,真正的來修行,你的功德回向那有功德,我們超度眾生,不要說超度了,自己都欠人家超,自己都超脫不了煩惱習氣了,還要超度誰,貪瞋癡慢都超脫不了,這些眾生也是被貪瞋癡慢所繫縛住啊,不然誰繫縛他,沒有人繫縛他,被自業所繫縛啊,那你要能超度這些眾生,你也要脫離,至少你要無貪吧,至少你要無瞋吧,那好了,你說我以至誠心,至少你要懺悔心來超度,有的超度,到那裡就像菜市場一樣,你把你的冤親債主請來,我勸你也不要寫牌位了,為什麼,寫了,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你更討厭,你請我來是為了跟我懺悔的,怎麼會在會場嘻嘻哈哈呢,一點懺悔心都沒有,結更大的怨。所以你辦這個超度佛事,要要求,對大眾,禁語、端肅身心,至少要做到這樣啊,你要跟人家道歉,你要有悔意啊,要有這個懺悔的樣子,不是去到那邊,講是非,東家長西家短,攀緣,那你的冤親債主來了,那個牌位就是邀請函,或是一個座位,有人問我說大牌位是什麼,我說那是貴賓席,貴賓席啊,實際上都是參加同一場這個法會,牌位沒有大小,只是後人把它的一個分別,那麼重點是,你請了你的冤親債主來,你要發懺悔心跟他和解,這是超度,解冤釋結,不能令他超升,超升他現在的這個鬼道,你至少也能跟他解冤釋結,不要來看到你在那邊散漫,結更大的怨,那就不好,所以為什麼,到道場要端肅身心,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底下講的,你如果沒有修習這個法門,超不了生死業海,而登彼岸。那麼下一段,元曉示云,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可見淨土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這個元曉大師,大家應該耳熟能詳,海東元曉大師,他是高麗人,就是,我們現在講韓國,他是相當有成就的一位大師,在淨土宗也是頗具名氣,那他講的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為了先度凡夫,兼為三乘聖人,三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兼為,所以可見呢,淨土之妙是首為凡夫得度,最重要就是要幫助我們成就,所以這一段的叫做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三根普被,凡聖齊收,你能度得了凡夫,你就度得了這些三乘聖人,因為凡夫的業障確實比較重,自顧尚且不暇,像觀經就是為了凡夫,為了這個末法多障的眾生說的,你看這個韋提希,韋提希她是遭遇現代人講的家庭變故,宮變,就是兒子篡位,她小孩篡位,那麼把她關在七重室內,韋提希就像我們一樣,被這個煩惱,七重煩惱給遮蔽住了,我們自己心中妄生這些煩惱,幽閉在七重室內,不見天日,這就是,我們就像韋提希被煩惱所蓋覆住了,七重,出不來,七重禁室,就是比喻作我們的煩惱,所以佛遣阿難及目犍連,神通跟多聞第一啊,神通多聞第一,這兩位尊者來慰問她,為她宣說觀無量壽佛經,讓她心開意解,發願求生淨土,所以呢,很明顯的,他是幫助這些末法的一些,應該說全部的眾生,上至天人,下至這些三惡道的眾生。所以呢,這是引元曉大師給我們增長信心,因為有些人,早期啊,應該是早期,唐朝以前,就是善導大師以前,祖師講,他說觀經的上品,那是登地的菩薩才能夠往生,那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就有駁斥,他說這個說法錯,不對啊,他是真正是為了凡夫而說,因為韋提希是具縛凡夫,她請的法,佛怎麼會是為了登地的菩薩說的,她是濁惡眾生,五苦所逼,她自己講的,這世間多諸惱患啊,她自己是一個博地凡夫,請佛為她開示,佛才跟她講極樂世界啊,所以讓她去求願往生,所以很明顯的,我們看過善導大師的四帖疏,我們就知道,淨土的四土三輩九品,是開給我們這些多障的眾生去往生的,不是開給菩薩,在早期他們有一些法師,他會認為是開給菩薩,那善導大師是誰,阿彌陀佛再來,他所說的,就是佛說的,所以很明確,不用再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