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上威儀課

在佛門中,語默動静安詳,一切合於律儀,就是威儀。

佛門所說「三千威儀,八萬细行」,用意在培養學佛人出眾的形象。

佛在世時,馬勝比丘以莊嚴的威儀度化舍利弗,成为佛門千古佳话。

因此,樹立良好的形象,可以成为度眾的方便法門。
  
  學佛人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禮儀。

學佛人如果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衣冠不整、言談粗俗,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禮儀。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皇家,所以威儀舉止優於一般人,

佛陀對於佛弟子的舉止要求,也是有其一定標準!

因此,佛門中的四威儀: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卧如弓。

就是從行、立、坐、卧来训练威儀。

學佛,先不論內在改變了多少,最起碼的外在形象,要先落實學佛行儀,

不必開口,就讓大家覺得你學佛後不一樣。

上香

網路分享~

香的種類有立香,環香,卧香,末香,香枝等,可擇用之。

上香枝时,以双手食指、拇指各捻两端,餘三指直竖,举至眉心,

而后以單手插入爐中即可。

若大眾集会,于唱香赞時上香捧,可随法師後供上。

若自己獨上香,或于家中,则上香后,三禮拜即可。

若入寺中,可于诸佛殿之香爐各上一炷,或三炷立香;

上香先后以释迦佛(大雄宝殿),药师佛,阿弥陀佛,弥勒菩薩,观音菩薩,

地藏菩薩,韋陀菩薩...等次第,即先佛,次菩萨,羅漢,后護法、祖师。

然而如果地形,殿堂参次,亦可由前而后依次上香。

http://xxddgg.blogspot.tw/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忠言逆耳

悟顯法師 開示節錄~~

在講經前,都要先稱念三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除了求佛加持外,還感謝世尊為我們講說正法,

也感謝祖師大德,把佛法從印度送過來。

這念誠心、感恩心是根本,學佛人絕不能忘本。

現在有些學佛人覺得:「某位師父跟我交情很好,或是 我聽誰說的有道理,

所以他講的一定都對」。

這不是真正要學佛的人,而是在佛門清淨地--搞情見。

即使世間法也說:忠言逆耳,

你聽得順耳的,就是順你的習氣、情欲,怎麼能相信!

沒有經典做依據,你覺得有道理的就是正確的,那你究竟有沒有要學佛呢?

..........(未完)

價值觀

南懷瑾 居士

人類過去的道德是宗教性的,講因果律、報應;現在的道德是經濟的價值觀念——有沒有價值。

你不能認為價值觀念不是因果道理。

懂得觀點兩樣的道理,就明白新的文化開始怎麼去領導?

你光想返古,用舊的因果律觀點迎合未來時代,培養道德情操,無異背道而馳,

幾乎把每一代的善念變成焦芽敗種,這是我們教育錯誤的責任。

老一輩大多初舊教育不求新、不求變的包袱捆住,自己也不知道,因此害了後一代,罪過很大。

我們要知道如何開發後一代道德的基礎,倫理的觀念情操一樣,就是方式不同,趕快變更自己的方式。

~~~~~~~~~~~~~~~~~

(貼者言--這不是物化人性,而是現在的眾生已經變成這樣,若還是用舊一套在教他們,

根本無法被他們接受)

四依法---南懷瑾

第一,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為某一位老師、法師、上師或善知識,我特別喜歡他,或者他對我特別鍾愛,而只相信他說的佛法,其他人所說的,我一概不理,不以為然,這不是一個佛弟子所該有的行為。學佛人只問對方所說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個人的喜好愛惡所迷惑困宥。

~~~~~~~~~~~~~~~~~~~~~~~~~~~~~~~~~~~~~~~~~~

~~~~~~~~~~~~~~~~~~~~~~~~~~~~~~~~~~~~~~~~~~
  
第二,依經不依論:一切菩薩的論述以及後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應該以佛經作依據,不應以論藏作依據。所以,我常勸學佛的同學們,不要陷於這一百年來的佛學著作及注解中,昏頭轉向,應該直接研究佛經。至於名詞不懂,則可查佛學辭典,乃至於我所寫的及我所說的,只是幫助諸位瞭解研究佛經而已,不要以我的話為標準,要直接以佛經為依據。
~~~~~~~~~~~~~~~~
~~~~~~~~~~~~~~~~

  前幾天,我的一位在大學擔任系主任的學生來找我,說最近準備寫一本‘××概論’,問我怎麼寫較為妥當?我說你不要再寫什麼概論了。我向來對學生看什麼概論持保留態度,什麼哲學概論、文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概論,唉!已經概了幾十年了,還在那裡窮概。一把剪刀,一罐漿糊,東抄一段,西剪一段,就是一本概論。奉勸各位,要真作學問,須直接從原典入手。

  最近國外有人寫信問我,想要研究學佛,第一步要從哪一本書入手,我想了一下,還真答不出來,只好回說沒有。但是假如要看佛學概論的話,印度佛教本有的佛學概論有兩本,一是‘大智度論’,一是‘瑜伽師地論’。中國的佛學概論是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以及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他說:老師,這些概論我看不懂呀!看不懂,我也沒有辦法。

  注意!學佛要依經不依論,佛經看不懂的話,一字一字慢慢啃,一字一字慢慢查,下苦功夫,配合日常生活的反省檢點終會有所體會的。

~~~~~~~~~~~~~~~~~~
~~~~~~~~~~~~~~~~~~~

  第三,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經有些是了義經,有些是不了義經。了義是徹頭徹尾的通達圓滿,譬如‘楞嚴經’、‘圓覺經’、‘華嚴經’、‘法華經’,這些是了義經。
有些是不了義,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時因地對宇宙生命問題的方便說法,雖末直截點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將這些道理參照對比、融會貫通,還是有個趨向了義理趣的脈絡可尋。


~~~~~~~~~~~~~~~~~~
~~~~~~~~~~~~~~~~~~~
  第四,依智不依識:佛法是智慧之學,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據我們的意識妄想去推測。

迷途

如果引經據典,~~~~~


還無法將走錯路、跟錯老師的人喚回正途,~~~~~~~


那也只能歸咎於「迷途者」過去生所種之因不善、邪見太深了!



~~~~~~~~~~~~~~~~~~~~~~~~
~~~~~~~~~~~~~~~~~~~~~~~~~

一群心裏貪戀世間的人,耐不住心中的妄想,
~~~~~~~~~~~~~~~~~~
所以才在佛門裏搞弟子規、群書治要〜等
~~~~~~~~~~~~~~~~~~~~
世間法來攀緣,「騙己騙他」地說:這東西在佛門也可以用。
~~~~~~~~~~~~~~~~~~~~~~~~~~~~~
這群人「忘佛恩忘祖師恩」不用佛門的專用律典規戒,偏引世間書、世間法來滲透佛門,毀佛害教,真是糟糕透頂!

輕安~~~南懷瑾

南懷瑾居士 開示『輕安』

‘輕安’的情形,初步的輕安,由頭頂發生清涼,然後下降遍及全身。

清涼以後,便是得暖。得暖不是發燙、發熱,得暖是有溫暖的感覺,

但不是發燒。得暖是全身的肌肉、骨節、經脈都柔軟了,

所以,打坐入定的人,不可以拉他,不可以碰他。

得‘暖’以後,再進一步是得‘頂’,自己的精神可以與天地相往來,與宇宙合一。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是氣脈通不通的問題,氣脈只是初步而已。

再下來是‘忍’,把一切忍住截止,

所有煩惱妄想,以及憂、悲、苦、樂都切斷了,但不叫作‘空’,

如果還有一個‘空’的境界,那是戲論。

經典上說大乘菩薩可以得‘無生法忍’,沒有生起動的作用。

再進一步是‘世第一法’,在這個世界上是第一等。

‘暖’‘頂’‘忍’‘世第一法’叫作四加行,修任何一個法門,乃至外道法門,

在功夫境界的階段上,都有四加行的作用。

四加行都成就了,才是大乘真正的‘輕安’。

命運

所謂命運就是「業」的展現。業可分為「別業」與「共業」,同一星球、

同一人種、同一國家、同一公司、同一家庭,都是大小不同範圍的共業。

每個人的命運遭遇不同,這是別業,不要說人,連動物都有牠們各自不同的業,

狗有流浪狗,有繼承幾億美金及爵士頭銜的狗,甚至連鬼道都有餓鬼及

城隍爺......種種不同業感,

修行重點就是要清楚這一切法的真相,若無世尊出世講說真如實相,

眾生是無法出輪迴的,沒人將你這場夢喚醒,你永遠在上天下地的八苦中

煎熬著,感恩世尊----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如何是真修?

悟顯法師開示節錄~

佛門中教大家要吃得了苦。

所謂吃得了苦,不是去做工叫吃得了苦,

如果說做工就是吃得了苦,那所有的苦力都應該成佛。

在日月潭某處,有位照看者,他說:「你看六祖,他就是舂米,

後來在獵人隊裡,…他吃得了苦,就是這樣磨出來成佛的」。

大家想看看,天下舂米的人不少,為什麼只有六祖有成就,而別人沒有?

所以「耐苦守道」的重點是在於守道。

「耐苦」就是叫你放下自己想要的東西。

對凡夫而言因為很想要,又放不下,可是佛又說不行,心裡面很苦。

真正意思是說:在轉變自己的煩惱習氣時,心中會很不好受,這要忍得住。

如果是指做苦工,做久了也就習慣了,但是心中習氣並沒有放下,還是依舊。

所以不是只有指耐得了身體的苦。

眾生因為很著相,所以總在事相上去判定事情,

因為無法知道菩薩心行,所以看到做好事的樣子,將將其歸類為佛菩薩,

看到有修行的祖師大德做了某事,就認定做這類事的必定是大德,

這樣以耳代眼,以眼代心,只會讓自己離清淨心、菩提道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