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法華經今解(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悟顯法師 講述

 妙法蓮華經今解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第一講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一開頭,「品題」就直接講出來這一品所要說的內容,是為學人跟無學之人授記。前面是為五百阿羅漢,這裡是為學人、無學人。所謂「學人」,但凡未證阿羅漢者,都名為「學人」,要到阿羅漢才能稱為「無學」。所以這裡有兩位尊者,一位是阿難、一位是羅睺羅。阿難是學人的代表,羅睺羅就是無學人的代表,等進入經文的時候,你們就會看到,這是為學無學人授記。

《法華經》上講過,但凡聽聞《法華經》者,皆成佛無疑,都能夠成佛。那麼我們昨天也講到,所謂授記,但是為中下根人說,就是根器比較差的,因為他要佛來為他認可,他沒有辦法直下承當,所以佛為他印可。那實際上授記,你要是跳開文字的束縛,直接來看,就像前面講的貧人衣中繫如意珠一樣,就是直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像這個貧苦之人,他在貧苦的時候,這個如意珠也是在他衣裡;到他富了,這個如意珠也不曾失去。所以今天不管有沒有指示,這個如意珠都是在那邊,這顯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但是眾生迷了太久了,所以佛來為他指示。指示之後,原來這顆珠子,從頭到尾都繫在他的衣服裡面,只是這個貧窮的人他不覺不知。就像眾生一樣,佛性圓滿常住,我們日用平常而不知,所以要佛來跟你講經,甚至要佛用授記的方式,來認證認可,這個就是根器稍微差一點。所以授記你要跳開文字上來看,實際上就是直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這叫開佛知見,一直到第十品都算是開佛知見。所以這一品是接著為學無學人授記。



爾時阿難。羅睺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


這兩位尊者,這個阿難尊者大家都知道;「羅睺羅」翻作中文叫障礙,那麼他是密行第一,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那麼這兩位尊者「而作是念」,他們心裡想,我等每自思惟,如果能得世尊授記,那這樣豈不快哉,「不亦快乎」。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唯有如來。我等所歸。


這個時候從座而起,到佛前頂禮世尊,兩個人一同向佛說明。他說我等於此授記,我們學佛這麼久,也應該得到世尊的授記,所以說「我等於此。亦應有分。」,唯有如來是我等所歸,是我等所歸依、我等所歸命的。



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睺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

下面,這兩位尊者,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當中,就是我們世間人當中講的善知識。所以講善知識,你要看看他有沒有正知正見,看看他有沒有真正具有大乘善根、大乘知見。像《圓覺經》裡面就有講到善知識的一個標準,他講大乘佛法不會落在作、止、任、滅這四病當中,細節你們去看《圓覺經》就很清楚。那麼這兩位尊者是人天當中罕見的善知識。那阿難「常為侍者」,是佛的侍者,「護持法藏」,護持佛法。世尊講的經他都能夠記憶,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一聽他就記得住。那羅睺羅是佛的,就是未出家前的兒子,那麼「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也是我們所願,也是大眾所希望看到的。



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難羅睺羅所願。住立一面。

這個時候,其中有修證到阿羅漢,有沒修證的,還沒有工夫的,聲聞弟子二千人,兩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難羅睺所願。」,跟他們兩個人發的願是一樣的,同樣的是住立一面。


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個時候世尊為阿難授記。佛告訴阿難,他說:「汝於來世當得作佛。」這個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名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同樣地具有如來十個德號,所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一直到佛、世尊,也就是圓滿作佛。他的智慧因為多聞的緣故,所以成佛以後,智慧高廣如須彌山,其深無底如香水海,所以叫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而且於一切法皆能通達,皆得自在。因為他聽經聞法,聽得多、聽得通、聽得透,又自己有修證,這是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的表法,我們簡單講一下。



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阿難尊者供養六十二億諸佛。同樣地,在佛陀時代護持佛法,所以「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教化二十千萬億恆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他教化的眾生有二十千萬億。萬億就是兆,它的基本單位以兆來計算,跟這麼多眾生來結緣。我們這個地球,加一加也才七十億人口,那麼阿難尊者度恆河沙這是後面這個恆河沙的眾生,讓他們得度,而且成無上正等正覺,可見這個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他的教化的功德、威神,非常地大。


國名常立勝旛。其土清淨。琉璃為地。


這「常立勝旛」,國土的名稱叫「常立勝旛」。這「旛」在佛門裡面它是有表法的,這代表以正法摧邪,所以叫「常立勝旛」,國土清淨,琉璃為地。


劫名妙音遍滿。


這個是它這一個劫的名稱,名為「妙音遍滿」,因為法音所感,因地聽經聞法,而且又能廣化眾生,法音所感,所以成就以後劫名妙音遍滿。這個都是祖師寫的,祖師為我們講的。



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


這佛的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沒有辦法計算,這個天文數字,阿僧祇翻作中文,之前講過,叫無央數,所以佛的壽命有這麼長。



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


佛的壽命沒有辦法計算,所以說「算數校計。不能得知。」你沒有辦法用我們世間人的數學去想像得到。



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


正法住世比他的壽命還要再長一倍,像法還要再超過正法,所以這個佛教化的時間,包括佛滅度以後他的影響力,非常地長遠。你看這個正法像法末法,你看釋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有一萬兩千年。但是它這裡講這個佛的壽命,就已經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了,那正法又超過他的壽命,像法又超過正法,所以它的教化時間長,然後影響力也大。也可以說是那個國土的眾生有福報,他有福報。你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是這個南閻浮提的眾生,他這個福報不夠,所以佛壽短,他示現的時間也就短,八十歲而已,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那麼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現在都算進入末法了,都算進入末法時期。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才剛開始就已經非常地亂。你現在在網路上聽到的,在外面聽到的,真的很少人講正法。很多人就拿著課本,按自己的意思去曲解。所以你不看祖師大德的,你就沒有辦法講經,你沒有辦法講。講佛法,寧可你照著講,你不要搞創新。你搞科技你可以創新,你搞一些產業做一些事業,你可以創新,你的管理模式可以創新,沒有問題;佛教有一些事情,它是不能搞創新的。你比如說戒律,戒律你不能創新。佛法的教義,這教義是恆常不變的,這個你不能去更改。但是傳播方式可以,傳播的方式可以,可以用網路,可以用我們講的AI,就是人工智慧,去做傳播等等的,這個可以創新,甚至你可以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的方式來弘揚正法,等等的方式都可以,甚至未來還有更先進的科技,這個是傳播媒介可以,但是它的教理教義你不可以;你不能想說我要讓這個人懂,我用他了解的方式,不行。所以佛法講的,它是只聞來學,就是你來求法,是你來理解佛法,講經的法師只要把佛法講出來,不可以用你的方式讓你理解,是你要放下你的知見來理解佛法,你要放下你世間的知見,你從前那些世間的知見你要放下來,包括你世間用的這些遣詞用句,你都要放下。你看現在的人他常講,釋迦牟尼佛的思想、祖師的思想,這個東西完全不符合佛法。或是說智者大師的主張、六祖大師的主張,這個都是錯誤的。他們哪有什麼主張,那眾生該是這樣子,他就這樣子教他;他的緣在這裡,他就這樣教他。所以你要了解佛法,是你要放下你的世間的思惟認知,你要虛心,要虛心求教於祖師大德。你看他們怎麼樣子來解釋,你去理解它,把你的「我」給放下;而不是希望講經的人,或是講經的人用你能理解的世間法,讓你去理解,用你能理解這個世間意的東西,讓你去理解,最後你還是世間意;是你要把它放下。佛法它可以舉一些譬喻,我們常常講的水、虛空、山、海,這個是可以的沒有問題,它不會變質。但是你如果用一些把佛法當成心理學,講一些心靈的這種激勵,或是你把佛法當作是一種心靈諮詢,那這個不對,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佛法是教你了生死的,你還執著你這一念妄想心,這個就是生死根,你根本出不去。所以,講經的人要知道,聽經的人也要知道。你不能想說我要讓他懂,我就用那些世俗的那種方式去讓他理解,那個是不可以的,用世間意的那種方式讓他理解,這個是不行的,這一點要知道。

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


這個是講阿難成佛以後,名為山海慧自在通王佛。那麼這尊佛,十方無量千萬億恆河沙等諸佛都稱讚他、讚他功德,你看他教化這麼多菩薩,教化這麼多的眾生,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教化的功德,讚他的威神智慧。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今僧中說。阿難持法者。

當供養諸佛。然後成正覺。

號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其國土清淨。名常立勝旛。

教化諸菩薩。其數如恆沙。

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

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

正法倍壽命。像法復倍是。

如恆河沙等。無數諸眾生。

於此佛法中。種佛道因緣。


這是重宣上面所說的。他說「我今僧中說」,在大眾中說。阿難護持如來法藏,供養諸佛之後得成為佛,號曰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那麼國土清淨,名為常立勝旛。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教化菩薩,其數如恆河沙這麼多。「佛有大威德。名聞滿十方。」這個名稱十方都能聽聞。「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這是愍念眾生的緣故,所以示現長壽。那麼「正法復倍壽。像法復倍是。」這正法超過他的壽命,像法也超過他的壽命,像法又超過他的正法。那麼如恆河沙等無數諸眾生,於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這個教化當中,所以叫「於此佛法中」,都能夠「種佛道因緣」,種成佛之道的因緣。能得度的就得度,沒有得度的都跟佛結了緣,跟佛法結緣。所以你看也是那一個時代的眾生,他有這樣大的一個福報。所以我們這裡,生在這個時代,你就要好好把握了。你能聽到《法華經》,這個不簡單,沒有那麼容易。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善根,《法華經》是一乘中的一乘,是了義中的了義。為什麼說一乘中的一乘,因為其他的經典也有帶說一乘,但是它是完全是一乘了義,《法華經》完全都是一乘,這個是功德無量。


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這個時候新發意的菩薩有八千人,就疑惑了,他說他們從來沒聽過諸大菩薩得佛授記,那為什麼阿難是聲聞,怎麼能優先得佛授記呢

。那後面世尊就有講原因了,相信你們也有這樣的疑惑,那麼這個一般來說是利樂有情問,幫助眾生解答疑惑。


好,這個後面,世尊為我們解答: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


這是世尊,這些菩薩只是動個心念而已,那佛就知道了。他跟大眾講,他說,諸善男子,他跟阿難在空王如來,空王如來是過去佛,已經非常久遠,在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同時發心勤求無上正等正覺,但是阿難修行可以算不是很用功,常樂多聞,所以他聽經,一聽他就記得,那世尊「常勤精進」,常常用功精進。所以他說,「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就是《楞嚴經》講的:「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所以世尊已經成佛了,阿難還是聲聞。所以不是說你聽得多看得多,你就能夠成就,是要實修。那麼不聽經不聞法,等不等於實修呢,那就不等於了。這兩個道理要懂,因為有些人他會認為我專念佛我什麼都不要聽、什麼都不要看,結果對佛法道理完全不懂,他覺得他這樣就叫實修了,這個也不是實修。解行並進才叫實修,這是清涼國師講的。所以你不要想說:我不聽經我就等於是力行佛法,這個不能這樣認知,不能這樣錯解。佛法的實修是解行相應,這個才叫實修,否則你不懂道理,你是盲修瞎練,你沒有信心你沒有道心,反而容易得少為足。就像昨天講的,你學了一點小乘、學了一點人天乘,甚至還有人認為說:我們不要學太多,我們只要戒律把五戒做好,念佛把這四個字念好,我們這樣就叫知足。實際上你這個叫得少為足,甚至我們可以講你是沒有道心的,你不願勤求無上佛道,你不願意學習大乘了義經典,你是沒有道的,所以不要把沒有道當作是知足了,這佛法講的知足不是這樣理解的。所以這裡講的「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所以世尊已經成佛了,但是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所以他護法有護法的功德,因為他理解大乘佛法,知見正確,教化眾生菩薩眾。這個就差在哪裡?是在經典裡面講的,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於乘不急乃名為緩。這個話有一點饒舌,相信你們學佛應該聽過「乘戒俱急」;「乘」就是講教乘講佛法,你的正知正見,「戒」就是講你的戒行你的功行,這兩個要並重,也就是我們常常解行要相應。但是講「教乘」特別講知見,你戒律、行持沒有持好,這還可以再慢慢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但是你的正知正見如果沒建立的話,那是不用談,你根本就走錯路,所以說於戒不急不得名為緩,這「緩」就是緩慢。你在菩提道上行走,行菩提道行菩薩道,為什麼行走緩慢呢,你沒有做到「乘戒俱急」。但是「乘戒」當中,教乘跟戒行當中,跟你行持當中,哪一個更重要呢?教乘,也就是你的正知正見。所以你菩提道你要一帆風順,不要在那裡走遠路,不要在那裡緩慢前進,那你必須了解教乘。所以這一段其實是滿重要的,滿重要。所以他說,因為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所以他表示他懂得大乘。所以看《楞嚴經》裡面阿難先開悟,富樓那還沒有,阿難是先理解世尊講《楞嚴經》的這個意思,所以他講「妙湛總持不動尊」,於如來前說偈讚佛,講這個「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但是富樓那他到後面他才領會到世尊所說,甚至有疑惑,為什麽阿難明明是初果,富樓那是四果,為什麽是阿難先領悟?這阿難的慧解力強,所知障比較輕;這個富樓那,他的煩惱障輕,但是所知障比阿難重。為什麽跟阿難比,因為這兩個比你們都輕,比我們都輕很多,富樓那尊者畢竟說法第一。所以正知正見很重要,這裡就講,所以他能夠優先授記,也就是說,你要了解「心性」這個成佛就沒有問題了。所以跟達摩祖師講得一模一樣,若不明心,這個其他的這個因果、戒律、五戒十善,都是外道法,念佛也是外道,因為你不了心性。五祖弘忍大師講的:「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學任何法都沒有用。這祖師大德你不要想說,哎呀,他是禪宗的,他講的是只有對禪宗的學人,你不能這樣看。你要知道他講的這個東西,他是講談到佛法核心的宗旨,那就包括所有的宗派。你說像六祖,六祖人家問他這個求生西方的事情,他在喝斥的是他當下的這個人。你要會看經,不是在罵淨土宗不行。六祖大師不是講:「迷人求東求西,東方人造業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業求生何處。」,那這個是在罵禪宗學人。所以你要會看,要看到這個經文你要知道他的落處,所謂落處就是他要表達什麽,他在針對誰,不是看到六祖講說,求生西方是迷人,那西方人造業要求生哪裡。實際上他是在喝斥他底下的那個弟子,因為他弟子腳跟不穩。他不是在說淨土宗不行,淨土宗怎麽不行,六祖大師不會謗佛,他不會去批評淨土宗。所以這裡六祖就變成他就是在喝斥禪宗的學人。五祖講的這個「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個是各各宗派所謂「一切法門明心為要」,這個是通宗通教,任何宗派任何的教典都必須依這個道理,所謂「一實相印」。那就是對所有的學人都是一樣,不管你持戒、你是修密的、你學禪的、修淨土的、學教的,統統都一樣,如果不明心,學法無益。所以你看經要會看,不要亂看,亂看還亂駡,真的有這種人,而且還不少。好,所以他亦護將來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這個是阿難尊者的為什麽會先授記,這個是很重要的。那這裡是新發意菩薩,也就是剛發心的,他還搞不清楚,所以佛為他們解釋,那你要說文殊菩薩,彌勒菩薩有沒有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沒有了,那不可能有,他們是老修行,而且他們常常應化在這個世間,很多時候來了你都不認識的,你都不知道。那只有他們自己曉得。


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


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這是阿難在佛面前,聞佛授記以及國土莊嚴,他將來成佛,那麽也滿了他的願,「所願具足」,因為修行的願就是要「成佛」。你要跟人家講佛教教什麽,教成佛的,教解脫煩惱,佛教不是在搞這世間名聞利養,求你世間保平安,它的宗旨絕對就是讓眾生解脫。所以他能滿足所願,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為什麽他這個能夠即時憶念呢,因為祖師講其實佛佛道同,一佛所說之理跟千佛所說之理是完全一樣。所以他得佛授記,他能憶念諸佛法藏,諸佛法藏就是講的眾生本來面目而已,這就是諸佛法藏,就是禪宗講的那個「守本真心」,就是憶念諸佛法藏,「守本真心。妄念不生。」「守本真心」這個就是憶念過去無量千萬憶諸佛法藏。「通達無礙。」他沒有任何障礙。下面,「如今所聞。亦識本願。」就是如他今天所聽聞到的,也知道他過去曾經發願,於空王佛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阿難下面講了一首偈: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


所以他讚歎世尊希有,讓他能夠憶念到過去所發的願,於無量諸佛所,恭敬聽法,他今日都全部回憶起來了,「如今日所聞。」就像今天所聽到的,剛聽到的一樣。好,所以「我今無復疑。」他沒有疑惑,那能夠安住於佛道之中,那為佛的侍者,護持佛法藏,因為佛佛道同,所以如今日所聞。這個是千佛出世,唯談一法,就是心性之法。所以這裡阿難,其實阿難在這個很多經典上他已經算是開悟了,但是他修證還是還沒到家,到後來佛滅度以後,在七葉窟,這迦葉尊者逼了他一下,他才成就的,這是阿難尊者。所以禪宗二祖是誰,就是阿難尊者;初祖是迦葉尊者。那有人說,釋迦牟尼佛是初祖,迦葉是二祖,阿難是三祖。這個計算方式不一樣,沒有關係,反正阿難就在迦葉之後,所以是二祖。


爾時佛告羅睺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是佛告羅睺羅,羅睺羅密行第一,密行所感。他「密行」我們之前講過,表面上你看不出他在修行,他裡面用功與自性相應,所以叫「密行」。所以「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蹈」就是實踐,那麼因為密行所感,這個「華」跟「果」同時,這「華」是七寶所成,「寶」一般當作「果」,「華」當作是「因」,所以密行「即因即果」,所以如七寶所成之花,「蹈七寶華如來」,這實踐密行,同樣具足如來十個德號。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


同樣地供養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供養這麼多;把十個世界磨成微塵,每一塵算一尊如來,所以叫「十世界微塵數如來」,都在如來會下作佛的長子,猶如今日。


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他也是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的長子,蹈七寶華佛的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包括正法像法都跟前面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一模一樣,唯一比較不同的就是,他也曾是這尊佛的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後會成就無上佛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為太子時。羅睺為長子。我今成佛道。受法為法子。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億佛。皆為其長子。一心求佛道。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無量億千萬。功德不可數。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


這是世尊講的:「我為太子時。」就是他還沒出家的時候,羅睺羅尊者是佛的長子。「我今成佛道。」羅睺羅同樣地出家,像《沙彌律儀》就是釋迦牟尼佛教羅睺羅尊者的。當佛成佛道以後,「受法為法子」,這「受法」,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所以名為「法子」。「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億佛。」前面講曾經於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皆為其長子,「常為諸佛而作長子」。那麼「一心求佛道」,在佛會下用功精進。「羅睺羅密行。」他的密行,「唯我能知之。」唯佛能知,那當然是稱性之行,就不是一般你看到的那個樣子了,所以「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這是現作佛的長子教化眾生,有無量億千萬眾生受他教化而得度。「功德不可數。」都能安住於佛法當中,受羅睺羅教化以後,勤求無上佛道,這是講羅睺羅尊者。

所以就像你看到金山活佛、看到濟公,他表面好像沒有在用功,沒有在修行,實際上他裡面會用功會修行。但是有一些不守規矩的,你就不能學,你不要去學人家,因為你沒有那個工夫。就像有的人喜歡吃葷,他說我吃了念什麼咒就能超度牠,咒有咒的功德,可是你沒有那個功力。我們之前講過四川的寶香禪師,寶香禪師他常勸那邊的人:你們要吃素。他們那裡的人就是不聽,還笑他幹嘛要吃素,請法師吃肉好了。那裡有一些眾生習氣是很堅固的,就像桂林、玉林這一帶,其他的肉他也不喜歡吃,他就喜歡吃狗肉。人家叫酒肉朋友,他們叫狗肉朋友,一樣的道理,習氣很堅固。那寶香禪師他來四川,後來他要滅度以前,人家說要請他吃葷的,他說:「好,走,去吃。」他們那些村民,就覺得:「這個和尚今天要吃葷的,好啊,我們大家來請他吃葷的。」寶香禪師吃完以後到河邊把剛吃的都吐出來,全部都是活的,人家才知道他是聖僧,是真正來應化教化他們的,後來才悔改過來。四川的寶香禪師好像跟寶誌公是師兄弟。


所以有些眾生剛強難化,他就用這種方式示現,來教化他們,就像濟公、像一些人。但是你不能說犯戒的人,或是一些不如法的出家人就等於是濟公,你不可以自己把他曲解成是佛菩薩再來,不能這樣子講,把他的錯誤行為講成是對的了,所以你要有智慧去判斷。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淨。一心觀佛。


這是將要為學無學二千人授記,佛觀機,看這些人到底根器夠不夠。佛看他們心意柔軟,心地清淨又能接受,一心觀佛,所以佛為他們授記。


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否。唯然。已見。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



佛告訴阿難說:你有沒有看到這學無學二千人?阿難回答:「唯然。已見。」已經看到了這二千人。佛告訴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就是五十個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塵,每一微塵算一尊佛。恭敬尊重,護持佛法。

所以人家是這樣子長劫在用功的。


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所以供養這麼多如來,在其會下修行護持佛法,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都能成佛,皆同一號,號曰「寶相如來」,以佛法寶藏而自莊嚴。常聽法,常隨佛法、常隨佛學,得成佛道,名曰寶相如來,同樣的具足如來十個德號。


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他的壽命是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也可以算是淨土。


最後是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二千聲聞。今於我前住。

悉皆與授記。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如上說塵數。

護持其法藏。後當成正覺。

各於十方國。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

皆名為寶相。國土及弟子。

正法與像法。悉等無有異。

咸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

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


這是世尊為二千學無學人授記。

「是二千聲聞眾。今於我前住。」在佛前一心諦聽,佛為他授記,所以說「悉皆與授記。」這些人「未來當成佛。」所供養諸佛有五十世界微塵數。「護持其法藏」護持佛法,熏習佛法。你護持就能熏習,你不護持就熏習不了。就像你們發心打字、校稿,這就是護持佛法,你護持你就能熏習,你不護持你就熏習不來。看人家熏多久,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這麼多尊佛過去了才成佛的。你以為自己聽個兩天,就能契入佛法,業障就能轉過來。說實話,沒那麼快,所以要用功精進。你不護持,你就沒有辦法熏修佛法;所以他「護持其法藏」才能熏修佛法、常隨佛學。「後當成正覺。」之後,因為護法,因為熏習佛法,所以成就正覺,成就無上佛果。

「各於十方國。悉同一名號。」都叫寶相如來。「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十方的國土就有很多,各各不同。同時成佛,「而坐道場。」這「坐道場」就是坐菩提寂滅道場,就像世尊坐菩提樹下而成正覺。「以證無上慧。皆名為寶相。」,同一名號,名曰寶相如來。

「國土及弟子。正法與像法。悉等無有異。」壽命、正法、像法,它的時間都一樣。「咸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以種種神通方便教化十方眾生,而且寶相如來的名稱普遍十方,令眾生漸入於涅槃。

這是講學無學二千人,佛為他們授記。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

這二千人聽聞佛為他們授記,歡喜踴躍,證明自己所學沒有錯誤,發心沒有錯誤,只要朝這個方向用功精進,就沒有問題了,所以他讚歎:「世尊慧燈明」,世尊的智慧猶如燈一樣地明亮,照耀眾生的癡闇。他說:「我聞授記音。」我聽聞世尊為我等授記,「心歡喜充滿。」這歡喜心「如甘露見灌。」這「歡喜心」就是法喜,不是你世間結婚那種歡喜,或是賺了錢,或是你升職、升官的那種歡喜,這完全不一樣。他是法喜充滿,因為今天他的和尚來印可他所學的沒有任何問題,這是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就好像甘露灌頂一樣。這是他們聽聞授記以後的體會及受用。


最後,這兩品我們做個總結:「三周說法」的「因緣周」就到這裡圓滿。那麼「三周說法」,什麼叫「三周」,不是三個禮拜,「三周」是講的三次。分三次:前面的「法說周」、「譬喻周」,到這裡「因緣周」。分三次接引上、中、下三種眾生,都同時圓滿成佛,所以叫「三周說法」。所以祖師講「三周說法。咸歸一乘。」都是歸於一乘了義,歸於一實相,都是直指眾生本來就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你要知道,這就是「成佛的《法華》」,聽聞之人都知道自己有佛性,都必定能作佛,而且你聽聞這講座,算是功德無量,因為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功不唐捐。你們有從愛爾蘭來的,有從馬來西亞來的,從各個地方來的,雖然這麼遠來,但絕對是功不唐捐。這是世尊為聽聞《法華經》的人授記,只要你聽了這《法華經》,不管你有沒有聽懂,也許你現在沒聽懂,但是這善根已經種進去了。善根種進去,以後你業障消了,你因緣到了,你就能夠豁然大悟。所以這《法華經》叫「成佛的《法華》」,處處指示眾生的如來智慧德相,處處指示眾生即佛、各各圓滿。《楞嚴經》講「寶覺真心。各各圓滿。」這《法華經》從一開頭到這邊,處處都在指示,沒有絲毫的隱藏,可謂是「和盤托出。暢佛本懷」它不是依著某個時節因緣,它是如來出世的本懷,就是佛的本意,所以叫隨自意而說,佛的本意,他就是希望眾生都能成佛。那要成佛必須開佛知見,如果眾生都不知道自己有佛性,那怎麼能成佛呢,所以無論你是哪裡的人,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沒有南北。無論你是上根,你是中根,你是下根,只要接觸《法華》、接觸大乘經典,那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已經給你授下去了,你必定會有大成就,這都是經典上講的。所以你不要認為,佛只為學無學人授記,為五百阿羅漢授記。不是的,你要廣義地來看,這也是為我們末世的眾生,聽聞到《法華經》的眾生授無上菩提記,你來聽到了,也就等於世尊為你授記。所以這個你一定要能夠懂,這就是佛法的尊貴、佛法的可貴,可謂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它裡面舉的譬喻看似簡單,義趣甚深;有人把它當故事講,但是你去看祖師大德講它這裡面的道理,在在處處都是讓我們銷歸自性,而不只是一般的寓言故事,也不是虛假的。看起來是個譬喻,看起來是個故事,但是它是真真實實地幫助眾生,讓眾生能夠從當中去反觀,從當中去回頭,能夠體會到如來所說的一乘了義,能夠明見眾生自己本來面目,這個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法善巧之處。你看了《法華經》你才知道,如來出世的徹底悲心,末後還用這樣一個譬喻的方式,幫助眾生能夠回頭,能夠不向外馳求,所以你能夠聽聞,確實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