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法華經今解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之三~悟顯法師 講述




(經文)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於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前面講到:富樓那尊者於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看他生生世世都不忘護持正法,這也是他的本願;大家看了要去學,要發願盡未來際護持大乘佛法。他都做得很好,所以說「說法人中亦最第一」。除了自己有能力,還要願意做。
「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他了知諸法皆空,而且能證入;得佛辯才,「得四無礙智」,這「四無礙智」就是義、法、詞、樂說,這四個。前面講過:講經說法談論的是佛法,談論的是一乘,所謂《法華》唯說一乘,如來出世唯說一乘法,所以這裡講「得四無礙智」,對於佛法的義理明了通達,對於如來的教法、修行的方式明了通達;對於遣詞用句明了通達,能深入眾生心,還有是自己要「樂說」。如果只有前面三種,但是不樂說、不願意說,那就沒有辦法;這「樂說」是自己要能發心。所以你看富樓那尊者,護持助宣佛之正法,自己發心而且生生世世,每一尊佛他都發心來護持。所以你現在遇到佛法,你也要發「盡未來際」護持正法的這種願心,向富樓那尊者學習。所以他是「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
所以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這四無礙智就是他能講說正法。「言詞無礙」就是他遣詞用句沒有任何問題,還有一個:你看像世尊說法,佛的音聲真正得辯才無礙。佛說法,人聽到是人間的話語,畜生聽到的是畜生的話語,鬼神聽到的是鬼神的話,如來他說法能夠這樣自在無礙,這也是「詞無礙辯」。就現在印度來說好了,印度的國語大約是十五種,是官方定下來的印度國語。世尊一說法,同時具足這十五種語言,各地方來的人都聽得懂,他這是官方的話,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方言;就跟我們中國一樣,每一省的方言,有的只隔了一座山這方言就不同。如來一音說法,他們隨類各得解,這是在言詞上的「詞無礙辯」,這個也是一種無礙辯才。
還有我們比較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你的遣詞用句。常常有人把佛法講成是一種哲學,或是一種思想,哲學或思想這種東西是完全落在第六意識,是妄想心攀緣妄想境界。禪宗講:「舉心便錯。動念即乖。」佛法怎麼會有凡夫的這種思想?有思想的人他就有貪瞋癡,粗細不同而已。如來已了斷貪瞋癡,所以佛不是凡夫的那種思想;為什麼叫「照見」?《心經》講的「照見五蘊皆空。」他是「照見」的,他也不說「看見」,「看見」就有能所。「照見」是心清淨猶如鏡子能照,能領悟能證入;你看這遣詞用句是相當地精確,所以我們佛門教你起觀,是講「觀照」。觀照諸法實相;觀心是觀照你的心。這「觀」就有不住著的意思。所以你看天台宗的一心三觀,是先明了一心三觀的道理,能起觀、作觀,而不是一種思想,去想出一個道理或理論,然後去看。不是的;《華嚴法界觀門》,也是一樣。
所以《法界觀門》裡面說:「行由解成,行起解絕。」你為什麼能「行」?因為你能「解」。為什麼你這「行」能得力呢?行由解成,正在行的時候,心中不存任何知解,這個才是真正在「行」。很簡單地,就像你們會開車,會騎摩托車,你們在初學的時候,是不是要看個手冊,知道交通規矩?你去考試的時候,教練會告訴你怎麼算,這車有多長、方向盤要轉幾圈...都會給你一些提示。可是你真正開車上路了,就沒有了這些東西,你看到紅燈你自然就會停車,看到綠燈你自然就會走,你不會再去想:現在是綠燈,書本上教我應該要走了。」你不用作如是念,你會自然而然地反應。你剛開始開車的時候,你要左顧右盼,但是熟練了以後,都是憑感覺開的,你就不需要心裡面這麼在意了,跟修行一樣,這就叫「行起解絕」;你真正熟透了,自然而然很多東西是不假思索的。我講的是用世間你們所接觸過的東西,讓你去比度而知。為什麼叫「比度而知」?就是有法可以參考,然後去思量什麼叫「行起解絕」;實際上是不存知解的,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一種凡夫的思想、思惟。所以你看現在有的出家人或在家人他在講經時,他的遣詞用句漏洞百出,佛法被他講成世間法。佛在經上講,同樣的名詞,但是隨眾生的根器不同,他解出來的意義都不同,何況你是用世間的言詞。比如說:小乘也講「四句百非」,可是他的「四句百非」最後是入偏真涅槃,是著空;大乘也講「四句百非」,但是大乘它能夠證得實相。所以「詞無礙辯」它的前面是含有你對於「法」,對於「義」能了解,你才能夠精準地去把這道理給講出來;所以說講經說法是沒有那麼簡單的,真的沒有那麼簡單。那你不會講,你就介紹人家聽正法,也等於是你在幫助他;所以遣詞用句是很重要的事情。

下面講「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審諦」,「審」就是審查,「諦」就是真諦之理。常常能清淨說法,能夠說到這部經的重點。這個就是「審諦說法」。為什麼加一個「清淨」呢?因為不帶名聞利養。佛在《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講到,他說末法有出家人,甚至是在家人(當講「出家人」時,一定涵蓋著在家人)「為利養故。殘滅正法。」他不學佛經,反而學外道俗典雜論,還把它奉為圭臬,他不信佛的語言,反而信鬼神之語、占卜之語。他是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譁眾取寵,所以他這心就不清淨,這就是不清淨說法。他說法為了自己的供養,為了炒人氣,為了利養多,這就是不清淨。他「應答不答」,應該回答你的他不回答你。比如我常講的:你去菩薩戒戒場受菩薩戒,就有些出家人會告訴你:「受戒回去可以煮葷的。」這說法就是不清淨說法。為什麼?他是為了利養才這樣說的。他還辯說:如果沒有這樣講,他們在家人就不來受戒了。
那你把戒律當什麼?戒律是他要發心來求戒,要符合我們佛門的標準,我們才傳戒給他,而不是你把戒律改變了叫他來受,你這麼做你是為了名聞利養。為什麼?因為你說叫居士吃素,居士就不敢親近你,他就不敢來。於是就把佛經、戒律的義趣,全部給你曲解;透過這種正式的儀式,傳遞這錯誤的知見。
最後呢?這種出家人的殺業就現前了,業障很重啊,你以為他度很多眾生,其實有更多那些畜生道的都因為他這行為被殺掉啦,因為他沒有制止這些在家人。
所以你去受戒,你要記住你是去求戒的,該是什麼樣的儀式,該要怎麼樣才如法,你要接受,做不到你也要去做。
我很歡喜人家去受菩薩戒,但是傳戒的人你不能人情,不然就心不清淨,所說的就是不清淨說法。
這裡講「無有疑惑。」自己無有疑惑,聽眾也無有疑惑。

「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雖然示現作聲聞,但是實是菩薩發心,所以說「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我們人生大概平均壽命都是七十到八十歲,上海平均大概也有八十九左右。紐約比較短,大概八十五。反正人生不過百年。很多人他想:等我老了我再來學佛,實際上老了的時候,多半不好學了,習氣太重了。當然也有發心的,你看像律航法師,律航法師會下,有一個廣化老和尚,廣化法師底下教出像現在台灣這些律宗的出家人,當然不是每一個,但是他算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律航法師他是將軍退休了來出家的,也是很有成就,所以你不能說年紀大就一定不行。但是你要給自己時間。你看這裡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那你有沒有隨其壽命常修梵行?人要把時間拿來修行?你看富樓那尊者「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常隨佛學,常常親近正法、親近諸佛如來。那我們也是,我們也要這樣做,在末法時期大家應該要多來道場,多親近正法。學富樓那尊者「常隨佛學」,隨其壽命常修梵行。
一般講的盡形壽常修梵行,這是我們要去做的。「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聞。」其他人以為他是聲聞,實際上他是菩薩發心。「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他示現作聲聞,所以說「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這「阿僧祇」翻作中文叫無央數,令這些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立」就是「發」,發無上菩提之心,所以叫「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你看,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他們幫助眾生是教他發菩提心,無論用什麼方便,他目的是要讓他發菩提心,絕不是搞人間佛教;絕對是教你出離的,教你了生死出三界,是要你成佛的。

從前太虛大師講「人間佛教」,他是善巧方便說佛法在世間,就是要幫助世間人來覺悟的。但是後人就把它曲解了,講成:佛法在世間就只是利益人間的,於是就搞那些人間事、人情世故,變人情佛教,再來就變成不倫不類了,蓋道場,用廟來養廟,看到居士他就先打量,這個居士是什麼工作的,大概一個月賺多少錢,再按他的工作來跟他收費。你看看,還沒有大數據以前,他就這樣經營,這就是貪圖名聞利養。他就去打聽:來的這居士你是做什麼工作,家庭環境大概怎麼樣啊;他就跟你伸手要錢。現在呢,再配上大數據,你的姓名你的身分證號……在他們道場裡面都有儲存,下次你寫牌位的時候,那費用他就自動依照你的收入去定價。......我是要說這些人他是千方百計地、用盡心機地去做這些世間人情的事情。你說他有沒有做好事?有啊,也是有做一點好事,辦一些活動等等的,有沒有對社會有一點點溫暖、一點陽光啊?也是有的;但是你要搞清楚,這些並不符合佛教的標準。
因為不認識佛教,不懂真正的佛法,所以你們看他們所做的沒什麼不好啊。就像有的道場也說他學《弟子規》,其實這個書也沒什麼不好,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以你的標準來看。當你在看這個道場,看這個法師的時候,你就要以佛教的標準來看。佛教的標準這經文上面其實處處都有提示到。佛就是講經說法,教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教人出三界,這是佛教的標準。所以你的所作所為沒達到這個標準,那就是不對的。你不能想說他也有做社會公益,他也有做一些好事,也有關懷老人、關懷弱勢族群、關懷流浪狗流浪貓……。這僅是你世間人善事的標準,你看《弟子規》裡面也有講孝順父母,講為人子女、為人兄弟應該怎麼做;但這不是佛教主要目的,你要記住佛教要講的是什麼?是教了生死出三界。你不能用你個人的看法來看,那就叫「不客觀」。既然說是佛門,那你當然是要用佛教的標準來看,這個才是對的。雖然不是把很嚴苛的標準,去對每一個出家人或是某一個人,但是這個大方向大原則,你應該要知道。所以你學了佛後,你有沒有辨別邪正的能力?知道這個是正法道場,這道場可以親近;那個道場不是正法,那出家人講的不是正法,不能聽,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我接觸過很多學佛人,有的學了幾十年,包括連出家人他都沒有這能力。甚至有的出家人他看那個附佛外道在家人也講經,講個什麼《瑜伽師地論》,講個什麼《楞嚴經》,他也跑去聽,他還說他是為了法而去的,他不知道那個叫邪法,表面看是佛經名,但講經的內容都是在毀謗祖師。
所以你有沒有辨別邪正的能力?告訴你大乘佛法一實相印,你剛開始你不懂一乘實相,那沒有關係,我們再給你一個標準:他這個地方是不是教你了生死出三界;他所有教的東西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你不能只看他的名目「他說我這裡發起的一個因緣,是要了生死出三界,開了一些課程,結果裡面有世間的課程。」你要看他,他實質修學的內容,還有他講經的用心。在講的人、在帶領的人,他是怎麼樣帶的?是不是把你帶到三界輪迴去了?所以為什麼我一直講:你看祖師的,絕對沒有問題。祖師沒有走錯路,你看他的東西你也不會走錯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路子走對了,但是你找不到標準,我給你一個標準,就是看祖師大德的。遠古的、比較古的,你看不懂沒有關係,你看近代的,民國初年的,像虛雲老和尚的,這些人講的都沒有問題。憨山大師、蕅益大師、蓮池大師、真可大師,也就是紫柏老人,這些都沒有問題,他們的遣詞用句比較淺白一點;其實文言文沒有很難,你看久了,它就像白話。像我現在看很多的佛教經典、著疏,看起來就跟白話一樣。為什麼你覺得它不是白話?因為你不熟悉它,所以你會覺得很生澀。那只要你常常看,其實就可以看得懂了。還有看不懂的原因,就是你心裡有障礙,什麼障礙?業障。這就要透過念佛,多念佛,業消了你就明白了。你抄筆記記回去的重點,你記下來的東西,很多時候雖記下來,但你也沒看懂,那這就要拜佛、拜懺來消業,這是個很好的方法,一定有效。持咒念佛,多念一點,這個相當有效。

這裡講「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教化無量阿僧祇眾生發大乘心,這才是講經說法的人所要說的。你去聽一個人講經,他能不能講大乘,能不能讓你發無上正覺之心,讓你發出「我要求願作佛,我要出三界六道輪迴,我要明心見性」的願心。如果這個人講的內容,沒有涉及這裡講的大乘重點、大乘的法要,那這個人就不能親近。所以富樓那尊者告訴我們,説法的人要説什麼法?他講出來的法,他得到的效果是要能夠化導眾生發無上正覺之心。聽法的人,你坐在下面聽,你在電腦前面聽,手機前面聽,你聽的時候能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不能發大乘心?如果是,那這個人算是善知識,算是正知正見。如果不是,他講一些愛情愛別的、講一些心靈雞湯、講一些人生哲理......。説實話,你也有一套道理。你不用去聽他講,其實那一套道理就是你的業;他講他人生的哲理,他就是把他的業來交給你,你們兩個人叫什麼?叫「共業」。他的人生哲理是從他個人的業力變現出來的環境,然後他去接觸到環境後產生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他叫做他的「人生哲理」。
祖師大德講的可不是人生哲理,他們講的是教你怎麼「離相」,怎麼「不著相」,教你「觀諸法空」,教你怎麼「無我」,教你在一切差別境界當中要能安住、能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叫「解脫之法」。可不是告訴你現在婆媳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然後再引一些西方哲學家講的話、東方哲學家講的話,他們講的一些人生哲理,然後再加上他自己的一些感悟。他以為他這樣就叫度眾生,其實他這樣,不光把自己度成了眾生,也把眾生變成更苦惱的眾生,那樣是出不了三界的。為什麼講出三界這麼重要,因為是從煩惱的根本下手。眾生為什麼有煩惱?因為有「我」。有「我」,你就能證知一切善惡境界、順逆境界;「若無我」,你心裡面無相,順逆境界來,那能證知的「我」早就被降伏了。那你真的就能逆來順受,其實也沒有所謂的順受逆受。這才是從根源下手。所以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誓願作佛,你聽了經以後,你要這樣子。講經的人要講出世的佛法,講的法要能讓人家出離三界六道輪迴,這樣才對。富樓那尊者尊者爲我們展示出來,講經該講什麼。
你們可以去看看,不管是在家人或出家人,他們所講的有沒有符合《法華經》這裡教的?有沒有符合像富樓那尊者這裡表現出來的?能這樣表現的都算「説法第一」;你説第一義諦之法,都算説法第一。

下面講:「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為了使佛土清淨,什麼叫為了使佛土清淨?《維摩詰經》上講的:「欲淨其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你聽法的時候,你的心會清淨,心清淨,業障就消。所以我説你要常聽大乘,聽不懂沒有關係,剛開始的時候你一定聽不懂,你就這麼五十分鐘、一個小時聽下來,漸漸你就能懂大乘,那你比六祖還厲害;六祖《金剛經》也聽了兩次,還在道場裡面熏修一段時間。你聽經,心會清淨,所以說「學佛一定要聽經」。你看連那些阿羅漢、大菩薩都還在聽經,聽了以後還要去修,這才叫有聽進去。聽經,你心會清淨,修行,你心會清淨。
所以「為淨佛土故。」佛土是眾生的心變現的,眾生心不清淨,他變現的報土就不清淨。這「佛土」也可以指十法界。為什麼?因為如來這法身、報身、化身,應現在這十法界當中。《華嚴經》講:「一一皆是毗盧遮那如來法界身雲。」《華嚴經》講:「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現法界。寶光現佛如雲集。此是如來刹自在。」一切佛刹佛都能現,一切佛土如來皆入,所謂:「以一剎種入一切。一切入一亦無餘。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遍。」這是《華嚴經》。所以盡虛空遍法界皆是盧舍那佛法界身。所以你要説「佛土」,那包含佛土内所有形形色色的眾生,無一不是。所以説:「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象而可得。」這都是《華嚴經》上説的,所以「為淨佛土故。」
眾生是自己的業力變現出來,他見到娑婆不清淨,這一樣是在《維摩詰經》上佛説的,舍利弗問釋迦牟尼佛,他説:「為什麼他方佛佛土清淨?他方諸佛因地修行,所以才有這樣的淨土;那難道世尊你生在這個穢土是你因地修行不清淨嗎?」問題問得比較尖銳。那釋迦牟尼佛足指按地,變現淨土,佛説:「我跟你們同樣在這個地方,但是我住的是淨土,眾生他的業所住的是穢土,他是活在他個人的業力裡面。」唯識宗還講得更清楚,「共相識與不共相識」的關係。因為「共相識」所以眾生跟佛可以同一界,「不共相識」就是各有各的別業。佛法講得很清楚,無論什麼情況,原因都能給你解釋。「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所以,教化眾生的目的是要讓他心清淨,不是要他心執著。
我看到有些出家人教人:「珍惜當下。」我們佛教什麼時候教人要珍惜當下?你是哪一部經看來的?你查遍三藏十二部,沒有在教人珍惜當下,它教你「當下虛妄」,你要怎麼珍惜啊?你跟眾生講這個,連小乘法都不是,這會讓你心越來越貪著。所以經文講「常作佛事教化眾生。」是「講經說法」,是出家人弘法,包括你們推廣正法,都是要讓眾生心清淨,心清淨則佛土就清淨,不是讓眾生更貪著。
我剛剛只是舉一個例子。有人這麼說,末法真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要看邪法,那很多啊,你手機一打開,往下一滑,邪見全部都在網路上面,很好找。眾說紛紜,他沒有依著經典的真實義趣講;所以你去聽、去學了,會得反效果,「求升反墜」,本來要上升的,結果反而墮落,這差異就在於你有沒有聽到正法。
所以我之前講過,有些人他想要修行,但是他沒有因緣遇到正法,這就是善根福德因緣不夠?什麼原因?因為你沒有流通大乘。有些人他剛開始接觸正法,後來為什麼又去學邪見?什麼原因?就是他過去生剛開始有流通正法,後來退心,沒有再流通正法。所以他這一生就從學正法變成學外道,流通不正見去了,是這樣子。你希望你這一生學佛、學法、學一乘了義都平平順順,那你就要去流通大乘,就要去做,不要只在網路上做;當有人跟人之間接觸因緣的時候,就要去流通。不要只做線上的,線下的也要做,用現代人的用詞:這實體的法寶,線下也要去送,親自跟人家結法緣,不然你怎麼成佛;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你沒結法緣,你成佛了,你要度誰?真的是這樣子的。所以行菩薩道,方便教化眾生,方便幫助眾生;每一個人都會有跟某一些人特別有緣,這是肯定的,所以要多去結緣;因為你跟他特別有緣,你勸他來學佛,他會來學,那你就是在幫他,你把這緣變成一個學佛的因緣,這都是轉世間的業為出世間。有些人他跟你緣特別好,但不一定是你的家親眷屬,也不一定是你的父母兄弟,但是可能你過去生有跟他結過佛緣,你都可以去幫助他,隨分隨力地這樣做。這樣你這一生才能夠學佛沒有障礙,來生也是一樣。
你不要想說「我到極樂世界去,就什麼事都沒有。」你到極樂世界去,不是去了就沒事,去那裡還要修行;你因為這一生有這樣培植善福,所以你在修行過程當中,你的障礙就會減少,所以這很重要。

(經文) 

諸比丘。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


這是佛告訴諸比丘,說:「富樓那亦於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過去九十億尊諸佛所,這裡是講比較接近我們的,過去七佛,說法人中皆是第一,「今於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所以如今在佛會下也是說法第一,乃至「賢劫」諸佛會下也是。過去是「莊嚴劫」,未來是「星宿劫」,現在這一個劫叫「賢劫」。「過去七佛」,是莊嚴劫末後的三尊佛,再加上現在賢劫這四尊,所以說「七佛人中」。

在現代釋迦牟尼佛這法運當中,他也是說法第一,賢劫當來千佛也是。賢劫有一千尊佛出世,他於說法人中亦復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於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也同時護持未來的諸佛弘揚正法。所以你看看,人家護持是「盡未來際」,發心盡未來際護持,你不要以為護持這麼簡單。有些人說要護持:「師父,我發心盡未來際來護持。」結果就一件事情做錯了他就退心,覺得:哎呀!我又被罵了,我又做錯了,師父怎麼又罵我,我怎麼那麼笨,大概是......」;腦子裡面很多的顛倒想就冒出來,他就退心了。所以你看看,說要「護持」,不是說你要護持你就能護持,你要有智慧,你要能夠去用功,要知道佛教要做什麼,這才叫護持。碰到不如意的時候、或沒做好的時候,你能不能再提起來,再更精進把它做得更好,這也都是護持,你的心能不能堅持?這心要堅持得下去才能說要「盡未來際」護持。不要說盡未來際那麼遠,有的人做了沒一年沒兩年,就不做了,哪有盡未來際?
所以這裡講,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益無量眾生。」這幫助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同樣地,「為淨佛土故。常勤精進教化眾生。」說實話,教化眾生,很累,因為眾生習氣很多、各不同,你沒有真正發心,你會退心。你看富樓那的智慧這麼高,要是給他遇到一個周利槃特,一句偈頌背一個月都背不起來,「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上一句記住了,下一句忘了。比如教眾生背誦佛經,他就是不背,所以沒有長時地發心,不可能,這都是說法教化。我們不用說你教化別人好了,你們當中也許有老師,不要說你在學校教學生,你教你自己小孩看看,你講一句他給你頂九句,真是「一言九頂」;你跟他又有母子或父子的業,你會被他氣死了,這個時候你還能不能教化他?就像現在小孩,你叫他來做家事,他不會做,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父母都覺得只要考試就好了。真要做家事,要來幫忙,你也沒耐心教他;真要到廚房去幫忙,看你在煮飯煮菜,他想幫忙,但你看他一個動作不對,你就嫌他礙事,就叫他出去。你看看這個就是你自己沒有耐性。你連教你自己小孩的耐性都沒有,你還怎麼教化那麼多的眾生。當然,你要搞清楚,我不是說你能全心全意為家庭就代表你能教化所有的眾生;我只是拿你對你的小孩來舉例,你要把你的小孩養大,教育成人。所謂「養育」,這「養」中有「育」,「育」就是教育,必須建立正常的人格,有正確的人生觀等等,做事的方式、態度要正確,至少得像你自己吧,我們精舍的居士都算正常,你看看教孩子要費多少耐心。所以古人感歎說:「養子方知親恩。」直到他自己做了爸爸、做了媽媽的時候,他才知道原來帶小孩是這麼辛苦,那你更不要說「調伏眾生」。

你看看,有人說「佛門裡面的規矩跟軍隊一樣嚴」。說實話,我告訴你,佛門規矩比軍隊還嚴,,正常來說了,軍隊他只管表面,他裡面他教化你,讓你有戰鬥意志,但你的貪瞋癡習氣,他不管你,你只要不犯軍規就好了。但是佛門不光你不要犯戒、不要犯規矩,連你裡面的貪瞋癡,你那微細的起心動念,這些怨恨、抱怨統統都要你除掉。所以為什麼說富樓那常勤精進教化眾生,因為這要付出極大的耐性,你看諸佛如來度這麼多眾生,他要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耐心。所以說弘揚正法有功德,領眾修行有功德,幫助眾生學佛有功德,因為你是把他從他煩惱裡面帶出來,讓他可以解脫,讓他可以修行。



(經文)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於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所以富樓那修這麼大的功德,使眾生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也使自己漸漸具足菩薩之道,講經說法,自行化他幫助眾生。以富樓那尊者來說,「講經說法」有一種是有儀式的,有一種就是隨機的,像有時候禪宗祖師在暗示學人,這都算是講經說法;它的方式有很多,這樣子來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你想要成佛,你要幫助眾生學佛,你要發心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不是用「我執我見」教化眾生,反而你的我執我見要放下得更多。
所以為什麼說法的人、流通佛法的人,他的功德很大?出家人為什麼功德大?因為他出了家,他把他自己給放下了,至少放下很大一部分;不像在家人,你們雖來道場,可是時間不長,一旦你回到家裡去,你愛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出家人不是,他就住在道場裡面,或是他住的地方就是道場,他不是想睡覺就能睡覺,他不是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有的在家人嘴巴上說吃素,但還跑去偷吃葷的,晚上還吃點宵夜。出家人沒有,沒有聽過出家人晚上有在吃宵夜的,很少。出家不是你想的這樣輕鬆、這樣容易,好像每天都沒事。我告訴你:要是一般人,心靜不下來,真讓你沒事,你心裡就慌、心裡就亂。出家人他修行,他幫助眾生,他閒下來他自己能安住,他能坐在那裡打坐,能坐在那裡用功,這些都不簡單。你還先不要講他有沒有工夫,有沒有成就,他這個就是出家的功德。
這裡講富樓那尊者,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他這樣子修行,教化幫助眾生;過無量阿僧祇劫以來,他都能夠這樣堅持,當於此土得無上正等正覺,號曰法明如來,這是佛在為他授記。所以你看看前面世尊講他過去的行持、現在的行持、未來的行持,都是正確的,知見也是正確的,他才能受記。前面經文一開頭我講過,你看到人家受記,你要想想:這些尊者都能受記,我們什麼時候能受?什麼標準能受?他所作所為都與佛法相應,所以他得佛授記。所以「號曰法明如來」於諸法空皆能明了,故曰法明;對於諸法皆空,他真的是空到究竟,解到究竟,證到究竟,所以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些是如來有的十種德號,圓滿成佛才有,其他沒有圓滿成佛的,是沒有這十個德號的。「應供」是應受供養,「正遍知」是對於一切法具正知正見。「明行足」是行持明了滿足。「善逝」是能夠善於教化示現滅度。「世間解」能解世間唯心所現,能為世間眾生解種種繫縛。為諸修行人中第一修行人,所以稱為「無上士」。能善調眾生名為「調御丈夫」。「天人師」是為人天之師範。「佛」是大覺之人。為世所尊崇,所以稱為「世尊」。如來了真如法,乘願再來,所以稱為「如來」。這是如來十個德號,簡單講一講。
這是授記富樓那成佛,所以你看看他是這樣子過來的;講法是講正法,教化眾生是幫助他出三界,幫助他成菩提成佛,自行化他,真正把「我」都放下了;這樣堅持了無量阿僧祇劫,才得到圓滿佛果。那表示他行持如法,知見如法。所以大家也應該如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