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皇帝與和尚(11)唐肅宗與佛教

(11)唐肅宗與佛教


肅宗皇帝是唐玄宗的第三子,開元二十六年立為太子,安祿山造反,長安淪陷了,玄宗逃難到西川去,肅宗在靈武地方即位,改元至德,後來用郭子儀為帥,收拾殘局,恢復失地。
肅宗登位後,因國事多難,為求福佑,詔沙門一百多人,在行宮結道場,朝夕誦經祈禱,國泰民安。
第二年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命李豬兒殺了安祿山自立為王,到了九月郭子儀大破安慶緒,克復了京師,肅宗在那年十二月把玄宗從西川迎回京師,尊為太上皇。

   夢見沙門,誦寶勝如來

 肅皇帝登位後不久,有一天夜間夢見沙門身金色,誦念寶勝如來名號。第二天早朝時,將夢中所見之事,詢問左右,有人奏道:「賀蘭山白草谷有一個新羅僧,名無漏者,常誦此佛名號,頗有神異。」皇帝隨即下旨,派人去請無漏和尚,可是無漏和尚,固辭不赴。皇上再派郭子儀去請,無漏和尚,才不得已奉詔而來。肅宗見面大悅道:「真是夢中所見之僧也。」不久,不空三藏法師也來行宮相見,肅宗一併將二師留下,請他們在此為國祈禳。
後來新羅僧無漏和尚在右閣門示寂時,他合掌淩空而立,雙足離地有一尺多高,左右大臣以此奏聞皇上,肅宗驚異,親自前往視看,無漏和尚有遺表請求歸葬舊居之所。詔令護送舊居建塔,到了懷遠縣的下院,無漏和尚就不肯走了,送者移舉不動,就用香泥為塑金身,留在下院供養。
肅宗在乾元元年大赦天下,並在宮中建立內道場,講經、誦念、唱贊,天天勤修佛法,而且做得有聲有色,當時的宰相張鎬看皇帝像和尚一樣,整天忙著講誦佛經,就勸諫地說:「天子之福,要在養人,未聞區區佛事,能致太平,願陛下以無為為心,不以小乘憂了聖慮。」可是肅宗沒有接受他的勸說。
不久又下令在五嶽的地方,各建寺廟,先派高僧住持。如有白衣能誦經五百紙者,或者納錢兩百緡的都可以剃度出家,獲得度牒。那一次天下納錢得度的僧道者萬人之多,這就是唐代買度牒出家的開始。

   不空神威,郡象跪伏

 不空三藏法師,在玄宗開元年間來我國弘揚密法,他是北天竺國的人,婆羅門的種族,幼失依怙,跟隨他叔叔到東方各國來觀光,十五歲時依金剛智法師學密法,蒙金剛智法師教授他密法,從此出家,嚴守規戒,善解一切有法,深得密法的靈異。
他在師子國從普賢阿闍黎請求,為開十八會金剛灌頂,以及大悲胎藏建壇之法。有一次師子國王調象時,不慎群象一齊沖出象廄,不受約束,狂跑亂奔,無人敢擋。國王也慌得手忙腳亂,四邊的人嚇得紛紛逃避,只有不空大師,他不但不逃,而且在通衢要道的大路中,端身正坐。那些狂奔亂跑的大象奔到不空三藏面前,見到大師的神威,全都頓然停止,跪伏不動,過了很久才慢慢起來走去。從此全國人民對不空大師,敬之如神。

   結壇誦咒,天兵解圍

 不空三藏依金剛智法師在中國住了一時期,自金剛智入滅後,他在開元廿五年十二月率領弟子三十七人回返印度。歷經諸國,求取得佛法經論與密典共五百多部。到天寶五年,再來中國弘法,天寶六年,奉詔入宮立壇為玄宗皇帝灌頂,皇上賜號名智藏國師。

洛陽北邙山上出現一條巨蟒,見人即噴毒氣,使人聞後立即中毒而死,人們無法除此害人的毒蟒,玄宗召請,不空三藏持咒,毒蟒立斃。

天寶十二年西番,大石,康居三國的軍隊聯合圍困涼州,玄宗請求不空三藏,祈請天兵救援,不空三藏結壇誦念仁王密語,皇帝親自在旁手執香爐,不一會見有一神甲冑而來,皇帝看見神將現身,就問不空國師:「此是何神?」不空三藏答道:「這是北方毗沙門天皇的長子,是我誦持密語,遣令而來。」到了四月廿日,接到安西的奏報說:「二月二十一日,在城東北三十裡許的雲霧之間,見有神兵長偉,城北的門樓上有光明天王,雙目怒視著番邦的元帥,同時又有鼓角之聲,淩雲而至,西番各國的軍隊見到這些天兵天將,都嚇得抱頭棄甲逃去。
皇帝閱後大喜,因此下旨給天下諸道,在城樓上置天王像,後來城樓上有天王像者,此其之始也。

   肅宗依師,受灌頂法

 肅宗皇帝在乾元年中,詔請不空大師入內宮,建道場護魔法,為肅宗皇帝受轉輪王位,七寶灌頂法,上元元年的冬月不空大師表請入山,皇帝敕住終南山智矩寺修諸功德。代宗皇帝登位對不空更是恩渥彌厚,在永泰元年,詔請翻譯密嚴、仁王二經,代宗御制序文,大曆三月詔不空大師在興善寺建壇,為近侍大臣以及諸鎮將帥們悉授灌頂大法,皇帝加封不空大師為廣智三藏。大曆六年,不空大師進上他所翻譯的經典,共一百廿卷,七十七部,大曆九年大師有病,上表辭帝,皇上派使慰問,御賜醫藥,加大師為開府儀同三司,封肅國公,食邑三千戶,不空大師不肯接受官祿,可是固辭不已,自己慨然的歎道:「白月圓滿,吾當去世,奈何臨終之前更竊名位?」可知出家的大德,不論中外,都是淡泊名利的。

大師果然在他所說的時日圓寂,皇上為之輟朝三日,敕旨功德使李元琮為智護喪事,一切用費,全由國家支付,火化時得舍利數百粒,以八十粒舍利送進宮中供養,其頂骨不壞,中間有舍利一顆,半隱半現,大師諡號為辯正廣智三藏。

   詔天下建放生池八十一所

 肅宗在位做了一件前人未做的最大功德,那就是在乾元二年三月間,詔令天下諸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八十一所大放生池。參預其事的有升州刺吏顏真卿居士,他在那年十月撰了一篇大唐天下放生池碑銘,他在碑銘前序言中大意說:「皇唐七葉,我乾元大聖,先天文武孝感皇帝陛下......推誠而萬邦胥悅,克已而天下歸仁,恩信俟於四時,英威達於八表,功庸格天地,孝感通神明......所以能摧元惡如拉朽,舉兩京若拾遺......拯已墮之皇綱,據再安之宗社......天子至孝,問安侍膳,不改家人之禮......生人以來,未有如我皇帝者也。……皇帝而獨慈愛萬類,憂勤四生,於乾元二年三月,詔令左驍衛右郎將史元琮,中使張遷玉,從山南、劍南,黔中、荊南,岑南、浙西、諸道,以及升州之江甯、泰淮太平橋,臨江帝郭上下五里,各置放生池,共有八十一所,此正以宣皇明而廣慈愛也。
所以易經上說:『信及豚魚。』書經上也說:『洎鳥獸魚龜咸若。』古之聰明睿智神武之君而不殺生者,非當今陛下而誰?從前殷朝的湯王克仁,猶存一面之綱,漢武帝垂惠,繞致銜珠之答,雖有流水救涸,寶勝利名等,慈心救命之舉,那不過止於當時,而不能持之永久,豈有今之,動者,植者,水居,陸居,各得其所,舉天下以為池,磬域中而蒙福,乘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津,這種偉大慈愛眾生之事,揆之前古,恐相似仿佛者尚未有也。微臣職忝方面,生逢盛美,受恩寐深,無以上報,所以述天下放生池碑銘一章,雖然不能表明聖明萬分之一,是臣之精懇也。

讀了顏真卿居士這一篇序言,就知道唐肅宗皇帝,不但是仁慈之主,而且是大孝明君。
後來玄宗太上皇七十八歲崩駕時,至孝的肅宗皇帝哀感號慟,因此致疾,相距只有四十天,自己也崩駕了,享年五十四歲,在位七年。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六)~悟顯法師 宣講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







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這一願非常地好。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修行這麼久,就是因為心永遠沒有




辦法清淨,諸根不能寂靜,所以雖修行,修一修,一隔陰、一入胎,



馬上就忘記了。中國民間講你喝了孟婆湯啊!那碗湯誰喝的呢?你自己喝的,你見相生心,《楞嚴經》講「見明色發明見想成。同想成愛,異見成憎。」


你就是這麼來投胎的,你在中陰身的時候與自己的父母有緣,
你就會看到光明,這光明不是很刺
眼,但是有光。因為你是處於一片黑暗,你看到有光,你就循著這個光走,看到父母行淫欲之色(也就是現象)顯現出來,這叫「見明色發」。因而見所以叫「明見」,見了以後,自己心中的欲想顯現出來,「明見想成,......,同想成愛」,喜歡父親的變為女眾,喜歡母親的變為男眾,「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這就是眾生怎麼來的,這答案全世界的婦產科都不知道,你找那些婦產科的權威,他也絕對不了解這層道理,這是釋迦牟尼佛真正成佛了,他告訴我們的。他知道中陰身是怎麼入胎、怎麼來投胎的,現在的科學、現在的醫學都沒有辦法了解,即使是在中國古代,中醫很厲害,他們知道入胎的時候,有個陽體在身上,所以基本上女眾受孕的時候,有兩個心臟,她身體會發熱,因為她有陽氣進入,中醫也只知道這樣子而已。但是,怎麼來的?不曉得,醫學看到的都是結果。但是一切過程釋迦牟尼佛看得很清楚:你是怎麼來投胎的,或你從哪裡來......,禪宗祖師常會問「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父母未生前,意思是:你還沒輪迴的時候,你是何面目?祖師不是要你回答「中陰身」喔,是要你反觀沒起心動念時,而不是要你去想、去找,若墮於思索就全違背祖師的一番慈悲接引了!

這裡是講眾生怎麼樣來投胎、來受生的,就是因為諸根不寂靜啊!六根對六塵,接觸到境界,你就見相生心、起心動念,生出愛憎、取捨,有我相、有人相、......,《金剛經》講的「四相俱生」,四相都出現了。

常說六根都在躁動,實際上六根真的有浮躁嗎?沒有!這六根就像攝影機的鏡頭一樣,它只是負責拍攝而已,一旦拍攝進來,是後面的在分別,是你這一念妄心在分別,也就是第六意識在分別。第六意識能出生前五識,它推動前五識到五根上去做分別,第六意識它分別法塵,也就是前五識在前五根所感受到的謝落下來的影子。
所以小乘只講六識,他不懂什麼叫第七識、第八識,所以阿羅漢縱然斷除煩惱了,他以為他自己斷除,其實他是滅一切見聞覺知,他獨緣什麼?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涅槃寂靜的境界,他以為他真得涅槃!這也就是玄沙師備禪師講的「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愚癡的人搞錯了。所以賢首大師判小乘為「愚法聲聞教」,連小乘都沒有智慧,那一般凡夫那就更不用說了,他連阿羅漢的程度都沒有達到。就是他錯認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涅槃寂靜」,所以《楞嚴經》講:「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即使他什麼都不看、什麼都不聽,他裡面緣的還是法塵,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相分。所以你要搞清楚大乘跟小乘的差異啊!大乘轉第八意識為「大圓鏡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前五識它能互相共用,沒有問題,因為它是同一心的,它變成佛性的作用---「成所作」。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意識為「平等性智」,也就是轉「八識成四智」。這是大乘它幫你轉過來,「轉識成智」,不是「捨識用根」喔!以前有祖師大德講是「捨識用根」,那是錯的,你把「識」捨了,你的「根」也沒有了,很簡單,「根、塵、識」三個缺一不可。所以蕅益大師講交光大師的《楞嚴正脈疏》不能看,甚至斥為「邪說誤人,遺害後世」。所以現在很多學《楞嚴正脈疏》的,學到「捨識用根」捨到後來呢!識也沒捨,根也用不上,其實他是抓不到修行的重點。但蕅益大師他了解,他用天台宗「一心三觀」來解釋《楞嚴經》。所以你要真正了解《楞嚴經》,我推薦你看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如果你看不懂,那再推薦一位現代的法師,海仁老和尚的《楞嚴經講義》,不是圓瑛法師的,是海仁老和尚的。他是我們現代的首楞嚴王,人已經不在了,他就是專學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你想要當他的徒弟,這整本《楞嚴經文句》都要會背。《楞嚴經》背起來都不簡單,連《文句》他都要你背,這只是一個基礎而已、一個門檻而已,所以他要求相當地嚴格。所以你不要走「捨識用根」的路子,因為你把識捨掉了,那你等於是直接否定彌勒菩薩講的「識心圓明」。因此你可以肯定,交光大師在解釋《楞嚴經》確實有他的盲點、有他的疑惑之處,這是蕅益大師為我們指出來的。這裡講的「諸根寂靜。」「根」就是講六根。其實六根根本也沒事,就是後面那個第六意識心在分別、在打妄想的。它很厲害,連睡覺作夢,你能在夢中感受到境界就是第六意識。「第七意識」它很笨,它就是執著這個色身為「我」,對內執著第八意識的「相分」為我,就是執著這個色身是我。第六意識很厲害,《八識規矩頌》云:「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講的就是它。它能夠驅動你的身體,它能夠講話、能夠想、思考......六根對六塵本來沒事,就是它在使壞。那第六意識的問題怎麼解決呢?你就緣佛法。所以「所緣境」很重要,佛法教你以第六意識來念佛,心想佛,那你意根就攝住了,眼看佛像,你的眼就不攀緣,耳聽佛號,耳根就不亂聽了。這是講怎麼修行,裡面還有微細的分別,這裡就不多說。這是淨土宗所教修行的原理原則,就是用你現在的六識心,這六識心是妄心,但是透過念佛,它可以「轉識成智」。所以歸根結底「識」也沒好壞,就看你所接觸的、所緣的是什麼。不要講得這麼文言,所謂「緣」就是「接觸」。你接觸世間法,你就變世間人;你接觸世間人,你就變成一個凡夫,所以我不教你看了凡四訓,因為袁了凡徹底是個世間人!我教你看經典,我教你看祖師大德的開示、著作,是有它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的心沒有主宰,只是隨你「所緣」的境而轉,雖然你有佛性,但是若你緣的是世間法,你一樣沒有辦法成就。
    就像如意寶珠,你如果只知道這顆珠子它是如意寶珠,但是它掉到爛泥巴裡面去,你如果不把它拿起來,用甘露法水把它洗乾淨了,它始終沒有辦法恢復原來的樣子。眾生修行亦復如是,如果你還繼續熏習世間法,繼續跟這些世間人在那裡起世間意,就好像你雖知道你是一顆如意寶珠,但是你不把爛泥清洗乾淨,你還把它砸回去爛泥巴裡面,那始終沒有辦法清淨。所以《起信論》講:「譬如大摩尼寶。體性明淨,而有礦穢之垢。若人雖念寶性。不以方便種種磨治,終無得淨。」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眾生的心就如同大摩尼寶珠一樣,所以要教你修行、教你用止觀,才能夠把它外面的垢穢給除掉。宗密圭峰大師說:「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你雖知道冰即是水,但是呢,你還是要用熱湯才能把它化掉。「悟妄即真」,知道妄想當下就是真如,「尚須藉佛慧而熏煉也。」所以還是要藉由佛陀的智慧來熏習,這點很重要。

這裡所說的「諸根」,不是指你的「根」有問題,也不是「識」有問題,而是你所緣的東西、所緣的對象、事情有問題,所以《觀經》教你想極樂世界。現在外面有一些法師叫你看地獄變相圖,看了以後,我保證你下地獄。為什麼?因為唯識經論講到「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你意識現在所緣的,就是你意識所現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你心裡想地獄,你的心,它就現地獄。這就是「識所緣,唯識所現」。你心想淨土,它就顯現淨土。所以為什麼唯識宗的人他也修學淨土,因為他知道唯識所現,所以淨土法門是一切宗派的歸宿。你修行就要找對方法,要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這個「想」才是正確的,這個「思惟」才是正思惟,這是修淨土宗的理論。

經文講「諸根寂靜」就是要告訴我們,一旦往生極樂世界,你的這些妄想、煩惱、習氣不會再起現行了,真正住於正定之聚,「正定之聚」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為什麼?因為你已經遠離分別。眾生就是因為不能「遠離分別」,當然,「不能遠離」是一個原因,其實,「不想遠離」是主要原因。因為眾生迷惑得太久,太習慣了,迷失本性太久,不想遠離,所以你叫他要修行,他沒辦法,一旦聽經他就打瞌睡,要念佛他就昏沉、打妄想,沒有一絲毫遠離心、出離心,聽到人家講世間法,他就很樂意聽,就趕快研究,看怎麼樣做,先生能聽話一點、小孩能聽話一點,整天看電視、看報紙、看哪個專家說些什麼。其實那些所謂的專家,他們自己都在業力裡面出不來,你去聽他講,你就跟他同業。他都還被業力所拘束住,沒有出離,那你說他怎麼能夠幫你解脫?

沒有想要遠離煩惱的心、沒有出離的心,這就是佛教講的「道心不夠」。雖然學佛,整天都是在打混,雖有做早晚課誦、讀經,功課有交,但自己的心念沒有一絲毫轉變,沒有一絲毫想修、想要用功。所以為什麼講:沒有絲毫遠離之心。大家要覺悟、要去反省、檢點,要趕緊放下。世間法要放下,不要再執著了,你大富大貴又如何?你功成名就又如何?總是免不了一死啊!死以後去哪?沒有人知道。臨死前擔驚受怕,得失心全部顯現,你說這境界有多痛苦?你不要告訴我你放得下,因為那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說:「法師,沒有關係,我到時候一定放得下」。那我就只能笑一笑了,笑什麼呢?笑他很愚癡,哪有現在放不下,以後能放得下的道理啊?他不認識他自己,他不知道他自己有多執著,他不曉得他自己有多業障。你現在不逐漸地修行、逐漸地放下,還以為自己是六祖惠能大師,聽到佛法就能放下?到臨終能一念頓脫了?即使如此,那還「次」六祖一大截,六祖是一聽佛法,他就放下了。
說將來要放下的,都是生死凡夫說的話,所以沒有生一絲毫遠離之心。《四十二章經》講:「牢獄有釋散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如果你坐牢呢,早晚有一天可以放出來。縱然死了,也是可以出來。死在牢裡面,他也是把你送出來。可是你的家親眷屬、妻子、兒子、女兒,沒有一絲毫遠離之念。你要是被這些感情,被這些冤親債主束縛。這裡說的冤親債主不是死的,是活的,那些活冤親他纏住你;給你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來軟的,跟你愛情、愛別;沒有你不行,非要你照顧他;我看你怎麼放下。沒道心,他們就來硬的,障礙你修行。如果你有道心;他們就來軟的,又哭、又吵、又鬧。你現在都捨不得,你將來怎麼捨得?這是修行人嚴重的問題。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在學佛、有在用功、有在精進、有在發心護持三寶、供養道場,送米、送錢,印經、布施......都有做。不光有護持三寶,世間好事他也做。但是他沒有做到一件事情──就是「放下」。沒有一念要遠離六道輪迴。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出離心最重要。你有出離心,你就會修行;你有出離心,佛力就加持得上,你就能遇到正法。就怕你遇到正法,不願意出離。所以你現在就要學啊,往生到極樂世界,「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而且決定成就無上佛道,叫「定成正覺願」啊!「若不決定成等正覺」,這「若」就是假設,假設不成正覺的話,不證大涅槃的話,那我就不取正覺。那也就是一定成正覺,一定正定聚。這正定聚就是什麼?「定聚」有三: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這些後面會講。「正定聚」就是以正確的方法修行成就無上佛道。正定聚,「聚」就是聚集,以正確的方法集一切功德法。其他兩個應該可知。所以這一願,你發願你想往生淨土,阿彌陀佛就幫你成就無上佛道,所以往生淨土一定成佛。這是第十二願「定成正覺願」。

我有聽過有一些搞學術的、搞研究的,還是個出家人,大概現在一些在研究佛學的,都在看他的書,他毀謗阿彌陀佛、毀謗觀世音菩薩、毀謗大乘。......,太虛大師說他是溫和派的「大乘非佛說」,那不用講,你們應該知道是誰。太虛大師斥責他,知見邪知邪見。可是你現在看到的,在佛門裡面搞學術的,都在看他的書,也覺得很妙,把他的著作都會集在一起。所以他就毀謗,毀謗淨土。這個人死以後一定下三惡道。已經死了,沒有人可以救得了他。這講了又要得罪人。
《楞嚴經》講「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宰相被抄家了,沒有人敢救他,也沒有人有能力可以救他。他講往生淨土會墮落,把大家搞得不信淨土,毀謗大乘。所以,你看現代只要有毀謗大乘的,都有他的學生。還有出家比丘尼說不用守八敬法,也都是他的學生。凡是破壞佛法的,都有他的學生。那群確實是魔子魔孫、妖魔鬼怪。把太虛大師的話曲解,故意弄一些「佛教在人間」、人間的佛教,這些東西。只教你要做人,胡說「人成就佛成」,還說這就是現實。......我告訴你,把佛做好,才能做人。人做好,不會作佛;否則你看孔子作佛了沒有?顏回成佛了沒有?上古的聖者成佛了沒有?所以宋仁宗讚歎釋迦牟尼佛,真正是至聖啊。

佛留下的舍利。宋仁宗說:「三皇掩質皆歸土。五帝潛形已化塵。」上古的三皇五帝死了以後,塵歸塵,土歸土,「孔子聖中誇是至」,人家誇孔子是至聖,「老君世上亦言真」,人家讚歎老子是真人,是真正有得道的,但是呢,這些上古的聖賢包括孔子、老子,「埋軀祇見空遺塚」,往生後把他埋到土裡面去,最後什麽都沒有,骨頭都化成灰燼,都被土壤給分解掉了,「何處將身示後人」,死了以後沒有留下任何東西。而釋迦牟尼佛留下了舍利,他讚歎佛教是最殊勝的,他大興佛法。所以你不能毀謗大乘,你不能因為你沒看到、你沒想到、你沒考據到,你不相信,你就胡說八道。釋迦牟尼佛是至聖,宋仁宗讚歎說:「惟有吾師金骨在」。只有本師舍利存在,「舍利」一般俗稱金骨,「金」就是表示不壞。「曾經百煉色長新。」佛舍利遇到什麽都不會損壞。宋仁宗學佛,他是三寶弟子,也是一位很好的皇帝。

這裡講「定成正覺。」所以你要相信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絕對不會退,絕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不要聽那些附會在佛教中搞學術、賣文章的人,在那裡胡說八道,他就靠寫寫字、靠賣書賺一點錢,混口飯吃。全為了他自己的名聞利養,所以他敢破壞佛法,有的是蓋了學院、……等等的,就說他自己是在紹隆佛種,學的是錯誤知見,那根本是紹隆魔種!一群妖魔鬼怪,還敢毀謗八敬法,說八敬法不是佛說的,類似這種邪說一大堆。他們沒修行,又不依照聖言量,只要他找不到或不認同,他就說不是佛說的。中國的佛教傳了幾千年,有修證的祖師這麼多,他居然說大乘不是佛說的!中國的帝王派遣使臣去迎請佛,祖師跋山度沙漠、跨大洋.....次次帶回來的經典那麼多歷史都有記載,只是他們業障深重不願信受,真是徹底的大邪見。有些甚至毀謗大乘,說大乘是部分地區信仰,全球有六十億,整個亞太區域有三十億人口,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在亞洲佔一半,怎麼會是部分地區信仰?佔了十幾億,怎麼會是部分地區!所以他是以偏概全,說他是「小乘」,他就說:「我是原始佛法。」你說他「不了義」,他就改個名,說:「我不叫小乘,我叫解脫道」。告訴你,真正的解脫道是大乘佛法,真正原始佛法是《華嚴經》,是你沒有能力看到,不要說世間人,你就算叫大目犍連、舍利弗來,他自己也沒有這本事去參加華嚴法會,所以說華嚴七處九會二乘絕分,這是大菩薩才能參加的法會,真正的大人物,就是現在人講的「上流社會」,菩薩算真正的上流,他們才能參加,凡夫、二乘沒有辦法,所以那些所謂的「學者、專家」無論掛什麼頭銜,都還是凡夫,他們用凡夫眼去找,當然找不到,自己沒那境界,還到處穿鑿附會毀謗大乘、毀謗阿彌陀佛、毀謗極樂世界,甚至還說「往生極樂」會墮落,不能成就,諸如此類的邪說,如今充斥在佛門裡面、充斥在教育體系裡面,所以你就要清楚,要懂得去防範,不要被這些邪知邪見給汙染了。


你要學北方多聞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手持傘蓋,這傘蓋是代表什麽呢?傘有遮擋的意思,要能保持你的清淨心,保持你的正知正見,不要受汙染。再學南方增長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是手持慧劍,斬除邪見。所以要知道這四大天王的表法,你一進山門他就顯示出來給你看,你去中國看任何一間寺院,第一個殿堂一定是天王殿,沒有例外的,現在新蓋的就沒有辦法掌握,但是在古代,寺門口是彌勒菩薩,入寺院一定看見天王殿,那樣是真正如法,一進來看見彌勒菩薩就是告訴你「萬法唯識」,告訴你要護持正知正見,要學四大天王,能護持佛法,知道了,你才能入佛門。要護持佛法,你自己要先懂,懂了,你才知道怎麼護持,才不會聽人家胡言亂語,信口開河,隨便亂說一通。


那些都是毀謗淨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什麽說「無量無邊」呢?因為淨土法門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卻因你的無知、愚癡,再加上你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你喜好名聞利養的心,你就恣意毀謗大乘,你把人家的信心破壞,把能令眾生一生成佛的機緣破壞,那你的罪業當然是無量無邊,這是可以肯定的。你們要是清楚,你就知道我是在講誰,我們不講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很清楚,碰到這一類人,你就要小心注意,他在講席當中,總有意無意地就開始毀謗大乘,這種人一般會先告訴你:「大乘佛法跟小乘都很平等,但是小乘才是真正讓你有入手處的」,然後他再來就告訴你小乘是考據得到,也符合科學,而大乘考據不到......。」他有意無意地說兩句,就慢慢地給你洗腦。我把他們下毒的招數都給他講出來,這些技倆我們看過很多,先鬆懈你的心防,把你的防毒軟體給解除掉,然後再來植入病毒,一向都是如此。所以為什麽我講了一段開示「小乘非佛說」。這不是毀謗小乘,而是告訴你:它不是佛出世的本意,大乘也不是從小乘演變過來的,因為佛在講大乘法的時候,當時根本沒有小乘的任何宗派,你要清楚,《法華經》講「唯一無二乘」,意思是:唯有一乘,沒有二乘法。釋迦牟尼佛講:「我佛法中無聲聞弟子」。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都有經典依據。所以你要了解大乘佛法的殊勝,了解以後,跟你講淨土法門,淨土就是大乘法,你就能深信,那你這一生要成就,就沒有問題了。你就「定成正覺」,「正覺」是什麽?是無上正等正覺。說「無上」,一生成佛、一生圓滿,這就是大乘的殊勝,而且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三根普被」就是沒有人例外。你是下根的,他也接引你,是中根的,他也接引你,是上根的,他也接引你。九品平等往生極樂世界,這「九品」就是九種大類、品類,不同的人,有一些人是學佛的,有一些人是沒有學佛,有一些人是惡人......,這九品還可以歸為三大類,也就是「三輩」,這是釋迦牟尼佛歸類的,它不是講修行的次第,這點你要清楚,淨土法門講「九品往生」,這個「九品」不是指修行的次第,而是講九種不同品類的眾生,他們都能往生淨土。所以為什麽會說淨土接眾,為門廣大不可思議,而且任何一個人,即使你是五逆十惡具足不善,你一生中沒有因緣遇到佛法,只要臨終念佛往生淨土,你也都能夠下下品往生,或是花開見佛。這是其他法門所沒有的。你找遍《大藏經》你也找不到這麼殊勝的,能平等成佛。所以講「定成正覺」,這裡所說的是「我作佛時。所有眾生。」並沒有說什麽樣的眾生,所以,只要往生淨土者,「定成正覺。」都能平等成佛。這一願真是不可思議啊!為什麽我們花這麽多口舌在這裡說明,就是要讓你相信,你不要退心,往生淨土的關鍵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是搞世間法,學弟子規。存世間心、搞世間法絕對不能往生,不能夠了生脫死。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誰在加持你?

有些人把 魔力攝持的覺受 當作 佛力在加持,

這時候,最好的辨別方法就是 依 四依法而判斷。

因為儘管佛一直提醒弟子們_
要依法,不要依覺受、不要依自己的想法,

但眾生就是眾生,總是順著感覺走,「順受」出現就跟著去,感覺違逆或不順耳就不願接受,

導致自己已經偏離正知正見而不自覺,

所以真是要很小心。

如果初學佛,你就把散亂當「法喜充滿」,
把順你愛欲心的法師當作他很會開緣、很圓融。

把口頭佛法當作你已經證得佛性,
把不用改變貪瞋癡當作本來面目,
那你慘了!
趕快回頭吧。
沒有人在改煩惱習氣的時候是快樂的,
除非你成佛了,證入「常樂我淨」,
否則
面對 生老病死、怨憎會、求不得、愛別離、五陰熾盛時沒人是會覺得快樂自在的。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八關齋戒 ~悟顯法師 講述



有很多同修去受了菩薩戒,菩薩戒裡有教要持「八戒齋」,也就是八關齋戒。有很多人還是不很了解「八關齋戒」,今天就跟大家說明什麼叫做「八關齋」。這八關齋一共有八條,其中有一條是齋「不非時食」。八條分別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不坐不臥高廣大床。」一共有這八條,還有一條是「不非時食」。當然,有些八關齋跟我這裡講的內容有些開合不同,或是把「持齋」當作一條,或把「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合併在「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這條,所以會有一些小小的差異,這都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要懂它的義趣,你要知道該怎麼來受持。
「八關齋」是世尊為後世弟子制定的八條戒律,讓在家的同修能夠過出家的生活。這「八關齋」你可以在佛前受,也可以請和尚傳授,所受的是一日一夜,或可以是盡形壽都可以,所謂「盡形壽」,就是盡此一生來受持八關齋戒。所以它的受戒時間,最短的是一日一夜,那最長的就是盡形壽。
    第一條「不殺生」:這一條是「一切有命不得故殺」,不殺一切有命之物,所以一定得吃素。乃至眾生的慧命不得故斷,這是「理」上的不殺;再來是「自修」上:了知煩惱性空,不妄斷煩惱,這叫做「不殺生」。

第二條「不偷盜」:凡有主物不得故盜,甚至不得移動離於本處。那如果稱性來講,「心不著相,不外取諸法」,這個叫不偷盜,教你心不取相,不離於真如自性,所以叫「不離於本處」,但凡離本處者,外取相者,必然犯盜。

第三條「不淫欲」:不淫欲,除了男女之事以外,還有「一切境界皆不得貪染」,心裡離開男女相、對待相,要依光明金剛寶戒、依心性,這叫「不淫欲」。

第四條「不妄語」:除了世間的妄語外,乃至身心妄語,或是談說戲論,或不廣讚一乘,令眾生退失菩提心,反而毀謗正法,這些都是妄語。所以,但說一乘了義,名為「不妄語」。

第五條「不飲酒」:因為酒能生無量的過失,所以不可以飲,但凡一切計度籌量、使自己愚癡蒙昧的,都不可以親近,亦不可以做。所以,不可以受持外道戒,不可以讀邪見、外道典籍,乃至一切愚癡之事都不可做;要了知心地,知道心地本自般若,所以不飲諸酒,不行愚癡之行,這叫「不飲酒」。
前面五條大家常常聽到,也都能夠理解,也都比較好做,後面的這三條,一般人比較生疏,像現在是工商時代,該怎麼樣受持後面三條,俗話講:是一門學問。但大家要曉得,祖師告訴我們:「一切凡聖戒,皆以心為體。」所以,這「八關齋」也是以「光明金剛寶戒」為體,也是以「真如自性」為體,而起八條防非止惡的作用,所以叫「從性起修,稱性起用」,所以,當事相上沒有辦法做到的時候,我們要懂得會相歸性,要懂得「持其理」而不著其事。但如果事相上能做到,那是一定要做到。像前面的五條,你一定要做到,後面的這三條,如果你因緣允許,你可以依事相上照做,但是,事相上做,不能只做事相,還要通達理性,這樣你才能夠有真實功德,不然就像「住相持戒」,「住相持戒」所修的是天福、是生天。所以前面跟你講的五條,既跟你講事,也跟你講理,就是要讓你知道:事相,哪些是不可做,更知道要怎麼樣來「會相歸性」。後面這三條,亦復如是。

第六「不坐臥高廣大床」:就是不坐不臥高廣大床,所謂「高廣大床」在以前就是指「胡几」,就像現在人看到的「羅漢床」。高廣的大床,它不光可以坐,也可以躺,容易放逸懈怠,所以凡是一切放逸懈怠之物,皆應遠離,這是講事相上的。「高廣大床」也包含你家的床舖、沙發床……,凡是過膝蓋者,不可坐、不可臥,這是事相上。「不坐臥高廣大床」其根本的意義就是教人離開身心之相,知道要勇猛精進,心不懈怠,不著順境、不著逆境、不貪著舒服的覺受、不著不舒服的覺受,所以要知道心地離身心相,而常行精進,這叫「不坐不臥高廣大床」。

第七「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就是指一般的化妝,可是現代的人幾乎都要化妝才能上班,或是公司規定上班要化妝,除非你是老闆。那這條一般的人要怎麼受持呢?如果你非得化妝,但又要持戒,那怎麼辦呢?所以跟你們講,就依心性、依光明金剛寶戒來受持,那你就不會犯戒了。所謂「香花鬘香油」者,即是嚴飾之具,也就是打扮裝飾的用品。持戒的人應當以六度波羅蜜嚴飾自身、嚴飾行持、嚴飾法身,並且常發普賢十願,具足四弘誓願,以此願行嚴飾法身,更以「五分法身香」熏習法身,這是大乘不著相的行持,你要這樣持,要這樣存心,這樣行道,才是真正的「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所以要知道,此戒它是取「嚴飾」之意;再者,法身本自清淨,一切具足,不假修成,能識了眾生自心是佛,名為「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這是圓頓的義趣。所以不是只有在事相上行持,剛講的常行六度,具四弘誓願,這是發通教之心,而後告訴你知自心圓滿具足本自清淨,不假嚴飾,這才是「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是圓頓之法,依光明金剛寶戒來持守,才叫會持戒。

第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歌舞倡伎者,是娛樂之法,會令心散亂,故不做種種會令心散亂的事。所以持這條戒,是要懂得「以法自娛」,常熏習佛法,心不散亂。不但要觀聽佛法,甚至在觀聽之時,知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水中月、如鏡中相、如台上之戲,這才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雖然觀聽,心不隨之,識了虛妄,大乘的持戒要這樣持,不能只在事相上,只在事相上,就很容易著相,你就會處處遇到障礙。

最後一條「不非時食」:也就是過午不食。一旦「過午」就不能吃東西,要到隔天早上「明相」出現的時候,才能吃。所謂「明相」出現,不是家裡燈光打開,而是太陽出來,你可以藉由陽光很清楚地看到你手上的紋路,這叫「明相出現」。現代人都有吃晚餐的習慣,有的不吃晚餐受不了,這一條戒他沒有辦法持,所以可以「開齋」。能持齋確實功德無量,如果不行,要懂得懺悔自己業障重,然後要知道該怎麼來「開齋」。「開齋」的時候,也不可恣意而食,也就是不可以暴飲暴食,所以佛門有所謂的「非時漿」。要開齋,可以對一個聽得懂你說話的人,告訴對方,你今天要「開齋」,那就沒有問題了,你就不會犯齋。可是一旦過午,你要是犯齋,這罪報是一口一口地算,看你吃幾口飯、吃幾口菜,每吃一口就破齋一次,所以是很嚴格的。你最晚在午時,也就是現在的下午一點之前吃完,若是一點前就知道要開齋,沒辦法持的,你要先跟一個聽得懂你說話的人講,你不可以跟動物講,不可以跟狗講、跟貓講,你要跟人講,讓他知道你要開齋了,這樣就不算破齋了。
嚴格要求來說,想要知道有無「過午」,現在手機裡面都有日中時刻,都可以方便地查到太陽正午的時間,就知道是否「過午」了。從前沒有這麼方便,我們持戒要會相歸性,要知道當以法為食,能嚐法味,故名「不非時食」。你吃飯,以飯食來養身,懂得要修行,要懂得禪悅為食。吃這一頓飯,是為了來修行,而不是貪著美味。「不非時食」,它最主要的用意是在這裡,大家要懂得怎麼來受持,要常食法味,常熏習佛法,熏習一乘了義,熏習大乘正法,你不要去看一些外道書、聽一些邪說、胡說,亂說一通,這就不叫「以法為食」,那你所做的就是犯了這一條「非時食戒」。

所以我們修行持戒不能只看事相上,而是要依光明金剛寶戒來受持。以上所說的這些,一般在戒場都應該會教給你們,但是現在許多人去受戒回來,卻是問題很多。還發現他們也不教你持齋,也不教你持戒,還亂改戒律,把「六齋」亂改一通,教你自己隨便選六天持,這是不可以的,不可以自己去更改戒律,這是嚴重的過失。所以今天才跟大家講這「八關齋戒」,你要依佛陀教誡來修持,要依心性來受持戒律,依光明金剛寶戒,前面所說的道理,都是依心性而說,絕對沒有任何的過失與問題。佛在《護戒經》講,你只要能夠一日一夜持八關齋,可得六十萬世吃穿不用愁的果報,這人天福報非常地大。

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屠夫叫「廣額」,就是額頭很寬,他一天要殺數百頭羊,他聽舍利弗尊者講經後,知道他自己殺業很重,這一輩子殺生下來,將來必墮惡道。所以他就向舍利弗求教,舍利弗教他受八關齋戒,持齋一日一夜,這一日一夜的功德讓他免除了現生墮惡道,他死後生天,生天受天福盡以後,下生人間,得遇佛法,開悟證道。所以受持八關齋這件事,你不可以自己亂想一通、亂改一通,絕對要依戒律而持守,它有這樣大的功德。即使著相持戒,尚且能夠得到生天之福,種成佛的遠因,能夠滅除殺業,何況能依心性來受持,能夠稱性起修,那確實能夠即身成佛,而不是只種成佛的遠因而已。
看到這一則公案,你就知道持八關齋戒有這樣大的功德。希望大家都能夠發心來受持。實際上,你發心受菩薩戒,菩薩戒就涵蓋著八關齋戒,只是再開這八條,讓在家人能夠過一天出家人清淨的生活。當然你也可以過兩天,你也可以過一個月,端看你自己的發心。廣額他是做屠宰的,專門宰羊,一天要殺數百頭羊,你看這殺業有多重,死後必墮地獄。可是他有福報聽聞到佛法,知道殺生不對,懂得要發心受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消他這一生所造的殺業,還能夠死後生天。這八關齋戒就是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佛勸大家都要來受持,要知道:一日一夜就有這樣大的功德,何況能多日持。
至於受持八關齋戒之法,你可以佛前自受,也可以求法師傳授八關齋戒。持戒的原理原則,前面已經講得非常地清楚,就是要依心性來受持,不可以只有事相,事相要做,但是明白心性更為重要。如果像「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坐不臥高廣大床」在事相上遇到問題,要懂得「依心性來修持,要常發大願,常行六度」,要知道:「離身心相,心不懈怠」,你才是真正受持「不坐不臥高廣大床」,乃至「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而且還能常常以法自娛,以佛法來嚴飾自身。你受持佛法得法喜充滿,是以法自娛,而不以世間法作為娛樂。安住佛法當中,就是受持「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

沙彌戒十戒中,除八關齋戒外,還有一條叫做「不捉持金銀生像」,這「不捉持金銀生像」,所謂「金銀生像」就是指以前的錢財,也就是現代的貨幣,可是你現在買東西不付錢,不叫持戒,那叫強盜!那如果是這種狀況,你要怎麼來受持呢?當然,你能不捉是最好,但是凡夫著相,以為手不捉就代表不貪了;以為事相上捨了,就代表心地清淨了。實際上不是的,「金銀生像」者四大所成,這是教你心不著四大,了知四大本如來藏,如來藏中四大一一遍滿法界,所謂地大遍滿、火大遍滿、水大遍滿、風大遍滿,隨舉一法皆如來藏,一切不著,這叫「不捉持金銀生像」。「不捉持金銀生像」的重點在「不捉」,也就是《楞嚴經》講的「不取」。心不著、心不取,這才叫不捉。凡夫以為手不拿就叫「不捉」,這表示他根本不了解「四大五陰本如來藏」,所以,還是著於世間,還是不能夠超脫。當你受持這條戒的時候,要知道「四大五陰本如來藏」,這才叫「不捉持金銀生像」。

希望大家能夠依光明金剛寶戒,如法地來受持八關齋戒,不要亂聽他們改戒律,亂講戒還說他是開緣,明明在殺生,他還說他沒殺,都是在睜眼說瞎話,自欺欺人,無解作師,報終必墮惡道。我們依佛陀的教誡,如法來受持,現世增福增慧,來世圓滿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