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佛門的孝親

很多人認為做父母的一定疼愛子女,做子女的天經地義地一定孝順父母才對。
這種「一定」的認知,是因為不知道有過去生結下的因緣不同,
誤以為人世間應該就是如此呈現。
父母有慈愛子女的、有漠不關心子女的,有虐待子女的,甚至殺害子女而毫不手軟的....。
子女有孝敬父母的,有忤逆父母的,有打罵父母的,有的只出錢而不敬,有只做樣子而捨不得拿錢出來的,有殺害父母的....。
透過媒體我們都看到過各種狀況,想想,如果沒有過去生,
哪來這些差異呢!!
如果沒有過去生所種因的不同,那應該所有的父母子女間都慈愛孝順,
或是一律虐待或殺害....。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就讓我們知道佛所說的三世因果(三世是指: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而非只有三世。)
是真實有的,
但這只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前言而已,後面重點在於告訴眾生大乘佛法,也就是『一切法即心自性』,三世只是一念.....。
阿闍世王因仇恨心殺父害母,佛順口講出一句孝養父母,就引得對真正佛法不知的人,拿來當寶,作為佛門學法的主要目的,所以不要將佛法只講在『孝順』上,佛要你離相,即使你做不到。
還是落在著相上,
那你要知道,你還在世間,並未真正入佛門。

為何要持戒?

眾生~


會殺生,所以要持不殺生戒。


會偷盜,所以要持不偷盜戒。


會淫欲,所以要持⋯。

只因有種種損壞自己清淨戒體的行為,才制出種種戒,

若無種種習染惡行,哪需要種種戒條!

自性清淨本無持犯,但不明此理之人為一己之私欲而造業,

十重四十八輕戒從此而生⋯

佛教教什麼?

很多人認為做父母的一定疼愛子女,做子女的天經地義地一定孝順父母才對。

這種「一定」的認知,是因為不知道有過去生結下的因緣不同,

誤以為人世間應該就是如此呈現。

父母有慈愛子女的、有漠不關心子女的,有虐待子女的,甚至殺害子女而毫不手軟的....。

子女有孝敬父母的,有忤逆父母的,有打罵父母的,有的只出錢而不敬,有只做樣子而捨不得拿錢出來的,有殺害父母的....。


透過媒體我們都看到過各種狀況,想想,如果沒有過去生,

哪來這些差異呢!!

如果沒有過去生所種因的不同,那應該所有的父母子女間都慈愛孝順,

或是一律虐待或殺害....。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就讓我們知道佛所說的三世因果(三世是指:現在世、過去世、未來世,而非只有三世。)
是真實有的,
但這只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前言而已,後面重點在於告訴眾生大乘佛法,也就是『一切法即心自性』,三世只是一念.....。

阿闍世王因仇恨心殺父害母,佛順口講出一句孝養父母,就引得對真正佛法不知的人,拿來當寶,作為佛門學法的主要目的,所以不要將佛法只講在『孝順』上,佛要你離相,即使你做不到。

還是落在著相上,

那你要知道,你還在世間,並未真正入佛門。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大乘法藥

善學的人會感恩,不善學的人就會把人家的善言善語當作批評。
什麼是善言?幫助自己學佛方向正確,所學之法無誤,能夠修証菩提道的,這些才是善言。

而不是矯情地說:你好精進、好有修、好慈悲⋯。
總在喊佛門口號,卻對自己減少貪瞋癡絲毫沒幫助的話。
有什麼病,吃什麼藥。對症下藥才是好藥。
眾生著相,所以要服用大乘離相之藥。
眾生執著,所以要常吃大乘離念之藥。
服世間善法之藥只是治標,而不治本,表面看有改善。但當強大業力現前時,還是顛倒,還是隨業。
必須服佛陀所開的法藥才能徹底根治煩惱習氣,一生成辦。
有在用功的人就知道這是事實!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彌勒淨土

今人很容易受騙,都因為想偷懶,不想用功,才會被騙,
聽說彌勒淨土近,不用修禪定,就躍躍欲試,其實你去查經典,
哪裡有說不用修定?佛法一入門就是要修『戒定慧』三學,
跟你說不用修定的,那不會是真正佛教。
其實這正是信人不信佛,才會被騙。
如果有更好的方法、途徑,
佛及祖師大德
還需要告訴大家:末法唯有念佛法門、求生極樂世界是
唯一出生死的方法嗎?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修行人的樣子

記得從前有個初學佛法的人,


他很天真的說:「某某必無開悟,修行沒功夫,因為他都沒有

儒家「溫、良、恭、儉、讓」的樣子」


我聽了就默而不答,笑笑⋯!

世間人不懂學佛修行是在做什麼,所以自己打妄想,將自己心


中認為的好、世間人說的好,當作有修行、成道者的樣子。

其實根本搞錯。


釋迦牟尼佛會罵弟子,祖師善知識不但會罵,還會打,甚至廢

了你腿、削了你手⋯。種種手段都有,不顧禮數、不講人情

⋯。

(即使講到世間法,打罵一定是惡的嗎?要看用心。)



甚至佛是_捨家棄妻拋國 去出家的,完全與現在世間人講的


孝順相違,祖師中也有許多是_離家、捨母、棄功名 

出家修道的,

居然更還有一堆人認為佛教是以世間孝順做基礎,

污衊地藏菩薩,將凡夫貪著父母之心 自比 菩薩大孝報親

之行願,明明「地」是心地,「藏」是寶藏。

心地即是佛性,佛性心地藏,豈是愛欲心可為比。

真該去向菩薩懺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