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以觀照法用功

能观的智,即是般若,

所观的境,即是无明,

以般若熏于无明,无明便分分脱落,

而消归于自性,

所以观无明妄心,即是观自性清净心。

以后不论行、住、坐、卧,就常常从这寂定的性体上,起用观照,

这叫做圆照觉相,也叫做正念真如,古德所谓:“如珠吐光,还照珠体。

”由于觉照的时时在前,妄念起时,便能如片雪洪炉,才现即灭;

即使有较强的习气现前,也自能有力把持,入于无碍。

这样再继续前进,渐渐觉得自性本来清净,不必着意起照,入于忘照而终日未尝离照的地步。

观心到这一阶段,不观而观,心即非心,言语道断,灵光独耀,可谓达观心的极功。

上面所说的观心,是圆顿法门,离心、意、识,无境可缘,直见本性,妙契实相。

虽暂时摄念观照,也结般若因缘,留菩提种子,何况精勤熏修。

觀照

  般若法门,不外由文字而起观照,由观照而达实相。所谓实相般若即是本觉,观照般若即是始觉。由一念返照的始觉,逐步息妄显真,观力越强,定力越足,定慧互资,则始本合一,便能破小我之执,而证常、乐、我、净的大我,岂不庆快平生!
  这里特介绍一种简单、切要,便于下手的一乘观心方法。在初下手时,应先结跏趺坐,然后一切放下,连放下也放下,善事、恶事,都不思量,合起两眼,细细返观自己起心动念的情况。那时定觉妄念忽生忽灭,来去不停。我只一味耐心观照,了知妄想无性,其体本空,既不随它流浪(不取),也不着意遣除(不舍)。这一妄念被自心所照,当下便能湛寂不动,以至自然化于无形;但其他念头,必继续生起,那时仍照前法细细静看。这样,每日至少坐一次,每次至少坐半时至一小时,能多坐、久坐更好。久久观照纯熟,妄念自能逐步稀少(由慧资定),同时觉照的力量,也便逐步增强(由定发慧)。渐渐看到一念不生,心源空寂。这时,虽无著无住,却了了觉知,便与般若自性相应。《佛说华手经》说:“汝等观是心,念念常生灭,如幻无所有,而得大果报。”

生死自由

生死自由   
                      煮雲老和尚 著
出版前言:
         本書原作者為 煮雲老和尚。此次大乘定香精舍特地重新排版,校對原資料。為恭敬祖師大德故,統整其中稱呼,修正錯別字。以方便大眾閱讀。















  1. 生逢憂患-旋高禪師
  2. 此死彼活-碩公和尚
  3. 爲天帝請去-寳意法師
  4. 不求極樂-慧布法師
  5. 肥道人-惠祥禪師
  6. 行蹤詭異-道英禪師
  7. 行蹤莫測-賈逸長者
  8. 入大解脫-曇倫禪師
  9. 投生兜率-智晞禪師
  10. 示生道徒之家-靈睿法師
  11. 試塔坐化-正壽禪師
  12. 與眾告別-李玄通長者
  13. 鄧隱峯-飛錫禪師
  14. 宣佈死地-普化和尚
  15. 燒木佛-天然禪師
  16. 無聲三昧-神贊禪師
  17. 父女競死-龐蘊居士
  18. 合掌而寂-唯儼禪師
  19. 為眾受苦-代病禪師
  20. 來去自由-良价禪師
二十一、肉身不壞-僧徹禪師
二十二、處世謹誠-洪準禪師
二十三、果位中再來-鑛師
二十四、奇異之死-性空禪師
二十五、獨立卓行-法行禪師
二十六、與眾說法告辭-志端禪師
二十七、內秘修行-師蘊禪師
二十八、誦經延壽-宗淵法師
二十九、與侍者立化-善昭禪師
三十、未死先祭-德普禪師
三十一、燒除神像-元祐禪師
三十二、不受封賜-道楷禪師
三十三、宋朝宰相-張商英居士
三十四、賣生薑-自寳禪師
三十五、岳飛最崇敬-道悅禪師
三十六、說法梵語唐言-馮揖居士
三十七、死後再活-遇安禪師
三十八、不怕死的和尚-碧峯禪師




一、生逢憂患中的玄高禪師
生逢亂世,在兵禍中弘化,數度受人陷害,又能在隱憂中,視毀譽如浮雲的玄高禪師是值得景仰的。
玄高禪師的神通事迹很多,時常以神通力,拯救善良的無辜者;但他自己從不為自己的生死設想,這一方面固然表現出他精神的偉大,另一方面也是他早已超出生死,的確證得了能忍菩薩的果位,這可以從玄高禪師在死後兩度向門人顯現看出來。
(一)玄禪師誕生與出家的靈異
玄高禪師的母親本來是信仰外道的。她的大女兒,                                 也就是玄高禪師的俗家姐姐,這位姐姐倒是一位崇奉正法的佛門弟子。她常常暗地裡為母親祈願,願祈母親歸於正信。
後秦弘始四年,玄高禪師誕生在馮翊萬年,那便是今日陜西潼縣西北的地方。當她生母感覺懷孕的前夜,曾經夢見梵僧來到室內散花。在玄高禪師出生時,家裡更傳出異香,滿是輝明。所以大家都覺得這是瑞兆,為高師取名叫靈育。後來引起外人的重視,更以『世高』來稱呼他。
玄高禪師幼年就要求母親准許入山隱修,可是,這種請求未能得到允許。直到他十二歲時,有一位書生來到他家借宿,說是要去深山隱居潛修,玄高禪師的父母又看到全村的人都來相送,所送的竟是他們的幼子,不久更發覺參加歡送的村人,乃是神仙幻化的,這才准許玄高禪師隨書生入山修行。
玄高禪師來到山中,立刻請求僧人為他剃度出家。僧人們卻沒有答應,理由是他生母乃是外道,父母不信正法,是不能得度的。玄高禪師下山回到家裡,祈求父母歸入正道。經過二十多天的時間,終於說服了父母,他自己的志願才得以初步實現。母親信了正法,他也得到出家的願望,法號玄高。

(二) 名高遭忌被擯
由於高師的宿慧,領悟正法的能力特別強,到了十五歲時,已經能給僧眾說法了。受戒以後,他專修禪律,不久,開始了他的遊訪參學。
當時浮馱跋陀禪師,在關中石羊寺弘法,高師聞聽就前往事以師禮,他卻在十天的時間妙通禪法,浮馱跋陀禪師讚嘆不已,並且謙遜地推辭不肯接受師禮。 高師又繼續地到處參學。
他到了西秦的麥積山,有百餘學生很自然的尊仰他的誨訓禪道,跟從他修學,他也暫時在該山隱居起來。
長安曇弘法師,在這時已經很有名望了,也在該山隱居。另外還有許多高僧也在此山中,時常與高師相會論道,非常友善。
後來,有外國曇無毘禪師來到隴西,領導徒眾,傳授禪道,高師乃率領門人前往受法。
在這樣精進的參學中,高師漸漸為人重視了,信仰他的,接受他影響的,也漸漸增加,這卻引起了猜忌。
當時河南有兩個恣情乖律的沙門,逢迎權貴製造自己的名聞利養,對於有德學的僧人,則不擇手段的謀害。他們看到高師的聲望漸高,就向河南王世子曼,虛稱高師的罪狀,密謀加害,這是高師第一次遇難。幸虧河南王不忍執刑,才採折衷辦法,將高師擯到河北林陽堂山去,有三百多徒眾也追隨前往。
(三) 道重冥感人神
據傳,河北林陽堂山是羣仙所居住的地方,高師率三百多位門人,在那裏建造了山舍,更形精進修學,神情自若,絲毫沒有懈怠,忠誠冥感,磬不舉而自鳴,空氣中自然傳有香氣,猛獸馴伏了,毒蟲也不再做害,更有許多仙人前來求法。在三百多門徒當中,有十多人得神通,神力自在,多有靈異。其中以紹玄來說,手指可以流出一種特別香潔的清水,供俸高師洗漱。當地常現出,不是這世界所能有的異香奇花,用來供養三寶。
河南王對曇弘禪師的盛名非常欽仰,他特別派使臣到成都迎請,曇弘也知道了高師被擯的事,為了申明高師清白,不顧路途遙遠,冒著危險到了河南。他見到河南王就說:「王既然能鑑賞遠地善知識,為什麼又聽信讒言,擯棄近賢?貧僧不遠屬千里而來,只為獻此一言而已!」
河南王和太子聽到這句話,生起慚愧心,派出使節很卑遜禮請高師出山。高師隨遇而安,答應了這個請求。正要出山,突然山崩石,草折木斷,阻塞了道路。高師知道是山中仙人不肯讓他離去。他對高空說:「我誓志弘道,豈得滯此?」不久,風自然而平息,路自然暢通。
返回河南時,河南王率文武百官及民眾夾道歡迎,一致推崇高師為國師。他便在河南進行弘化。這次弘化有很大的成就,到了他覺得應該結束了,就離開河南前往涼土繼續遊化。那裡正值兵禍戰亂,有魏虜拓跋燾正,潛據平城侵入涼境。
(四) 為太子師  教難遇害
高師抵達平城弘法,拓跋燾的太子拓跋晃尊崇為師。這位太子正受讒言,被父親懷疑,整日擔憂,不能夠解脫之際,他把這件事告訴了高師,請求開示解救之法,高師命他做金光明齋七日,懇切禮懺,他便遵從作了。一夜,拓跋燾夢見了祖父和父親手執寶劍 ,忿怒的前來責問他:為什麼聽信讒言,枉疑太子,拓跋燾驚醒,召集大臣說明這件事。大臣們異口同聲的證明太子沒有過錯,這才使拓跋燾滅了疑心,他更進一步的下詔獎勵功臣,制訂文教,授皇太子大權,副理萬機,總統百揆。這事卻促成了高師的大難。
因為太子晃被授予這樣大的權力,深為拓跋燾最寵信的道士崔皓、寇天師所忌恨,但他又不敢再陷害太子,將目標移在高師的身上,對拓跋燾指控高師有所密謀。
這時,高師已經預知此難了,對弟子們說:「佛法應衰,吾與崇公將首當其禍矣!」聽到這話的門人,莫不感慨萬千。
高師所說的『崇公』在後來證實了是涼州慧崇法師;不久,高師與慧崇法師同被幽禁,高師便在這次冤獄中圓寂了。世壽只有四十三歲,那年是宋元嘉二十一年。

(五) 願生惡世  救護眾生
當高師示寂的那天,門人們都不知這事,夜裏三更時分,突見有一到光芒,繞高師先前的住處塔三匝,光中有聲音正是高師在說:「吾已逝矣!」弟子們到此才知道高師已經示寂。大家哀號痛絕,從曠野中迎屍,準備沐浴遷葬。
有一位玄暢法師,是高師的弟子之一,聽到這一消息,趕到時,看見高師已死,他和同學們都悲傷萬分,高師這時竟慢慢睜開眼睛,滿面笑容的坐了起來,對弟子們說:
「大法將變,隨緣盛衰,盛衰在迹,理恆湛然,但念汝等不久復應如我耳。唯有玄暢當得南度,汝等死後,法當更興,善自護持,無令斷絕!」說到這裏,便又臥下瞑目而去了。
另外有一次,向法達法師顯現,法達法師是後秦的僧正,很久就想隨高師參學,可惜因緣未能成熟,到了高師示寂以後,他便悲痛得絕食,常常呼喊:「高尚聖人,不一現?」
他的願望終於得酬,一日,見高師從高空飛到,法達頂禮哀求救護,高師說:「汝業重難救奈何?今後苦海當得輕受!」
法達法師又問:「法師與崇公並生何處?」
高師說:「我願永生惡世救護眾生,即將還生閻浮。崇公長祈安養,已果心願矣!」
法達法師又問:「不審法師已階何地?」
高師並沒有直接說明,後來有門人說,高師是能忍菩薩,大家就這樣公認了。

二、碩公和尚此死彼活
邵碩者,宋時人,出家失去法號,自號碩公,居無常所行不擇晝夜,恍惚如狂人,小兒喜追隨其後戲耍。或入酒肆同人酣飲,而本性不失,每見佛像佛塔,即伏下禮拜至誠常是悲慟流淚。
他勸人為善,皆因勢利導,無有妄語,僧俗人等,都樂於和他接近。他遍遊四川各地,蠻人所居之地,他也去看看。
示人吉凶  無不應驗:
刺史蕭惠開與劉孟明對碩公很敬重。有一次,孟明以男子衣服把他兩個愛妾裝扮成兩個青年,試著對碩公說:「我把這一人,給公侍候左右如何?」碩公諧笑著道:「寧自吃酒以清醼,不與阿夫竟殘年。」
碩公能暗示人吉凶:如果他到人家地上一躺,這家人一定有人死亡。如果他向人家討細席,必定有小兒死亡。這天,他著布帽來到孟家,沒有一刻工夫,孟明病發而死。孟明長史沈仲玉,欲改鞭杖之嚴重科刑。碩公道:「天地嗷嗷從此起,若除鞭笞得刺史。」仲玉就依碩公的勸說而除此刑,孟明死後,仲玉果然替行州事。
臨死能復活:
宋 元徽六年九月一日,碩公終於通雲寺,他臨終前對法進(法師?) 說:「我走後,把屍體暴露於寺後,把鞋子也給我穿上。」法進(法師?)依照遺言去做,置屍於寺後。過了兩天,屍首不見了。不久,友人自郫縣來,遇見法進(法師?)說:「昨天看見碩公在郫縣市街上,一腳著履漫語的說:『小子無宜適,失我一隻履。』法進(法師?)很驚奇的詢問沙彌:「為什麼少了一隻履呢?」沙彌答道:「那天送屍出去時,我心裏很恐懼,右腳的一隻履,沒有繫好,因此掉了。」
碩公一生奇異行履,使人莫測,臨終有死而復活之謎。

三、為天帝請去的寶意法師
寶意法師,神異奇特,魏 宣武帝請他講華嚴經,法席尚未結束,忽有一位長袍持笏狀如朝官模樣的人,來對法席禮請講道:「奉天帝之命,來迎請法師講華嚴經。」
寶意法師說:「這裡的講席尚未圓滿,俟經文講完後,再從來命。不過,法席所需,非一人可成,得有都請,香燈、維那、梵唄等人,助理講壇,君得一一祈請。」那位使者就請法師一一介紹相見,並當面懇請。不久,這裡的講席快要結束了,上次的使者又來催程。意師含笑向大眾告辭,奄然而寂於座之上,所請諸僧,也同時相隨而去。見聞者莫不嗟訝不已!
四、慧布法師不求極樂
慧布法師,陳朝時候人,出家後隨棲霞山僧詮法師學習三論諸經,詮公有四友,慧布法師聲望最高,時人號稱—得意布。
慧布法師持戒精嚴,梁朝侯景作亂時,荒餒連年,慧布法師曾經有三天沒有進一點食物,第四日有人送來一碗飯,飯中微有一點豬肉,慧布禪師雖然腹中飢餓如火,但他還是決心不食。
又有一次,慧布法師腳氣病,醫生令服食薤菜。後來常常對人談起,這是犯戒的,所以常於佛前痛切懺悔。
慧布法師見人求西方樂土,他說:「求生樂土,非我願也,如何在蓮華中十劫受樂,不若於三途中救苦救難。」
他七十歲時,向大眾告說:「我本來還可以再活三、五年,但老困不能行道,住世無益,願生邊地無三寶處,為眾生作佛事去也。」
臨終之前,他對大眾說:「昨夜有二菩薩來迎:一生身一法身,吾已許之。不久又有諸天來迎,我不願去。」說罷,索筆書偈云:
「長生不喜,夕死不憂,以生無所生,滅無所滅故也。」書畢擲筆而寂。

五、肥道人惠祥禪師
隋 惠祥禪師,俗姓周,十五歲出家,他頭陀乞食,默自禪誦,行履異眾,當時的人,也不知道他道德的深淺和學識的高低,他遊諸法會道場,見那些出家人威儀不整者,他對人說:「我受戒後,住持此寺,一定要令入律行。」
惠祥禪師十九歲時患病三月,治療無效,夜坐而嘆曰:「大丈夫本欲以身從道,於末法中,摧伏非法,如何此志未繼,為病所困!」到了天快亮時,見一人身有一丈多高,對他說:「但涅槃,無愁不瘥。」因此天明即誦涅槃經,三天病癒。
口中吐出舍利:
法師住持寧國寺,護法衛教不惜身命,如有乖違,望風整肅。因此他持律謹嚴,道德的高尚為世所重。
煬帝大業末年的夏天,有一天吃飯時,忽然從口中吐出一粒舍利來,當時自己也不知是舍利,棄之地上;可是掉到地上還落入口中,如是四次。這時才疑是真身舍利,再用砧鎚捶之不碎,因此鳴鐘集眾,道俗盛眾。
惠祥禪師感激涕泣在佛前焚起香來,祝禱說:「願降威靈。」馬上舍利放五彩光彩,異香遍境,道俗嘆異,讚未曾有。使屠獵者,都因此感化改業了,一時市上無肉應市。全城善信建九級寶塔,虔誠供養舍利。
信口胡言  刺史獲罪:
法師每日一食,可是他體貌白胖,身材有八尺多高。他在路上走路,人都向他行注目禮,怪異的仰頭看這位體肥高大的法師。
有一天鄧州刺史李昇明,到了他的寺裡,看見惠祥禪師,是這樣高大的一位肥胖僧,怪異的對同來的官兵們說:「你們看,這道人膚容若此,恐怕日噉一羊呢!」說了此話以後,忽然感覺手足不隨,乘馬失御,隨從諸官以實告知,恐係開罪惠祥法師所致。李刺史返回寺中,誠懇的面禮惠祥法師悔過謝罪後,手足才恢復如舊。
後來有一位大使權茂,到鄧周來見到惠祥禪師也感怪異,昇明刺史是過來人,就對他說:「此大德非凡。」並告訴他以前親身經過的事,權茂不信。請師七日,進以粗食,看看祥師是不是還如此肥胖膚白。試驗結果是膚色更加好看,權茂方才愧伏以前不信之罪。
胡跪佛前而終:
惠祥禪師,將臨終時,手捧佛經,胡跪佛前,對弟子們說:「吾今逝矣,汝等善為住持,無令絕滅。」
惠祥法師終時是隋大業末年八月,年七十。氣絕後仍捧佛經胡跪佛前,因此引起遠近道俗的好奇,趕來瞻仰,莫不驚訝嘆佩,跪死的人,在高僧傳中並不多見。而且死得爽朗灑脫,莫不稱奇!

六、行蹤詭異的道英禪師
隋唐時的道英禪師,幼即仰慕出世修道,十八歲時,父母為其娶妻,然而結婚後,雖與妻同床卻不同被,並與妻相約:誓不相觸。五年後,得到妻子的同意,便逃跑出家去了。
出家後,在曇遷法師會下研習經論,深入文義及禪定。一日,曇遷法師對座下弟子們說:「你們雖然聰慧多學,但不擇昏明,得其妙者,其為道英乎!」
此後道英禪師於聆講之餘,多執苦役,寓修行於運水搬柴之中,
日常飲食威儀,不拘小節,有慕道欲代其勞役者,他婉拒之。
人與爭地  以死嚇唬:
大業九年,有俗人與他爭地,互不相讓,他向對方說:「我死了!」
語畢,真的倒地氣絕。俗人中有壞蛋說:「一定是假死,用針試刺其指甲。」但針刺甚深亦毫無動靜。看看將有一場人命官司發生,俗人惶恐,旁有智者對俗人說:「還爭地否?」俗人說:「如果他能活轉來,我就把地讓他!」道英禪師忽然坐起 ,道:「現在亦有證人在旁,可不能狡賴啊!」
入沼與游魚共溪  臥冰嫌冰太燒:
有一次,道英禪師行經龍台澤池邊,見池中游魚優遊,忽然大發興趣說:「讓我們同樂吧!」說罷,脫衣入水,經過六天才從水中出來,弟子們手持衣服在岸邊守候,以為他已經淹死了呢?
一年冬天,飄雪結冰,他行經河邊說:「有如此平淨的地方,為什麼不睡他一覺?」說罷,便脫衣仰臥冰上,呼呼大睡,經過三晝夜才起,圍看者眾,他起來還幽默說:「這裡太燒,熱得不能安睡!」
說法入定  往弔同儕:
一日,道英禪師為大眾講起信論,講到真實門便寂然不語了。大眾怪而視之,已經氣絕身冷,眾知其入滅受想定,便任其自然。經過數日,方從定起。
道英禪師有同學河東 道遜法師者,在解縣死去,兩地相距有一百五十里遙,臨終那天,道英禪師就告訴弟子們道:「遜公已逝,誰人願與吾往弔?
   行到中路,遇見告使前來送信,眾弟子才十分相信。
臨終先辦會  免客來忙亂:
臨終前夕,集合眾弟子道:「快辦齋供,明天將有很多人來。」他也不說為什麼,忙呼呼地自己參與幫忙搬運材柴米,而且催促很急。一切準備好,場地打掃清淨,便索水沐浴,浴畢,登座眾說法,道:「無常常也,不可自欺。」語畢,奄然而逝。次日,往弔者雲集,幸遵囑準備,不致忙亂,時貞觀十九年,春秋七十有七,終後靈迹示現甚多。
七、行蹤莫測的賈逸長者
隋朝賈逸長者,隋朝大業年間人,住無常所,衣著又時僧時俗,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浪行為。有一次,他分身各地,都在同一日期,被大家知道了,從此便一改對他輕視的心理。
送紙五十張  訴訟夠解冤:
有個沙門名叫慧暠者,學行廣博,賈逸一日過其住處,以五十張白紙送給他說:「法師用盡可解耳!」
慧暠法師當時不知其意,後來因事與人諍訟,為官方所禁,加以責問,慧暠法師引辯而答,紙盡訟事亦了,正應賈逸所說。
要聘民女為婚  遭殺三日又活:
有一次,他到一民家說:「承卿有女,欲婚聘。」人家沒有答應,他就到市中廣為宣傳,對人說:「某與我為婦,須得禮贈,請大家助我錢米,剋日就要成親了。」說時,還不時到那民家去陳述此事,直把女家氣得要死,女家的人為了安寧,就秘密地把他給殺了,埋到糞土地下。經過三天,卻又看到他在市中遊行,逢人便告訴他被殺之事。
拗羊頭  捩羊頭:
大業五年,那時天下尚未大亂,他與一些小兒戲於水側,一會又騎到橋檻上,手扳著獸頭說:「拗羊頭,捩羊頭。」眾兒學著他成為童謠,大家都不解其意。後來,江都禍亂突起,煬帝遭殺,方知他先前「拗羊頭,捩羊頭」之隱語也。





八、曇倫禪師入大解脫
曇倫禪師,十三歲依修福寺端禪師出家,端禪師曾學止觀法門,因亦教曇倫禪師「繫心鼻端…」,曇倫禪師說:「若見有心,可繫鼻端,本來不見心相,不知何繫也。」
端禪師聞而怪異,嗟其近學何以遠悟!
一次,跟隨大眾之後在禮懺時,忽然入定,向其耳旁彈指方醒。
又一日,當侍者送鉢上堂,行至中路忽然入定,卓然持鉢而立,其師大為歎賞。
一日,其師對他說:「叫汝得坐,先淨昏情,猶如剝蕉,重重剝卻,然後得淨。」曇倫禪師回問道:「若見有蕉,方有可剝,本來無蕉,何所剝也?」
其師歎道:「此大根器,非吾所及,不敢役也。」

犬自有食  僧粥莫與吃:
曇倫禪師受戒以後,不禮佛,也不誦經,每天閉門不出,寺中人也不知他在用什麼功。
一天,他對寺中執事僧說:「犬有別食,莫與僧粥。」眾人以為這是普通事,不用他管。過了幾天,他又對眾人說:「不要把僧粥給犬吃。」大家妄語說:「沒有啊!」但是眾犬剎那來到大眾前,吐出僧粥以示,大眾無語,對他不見而知甚感其異。
有名論師  聆論五體投地:
曇倫禪師每用過齋飯,就閉門而臥,時人又稱他為臥倫禪師。
有興善寺粲法師者,為有名論師,無學不擅長,聞臥倫之名,前來造訪,與談三日夜,不眠不休。最後,臥倫禪師說出般若無底、空華、焰水、無依、無主、不立正邪、法本清淨、清淨亦無等語,粲師五體投地,禮歎而去。
 無盡世界去  苦趣亦空:
唐武德末年,曇倫禪師於莊嚴寺示疾,看似寂然,別人問他將往何處?他說:「無盡世界。」說罷便又寂然。僧伽們以手觸摸其身,私下對他人說:「冷觸到膝,四大分離,定生苦趣。」
曇倫禪師忽開眼道:「此苦亦空!」大家嚇了一跳!見他還沒有死,就問他捨報後如何料理後事?他說:「棄之山野為眾生結緣。」又問:「打五更未?」眾答稍時。維那打鐘時,再看他,已經化去,時年八十,門人依言送到南山露骸散之。


九、投生兜率的智晞禪師
唐智晞禪師很早就跟隨智者大師受學。有一次他擬建一座伽藍殿,一切都造好了,只是留下一個經台,找不到材料來安置上去。
在他所住的香爐峰上,林木秀異,而山神很靈,自古以來,沒有人敢去採伐那地方的林木。當時大家議論紛紛,都以為建築經台,是供養法寶法器的,也只有香爐峰上,堅硬的柏樹才可以採用。當大眾把這個想法告知智晞禪師以後,智晞禪師低頭沉吟了一會兒,才對大家說:「既然那些柏木,是山神所護持的,那麼,你們就千萬不得造次啊!」

山神託夢  布施山木:
當晚智晞禪師夢見有人對他說:「香爐峰上的柏樹,都施捨給你拿去建造經台吧!」
第二天過堂吃飯時,智晞禪師很高興地當眾宣佈可以開始糾工伐木了。這時在旁邊的侍者
感覺得非常奇怪,便問他說:「昨天你不是不許可嗎?為什麼今天又變了主意呢?」
智晞禪師說:「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你們放心去取好了,不會有甚麼災禍的。」
當時有一個名叫法雲的和尚,揚言要去香爐峰行頭陀行,智晞禪師知道了,曾勸他說:「那山的山神,性情剛強,你的道力微弱,恐怕不是他的對手,到那裡一定會不安的,你萬萬不要去啊!」
可是他不聽,便自去了,到了山下果然不到兩天,山神便出現了,終日騷擾他。不多久,他便被驅逐了回來。
今晚有人來  鳴鐘呼喚我:
後來有一天,智晞禪師向一位正在房中誦經的柔道法師宣說:「今晚會有僧人到來。」
說罷,他就退了出去,當他走後,不久即有一位手持錫杖和鐵缽的僧人走了進來。
一會兒,隱沒在佛殿邊。過後就聽見殿上有鏗鏘洪亮的鐘聲,傳了出來,音響震動山谷,
智晞禪師聽了便對眾人說:「那是在呼喚著我啊!」
數日後,他對弟子們說:「我的時候到了!」
說完當即沐浴,完畢,升座說法,盤坐著閉目而去。這時弟子們齊聲哭泣,他又睜開眼告誡他們說:「我習禪以來,凡四十九年,勤勉不遺餘力,你們當依此勤修道業,怎麼拘泥於兒女私情?」
說著門人拭去眼淚,問他當去何處投生,智晞禪師對他們說:「我要投生兜率天去了,那裡有我的先師智者大師在座,還有,讓我順便告訴你們吧!在他兩旁的寶座行列中,還有一個空著的座位,大概要經過六年後,留著給灌頂禪師去坐的。」

十、靈睿法師示生道徒之家
靈睿法師,道徒之子,他母親於道觀設齋求子,夢七寶缽入口而誕他。八歲時,父母帶他去道壇學道士經,他堅不肯去。
有一天,在田裡遇見智勝法師,說他家信奉道教,他要信奉佛教,希望跟隨智勝法師去出家。智勝法師就把他帶到益州勝業寺,為他剃度作沙彌。
後來,在蜀中大弘三論,同寺有學成實論的沙門,嫌惡空宗,他發了魔似的要害死靈睿法師。靈睿法師每晚都是床靠北而坐,那天初夜,他忽然坐得不安起來,便把禪床移到南面去坐。到了三更,忽聽一聲巨響,把他驚醒,就近一看,一枝尖槊有二丈多長,如果他不遷移,定被穿死。
那個學成實論的沙門第一次沒有害到他,又用錢僱賊,入房去殺他,但那賊人入房竟找不到靈睿法師的人影。
貞觀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夜間,大風忽起,聞空中有巨聲云:「靈睿法師十月往南海,觀音菩薩所受生也。」
到了十月三日,全寺僧侶見華幡、菩薩滿空而下,寺為之滿。晚上,靈睿法師還是照常講經。回到房中後,忽聞門外有人說:「何來異香?」靈睿法師拿著經書出來看看,就站在門外斂容而化了。
大眾知道,把他扶回臥房中,到了三更,他忽然坐起,大家以為他又活了,其實早已入寂了!時年八十三歲。





十一、試塔坐化的正壽禪師
正壽禪師,唐中宗時候的人,不詳其出生何地。
禮慥禪師門下,密修道業,雖和大眾一同起居作務,
但都不曉其修何行業。
唐中宗皇帝的次子譙王重福,也皈依了慥禪師,並為慥禪師造了一座寶塔,高七十餘尺,極為壯麗宏偉。
慥禪師病危時,譙王派人來問道:「將來禪師化後,由何人繼法?」
慥禪師說:「貧道有正壽在。」
譙王問:「誰是正壽」?答:韜光養晦者是。
譙王派人詢召正壽禪師來。正壽禪師到,見過譙王後對慥禪師說:「弟子很喜歡檀越為師所造之塔,我想先去試試可以嗎?」
慥禪師說:「可以的。」
正壽禪師攝衣合掌入塔,殮容瞑目,結跏趺坐,即時滅度,說是試試,一試竟化去了。當時的人號稱他為「試塔和尚」。
譙王聞知,讚歎不已,因此另外為慥禪師再建塔一座。前塔已為正壽禪師試去了,能生死自由,如如往來,定是果位中的人了。









十二、李玄通長者與眾告別
唐李玄通長者,據說他是皇室的後裔。身高七尺有餘,形貌魁,眉長過目,頭戴樺皮帽,身穿粗布衣,腰不束帶,足不納履,四季皆是如此。
玄通長者,博古通今,平時放曠遨遊,怡然自得。
開元七年春,他帶了新華嚴經,到孟縣西南一個大賢村的高山上,註疏華嚴奧義,足不出戶者三年,每天只吃棗子十顆,柏葉餅一個,其餘無所需。
一次,他帶了許多經論韓家莊去,路上遇虎,他用手撫其背道:「為我擔負一下。」便把經論放到虎背上,一直給他送到目的地才離去。
那個地方沒有泉水可吃,當夜有大風來把樹木拔去,有十餘丈的平地成為池水,水很深,至今尚呼之為長者泉。
玄通造論時,室中無燈,每值夜晚,光自口的兩角射出,長一尺餘,照耀滿室,如同電燈一般。
平常,每飯有兩個女人以布包頭,為他送飯,食畢將器皿拿走,五年無虧。
有一天,鄉人聚集宴會之際,李長者忽來對他們說:「你們好住,我今去矣!」鄉人問他何往?他說:「吾壽已終。」
鄉人哀之,戀慕不捨地送他回庵,及別,自坡下回堂,但見雲霧漫漫,返回再視,他已坐亡龕中,有白色光自頂出,朗照太空,時開元十八年,世壽九十六歲。




十三、飛錫禪師鄧隱峯
隱峯禪師福建人,因為他姓鄧,當時的人都稱他為鄧隱峯,他是參馬祖道一禪師而開悟的,開悟以後,行為頗為放蕩不羈。
他有一天推著土車走路上經過,馬大師坐在路邊上,把腿子橫放在路上。隱峯禪師的車子走到這裡,看見馬大師的腳放在路上,沒有讓路,他就大聲嚷著說:「請大師把腳收回去。」
大師說:「我是已展不收的。」隱峯禪師說:「你是已展不收,我是已進不退的。」他說著就把車子從馬大師的腿子上過去,馬大師的腿子給他傷了
馬大師回到法堂,拿了一把斧頭,大聲的說:「剛才損了老僧腿的漢子出來!」隱峯禪師走到馬大師面前,把脖子伸得長長的,讓他的斧子來砍,可是馬大師把斧子放下走回去了。
振錫飛空:
隱峯禪師,冬天住衡嶽,夏天就住在清涼。在唐朝元和年間,他往五台山過冬,路出淮西,為吳元濟的兵所阻。正當官軍和賊兵雙方交鋒,勝敗未分的時候,使他無法過去,他要顯一顯神通,解救雙方的殘殺,因此他就擲錫空中,飛身而過,這一來把兩軍陣的將士們都驚異起來,雙方住手仰觀這和尚飛行空中,竟應驗了他們的夢境。因此雙方也就收戈停止了這一場大戰。
研究死的方法:
隱峯禪師既然顯現了神異,恐怕有惑眾之嫌,回到了五台山,就想要入滅。不過他在未入滅之前,要研究死的方法,他問同住的大眾說:「諸方大德們的遷化,坐死和臥死,我是看過,不知站著死的人,有沒有呢?」大眾說:「站著死的人也有的,我們也看見過。」他又笑嘻嘻的再問大眾:「那麼倒立而死的人有沒有呢?」大眾說:「倒立著死的人,我們從古未聞,這是沒有的事,也是不可能的事。」他又笑嘻嘻的說:「你們要不要看看這樣的死法呢?我來死給你們看。」說罷他就頭朝下,腳朝天的倒立著死去了。最奇怪的是他的衣服,仍然是亭亭順體。大眾要為他荼毘火化,然而他的身體屹然不動。遠近趕來瞻仰這今古奇死倒立而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推也推不倒,真是活人反給死人難住了,最後還是他的出家妹妹趕來,解除這一困難。                                     
他的妹妹走近他的身邊責罵他道:「老兄!生前你不循法律,死更熒惑於人,還不倒下去。」說罷用手輕輕一推,屍身就應手而倒。火化後收取舍利,建塔供養。                                                         





十四、宣佈死地的普化和尚
鎮州普化和尚,也不知道是那裡人,更不知他的俗家姓什名誰。不過他是幽州盤山寶積禪師的法嗣,他在盤山禪師會下,而且是「密受心印」的人。
他開悟以後,行化人間,佯狂垢穢,作遊戲三昧,瘋瘋癲癲的出言無度。他手上拿一把鈴鐸,這是他的隨身法寶,一刻不肯離身的,不時的搖振他手中的鈴鐸。他行住的地點也不定,有時城市,有時山林,有時候跑到荒村野塚之間,時人也不測其究竟,都說他是瘋和尚。                                        
有一天,他振著手中的鐸,自言自語說:「明頭來也打,暗頭來也打。」臨濟義玄禪師就派一個弟子,去把他捉住問他:「不明不暗時怎麼辦?」要他道出來,看他是不是真的悟了道?那位弟子就去捉住他說:「不明不暗時如何?」要他道。他隨口說:「明天大悲院有齋。」又是狂笑而去。                         
施我一個錢 :                                   
他不管看見什麼人,不論男女老少,高下貴賤,他都在你面前振一聲鐸而去。一些正信居士並不討厭他,都稱他普和尚。
有時他也有點惡作劇,他將鈴鐸在你身邊一振,給你嚇一大跳,或者你在前面走,他輕手輕腳的走到你背後,用手在你背上摩一下,  如果你回過頭來看他一眼,他就伸出手來說:「施我一個錢!」真是弄得你啼笑皆非。
知道他的人,當然很樂意的布施供養他錢,不知道的人不但不給他錢,反而罵他一頓;可是他也不生氣,他見你不給錢,就振鐸一下而去,再去找其他的行路人要錢。
臨濟小廝兒  只具一隻眼:
他有一次在外邊跑餓了,晚上跑到臨濟院裡來,喫生菜飯。臨濟看見他就說:「這漢子大似一頭驢!」他就作驢聲叫,臨濟也講不下去了,這是禪門機鋒,只在三言兩語,就知道對方所悟的境界如何。臨濟走後,他對人說:「臨濟小廝兒,只具一隻眼。」從這些地方我們知道他並非全是瘋癲,而是時人不識罷了。
他有一次看到馬步使出來喝道,(這是過去帝制時代,地方官出來要有人在前頭開路喝道的),他也喝道,並且學他的樣子,馬步使命人打了他五棒,他說:「似則似,是則不是。」
有一次,他又搖振鈴鐸說:「覺過去處不可得。」給道吾禪師聽到,就一把將他抓住問道:「你想要去什麼處?」
他就反問道吾禪師說:「你從什麼處來?」道吾禪師沒有話回答他,他就掣手而去。
一天他又到臨濟院,臨濟禪師看到他來就大聲的說:「賊賊。」他也跟著對臨濟說:「賊賊。」隨同大眾一齊入僧堂。臨濟指著聖僧像問他:「是凡是聖?」他答:「是聖。」
臨濟說:「你作這個語話?」他就起手中的鐸喝唱起來道:
河陽新婦子,木塔老婆禪。
臨濟小廝兒,只具一隻眼。
乞一個直裰:
唐咸通初年,普化禪師將要示滅,他就到街上向人化緣,見到人就說:「乞我一個直裰。」人家以為他沒有衣服穿,就給他衣服,有的給他棉襖,有的給他布裘。但他一樣也不要,給錢他也不要,人家也不知道他要什麼?他也不生氣,仍然搖著手中的鐸,再向旁人去化緣,就這樣鬧了很多天,他的「直裰」仍未化到。
一天臨濟禪師派人送了一口棺材給他;他笑著對送棺材的人說:「這又是臨濟廝兒饒舌。」就將棺材收下,再也不喊「乞一個直裰」了。
直裰既然有了,他不能再活下去了,他就要計劃死的方法了。
宣佈死的地點:
他向僧俗們去告辭說:「普化明天到東門去死!」普化和尚,可以說是新聞人物,大家對他都很感興趣。因而轟動了全城的人,大家都在第二天到東門去看他死,熱心的居士們,也替他把棺材抬來了;可是他見人來得差不多,又改變死期和地點。他說:「今天埋葬,不合青烏,今天不死,明天到南門去死,對不起你們大家,要看我死的,明天請到南門去看。」第二天一班好奇的人,又跟隨他到了南門。過了一會兒他又要變卦,對來人宣佈說:「今天的日子不好,明天是大吉日,還是決定明天在西門死。要看的人,明天請到西門看!」第三天去西門的人並沒有頭兩天人多,有人說:「這瘋和尚在開我們的玩笑,被他玩弄也太不值得,好人跟著瘋子跑,越想越上當,再也不去了。」因此去西門的人並不多。可是他到了西門又不肯死說 :「明天在北門死,決不改期。」一連三天,受他愚弄的人,到了第四天一個也不來了。
第四天他自己擎著棺材,到了北門外,自己把棺材打開來,振鐸一聲,進棺而逝。
當時有幾個人看到普化和尚進了棺材。馬上傳言大家,等到大家奔來,揭開棺蓋來看時,人已不見了。大家只聽到振鐸的聲音,由近而遠的漸漸地消逝,自此再也看不到普化和尚。這可以說是把「死」看成遊戲一般了。









十五、燒木佛的天然禪師
丹霞劈佛,這是佛教中有名的故事,丹霞祖師他的名字叫天然,初習儒到長安市城去應舉。一天,住在旅館裡,在夢中忽然看見白光滿室,第二天請占者解夢,說這是解空之祥。這時忽然有一個禪客來對他說:「仁者何往?」答道:「上京選官去!」這位禪客對他說:「你選官何如選佛?」他很感興趣的問:「選佛的地方在哪裡?」那位禪客說:「現在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
因此他就到江西參見馬祖道一禪師,馬大師對他端詳的看了很久說:「你的師父是南嶽石頭禪師,你到石頭希遷禪師那裡去。」他到了石頭禪師那裡,禪師叫他去到槽廠中作了三年的苦工。
請石頭剃頭:
有一天石頭禪師告訴大家說:「來日剷佛殿前的草。」第二天每個修行人,各備了鍬钁剷草;獨獨天然他沒有去除草,他用面盆盛了一盆淨水,捧到和尚面前洗過頭以後,雙膝跪請和尚為他剃頭。石頭禪師見了也笑起來了,就為他剃頭出家。再為他說戒,可是他不聽這些,掩著雙耳而去。不久他又跑到江西馬祖那裡去,他沒有進丈室參見馬祖,而跑到僧堂內去。騎著聖僧的頭而坐。當時把大眾驚駭得叫起來,趕快報告馬大師說:「有一個瘋和尚騎在僧堂聖僧頭上。」馬大師並驚異的趕出來,跑到僧堂一看,認得他是三年前來此選佛的人。馬祖知道他已經悟了,因此不但沒有呵責他,並且還歡喜的說:「我子天然。」他隨即下地禮拜大師說:「謝師賜法號。」天然之名,由此而起。
燒佛像取舍利:
他有一次在慧林寺,遇上了大寒天氣,冷得不得了。他就把木像取來燒火取暖,當時寺裡的人來責備他:「為什麼把木像劈了燒火?」他說:「我要燒舍利。」大家說:「木佛哪裡有舍利?」他說:「既然沒有舍利,再取兩尊來燒燒看。」當時院主在場,聞聽此語便開悟了。
謁忠國師:
他有一天去謁見慧忠國師,這時國師正在午睡,使他來了不能見面。他問侍者:「國師在麼?」答道:「在是在,可是不見客。」他又問:「太深遠麼?」侍者說:「佛看也看不見。」天然禪師說:「龍生龍子,鳳生鳳兒。」拂袖而去。等到國師午睡起來,侍者將此以告。國師將侍者打了二十棒遣了出去。後來天然知道此事,便說:「不謬為南陽國師。」
第二次再去,見到了國師,他們互相逗了一禪機。當天然禪師出來時,國師對人說:「去聖時遙,人多懈怠,三十年後,覓此漢也還難得。」
訪龐居士:
他有一次去訪龐蘊居士,看見他的女兒,那就是靈照;她在田中取藥,天然禪師問:「龐居士在家嗎?」那女子放下籃子,歛手立。他又問:「居士在不在?」那女子提起籃子而去。他們就這樣相互無言的鬥了一次禪機。
無事僧:
元和三年,他在天津橋上橫臥,一會兒天津的留守大人,從這裡經過,呵之不起。官吏們問他是什麼人?他徐徐的抬起頭來看了一眼說:「無事僧。」鄭留守認為他不是普通和尚,不但不責怪他,而且敬之若師,奉送他素衣兩襲,每日的米麵都由官方供給。
示寂丹霞:
到了晚年,他想納老林下,他的門人就在南陽丹霞山結茅奉侍。可是不到三年,四方來歸的學者有三百多人,旁構舍,不久就變成了大院。
長慶四年六月十三日那天,他對門人說:「你們預備熱水給我洗澡,我有要事去。」他洗完澡以後,戴上斗笠,策杖著履,穿上了一隻鞋子,在著上另一隻,剛垂一足還沒著地,就這樣化去了。

十六、無聲三昧神贊禪師
古靈神贊禪師,福建人,就在本地大中寺出家;出家後他的剃度師讓他出外行腳參方學道。後來在百懷海禪師會下開悟。                                  數年以後,他可說學成歸來,仍舊回到他出家的大中寺,他的師父問他道:「你離我在外跑了這些年,得何事業?」他回答說:「並無事業。」這境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無法呈獻給師父看的,所以他師父對他仍然如過去在寺一樣的看待,還是過的小和尚的生活,在寺裡做些侍者侍候人的事。
有一天他的師父洗澡,喊神贊禪師去替他師父擦背。他也無可奈何地去替師父擦背。在擦背時,他拊著他師父的背說:「好一座佛殿而佛不聖。」他的師父就用眼睛迴過來瞟了他一眼。他又說:「佛雖不聖,且能放光。」他師父似懂非懂的,也不知道他說此話的用意,不過他知道是在批評他。
蜂子投窗紙:
有一天他的師父在窗下看佛經,恰巧有一個蜂子在投窗紙,想從窗紙上找路出去。可是找不到去路,鑽不出去,他的師父也在看蜂子投窗。這時神贊禪師又開腔對蜂子說:「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後來白雲端禪師做了一首蠅子透窗偈說:
「為愛晝光紙上鑽
不能透處幾多年
忽然撞著來時路
始覺平生被眼瞞」
徒弟為師父說法
這一次他的師父聽懂了,徒弟是在說他。因此就把經蓋起對神贊禪師說:「你這次行腳,究竟遇著什麼人?我看你這次回來,前後數次的發言,異乎往常。」他說:「徒弟在外行腳時,蒙百丈和尚,指個歇處,今日回來,欲報慈德耳。」
他的師父很開通,馬上告訴大家備齋,請他的徒弟用齋後,上堂說法。他也就不客氣的升座上堂說法,把百丈禪師的門風拿出說:「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他的師父當即在言下開悟了。
聽無聲三昧::
神贊禪師後來在古靈大振宗風,到了他入滅以前,他剃頭洗澡,打鐘招集大眾起來,聽他最後的開示。大家到來坐下以後,他說:「你們大家知道不知道無聲三昧?」大家回答:「不知道。」
他說:「我告訴你們認識無聲三昧,現在你們大家靜下來聽,不要胡思亂想,要一心不亂的聽,靜靜的聽。」大家都聽了他的話,一心一意的靜靜側耳聆聽無聲三昧時,他就在大家不注意的當兒,默默的坐在一旁化去了。
等到大家對無聲三昧仍未聽出什麼名堂的時候,再看神贊禪師時,他已經安詳而逝了。










十七、父女競死的龐蘊居士
有維摩詰之稱的龐蘊居士,字道玄,衡陽縣人;他家本是世代以儒為業,可是他少悟塵勞,志求出世。在唐朝貞元初年,參謁石頭禪師,頓悟禪機。當時丹霞禪師等,都是龐居士的很好禪友,他的悟境相當的高。他與當時高僧逗起禪機來,根基差的人,真有些吃不消呢?所以有西竺維摩居士之稱。
金銀倒入海中:
傳說他本來是百萬富翁,很有錢的人,可是也很奇怪,非常討厭金錢。他說金錢是人犯罪的根源!他把所有金銀用船裝了往江裡倒,有人阻止他說:「你不要錢,你可以用做功德,布施給人,總比倒入海裡去好些呀?」可是他的答覆說:「現在布施了偌大的金錢,來生一定是一位大有錢的人,如果我來生做了大財主,而不肯學佛,那更是不得了,恐怕造罪的力量更大,犯法的機會也更多,這種『三世怨』的傻事,我才不幹呢!」他還是把銀子全部倒下江去。
龐居士的生活:
他們把全部金錢丟入江中,從此以勞力來過生活。他的太太和他的子女,也都能安貧樂道,處之泰然,甘心過著這種清苦的生活。
在元和中,北遊襄漢之間,隨處而居;或者住在鳳嶺鹿門,或者住在黔肆閭巷。有時在城門洞子裡安身。這種生活,人不堪其憂,可是他們還是不改其樂,他們家庭生活與普通人是不同的。
他們一家四口,差不多每人對佛教不但信仰到極點,而且都在佛法上得到禪悅之樂,法喜充滿,所以他們對身外的衣食,一點也不放在心上,他們全家坐下來就是大談禪機,龐居士對他家庭的主張,和生活樂趣,有一首偈說: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
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話。」
後來住在巖州東巖後,郭西小舍,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房裡,生活更是艱苦。他的女兒靈照小姐,都隨著製竹漉籬之類用具,然後再由靈照拿到街上去賣點錢,買點米回來,以供朝夕。兒子也開墾山地生產,或者去替人做苦工,他們生活雖然這樣苦,他的解說是:「心如境一如,無實一無虛,
有一不管,無也不居,
不是賢聖,了事凡夫。」
父女爭著先死:
龐居士早就決定了時間要死,他計劃想在日當正午的時候去世。屆時他叫他的女兒靈照,到外面看看太陽,是不是日當正午;可是靈照知道他爸爸要看時間去世,就故意的回來說:「日已午矣,而有蝕也。」他爸爸不相信,親自出來看,靈照就乘她父親出去看太陽時,坐上她爸爸的位上,先去世了。等龐居士回來,才知道上她女兒的當,在他前頭先去了,他笑笑說:「我女鋒捷,先我一步。」
這一天沒有死得了,又延長了七天,襄州牧于公來問疾,龐居士還對于公說了兩句佛法是:「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
他說罷將頭枕在于公膝上而去。
再看母子如何死:
龐婆聽到丈夫和女兒都去世,也沒有給她知道,很不高興。他的兒子還在田裡鋤地,龐婆去告訴他說:「你的爸爸已經死去了。」他聽到爸爸死了毫無表情的,就站在田裡,手扶著鋤地的鋤頭也死去了。
他們三人,靈照坐著死,龐公臥著死,兒子站著死。最後還有龐婆更奇怪;她看一家人都去了,她說:「他們雖死得好,我要死得更奇特。」因此她就說了四句偈:
「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
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龐居士的詩:
最後錄居士一首詩來結束本文。
「日輪漸漸短,光陰一何促;
身如水上沫,命似當風燭。
常須慎四蛇,持心捨三毒,
相見論修道,更莫著淫慾;
淫慾暫時情,長劫入地獄,
縱令得出來,異形人不識。
或時成四足,或時總無足;
可惜好人身, 變做醜頭畜,
今日預報告,行行須努力。」




十八、唯儼禪師合掌而寂
藥山唯儼禪師,俗家姓寒,絳縣人氏,他童年時,就敏俊逸群,十七歲隨慧照禪師出家,大曆八年依衡嶽來希澡師受戒,研究律法,因戒條繁多,他當時就說:「大丈夫當離法自淨,為能屑屑事細行於布巾耶?」後來去參石頭禪師,有所證悟如來心印,然後住持朗州藥山,後人皆以藥山以名之。
一聲長笑  聞九十里:
貞元初年,唯儼禪師住持藥山,有一天明月之夜,他登上藥山之頂,站在高山上大笑一聲,他這一聲長笑的聲音可聽得遠呢!距離九十里以外,澧陽縣的人,夜間都很清楚的聽到,以為是東家鄰人的笑聲,第二天輾轉尋問,迭互推尋下去,一直到藥山,寺內僧徒們說:「昨夜和尚在山頂大笑的。」才知道笑聲的來由,從此藥山禪師大名,遐邇喧然了。

太守何以  貴耳賤目:
元和年中,李翱為考功員外郎,他與李景儉是很好的朋友,儉被封為諫議大夫,於是推薦李翱代他的職位。後來李景儉因遭譴,李翱也因此貶,外放為朗州刺史。
李翱到任後,閑來無事就到藥山,與唯儼禪師談談,因此就成為他的方外知交了。
最初當李翱來寺看唯儼禪師時,唯儼禪師在那裡看經,頭不稍顧,侍者恐他不知道,就稟告說:「和尚!太守在此。」李翱的性子又偏急,他們做大官的人,偶爾遊覽寺院時,寺內住持和尚都是笑臉相迎,恭維唯恐不及。今天見唯儼禪師看見他來了,連看都不看他一眼,當然忍不下這口悶氣,憤然道:「見面不如聞名。」說罷站起身來就想拂袖而去。唯儼禪師這時不慌不忙的喊了一聲:「李太守!」聲音雖然不大,可是在李翱聽來,如晨鐘似的打入他的耳中,隨口也就應了一聲。唯儼禪師道:「太守何以貴耳賤目?」於是李翱拱手謝之。他們開始討論佛法,李翱問:「何謂佛道?」唯儼禪師用手指天,再指指座前的淨水瓶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當時如暗室中見到明燈一樣,冰疑頓釋,似有所悟,當時就說了一首偈語道:
「練得身頭似鶴形,
千株樹下兩函經。
我來相問無餘說,
雲在青天水在瓶。」
又有一首題唯儼禪師本身的詩道:
「巽得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峯頂,月下披雲笑一聲。」
韓、柳等人 訂有盟誓:
最初李翱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他們是文會之交,後來成為好朋友,自命儒家正統,不信其他學說,訂有盟誓,在誓言中有:「敢有邪心歸釋氏者,有渝此盟,無享人爵,無永天年,先聖明神,是糺是殛」。
可見他們當時,反對佛教的意志是如何的堅定!難怪韓愈要作文毀謗佛教,他們有計劃的決心不向佛教投降。
想不到他們聯防的陣線,不久就給佛教衝破了。李翱會見儼禪師,頓悟了本心,做了他們同盟者的叛徒,投降了佛教。
李翱著復性書上、下二篇,韓柳兩人看過以後嘆道:「吾道萎遲,翱且逃矣!」
柳宗元後來更是變本加厲做了佛教的忠實信徒。唯儼法師度化李翱,搗毀韓愈們的毀佛的力量,唯儼禪師有護法之功也。
法堂要頹  長木撐住:
李翱信佛後,惟儼禪師之名,更為高顯,因此相國崔羣、常侍溫造等都相繼來問道,唯儼禪師為他們開發道意,欣然而去。
大和二年,唯儼禪師將終,告大眾道:「法堂就要倒頹了。」大家不懂其意,相率用長木來撐柱法堂,唯儼禪師鼓掌大笑:「你們都不曉我說的意思。」說罷合掌而寂,時年七十。









十九、為眾受苦的代病禪師                                            
唐朝代病禪師,台州天台人,他曾經發過大願,他願盡此一報之身,代一切眾生的病苦。因此他的本名不顯,皆以代病而名之。他誕生之時,就有祥光滿室,可見得大心菩薩,乘願而來。
請求出家  斷去一指:
他七歲時父親去世,哀毀幾乎死去,因此頓明人生無常之理,請求母親,讓他去出家,他的母親這時當然不允許他去出家,他就斷去一指頭,以表出家之志不屈,經過親戚們相勸,他的母親才讓他在國清寺剃度出家。
畫龍求雨  萬民德蘇:
病師受戒後,遊化各方,河陽的地方亢旱不雨,他想為民救旱求雨,就按經中繪畫了八龍王的像,設立道場,咒誦以後,把繪像投入河內,當時民眾皆看見畫像在水中沈躍不定,不一會風起雲湧雷雨大作,千里旱地,一時告足,萬民得蘇,自此萬民景仰,皈依者日眾。
先是三城之間,常常有暴雨下雹,毀傷了苗稼以及房屋,據說是毒龍作怪,擾害地方,代病禪師誦持密語,後來經過一年,都不見有此雹災發生,地方上的人為了感謝代病禪師的恩德,建立堂宇如生祠一樣的紀念崇敬。
老虎阻盜  惡人回頭:
大歷元年,他登太行遊霍山,深入幽靜之處,結茅而住,有一次有一盜賊,見代病禪師不在,就進去盜去他的缽盂等日用之物,忽然有兩隻老虎,阻住他的去路,使盜者無法脫逃,一直等到病師回來。盜者叩頭如搗蒜似的懺悔求饒,代病禪師為其說法,教他從此改過,放他回去。用手去撫摩老虎頭,表示謝謝牠為他看管茅蓬。               
那個盜賊就是山下的樵夫,經過禪師為他說法以後,又見他常常降伏猛獸,後來改過為善,就依隨在他身邊,苦行行道。
為山神剃度  觸怒地方官:
山中的山神廟,人民都殺生來祭,代病禪師去其廟中,勸導山神受戒,絕去牲牢,廟中的石像,居然點了一點頭,接受其勸告,其如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一樣的神異!
他見山神首肯點頭,再迴顧神婦,毫無表示,似不願意的樣子,他就為山神剃去頭髮,讓他出家,同時並將神婦的像搬出去。鄉人見此,大為不滿,並將此事,告到州邑的官府,太守閱狀大怒說道:「此廟是當年唐高祖起義至此,久困陰雨,其神現形,示路以迎義師,後來塑石為像,薦饗無虧,這禿師如此無狀?竟敢這樣胡鬧!」
太守下令,把代病禪師關閉在嘉泉寺,嚴鎖其門,加以看管。食物從洞中送進去。經過二十天開門一看,他已寂然入了禪定,傾城之人,皆來觀禮。僧徒們用引磬為其開靜,他才徐徐的出定而起,太守知道此事,急召相見。他當然不肯應召前去。太守爺又因此發怒:「如不肯來就斷他的頭。」代病禪師就斬斷一隻手指,交給來使帶給太守,太守見此大受感動!親自來山迎請,移住到大梵寺內,並且建塔將禪師手指供養塔內。從此信施們供養,騈肩踵足而來。
服下毒酒  腳下地裂:
有破壞分子,對代病禪師的不滿,乘此機會,放毒藥在酒裡,賄一貧女,送來供養,和尚已知其來意。貧女來假意頂禮後道:「這是我家釀的美酒,今施和尚求福,佛是不逆眾生之願的。」代病禪師說:「你也是佛呀?」這一說,貧女忽然驚懼起來,不敢隱瞞,就把實情說了出來。希望代病禪師不要飲此毒酒,可是代病禪師仍然執杯飲下了毒酒。不一會酒氣下至兩腳之下。地為之破裂,使見者和聞者,都驚怪之至!
凡有飢餓之荒,人民有了災難,他都是不顧一切的解救,去代眾生受苦,自己反以此為樂。
定中而逝  肉身不壞:
貞元十九年七月八日,趺坐而終,當時四眾弟子們,還以為又是如在嘉泉寺一樣入定的,仍以香花來供,等過了一年,見代病禪師的皮膚漸漸堅硬,方才知道已經永寂了,就將肉身漆布裝金供養。
唐武宗滅佛,不論塔像,都要毀去,有人把它移入陶洞之中,既而有瑞草生出來,其狀亭亭如蓋,庇其風雨而有餘,到宣宗即位時,再移真形置於寺中。以前在嘉泉寺的斷指節,已過了一百多年,筋肉甲爪也如金色放光。



二十、來去自由的良禪師
禪師,唐時會稽諸暨人,二十一歲在崇山受具足戒,他很歡喜遊方參訪諸山長老,曾於南泉禪師那兒領悟了禪旨,繼而又在雲嚴處將其他疑情參透。
大中末年,良禪師在灃山大弘禪法。到了咸通十年三月二十一的那天,命弟子為他剃髮披衣,並且鳴鐘聚眾,開示畢,便跏趺坐化,奄然往生了。
剎時,弟子們哭聲動地,悲號不已。良禪師忽然又張開眼睛,坐起來對他們說:「一個出家的人,心裡純淨不雜,超然不滯一物,才是真正的修行,現在我要去了,你們悲慟至此,這豈不是太凡俗了嗎?」
說著,他便召集主事僧來,叫他們準備齋飯。一會兒,齋飯端上來了,良价禪師便招呼弟子們一齊動用。這時候他又說:「吃過齋以後,我就去了,你們不要哭!」
可是,大眾心裡著實戀慕良价禪師,大家一致向他苦苦哀求,請他再延些時期。良价禪師熬不過大眾的哀求,便展延了七天,七天過後,良价禪師又命主事僧備齋,召筵大眾。席上,良价禪師指著桌上的素齋說:「這個素齋名叫愚癡齋。」言下之意,大有責備他們沒有修行到般若智慧,不能深悟「如如之法」是沒有生死、不來不去的。
到了第八日,良价禪師又重新沐浴、端坐而去。
死後復活的事,古今中外皆有,但像良价禪師這樣的來去自由,恐怕還見不到第二人哩!



二十一、僧徹禪師肉身不壞
唐朝僧徹禪師早年在介山的地方居住,這裡所謂介山就是以前介之推的墳地。山中地勢高峻,一天僧徹禪師走到這裡,看到地上有濕潤之氣,他便用手撥撥,頓時泉湧如注,道俗駭異,從此皈依他的人很多,當時有一位秦州刺史房仁裕,將這件事奏請皇上,皇上勅令就在介山為他建立一所湧泉寺。
僧徹禪師本性仁慈,所以常常有許多的鳥,在他手上銜啄食物。
有一天他告訴大眾說:「我要去了。」說完他便沐浴更衣,跏趺正坐,命令大家一齊出去,只留下侍者一人在他身旁。他對侍者說:「等到我的週身都冷卻了,才可以移動我的身體。」於是他和闔起眼睛,弟子們詳細一看,已經氣絕了。
徹師圓寂  天花飛降:
當僧徹禪師圓寂的前三天,山上的樹都變成粉白色。出殯時,天上降著白花,淨瑩如雪,奇異可愛,大家用衣服捧承,不久變化散去了。三年後有人在他的靈窟中,發現他的肉身猶然沒有腐化,於是這位肉身菩薩的德名,便很快地傳揚出去。他的門弟子還在京邑奏建高碑,用來敘述僧徹禪師的言行與一生偉大的事蹟。








二十二、處事謹誠的洪準禪師
洪準禪師桂林人,他曾跟從南禪師交遊頗久,南禪師處世待人極為謹慎,從來也沒有開罪過任何人。每次聽到人家做了什麼,便喜氣洋洋,好像是自己做到一般;但是聽人家做了壞事,便合掌頓足,就好像自己做的一樣。旁人看他如此,莫不竊竊嬉笑,而他呢,真誠的心,還始終如一。
瞑目而逝  三日復醒:
洪準禪師住持延慶寺,晚年辭謝院中之事,寓迹在寒溪寺,那時已經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和尚了,當他臨終的那一天,剛好弟子們都應供去了,只有僕夫在寺內清理雜事,洪準禪師攜著磬坐在土地祠前,擊磬諷訟孔雀經一捲,誦完瞑目而逝,三日不倒。鄉民聞訊,蜂湧前來瞻禮,把道路塞得水泄不通,三日後洪準禪師忽然又把眼睛睜開來,笑著要眾人一起就地坐下來。
過了一會兒,他的弟子們趕回來了,洪準禪師叫他站在旁邊,握著他的手,弟子感覺洪準禪師的手熾熱如火,再定神一看,他已經寂然而去了。去時神色不變,兩頰紅潤如生,看起來非常莊嚴,在旁的四眾,就僱了塑工依樣塑像,來供後人瞻仰禮拜。









二十三、果位中再來的鑛師
福州楞伽寺中有一位名叫鑛師者,當其母懷孕他時,就惡食葷腥,及出生就不食魚肉,稍長,每看到家中廚房烹煮毛鱗之物,他便抓把灰沙投入鍋中,使別人也不能吃。
會言語時,就說自己是開元寺中的僧,寺塔在隋朝時是我造的。又常說未來的事,所說無不應驗。
八歲出了家,頭頂上有香氣如熱沉檀,人皆目為聖僧。
當時有位御史皇甫政,請鑛師入府署衙門中,做了肉餃子幾百隻,其中只有一個是素的,請鑛師選食,鑛師只拈了一個素的吃下,然後拂手而去。在場的人無不驚歎!
鑛師所到之處,路人為之側目,停下來,便有人圍繞著看他、敬他。他說,我十三歲就死。果然在十三歲那年去世,遠近為他致哀的人不下萬千,火化建塔供人瞻仰。

二四、奇異之死了性空禪師
性空禪師,出身漢州,出家後字號妙普庵主,參死心禪師而大徹大悟。
性空禪師獲證了心印後,結茅於青龍山野,日常除了修習禪定以外,善吹鐵笛自娛。此外,還擅長詩歌賦詠,得到的人以為珍藏。現錄幾首如下:
山居詩
心法雙忘猶隔妄,色塵不二尚餘塵;                          
百鳥不來春又過,不知誰是住庵人。                                
警眾(一)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中軍主將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警眾(二)                                                    
不耕之食不蠶衣,物外清閑不聖時;                                   
未透祖師關捩子,也須有意著便宜。                                     
參禪
十二時中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                              
直須洞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峯。  
深入賊營  賊首要殺他:
建元初年,徐明反叛,經過烏鎮,濫肆殺戮,縱兵燒掠,百姓逃亡一空。性空禪師慨然嘆道:「我不能不救!」
因而策杖獨往賊營,賊首見他相貌偉異,以為他有什麼詭異之謀,便大聲喝問:「你是什麼人?到什麼地方去?」
性空禪師答道:「我是出家人,要到察印寺去。」
賊首大怒,喝令斬首!
性空禪師不但不怕,而且對賊首說:「要頭便砍了去,發怒幹什麼?」接著又說:「死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我還沒有吃飯,不能讓我做餓鬼去吧?請賜我一頓飯,作為我的送終飯如何?」
賊首叫人拿來豬肉飯菜給他吃,他也不管是什麼,首先一本正經地念起供養咒來,和平常在寺內一樣的出食如儀,賊眾看了都在一旁發笑。
自書祭文  激昂慷慨:
性空禪師念好供養咒文以後,又對賊首道:「我今天死,什麼人為我寫祭文呢?」賊首給他這種奇怪的舉動,弄得發起笑來。
性空禪師望望賊眾又說:「既然沒有人替我作祭文,請給我紙筆,我自己來寫。」
賊眾拿來紙筆,他隨手大書道:「嗚呼惟靈,勞我以生。大塊之過,役我以壽。陰陳之失,令我以貧。五行不正,困我以命。時日不吉,吁哉至哉!賴有出塵之道,悟我之性與其妙心,則其妙心孰與為鄰?上同諸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無明,纖塵不動,本自圓成。妙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為明,乾坤未足以為大,磊磊落落,無罣無礙。六十餘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臘,逍遙自在!逢人不喜,見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年郎,風流大光彩,坦然歸去付春風,體似虛空終不壞,嗚呼!尚饗!」
祭文寫好後,他還搖晃著身子,朗聲的讀了一遍,然後拿起筷子大噉魚肉。賊徒見了又大笑。
吃過了飯,性空禪師對賊首說偈道:
「劫數既遭雜亂,
我是快活烈漢;
如今正好乘時,
便請一刀兩段!」
於是大呼:「斬!斬!你斬!」
羣賊為之動容駭異,不但不殺他,而且向他合掌謝罪。賊首下令護衛送他回山,烏鎮一地因此亦得免於難,遠近道俗對師愈加敬重。
奇異的死法:
性空禪師於紹興庚申年的冬天,造了一個大木盆,盆底下有一個小洞用塞子塞著。
他去信給雪竇禪師,說他不久就要水葬。到了第二年,雪竇禪師來了,看見還活著,並沒有死,便寫了一首偈嘲笑他道:
「咄哉老性空,說要餵魚鯊;
去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說。」
他覽偈大笑道:「等兄前來,為我證明耳。」於是召集四眾說法,並說偈一首道:
「坐脫立亡,不若水葬,
一省柴火,二省聞壙,
撒手便行,不妨快暢,
誰是知音,船子和尚。」
高風難繼百千年,一曲漁歌少人唱
最後,他要走了,大家送他到海邊,他把木盆推向水中,然後躍進去坐下,木盆順潮而下,自己取塞戽水而回。大眾向前擁著,見水已進入木盆中,他復順潮而去,一邊吹著鐵笛一邊唱歌道:
「船子當年返故鄉,
沒蹤跡處好商量,
真風遍寄知音者,
鐵笛橫吹作散場。」
道俗聽他吹笛的聲音,嗚嗚於雲水蒼茫之間。最後,見他以笛擲空而沒。
三日後,信眾見他於沙灘上盤坐,道俗爭往恭迎遺體而歸。
五日後,火化得舍利大如菽者無數,信士為他建塔青龍山上供養。
                                                                                   






二五、獨立卓行的法行禪師

法行禪師,後梁時候人,言多卓異。他住在王泉寺時,一日指著泉流茂木的地方說:「十年之地,當有大福慧人在此營建伽藍。」及智者大師來(非隋時之智者),果如其言。

法行禪師曾往當陽縣城,半路上執竹弓向城中作射勢,眾不解其故,不久有山賊圍城。

法行禪師常出言說梁之休咎,帝甚惡之,令人追殺法行禪師,法行禪師停於路上候之,人問其故,對道:「吾當償命於此。」

不一會兒,追卒趕來,一刀斬之,但頸項無血。須臾之間,屍體失之所在。法行禪師臨終前,說偈語甚多,皆業報不可逃之意。

二六、志端禪師與眾說法告辭

志端禪師,福州人,住福州陽山瑞峰寺,他在開寶元年八月間,預作遺偈說:

「來年二月二,別汝暫相棄,

燕雁散四林,勿占檀越地。」

他這預期的遺偈,給他的弟子傳到外邊去,給各方知道了,他的弟子們都把這四句話寫下來,記在身上。到了明年正月二十八日,福州的人民信眾都競相人山瞻禮。這時志端禪師一點病也沒有,身體健壯如常。到了二月初一,福州的福王率領諸官也同到山上來,偵伺經宵,這一晚來瑞峰院的人,就如做大法會一樣的熱鬧。

隨眾吃齋 說法告辭:

二月二日,志端禪師仍然與大眾信徒一齊吃齋,上堂說法,在說法時,向大家告辭。有一位應圓長老,出眾作禮問道:「雲愁霧慘,大眾嗚呼!請師一言,未在告別。」
             志端禪師垂下一足。

應圓長老又問道:「法鏡不臨於此土,寶月又照於何方!」
             志端禪師答道:「非若鏡界。」

應圓長老又道:「那麼即『漚生漚滅還歸水,師去師來是本常。』」
志端禪師作『噓』聲,這樣與諸位酬答以後,下座回丈室。

到了亥時問大眾道:「世尊滅度是什麼時節?」
弟子們答:「二月十五日子時。」
志端禪師說:「我今天在子時以前去好了。」說罷就安然而去了。

二七、內祕修行的師蘊禪師

師蘊禪師,金華人,為人突兀滑稽,住天台四明山德韶禪師道場內,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他,惟獨德韶禪師默識之。

有人問之,韶禪師說:「蘊公癡狂,實不可測。」

有一次,有信士因病求僧作懺悔文,師蘊禪師誦經及密咒百餘遍,至此大眾方知他並不是個懈怠僧。
後來徧參名師勝境,回來仍住在德韶禪師道場裡。

開寶六年七月,無疾而終。時當炎夏盛暑,停屍二七十四天,跏趺不倒,闃無氣味。火化後收取舍利無數,更稀奇的是舌根不壞,如紅芙蕖色,柔軟如生,用火燒之,數十次仍然如此。寺中建塔為之供養。

二八、誦經延壽的宗淵法師

宗淵法師高密人,出家于東來北禪院,參學于大江南北各寺院,也曾遊覽天下名山大川,最後在宜陽的拍閣山常住下來。

宗淵法師為人,孤潔耿介,凡俗不可以造次而能相見的。他每天都要特別抽出一段時間來,誦念觀音菩薩普門品若干遍。

曾經有善看相者,看他的五官面相是促壽短命相,念觀音經可以延壽,所以他每天誦普門品為常課,他不但沒有促壽,而能延壽到八十三歲的高齡。

預知時至 自作輓歌:

太平興國五年十月間,宗淵法師預言他的壽終之期,並命木工來作坐龕,木匠工作時,連連催促快快的做:「明天吃飯時我就要用」。
到了第二天中午。果然坐化往生,鄉人們不分遠近,都趕來焚香禮拜,時年八十三歲。

宗淵法師著作有洛西集問世,其中有輓詞五十首,內中有一首,是輓他自己的,他在很早就知道他的死期。他的輓詞道:

「舉世應無百歲人,
百年終作塚中塵,
余今八十有三也,
自作哀歌送此身。」






二九、汾陽善昭禪師與侍者立化

汾陽善昭禪師,太原人,俗姓俞,少有大志,聰明過人,一切文字,不要師父傳授而自通曉。
十四歲那年,父母相繼去世,孤苦無依又厭世無常,所以便剃髮為僧,遍參天下知識,前後一共參訪過七十一位善知識,最後於首山省諗禪師會下開悟。

駐錫河西 大闡宗風:

善昭禪師雖然已經悟道,可是他很怕住持地方,所以每次當各地郡守請他去住持名剎道場前,他都一概拒不就任,前後共有八次。
河西汾陽太子院,是一個有名的道場,曾經禮請他再三,他總是不肯前往,河西的道俗無法,便央求他的同學契聰禪師代為前往恭請。
契聰禪師到時,善昭禪師仍是關閉禪房,高臥不起。契聰禪師也不客氣地排闥而入,大聲斥責道:「佛法大事,請退小節,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首山諗),先師現已棄世,汝是有力荷擔如來大法之人,今是何時,上欲高眠?」

善昭禪師矍然而起,握住契聰禪師的手說:「非公不聞此語,吾行矣!」
因而到了河西,大闡宗風,足不出戶達三十年。道俗人等,皆以汾陽稱之,不敢直呼其名。

天寒罷參  禪僧來會:

河西汾陽地方,自九月以後,氣候就會寒冷起來。善昭禪師為體念大眾師故,規定自九月重九以後,便罷夜參。一日,忽有一異僧比丘,振錫而至,他對善昭禪師說:「會中有大士六人,為何不說法?」言訖不見。

善昭禪師很為驚異,從此便注意住眾,並寫一首偈語道:

「梵僧金錫光,為法到汾陽,
六人成大器,勸請為敷揚。」

不欲出山  李候堅請:

龍德府尹李候,過去與善昭禪師私交甚篤,他想請善昭禪師去住持承天寺的道場,可是善昭禪師的老毛病又發了,怎麼說他都不肯接受府尹的美意。

李候曾派了三次專使往返迎請,第三次使者回去,受到李候嚴厲的斥責,非要他把禪師請來不可,否則將受重重的處分。

使者第四次來請禪師,禪師仍不肯去,使者急得聲淚俱下的說:「大師!請你慈悲慈悲我吧!我請不到大師,回去要受處分。如果大師不肯去,我也不能回去了。不然,我就死在大師的面前!」說罷,竟放聲大哭起來。

善昭禪師笑道:「我因老病所纏,故不欲出山,李候一定要我去,好吧!你先回去,我隨後便來。」

使者見汾陽善昭禪師答應肯去,歡喜的說:「禪師願去就好,我先回去稟告候爺。」

生死自由  提前往生:

汾陽善昭禪師招呼設齋,召集大眾一齊來吃齋,一面吃齋,一面派人為他治裝,一切都準備好以後 ,他對大眾說道:「老僧去也,誰人隨得?」

有一僧說:「弟子願隨老和尚去!」
禪師問:「你一天能行多少路?」
僧答:「我一天能走五十里路。」
禪師說:「你不能隨我去。」
又有一位僧人站起來說:「我願隨和尚去!」
禪師問:「你一天能行多少路?」
僧答:「能走七十里。」
禪師說 :「你也隨不得老僧。」
最後,侍者出來說:「我隨和尚去!」
禪師問:「你一天能走多少路?」
侍者答道:「和尚到哪裡,我能到那裡。」
禪師點頭說:「你隨得老僧。」少停,又對侍者說 :「我先行矣!」

他們原來正在吃齋,一聲行矣,忽然停著不動。侍者見師已去,也站到禪師身旁,立化而去。
原來他們不是去承天寺,因為被李候催逼不過,所以便提早往生去了!

、未死先祭的德普禪師

德普禪師,趙宋神宗時候的四川緜州人,年幼有奇志,見解卓越。一日在路上遇見富樂山的靜禪師,就對他合掌道:「此吾師也。」

靜禪師很奇怪,這小孩怎麼說我是他的師父呢?因而和他談了幾句話,靜禪師頗為驚異,見他所說的話,不是常兒的口吻,所以就把他帶回山中做小沙彌,而他的一舉一動,都老成持重,像個老修行一樣。

靜禪師對人說:「此子賦性豪縱,是不受控御的人而現在能折節杵臼之間,以事眾為務,甚為稀有。」

弱冠臨講席  呵斥老古椎:

德普禪師十八歲受具足戒後,就開講席,講解唯識、起信論。兩川的緇素,沒有一人敢出來詰難他,當時的人稱他為義虎。

他講解經論時,常常指責圭峯禪師的疏義多有臆說,並指責其失誤處,誡學者不可信受。
在那時候,他不過是一個年青的講師,竟敢在講壇上,大膽的批評古德的錯處,因而引起在場的一班耆宿長老的不滿。

有人對他說:「圭峯是清涼國師所印可的,你怎可信口雌黃,蚍蜉撼樹?」

德普禪師嘆道:「學者以名位惑人之失,清涼、圭峯他們又不是四目八臂,我們為什麼要自甘退屈呢?」

從此,就離開四川,到荊州等地遊化。

與禪僧共話  南公會下得旨:

德普禪師在荊州金鑾,一天夜間與一衲僧共語,德普禪師知道那位衲僧是一位飽參諸方的禪者,因而便與他討論起禪教之事來。

德普禪師原是一位講師,所以他問那位禪僧道:「經論何負禪宗,為什麼禪門的長老們都加以譏訶呢?」

禪僧答說:「因為那是識情義理思量邊的事。」

德普禪師問:「開示悟入,若不以經論開示學人,怎能悟入聖道?」
禪師道:「唯經論是仗,只能讀、能知、能解,而未能證聖成道,其毛病就是惟以死語,是所知障故。」

禪僧反問德普禪師道:「經言『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你未成佛,你相信不?」
德普禪師答:「世尊實語,豈敢不信。」

禪僧問:「既信了,那為什麼還遠來呢?」
德普禪師答:「聞禪宗有別傳法門,所以才來。」

禪僧答說:「是則未信,非能信也。」
德普禪師問:「其病安在?」

禪僧說:「積翠南禪師出世已久,快去參謁,不宜再後,見了當能使你病癒。」

德普禪師即日便束裝就道。熙寧元年,到黃龍南禪師會下參謁,不久,在南公的話語下大悟,因而自驚嘆的說:「兩川義虎,竟不消此老一唾!」

未死先祭  去得奇異:

宋哲宗元祐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禪師對弟子們說:「諸方尊宿死了,叢林必祭,我以為這是徒然虛設,因為人死以後是吃不到的,我若是死,你們應當先祭我,從現在起,你們可以開始辦祭了!」

大眾以為他說戲語,因而便亦戲問說:「和尚幾時遷化呢?」
德普禪師說:「你們祭畢,我就決定去的。」
從此,便煞有介事的假戲真做起來。幃幃寢堂設好,德普禪師坐於其中,弟子們致祭上香、讀祭文、跪拜上食。普師一一領受饕餮自如。
門弟子們祭畢,各方弟子依次排定日期悼祭,上供養,一直到元祐六年正月一日,大家統已祭完了。於是德普禪師對他們說:「我明天雪霽便行!」

說此話時,天上正飄著鵝毛雪片,到了次日早上,雪忽然停止,德普禪師盤坐焚香而化了。

這真是別開生面的死法,不但死得好,而且死前先祭,有祭必吃,真是有趣。




三一、燒除神像的元祐禪師

山西雲居元祐禪師,俗姓王,上饒人氏,十三歲出家,投承天寺齊晟法師為師,二十四歲受具足大戒,依南禪師十多年,參究向上一著。

後來又在湖南衡嶽馬祖故基上,建一所茅蓬住下,各方來依侍的僧伽日益增多,元祐禪師的聲譽也播揚於荊楚之間了。不久,便被湖西道林的信士們請去,是為道林堂上第一代開山之祖。

神像遷單  拋入湘江:

道林是湖西的好道場,可是供設的神像亦為湖西各佛寺之冠。
元祐禪師到來之後,首先便來一次大掃除,把大神殿中所供的全部偶像加以遷單,統統除去,把神殿改為禪堂坐香。

當祛除神像時,寺中的役夫們都不敢動手。元祐禪師便自己動手,把那些不知名的神像一律拋棄於江中。他說:「昔本不成,今安得壞,吾法聖解尚除,況存凡情呼?」

這真是一法不立,聖凡情盡,不著一切相。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過這只能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未達其境的人,還是不效法的好。

不受封賜  師法古人:

元祐禪師住道林六年,殿閣崇成而不住,飄然的去到江西廬山。南康太守請他住持玉磵寺,徐王聞他之名,奏聞皇上,賜以紫衣方袍,元祐禪師不受恩賜,並作偈辭之說:

「為僧六十鬢已華
無補空門愧出家
願乞封回禮部牒
免辜盧老衲袈裟」

有人問他為什麼辭而不受呢?他說:「人主之恩而王公布施,非敢辭,以名近也,但以法本等耳!從前惠滿禪師不受宿請,他說:『天下無僧,乃受汝供。』惠滿禪師尚且如此,我何人也?」

歸住雲居  說偈而化:

王安石之弟王安上居士,問道於元祐禪師,聆聞之下,大為敬仰,因禮請元祐禪師出住雲居,元祐禪師也很樂意,他說:「我當攜此骸骨,歸葬封頂耳!」所以便登輿而去廬山。

宋神宗壬申年七月七日的夜間子時,元祐禪師忽然召集大眾到方丈室來,對大眾說:「我三住持,不傳一法,火風聚散,物理常情,我死之後,不得依世俗厚葬,不許哭泣,當依照佛法,火化可也。」
又說偈道:
「今年六十六,三處因緣足;
夜半火燒山,跳入火中浴。」
說畢而化,火化得五色舍利很多,門弟子為他建塔供養。









三二、不受封賜的道楷禪師

道楷禪師,宋徽宗時的沂州(山東臨沂)沂水人。他為人剛勁耿直,從小即修學佛道,隱居在依陽山中。
後來去到汴京術臺寺,參加度僧考試合格,纔剃度出家為僧。
後參謁青華嚴於淮山海會寺,於青禪師的座下開悟了玄旨。

道楷禪師於元豐五年回到沂州馬鞍山,從此開始到各地擔任住持。初任沂州大洞,繼遷西洛的招提龍門,又接住郢州的大陽、隨州的大洪這些地方的住,都是由當時的朝公卿們,為之敦請而住持的。

     徽宗封賜  不肯接受:

宋徽宗崇寧三年,有聖旨詔往東京十方淨因禪寺。大觀元年,又移住天寧,使他有欲罷不能之,可見道楷禪師之為朝野人士的尊敬和崇仰了。

開封尹李孝壽居士,表奏道楷禪師的道行,實冠絕當時,請求皇上加以褒揚。因此徽宗皇帝御賜紫衣袈桬,並封號為定照禪師。

        然而道楷師對這種榮耀不肯接受,當他接到聖旨,焚香謝恩後,隨時就上奏本謝辭,大意說:「蒙皇恩詔封貧道為定照禪師的封號,又賜貧道紫衣袈裟等。臣行業遷疏,道德綿薄,常自發誓願不受名利,堅持此意已很多年了。現今若蒙受皇上殊恩,接受封號,則臣自違宿願,何以教人?所有前件恩牒,不敢領受,伏望聖慈,察臣微悃,非敢飾詞,特呈表奏聞,貧道沒齒行道,上報天恩。」

這一篇辭陳,徽宗看過就交給李孝壽看,再由李孝壽親自前去說明朝廷旌善之意,可是這位剛強孤耿的道楷禪師仍然不肯接受。
遭遣淄州  建菴湖中:

由於道楷禪師一再違旨,所以徽宗大怒,勒令有司責問。
辦這件事情的官吏,對道楷禪師性情也深為瞭解與信仰,因此就想開脫他的罪刑。於是他就說:「我看長老,面容枯悴,是有什麼病吧?」
那知道楷禪師不領會有司的用意,回答說:「我平日是有病的,可是現在已沒有病了。」

有司又暗示他道:「如果長老說有病,依法是可以免除罪譴的。」
道楷禪師說:「我平生就沒有說過妄語,豈能倖免稱疾而求脫罪?」

有司便因此太息不已。道楷禪師因而受譴罰著縫掖囚衣,貶至山東緇州去。

動身啟程時,都城道俗見者莫不悲淚,然而,道楷禪師仍然是氣色閑逸,了無事事。到了緇州結茅而住 ,次年春天,皇上有赦放,他自己建菴於芙蓉湖中,跟隨他的人有數百,道楷禪師恐怕人多又要惹禍,因此每天每人只能吃到一碗粥,不堪其苦者去其大半,但最後還有一百多人,環侍道楷禪師受苦不去。

深山隱居  與虎相戲:

道楷禪師在行道時,曾隱居深山,與虎為鄰,他們相處得很和穆。
有一次,母虎生了四隻小虎。滿月後,一天,母虎出洞去了。道楷禪師一時高興,就到老虎洞裡抱了一小虎回來養著玩。
不久母虎回來了,起初看牠很高興,逗引著小虎玩,忽然牠發現少了一隻小虎,便怒吼咆哮的奔跑出來,驚得羣鳥皆鳴。道楷禪師馬上把小虎送還給牠,母虎才安靜下來。

伊陽縣韓承議為他寫了一首詩說:
「老叟依山人事稀,
虎馴菴畔怪來遲;
寥寥石室塵埃滿,
不知何日是歸期。」
上賜匾額  臨終示偈:

徽宗政和七年的冬天,皇上賜他居所匾額曰「華嚴寺」。政和八年五月十四日,道楷禪師無疾而終。

在未去世以前,他留給侍者一首偈說:
「吾年七十六,世緣今已足;
生不受天堂,死不下地獄,
撒手橫生三界外,騰騰任運何所拘
























三三、宋朝宰相張商英居士

張商英居士,天覺,號無盡,十九歲應舉入京,路經一個姓向之家,向員外曾夜夢神人對他說:「明日接相公!」

次日,張商英果然來了,向公向他注視良久,心想這人就是夢中神人所說之人了。因此對他勞問有加,招待他食宿,並對他說:「秀才如果未娶,我當以小女奉侍灑掃。」

張商英因為出身貧寒,向家很富,所以謙辭再三。
向公說:「此去就是不中,我也不爽前約的。」後來,張商英果然進京高中及第,因此便取向女為妻。
獨坐書院  著無佛論:

張公初次為官,任主簿之職。一日路經一座佛寺,進去看看,見寺內有梵夾藏經,且金字閃耀,整齊莊嚴,因而慨嘆道:「吾孔孟之書,竟不若胡人之教乎?」

張商英不信佛教,見別人對佛如此仰重,所以心中很不自在。從佛寺回去後,獨坐書院,研墨吮筆,憑紙長吟。他的太太向氏夫人,問他夜深何不去睡?他就把白天在佛寺中所見告訴向氏,並說:「我現在正擬寫一篇『無佛論』,不承認有佛的存在,不過,尚未打好腹稿,所以尚未下筆啦!」

向氏聞言微微一笑說:「既然無佛,何論之有?若欲下筆,當寫有佛論才對!」張公聆聽其妻向氏之言,值得考慮,因而作罷。

讀維摩經  學佛好禪:

後來,張公因訪問一位同事,見他家佛龕前放有書卷,問是什麼書?同事答說:是維摩詰所說經。張公隨手打開看了一段:『此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因而嘆道:「胡人之書,亦如此奧妙嗎?」

又問他那同事:「此經有幾卷?」答:「三卷。」於是張公就把經借回去看。張公正在書房讀經的時候,向氏進來問他看的什麼書?他說:「維摩詰所說經。」向氏說:「可熟讀此經,然後著無佛論。」張公悚然異其言,從此,便對佛教深生敬信,尤留心於祖道,愛好禪門公案。

參見從悅  體禪入微:

宋哲宗元祐六年,無盡居士任江西漕運使,到任後,先去謁見東林照覺總禪師,照覺總禪師詰問其見地,與自己符合,為之印可。
後來,因公務之便,過分寧,先致敬玉谿慈,次及諸山,最後到兜率從悅禪師處,從悅禪師為人短小,張公聽龔德莊說從悅禪師聰明可人,因問從悅禪師道:「聞公頗善文章?」從悅禪師大笑說:「運使公,失卻一隻眼了!」

無盡對此答覆很不以為然,因為他自己對禪已有很深的造詣,今聽從悅禪師口氣,好像有輕視他的意味。

原來,當無盡居士尚未到寺的前夕,從悅禪師曾夢見日輪升天,被他伸手取回,因此天明對首座說:「聞張運使不久過此,我當已深錐痛劄,若肯回頭,將是佛門幸事。」

首座師說:「今之大丈夫,受人奉承慣了,恐怕他要惡發,別生事端!」
從悅禪師說:「正使煩惱,也只是我退出此院,別無他累。」

次日,無盡到院,談話不契,無盡只是稱賞東林的照覺總禪師,從悅禪師仍不以為然。
張公於寺後擬瀑軒題詩中有兩句說:「不向盧山尋落處,象王鼻孔謾朝天!」意思乃譏從悅禪師不肯向東林之意。
從悅禪師對無盡居士說:「東林既然印可運使,運使於佛祖言教有少疑否?」
無盡居士說:「有!」
從悅禪師問:「所疑為何?」
無盡居士答:「我疑香嚴獨頌,還有德山拓缽話。」
從悅禪師說:「既有此疑,安得他無?」稍停又說:「只如嚴頭所言,末後一句是有耶?是無耶?」
無盡居士說:「有!」從悅禪師聞聽,大笑而回。這一笑,笑得張公不是味道,弄得他一夜睡不安穩。到了五更下床,不慎觸翻了溺器,乎猛省大悟前話,因而訟道:

「鼓寂鐘沉拓缽回,嚴頭一拶語如雷;
果然只得三年,莫是遭他受記來?」

隨即,穿好衣服,馬上跑到方丈室叩門道:「開門!某已捉得賊了!」從悅禪師在房內應道:「贜在何處?」張公又被他這問話給愣住了,弄得竟無話可答。從悅禪師在內又說道:「運使且去,來日相見!」
次日,張無盡居士舉前頌,呈所見。從悅禪師對他說:「參禪只為命根不斷,依語生解,塞諸正路,至極微細處,使人不覺墮入區宇。」從此,張公敬仰從悅禪師,待以師禮。

又是一種死法:

關於張無盡居士的事蹟很多,他的著作有關佛教的都已入藏。他沒著「無佛論」,信佛後卻著了「護法論」問世。

宣和四年十一月的一天早晨,口占遺表,命弟子代書,他把自己的枕頭擲到門窗上,聲如雷震,大眾為之一驚,再看他時,已經化去了。







三四、賣生薑的自寶禪師

瑞州洞山自寶禪師,安徽壽州人,他出生於一個娼妓之家,所以連個姓氏也沒有。雖然他的出身不大光明,然而他的為人卻是廉謹不苟,信慕佛法後,投硤石寺出家,修頭陀行,糲食垢衣活命,後來參謁五祖戒和尚發明心地,因而聲名大著。

需要生薑  拿錢來買:

自寶禪師在五祖戒禪師座下,負責庫房裡的柴米油鹽出納。
有一日,戒禪師生了病,請大夫診斷後開了藥方,須要生薑做藥引子。戒禪師派侍者向庫司取些生薑來煎藥。侍者到了庫房卻被自寶呵斥了一頓:「常住的東西,和尚需要,可拿錢來買!」

侍者沒有拿到生薑,空手回到方丈室,把情形告訴戒禪師,戒禪師聽了當時很生氣,當一任住持,生了病,向庫房要一點生薑做藥引子都要不到!
可是戒禪師再一回想,不但不生氣了,反而很讚許自寶禪師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本來嘛!常住的東西是公有之物,個人生病需要生薑,可以拿錢去買,不能假公濟私的。

戒禪師令侍者拿了錢到庫房去買,自寶禪師接錢取生薑給他,分毫不苟,自此戒禪師對自寶禪師非常器重。

住持洞山  馬見而跪:

自寶禪師到了洞山,住持聰公對他特別敬重。不久,聰公辭世,遺言令自寶禪師繼任法席,恰好地方郡守也去信給戒禪師,請他推介一位有道德的高僧來住持洞山。戒禪師看過來信後說:「那個賣生薑的漢子,不是在洞山嗎?」從此,寶師就任了洞山的住持。

有一天自寶禪師在山門外持杖而立,忽有人喝道而來。自寶禪師問他:「什麼人要從此經過?」
「縣尉令,快點避道」役吏答。
自寶禪師站在路邊不動,縣尉令乘著高馬揚揚而來,那馬走到自寶禪師跟前停步不走了,並且把前蹄跪下來,向寶師行敬禮狀,自寶禪師笑著說:「這畜生才識人!」
縣尉知是自寶禪師,下馬作禮後才揚長而去。
後來自寶禪師住持雲居山,一天夜裡,見山神來為之肩輿,繞寺一匝,自寶禪師呵道:「抬方丈去!」

③ 妓逼同榻  禪坐達旦:

自寶禪師持戒嚴謹。他最初當行腳僧時,曾住宿旅店,哪知那家旅店,竟是一所變相的妓女院。那天夜晚,妓女逼他同寢一榻,他不得已,就用老僧入定的方法,在榻上坐了一夜,妓女因天冷也好心的將棉被為他披上,就這樣一睡一坐的過了一夜。
第二天,妓女向他要宿夜錢,他照數給了,當臨走時,他把那條蓋被燒了而去。
         自寶禪師走後,妓女照實話告訴鴇母,她們又去把自寶禪師追了回來,向他頂禮懺悔,自寶禪師為她們開示了佛法而去。
示偈  坐化:

自寶禪師見寺裡的住眾,有些人戒行不精,行為放蕩,也因戒禪師晚年隨便了一些,他也不測戒禪師的高深,所以有一天他上堂說偈道:

「嗟見諸誵訛,高清行濁多;
若無閻老子,誰人奈我何!」

後來,戒禪師訪大愚禪師,於僧堂前正談笑時,倚著杖化去。自寶禪師因此對戒禪師有點內咎。從此,自己更加精進,最後也無疾坐化。




三五、為岳飛最崇敬的道悅禪師

道悅禪師,曾任鎮江金山江天寺的住持,他是宋朝名將岳武穆最崇敬的高僧。當岳飛被奸相秦檜從朱仙鎮召回來的時候,路過金山時,道悅禪師勸他出家,不要回京了。然而,岳飛一本耿耿的忠心,明明知道此行不利,他也要進京,臨別時,請道悅禪師再開示幾句法語,到悅禪師對岳飛說了四句偈語道:

「歲底不足
謹防天哭
奉下兩點
將人毒害」

岳飛當時不知其意,直到被捉下獄,含冤遭毒的時候,方才解悟。那一年十二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日,同時當天晚上下起雨來,岳飛聽到雨聲,就預知自己已經災難臨頭了,這正好應了道悅禪師的偈語:「歲寒不足,謹防天哭」,「奉下兩點」是「秦」字,指秦檜,「將人害毒」,果然不久,岳飛便被秦檜害死在風波亭上了。

生死自由  奸相奈何:

秦檜害死了岳飛,問劊子手道:「岳飛臨終時有什麼話說?」
劊子手說:「他只說了一句:悔不聽金山道悅禪師之言。」
秦檜得知此事,馬上派何立帶兵到金山捉拿道悅禪師。
當何立到達江天寺的前一日,聚眾升堂說法,最後說了四句偈道:
「何立自南來
我往西方走
不是法力大
幾乎落他手」

說罷,即時坐化。當時大眾不知何意。次日,何立帶兵到了,他們才恍然大悟,好在道悅禪師法力無邊,說走就走,生死自由,就是有名的奸相-秦檜,也奈何他不得。

三六、馮公說法梵語唐言

馮揖居士,宋高宗時候人,紹興丁巳年,官拜給事職,公餘之暇,輒喜禪,有時叩諸名宿,深究禪門公案,後來住於龍門,跟隨佛眼遠禪師問道習禪。

萬象獨露身  大地杲上座:

一天,馮公同遠禪師經行佛事,偶然有一童子走向庭堂,口中吟道:「萬象之中獨露身!」

遠禪師用手指在馮居士的背上摩一下道:「好聻!」
馮公從此會了禪機。

有一天,大慧禪師於明慶殿堂上說法畢下座時,馮居士趕上去挽住大慧禪師問道:「和尚每次在士大夫前說:『此身絕不作這蟲豸。』今天為什麼拜缺了呢?」
大慧禪師說:「盡大地是一個杲上座,你向什麼處見他?」
馮居士擬欲回答時,慧禪師上去就是一掌!馮居士說:「是我招得。」

理會公案 契機因緣:

一日,慧杲禪師昇座說法,馮公亦在座。
慧杲禪師舉藥山問石頭的公案道:「藥山問石頭:『三乘十二分教,我是粗知其意,聞聽南方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實未明了,希望和尚慈悲開示!』

石頭禪師說:『這麼也不得,不這麼也不得,這麼不這麼總不得,你作麼生?』

說得藥山罔然無措,不知是何旨義。

石頭見他不契,又對他說:『你的因緣不在這裡,可往江西見馬大師去!』

藥山依言往江西。到了馬祖那裡,藥山仍以在石頭禪師那裡的問話,請問馬大師。
馬祖說:『有時教伊揚眉瞬目,有時不教伊揚眉瞬目;有時教伊揚眉瞬目者是,有時教伊揚眉瞬目不是。』

藥山聆聞,於馬祖言下大悟。」
慧禪師說法畢,下座回方丈去了。

馮公說偈  梵語唐言

馮居士聞法以後,隨慧禪師後趕來方丈室,問慧禪師道:「剛才和尚說法所舉的公案,我亦理會得!」

禪師說:「你如何理會得?」
馮居士說:「恁麼也不得,蘇盧娑婆訶,不恁麼也不得,悉利娑婆訶,恁麼不恁麼總不得,蘇盧悉利娑婆呵。」

大慧禪師聽了很感有意思,即答以偈說:

「梵語唐言,打成一片;
咄哉俗人,得此三昧。」

馮揖居士開悟後,所到之處,如老比丘一樣參禪入定,當時的人,都不以官位稱呼他,稱他為長老,他也因此作了一首詩
偈道:

「公事之餘喜坐禪,
少會將脇到床前,
雖然現出宰官相,
長老化名天下傳。」

紹興二十二年的秋天,奏請皇上告老還鄉,並預知死期將至。
臨終已去 開眼再書偈

一日,他告訴親友們說:「我於十月三日報終。」

到了十月三日,派人於後廳設置高座,來客接送一如平常,到了上午巳時,他下階朝著朝廷拜了幾拜,請漕使代理他的職位,自己穿上僧衣僧履,升上高座,囑咐在場的官吏道俗們,各宜扶持教門,建立法幢。

吩咐已畢,拈起杖,按在膝上,便坐化而去了。

這時漕使說:「安撫去住如此自由,何不留一頌表罕聞呢?」
馮公本已去了,這時他又張開眼來,索了紙筆,寫了一首偈道: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
老人言盡,龜哥眼赤。」

書畢,擲筆而逝。














三七、死後再活的遇安禪師

遇安禪師,福建人,出家後經常研究楞嚴經,因此當時的人都稱他為安楞嚴,不以本名呼之。

當他將要逝世時,弟子蘊仁等侍候在旁邊,安禪師對他們說偈道:

「不是嶺攜得事,
豈是雞足付將來。
自古聖賢皆若此,
非吾今日為君。」

說偈以後,浴更衣安然而坐,命人把棺材抬進室裡來,良久自己進入棺中;經過了三天以後,門人與本寺瑜闍黎,進室將棺啟開來看看,見他面目如平常人睡覺一樣,右脇安祥而臥。

四眾弟子們不覺悲從中來,有的不禁放聲大哭。

這一痛哭,竟把已死多時的遇安禪師從棺中哭醒起來。遇安禪師從棺中出來,集眾上堂說法,並訶責他們,不應痛哭。今後切不可再哭,如果再把我哭起來,你們就不是我的弟子。說罷,又走入棺中,安然的如入神定似的死去了。










三八、不怕死的和尚碧峯禪師

碧峯禪師,俗姓石,名寶金,安徽永壽人。母親張氏夫人樂善好施,一天有一持缽的僧人,以一幅觀音菩薩像交給她說:「謹事供奉,當生智慧之男。」不久,碧峯禪師降生,白光照室,六歲的時候就出家了。

參禪悟道  深通佛理:

碧峯年少聰穎敏悟,善於駁。後參如海真公禪師,示以法要,大起疑情,廢寢忘食達三年之久。

有一次聽到伐木聲忽然省悟:「父母未生前,今日方知。」急往真公禪師處求證。真公盡三十圓相以示,碧峯禪師皆能一一答出。
真公喜道:「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也。」

元順帝曾召至燕京祈雨,登壇應禱雨至。元順帝賜以金紋伽黎衣,封號寂照圓明禪師,詔請住持海印寺,但碧峯禪師辭不就任,懇祈還山修隱。

殺人將軍  不怕死的和尚:

明太祖朱元璋統兵打天下時,不知何處是未來帝業基礎之所。有人對太祖說:「可往見金碧峯禪師。」

明太祖到宣州,親自上山訪尋金碧峯禪師,金碧峯禪師跏趺端坐,不理不睬,朱元璋生氣的怒斥了一聲,金碧峯禪師也了他一聲。
朱元璋更發怒的問:「你可曾見過殺人的將軍嗎?」金碧峯禪師也大聲回答道:「你可曾見過不怕死的和尚嗎?」朱元璋轉怒為喜的作禮,問計未來大事,金碧峯禪師徐徐的答道:「建康之地可王。」
朱元璋後來即位於南京,就是受了金碧峯禪師暗示。
小鬼拿捉  碎缽入定:

據說有一次,閻羅王遣小鬼來傳金碧峯禪師,因為他的陽壽期限已經到了。小鬼來到金碧峯禪師住處,卻找不到人,去問當地的土地公,土地公說:「他入定了。」
小鬼問:「如何叫他出定呢?」
土地公說:「他最喜歡他吃飯用的金缽,你們找不到他,一敲他的金缽他就出定了。」

小鬼們依照土地公的話去做,果然金碧峯禪師就出定現身了,小鬼們一擁上前要捉他時,金碧峯禪師知道上當了,馬上又入了無相三昧定,任憑小鬼們打碎鉢子也不出定了。小鬼們捉不到碧峯禪師,只好空手回去交差。

  碧峯禪師說偈道:

「有人要拿金碧峯,
猶如鐵鍊鎖虛空;
虛空若能鎖得住,
再來拿我金碧峯。」

稍涉名相,便為物拘。修行學佛人,宜深自警惕。

龐蘊居士云:「寧可去其所有,慎莫實諸所無。」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