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菩薩戒的重要

 菩薩戒的重要

華嚴經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精舍有同修發心去受菩薩戒。在這裡首先要讚歎大家的發心,發菩薩心學做菩薩。戒律是佛教的根本,如果學得好,修行能成就無上菩提。能發心去受菩薩戒,是件很難得的事情。十方諸佛如來、歷代祖師大德、菩薩都勸人受戒,沒有例外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在《遺教經》裡教弟子們要遵守戒律。在他滅度後大家要「以戒為師」,就是要以戒律作為自己的老師、自己的和尙,而不是以人為師。

 

聽到「戒律」這兩個字,感覺很約束,好像要做到是很困難的,實際上這是大家被名相所轉,簡單講,戒律就是我們的生活守則,要像菩薩般地過生活,就要遵守這些做菩薩的原則,所以叫「菩薩戒」。也可以說是:想做一位菩薩應當要注意的事項。做到了裡面的事情,就是菩薩。做到滿分了,就是滿分菩薩;做到了多分,是多分菩薩;做到了少分,是少分菩薩,都是菩薩。不要害怕受了戒會犯戒,萬一不小心犯戒,是可以懺悔的,《菩薩瓔珞本業經》講:「有戒可犯名為菩薩。無戒可犯名為外道。」所以發心受戒,以世間人來講,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個很大的轉變。所以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發心去受。如果你目前沒有因緣受,你可以先學戒,常常讀誦,把戒本看熟、看懂。學戒要依古來祖師大德的註解來理解戒律,瞭解戒律的核心,抓到持戒的重點,重點就是心法。學菩薩戒,有菩薩戒的心法,要懂得該怎麼樣做一位菩薩、該怎麼存心,會存心以後,再表現出戒相、行持,那就是真正的菩薩了。所謂「戒能開發菩提本。學是勤修功德地。於戒及學常順行。一切如來所稱美。」可以請菩薩戒的戒本回去看。能夠發好心學,發好心持,那一切如來都稱讚你,龍天善神擁護你,你的功德會增長,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學佛人沒有戒律,很容易就退轉,因為沒有原則。一個人沒有原則,就沒有人格,說要做菩薩又沒有原則,那你就不是菩薩。戒律就是守則、原則,不能隨便開緣,不能放逸,既然發心受了,就要努力持守,利益一切眾生,以增長功德。《梵網經》說:「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戒就好像日月一樣,「日」就是太陽,「月」就是月亮,這世界要是沒有太陽跟月亮,這個世界就是黑暗的,走路也看不到,所以說「戒」如同日月,學佛人在菩提道上走,看不到道路,根本沒辦法走路,也沒有辦法行菩薩道,更沒有辦法成就菩提。「戒」又如同瓔珞珠,「瓔珞珠」就是現在人掛的首飾項鍊、裝飾品。大家愛用的名牌、奢侈品,就如同瓔珞珠,用來莊嚴自己的身相。把戒比喻作珠寶首飾,讓大家能配戴,古人是配「道」,學佛人是配「戒」,配戴著戒律,這樣你的行為、功德法身就莊嚴了。法身的作用是:你現在迷惑了,就產生了迷用,你發菩提心受戒、持戒,法身就起了戒律的正用。學戒能夠遮止一切惡法,能夠開發一切善法來嚴飾自身,這裡說的善法,包含世間善法及出世間善法,都能夠莊嚴功德法身。所以說:「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微塵菩薩眾,是指如微塵這麼多的菩薩眾,都是因為學戒而有基礎、有根本,終成就無上佛道。可見不能忽略菩薩戒的重要性,大乘佛法要興旺,一定要學菩薩戒,沒有學菩薩戒,只懂得一般事相上的戒律,那是沒有辦法使佛法興旺的,菩提道業也很難成就,再修頂多是個羅漢而已。你發心學菩薩戒、受戒,就得十方諸佛如來擁護。菩薩戒都是全分受,沒有少分受,也沒有退戒,一旦受菩薩戒是盡未來際,你這一生即使沒有成就,來生也能得遇佛法、得遇菩薩戒法,所以它的功德很大,且不可思議。所以諸佛如來、歷代祖師大德、都勸人受戒。

 

近來有出家人在毀謗印光大師,說他一生專門在搞世間法,說他沒勸人受戒,其實他有勸,只是沒有勸你,因為你沒發心。印祖往生了無法說明,我們後學來替他說話,印祖是淨土宗的祖師,絕對不容許那群「破內外道」毀謗他。大家看了印祖的《文鈔》,就知道印祖是不搞世間法的。祖師大德都學戒、持戒,歷代祖師對於戒律的要求非常嚴格,所以他們有成就。說祖師不提倡受戒,那是你胡說八道。

 

發心去受戒,到戒場要如法求受,一定要遵守戒會的規矩以及要求,要完全配合常住的規矩,不要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要心生煩惱,生煩惱就多禮懺。早上起來多拜佛,趕緊懺悔,把無始劫以來的戒障懺除,那就能夠得上品戒。受戒會有戒障,無論在家戒、出家戒都有,不要以為自己沒有。還沒因緣去的同修,可以打開菩薩戒的戒本,自己讀誦、學習,就能知道怎麼做菩薩。這些戒律對學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在家、在公司都非常有幫助,教你怎樣做學佛人,怎樣做菩薩,裡面都有教。末法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學戒律,只想用五戒、十善來當作「戒」矇混過去,其實十善是善法不是戒律,不要以為學個五戒、十善就很夠了,實際上是不夠的,因為五戒十善只在自身,並沒有發菩提心,所以要發心去受菩薩戒。祝福你們:能夠得上品戒,能夠如法受戒。受戒前自己勤加用功,多多禮懺,消除戒障,多念佛、多做功課,不要懈怠、不要放逸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金剛經一問 ~悟顯法師開示

 金剛經一問   ~悟顯法師開示


有同修問師父:師父開示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第一個法是世間法,第二個是出世間法

弟子的理解,第一個法是指非世間法,第二個是指世間法。


悟顯法師回答:

所謂法者,就是法相,非法者就是非法相,所以說第一個法是指世間一切法,非法相者即是,能非一切法者,泛指一切出世間法。

如果説經教來說,即是人法二空,所謂人空者就是人我執空,即是妄認一切色空諸法中有個我來主宰控制,楞嚴經所説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就是破人空,不隨世俗流,漸增至聞所聞盡,則根塵俱泯,人空斷除。這個是所謂法尚應捨

之後再除法空,根塵雙泯就是盡聞不住,泯空觀智,而亦不住盡聞之覺,更增觀行覺於所之覺也空,所覺就是根塵,能覺的就是空觀智,所以叫作覺所覺空,這個空觀智就泯掉了

再遣重空,(重空,就是能空所空,此二空皆遣除,重者二也。),空觀智到了極圓之處,所以說空覺極圓,則空所空之空也消滅,所以叫作空所空滅,如此則法空除矣,這個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何況非法。

再來則俱空不生,生滅滅矣,寂滅現前,真心顯露。

這個道理講起來是一大篇,所以我就簡單講,世間法,出世間法。

然不必做定解,因為大乘入楞伽經,有不同的解釋。

大乘入楞伽經說: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謂二乘及諸外道,虛妄分別說有實等為諸法因,如是等法應捨應離,不應於中分別取相。見自心法性則無執著,瓶等諸物凡愚所取本無有體,諸觀行人以毘鉢舍那如實觀察,名捨諸法。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謂諸法無性無相永離分別,如實見者,若有若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捨非法。復有非法,所謂兔角、石女兒等,皆無性相不可分別,但隨世俗說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識之所取,如是分別亦應捨離,是名捨法及捨非法。

所以說不必定解,第一個法字,一定是出世間,或是世間法,非法一定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

我這裡說,不做定解,是教廣解義趣,但是要不離實相法印,不是有無不定之解,有無不定,則因果顛倒,諸法實相道理錯亂,亂解一通,這個就叫邪見。要知道離開諸法實相的義趣就是邪見,就不是佛法了。



同樣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是一樣,眾生本具佛性,就像經文上說的:如母憶子,但是眾生背覺合塵,就是經文中所說: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今天眾生成佛之因緣成熟,發願返妄歸真,就如同子憶母之時,如是則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就是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說不相違遠,故而: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則天真本然之事。


所以大勢至菩薩,教我們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遣除種種煩惱,就像耳根圓通章所說
的,我們這邊把兩個章節會通來解,初於念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滅二相,了然不生。這個是妄念消亡了,再來,如是漸增。念所念盡,這個就根塵俱泯了,人空就破了。

再進破法空,所謂,念盡不住。覺所覺空。雖根塵雙泯亦不住於根塵雙泯之覺,再更為增進深入,遣除觀智,所以說覺所覺空,就是覺於所覺之覺也空,再繼續深入,空覺極圓。空所空滅。就是能空之觀智到了極圓之處,則重空亦遣,就是能空所之空也任運滅除,所以叫做空所空滅,到此則法空也破了。

生滅既滅。則寂滅之心現前。同樣的大勢至菩薩也能發大悲心廣度眾生,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同樣有三十二應入國土身,十四種施無畏力。

所以念佛圓通章說:今於此界接引念佛之人歸於西方極樂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是你們看耳根圓通章,也要能夠會通念佛圓通章,這樣才知道淨宗修行之路,這兩位菩薩都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在楞嚴會上前後呼應,為我們廣宣正法,令我們悟入佛知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