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推薦祖師大德善知識

若說到能依止的人,那祖師及古大德 自是不必說,直到清朝,

每一宗的傳人 幾乎都還算厲害,有在藏經中收錄的,還能令人安心。

近代可以參考的善知識,有(不依年代排列):

虛雲老和尚、弘一大師、道源老法師、廣欽老和尚、印光大師

王驤陸居士、元音老人、......。

夏蓮居居士、李炳南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

其餘的,不要來問,

別讓隨緣得罪人,(亂推薦要背因果,不敢胡說)

若問還活著的,隨緣推薦 悟顯法師,

在這塗鴉牆跟大家結緣佛法,多看多聽,自然會有擇法眼啦~

不過要說明的是:不要把法師、大德們對世間人的

方便法(俗諦)當做就是究竟佛法,如果你學佛總在取

世間法、取有相、貪著 這部分,那就不是真正想學的人,是假學佛。


佛出世的目的是要眾生 出離自己幻現的輪迴,

圓滿菩提。

學人絕不能因為自己還放不下,就講佛菩薩祖師也有講世間法,故意去壞亂有善根的人,將其引回 輪迴道。

如此果報必墮惡道。

佛見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凡夫看一切眾生都是『沒有根』。
你要跟佛學佛法?還是跟凡夫學世間法?
自己決定吧。

御選語錄7~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3/04-004.htm

御選語錄6

圓明百問

  問凡有一身。必有一心。清淨法心。百千萬億化心即不問。如何是圓滿報心。
  問既是頭頭顯露。法法全彰。為何被森羅萬象。色空明暗埋卻。
  問鐘聲鼓聲同來耳中。黑色白色同在目前。且道辨別的是。不辨別的是。
  問如何是覿體現前的。水中真火。火中真水。
  問有一絲毫。便多一絲毫即不問。有一絲毫。便少一絲毫事如何。
  問一人賣珠買產。一人賣產買珠。且道二人阿誰獲利。
  問兔角弓龜毛箭。發發中紅心。此人伎倆何如。
  問太陽中卻具太陰之體。太陰中卻具太陽之用。將此體用試定奪看。
  問大海內。有一通天徹地至寶神物。且道是什麼。
  問天上有件物。地上有件物。人上有件物。山河萬籟上。風雲星辰上。昆虫草木上。皆有一物。且道是何物。
  問屋棚為何在人腳下。臥榻為何在人頭上。
  問一人乘馬卻腳點地。一人步行卻腳不點地。且道是什麼人。
  問水結為冰。冰解為水。且道那箇是真體。
  問且道光含萬象是。光透萬象是。試檢點看。
  問松樹稍頭有一物。有體。松樹根下有一物。無體。且道是何二物。
  問圓月內有一點。太空中有一點。大地裡有一點。巨海心有一點。有人會得此四點。參學事畢。
  問大則遍滿三千即不問。如何是小則毫毛莫識。
  問金木畢竟是金木。為何水火不是水火。土為何又是土不是土。試道看。
  問四通八達易。七花八裂難。七花八裂易。四通八達難若檢別得出。許汝內外一如。
  問老鼠鑽入米囤裡。且道是鼠吃米。米吃鼠。
  問一人山頂立。一人山腳坐。二人相顧。且道誰上誰下。
  問如何是東行卻西走。如何是北走卻南行。
  問世尊說大藏經。訓導眾生之恩。初祖九年面壁。開示諸人之德。且道孰為深厚。
  問將四海投於一滴水。五岳移入一撮土則不問。將虛空收歸何處。
  問天無上有上。泉無下有下。空無際有際。海無邊有邊。且道箇什麼是無的。
  問以三千為已任。為何又道寸絲不掛體。
  問平伸兩空掌。一手有物。一手無物。且道卻是為何。
  問氈。蓆。乃萬毛千葦共相無明之所成。且道群毛眾葦無明。在什麼處。
  問一部華嚴經。內有一字與當人最切。且道是那一字。
  問歷歷三千界。為何又道湛湛絕點塵。
  問一間屋。棟梁椽柱。磚瓦土石基址。且道以何為體。以何為用。
  問以刀割水。且道是斷不斷。大好譬一事。試舉看。
  問春夏秋冬四序。以何為正令。
  問一圓青銅鏡。一方玻璃鏡。且道二鏡。那一鏡有痕跡。那一鏡無痕跡。
  問空中書字是。水面簽押是。泥上塔印是。
  問目下在土地上。有百千萬億魚鱉蝦蟹。浮沈游泳。諸人還見也否。
  問雪峰三箇木球。如何得合一球去。俱胝一指。如何得成三指去。試作用看。
  問萬有諸法。皆是鏡中花。水中月。且道鏡在彼。鏡在此。
  問五音六律合聲。五蘊六根合性。且道似同似別。
  問有因無為果。無因有為果。除此有無。以何為因以何為果。
  問人人腳跟下。有對金剛釘。為何各各步步不能插地。
  問天上群星。皆拱北辰。世間萬有。卻朝何宗。
  問一人飾粉塗脂。一人灰頭土面。一人浣濯灰土。亦不塗飾脂粉。且道三人孰優孰劣。
  問一人多夢。夢裡作得主。一人無夢。夢裡作不得主。且道二人孰優孰劣。
  問一般果子。桃為何甜。李為何苦。
  問一人道山中有水。一人道水中有山。二人內一人得體。一人得用。試辨別看。
  問萬有諸色。皆各分五色。萬有聲音。皆各合五音。且道何因有此差別。
  問如何是仰觀卻下視。如何是下視卻仰觀。
  問泥金剛鬍鬚儼然。且道四肢有寒毛耶。無寒毛耶。
  問相識熟人對面。如何得不識去。不識生人對面。如何得相識去。
  問古人言殺人刀。活人劍。今射一箭。殺一物活一物。且道活者何物。殺者何物。
  問器世界內瓜多子。情世界內魚多子。且道空世界內阿誰多子。
  問城東老母怕見佛。一人怕見太陽相同。太陽在東。此人避於西。太陽向西亦然。且道此人。住居何所。姓甚名誰。
  問一枝筆。具清淨法身。圓滿報身。百千化身。且道還有欠缺處也無。
  問地上有一群星。天上有一撮塵。試拈出看。
  問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兩句有一句親。一句疏。試檢點看。
  問如何是將大千撮來。如粟米大。
  問佛說三藏十二部。如語實語真語者。為何又道不曾說著一字。
  問大海汪洋。滔天波浪。為何不見一滴水。
  問山頂有一松樹。水底有一松樹。二樹同根。且道那裡是同根處。
  問五九合十四數。五九成四十五數。且道那句是體。那句是用。
  問拂子絲絲向下垂。為甚珊瑚枝枝撐著月。
  問投何色於水。水便變成何色。且道水性合色。色性合水。
  問晝明屬日。夜黑何因。試道看。
  問會絲為繩。以那一絲為體。聚毫為筆。以那一毫為用。試分析看。
  問山是山。水是水。為甚鹿不是鹿。魚不是魚。
  問有一人好靜而不淨。有一人好淨而不靜。且道二人有優劣也不。
  問且道鏡中花。水中月。較天中月。檻邊花。孰真孰幻。
  問古剎三門。且道那一門是正路。
  問山上有一人卻在山下。山下有一人卻在山上。且道二人相去多少。
  問千萬字中皆容一字。一字之中卻容何字。
  問日月。日日東升西落。風雲為何時刻不定。試比量看。
  問如何是峻嶺不高。如何是陂澤不下。
  問月光穿簾入。燈光透簾出。二光相合去。還道有分別也無。
  問金剛經內。有第一義字。包括全經之旨。且道是那一字。
  問引鏡照形。孰為真我。空谷應聲。孰是我聲。
  問上而最上者何物。下而最下者何物。外而又外者何物。內而又內者何物。
  問百爐焚百種香。且道以那一味為主。
  問雲無心以出岫。誰知無心。鳥倦飛而知還。誰知有意。
  問大地沙門一隻眼。為何千手千眼觀世音。
  問日下如何得逃影去。
  問二人執線兩頭。東扯西拉。且道誰是得者。
  問香燈一般是火。為何一有光。一無光。
  問海濱有一老姆。家有一甕。有時一甕中盡是海水。有時將甕水成大海去。且道具何神通(不可作大海投於一滴會)。
  問有一條線。從三十三天。直穿到十八層地獄。試拈出這一條線看(線不可作絲會)。
  問有一人。修行而不修行。有一人不修行而修行。且道孰是孰非(不可作執相修修無修會)。
  問玉琳國師不安。有僧問候。師云。我本無病。有甚好不好。且道此意如何(若道另有不病者則國師話成兩橛矣不可作此解誣謗)。
  問星月普印一潭。且道以那箇為主(不可作潭水為主會)。
  問凡人有六金剛圈。若能跳得出。許汝出三界(不可作六根六塵六欲六道會)。
  問三千大千。可是百千萬億化身否。答云。是。
  問目前叢叢蘆葦。可是百千萬億化身否。答云。不是。
  問云何得話成兩橛。笑答云。人情慣務遠而略近(且道意旨如何)。
  問人身內有一物。具一體五用。身外有一物。具五體一用。且道是什麼物(不可作五蘊六識五色五音會)。
  問水火之中。皆具殺人刀活人劍。且道鋒刃在什麼處。利害在什麼處(不可作焚漂飲食會)。
  問情世界器世界。萬有之中。有一物是我自已。試定當看(不可作儱侗會去)。
  問如何是上而又上之人。如何是下而又下之人。且道二人是同是別(不可作尊弁山上山下會)。
  問水因何解渴而不能解飢。飯因何解飢而不能解渴。答云。勤勞思歇。閒極思動。寒則思曖。熱則思涼(且道是何意旨)。
  問萬有諸法皆歸一空。且道空歸何處(不可作本分解路)。
  問缾盤釵釧總是一金。且道分也不分也(不可作製造前溶化後以道理講說會)。
  問心手水墨筆紙。且指出是誰成字(不可作和合相看)。
  問三千大千。色空明暗。萬有諸法。總是一箇字。且道是何字(不可作歸於一心一理會)。
  問不論聖凡賢愚。蝡動含靈。各各身中有一物最高。且道是何物(不可作頂會)。

    卷十三

    御製序

  達摩未到梁土以前。北則什公弟子。講譯經文。南則蓮社諸賢。精修淨土。迨後直指心傳。輝映震旦。宗門每以教典為尋文解義。淨土為著相菩提。置而勿論。不知不覺。話成兩橛。朕於肇法師語錄序。巳詳言宗教之合一矣。至於淨土之旨。又豈有二。這箇如摩尼珠。面面皆圓。如寶絲網。重重交映。如大圓鏡。萬有虛空。不得而出。如大火聚。萬有虛空。不得而入。誠乃不無不有。無欠無餘。果能了悟。則終日喫飯。不曾嚼著一粒米。終日著衣。不曾掛著一條絲。然則終日念佛。豈有為念佛所罣礙哉。如猶不能了悟。則色空明暗受想行識。盡是一場大夢。又何必但許人惡夢。而不許人善夢也。曹溪十一傳。而至永明壽禪師。始以淨土提持後學。而長蘆北澗諸人。亦作淨土章句。及明蓮池大師。專以此為家法。倡導於浙之雲棲。其所著雲棲法彙一書。於本分雖非徹底圓通之論。然而巳皆正知正見之說。朕欲表是淨土一門。使學人宴坐。水月道場。不致歧而視之。誤謗般若。故擇其言之融合貫通者。刊為外集。以示後世。如學人宗旨不明。即將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作無義味語。一念萬年。與之抵對。自然摸著鼻孔。如其巳得正悟。則丈六金身。是一莖草。三千世界。是一微塵。延一剎那頃於萬億年。擴一毫毛端為四大部。寶池金地。充塞現前。翠竹黃花。無非正受。於此淨土。正可隨喜。花開見佛。豈不是直指心傳也耶。是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望日。

    御選雲棲蓮池宏大師語錄。

    淨土問答

  問。念佛之心。無雜無間。即精進度。何故乃云不退墮耶。
  答。將謂精進。乃能不退墮。非精進。即是不退墮耶。辯此有二。一者。亦可即是不退。何以故。雖常言精不雜。進不退。然此二字。總之成就進義。古云精進度懈怠是也。進與退對。故精進即不退。二者。此重念佛普攝諸度。不重訓詁精進二字。況既云精進乃能不退。今念佛之人。永不退墮。則念佛即成精進。不必更求精進矣如所問。乃是精進念佛。非念佛即精進

  問。世人聞念佛念心。心淨土淨之語。因膠執內心。拂拭令淨。偏空自喜。撥無西方。及語心土一如。則曰我心非石。懷土奚為。蚓實含泥。黃壤豈侔金界。鰲誠戴岳。持地何若摶空。蓋亦喻似丹臺。象比蓮萼。四十脈絡。以當寶網交羅。一靈內朗。以況彌陀安住。近肺約西。通舌為池。法譬而巳。無論實境。則有引風水之凶吉。致子孫之興衰。例依正之互融。示機感之靡忒。此猶未委正因。未窮十妙。更求。明誨。傾此惡見。
  答。心淨土淨。語則誠然。但語有二義。一者。約理。謂心即是土。淨心之外。無淨土也。二者。約事。謂心為土。因其心淨者。其土淨也。若執理而廢事。世謂清閒即是仙。果清閒之外無真仙乎。至如攬身分而言淨土。此則邪見尤甚。苦報彌深。蓋吾佛唯明一心。而謬人恆執四大。是故認肉絡為寶羅。指妄想為真佛。肺屬西而便名金地。舌生津而遂號華池。鄙偽千途。莫可枚舉。豈知革囊不淨。幻質非真。徒費辛勤。終成敗壞。而復迷醉無知。竊附於心淨土淨之說。不但愚夫愚婦惑之。士大夫亦有受其害者。良可歎也

  問。或謂佛逼眾生。拋離骨肉。棄捨形骸。近別家鄉。遠投外國。魂爽幽幽。入此夢境。夢中獲寶。色色非真。聞之慘然。有何極樂。又云。在生亦是夢境。既全是夢。益復可悲。將謂菩薩先醒。卻行如夢六波羅密。則實報莊嚴。更成恍忽矣。我其歸常寂光乎。寂光無色。莽渺安依。不如寓世夢間。一任獻吉憎惡。
  答。虛浮界內。是夢非真。常寂光中。是真非夢。世人以夢為真。以真為夢。顛倒如斯。良可悲矣。豈知骨肉之即讎冤。形骸之為桎梏。得生淨土。是則脫沈痾而再獲天年。釋狴犴而榮歸故里。名之極樂。詎不然乎。若夫菩薩行門。雖云如夢。譬之大喜將臨。夜現吉祥之境。豈比重昏失曉。魂招凶惡之徵。蓋菩薩在夢而將甦。凡夫由夢而入夢。至於寂光。則朗然大寐之得醒矣

  問。世人求往生者。非即欲往生者也。就使正禮念時。佛現其前。引之西往。必辭以化緣未周。婚嫁未畢。幸少須臾無死耳。復有一人異於前人。力修三昧。無間六時。慮後倦勤。失此機會。便乃投身自斃。縱火自焚。既匪捨報安詳。如入禪定。佛憐其愚。亦肯手相接否。
  答。智人之修淨土也。在生。則自淨其心。報滿。則任緣而往。不欲生而戀著世緣者。慢也。急欲生而自殘軀命者。愚也。如是之流。輕則攝入魔群。重則沈於惡趣。日光普照。不及覆盆。佛雖大慈。莫之能救

  問。王臣往生。是不舍國事者也。居士往生。是不舍家事者也。夫居士一心念佛。或無他礙。若王臣之勞於王事。當不若家事之可推諉者。楊無為諸君。亦何嘗被鰥官之剌。而竟致化佛之迎。豈軍旅政刑。一切不妨往生乎。抑彼念念與實相不肯乎。
  答。達心之士。萬機萬變。而國政非繁。執境之流。一夫一婦。而家緣尚累。譬之明鏡照物。終日照而無勞。空谷傳聲。多眾傳而不困。如是。則大君不異世尊。百辟何非海眾。都俞吁咈。而妙法交宣。慶賞刑威。而真慈平等。王事佛事。打成一片。何淨土之難生耶

  問。今之迷者。猶背燭而坐。回首無不見燭者。彼一念緣佛。便應見佛。如必念之熟而後見。將回首見燭者。亦必瞪目熟視。久而後見哉。向令佛設善權。念佛時隨念見佛。停心絕念。及與雜念時。便爾懵然。斯人人念佛矣。安有闡提耶。
  答。太陽日日當天。而戴盆不覺。明鏡時時對面。而瞽目無知。念佛之人。念念與彌陀相接。而自昧自迷。何以異於是。良以心水不清。佛月不現。眾生自咎。於佛何尤。且明燭在背。回首幾人。指點徒勞。堅然強項。乃責佛之難見。亦獨何歟

  問。黃帝內經。明大惑之病。謂目中無端。忽有所見是也。今學人於本無中。忽有所見。與見鬼何別。又云。將死之時。乃得接引。所謂時衰鬼弄人。捨身而隨之。不亦大惑歟。
  答。無故而忽見。安得非邪。昔觀而今成。安得非正。蓋因果之常理也。淨業學人。應須平日。考因果之根原。辨邪正之微細。至於臨終所見。魔佛顯然。誰足為惑。如觀立佛。而現坐佛者。魔也。正報依報。不與經文符合者。魔也。以空觀空而隱者。魔也。苟為不然。則淨心成就。淨境現前。接引往生。訓垂金口。安得與無故忽見比耶

  問。或云西乃天傾物老之方。人死念絕。乃得生彼。又云天傾之處。地為有餘。有餘則能廣容往生之眾。又云庚辛屬金。金不變壞。以示不退轉之義。又云萬物以西而成。百果皆實於秋。行人東方行因。西方證果。竊為往生。乃是生機。何不入東方生物之府。而反入肅殺之地。若標第一義諦。何不直於中央攝人耶。無乃但論一時當機。所謂西者。無所取義歟。
  答。如來一語。多義攸含。但邪正殊途。理應揀擇。若云念絕。則誰生念。若云地容。則地容有限。金性不變。秋位司成。二義為近。據實而論。亦不盡然。蓋虛空無盡。世界何窮。今此極樂之邦。東觀則西。西觀則東。南北二方。亦復類是。釋迦勸往。故說西方。別佛讚生。必標他向。那得執西立義。膠固不融。不然。童子遍參。何復南為正位。藥師示現。乃令東亦淨方。但歸心一處。專念斯成已耳

  問。兜率。彌勒宮也。昔人往往發願求生。具有儀法。至唐道昂。專修西方。而臨終兜率來迎。夫兜率可不願而致。西方似亦可不願而致矣。又或誓取銅輪。反得鐵輪。誓取金臺。反得銀臺。則誓取西方淨土。反得東方淨土。亦未可知。
  答。十善戒定。生天之正因。發願回向。淨土之正因。故生天者。容有不資於願。而生淨土者。無願則不成。蓋淨土非無善力。而願乃居先。生天亦假慕求而善為之主。世有初修天業。後一意西方。是以歿現玉京。俄隱跡而重彰佛國。正專求之所感。豈漫修而可成。至如銅鐵未符。金銀稍隔。則是求上僅得其中。然而終竟必如其願。志西方而功未就。要於人天善道受生耳。若能純一用心。堅誠發願。西則必西。何東生之足慮

  問。懺中所禮佛。乃盡三世。而所念佛。獨一彌陀。固謂三世諸佛。無稱名之願耳。然彌陀亦有多名。具在經中。隨取一名。持之得否。據小彌陀經。翻為無量壽。無量光。而觀經獨稱無量壽者。豈能觀之智。所觀之光。即為光耶。六方佛中。其西亦有無量壽者。即是此佛自讚否耶。
  答。如來名號。誠曰多端。但取偏熟眾生耳根。於中實無差別。惟彼彌陀之號。普遍十方。故令稱念之人。皆歸一致。且無量壽是唐言。阿彌陀乃梵語。而壽量現等虛空。光明自遍宇宙。舉體該用。但云無量壽足矣。若夫十方諸佛。覈之歷有同名。釋迦尊稱。多之至於無算。極樂教主。何獨不然。非佛自讚。亦無疑矣。今時有人孰念釋迦。而不念彌陀者。自以為是。拗眾稱高。噫。釋迦使汝師彌陀。而汝不從教。譬之子違父命。而不就明師。雖日呼其父。安得不云忤逆

  問。極樂之樂。從情識生。三禪而上。巳不耽樂。九品之內。顧復求樂。何也。若云。寂滅為樂之樂。豈必緣衣食自然。無有眾苦而得名乎。若云。淨土唯心。心體常樂。何為又言觀佛心者。大慈悲是。
  答。極樂雖接凡情。其實有二。一者。對苦說樂。無有眾苦故名極樂。二者。稱性說樂。無苦無樂。故名極樂。此之真樂。豈情識之擬耶。又聲聞以寂滅為樂。大聖以慈悲為樂。則大慈悲心。非即常樂乎。而世人以戚戚言悲。抑末矣

  問。一人作佛事。諸佛應盡知。十方佛來迎。是人何所向。諸佛本同跡同。種種皆同。念佛者。合是十方諸佛。同來接引。此獨一方三聖往迎。必其念時。所見偏淺。
  答。諸佛雖能遍知。而赴機不亂。一佛既勤專念。而感應自符。修淨土者。就使諸佛齊彰。亦必有主有伴。彌陀獨顯。化佛雲從。因果法爾如然。非是偏淺所致。

  問。涅槃云。釋迦亦有淨土。本我導師。在彼末法。最後誠言。可無信受。便爾六時。但念迦文。生難勝國。豈不當機耶。釋迦極讚彌陀。合如其願。既生彼已。遣我承事彌陀。亦復何礙。
  答。諸佛誰無淨土。彌陀亦有穢邦。良繇土土交資。佛佛互讚。如世易子而教。獨花接幹而生。妙用微權。不可思議。惡知難勝。非即清泰之鄉。安辨瞿曇。得無法藏之後。但遵現教。毋用他求

  問。有云大徹大悟人。不妨更見彌陀。既巳不歷諸位。立地成佛矣。以佛見佛。獨以知知知。此一見為是參。為是證。意者。權示榜樣。又或理既頓超。身猶凡下。往獲妙用。乃可度生耳。
  答。凡夫心始得悟。見處與佛相齊。菩薩行實。無邊功能。去佛猶遠。不妨再依古佛。重受新聞。且證且參。何窮何盡。昔人謂離師太早。不能盡其妙。況離佛乎。若執三祇薰鍊。是藏教小乘。而弱羽狂飛。失利多矣。可不慎諸

  問。即淨即穢。即穢即淨。西方此土。不踰分寸。生而即無生。去則實不去。今彈指一念頃。屈伸臂。此巳約時。便似舉足移步。雖云極速。猶是兩途。
  答。執謝惑銷。縱使路阻千山。而融通不二。情關識鎖。就令速超彈指。而判隔彌深。今學人唯圖句語尖新。喜談即穢即淨。不知頭沒九淵之下。謂天壤無殊。身沈鮑廁之中。謂薰蕕不別。良可哀夫

  問。執途之人而問之。皆曰念佛。乃口稱。非心念。詰之。則曰心口相應。夫心口相應斯成聲。因心而動斯為念。安得以聲為念乎。或謂萬法唯心。何聲之非心耶。然則鐘鼓琴瑟之鳴。亦是念乎。幾矯亂矣。
  答。鐘鼓雖含洪韻。非叩不鳴。琴瑟雖具妙音。無指不發。鐘鼓琴瑟。譬唇舌之外張。若擊若彈。似心念之內動。如其絕念。從何發聲。是以寐語喃喃。亦由夢想。豈得佛聲浩浩。不自心源。但世人任運稱呼。不專不切。初則藉念。成聲頃則隨聲亂念。名曰相應。實不相應耳。天如有言。口與心。聲聲相應。心與佛。步步不離。如是念佛。其庶幾乎

  問。善財之參德雲。始知念佛法門。及南過百城。五十四參。而見阿彌陀佛。則三昧成矣。他日文殊。現身竹林。但令人念阿彌陀佛。夫以善則位臻十信。文殊何不徑指彌陀。而顧使周歷百城。彼學人未南詢而輒議西歸者。太早計乎。
  答。始參而教念佛。則從源以及流。周歷而見彌陀。則由末而歸本。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是故南詢而西返。豈曰遲還。往生而遍游。何云早計。醫王發藥。標本隨宜。操縱微機。凡情靡測

  問。總攝六根而念佛。此勢至語也。念既從心。則凡發願回向禮懺者。一念蔽之矣。世無心外之願。與心外之回向禮懺也。夫一心念佛。而是佛所發之菩提。即願也。專向是佛。即回向也。南無。即禮也。一念消生死之罪。即懺也。餘可例知矣。念佛有何不足。而紛紛使心亂哉。
  答。一心清淨。是為理觀內明。五體翹勤。乃曰事懺外助。直觀本心。非不徑要。而末法眾生。慧薄垢重。須假理觀事懺。內外交攻。庶得定就慧成。死生速脫。但今人惟存事懺。理觀全荒。何況外飾虛文。中無實悔。反令清信男女紛紛亂心。背普賢之願王。乖慈雲之本制。嗟乎傷哉。弊也久矣

  問。觀經言觀佛心者。大慈悲是。世人若能放生戒殺。仁民愛物。以至九類眾生。皆滅度之。而不作滅度想。遂與法藏之心契矣。且又不違釋迦觀心之訓。奈何取觀身與稱名之麤跡。而反以佛心為助緣耶。
  答。念佛有二。一者。念佛心性。二者。念佛身名。念心性者。見真佛也。不妨覲光明相好之佛於西方。念身名者。見應佛也。亦能睹自性天真之佛於象外。本跡雙舉。理事同原。心性良非助緣。身名豈云麤跡。今五部六冊之徒。藉口無為。撥空因果。障人禮像。嗤彼稱名。古德有言。人人丹霞。方可劈佛。箇箇百丈。始可道無。其或未然。入地獄如箭射

  問。空花巾兔之類。世所謂幻妄也。一切依正之報世所謂實事也。佛言實事。俱是幻妄。則空花巾兔。又當何名。藉令彼之實事。果為幻妄。其形狀了了虛偽。一空花巾兔可矣。安俟推破。始知幻妄。是故有幻者。有如幻者。有妄者。有如妄者。彼同居淨土。幻妄耶。如幻妄耶。全妄是真。全幻是中。同居穢土。即同居淨土。同居淨土。即上三土耶。
  答。空花巾兔。全體虛無。肉兔樹花。從來幻妄。本不推而自破。但在迷而未知。故正幻與如幻無殊。實妄與似妄何別。同居淨土。即幻即如。即真即中。統而論之。即穢即淨。即一即三。畢竟空寂。有何階限。然雖如是。情見未破。欣厭猶存。應須消除幻妄。證入真常。捐棄穢邦。求生淨國。若夫捨垢取淨。是生死業。何淨土之有

  問。人畏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乃始猛欲求脫。不敢暫息也。一聞橫出三界之旨。捷路修行之說。念佛消罪之文。十聲往生之願。便謂有佛可憑。無業足懼。以致悠悠。竟不得力。而入閻老手者多矣。則蓮宗誤之也。彼宗教二門。參究甚難。又不許疾見功效。生死二字。常係於心。安得有此。
  答。凡人修道。有聞難則止。聞易則行者。有聞難則勤。聞易則情者。古聖施教。各順時宜。善用心者。存乎其人而巳。念佛一途。直超三界。大悲之極。故啟斯門。若夫怠荒成弊。眾生自誤。非佛誤眾生也。我欲仁而仁斯至。仁在目前。狂克念而聖斯成。聖非遙遠。是亦以易誤人乎。若夫一言頓悟。立地成佛。宗門言易。抑又甚矣。安得亦謂之誤

  問。豐干彌陀化身也。寒山拾得文殊普賢也。彌陀之現。不領觀音勢至。而挾文殊普賢以遊。至所屬詞。又多宗門語。將無以念佛觀佛為局。而轉如來禪成祖師禪乎。抑常寂光土之人。匪是莫由接乎。
  答。觀音勢至。固稱日侍導師。文殊普賢。何曾暫離安養。故釋迦乃娑婆化主。會有觀音。黃蘗非儒教宗師。席延斐相。融通攝化。寧有定乎。至謂語涉宗門。似乎更翻淨業。殊不知九蓮華蕊。枝枝開迦葉之顏。七寶欄楯。步步入善財之閣。八稜毫相。稜稜觀中道真詮。六字名稱。字字示西來密意。何待轉小為大。變局為通。然後接彼上根。演斯玄化。故知念佛一路。即是入理妙門。圓喫五宗。弘該諸教。精微莫測。廣大無窮。鈍根者。得之而疾免苦輪。利智者。逢之而直超彼岸。似麤而細。若易而難。普願深思。慎勿忽也。

    答曹魯川(附原書)

  (原書)久不奉面命。歉歉。乃時時獲翻刻教。迪我孔多。慰謝慰謝。南企法雲。殊切瞻依。適敝郡斷凡悟上人。祇趨壇下。為求法故。附此候安。不佞繆迂。近守東魯。遠宗西竺。乃於儒釋之書為蠹魚者。四十年於茲矣。亦嘗奉教於諸達者。有所蓄積。冀正之於大善知識。茲因斷凡之來布之也。夫釋尊有三藏十二部教。所謂於廣大海。張眾多網。又所謂大囷小囷也者。祇宜談大以該小。詎可舉一而廢多。比吾黨中。有倡為歷劫成聖。必漸無頓之說者。夫漸亦聖說。未嘗不是。而以漸廢頓左矣。尊者。內祕頓圓。而外顯淨土法門。諸佛有然。無足疑者。豈近來聽眾。不無如法華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者。直欲以彌陀一聖。而盡廢十五王子。以淨土一經。而盡廢三藏十二部。則不佞之所不願聞者也。時雖末法。而斯人之機。豈無巧鈍。有如釋尊。為迦葉。為憍陳如。其說如此。為善財。為龍女。其說如彼。二十五聖。各證圓通。文殊所稱。又如彼。正所謂昨日定。今日不定。又所謂說我是空。且不是空。說我是有。且不是有。此所以為善無常主。活潑潑地。如水上接葫蘆。然非死煞法也。倘釘樁守窟。焉利人天。所願尊者。為大眾衍淨教。遇利根指上乘。圓融通達。不滯方隅。俾鵬鷃並適。不亦盡美盡善乎哉。又佛華嚴。乃無上一乘圓教。如來稱性之極談。非教非宗。而即宗即教。不空不有。而無垢無淨。是在法華。猶較一籌。若餘乘似難與之絜長比短也者。尊者。乃與彌陀經並稱。巳似未妥。因此遂有著論騰之。駕淨土於華嚴之上者。朱紫遞淆之謂何。鹿馬互指。又何說也。此而無人言之。天下後世。必有秦無人焉之嗤。亦願尊者。為淨土根人說淨土。為華嚴根人說華嚴。毋相誚。亦毋相濫。乃為流通佛乘。乃為五教並陳。三根盡攝。奈之何必刻舟而求劍。且彈雀而走鷂也。若夫華嚴一經。有信解行證四法。善說此法者。宜莫如方山。今其言具在。可覆也。爰有清涼。人號為華嚴菩薩。而實不會華嚴義旨。草草將全經裂為四分。以隸四法。舍那妙義。委之草莽矣。亦願尊者。辨黑白。分涇渭。揚杲日於義天。嗟嗟。今之時。緇素中高流。日就彫謝。不佞之所仰重於尊者。如泰嵩然。故不以贊而以規。知尊者無我。而不佞亦非為我。故諄諄言之。惟尊者亮之

  (答)久聞居士。精意華嚴。極懷敬仰。茲接手教殷勤。直欲盡法界眾生。而納之一乘性海。是普賢大願也。然不肖。雖崇尚淨土。而實則崇尚華嚴。不異於居士。夫華嚴具無量門。求生淨土。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就時之機。蓋由此一門。而入華嚴。非舉此一門。而廢華嚴也。又來諭。謂不肖以彌陀與華嚴並稱。因此遂有著論。駕淨土於華嚴之上者。此論誰作乎。華嚴如天子。誰有駕諸候王大臣百官於天子之上者乎。然不肖亦未嘗並稱也。疏鈔中。特謂華嚴圓極。彌陀經得圓少分。是華嚴之眷屬流類。非並也。古稱華嚴之與餘經。喻如杲日廲天奪眾景之耀。須彌橫海。落群峰之高。夫焉有並之者。此不待論也。又來諭。謂宜隨機演教。為宜淨土人說淨土。宜華嚴人說華嚴。此意甚妙。然中有二義。一者。千機並育。乃如來出世事。非不肖所能。故曹溪專直指之禪。豈其不通餘教。遠公擅東林之社。亦非止接鈍根。至於雲門法眼曹洞溈仰臨濟雖五宗同出一源。而亦授受稍別。門庭施設。理自應爾。無足怪者。況不肖凡品乎。若其妄效古人。昨日定今日不定。而漫無師承。變亂不一。名曰利人。實誤人矣。何以故。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平民自號國王。不可不慎也。二者。說華嚴。則該淨土。說淨土。亦通華嚴。是以說華嚴者。自說華嚴。說淨土者。自說淨土。固並行而不相悖。今人但知華嚴。廣於極樂。而不知彌陀。即是遮那也。又來諭。清涼不會華嚴義旨。而裂全經為四分以屬四法。夫信解行證。雖貫徹全經。而經文從始至終。亦有自然之次第。非清涼強為割截也。其貫徹也。所謂圓融。其次第也。所謂行布。即行布而圓融。四分何害。使無行布。圓融何物。必行布而圓融。則不圓融矣。且信住行向地。以至等妙。佛亦自裂全經為五十二段乎。何不將五十二段一句說盡。而為此多卷之文乎。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果未嘗不同時。而亦未嘗不因自因果自果也。何必定執八十卷經束作一塊。都盧是箇無孔鐵錘。而後謂之圓融乎。定執一塊。不許分開。即死煞法。即釘樁。即守窟。安在其為活潑潑也。方山之論。自是千古雄談。而論有論體。疏有疏體。統明大義。則方山專美於前。極深探賾。窮微盡玄。則方山得清涼。而始為大備。豈獨方山即杜順。而至賢首諸祖。亦復得清涼而大備。豈獨華嚴諸祖。即三藏十二部。百家論疏。亦復得清涼而大備。溫陵解華嚴。以方山為主。清涼為助。巳為失宜而居士顧訾之。此不肖之所未解也。又龍樹於龍宮。而出華嚴。而願生極樂。普賢為華嚴長子。而願生極樂。文殊與普賢同佐遮那。號華嚴三聖。而願生極樂。咸有明據。皎如日星。居士將提唱華嚴。以風四方。而與文殊普賢龍樹違背。此又不肖之所未解也。況方山列十種淨土極樂。雖曰是權。而華嚴權實融通。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故淫房殺地。無非清淨道場。而況七寶莊嚴之極樂乎。婆須無厭。皆是古佛作用而況萬德具足之彌陀乎。居士游戲於華嚴無礙門中而礙淨土。此又不肖之所未解也。不肖與居士。同為華嚴莫逆良友。而居士不察區區之心。復欲拉居士為蓮胎骨肉弟兄。而望居士之不我外也。居士愛我。不贊而規。今妄有所規。亦猶居士之愛我也。病筆略申梗概。殊未盡意。惟鑒之諒之

  (原書)敝郡斷凡上人。索書上謁。附致悃素。顧承來翰。規切究竟。殷殷亟也。荷荷謝謝。來翰云。華嚴具無量門。求生淨土。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就時之機。由此一門而入華嚴。非舉一門而廢華嚴。又謂華嚴圓極。無可駕於其上者。並為確論。第華嚴是法身佛說。一乘妙義。迥異諸經。而人多與釋迦經一目之。故疏此經者。賢首爰肇其端。方山深契其旨。在清涼則擇焉而弗精。在溫陵則語焉而未詳。至有譔為綸貫者抑末矣。溫陵云。方山為正。清涼為助此見最卓。而尊者以為失宜。似未知溫陵。亦未知方山者。諸不了義經論。及別行普賢行願品。與起信等論。皆稱說淨土。此豈無因。然華嚴經中。未嘗及之。即方山所第十淨土。更晰也。法華鱗差十六王子。內有彌陀。未嘗定為一尊。其贊持經功德。旁授安樂。實說女人因果。首楞嚴二十五聖證圓通。文殊無所軒輊。但云方便有多門。又云。順逆皆方便。然繼以遲速不同倫。則於無軒輊中。又未嘗無所指歸也者。故要極於普門。而不推詡夫勢至。更加貶剝。曰無常。曰生滅。若夫釋尊祇說大小彌陀。不啻足矣。胡為乎紛紛然。三藏十二部為乎。賢首清涼諸師。亟標小始終頓圓五教。僉以為允。而來嘗品及淨土。心宗家流。尤所蕩掃。大鑒之言。且未及詮。更拈一二。如誌公曰。智者知心是佛。愚人樂往西方。如齊已禪師曰。惟有徑路修行。依舊打之遶。但念阿彌陀佛。念得不濟事。又曰你諸人日夕在徑路中往來。因甚麼當面蹉過阿彌陀佛。又曰其或準前捨父逃去。流落他鄉。東撞西磕。苦哉阿彌陀佛。此之三言。或以為苛。然豈無謂。而彼言之。亦必有道矣。古德云。一切眾生。自已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乘。又有云。直下頓了此心。本來是佛。無一法可得。此是無上道。此是真如佛。學道人祇怕一念有。與道隔矣。又有云。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不向生死中定當。何處更擬佛擬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在。所以達者亟道。祇劫辛苦修行。不如一念得無生法忍。又道一念緣起無生。超出三乘權學。況毋論三乘一乘。要之無我我所。今之往生淨土也者。我為能生。土為所生。自他歷然。生滅宛然。欣厭紛然。所未及悉。顧從來談蓮乘者。必曰。華開見佛悟無生。蓋必待往生而見彌陀。始從觀音。若勢至。抑或彌陀。誨以無生。此時方悟。豈其上品絕少。中下滋多。滯在祇劫。似為迂遲。矧欲修淨土。亦須先修有無等四四十六觀門。試問所觀者。是何軌則。能觀者。還有幾人。所以念佛者如牛毛。往生者如麟角。何似反而求之。自有餘佛在也。彼寒山之勖豐干。謂往五臺禮文殊。不是我同流。此在通達佛道者。出辭吐氣自別。且也一切佛道。以金剛般若為入門。以佛華嚴為究竟。金剛則曰。實無少法可得。而佛華嚴所稱佛地二愚。一則曰。微細所知愚。一則曰。極微細所知愚。所以阿難自道。不歷僧祇獲法身。識者猶且呵之。故或曰佛瘡。或曰佛魔。文殊瞥起佛見。未免貶向二鐵圍。嗟嗟。見河能飄香象。智主不受功德。道人心無住處。蹤跡不可尋。故不歷權乘。獨秉一乘。此則不佞之所為惓惓者也。彼諸佛諸祖。為一分執著我識下劣眾生。以及小乘弟子。惟依一意識。計以現在色心等。為染淨依者。憫其四大既離。一靈無歸。如失水魚。躑躅就斃。故不得不將錯淨土。而安置之。此亦化城之類也。傳有之。若能悟法性身。法性土。要歸於無物。是真佛土。若華嚴性海。所現全身。如人身中。有八萬四千毛孔。東藥師。西彌陀。各各在一毛孔中。說法度生。人若渙毛孔。徹全身。未嘗不可。倘拋撮全身。入一毛孔。不但海漚倒置。而蠅投窗紙。其謂之何。昨不佞手疏所云。為宜淨土人說淨土。為宜華嚴人說華嚴。自謂不悖諸佛法門。亦是為尊者赤心片片。尊者乃欲攜我蓮胎。則昔人所云。若捉物入迷津。與夫棄金擔草之謂矣。更稽之古人有云。若欲究竟此事。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若閨閣中軟煖物捨不得。有甚麼用處。又有云。諸經所稱。無瞋恨行。此之瞋恨。非凡情可比。恨者。恨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福相。而不自覺。瞋者。瞋吾度脫之未至也。以故自覺覺他。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有世出世間上上智。舉以語人。得無違拒。庶幾能利於人。溯昔三教聖人。出興於世。無不為一大事。且觀時節因緣。偏者補之。弊者救之。微者顯之。要以心性開示於人巳耳。以今天下。拘儒株守傳註。曠士溺意虛玄。餘之手木[木+患]而口彌陀者。自通道大都。迨窮村僻巷。居相望而肩相摩也。尊者又從而和之。非所謂順世情之教。波隨而風偃者乎。是在不佞。不能無疑。而來翰乃稱。雖崇淨土。實尚華嚴。又云。由此淨土一門。而入華嚴。此如古德所云。但為弘實。而眾生不信。須為實施權。以淺助深。又云。用與適時。口雖說權。內不違實。但使含生得權實諸益也者。則不佞誠契之。祇領之。且羨且慰矣。乃會下聽眾。自杭過蘇者。時時有之。罔弗津津九品。間與之言。稍涉上乘。則駭心瞠目。或更笑之。此其過在弟子耶。在師耶。大丈夫氣宇沖天。而度生為急。若出世矣。開堂矣。敷座矣。不具大人作略。祇作閭巷。老齋公。齋婆。舉止。忽被伶俐人問著。或明眼人拶著。擬向北斗裡潛身耶。抑鐵圍山裡潛身耶。不見道。若是大鵬金翅鳥。奮迅百千由旬。躡影神駒。馳驟四方八極。斷不取次啗啄。亦不隨便埋身。且總不依倚。佛法大事。非同小可。願尊者重厝意焉。來翰又云。彌陀不異遮那。是也。第化境化儀。各各差殊。蓋諸佛教義。通宗因緣。既墮因緣。豈無大小。定有深淺。故謂諸佛為異。則千佛一佛不可謂異。謂者佛為同。則遍照能仁。二尊亦自不同。古人以為一切諸法。同異重重。不可一向全同。不可一向全異。不可以全同作全異。不可以全異作全同。迷此同異二門。則智不自在。如云。擬向白雪蘆花處覓。則以溫州橘皮作火得乎。首山念有云。夫為宗師。須具擇法眼始得。所以古來。有拈古頌古。又有別古憋古。如云。至道無難。惟嫌揀擇。又云。至道最難。須要揀擇。所以華嚴第八地曰。寂滅真境現前矣。猶云。應起無量差別智。又云。觀察分別諸法門。此非作而致其情也。我之鑑覺自性。本自圓明。如大寶鏡。胡漢不分而分。如如意珠。青黃不異而異。若是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人。何嘗離卻揀擇。別求明白者些道理。便是揀擇不揀擇。所謂善巧分別清淨智非耶。方山為論。清涼為疏。皆綜佛乘。共闡圓宗。雖論有論體。疏有疏體。然惟其義。不惟其文。文或殊而義則一耳。如以其義。則見地迥別。清涼演說諸經。真善知識。惟於華嚴。其句訓而字釋。豈無痡於舍那。其挈領而引維。實弗逮夫棗柏。清涼棗柏之區別弗明。則盧舍那經之旨要終晦。所謂信解行證四法。裂全經而瓜豆之。此其大者。自餘更多。不佞謂之擇焉弗精。非無以也。倘以為未然。請更質之於棗柏大士

  (答)辱惠書。纍纍及二千言。玄詞妙辨。汪濊層疊。誠羨之仰之。然竊以為愛我深。而辭太費也。果欲揚禪宗。抑淨土。不消多語。曷不曰。三世諸佛。被我一口吞盡。既一佛不立。何人更是彌陀。又曷不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既寸土皆無。何方更有極樂國。只此二語。來諭二千言。攝無不盡矣。茲擬一一酬對。則恐犯鬥爭。不對。則大道所關。終不可默。敢略陳之。來諭。謂清涼擇焉而未精。愚意不知清涼擇華嚴未精耶。抑亦居士擇清涼未精耶。又來諭謂不了義經。乃談說淨土。而以行願品起信論當之。起信且止。行願以一品。而攝八十卷之全經。自古及今。誰敢議其不了義者。居士獨尚華嚴。而非行願。行願不了義。則華嚴亦不了義矣。又來諭謂法華記往生淨土。為女人因果。則龍女成佛。亦只是女人因果耶。謂彌陀乃十六王子之一。則毗盧遮那。亦止是二十重華藏之第十三耶。居士獨尊批盧。奈何批盧與彌陀等也。又來諭。謂楞嚴取觀音。遺勢至。復貶為無常生滅。則憍陳如悟客塵二字。可謂達無常。契不生滅矣。何不久圓通之選。誠曰觀音登科。勢至下第。豈不聞龍門點額之喻。為齊東野人之語耶。又來諭。謂齊已禪師。將古人念佛偈。逐句著語。其曰。惟有徑路修行。則著云。依舊打之遶。其曰但念阿彌陀佛。則著云。念不得濟事。居士達禪宗。何不知此是宗師家直下為人解粘去縛。乃作實法會。而死在句下耶。果爾。古人有言。踏批盧頂上行。則不但彌陀不濟事。毗盧亦不濟事耶。此等語言。語錄傳紀中。百千萬億。老朽四十年前。亦曾用以快其唇吻。雄其筆劄。後知慚愧。不敢復然。至於今猶赧赧也。又齊已。謂求西方者。捨父逃逝。流落他鄉。東撞西磕。苦哉阿彌陀佛。往應之曰。即今卻是如子憶母。還歸本鄉。捨東得西。樂哉阿彌陀佛。且道此語。與齊已所說。相去多少。又來諭。謂多劫修行。不如一念得無生法忍。居士巳得無生法忍否。如得。則不應以我為能生。以土為所生。何則。即心是土。誰為能生。即土是心。誰為所生。不見能生所生而往生。故終日生而未嘗生也。乃所以為真無生也。必不許生。而後謂之無生。是斷滅空也。非無生之旨也。又來諭。謂必待華開見佛。方悟無生。則為迂遲。居士達禪宗。豈不知從迷得悟。如睡夢覺。如蓮華開。念佛人。有現生見性者是華開頃刻也。有生後見性者。是華開久遠也。機有利鈍。功有勤怠。故華開有遲速。安得概以為迂遲耶。又來諭。謂遮那與彌陀不同。而喻華藏以全身。喻西方以毛孔。生西方者。如撮全身入毛孔。為海漚倒置。夫大小之喻則然矣。第居士通華嚴宗。奈何止許小入大。不許大入小。且大小相入。特華嚴十玄門之一玄耳。舉華藏不可說不可說無盡世界。而入極樂國。一蓮華中。尚不盈華之一葉。葉之一芥子地。則何傷乎全身之入毛孔也。又來喻。謂荒山僧。但問以上乘。便駭心瞠目。居士向謂宜華嚴者。語以華嚴。宜淨土者。語以淨土。今此鈍根輩。正宜淨土。何為不與應病之藥。而強聒之耶。又來諭。謂老朽既出世開堂。不具大人作略。而作閭巷老齋公齋婆舉止。設被伶俐人問著。明眼人拶著。向北斗裡潛身耶。鐵圍裡潛身耶。老朽曾不敢當出世之名。自應無有大人之略。姑置弗論。而以修淨土者。鄙之齋公齋婆。則古人所謂非鄙愚夫婦。是鄙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也。豈獨文殊。普賢。馬鳴。龍樹。凡遠祖。善導。天台。永明。清涼。圭峰。圓照。真歇。黃龍。慈受。中峰。天如等。諸菩薩。諸善知識。悉齋公齋婆耶。劉遺民。白少傅柳柳州。文潞公。蘇長公。楊無為。陳瑩中等。諸大君子。悉齋公齋婆耶。就令齋公齋婆。但念佛往生者。即得不退轉地。亦安可鄙耶。且齋公齋婆。庸呆下劣。而謹守規模者。是也。愚也。若夫聰明才辨。妄談般若。喫得肉巳飽。來尋僧說禪者。魔也。愚貴安愚。吾誠自揣矣。寧為老齋公。老齋婆。無為老魔民。老魔女也。至於所稱伶俐人。明眼人者。來問著拶著。則彼齋公齋婆。不須高登北斗。遠覓鐵圍。只就伶俐漢咽喉處安單。明眼者瞳人上敷座。何以故。且教伊暫閉口頭三昧。回光返照故。抑居士華嚴。而力詆淨土。老朽業淨土。而極贊華嚴。居士靜中。試一思之。是果何為而然乎。又來諭。謂勸已求生淨土。喻如棄金擔麻。是顛倒行事。大相屈辱也。但此喻尚未親切。今代作一喻。如農人投刺於大富長者之門。延之入彼田舍。聞者皆笑之。農人不知進退。更掃徑謀重請焉。笑之者曰。主人向者不汝責。幸矣。欲為馮婦乎。農人曰。吾見諸富室。有為富而不仁者。有外富而中貧者。有未富而先驕者。有典庫於富人之門。而自以為富者。且金谷郿塢。於今安在哉。而吾以田舍翁。享太平之樂。故忘已之卑。憐而為此。今佑過矣。於是相與大笑散去。

    答吳觀我

  來書云。兢兢以未獲了明此一大事為甚憂。此人情所謂不足憂者也。即此是入道正因。願一心本參而巳。又浮山冊中諸名公。俱稱述觀棋黑白語。為上妙玄談。此語雖傳誦千古。而遠老深深處不在此。此等。今日聰明人。亦能為之。即九帶等。亦不須穿鑿求會。但做遠老安樂工夫耳。有如是工夫。方有如是證悟。古德謂祇愁不成佛。不愁佛不解語。至哉言也。幸留意焉。

    答謝青蓮

  提話頭。是宗門發悟。最緊切工夫。修淨土人。即以一聲佛號。做箇話頭。此妙法也。但心麤氣浮。則未能相應。須是沈潛反照。至於力極勢窮。乃有[囗@力]地一聲消息。

    答金廣聚

  來問曰。末後緊關。曰甚深之旨。曰本地相應。曰直捷指斯事。緊也。深也。本也。直也。皆切問也。然只在近思而巳。除此靈知炯炯外。皆緩耳。淺耳。末耳。曲耳。誠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覷得破。管取大事了畢。又不可見如是說。便作思惟卜度。穿鑿求通。則反失之矣。但念念體究。真積力久。而自得之。方是證悟。

    答張廣經

  所問雲門語。不須究他說教外別傳。只看他說須退步向自已腳跟下推尋。是箇甚麼。其推尋今亦不難。既信念佛。但內看念佛的是誰。便是腳跟下推尋也。久之。則正訛中所云。最後窮玄極微一段事。不患不得。

    答廣印

  真信淨土。決志往生者。不論巳悟未悟。其從事單傳直指而未悟者。雖曰以參禪為務。不妨發願往生。以未能不受後有。畢竟有生處故。不是偷心岐路心也。其巳悟者。古人云。汝將謂一悟。便可上齊諸佛乎。故普賢為華嚴長子。雖塵塵華藏。在在蓮邦。而行願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樂為言也。巳悟尚然。未悟可知矣。
  一念不生。是禪非參。起念下疑。乃名曰參。楞嚴經云。又以此心。反覆研究等是也。念時參時。俱屬有念。亦不相悖。
  即心即佛。若真信得及。真見得徹。千了百當。更無疑滯者。方可任運過時。如其不然。未可放參。
  大悟則有念亦可。無念亦可。所謂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眾緣是也。
  永明說。先以聞解信入。卻又說。後以無思契同。契同。則法身透矣。情識盡矣。是亦解亦證。紹祖位不亦宜乎。
  不務實修實證。而以口頭三昧。逞機鋒。鬥勝負。此言語不可有也。真為生死。心地未明。互相辨論。互相酬唱。此言語不可無也。三登九上。一句千山。不論未悟以前。即既悟以後。尚有最後重關。參求決擇之功。未可便止。

    答僧海光

  汝若一切無在。何人受衣。汝若周遍一切。衣居何地。汝若一切無在。則本自無體。安用戒為。汝若周遍一切。則本自無欠。何求具足。菩提有樹。明鏡有臺。本來有物。此三句。翻破曹溪。後一句。原不惹塵埃。依舊落他窠臼。何不道。本來有一物。任使惹塵埃。

    答周海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當下布毛滿地。何待拈吹。那更說同說別。直饒是同。早巳成兩橛去也。鳥窠初不曾鈍置白公。偏厚侍者。然雖如是。於前言不會玄旨。只麼止惡行善。亦不誤人。若向古人道。如來不斷性惡。及兀兀不修善等處錯會。為禍不少。

    雜答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今之執禪謗淨土者。卻不曾真實參究。執淨土謗禪者。亦不曾真實念佛。若各各做工夫。到徹底窮源處。則知兩條門路。原不差毫釐也。
  若直指西方。不但過此娑婆十萬億剎者。為非也。說箇自性。巳涉途。若實談淨土。不但寶池金地。種種莊嚴者為非也。纔著惟心。翻成垢穢。離此二邊。作麼生是西方淨土。
  工夫最怕揀擇。有志於學者。只是一箇正念。常在胸中。逢靜時也如此。逢鬧時也如此。憑他靜鬧變遷。而我者箇念頭。斷然無有移易。如是方無間斷。謂之善做工夫也。豈不見古人道。智者除心。愚者除境。如必嫌喧取靜。則境界恐無有靜之時。亦無有靜之處。夫求靜者。莫如深山之中。然深山靜矣。而樵斧聞於隔雲。牧笛鳴於斜照。則耳畔又安能靜也。然樵斧牧笛。或可使屏絕之。使不交於吾耳。至於清宵而猿啼虎嘯。白晝而鵲噪鴉鳴。又安能靜耶。然猿啼虎嘯。鵲噪鴉鳴。或可驅逐之。使不交於吾耳。至於狂風起而萬竅怒號。迅雷發而千山震撼。則此時嫌喧取寂者。將屏絕之耶。驅逐之耶。以此推之。境界無有靜之時也。決無有靜之處也。學人但患志不猛烈耳。存一猛烈之志。則何之而不可。

御選語錄5

乃云。一字之意雖然如是。一字尚然多設何況餘言。若能會得一字。方可涉獵餘文。若不能領一字之旨。便熟誦三藏十二部。博通經傳子史。皆如以明珠作魚目。徒增茫茫業識耳。有志達士。但悉心究了此一字。千經萬卷即在其中矣。決不相賺。
  有僧問。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意旨如何。王云。因他有。因他濁。云晴空如何言得有濁。王云。一闡提會中。許上座添一位。
  一道士問云。釋道之教。是同是別。王云。同則總同。別則總別。云如何是同處。王云。渴飲飢餐。云別處如何。王云。黃冠僧帽。衲衣羽裳。士云。貧道所問。三藏洞文之教意。王云。仙佛設教之意。豈出衣冠飲食也。士有省。禮謝云。多感布施無上金丹。王笑云。雖然。還須鍛煉九轉。方得成熟。
  春日林中同僧坐次。聞黃鸝聲。王問云。此鳥弄豔詞演唱般若。功也過也。一僧云。將謂王爺唱曲。王愕然云。大德幾時得者箇消息。云豈不聞鴉鳴鵲噪。盡演摩訶。王笑云。依稀似曲纔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
  有僧問。興化四方八面來時。打中間底意旨如何。王云。太喫力生。云王爺作麼生。王云。割肉喂鷹去。云興化又道遇卒風暴雨。向古廟裡躲過。王云。轉見不堪。云王爺又作麼生。王云。幫他括幫他下。僧禮謝云。恁麼則興化未徹在。王云。盜名欺世虛譽惑人者如[卄/麻]似粟。豈止興化一人而巳。所以要具參方眼睛。不然。不被耳朵瞞者罕矣。
  一護衛問。北斗裡藏身意旨如何。王云。因慈悲故。有落草之談。云如三腳驢子弄蹄行。八角磨盤空裡走。是何言也。王云。因落草故。有慈悲之談。云佛經。為何不見有此說話。王笑云。因佛不慈悲不落草。所以不言及此。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什麼人。王云。即內不即外。離二不離一。云恁麼則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也。王云。日落西山。月昇東海。云可作得中心樹子也未。王云。還見四方八面麼。云作麼生行履即得。王云。泥牛奔入海底。羚羊掛角松梢。
  僧問。萬里不掛片雲時如何。王云。萬里不掛片雲。云為何又道青天也須喫棒。王云。萬里自不掛片雲。與青天有何交涉。云恁麼則恁麼去也。王云。青天也須喫棒。云前言何在。王云。因有前言乃舉後語。云莫非末後句也。王云。將什麼喚作最初句。僧禮謝。王云。無始有終的衲子。三十年後。覓一箇半箇也難得。
  一日賞花次。王云。人欲修佛。極易之事。不必千經萬卷。佛言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只此一句。即可成佛。世尊乃大慈悲父。如語真語實語者。有一侍從云。眾生如何被物轉。王云。賞花。從者云。如來如何轉物。王云。花賞。者云。眾生隨波逐浪。如來如何行履。王云。鈍置漢。浪逐波隨也道不出。者云。若如此極易也。喫飯但言飯喫。睡覺但言覺睡。即可謂同如來耶。王喝一喝云。是你聽見我喝。是我喝見你聽。者云。自然是奴才聽見主喝。王笑云。真正聽喝的奴才。
  是日大風。有僧問曰。風鼓塵也。塵鼓風也。王云。好好一箇圓球。被汝擘作兩半。云大有人未肯點首在。王云一口吸盡西江堪作什麼。僧於言下大省。王歎云。雖然。蒼海不覺闊易。清天不覺空難。
  有僧問。靜渲語默。如何通不犯去。王云。飲啖珍饈。不知百味。云恁麼則枯木寒灰去也。王云。即此用始得。云恁麼則鑊湯爐炭去也。王云。離此用始得。云如何行履。王云。耳觀目聽去。云向上還有事也無。王云有。云乞請指示。王云。耳亦觀不著。目也聽不著。
  中秋月初八上弦夜。對月閑坐。王云。好月不圓不缺。好箇時節。侍從無語。王云。從前弘覺忞禪師。舉仰山玩月次。山指月問者箇月。尖時圓相向甚麼處去。圓時尖相又向甚麼處去。石室云。尖時圓相隱。圓時尖相在。雲門別云。尖時圓相在。圓時無尖相。道吾云。尖時亦不尖。圓時亦不圓。時師會下有一僧云。逢尖即尖。遇圓即圓。師自別云。尖時圓相尖。圓時尖相圓。弘覺大似將張三作李四。者僧韓盧逐塊。道吾躲跟。石室龍頭蛇尾。雲門猶較些子。雖然如是如是。未免有者箇在。圓明即不然。是尖不見尖。是圓不見圓。恁麼說話。還有檢點者麼。智者見之謂之智。仁者見之謂之仁。不是與人難共處。大都緇素要分明。
  一日同僧齋次。王舉昔日黃龍心。與夏公立譚肇論。論會情與無情共一體。時有狗子臥香桌下。龍拈尺擊狗子。又擊香桌云狗子有情則去。香桌無情自住。情與無情。如何成一體。公立不能對。靈嵒慍云。要會情與無情共一體。鎚殺有情狗子。碎卻無情香桌。將來與他一團束縛。拋向大洋海。自然灑灑落落。弘覺忞云。何如有情狗子。仍教他守夜。無情香桌。且留支用。要會情與無情共一體。但將擬議思量的。與他一刀兩段。則十方空蕩蕩地。自然常光見前。喚甚有情無情。與你為礙為緣。據圓明看來。二老俱涉功勳。不免勉強作主。非的實之論。各為公立代一語看。有云恁麼則兩重公案者。王云。一任雙參。有云分疏即不堪者。王云。不分疏可堪那。有云狗子不動。香桌走者。王云。各人且掃門前雪。有云還識香桌狗子麼者。王云。躲跟到那里去。有云香桌狗子一狀領過者。王云。闍黎也少不得在裡許。眾云。王爺卻如何代。王云。狗子擊則去。香桌擊不動。此正有情無情共一體處。
  一日同僧坐次。王云。文殊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圓明從一切法。立無住本。問諸仁者。同異在什麼處。有云翻手雲覆手雨者。有云今日瞻仰者。有云黃河九曲水出崑崙者。有云著珍服掛垢衣。須是王爺始得者。有云王爺陞堂文殊放參者。王云。俱未在。文殊先天而天弗違。圓明後天而奉天時。且道圓明與文殊。是同是異。有云昔日文殊今朝王爺者。有云文殊途中家舍。王爺家舍途中者。有云同則總同。異則總異者。有云文殊不識王爺。王爺不識文殊者。有云喚王爺作文殊亦得。喚文殊作王爺亦得者。王云。俱非圓明境界。文殊是圓明。圓明不是文殊。
  閑坐次眾護衛侍側。有一侍從問云。如何是奴才的真我。王自指云。是我。從者云。小人豈敢當。王云實話。者云。若然。王爺將何為我。王云是你。者云。如何是主僕的你我。王復指一人云。是他。眾皆不解。王云。佛法平等。無人我貴賤是非之分。者曰。若然。將子孫喚祖父可乎。王云。善哉此問。一切眾生。皆因執幻我故。所以孝慈亦皆成幻孝幻慈。執有我故。所以有孝有不孝。有慈有不慈。菩薩因無我故。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眾生同一悲仰。孝敬祖父。則同悲仰。慈愛子孫。則同慈力。如此則只有孝慈。而覓不孝不慈了不可得。是則名為真孝真慈。即此孝慈。便是真我。推而言之。萬事萬理皆然。華嚴經云。以菩提心為家。以如理修行為家法。古德云。佛法不壞世間相。如井底之蛙。坐井窺天之凡愚。謗釋門如楊朱墨翟之邪見外道。謂之無父無君者。何異仰面唾雲。自取辱耳。此皆未見顏色之瞽論。汝等切莫惑此邪說。吾儒聖人。切言世間之法。而罕言命與仁者。非棄出世間法也。恐凡愚著空見故也。佛釋之切言出世間法。而罕言是與非者。非棄世間法也。恐凡愚著有見故也。釋教實有補於聖人之明德新民。克已復禮之教。聖教實有補於佛言之戒行功德。因緣果報之教。中外二聖。實互為表裡。化人度世之慈恩。實無同異。聖佛合一之微旨。非凡夫知識之所能推。口筆之所能示。惟證乃知。難可測者。須各努力參究。余實達一貫之宗。非強立分別之論。決不相賺。
  侍從一人問曰。如何是無所住心。王云。明來明住。暗來暗住。色來色住。空來空住。從者云。此有所住心也。王云。又道無所住。者云。下愚實甚生疑。王云。將你的疑給我來。者云。小人自已的疑。如何與得王主。王云。既如此我的不疑。又何法與汝也。者默然。王笑云。參。
  一從者問。牛過窗櫺頭角四蹄都過了。為甚尾巴過不得。王云。你看見牛過窗來那。云未曾。王云。且莫聽人愚弄。云過去祖師。豈有誑語。王云。自然。祖師豈有誑語。云王爺前言何在。王云。實話。且莫聽人愚弄。者茫然。王笑云。莫輕視人。圓明也是箇不打誑語的小祖師。
  一從者問。玄沙道。聾瞽喑啞人作麼生接。倘遇此等人。王爺便作麼生。王云。薰香接。者云。設復塞卻鼻孔又如何。王云。與他服麻木藥喫。者云。恁麼則毫無知識也。奈何。王云。巳為汝接竟。從者不解。王云。看來你較此病人。卻更覺難接。
  一從者問。香巖道。口銜樹枝。手腳俱不攀踏。有人問西來意。答即喪身失命。不答又辜負他來意。卻如何是好。王云。你設身在樹上問。樹下問。者云。設身樹上。王云。那來問的。你道是好心。是不好心。者云。有什麼好心。王云。似此不好心的人。釆他作麼。雖然。下樹始得安穩。
  熱河有僧問。一塵入正受。諸塵三昧起。意旨如何。王云。我。
  皇巡狩。中外歡迎。云還登寶殿也不。王云。不是不登如同行在。云四海五湖王化裡也。王云。清風明月。綠水青山。有什麼交涉。云恁麼則同中不說異。異裡不言同也。王云。分別即不得。云如何操履。王云。大德道。此去京城多少路。僧禮謝。王云。不可將途中作家舍。僧云。又道家舍不離途中。王云。將謂上座。作如是解。
  一侍從問。透網金鱗以何為食。王云。喫土。云學人不解。王云。逃坑落塹。不喫土喫什麼。復云。透網金鱗以何為命。王云。以火為命。云學人更不解。王云。避溺投火。自然以火為命。從者默然。王云。解得無語。不解無語。云仍然不解。王云。好箇消息。可惜只多了箇不解。
  僧問。如何是有一人盡力入不得。王云。鳶飛戾天。云有一人盡力出不得。王云。魚躍於淵。云二人相去多少。王云。上下察也。
  僧問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恆沙鬧市裡。請王爺指出一箇來。王云。問他第二月作麼。云如何是月。王云。到即不點。云即恁麼去也。王云。保任保任。
  一侍從問。如何是佛祖的的之法。王云。你問我答。從者云。王爺不曾答。王云。我不答。你不問。者云。若然。則問與不問。答與不答。皆是的的法也。王云。問與不問。答與不答。皆不是的的法。者云。學人不會。求王爺開示的的佛祖之法。王笑云。除此之外。將何的的佛祖法與你說。者默然。王云。向上一句。又被你占了。更沒得說也。
  有僧問。一物不將來時如何。王云。貪官遭籍沒。云萬物皆備於我。卻作麼生。王云。也是乞兒獲小利。云兩途不取不捨如何行履。王云。清清著。云清清與惺惺是同是別。王云。惺惺有不清清之時。清清無不惺惺之理。云向上還有事也無。王云有。云請王指示。王云。千峰勢到處。萬派聲歸時。云此時此處。可通一消息否。王云。今日十五不可說。俟到初一慢商量。
  有僧問。一人門內出不得。一人門外入不得事如何。王云。憑空築堵牆作麼。僧云。渠卻出入得自由。王云。何苦走出走入。僧云。恁麼則皇風成一片。何處覓封疆。王云。還我中心樹子來。云祖父從來不出門。王笑云。大好拆卻牆。僧作掌勢。王云。者便是牆。僧一喝。王云。者便是門。云請王出入看。王云。我王府內無如是奴。僧無語。王云。伎倆應盡。闍黎無過。云到此王爺作麼生道。王云。代汝一語。還我王府來。僧稽首云。果然作家雍親王。王云。幸不是知音。
  南來二僧參見。方入堂。王云。二大德余一人認得。一人不認得。二僧云。某某皆係初見尊駕。王云。圓明言的是前生。僧云。王爺莫非宿命通也。王云。非是圓明宿命通。自是闍黎未會前生話。云未生前話如何。王云。一識一不識。二僧欣笑作禮。王云。亦不可作兩說。茶次。王云。一人喫茶。一人茶喫。云前三三後三三。王云。卻又不是者箇道理。
  有僧問。我是有如何。王云。須待有現。云我是空如何。王云。須待空現。云向來葛藤如何安置。王云。如同有會。云終非究竟。王云。用無燄冰火去。云恁麼則洪爐一點雪也。王云。珍重。僧大展禮云。將此身心奉塵剎。何以仰報我王恩。王云。知恩即不得。僧感泣禮謝云。又是一重恩。爭能不感激。王笑云。瞎驢又恁麼去。
  柏林僧至府坐次。問如何是庭前柏樹子。王云。你道柏林寺裡。明日放堂。明日打齋。
  一道者問。太陽溢目。萬里不掛片雲。意旨如何。王云。汝但去人看。
  有儒士問三教之同異。王云。若論○以內。三教實同一道。不可泥於跡象。涉於事為而妄生分別也。儒以修齊治平設教。道以虛無清淨設教。究其所以示人者。不能外○者箇。而釋教亦不捨離○者箇。既不捨離。即此○內而言。則不謂之一貫不可也。若以○之外。周孔黃老之書。未言及此。能明此者。惟有釋典耳。下士愚盲。小智見淺。謂○以內。尚不明了。何暇究○以外。不知
○以內者。倚○以外者而立。若不明○以外。則○以內。無論不能頓地透脫。即使到得盡處。猶有者箇○在。人但知拘滯生死。不知窮其無生不死。此一大關。惟此一路方透。即以佛教而論。如講演戒律。何嘗不與宗為一貫。必須宗為之統攝。離宗則盡屬幻作。宗乃第一義也。然一亦不立。方是佛旨。即此觀彼。自明三教分合之定論。圓明寧甘汝等迂儒之謗。斷不忍令眾生長溺苦海。而不拯救指迷也。士聞愕然諾諾而退。
  四月八日。月下坐次。有從者指月問云。那一半為何不見。王云。理合如是。
  有儒士問。如何是六般神用。王云。穴裡工人。只須兩箇不兩箇。
  溪邊閒步。一書生問。如何得似碧潭光皎潔去。王云。減去目下一點。
  僧問了明此事。有捷徑直指之道否。王云。有。總不出佛經祖意。但人疏忽而不省耳。如三藏十二部。無非敷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教外別傳。歷代祖師提唱。無非即心即佛一句。汝但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即是色。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空。空即是佛。能將此四句。((色)(空)。(心)(佛))合成一句承當。一生參學事畢。
  有道者問。無邊身菩薩。為何不見世尊頂。王云。如文殊菩薩。不能測如來智。云文殊為何不能測如來智。王云。如無邊身菩薩不見世尊頂。云佛見無邊身菩薩頂否。王云。見則非佛。不見亦非佛。云佛測文殊智否。王云。若測非佛。不測亦非佛。道者有醒。王云。卸下道冠始得。
  侍從粧香次。王云。香煙如何得無香味去。者云。卻請王爺道。王以手掩鼻。
  有僧問慧燈朗耀時如何。王曰。伸手不見掌。云意旨如何。王云。一里火光。
  王至柏林。僧眾迎次。王指階下一犬。問大眾云。不得目為犬。道句看。眾無語。王云。常住的。
  一日月夜延僧茶話次。一僧問云。如何是靜極光通。達。王云。今日合昨日看。
  僧問無明識性即佛性之說。如何理會。王云。此意有兩說。無明譬波。佛性譬水。不可言波非是水。不可言水全是波。凡情認波捨水。聖見取水棄波。皆非真如佛性。所以圓覺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又云。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金剛經云。如如不動。如如者如波。不動者如水。若了徹之人。無明識性即佛性。未了徹之人。無明識性非佛性。參學之人。不遇明師指引。若但認以揚眉瞬目。動轉施為。將昭昭靈靈。謂自真性。是則認賊為子。不但辜負已靈。抑且謗經誣法。學者當窮究徹底。不可被古今未達向上之盲眼宗師。不了義論。中止自誤也。僧稽首歎服。
  一日王云。三冬滴水滴凍。且喜春融冰泮。諸人看看。池內龜生毛也未。
  一侍從問。如何是鬼。王云。糊塗人。云如何是神。王云。明白人。云如何是佛。王云。不明白不糊塗人。云如何是人。王云。一任揀擇。
  有僧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坐致太平。衲僧得一如何。王云。清寧太平。僧禮謝。王云。爭奈你不是衲僧。云為何不是。王云。因闍黎未得一在。云誰是衲僧。王云。圓明是衲僧。云恁麼則王爺得一也。王云。我卻不是衲僧。云王何前後互異。王以左手拍膝云衲僧。復以右手拍膝云衲僧。
  有僧問。如何是自性本不生滅。王云。因常生滅。所以說不生滅。云如何是本不動搖。王云。因時動搖。所以說不動搖。云如何是本自具足。王云。因無一物可得。所以說具足。云如何是能生萬法。王云。因無一法可見。所以說能生萬法。云王言與祖說。大相違背。王云。若不違背。即有趣向。云如何生無所住心。王云。入林動草。入水興波。僧無語。王云。還須違背始得。
  有僧問。如何是十智同真。王云。浮山九帶。八辯見。七徵心。六波羅密。五位君臣。四料揀。三玄要。二賓主。一句總答汝了也。云葛藤則且置。設如有箇縐塵不立底。王爺又如何接。王云。一任門外聽訛。云塵塵剎剎露全身。阿誰分上事。王云。阿誰無分。云恁麼則王爺分半座。與貧衲始得。王云。闍黎要還俗耶。云王爺亦不得出家。王云。可惜棒不在手。云何不領話。王云。向誰討保。僧作禮。王云。雖則如是。須知更有在。僧拂袖便行。王喚云大德。記取圓明此語好。
  問一僧云。將虛空填實。將實地撮空。向甚處出氣立腳。僧云。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王云。恁麼則了生死耶。離生死耶。云待填實虛空。撮空實地。還許通箇消息也無。王云。消息即不無。還我填撮伎倆始得。云非人撲地倒騎牛。王云。也是木女石郎唱合歡。云若然文不加點也。王云。幸爾還有一點在。云且喜流通。
  王沐浴索茶飲次。問從者云。身內是水。身外是水。汝看我身是水也不。者云。王身豈可言水。王云。人身原是四大合成。汝可信得及否。云信得及。王云。可又來。汝細思之。火見水自然滅。土見水自然沈。風見水自然浮。其餘現今與水相合底。此身非水而何。者云雖然如是說。理上行不得。王笑云。你既不知理。卻如何向汝談道。
  王問一僧云。不張弓。不鳴絃。箭箭中紅心。是阿誰伎倆。僧云。藍田射石虎。須待李將軍。王云。莫謗李廣好。云還是大功不宰。是無為而治。王云。圓明生平不辜負人。云若然空谷應響也。王云。者掠虛漢。云恁麼則洪鐘在架也。王云。者敲磕漢。云如何即得。王云。啐啄同時失。云爭奈作家不啐啄。王云。還我話頭來。云貧衲不是作家。王云。轉見轉見。云與王爺平分始得。王云。一任效顰。
  有僧問。如何是大海無魚。王云。大地還見有眾生麼。云大富無糧。又作麼生。王云。闍黎吃飯還咬著米粒那。云大悟無道又如何說。王云。情知你我未曾大悟。云王爺何得以已方人。王云。卻被闍黎帶累。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王云。吾嘗於此切。云恁麼則與王爺一鼻孔出氣也。王自指鼻云。且道圓明那一鼻孔通。那一鼻孔塞。云無暇分疏。王云。若然。未許闍黎一鼻孔出氣在。
  一日風。有僧問。風聲來耳。耳聞到風。王云。白鶴唳空。石人側耳。云小僧不會。王云。有聲無聞。云有聲無聞意旨如何。王云。有我故有聲。無我故無聞。云恁麼則任自聲也。王云。大似土牛木馬。云若然則我聲也。王云。拾人涕唾漢。云會也會也。王云。會處道來看。云有口的的道不出。王笑云。許汝識得一星星。
  僧問。阿難云世尊大開慈悲。令我得入。請問如何入。王云。芥納須彌易。須彌納芥難。云恁麼則倒騎青牛去也。王云。雖是知恁麼去。還應知恁麼來。云如何恁麼來。王云。芥納須彌。云還假功勳也不。王云。若假功勳。去來皆幻。云如何行履。王云。但盡今時。自然成立。云立後如何。王云。密在汝邊。僧禮謝。王云。切忌將此數句。留在胸中。云貧衲不肯辜負。王云。珍重。
  有儒士問。曹溪一派則且置。五家宗旨請王宣示。王云。圓明但知曹溪旨。不解五家宗。士云。一旨五宗。是同是別。王云。遇正則同。遇邪則別。云曹溪一派之旨如何。王云。不取不捨。云不取不捨箇什麼。王云。不取妙明。不捨明妙。云如何行履。王云。惺惺著。云如何修證。王云。修證則不無。染汙即不得。云向上還有事也無。王云有。云如何趨向。王云。佛言不可說。千聖豈能宣。云恁麼則不可得而聞也。王云。證者自知非可測。士禮謝。
  王執扇問一僧云。若道心內物。缺半邊。若道物內心。缺半邊。若道在心內外。缺半邊。若道不在心內外。缺半邊。且道如何得圓成去。僧笑而不答。王云。試一一問圓明看。問云。物在心內耶。王云。在心內。云心在物內耶。王云。在物內。云物在心內外耶。王云。在心內外。云不在心內外耶。王云。不在心內外。云恁麼則四邊俱缺矣。王云。圓成巳竟。還少欠箇什麼。僧歎服禮謝。王笑云。也只道得一半。

    閑言說

  遍界無藏覆。不掛一絲頭。隨緣閒飲啄。悠然任自由。

    不識路

  山自高兮水自清。乾坤物我太分明。偶然忘卻來時路。偏向他人行處行。

    夜步

  月上池魚吞餌。風來竹影掃塵。此際頓忘物我。渾然一派天真。

    懶夫我慢

  一覺醒來睜眼處。滿窗紅日天將午。抖擻精神著力看。佛法世法誰來忤。

    易難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造罪福。出平入平。

    寫真

  有人有我渾然幻。無我無人非是真。獨坐有時山夜冷。朝廷清淨一王身。

    空色

  空兮色兮。色空非空。色兮空兮。空色非色。空色是空。色空是色。空色云何。空空色色。

    自然而然

  身應王位為名繫。心向空門又法縛。兩頭擔子齊拈也。早是秦時舊[車+度]轢。

    小園三字經

  圓明園。真妙好。如佛地。同仙島。青山環。綠水抱。鶴銜芝。魚吞藻。有交梨。多火棗。種桑[卄/麻]。植粳稻。閱六經。禮三寶。任春秋。隨晚早。不拘束。無煩惱。奉天時。養吾老。

    自得

  有甚千年與萬春。朝朝暮暮好光陰。一物喚來皆不中。逢場作戲樂天真。

    人生

  浮生如夢幻。夢幻即長生。長生離夢幻。便是野狐精。

    實話

  誰言世事等浮雲。捨此何方更覓真。莫道無人解句意。賴他露柱作知音。

    自述

  暮歸朝出也尋常。玉兔金烏一任忙。四海浪平無箇事。憑將一句祝吾皇。

    閑

  草堂空寂寂。簷鵲演摩訶。晝永閑無事。渾忘歲月過。

    錯錯

  十八木珠一串穿。終朝念佛滌心愆。可憐不識彌陀旨。數盡恆沙也枉然。

    解脫

  悟是迷根。修為法縛。不悟不修。歲月耽擱。何計度生。對病設藥。海上奇方。一服病卻。平地金仙。百億化身。不悟不修。名解脫人。

    笑話

  難明此事是何因。到底皆緣信不真。一切圖維齊放下。寒灰豆爆笑當人。

    竹

  數莖翠竹。移自幽谷。亭亭拂雲。青青覆屋。何以名之。本來面目。

    念珠

  百八心珠顆顆圓。癡人誤作手中禪。其間妙義無多子。佛尾佛頭一串穿。

    扇

  玉骨冰肌得自由。山川人物半輪收。收開捏聚渾閑事。一度風生一度秋。

    真經

  說經萬八千。未曾道一言。欲識西來意。香爐與柱礎。

    鼻煙壺

  全體琉璃靜發光。頂門具眼豈尋常。等閑嗅破其中味。誰道壺中日月長。

    止兒啼。

  人我生是非。是非生憎愛。憎愛心一生。萬有為對待。寡豈能敵眾。處處成滯礙。何如渾物我。悠然得自在。

    紙

  冰肌素質無瑕垢。一任東君自剪裁。饒他玉簡金經出。若箇不登寶筏來。

    露

  出入同門。形影莫喻。無量劫來。不離寸步。愚者自瞞。對面不晤。一朝打破。廓然獨露。

    釋迦文佛

  大慈悲父大醫王。演說眾生療病方。砒霜翻作醍醐用。笑煞階前石敢當。

    觀音大士

  三十二應露全身。拯救眾生渡苦津。只此慈悲心太切。卻將覺海作紅塵。

    六句

  聞不是耳。見不是眼。但可轉物。莫被物轉。非垢非淨。無增無減。

    示人

  佛與眾生差別處。只於覺識轉移間。回頭直下之成也。乎者從教一串穿。

    警世俗句

  笑凡夫。何太愚。珍糞土。棄寶珠。甘五濁。樂三塗。忘生死。逐有無。蓬舞風。葉泛湖。堪憐愍。可嗟吁。當警醒。莫踟躕。誠省已。自識吾。只彈指。一斯須。超彼岸。踏仙衢。真活計。實良圖。休遲疑。莫含糊。千聖轍。萬佛途。明指示。莫負辜。

    不二

  佛生相隔多少。祇在一念之間。失之毫釐千里。得來沙界眉端。

    偶成

  紅塵覺海原無隔。堪笑眾生眼自瞞。莫謂毫端全攝去。者毫更是障知端。

    塵心

  身是心中物。心是身中神。法界亦若爾。塵空兮空塵。

    石女曲

  佛祖無言徹底宣。幾人能不錯流傳。當時古德曾經道。卻是虛空舉得圓。

    愛山居

  誰是山中人。渠是山中叟。有人來訪問。渠便大開口。

    木人歌雪

  即心即佛是非是。非佛非心非不非。試把是非皆坐斷。管他心佛作何依。

    實相頌

  云何名實相。湛湛與堂堂。虛空有損墜。真體無戕傷。此共天天久。此同地地長。保經八萬劫。終不落空亡。

    擬金丹

  金丹一粒水銀團。光射三千星斗寒。恰似碧潭秋月影。清清湛湛徹層巒。

    聞鐘聲

  一聲萬籟寂。萬籟一聲鳴。不是知音者。徒勞側耳聽。

    懺修

  心從何起將心懺。懺得心空罪福空。修幻修兮行幻行。上天下地自從容。

    無理之談

  鐵舟泛巨海。泥牛踏太空。箇中真意味。料得幾人同。

    中秋

  真空世界中秋月。旋碾清霄無障遮。盤古至今明此夜。何曾有意照天涯。

    燒香

  我香我焚。我煙我聞。香聞合一。我我誰分。

    物我

  情愛空閑閑空裡。性耽山水水山中。謾言魚鳥非相識。且共升沈上下同。

    月中兔

  我家有一物。大似月中兔。遇霞便餐霞。逢霧便吐霧。或時躍天衢。或時步雲路。玉毫現三千。眼光射四部。不染亦不貪。無喜亦無怒。升沈同古今。往來任朝暮。悠悠度歲華。長生不拘數。

    自在

  明明洞洞絕塵纖。露露堂堂遍大千。妙諦不言空與色。人間天上任安然。

    白猿捉月圖

  老猿閑不住。頻捉水中月。因迷月體無。狂心不肯歇。

    淨土

  一念不生此淨土。直心前往彼西天。內丹成了外丹就。三字拈來豎作川。

    真心詠

  皎潔虛明空界寂。青山綠水意分明。秋來春去渾閑事。月印寒潭一色清。

    合頭語

  明頭明明合。暗頭暗暗合。色頭色色合。空頭空空合。明此四和合。是名一相合。一相無和合。一一一和合。

    俗談

  葛藤亙古自如如。萬別千差總一渠。識得箇中非物我。縱橫自在任收舒。

    誰說

  渠本自無生。何處窮渠滅。塵塵露其體。剎剎演其說。五蘊當下空。三毒霎時歇。湛湛碧天清。浩劫一輪月。

    遣懷

  昨自神洲遊北溟。今從天竺到臺山。雖然行腳癡狂客。卻是乘空一地仙。

    徹論

  動靜原一體。是非無二心。不空亦不有。無古亦無今。

    魔說

  我佛道無生。我卻道有生。如來說不滅。我卻說有滅。若不如是說。不得大休歇。

    說夢

  甲子週流年復年。幾番滄海變桑田。翻雲覆雨渾閑事。誰解壺中別有天。

    行腳

  東西十萬里。南北八千程。會得腳根下。移來一步行。

    引鏡

  你是我兮我是你。你我對面不相識。二人合眼細商量。一片青銅一飯器。

    答起滅

  起從何處起。滅向何處滅。如念亦如風。何處可把捉。起滅既若爾。生死亦如說。法界亦同然。空不空無別。但了取捨心。洞然自明白。任運兮如如。悠悠兮萬劫。

    不是躲根

  無相光中藏日月。驢胎馬腹作生涯。山河大地渾閑事。錦被蒙頭是處家。

    心體

  明者明其心。見者見其體。見性明心體。明心見性理。理體無回互。心性無比擬。歷歷與明明。如斯而巳矣。

    指路

  煙水雲山千萬疊。就中一路坦然平。世間多少探奇客。妄覓鵬程鳥道行。

    對月談心

  不是惺惺不是癡。箇中滋味幾人知。試看秋夜搏空月。湛湛清光誰可移。

    書齋述心

  風花雪月天真佛。几簟琴書迦葉身。不是懶於拈妙句。只緣無處覓詩心。

    一物頌

  身中有一物。時時身外安。或同鸞鶴清霄裡。或共蟲魚山水間。不動不定。無往無還。飛潛任其所以。出沒聽其如然。極樂界。自在天。彌勒後。威音前。不得號佛。強名曰仙。

    西江月(乘片時之興率成一十六首書罷不覺擲筆大笑)。

    其一

  海底泥牛聲寂。掛樹石羊沒蹤。三千破衲擁晴空。卻惹非人出夢。
  耳覷鐵驢拽磨。目聽木馬嘶風。銅蛇鑽入石稜中。兔角龜毛廝共。

    其二

  大道非三非一。凡夫說一說三。終朝捏怪曰參禪。此句何嘗夢見。
  此句卻非此句。此句不出一三。高低普應霎時間。一月千潭遍現。

    其三

  遍界如來妙體。萬象隱顯其中。乾坤物我本來同。莫作經文空誦。
  會得千途一轍。不會六道縱橫。如如若若自從容。豈費縐毫功用。

    其四

  煙水雲山疊疊。浩浩萬里前程。默移寸步自分明。大千須臾坐定。
  從他寒來暑往。誰云地濁天清。笑看日月任西東。一曲無聲三弄。

    其五

  八風吹來不動。還同柳絮楊花。箇中妙理實堪誇。不是脫空說話。
  會得途中受用。不會屋裡波查。分明直截報君家。不必別探奇法。

    其六

  春夏秋冬四序。覆載高厚乾坤。就中一物太慇懃。處處皆有渠分。
  視之卻又不見。聽之更復無音。欲識此物名和身。塞耳合睛相認。

    其七

  鼻舌身意眼耳。香味觸法色聲。但不對待便靈通。翻成六般神用。
  凡情聖見無二。佛性即是無明。幻化空身妙體成。何止三十二應。

    其八

  佛性戒珠心印。廓週沙界沒垠。塵塵剎剎滿圓身。拆合不離方寸。
  識得無形妙體。如來寶藏奇珍。但棄生滅守常真。根塵自然脫盡。

    其九

  空空空兮色色。色色色兮空空。色空通塞本來同。隱顯測其定動。
  動動動兮定定。定動豈假施功。榮枯得失聽天公。自在彌陀淨境。

    其十

  霧鎖長江浩瀚。雲封華嶽氤氳。霎時風捲霧雲分。山水依然遠近。
  濁浪攪為酥酪。大千變作黃金。不須卜度妄勞心。雲霧從他為暈。

    其十一

  一二三四五六。六一二五四三。芥納須彌自等閑。說甚顛倒互換。
  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石人鼻孔垂唇邊。誰道一條白練。

    其十二

  善惡種瓜種豆。收來亦屬空花。何如自種野人家。心田一粒無價。
  此粒非空非有。大千隨處生芽。根深蒂固遍天涯。道子難描難畫。

    其十三

  十方世界法體。名曰如來化身。不須斷妄莫求真。即在目前切近。
  取之轉迷轉遠。捨之愈沈愈深。的實妙訣在無心。歷歷明明普印。

    其十四

  石火電光歲月。急忙下手猶遲。光陰荏苒幾多時。剎那疾如彈指。
  心田離此即此。迷途百轍千岐。茫茫堪笑世人癡。大似河邊覓水。

    其十五

  至道本離言語。風雲月露成吟。信手拈出卻無心。聊寄閑情一哂。
  多少詞壇詩社。刻畫爭欲驚人。平頭合掌各評論。總被文魔牽引。

    其十六

  西江月詞數首。堪笑不諳宮商。參差韻調欠鏗鏘。大似無聲演唱。
  乘興豈知工拙。推敲不費思量。游戲三昧偶逢場。腔板原來一樣

  教外別傳。不立語言文字。如何是三寶。大地是佛。虛空是法。眾生是僧。如威音前彌勒後之說。世尊若不指出。我輩何以得聞。凡似此皆從緣所知。非自真見。但了目前虛空。自然會豎窮三際。但了目前片地。自然會得棋遍十方三寶一體。大道只在目前。不必向高遠奇妙會。實不用一句語言文字。如來參。

    上諭附錄

  佛祖之道。指悟自心為本。是此說者。名為正知正見。用之以利人接物。令人直遠心源。方得稱佛祖兒孫。所言外道魔道者。亦具有知見。因其妄認識神生死本。以為極則。誤認佛性。謗毀戒行。所以謂之外道魔道。朕覽密雲悟。天隱修。語錄。其言句機用。單提向上。直指人心。乃契西來的意。得曹溪正脈者。及見密雲悟錄內。示其徒法藏闢妄語。其中所據法藏之言。駭其全迷本性。無知妄說。不但不知佛法宗旨。即其本師悟處。亦全未窺見。肆其臆誕。狂世惑人。此真外魔知見。所以其師。一闢再闢。而天隱修。亦有釋疑普說。以斥其謬。然當日魔心不歇。其所著述。不行即燬。如魔嗣弘忍。中其毒者。復有五宗救一書。一併流傳。冀魔說之不朽。造魔業於無窮。天下後世。具眼者少。不知其害。即有知而闢之者。有德無位。一人之言。無徵不信。將使究竟禪宗者。懷疑而不知所歸。而傳染其說者。將謂禪宗在是。始而起邪信。繼而具邪見。起邪信則正信斷。具邪見則正見滅。必至處處有其魔種。人人承其魔說。自具之性宗不明。而言條之枝蔓肆出。今其魔子魔孫。至於不坐香。不結制。甚至於飲酒食肉。毀戒破律。唯以吟詩作文。媚悅士大夫。同於倡優伎倆。豈不汙濁祖庭。若不剪除。則諸佛法眼。眾生慧命。所關非細。朕為天下主。精一執中。以行修齊治平之事。身居局外。並非開堂說法之人。於悟修何有又於藏忍何有。但既深悉禪宗之旨。洞知魔外之情。灼見現在魔業之大。預識將來魔患之深。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夫禪宗者。教外別傳。可以無言。可以有言。古德云。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若一滴投於巨海。如是言者。言言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如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則公案。何一非從本性中。自然流出。從無一實法。繫綴人天。今魔藏立一○相。為千佛萬佛之祖。以袈裟縷縷。為宗旨所繫。有四法。有雙頭。有小法大法。有大法之大法。稱為細宗密旨。有傳有授。而魔嗣弘忍。以僧伽難提。遇童子持鑒直前。為從來有象可示。證其魔師。一○之象為不悖。又以多子塔前。袈裟圍繞一事。作袈裟為宗旨。所繫之明證。又以臨濟。打克苻普化。鑿為黃蘗。三頓棒之彖象。種種作為實法。不勝枚舉。全從知解穿鑿。失卻自心。黃蘗云。今時人。只欲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與兒酥喫。消與不消。都總不知。三乘學道人。皆是此樣。盡名食不消者。所以知解不消。皆為毒藥。盡向生滅中取。真如之中。都無此事。夫食不消之人多。而魔藏父子。則是巳經飽毒者也。佛法不二。豈可執定三四。而更有密傳三四之宗旨。廣引從上古德。言句相似者。為之注腳。轉以較勘不立言說。單提向上之正宗。仰面唾雲。反汙已面。趙州云。老僧此間。即以本分事接人。若教老僧。隨伊根基接人。自有三藏十二部接他了也。祇說無是非分別相。早不本分。何況宛立箇是非分別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說。古錐千七百則公案。總是語言文字。若不識得這箇。縱使字字句句。依樣葫蘆。即為魔說。即為謗佛。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則公案。字字句句不差。正是光明海中。多著泥滓。況既落言詮。即同教相。既同教相。則三藏十二部現在。又何必立教外別傳之旨。任伊橫說豎說。能出三藏十二部之外乎。聖人多能。佛多神通。能非聖本。神通亦非佛宗。仲尼。何嘗知西方之梵語。如來。不能作震旦之唐言。能與神通。各有所窮。與這箇有何交涉。何況文字一端。魔藏父子。輒以不識字譏密雲。意謂不如伊等學問。若要詮理論文。自有秀才們在。何用宗徒。識字不識字。與這箇又有何交涉。博通經史。如剪綵以添樹上之生花。目不識丁。亦飯熟不借鄰家之水火。若魔藏父子。其大病根正在識丁。而不識這箇。今使蒙古人來。便接蒙古。俄羅斯人來。便接俄羅斯。暹羅。蘇祿。琉球。日本人來。便接暹羅。蘇祿。琉球。日本。若必待伊識得文字。然後接得。則佛法不能蓋天蓋地矣。魔藏邪外知見。自以為言言據古。字字稟經。豈知盡三藏十二部。乃至十三經。二十一史。諸子百家。盡世間四庫縹緗。所有文字。並與貫串配合。極其稜消縫泯。自道佛來。也開口不得。正是佛出世也救不得也。阿難三十年為侍者。祇為多聞智慧。被佛呵云。汝千日學慧。不如一日學道。若不學道。滴水難消。況魔藏以邪外知見。唐突佛祖。向上邊事。尚安得有呵斥分。祇瞞得有眼無珠之徒。明眼人前。魔形自露。趙州云。如今知識。枝蔓上生枝蔓。都大是去聖遙遠。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尋常道。須向異類中行。且作麼生會。如今黃口小兒。向十字街頭。說葛藤。博飯[口+童]。覓禮拜。聚三五百眾。云我是善知識。爾是學人。可知法藏父子之魔形。從數百年前。趙州早為判定。更不必到眼始知也。悟修皆以臨濟一棒指人。魔藏斥曰一橛頭禪。躲跟窠臼。若論箇事。無論奇言妙句。俱用不著。雖一棒一喝。亦為剩法。古人不得巳而用棒喝。原為剿絕情見。直指人心。魔藏若以情見解會。乖謬之甚。古不云乎。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何嘗執此一喝一棒也。魔意但欲抵排棒喝。希將伊所妄立之一○相。雙頭四法之實法。以邀奇取勝。殊不知其大乖教外別傳。無法可傳之旨也。且悟修未嘗謂一棒。為千佛萬佛之祖。而魔藏妄捏一○相。為千佛萬佛之祖。獨非躲跟窠臼乎。若將一○相。作棒喝用。猶是躲跟窠臼。若將一
○相。為千佛萬佛之祖。直是魔家窟宅矣。忠國師以九十七○相云耽源。耽源以示溈仰。魔藏杜撰。稱為然燈以前。無文密印。當日耽源示仰山。仰山一見即焚卻。源後問仰。仰即重集一本呈源。更無遺失。又溈山舉○相內。作一日字。仰山就地畫一○相內。作一日字。以腳抹之。溈山大笑。魔藏但於仰山。一見即能記憶處。詫為神奇。而不於溈山大笑處。仰山焚卻。及腳抹處薦取。所謂韓盧逐塊。若謂九十七○相奇特者。朕今即作八萬四千○相。歸於八千三百九十七○相。又歸於七百九十一○相。又歸於九十五○相。又歸於九○相。又歸於一○相。正如入海算沙。亦遊戲華藏之一具。有何奇特。至於三玄三要。自臨濟唱出以來。古今宗師。無不拈提。而皆不能分明舉似。魔藏乃執黃蘗三頓棒。以附會之。杜撰差排。是乃全不知三玄三要。臨濟不云乎。大凡演唱宗乘。須一句語具三玄門。一玄中須具三要。首提演唱二字。演唱不能無言句。言句須識玄要。方成活句。然一玄而三要即具。三玄而九要全具。如此(一三二)(二三一)(三二一)。乃玄以立要。要以貫玄。非九要不能貫三玄。得九要而三玄始圓。不分而分。分而不分。所以玄要之法。無法不該。如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顯而易見者。又如四料揀之法。亦如春夏秋冬之四時。雖寒暑變遷。總不出此一年。此一年即棒喝也。曹洞之五位。亦如五行之互具。不出此一氣。此一氣即棒喝也。若夫浮山九帶。朕謂一句中。須具九帶。而九帶中。須具五十五束。又如汾陽十智同真。朕謂一句中。須具十智同真。而一同真中。須具五十五實。如此。與玄要之旨何別。推而廣之。難以悉數。總之歷代祖師。雖更換面目。接引世人。總不離世尊拈花。臨濟棒喝之旨。離此者即為魔說。況此棒喝。能具萬法。能消萬法。此棒喝。豈有定相。一棒喝何得作一棒喝用。魔藏不識。目為一橛禪。如果言禪。即一橛巳屬多設。魔藏意猶未足。不知必待幾橛。方稱其魔意也。三頓棒與三日耳聾。豈更有別意。有何交涉乎。又魔藏作五宗錄序。以窣堵波為喻。以九級為五時教義。以結頂處。為如來禪。以千丈旃檀從空破頂。為祖師禪。以五光三昧。為五家宗派。又自詡其言。為塔頂上加聚沙一掬。種種魔說。夫一切教相。皆屬筌[四/弟]。墾土種瓜。瓜成非土。金從礦出。礦豈即金。乃謂教之級盡。其結頂處即如來禪。直同夢囈。且西來大意。即是如來涅槃妙心。五家分派。的的歸宗。何可分佛分祖。而又分五家。雖二乘之與大乘。尚如皮肉骨髓。層次歷歷。而分拆不開。何況單提向上邊事。五光五派。有何交涉。大似漢代迂儒。謂尚書二十八篇。應雲臺二十八將。魔意祇欲推五宗。為超佛越祖。而掬沙加頂。巳又度越五宗。如來所謂大妄語成者。又魔藏。指曹溪本來無一物。為落空亡外道。而弘忍。泥黃梅亦未見性一語。死在句下。夫祇就本來無一物句論。固似自了之見。而下既云何處惹塵埃。亦可謂超越功勳。直臻向上也。黃梅亦未見性一語。死在句下者。且不必論。若言掩人耳目者亦非。黃梅豈肯疑誤眾生。而米白無篩之對。曹溪又豈世法謙讓。悟修所判。雖稍儱侗。而藏忍直斥為空亡外道。轉見不堪。可見其自了尚未能。一味有為實法。邪知邪見耳。弘忍又指斥密雲。情與無情煥然頓現。為閨閤中物。引雲門直得大地。無縐毫過患為轉句。不見一色為半提。須知更有全提底時節。為證。殊不知密雲之一棒到底。正是處處全提。皆是情與無情。煥然頓現之力。彼既未到密雲悟處。乃牽引雲門言句。附會蓋覆。狐憑於城。鼠依於社。使人不敢焚熏。究竟城社。自是城社。狐鼠。自是狐鼠。何能混狐鼠。同於城社。弘忍又云。三峰師天童。師其源流。我輩師三峰。師其法乳。魔罪不問自承。豈非並未會實無一法可得。故曰源流。所得有憑有據。故妄云法乳耶。夫工夫了徹。識得自心。師資道合。針芥相投。啐啄同時。從上心印。亦惟言汝如是吾亦如是耳。何曾有一法可傳。況亦實無一法可得。一言相授受者。如是方名法乳。若藏忍之邪知邪見。魔外師徒。以密傳口授為乳。是乃毒乳。何云法乳。朕謂魔藏。原非全無知識。只因離師太早。煩惱妄想。貢高我慢。祇圖爭勝。欲於法門中。獨出一頭。不顧已之腳跟。全未著地。欲裝點智過於師伎倆。捏定一○四法雙頭等名相。擬為超師之作。每立一妄語。即捃摭文史。穿配古德言句。以證實之。正如永明云。以限量心。起分齊見。局太虛之闊狹。定法界之邊疆。遂令分別之情。不越眾塵之境。向真如境上。鼓動心機。於寂滅海中。奔騰識浪。於管中存見。向壁罅偷光。立能所之知。起勝劣之解。齊文定旨。逐語分宗。蟭螟豈健於鵬翼。螢照那齊於日曜。魔藏父子之語言著作。永明數語可為判盡。當日魔藏。取悅士大夫為之保護。使緇徒競相逐塊。逐引為種類。其徒至今。散布人間不少。宗門衰壞。職此之由。朕今不加屏斥。魔法何時熄滅。著將藏內有所藏忍語錄。并五宗原。五宗救。等書。盡行毀板。僧徒不許私自收藏。有違旨隱匿者。發覺。以不敬律論。另將五宗救一書。逐條駁正。刻入藏內。使後世具正知見者。知其魔異。不起他疑。天童密雲悟派下。法藏一支所有徒眾。著直省督撫詳細查明。盡削去支派。永不許復入祖庭。果能於他方參學。得正知見。別嗣他宗。方許秉拂。諭到之日。天下祖庭。係法藏子孫開堂者。即撤鐘板。不許說法。地方官。即擇天童下別支。承接方丈。凡祖庭。皆古來名剎。且常住本屬十方。朕但斥除魔外。與常住原自無涉。與十方參學人更無涉。地方官勿誤會朕意。凡常住內。一草一木。不得動搖。參學之徒。不得驚擾。奉行不善。即以違旨論。如伊門下僧徒。固守魔說。自謂法乳不謬。正契別傳之旨。實得臨濟之宗。不肯心悅誠服。夢覺醉醒者。著來見朕。令其面陳。朕自以佛法與之較量。如果見過於朕。所論尤高。朕即收回原旨。仍立三峰宗派。如伎倆巳窮。負固不服。以世法哀求者。則朕以世法從重治罪。莫貽後悔。從來邪說之作。易惑人心。然內道外道。是非邪正。亦不難辨。本乎自性。而為修為說。即謂之內。不本乎自性。而妄修妄說。即謂之外。釋宗每闢玄門為外。如紫陽真人。於所註悟真篇後。另註外集。不雜玄門一語。一一從性地演出禪宗。即從上宗門禪師似此曉暢無礙。包括於數篇之中者。亦為罕見。而目之為外。可乎。如真人者。是外之內也。如魔藏之徒。攘佛法而壞佛法。乃內之外也。曹溪清派。何可容此濁流。況此魔說與魔子孫。流落人間。末學受其無窮之遺毒。法眼慧命之所關。朕豈忍不辨其是非。天下後世。必有蒙朕眉毛拖地之深恩者。須知此魔之不可不辨。因其為佛界之魔。此異之不可不揀。因其為同中之異。傳曰。息邪說。正人心。夫祛邪扶正。朕之所不得不然者也。粵稽三教之名。始於晉魏。後世拘泥崇儒之虛名。遂有意詆黜二氏。朕思老子與孔子同時。問禮之意。猶龍之褒。載在史冊。非與孔子有異教也。佛生西域。先孔子數十年。倘使釋迦孔子。接跡同方。自必交相敬禮。蓋五典九經。三物六行。治天下之大綱小紀。固始自二帝三王。而集成於我至聖。然必解脫諸相。而後此心。方能達萬事萬物之性理。此則其必然者。後世或以日月星比三教。謂某為日。謂某為月。謂某為星。朕意不必如此。作拘礙之見。但於日月星之本同一光處。喻三教之異用而同體可也。觀紫陽真人之外集。自可無疑於仙佛。一貫之旨。道既一貫。愈可以無疑於三教。並行不悖之說。爰附及於此。使天下後世。真實究竟性理之人。屏去畛域。廣大識見。朕實有厚望焉。
  朕意禪宗莫盛於今日。亦莫衰於今日。直省剎寺棋布。開堂秉拂者。不可勝計。固莫盛於今日也。然天下宗徒。不特透得向上一關者。罕有其人。即能破本參。具正知見者。亦不多得。宗風如此。實莫衰於今日也。夫達磨西來。九年面壁。方得二祖慧可傳衣。以佛祖之慧力。接引人天。尚俟九年之久。始得一人。今溥天之下。萬剎萬僧。萬僧萬拂。師以盲傳。弟以盲受。人人提唱宗乘。箇箇不了自心。豈不使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垂絕如線。雖曰豈能必如達磨之傳二祖。然亦必真參實悟。自具正知正見。而得正知正見之人而授之。豈有盲傳盲受。毫無著落。若以此為振興佛教。續佛慧命。與毀佛滅法何殊。甚至名利熏心。造大妄語。動稱悟道。喝佛罵祖。不重戒律。彼此相欺。賣拂賣衣。同於市井。將佛祖之慧命。作世諦之人情。雖竊有佛祖兒孫之名。並無人天師範之實。如法藏弘忍輩。惟以結交士大夫。倚托勢力。為保護法席計。士大夫中。喜負作家居士之名者。受其顢頇。互相標榜。世尊當日。雖以佛法付囑國王大臣善信護持。未有令枉道而從人也。況乃不結制。不坐香。惟務吟詩作文。以媚悅士大夫。捨本逐末。如是居心。與在家何異。若此。則將來佛法掃地矣。夫西來的意。不落言詮。綱宗之設。所以揀魔辨異。雖更換面目接人。何嘗有意別立言說。離單提向上之正旨。橫分畛域。各立門庭也。於今宗徒。多將識神生死本。傍語言文字邊。拾人唾餘。學人饒舌。問者答者。互相亂統。棒者喝者。翻成躲跟。忽於解路中相逢。便作交融之水乳。謂是我宗密意。若然。與外道邪魔何異。正所謂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自負良重。何言利生。以限量心。起分別見。向真如境上。鼓動業識。齊文定旨。逐語分宗。令後學者雖欲勤心力參。奈荊棘布地。熱毒迷空。措足無從。依心生業。日積月久。雖宗徒愈盛。而宗旨愈泯矣。良可愍歎。特頒明諭。曉示叢林。目今直省諸剎堂頭。若有自信無疑。巳臻向上。如願來見朕者。著來京。朕自以佛法接之。其深山窮谷之中。或有獨老煙霞。不肯受盲師衣拂。自具正知正見之人。宜念宗風頹敗。當出而仰報佛恩。果是實蹋三關。知見超越。朕必褒賜禪師之號。令續從上諸祖法乳。設若以名利心。生徼倖想。一至朕前。水落石出。伊既希冀世榮。朕即投諸法網。其或本未自信。不過依樣葫蘆。既稱禪徒。只得說法。正見魔見。兩皆不具者。聞朕此旨。當竭力領眾結制坐香。勤求本分。或摘鐘撤板。或棄拂捨篦。重復加力參學。必期了證。毋再自欺誤人。若大誑語成。則善因而遭惡果。何苦如此。其餘緇侶。未受付囑者。當念佛祖留此法門。原為眾生生死。若不以了生死為念。披袈裟何事。要了生死。須明心地。勿守一知半解。得少為足。勿墮學識依通。未證謂證。勿但圖妄囑。出頭誤人。勿苟合世法。求名損已。所謂業識茫茫。無本可據。上則孤負佛祖眉毛拖地之深恩。下則孤負自已本來具足之面目。長受沈淪。永依苦趣。誠為可憫。豈不惕然。是宜真心切念。求了求當。惟有大悟大徹。方免醉生夢死。其或未能。且堅守佛制。嚴淨梵行。莫犯貪瞋癡。常修戒定慧。不可妄為知證。貽誤後學。存此佛種。以待機緣。若惟以邪知邪見密傳口授。欺已欺人。貪名逐利。世諦流布。毀戒犯律。則俗子之不如。豈法門所宜有。亟須自省。知往修來。毋負朕諄切護法訓誨之至意。著該部傳諭直省督撫。曉示天下宗門禪林。

御選語錄4

報恩旅堂閒書

  近日學者有二病。一等弄聰明。習外學。一等守愚抱拙。般若不清楚。二者皆不可與言道。不識一丁者。必如六祖方可。不撥文字者。必須遠同西天龍樹馬鳴。近同永明明教。始得無過。

    題壁

  本學古人。莫視流俗。閱趙州語錄自勵。

    跋趙州三佛話

  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南嶽磨磚。江西鹽醬。不是過也。又云。非四十年不雜用心者。不知斯言簡盡。

    題藥師日課語

  予辭恩絕塵。不暇披覽。偶入藏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不覺手額失聲。願人人入如來願海也。或問何於此經驚歎如是。告之曰。予見世人順境淪溺者不一。富貴可畏。甚於貧賤。今此如來。使人所求如願。遂從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則欲於王臣長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攝。不乘如來願航。何從濟乎。大凡修持。須量已量法。直心直行。誠能厭惡三界。堅志往生。則專依阿彌陀經。收攝六根。淨念相繼。所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後利人者之所為也。若於現前富貴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飲食之欲。未知深厭。則於往生法門。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淨土。而心戀娑婆。果何益乎。則求其不離欲鉤。而成佛智。處於順境。不致淪胥者。固無如修持藥師願海者之殊勝難思也。癸巳之夏。山居不寧。偶奉親歸養江上。晏如程君。以刻成藥師日課見示。此出人意表。是經流傳巳久。編成日課。未之聞也。乃得之吾江之善士。為之助喜。信能修持。久久不懈。知不獨富貴功名。轉女成男。離危迪吉。如如意珠。隨願成就。即得於一切成就處。直至菩提。永無退轉。何幸如之。人間亦有揚州鶴。但泛如來功德船。

    御選明道正覺茆溪森禪師語錄附

  結制陞座問答畢。師云。放下布袋。快活無匹。閒看猢猻。偷喫生鐵。阿呵呵。的的的。問甚生前面目。誰論梨花笑日。齋堂有粥有飯。禪和要喫便喫。喫即不無。飽後作麼生。夜行莫踏白。下座。
  解制陞座。問正法眼藏即不問。今朝解制句如何。師云。穿山鼻孔破。僧禮拜。師大笑云。雖然和盤托出。卻是大段不同。瑯琊禪師道。本來無一物。厭殺天下人。直饒便分明。坐在糞坑裡。作麼生是透脫一路。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眾兄弟。朝看東南。暮看西北。近世雙笛從羌。飯不及壼食。下座。
  報恩元旦秉拂。僧問古德道清光照眼尚迷家。明白轉身猶墮位且止。請問報恩意作麼生。師云。數點梅花報曉春。進云。恁麼則月明簾外家風古。寶鏡堂前瑞氣新。師云。且站過。問靈山記[卄/別]則不問。今朝分座事如何。師云。孤鴻嚦嚦。進云。龍象雲臻。乞慈再示。師云。野鶴穿雲。進云。點開碧眼。水到渠成。畢竟恩歸何地。師云。不許物外安身。進云。恁麼則水接長天遠。春光遍界新。師云。巡照去。問物有新舊。拄杖子還有新舊也無。師云。老鴉亂叫。進云。今古頓超圓智體。何山松柏不青青。師云。截斷葛藤。進云。謝師答話。師云。今日且放過。問幾點梅花送春來。那裡來。師云。人笑你。進云。數聲爆竹催臘去。那裡去。師云。羞也不識。進云。去來且止。卉木咸新。又作麼生。師云。轉見轉見。進云。一天佳氣。萬象騰輝。師云。望煙尋食地。一僧出呈數珠云。這箇依舊一百八。請師點出新鮮句。師云。光寒星斗少。進云。不會。師云。切忌五更初。又進云。不會。師便打。進云。從今更不疑。師云。錯認銷皮家。問舉足動步則不問。新年接新令句作麼生。師云。貴貨易土。僧禮拜。師云。今日行森。承老人命為眾敷揚。適纔一問一答。祇恐錯會。數點梅花報曉春。一聲爆竹催殘臘。不許物外安身。誰論老鴉亂叫。嗟嗟多少人。望煙尋食地。錯認銷皮家。呵呵光寒星斗少。切忌五更初。咄。孤鴻瀝瀝。野鶴穿雲。新年新令。貴貨易土。眾兄弟。六橋近日水仙花。十字街頭鐵拐李。卓柱杖云。珍重。
  上堂。問答畢。師乃云。行腳須具眼。參禪要識句。大眾識得句也未。適纔答僧云。是柱不見柱。咦。非柱亦不見柱。既然是非都去了。因甚又說是非裡薦取。汝等諸人作麼生薦。莫是雲日能催曉。風光不惜年麼。莫錯會好。幸逢征客盡。歸在落花前。切忌顢頇儱侗去。所以古德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桃花紅。李花白誰道融融只一色。諸禪德。瞥不瞥。一夜東風。吹散枝頭殘雪。會麼。老祖殿前。梵王宮闕。雙峰燈放。九天風月。燕子語。黃鶯鳴。誰道關關只一聲。不透祖師關捩子。空認山河作眼睛。咄。冷的冷。熱的熱。粥鍋西邊底。莓苔裹石碣。良久。喝一喝云。歇。如今是什麼時節。師大笑曳杖下座。
  兩序請陞座。師豎拂云。一群子上來。一群子下去。殘夢五更鐘。落花三月雨。合掌低頭換步時。進前退後翻身處。有利有害。人無遠慮。歸到故鄉還似客。布榖催耕鳴別樹。叉手句。可惜許。一切數句非數句。打一拂云去。下座。問學人道眼不明。未審什麼礙。師云。幾時立春。僧云。昨日二十三。師云。怪我作麼。

    小參

  眾入室。師拈杖云。摩訶般若波羅密。明如日。黑如漆。異解多途。商量非一。卓柱杖云急。若人信受奉行。一生參學事畢。昔日殃崛摩羅尊者。持缽至一長者家。其家婦人正值產難。子母未分。長者曰。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產難。尊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問世尊。卻來相報。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速往報言。我從賢聖法來。未曾殺生。殃崛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娩。師云。從古至今。拈提者極多。錯會者不少。龍溪今晚索性與你點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見牛羊。禪和子。會也未。不會再說一遍。水溢天開堤。花落滿龍溪。鳧隨潮落去。日上綺霞低。眾作禮。師擲拄杖便起。
  晚參。師云。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呵呵學人也有趣。和尚也有趣。拂一拂。歸臥室。
  晚參。師云。山門前得底句。禪堂裡商量去。進到方丈。不必再舉。何也。天溪不肯辜負汝。
  晚參。師云。竹窗夜啟。月明霜大。高鴻入雲。鼠兒穿磨。大眾。行住坐臥。且道是箇什麼。良久大笑云。癩頭回子騎駱駝。
  重陽早參。師云。今朝九月九。猢猻上樹賽觔斗。右轉左。左轉右。好手手中呈好手。呵呵。天溪長老不唧[口+留]。
  早參。師云。水中鹽味。色裡膠青。咄。將謂明星是眼睛。通身有口向誰說。挽盡天河洗鐵丁。
  室中晚參問答畢。師乃云。阿逸多。笑甚麼。蛇穿耗子窟。普化搖鈴過。嗚呼小子。腳板踏破癢瘡。近火血沾衣。傷鹽傷醋陳年貨。有人道慈翁老。有茶請喫茶。無茶滾水好。咄。漢仙琴高騎赤鯉。羲之寫字換鵝兒。良久云。歸堂去。
  六月十九早參。師云。路上紅塵起。江中白浪飛。拈拄杖云。觀音菩薩來也。有眼者近前。無眼者退後。一僧出作禮畢。擬歸位。師打云。與麼不得得與麼。良久卓拄杖云。禮拜歸位真堪笑。與麼不得得與麼。曼拏羅指地為泉。胡大頭錘破鐵山。若也知去。龍行虎步。如或懵懂。世尊陞座默然。阿難遣出比丘。左右顧云。半山廟。三天竺。遂以柱杖一齊打散。
  雪夜晚參。師云。喫苦茶。說淡話。誰管佛法不佛法。馮夷剪破龍溪練。枯柳梅花處處春。咦。月下凍痕生綠井。隔窗玉片飛無影。樹枝風息轉迎寒。寒人如鳥棲未安。日短夜長誰先覺。熒熒殘燭嗚嗚角。咄咄。黃龍三關。香巖獨腳。
  冬至早參。師云。冷地裡夢見一獃和尚曰。昨夜三更子癸時。楓杉隔塢問松枝。滿天飛雪來何處。寒梅低首笑嘻嘻。他又大叫云。老祖老祖。如今是什麼時節。大眾說看。傍僧擬答。師便打。僧復出問生擒猛虎。活捉獰龍人來時如何。師云。官法如爐。進云。忽遇透網金鱗又作麼生。師云。謹慎火燭。進云。驅耕夫牛。奪飢人食。未是向上鉗鎚。如何是向上鉗鎚。師叱云。揚州客。僧擬議。師云。大眾歸堂。
  小年晚參。眾集師舉柱杖云。是我不是。眾茫然。師擲下歸臥室。
  四月八日早參。師云。從古相傳。釋迦佛今日降生。不知是否。說與諸人檢點看。南康府裡星子縣。黃梅縣外義豐城。這便是森長老見處。良久云。知客在否。眾答在。復云。內外大眾今早都念課誦麼。眾云念。師便入臥室。
  師見病人多逐苦境。乃示云。莫莫莫。病是眾生之良藥。我在俗時一病幾死。正迷悶中。忽聞鼓吹。始知病源不從他有。遂決志出家云。鼓角分明破毒針。驀然劄斷愛情心。死去活來真好笑。石頭土塊盡知音。語諸人。識病因。大家割捨夢中身。咄咄。不作維摩詰。文殊何處尋。

    機緣

  僧問如何是鳥道玄路。師云。白雲飛起紅葉落。進云。文武兼濟人來時如何施設。師云。不許飲酒食肉。進云。邪法難扶時如何。師云。豈有此理。進云。如何是正法眼。師云。早晚也。進云。何以為之大機。師云米。進云。何以為之大用。師云時。進云。異類中如何行得。師云。斗有大小。秤有輕重。進云。疑情未息時如何。師云。魚勞尾赤。人勞頭白。
  同參問首座親見老人是否。師云是。參云。還有奇特事也無。師云。扣冰人少。崇福人多。
  僧入室請師決疑。師云。鬼谷老爺不在家。僧云。豈無方便。師云。歸去門前自打瓦。
  僧問如何是清淨法身。師云。普請擔泥。僧云。因甚學人不會。師云。有直歲在。僧云。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師云。依教奉行。
  僧云。牛頭橫說豎說。不知有關捩子。如何是關捩子。師云止。僧擬議。師云去。
  僧問如何是妙唱不干舌。師云。罕遇知音。僧云。如何是死蛇驚出草。師云。照顧性命。僧云。如何是鐵鋸舞三臺。師云。呆鴨聞雷。僧云。如何是解針枯骨吟。師云。切忌寐語。
  僧問終日紛紛擾擾。如何是不動尊。師云。天晴快走。僧擬進語。師云。換手搥胸。
  僧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師云。門前石馬腳撩天。僧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師云。引我笑。
  僧問一等是水。因甚海鹹河淡。師云。莫矢溺。
  僧請益云。不假半寸繩。如何出得深井入。師云。賴遇天溪。進云。大似失便宜。師云。看你顛倒。進云。乞師方便。師云。大聖緊那羅王菩薩。
  僧問如何是玄中玄。師云。日長夜短。
  僧問佛心無處不慈悲。觀音大士因甚不去高麗國。師云。謝汝饅頭湯餅。
  游山歸問僧。塗毒鼓聞者皆喪。因甚擊者不死。僧下語不契。師示偈云。山上鴟夷又買舟。清風明月幾時休。欲知進退存亡事。只問歸來鄭化州。
  僧問昔日趙州勘破臺山婆子。畢竟在甚麼處。師云。天開河。進云。學人不知落處。師云。齋堂東邊。進云。乞師慈悲直說。師云。趙州兩隻眼。婆子一條舌。五臺山上去。舊路嶺莫歇。
  僧問如何是先照後用。師云。臨濟來也。僧擬議。師便喝。僧云。如何是先用後照。師搊住云。道道。僧茫然。師遂托開。僧云。如何是照用同時。師掌云。非驢所堪。僧云。如何是照用不同時。師云。不知痛癢漢。僧喝。師云。再喝看。僧又喝。師便打。
  僧問如何是無相涅槃。師云。五里亭。十里舖。僧云。因甚學人不會。師云。驢前馬後。
  僧問如何是雲門顧鑑咦。師展手云那。僧擬議。師云了。僧再問。師云去。
  僧問劈面來時如何。師隨聲便掌。
  僧問如何是大雄山底佛法。師云。白額當途坐。僧云。還有方便也無。師云。闍黎莫夜行。
  僧問如何是西來祖意。師云。南人瘦。北人肥。
  僧問諸佛出身處且置。如何是和尚安身立命處。師云。你卻跳得好。僧喝。師云。為什麼。僧擬議。師打退。
  僧問因甚不點路燈。師云。一任瞎闖。
  僧問入門便喝便打意作麼生。師云。祖師在你背後。
  僧問不慕千聖。不重已靈時如何。師云。你五戒也不持。僧云。古人到者裡。為甚不肯住。師劃一畫。僧喝。師云好喝。僧擬議。師便打。
  僧問金鎖斷後時作麼生。師云。腦門著地。
  僧問堆堆坐禪。圖箇什麼。師掩鼻云。出去。僧茫然。師云走來。僧近前。師云。三黃丸好。
  僧問從上宗乘如何接續。師云。日東上。月西下。僧云。與麼則人人有分也。師云。知章騎馬似乘船。
  同參問如何是首座家風。師云。沒籬沒壁。參云。忽遇賊來時作麼生。師云。憑你模索。
  僧問畢竟如何是佛。師云。撞不破便燒。
  僧問如何是梵音相。師云。鋪堂不細行。
  僧問箭鋒相拄時如何。師云。過者邊立。僧喝。師便笑。僧擬議。師云。大好箭鋒相拄。
  僧問作麼生轉得自已歸山河大地去。師云。昨夜好秋雨。
  僧問如何是和尚為人處。師云。獃子獃子。進云。不落古今句作麼生道。師云。官久必當。進云。七佛未出世時。向甚處行履。師云。疑人莫用。
  僧入室請益心經云。揭諦揭諦意旨如何。師云。孔子產山東。文才今古通。大夫天下有。白屋出三公。僧云。學人不知落處。師云。自衛返魯。
  僧問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為什麼方丈後泥挑不盡。師云。鬼喫餿饅頭。僧問既是報恩人。因其不識金車山。師云。看你打之遶。僧喝。師云。有甚了期。僧擬議。師云。還怪得我麼。便打。
  僧問山河大地還有過也無。師云。缺嘴打鑼。
  僧問乍起乍滅時如何。師云。不是鬼燈。便是螢火。
  僧問如何是觀音三昧。師云。夜來孩子哭。僧云。如何是文殊三昧。師云。日裡踢繡毬。僧云。如何是普賢三昧。師云。包公廟裡失氈包。
  僧問心佛俱忘時如何。師云。誰與麼道。僧擬議。師喝出僧問浩浩塵中如何辨主。師云。飯裡沙多。僧云。謝師指示。師云。莫亂嚼。
  僧問。無夢無想時主人公在什麼處。師云。大眾笑你師問僧仙鄉那裡。僧答合浦縣。師云。明珠拈出看。僧無對。師云。想是新戒。
  師問座主金剛且止。喚作什麼經。主擬議。師便笑。主問如何是經。師召云。法師。主應諾。師云。好箇座主。主指茶鍾云。者裡有趙州也無。師云。匙挑不上。
  師問一切葛藤敲門瓦子。如今門開也。瓦子在什麼處。僧茫然。師云。可惜七間僧堂。
  僧問一字不著畫是什麼字。師云。鼻大心無毒。
  僧問未生之前即不問。如何是趙州勘破婆子處。師云。飯飽弄箸。進云。某甲即不然。師云。要屙那邊去。僧無語。師云。急歸堂。
  僧問如何是有柱杖子與柱杖子。師云。伶俐好。僧云。如何是無柱杖子。奪柱杖子。師云。懵懂漢。
  僧問目前蕩盡時如何。師云。更夢見什麼。
  僧作禮。師問汝名什麼。僧云南山。師云。南山起雲。為甚北山下雨。僧無對。師云。春無三日晴。
  僧問百尺竿頭進步時如何。師云。三月三。僧云。學人不知落處。師云。起席不謝坐。僧云。從今得箇安樂地。師云。義塚淚痕多。
  師問僧。抑而為之可謂貴人多忘。擬向那邊施設。僧無對。師問傍僧。若也鑑不出。落地作金聲。你道作麼生。僧擬作禮。師便打。
  師遊牛首時。路逢一道者。者彈指一下。問云。是何宗旨。師云。老鼠喫鹽。者云。如何是藏鋒句子。師云。東西南北。者云。如何是事藏鋒。師云。隔岸醉人多。者云。如何是理藏鋒。師云。滿江野鴨子。者云。如何是事理俱藏鋒。師云。水裡船。船裡水。者云。如何是事理俱不藏鋒。師云。上底上。下底下。者便作禮。
  僧問萬法歸一即不問。畢竟一歸何處。師云。昨日典座來。今朝柴頭去。
  僧問髑髏粉碎時如何。師云。僧排夏臘。俗列耆年。
  僧問供養百千諸佛。不如供養一無心道人。諸佛有何過。無心道人有何德。師云。打鼓轉船頭。
  僧問王索仙陀婆。意作麼生。師云。聽事不真。僧云。古人點鐵成金。乞師直捷指示。師云。淮北鼓。
  師問打稻僧。禾熟不臨場且置。作麼生耕人田不種。僧無對。師云。賀家湖上天華寺。
  僧問不是風動。不是旛動。是什麼動。師云。禪和走入漆桶。僧云。和尚作麼生。師云。茆溪號做慈翁。
  僧問樹彫葉落時如何。師云。大好從頭起。僧云。體露金風。又作麼生。師云。歌於斯。哭於斯。僧喝。師云。汝命何短。僧擬議。師打退。
  僧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否。師云。雙陸盤開大喝彩。進云。如何是至道。師云。不差不差。進云。學人今日得遇和尚。師云。禪客昨晚在那裡歇。
  僧問如何是大通智勝佛。師云。古家橋下。進云。為什麼佛法不現前。師云。臨平腐乾。
  入室僧問臨濟的的意作麼生。師云。官打現在。進云。學人不識宗旨時如何。師云。我是天溪主人。進云。道眼如何得明。師云。禮防君子。進云。乞師方便。師云。你問什麼。僧罔然。師云。近前來。僧近前。師大笑云。金風落落洗芳菲。瘦盡千峰雁始飛。南海一波長不定。西山半面莫疑非。
  僧問燕子善談實相。如何是實相。師云。韓盧韓盧。
  僧問撩起便行時如何。師云。泥作頭。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師云。槁流紅樹。僧云。如何是物不遷。師云。葉泛霜波。
  僧問禪客相逢祇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如何是此心。師云。闍黎鼻頭黑。
  僧問如何是道。師云。好日多同。僧云。如何是道中人。師云。再過一家。
  僧問作麼生是禪。師云。日裡不點燈。
  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云。初七清明。僧云。見後如何。師云。念二榖雨。
  僧問上木下鐵意旨如何。師云。逢凶化吉。僧擬議。師大笑。僧再問。師云。近日工夫太殺閒。
  師問僧無根樹子作麼生種。僧無對。師云。巡山稍暇。
  僧請益舉玄沙問光侍者打鐵船也未。光無對。請師代。師云。今日好風。問進門一句作麼生道。師云。猢猻騎鱉背。問既是大雄山。因甚麼又道雲覆菴。師云。你是瓶窯來的。僧云是。師云。扣冰去。
  黴大連雨。師落堂云。大眾。因甚麼迷痴。許久不晴。眾無對。師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天上雷公叫。地下走蟛蜞。呵呵好場熱亂。以柱杖畫云。湄。眾茫然。師喝云。聾牛瞎驢。一齊打散。
  解制師問僧云。秋風清。秋月明。百城煙水任君行。只有一事。撞見勝熱婆羅門時。莫道在者裡起程。何故呢。彭。良久云。你道老祖意在甚麼處。
  師問僧。語是謗。默是誑。語默向上有事在。什麼事。呵呵。不到死牛邊。不欠死牛錢。我與麼道。你又作麼生。
  僧問如何是學人親切處。師云。火燒烏龜。進云。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云。受戒也未。僧云。如何是清淨法身。師云。鬥打相爭。
  僧問如何是大通智勝佛。師云。東廊西廊。僧云。為甚十劫坐道場。師云。看你顛。僧云。作麼生佛法不現前。師笑云。酒鬼子。僧云。何故不得成佛道。師咄云。痴虫。
  師問柴頭。無根樹子斫斷也未。頭無對。次早云。昨夜看無根樹子。聞鑼聲忽然斷去。師指花云。因甚麼喚作海棠。頭擬議。師便掌。
  僧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師云。你尋衣單麼。進云。學人請問佛法。師云。天旱棉花少。
  僧呈懷州牛食禾頌。師笑云。蠻婆哈醋嘴三尺。村老聞酸面百摺。引得乞兒聳膊寒。儼然一幅吳生筆。
  師垂問云。祖師西來。籬邊山菜帶泥挑。滋味新鮮好。諸增上慢者。聞必不敬信。侍者答云。甘草甜。黃連苦。師云。向去莫言今日事。觀音自在放毫光。誰不忍者說。答。深山藏猛虎。師云。風燈動夜幃。大棒打老鼠。為什麼窗敲碎玉聲偏細。答。明月堂前風冷淡。師云。太平時節桑麻話。不用兵符佩絳紗。錯過也。答。雲從龍。風從虎。師云。蛟翻波作雪。鼉吼氣蒸雲。金色頭陀供麥飯還知否。答。曲不藏直。師云。畢陵伽呵叱河神。梅花倒影插人頭是否。答。樓閣裡善財。師云。一鉤新月魚吞影。雙峰雲外瞑。是何病。答。碧波生水面。師云。月上女出城。舍利弗入城。布袋和尚。何故如今笑不止。答。辰屬龍。卯屬兔。師云。東西南北水灑不著。潑墨飛毫莫浪題。你能搆得麼。答。雨過看長虹。師云。禪和子。親舍每疑雲外近。長安翻覺日邊遙。呢。侍者答不契。師遂遣出。

    偈頌。

    雁宕山過夏示徒

  踏破草鞋。坐消白日。北海天麻。南臺烏藥。嚼得破者。急須吐卻。吞不下者。翻成毒藥。

    示溟源禪人

  水至柔而能攻堅。故一其內。美哉渢渢乎。經始綿綿。滂沱淮海。子宜自勉。

    天目秋夜禮祖塔

  涼月侵衣紅葉鮮。杖藜幾度塔松前。寒鴉數點棲枯杪。一陣西風霜滿天。

    天目掃高祖塔

  綠犀海外分離坎。金毛崖畔甲丁庚。三四四三三四四。四三三四四三三。西方菴上。鐵蛇鑽入金剛眼。東塢峰下。巖前石虎抱兒眠。恭惟老祖。珍重萬福。行森到此。瞻之仰之。萬年松拂日。百怪石騰溪。不一而一。不二而二。

    世尊出山相

  頭髼鬆。鼻突兀。膝拄腮。皮裹骨。見之曰佛。咄咄。

    水月觀音大士

  一蒲青草上。四面白雲飛。盡日無言說。巖花落滿衣。野店風濤驚泊岸。西峰月上善財歸。

    布袋和尚讚

  頭大頭無角。肚大肚無橐。盡道是奉化縣老官。不知說得著不著。放下布袋等箇人。手裡把柄破木杓。噁。

    頌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是處江湖有釣簑。相逢猶更問如何。橫吹黃鶴樓前笛。直是廬山採菊歌。

    頌汾陽十智同真示僧

  當軒竹珮因風嚮。遶徑梧陰帶月奢。曾識桃源仙子面。豈緣流水覓胡麻。

    達摩祖師贊

  怒目咬齒。何苦如此。而今用師不著。有理也是無理。西天東土一般。各各自有所以。祖師祖師。請起請起。

    示明鏡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好語話。幾人不錯會。

    宿黃梅小石口五祖送六祖灘

  夕陽樓外淡煙籠。野渡舟橫草接空。望斷嶺南人不見。九江月冷水溶溶。

    宿四祖塔前

  破額山窗紙泣風。烏聲月下遶青桐。夜寒古殿雞鳴蚤。曳杖仍登最上峰。

    宿黃梅東禪寺

  撲面蓬塵擬蔽天。東禪槽廠若為傳。應菴華祖三生室。耕者南田又北田。

    秋日掃龍池傳祖塔

  塔上雙虹適偶期。焚香誰識獨悲思。池當夕照半添色。句與秋山兩鬥奇。龍出無心三汲浪。鶴鳴有意九皋岐。若非吾祖何來此。雨細風斜歸去遲。

    禮罄山師翁塔宿海會寺

  遊罷荊溪過上方。笑看歸鳥磨斜陽。千盤石徑雲承屐。一室松風月滿床。既破浮生塵外夢。寧耽長夜定中香。分明塔下鐘清韻。多少時人歎渺茫。

    山中四儀

  山中行。春鳥逢人自喚名。芝蘭滿谷藏深草。無限禪和努眼睛。
  山中住。結夏安居雲水聚。施主雖然箇也無。竹石松風時共遇。
  山中坐。燕去雁來歷亂過。梧桐葉落一天秋。雙峰月上僧功課。
  山中臥。被絮前冬腳踢破。夜寒無數箇翻身。床頭老鼠如旋磨。

    自箴

  詩云。無易由言。耳屬於垣。事以密成。語以泄敗。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搏辨廣大而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孔子惡稱人之惡者。阮嗣宗口不論人過。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吉人之辭寡。言以簡為貴。言簡而意盡者。至言也。少言氣完。而夢寐亦安。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少皋氏有不才子。崇飾惡言。天下之民為之窮奇。人而不仁。疾之巳甚。亂也。汝唯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矜已能。喪厥功。齊桓公葵邱之會。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人有滿於意。而不覺形於詞色者。則其所養可知矣。人好直言。必及於禍。言切直。則不用而身危。剛腸疾惡。不避嫌疑。謂之大失。狃於能直者所發多敝。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所以見殺於齊也。出言有時而不敢盡。保身之道也。往哲提命。猶在一堂。不次書之。以清座右。嗟乎。金人三緘。實惟我師。

    卷十二

    御製自序

  夫本妙明心。大圓覺海。非見聞知解所可通。故無語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來大德。於最上真乘。灼示學人。直言無隱。於無法可說之中。演無意之言句。超情絕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聽者音前薦取。性地承當。苟非神悟於幾先。則必滯情於句下。非若秀才訓詁。法師言詮。錄道德仁藝之文。能言鸚鵡。說夢幻泡影之論。依樣葫蘆。此事惟證乃知。非自不悟。滔滔法海。上上真機。隔閡絲毫。暌違萬里。一音演出。徹底分明。一字纔成。大千透露。真金礦內。必無點銅。大火聚中。寧容滴水。程途階級。歷歷若繒諸圖。真偽正邪。灼灼自呈於鏡。群蒙易惑。明眼無花。蓋雨入草心。自分甘苦。水歸器內。各現方圓。既具正觀。難逃神聽。朕於此事。曾著參詳。藩邸清閑。化城游歷。有向無方便中。曲伸請問。亦於絕思維處。俯徇來機。豈曰梯航。不無漏逗。今乃選編數帙。垂示來茲。於所採大善知識語錄之後。亦附刊焉。朕昔者。雖復時談妙旨。實未遍閱群言。任性卷舒。隨緣出沒。實由杜撰。非法經文。近始披空裡之遺文。剖塵中之積卷。欲使焦枯栗棘。新刺重生。陳爛葛藤。靈花再發。今見昔人之語。與朕之所言。多不約而暗符。無心而自合。圓音如是。不禁啞然。此足表千年而異口同聲。非有意一字之雷同勦說也。朕今位居元后。豈慕作家居士之虛名。蓋既親履道場。宜宣大覺法王之正令。欲人信知。祖印親傳實有據。本來具足。言思絕處非虛說。道理昭然。非有而非空。不出而不入。妙性不遠。明覺非遙。朕實本一性之圓通。作五般之實語。唯此一事。餘二非真。古德之所顯承。當來之所默印。是以序而傳之。不惜重添一番語墮。非曰朕之言句。可與從上大善知識比肩也。觀者切莫哂焉。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八日。

    和碩雍親王圓明居士語錄。

    覺生銘

  佛佛祖祖。覺悟生民。惟此一事。餘二非真。此事云何。直指人心。此心云何。有幻有真。幻亦非幻。真亦非真。真即是幻。幻即是真。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何名眾生。執生滅因。背真合妄。顛倒沈淪。欲了生死。切莫用心。切莫斷妄。切莫求真。諸緣若息。何處有因。少涉取捨。即憎愛心。即此憎愛。即生滅因。即此生滅。名曰無常。因此無常。顯有真常。何名真常。遍界不藏。頭頭吐露。法法全彰。萬年一念。物我一如。本無來去。豈有終初。平等不動。是名真如。覺明妙有。無實無虛。妙有覺明。無欠無餘。聖賢不著。凡愚自縛。妄執妄有。錯中更錯。迷生是非。悟無好惡。不必計議。不必卜度。佛生之分。只在識覺。知解念想。盡情棄卻。驀然相應。如響應。聲明暗塞空。無處不通。圓虛寂照。如月攝空。無今無古。無他無自。無二無一。光湛清碧。如來如來。如是如是。

    真心銘

  祖師西來。直指人心。多少學者。錯認識神。凡所推解。皆妄非真。琢石磨玉。枉費艱辛。不必除妄。不必求真。畢竟如何。只要死心。一心若死。萬心皆真。塵塵剎剎。的的親親。此名不二。玄妙法門。

    一貫銘

  不二之門。吾道一貫。一二之法。惟以息見。見若能息。覿體全現。棄其生滅。住此不辯。不辯是非。憎愛自幻。如此進途。是名正見。若道同行。另有公案。向下文長。語言道斷。非一非二。萬年此念。
  立春日王垂示云。八萬有塵有不有。十二空門空不空。識得口中兩片舌。許汝具得一隻睛。若但隨著赤律律一箇舌頭。依著光爍爍兩箇眼睛。要會螺螄跳上船。只恐蝦蟆未必肯作狗叫。青山原不長草。綠水本不生魚。說甚麼朝遊北海。暮宿蒼梧。春也融和。夏也炎蒸。秋也淒爽。冬也肅凝。饒伊一觔斗。翻到非非想天。也跳不出者圈子去。何如一頭淬在恆河沙裡。塵塵爾。剎剎爾。悠悠自在。任運如如。雖是背父逃走。卻作的是本分營生。一時倒撐鐵舫泛滄海。何妨自家骨肉依然親。若也不會。更為註破。不見塵塵剎剎。剎剎塵塵是我。我是剎剎塵塵。誰見塵塵剎剎。咄。四序一年輪轉遍。試看今日又從起。
  掬香水海於兩掌心。三尺孩童弄泥團伎倆。撮三千界於一指尖。赤貧乞兒貪小利營生。路逢道伴交肩過。趙一道。一人何得有兩頭。一口吸盡西江。錢二說。瞎漢生吞鐵蒺藜。不與萬法為侶。孫三言。尚欠老虎吞卻大蟲在。橫擔拄杖直入千峰。李四云。還須遇著死蛇休打殺。青黃赤白黑。雖然色色不見。酸甜苦辣鹹。一一嘗著滋味始得。便只在長安城內打箇勃跳。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必至入含元殿裡翻一觔斗。恁麼也得。不恁麼也得。所以大慈父我佛言。我若按指。海印發光。汝纔動念。塵勞先起。且道作麼生即得。今朝臘月八日。
  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心不可求。法將安寄。兔角杖挑潭底月。巴鼻儼然。龜毛繩繫樹頭風。顯露巳了。頭頭物物。逼塞虛空。心耶法耶。只在當人識取。若道描不成畫不就。羅籠不住。呼喚不回底。要且未必在者裡著腳。喝一喝。
  路逢瓦礫休輕棄。將得歸來盡是金。一時將寶藏金丹訣。兩手分付諸人了也。還有知恩者麼。回顧左右云。作得一解。險入地獄如箭射。
  不管張三嘴上鬍。誰論李四身如漆。電光影裡吼泥牛。任運騰騰沒絆繫。照顧眉毛眼上排。留著鼻孔好出氣。眉毛則且置。且道鼻孔落在甚麼處。東牽東去。西扯西來。
  青青翠竹。一莖兩莖東。三莖四莖西。鬱鬱黃花。一朵兩朵上。三朵四朵下。松直棘曲。剝削一些子不得。鵠白烏黑。點染一些子不得。會得底。須彌山塞卻咽喉。會不得底。香水海浸瞎眼睛。呵呵有甚麼交涉。
  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一條拄杖兩人扶。打著西邊動北邊。薰風拂拂。時雨濛濛。東東滴滴。滴滴東東。無孔笛逢氈拍板。大家齊唱玉芙蓉。不見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
  樹作筋兮石為骨。水為血兮山為肉。日作心兮路為腸。天作皮兮地為膚。惟有大地眾生沒處安排。把來權當肚裡蛔蟲。設有箇漢出來問道集雲。只向他搖手云。怕怕。若云大善知識為甚麼怕。但云。從來沒見者樣箇大怪物。呵呵大笑。
  眾生不了。猶如小兒放風箏相似。隨風放去。風定卻復收來。收來放去。實同兒戲。何日是了期。所以古德每拈云。腳跟下紅絲斷也未。此語甚親切。譬如風箏線斷。紙鶯落在何處。參。
  尋師訪道。何異驢頭上覓鹿角。行腳參禪。大似龜殼裡取珍珠。眼觀耳聽。增添些什麼。鼻直眉橫。少欠些什麼。會得底當下承當。會不得千生百劫。且道承當箇什麼。你是你。我是我。你是我。我是你。若也不會。圓明更再下一註腳。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王云。海闊吾魚躍。天空我鳥飛。我海任魚躍。吾空任鳥飛。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此三句。有一句可與佛祖為師。試檢點看。若儱侗會去。辜負圓明。若擬意分疏。未免辜負前聖。且道作麼生始得。豎拳云。木鳳披毛霄漢舞。石虎懷胎海底行。
  月下賞花次。聞鐘聲。王云。鐘是我聲。只是聽不著。花是我色。只是見不著。酒是我味。只是嘗不著。月是我體。只是觸不著。乃對侍從云。圓明今日飲酒啖肉。論玄談禪。且道有罪過也無。眾無對。王笑云。幸而談論是我。只是說不著。咄。莫非酒話。眾皆大笑。王云。也不可草草。汝等但一心念佛念法念僧。自然有箇會處。
  從來都道。一句中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圓明以為不然。第三句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一句薦得。自救不了。若道圓明有意別資一路。翻拈倒提。未免辜貢一番眉毛拖地。何則。一句中有不具三句之道。三句中未有不具一句之理。諸方自有具眼者辨取。
  王云。寒山大士道。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圓明今日道。情是身中水。能迷般若津。欲行菩薩道。戒慾護真身。且道是同耶異耶。
  西天四七。教外別傳。大似飽漢說餓話。東土二三。一花五葉。盡是開眼吟夢詩。若然將什麼維持正法。覺渡群迷。常拈一隻無孔笛。隨緣演唱太平歌。
  淨潔潔一片閑田地。露堂堂萬古舊家風。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山水雲霞。粧點乾坤錦繡。日月星辰。照耀宇宙輝煌。東南西北。歷歷八方布列。春夏秋冬。明明四季周張。自然觀自在。妙圓淨妙音。即便恁麼去。何異寶鏡當空。全沒交涉在。且道作麼生行履。良久云。饒伊一口吸盡西江。還須直入千峰始得。雖然。尚欠知恁麼來在。
  清淨法身性合空。百千萬億化身性合有。圓滿報身性合空有。大圓鏡智。即有即空。平等性智。即空即有。妙觀察智。知空有而不知。成所作智。如鏡攝三身三智。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者。三身四智。一體全彰。乃不二之法。一二尚了不可得。何得三四之說也。要會三身四智一體全彰麼。彈指云。切忌認性為我。
  一念動。一念靜。動靜二相渾無定。一箇鼻孔香。一箇鼻孔臭。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俊鷂搏空入雲端。欲落不能下。癩狗滾地墮泥中。欲起不能陞。且道是苦是樂。但至否極泰來。自然群陰剝盡。一陽來復。到者裡雖是春同往歲。要如梅樁上。開的不是去年花。恰有箇小犬跳躍。在傍叫道。光光光光光。圓明不覺失口說。卻被道著。
  橫說十方。豎說上下。若道隨波逐浪。吾嘗於此切。只是你自未夢見在。有時如來。有時來如。有時來來。有時如如。若不如是。爭得如是。若問如何是如是。夜來諸人八萬四千毛孔。為甚塞卻了一千二百五十。眾默然。王云。是你不通。卻干圓明甚事。
  從來言。見道易。修道難。修道易。守道難。守道易。行道難。圓明不然此論。若見假道易。修假道難。修假道易。守假道難。守假道易。行假道難。若真實言。則行真道易。守真道難。守真道易。修真道難。修真道易。見真道難。但得真見。修守行皆易於為力。若見處不真。修守行不但難之一字。亦斷不能成也。所以云。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但得本。何愁末。各人捫心自問。不可強蒸沙望成米飯。徒勞何益。若不到大休歇田地。不可妄為休歇也。學者其勉諸。
  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有。有時無。大也非是放開。小也非是捏聚。有也非別有無。無也非別有有。若能恁麼。方得恁麼。若能得恁麼。不可知恁麼。若知恁麼。即不得恁麼。如是見。如是行。如是修。如是證。同見同行同修同證者。珍重勉之。
  明頭也合。逾白晝之光。暗頭也合。較黑夜彌寂。開眼也合。無一物非我身。閉眼也合。無一物是我已。言本無物多饒舌。說一合相強安名。誰道豎窮三際。橫亙十方。只得綿綿然知而不知。密密爾見而不見。依草附木。混俗和光。飢渴則飲食。寒熱則披解。往之來之。今之古之。聽天而天不拘。由命而命不束。雖非長生。卻乃久視。且道如何是久視。一粒金丹藏世界。萬般珍寶聚形山。喝一喝云。有什麼交涉。
  天堂地獄。即此人間佛國。忠恕貪瞋。皆是識性佛心。勉修善因以招福應。莫種惡果以造業根。雖是有為幻做作。確然無相實功德。寧可從有背有。不可從空背空。背空從有。惡果而招善因。從空背有。善因而招惡果。然自本具。非向非背。非有非空。非無向背。非無有空。非無亦非。非非亦無。無非亦無。無無亦無。達者不用頻頻舉。未了之人仔細參。畫一○相云。參什麼。復畫一相云。參什麼。復畫一相云。參什麼。復盡掃卻云。參什麼。參參參。
  眼聽聲乃名真聽。耳觀色乃名正觀。非是六根互用。卻乃法爾如然。所以慈悲大士。號觀世音。若不如是。何得與佛佛同一慈力。與生生同一悲仰。雖然。此猶是化門度生。聲色見聞邊事。設有箇漢道。捨此向上道句看。圓明只得撫其背云。亦不必話作兩橛。
  多少住山者。卻在山外住。多少江湖客。卻在水面行。不知朝堂城市中。人人卻在山水裡。不明斯旨者。大似誑惑閭閻說。話孰不知真語。實語。的語。確語。何則。試看住山者。阿誰不在山外住。江湖客。阿誰不在水面行。朝堂城市人。阿誰不在山間水裡。良久大笑云。恁麼說話。可謂真實的確。誑惑閭閻也。有不甘者出來。大家同發一大笑。
  情生智隔。念起神昏。是非迷正性。好惡障真心。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貪瞋癡念起。見怪不怪。其怪自壞。戒定慧情生。門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不見道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且道此知見力。心也。意也。識也。非心也。非意也。非識也。磚石瓦礫。大的大。小的小。稱他分兩作麼。東西南北。近的近。遠的遠。量他丈尺作麼。只可言了心。不可言無心。所以云。莫道無心卻是道。無心又隔萬重山。有法即有心。無心即無法。不是無法無心。只要心法一貫。傍有一從者云。供養百千萬億佛。不如齋一無心道人。王云。待汝會得無心。再向汝道。
  十三弟朝陽居士。丁酉年春。打破漆桶。以能問於不能。虛懷請示。難辭一番漏逗。援筆以應此。
  昨有深契不生不滅。相應之說。夫見到不生不滅者。不足論也。今賢弟。乃坐在不生不滅甲裡也。夫坐在色身內不生不滅者。固不足數也。今賢弟。乃坐在法身中不生不滅者也。能此者三十年後。覓箇人也難得。若於如來法門。坐一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尚未夢見在。今將色身法界。不妨蛇足一上。一切眾生。認色為已。偶爾警省。識得本來主人。不生不滅者次也。一切聖賢以大千為已。一念真實入妙圓覺海。不生不滅者上也。即如人之夭壽。物之短長。雖有差別。仍屬夢幻。又何足貴。色身不過百年。世界不過一劫。故認色身者。不可說短促。認法界者。不可說延長。如言色身法界。終歸於盡。將謂別有安身立命底所在。卻話成兩橛。如言色身法界皆無盡藏。乃外道空言。蓋色身小者近者不必言。即法界大者遠者。亦有成住壞空之理。今日所契。不生不滅相應處。猶是眼前功夫邊之展轉。如更踏一步向前。自然不假絲毫。便見三身四智。人我眾生。三千世界。八萬塵勞。豎窮三際。橫亙十方。不生不滅。不滅不生。不生生。不滅滅。不生生滅。不滅生滅。不生生生。不滅滅滅。饒他如來一按指。海印發光。也只得向他道。者老漢不識好惡。莫道此山多險峻。前途猶有最高峰。同行者勉之。
  問重關工夫如何。大事巳明。雖忌疑而他求。恐腳跟不穩。然多強作主宰。有誤向上。如未踏重關。最忌不疑。得少為足。不肯努力行者一步。破參後要疑而進。重關後要不疑而入真實。如無明者件事。原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既無明本無。又何用斷。若以靜止動。以真除妄。饒伊一念萬劫。終是空亡外道。成得箇甚麼邊事。佛云迷頭認影。祇為眾生。一向忘頭認影熟了。錯認顛倒。既識得頭了。管他影作麼。然此事不可作一。不可作二。影是日月燈火光芒邊事。有頭必有影。有影必有頭。眾生住影觀頭。聖賢住頭觀影。說不得自觀自。說不得他視他。日月燈火四光息後。那有頭視頭底事。四光不能長息。頭影何得長無。因熟處難忘。所以有無量劫熏習種子之說。只者一句若錯解了。賺煞多少人。譬如日光頭影隨日滅。月光頭影隨月生時。還喚他是先前底影子得麼。原是當處受生。當處受滅。經云。金巳出礦。不復為礦。總工夫渾些。乃又來認影認礦。並非我頭金。來作礦作影也。勉之。
  問回途工夫如何。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破本參後妄想巳除。透重關後執著全消。智慧德相。那裡有證不得底事。只是此時。且莫管回途不回途。及前後等事。但就者裡靜以俟之。隨遇而安。說箇三千大千世界。視如宅舍。不免猶有小大遠近比量在。我只是見得一切處。皆可坐臥起居。有什麼堂寢庭陛之分。所謂無入而不自得。切不可作是非覺。不可作真妄覺。不可作捨就覺。不可作去住覺。如是覺者。是名正覺。者還是燈影邊事。譬如燈體雖無用。其用在光。然其光卻在燈體。破參如燈近光。透重關如燈遠光。不能即至於燈體者。是燈光暗弱無力也。故行履到周年半載。若仍不見動靜。還是重關工夫。未曾通徹。果能一念信心。當下用力。不妨重起疑情。古云。功不浪施。又云。佛法不怕爛卻。即便錯用了心。也只當書作幾篇文字。辦理幾件事情。總是認得明了。一切不妨底。光畢竟能見體。體畢竟不離光。然是體不在內。實在內。不在外。實在外。千萬不可預為計較。徒自障礙。更不可錯認錯解。那句經那句文。著一境界。便是魔境。雖然。從緣入者不是家珍。即愚兄從上所說。也只作公案看去。不可被葛藤絆住。必待一一從胸襟中流出。方是向上一路。因賢弟問有反面回途。如何用力。不知何前何後。隨援筆寫及。然此乃是目下工夫道理。用力所在。若更進一步處。預言無益。候一步踏到時。自然慶快平生。不消言得。
  王云。佛法度人無量。佛法誤人無量。一切眾生熱火寒冰內。九橫八苦。千生千死。六道輪迴。無有休息。茫茫業海。痛莫可喻。善男信女。能生一念淨信。猛省回光。即登彼岸。超離苦海。是佛法度人無量處。彼岸巳登。萬業冰消。逍遙極樂之鄉。遊戲清涼之界。回觀三界。猶如火宅。譬如傷弓之鳥。遐舉高飛。又如漏網之魚。深藏遠遁。往往令人執指為月。畫餅充飢。這是佛法誤人無量處。那裡知得鑊湯爐炭內。即是法王全身。法華經中化城之喻甚切。眾生於一切痛苦。孰不生厭。厭故易棄。一切樂利。孰不生戀。戀故難捨。乃至生必定愛。死必定惡。故離死從生易。捨生就死難。所以說者件事。非將相之所能。若論生中之生。將相能也。死中之死。將相能也。生中之死。死中之生。將相不能也。不見道天下可均。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何故不可能。因有能所以不能也。這百尺竿頭懸崖撒手一步。必須大丈夫漢纔能了辦。非希圖小利。畫地自止輩。所可擬料也。古人云。但莫憎愛。洞然明白。纔有是非。紛然失心。又云。取捨之心成巧偽。若欲了明此事。待汝脫卻汗衫。斷了命根。方許汝會常住真心也。要會常住真心麼。晝行須把火。夜坐莫張燈。且道是度人無量。是誤人無量。喝一喝云。向下文長。來日再說。
  一日王云。者件事因在內。所以不在外。因在外。所以不在內。因不在內外。所以在內外。因在內外。所以不在內外。不見臨濟道。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後人不解其旨。把作接人邊會去。未免辜負他前人。此等說話。譬如天之春夏秋冬。地之東西南北。人之生老病死。日之子午卯酉。月之晦朔弦望也。且道孰有孰無。孰真孰妄。本是以有顯無。以無顯有。二既不無有。四何得有無。有無尚且不立。真妄從何而分。所以說無明識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既是無明即佛性。空身即法身。則佛性法身何可貴。無明空身何可賤。只者一貴一賤。即生取捨。一生取捨。即生真妄。真妄一生。有無繼起。生死隨之。萬業雲集。皆從此一識一覺而生也。所以佛云。我若按指。海印發光。汝纔動念。塵勞先起。者箇關頭第一要緊。一絲不透。一毫不脫。如一指之障須彌。是誰之過歟。古人云。塵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若欲塵垢盡除。必須心法雙忘。若欲心法雙忘。必須心法合一。但有彼此相。何能忘此心。此心如鏡。萬有來臨。盡皆塵垢。若不能渾物我。但云。我自無心於萬物。妄為鏡巳打破。皆屬誑語。自欺自誤。此事須實踏不二心地。非知識可解者。參。
  王示一禪者云。學者巳入道。而不能踏破重關者。有三病。一者惺惺的。有箇大圓光相似。或放或收。以為操縱由已。是一。二者呆呆的。無聲無臭。或隨或奪。以為物來則應。事過不留。是一。三者見紅是紅。見黑是黑。胸中隱隱底。似有箇物在。是一。是皆識漏未除。淨相裡作活計。樂境裡覓生涯。若如此去。直饒千百劫。也只作得箇。種佛種底伶俐眾生。何時得了期。必須跳出化城。尋覓真境。還如未破參時一般。更加一番苦心。尚恐不能。何況優游自在。貪圖小利。畫地自限豈能進步也。待汝內外一如。今古不隔。百尺竿頭者一步踏來。再向汝道真實不虛之說。
  從上佛佛祖祖。千說萬說。總為者箇。能見者箇。切莫管者箇。若一管者箇。即成假者箇。若認假者箇。還不如不見者箇。何故。妄想易捨。執著難銷。後學者不可認賊為子。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事小。一認賊為子。則障汝前程萬里。不見佛言。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未了者當踊往直前。莫貽自誤。
  凡人欲了此一大事。只得將者箇覓那箇。覓得那箇。那箇卻成者箇。者箇卻成那箇。到此時。須要離卻那箇。要離那箇。須要就那箇。那箇成了者箇。者箇就是那箇。那箇就是者箇。到此時。方可商量真者箇。若見了真者箇。實實無者箇那箇。一任者箇也是那箇。那箇也是者箇。既然道實實無者箇那箇。為何又道那箇者箇。卻不知此時者箇那箇。不是從前那箇者箇。若也不會。且下四句註腳。八萬塵消頃刻間。石含玉兮地擎山。清風皓月無人識。惟證方知非可傳。參。
  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何謂假參。為博得箇明眼宗師。作家居士之虛名也。何謂真參。為了死生也。若實為生死。致心一處窮究。趙州道。七日不悟摘取老僧頭去。永嘉道。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試看前聖婆心之緊懇。自可信此事之的真。所以石霜云。休去歇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冷湫湫地去也。若是假參者。到此便謂可以成名。便不肯驀直而前。捫心自問。果了死生乎。非欺人也。非欺天也。乃自欺也。不但墮落空亡外道。奈大誑語成之罪業何。若為生死真參者。斷不肯畫止此也。不見雪峰道。不休不歇去。業識芒芒去。七顛八倒去。十字街頭鬧浩浩的坐臥去。荊棘裡遊戲去。刀山劍樹鑊湯爐炭去。驢胎馬腹去也。若道二老別資一路。作此見解者。實辜負前人眉毛拖地之深恩。然若不到不休不歇。斷不能真到休去歇去。若不到業識茫茫。斷不能真到一念萬年去。若不到七顛八倒。斷不能真到枯木寒灰去。若不到十字街頭鬧浩浩的。斷不能真到古廟香爐去。若不能到荊棘林裡遊戲去。斷不能真到一條白練去。若不能到刀山劍樹。以至驢胎馬腹去。斷不能真到冷湫湫地去。到此。雖未能了死脫生。實見明脫生了死之路。此正文殊言其力未充之候。然猶功勳邊事。不見涌泉欣禪師云。相續也大難。要會相續的面目麼。求聞見而不可得。作善惡而亦不會。湛湛碧天秋月皎。大千沙界露全身。咄。切忌耳聞。眼看。意會。
  生死一事。如大海中之浮漚。本屬空幻。眾生妄執為有。正我佛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此想不真。故有輪轉。譬如澄清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之謂。經云。凡事因譬喻而得明曉。佛言眾生執有之因。如譬言浮漚之起。乃因物觸風攪而成。聚則浮漚。散則海水也。我之妙明覺性。譬之海水。眾生塵剎。譬之浮漚。海水無暫竭之日。浮漚無常滅之時。雖是當處受生。當處受滅。即此生滅。亦隨海水以無窮。眾生以漚泡為己。而觀海水。如來以海水為己。而視浮漚。眾生非離海也。如來非離漚也。須知生滅相。即常住相。所以佛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也。愚昧眾生。不但不知海之為己。且亦不知其漚之為水也。若彼投胎奪舍者。即如捨此漚。而就彼漚也。勤求長生者。即如以諸權巧。護惜此漚也。神通變化者。即如以幻術。舞弄此漚也。所以道饒經八萬劫。終究落空亡。乃顯而易會者。善男子大丈夫。勤求此事。務研至與海同體而後巳。方為了事。不可坐浮漚中。目為全潮。為了事也。一知半解之人。較凡愚稍差者。知漚之為水也。是以不得大死者。未捨此漚也。得大活者。通身入海也。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者。如浮漚非只海有。江河湖海。各有漚也。然漚體水性。其理本一。聖賢修證之等列。如江河湖海。雖有大小深淺之不同。不得仍名為浮漚也。佛與眾生。其性無二亦然。眾生不可言有生死。聖賢不可言無生死。若欲了生死。不必離生死覓。但即浮漚中。識得漚是水。諺云。但入深山去。何怕沒柴燒。切不可得少為足。以能推的心。識得大海之理。便妄為巳證。休去歇去。不但畫地自限。且大誑語成。翻落無限苦趣也。古人道。見解人多。行解人萬中無一箇。以上乃性覺妙明之說。更有本覺明妙之理。實有口道不出。若是鐵漢子到此。自然領會。亦不煩圓明重下註腳也。擲筆慚惶處。三十年後。自有無面目人證明。
  天下叢林。拈椎豎拂堂頭。動輒言。放行也恁麼恁麼。把住也恁麼恁麼。拈起也恁麼恁麼。放下也恁麼恁麼。實令人發一大笑。愚何至此。尚敢大言。將此謂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實不解此輩。具何面皮肚腸也。此事本不動搖。阿誰放行把住。本自具足。阿誰拈起放下。從上超佛越祖。闡揚宗旨。震雷音作獅吼底。大善知識。亦間有恁麼舉者。乃黃葉止兒啼底婆心。使子遣孫底說話。何嘗似今日盲眼禪徒。將此以為究竟極則也。並此化城境界。亦未親睹實踏。尚屬拾人涕唾為珍饈。所謂可憐愍中。更可憐憫者也。此乃執識神生死本。外道斷常邪見。認賊為子。豈止中止化城而巳。自誤不了。有誤他人。於心何忍。能不畏佛誑語之戒乎。未了禪和。見圓明此說。當各各自省自問。知愧知勉。發勇猛心。務踏向上一關。討箇大休大歇。續佛慧命。亦不枉出家參學。父母之生身。大丈夫三字也。況南泉分明道破。歸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但者一句不可錯會。若言此皮袋中有一祖父。不出此皮袋之門。如此見解。何異坐井窺天。蒙眼拽磨。此言山川草木祖父。不出山川草木之門。龍鳳鯤鵬祖父。不出龍鳳鯤鵬之門。亭臺屋宇祖父。不出亭臺屋宇之門。鳥獸昆蟲祖父。不出鳥獸昆蟲之門。虛空祖父。不出虛空之門。塵剎祖父。不出塵剎之門也。若然。則有情無情。物物俱有祖父。各不出其門。則此皮袋亦萬有中之一物。亦自然有不出門之祖父也。如是參。如是悟。始得。不見臨濟道。有一人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在家舍不離途中。會得此二人。方得會不出門底祖父。且道作麼生會。折合歸來炭裡坐。再道作麼生歸。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喝一喝云。刀斧斫不開。
  經教語句。人人皆知為指月標。渡河筏。既見道巳。皆知標筏而捨之。孰不知此乃外標筏也。如我此一見。乃自身之內標筏。而人不知捨也。何則。經云知見無見。方是無漏真性。又云。見見之時。見非是見。所以道。迷時師渡。悟時自渡。學者不可草草。
  凡學世間事。非用心之至。學不能成。學既得成。必到得信手拈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方名精純。悟出世間法。非無心之至。悟不能徹。悟既得徹。必到得隨緣應物。有法皆心。有心皆法。方名究竟。圓明此說。未具眼者觀之。大似妄談般若。孰不知古人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翻隔萬重山。不妨重為註破。凡夫以幻心為幻事。至極則無心地位。迷之而不收入覺。道人泯幻心究真如。至極則真心地位。覺之而不放入迷。正所謂常惺惺。常歷歷。此境界。乃佛說如是住。如是持。如是信解。如是奉行者。
  從上提唱三印。多言上士聞道。如印印空。中士聞道。如印印水。下士聞道。如印印泥者。圓明以為不然。接初機下士。如印印空。接進步中士。如印印水。接回途上士。如印印泥。何則。若言下士。執有滯句為印泥。何可言聞道也。自在諸方作者檢點在。
  學人初聞道。空境易。空心難。究竟則空心易。空境難。空境而不空心。到處為礙。空心而不空境。觸途成滯。不見道。心空及第。應知心外。復有何物而可空。物外。復有何心而可空。所以云。我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少有分別心。則非第一義。若不如是。必不能守。
  妙明心地。要會不難。但辦信心。即在目前。夫生滅心。乃生死本。凡所對待因緣。善惡是非。人我彼此。憎愛取捨。皆是無明生滅識性。本地妙明真心中。實無這些葛藤。學道之人。但能識得本心。看破生滅幻心。即明生死之理。若能了辦生滅幻心。即超生死之道。看破謂見。了辦謂成。其途路中無修守之修守。若非踏破重關。物我一如。亦不可輕言易也。其強作主宰輩。與下士聞道大笑者何殊。凡入道者。諦自省可也。
  此一件事。若與語默邊會。總沒交涉。初學欲了明此事。務將聰明知解。語言文字。盡情拋開。的確一字用他不著。淨名經云。依於義。不依語。能如是直心而入。必得了明。將此為入道之基。但既入矣。又不可以默為究竟。云此一事不在語句上。便務靜觀心。又所謂逃坑落塹也。所以經云。雖復不以言語道。亦復不著無言說。何則。語言乃色相之名。若不能徹其名。焉能徹其體。果能徹其體。自能徹其名。語默二見不除。皆為障道之因。聊述前後階級次第。上根大器者。自能領會。直踏華藏焉。
  凡夫種田。從地上耕種。道人種田。從地下耕種。凡田賴時雨。滋長禾苗。聖田需法雨。收獲籽粒。務心田者。諦審思之。設有增上慢人道。求心了不可得。更有何田可耕可種。則未免辜負圓明。此數句說話也。自有真實修行。明眼人辨取在。
  學者參悟見道。頃刻之間。便可明生死幻妄之因。識得即生死。而離生死之理。然明雖在一時。而了不可限期。真心。若不修無修。幻身。何得證無證。所以道祖言。外其身而身存。寒山大士言。易者易其形。夫外易之道有二。有從內。而外身易形之道。有從外。而外身易形之道。若執內之外易。則似滯殼迷封。若執外之外易。則似癡狂外走。若不明二種外易之道。但囫圇排撥。復不力行行業。則饒伊經千生百劫。亦不過空言。明知生不是生。死不是死。為何被生死之所流轉。委之其力未充而巳。擬欲腳踏實地。了明生死。不能也。且將二種。內外外身易形之理。試體會看。若也體會得出。許汝明佛仙一貫之道。若也不能體會。不可執狂空。以欺已欺人也。即圓明。亦不敢自言了證。但所見實有確據。願與同見者。期共勉同行云爾。
  十月初五日。祖師誕辰。王云。達摩大士。乃我震旦大恩初祖。西歸時。復慈留隻履。我東土百千萬億眾生而祖履亦化為百千萬億隻履。人人惠之。現今各各在目前。為何諸人負恩辜德。一一棄之不顧。況當年祖師九載所面之壁。亦日日在各各面前。何不體究。若也不會。圓明今日。與諸人露箇消息。參。透。會。穿。
  王云。學道之人。識心不了。不著有。便著無。不著此二種。便於有無之間。博量卜度。及自覺得此病。又在非有非無處著倒。所以古人。諄諄垂訓。令離四句之說。四句者。乃有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是也。若透得此四句。如何保任。遇一切諸法有。我亦隨順與之有。卻不被此有所礙。遇一切諸法無。我亦隨順與之無。亦非世俗虛豁之無。遇一切諸法亦有亦無。我亦隨順與之亦有亦無。不作凡情戲論。遇一切諸法非有非無。我亦隨順與之非有非無。且非互相背違。此淨名所云。外道六師所墮。汝亦隨墮是也。若不如是。不得輕言離四句也。珍重。
  一日偶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從來拈提此旨。乾峰拄杖一畫為最。但未免太隱。圓明今日重開一面。年牙相似體。烏鳥不同心。且道與乾峰。同耶異耶。若檢點得出。許汝解涅槃門一路。
  天無心覆而普蓋。地無心載而普擎。三光無心明而普照。聖人無心用而普應。聖凡之殊。絲毫之隔。只在有心無心之別耳。所以道。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何況其他萬有諸法。與吾為礙為滯也。既為人矣。何不則天象地法三光。作一真人。不亦快歟。有一從者進云。恁麼則王爺。自能超凡入聖也。王云。惡。是何言哉。曰聖一字。則余豈敢。修而不倦。誨人不厭。或可謂云爾巳矣。
  有問如何是無位真人。王云貪。復云。此一字巳繪出無位真人行樂了也。若也不識。只得蛇足一上。言無位真人者。本非無位。強名之曰無位耳。若言有位。卻是無位。說他無位。卻是有位。要識無位真人。須從有位中會。譬如一人。不住東南西北四位。立在者裡。若東望此人。則謂之西。西望此人。則謂之東。南北亦然。此乃逃一位而墮四位也。上下亦然。乃至塵塵剎剎亦然。然則塵塵剎剎。盡是有位真人。舉一言是有位真人。則百千萬億為無位真人也。從此一一推而廣之。將何為有位真人也。既不可名有位真心。豈非無位真人而何。所以無位真人之名。如此而立。乃從有位真人。而得此名也。所以有因無有。無因有無。無即是有。有即是無。若於有無之外。另覓無位真人。保汝覓到驢年。亦不得夢見在。若也不會。參。
  有僧問。無位真人如何保護。王默然良久。僧云。懇乞指示。王云。護真但化妄。妄化自皈真。綿綿化導去。妄盡即全真。真名因妄立。妄盡何名真。一真不自立。是名為護真。云王爺還是演教。還是酬機。王云。先演教。後酬機。云衲子分疏不下。王云。觀音千手千眼。大師會得也無。云會不得。王云。若也不會。圓明八萬四千張口。理應分疏不下。僧禮謝。王笑云。何不道今日纔見多口親王。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王云。者句也須吞卻。僧云。不解。王云。閉眼鑽入恆沙裡。僧云。恁麼則馬祖云。一口吸盡西江水誤矣。王云。中人以下。果不可

御選語錄3

御選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

  順治十六年已亥閏三月初一日萬善殿奉。御旨上堂。師至座前召眾云。會麼。若也會得。山僧未離江南。陞座說法巳竟。如或未然。看向第二門頭施展去也。便登座。拈香云。此一瓣香。親受靈山記[卄/別]。爇向爐中。祝嚴。佛心天子。成等正覺。次拈香云。此一瓣香。華藏海會早巳敷宣。爇向爐中。祝嚴。佛母太后。百福具備。保助。皇躬。大揚法化。上首白椎竟。問百福叢中選佛場。海眾側聆求法要。如何是賓中賓。師云。一缽千家飯。進云。箇中好消息。剎剎塵塵現。如何是賓中主。師云。青目睹人少。進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如何是主中賓。師云。庭前古柏蔭人天。進云。天高群象正。海闊百川朝。如何是主中主。師云。當堂不正坐。進云。賓主歷然承指示。當陽一句又如何。師打云。有功者賞。問仁皇好道啟大會於重玄。祖令當行。建法幢於今日。從上宗猷。如何展演。師云。進前來與汝道。進云。金輪頂上無生曲。唱徹皇都調更新。師云。一句聳人。進云。恁麼則萬善殿中為雨露。五龍亭上起清風。師云。共願如是。進云。只如仰答聖明一句。又作麼生道。師云。天台華頂萬年藤。報德酬恩心鐵石。問即今萬善堂中頂禮萬佛寶號。但知其名。未審居何國土。師云。上座醉那。進云。某甲則不然。師便打。僧喝。師又打。進云。不勞重舉。師復打。問如何是十方薄伽梵。師云。處處撞著。進云。如何是一路涅槃門。師云。看腳下。進云。如何是選佛場。師云。棒頭有眼明如日。進云。如何是心空及第歸。師便打。進云。恁麼則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師又打。問五祖門下有一神秀大師。因什麼不得衣缽。師云。為他通身是佛。進云。盧行者因什麼卻得衣缽。師云。為他不會禪道。進云。恁麼可謂伶俐不妨隨處有。癡愚端的世間稀。師便打。是日名德頗多。師復左右顧視云。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百萬人天。次第成佛。御駕儼臨。命登萬善寶座。揭露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作家禪侶。盡出相見。還更有麼。乃云。九年面壁。計較未成。立雪齊腰。苦勞徒爾。三拜依位立。可知禮也。懺罪解縛。鞭影高飛。無性性空。松風聒耳。本無一物。追金琢玉。兩枝嫩桂。五葉芬敷。異口同音。千山一月。乃至笑巖老祖。挺生神京。建立臨濟宗旨。禹門浪闊。突兀孤危。事是恁麼事。人須恁麼人。但得恁麼人。何愁恁麼事。且道如何是恁麼事。舉袈裟云。如天普蓋。似地普擎。好風齋著力。盡向此中吹。
  上堂。上首白椎竟。問仙客乘雲泛紫畿。欣逢聖主話玄微。五旬金殿垂恩重。又許扁舟渡雪谿。未審其中祕密。還得大家知也無。師云。天高地厚。進云。雷音巳震青霄外。四海咸聞第一機。師云。日光月華。問當今天子聖明君。隆興三寶剔禪燈。特請和尚登寶座。御駕親臨轉法輪。如何是轉法輪。師云。山僧慚愧。進云。本來大道無言說。未審如何又有言。師云。聖恩難報。進云。一顆明珠在海中。光照虛空作慧燈。師卓拄杖云。念汝老實。問舌無十字關。腳斷五色線。請問和尚。如何是舌頭上無十字關。師云。恁麼的人來與他茶喫。進云。如何是腳跟下斷五色線。師云。恁麼的人來教他地下坐著。進云。打破十字關。掃斷五色線。師打云。你替他各喫三十棒。乃云。釋迦文佛降生之月。朔旦良辰。奉。旨重陞寶座。舉揚大法。通琇打點些佛法出來供養大眾。及乎陞到座上。觀諸大眾。通身是法。一一毛孔出無量口。一一口出無量音聲。一一音聲宣無量妙義。人人爾。法法爾。盈虛空。遍法界。無有一毫虧欠處。無有一毫空缺處。通琇更作麼擔水河頭賣。直如河伯見海若。恍然自失耳。伏惟大眾。各自珍重。下座。
  己亥春。詔迎入京。命住西苑。世祖問心在七處。不在七處。師云。覓心了不可得。世祖問悟道的人。還有喜怒哀樂也無。師云。喚什麼作喜怒哀樂。世祖問山河大地。從妄念而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還有也無。師云。如人睡醒。夢中之事。是有是無。世祖問如何用工。師云。端扶無為。世祖問。如何是大。師云。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世祖問本來面目如何參。師云。如六祖所言參。云。六祖如何說。師云。祖言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如何是本來面目。世祖問思善思惡時如何。師云。好善但好善。惡惡但惡惡。正好善惡惡時。即參者好善惡惡的是箇什麼。所謂要一切處參。第一要動裡參。動中得力。靜中愈勝。古人所謂從緣薦得相應捷也。世祖退。命近侍傳語云。恨相見之晚。
  庚子秋。世祖馬上有省。連。詔敦請至京。世祖就見西苑丈室。相視而笑。日窮玄奧。世祖見一矮戒子。指問師。師云。長者長法身。短者短法身。世祖喜謝。

    奉。旨進頌

  深殿焚香永。心齋笑坐忘。大圓鏡智淨。應物妙無方。

    又

  慈幃色養適。侍坐快談玄。法界塵塵佛。同光照大千。

    雨夜奉。旨書

  僧問趙州。如何得不蹉路。州云。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不蹉路。
  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且道虛空作麼生證。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見聞覺知是流。且道性作麼生認。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纔動被雲遮。且道全體現時如何。略彴不是趙州橋。明月清風安可比。

    世祖賓天拈香。
  師云。報身如夢幻。世界若空華。唯過量大人。去來無礙。進如意云。此是。皇上生生用不盡的。現前大眾。專精持念。究竟堅固大陀羅尼。執事舉楞嚴大悲藥師往生等神咒。並遶誦普門大士名。懺悔發願回向。
  元旦上堂。問答不錄。師云。追金琢玉。繡口文心。自有當行作者。轉身掉臂。努目撐眉。一任逞俊禪流。兩眼對兩眼。真金不博[金+俞]。未舉先知。早巳屬二屬三。當陽薦取。豈止落七落八。諸佛不出世。祖師不西來。目前無闍黎。此間無老僧。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擲拂子云。踏著故鄉田地密。人人鼓腹樂昇平。下座。
  端陽上堂白椎竟。舉天龍為玄沙侍者。侍沙山行遇虎。龍曰。和尚。虎。沙云。是汝虎。師召眾云。衲僧行處。如火消冰。萬法本閒。惟人自鬧。六祖大師云。非風旛動。仁者心動。將謂說心性禪。承言者喪。滯句者迷。舍多尊者云。非風鈴鳴。我心鳴耳。多少人面牆而立。心復誰乎。俱寂靜故。大眾還會麼。一物寂靜多物寂靜。一身寂靜。多身寂靜。一世界寂靜。多世界寂靜。先師天隱老和尚如是。龍池幻翁老和尚如是。濟宗上下諸祖如是。東土二三。西天四七如是。卓拄杖云。拄杖如是。山僧如是。大眾如是。顧左右云。堂中喫粽子如是。下座。
  幻有大和尚誕日設供。師指真云。兀坐嘴盧都。教人沒奈何。箇老漢慣得其便。者裡透得過的。如龍得水。似虎靠山。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而今大明國裡。稱為師翁後裔者。不啻百千萬億。究竟得大機。顯大用。堪為的骨兒孫者。能有幾人。某上座。初閱龍池語錄。見師翁云。世間多少不平之輩。務要別尋一箇人。與我老釋迦。比勝負。較優劣。還知我釋迦如來。是何等一箇面目麼。某上座。便於此喪身失命。將謂師翁面目只如是。後來呈似先師和尚。受他許多惡辣鉗錘。方知見與翁齊。減翁半德。見過於翁。方堪嗣續。從此腳跟下。自解作活計。雖與師翁同條生。不與師翁同條死。師翁善為隱語云。人還知我釋迦如來。是何等一箇面目。令某小瞎禿。最初祇見師翁殺人刀。未見師翁活人劍。今日某上座。不妨顯示。令見者聞者。知我祖師門下。亦有殺人刀。亦有活人劍。顧視左右云。若有問如何是我師翁真面目。拈香云。急著眼。
  佛誕度僧上堂。師云。報恩新長老。今年纔廿四。黃面老瞿曇。是吾最小子。古往今來。多少居曲彔床的大善知識。凡於四月八日。播弄瞿曇小老的矢臭氣則有分。還曾夢見瞿曇的師麼。若向者裡緇素得。則不論剃髮不剃髮。不虛親到報恩來。若者裡緇素不得。直饒新報恩親手為他鏟草。也未免對面白雲千萬里。驀喝一喝。下座。
  秋中行化上堂。師拈拄杖召眾云。終日與山僧同居共處。還識得山僧立地處也未。時常見山僧搖唇鼓舌。還會得山僧真實相為處也未。若識得山僧立地處。則於此深山窮谷。臥月披雲。卻在十字街頭。拖泥帶水。而十字街頭。拖泥帶水。卻在此深山窮谷。臥月披雲。若識得山僧真實相為處。則與大眾耳提面命。卻千里萬里。而千里萬里。未嘗不與大眾耳提面命。還會麼。卓柱扙云。頂上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元旦上堂。眾問話畢。師乃云。參禪流。聽我說。此事非常休倉卒。登山須到絕頂頭。入水須至最深窟。乾坤寬廣實難知。滄海淵深豈易識。不識不知且止。透頂透底一句。作麼生道。草樹盡非前度色。藍田日暖玉生光。
  便舟化主。領崑山眾居士請上堂。師顧左右云。毀形易服。作世外之士。直須不惜身命。飢寒困苦。置之度外。顓究大事。圖報佛恩。所以古德示眾云。夫既出家。如囚脫獄。於佛法中。萬死一生。更莫棄捨。蓋慮後學。遇境界艱難。一時打不過。故爾苦口叮嚀。殊不知清苦。僧家本分。不獨今時如此。自古皆然。昔日大愚芝和尚。常住澹薄。想與報恩差不多。而芝老和尚。窮酸直是窮酸到底。幾株宿菜。也不令人好喫。嘗上堂云。大家相聚喫莖虀。喚作一莖虀。入地獄如箭射。報恩者裡。雖云澹薄。然山僧素願。有食有法。令眾安止。近因饑饉。安眾無方。直是食不下咽。坐臥不寧。幸有化主發心在外。漸領信心檀越入山。且不要學他古人。見識度量與麼小。口門與麼窄。大家相聚在此。澹薄時澹薄。喫齋時喫齋。喚作喫齋。我等與施主。皆共成佛道。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云。滿院梅花香噴鼻。進云。如何是截斷眾流句。師云。近日廚房幾斷煙。進云。如何是隨波逐浪句。師云。禮拜著。復舉雪竇禪師云。客從遠方來。贈我徑寸璧。中有四箇字。字字無人識。報恩亦有一偈。化主崑山歸。獻我數塊石。通身渾是口。有眼誰不識。下座。
  行化過清谿。明道蔡封翁。就開封寺請上堂。師云。本是真實人。共譚真實話。欲明真實事。須辦真實心。會中辦心真實的出來互相酬唱。問。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黃檗便打。某甲問和尚佛法大意。和尚如何師云。化長生米。師迺云。佛祖出世。為一大事因緣。人人悟自妙心。得自寶藏。虛空不足以喻其久。宇宙不足以喻其寬。岱嶽未可以為高。滄海未可以為深。取之不竭。用之無窮。明道老居士。深受靈山付囑。欲為有情。揭開迷封。悟自妙心。得自寶藏。特重建此開封古剎。玉琳道人到來。特為舉揚。驀召眾云。我不輕於大眾。大眾皆當作佛。下座。蔡居士作禮云。弟子每對神佛前發願。護持蔡鐸正念。禁止蔡鐸邪思。惟願臨欲命終時。淨除一切諸障礙等。是否。師云。即此誓願真實。皆成佛道。士再禮謝。
  誕日上堂。眾僧問話畢。師乃云。白雲千頃。老屋數間。一榻高眠。令土木瓦石。為大眾轉大法輪者。是先師和尚向日家風。唐存翁合諸檀越。建大禪堂。十方聚會。應時及節。請山僧說法者。是新報恩今日行履。且道先和尚向日家風是。新報恩今日行履是。豎柱杖云。若也會得。釋迦不在前。彌勒不在後。大眾與諸佛。同證一相三昧。山僧與大眾。壽量無殊。若也不會。父少而子老。舉世所不信。擲柱杖下座。
  出坡上堂。問歲將終期巳半。當人腳下事。請師相為。師云。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師乃云。報恩寺裡禪。盡在衲僧邊。搬柴及運土。終日擔橫肩。下座。
  上堂。師云。馬祖道。一口吸盡西江水。慈悲之故而有落草之譚。世尊道。十方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裡。與麼會得。正好捉來。朝打三千。暮打八百。有般漢。迷頭認影。棄本逐末。以守箇昭昭靈靈。為悟主人公。把舉足動步搖唇鼓舌的。為常住心體。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如病眼見空中華。及第二月。百千澄清大海棄之。惟認一浮漚。迷中倍人。佛所深愍。世尊又示阿難云。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離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今時外道。好笑殺人。既以曉得走路問話的。為悟自心。更以識神空主人公也不可得。為末後無疑。誰知數千年前。盡被世尊痛呵明叱。有如斯舉。凡學者可弗見不善如探湯。猛看破浮幻身心。向一念未生前。當下證得。廣大心體。連證之一字。亦不可得。便識得一切佛祖。廣大心體。方可出生出死。方可入死入生。事是恁麼事。人須恁麼人。苟不如斯。生死到來。便驗真偽。復舉古德云。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師驀豎如意召大眾云。還會麼。良久。擲如意云。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

    示眾

  示眾。舉法眼禪師指凳子云。識得凳子。周匝有餘。雲門偃云。識得凳子。天地懸殊。天衣懷云。識得凳子。榆楠木做。大慧杲云。識得凳子。好剃頭洗腳。師云。諸大老與麼各出好手。放過。則盡可居寶華王座。仔細檢點將來。合各與三十矮凳腳。
  因課誦示眾。師云。邇來魔彊法弱。亦以上無嚴師。故容邪謬之徒。插足宗門。多是學宗旨。論宗旨。虛擬宗旨。一味妄穿妄鑿。妄卜妄度。從上綱宗。面目儼然。何嘗夢見。所以言言會旨。步步迷宗。即如一等無慚愧漢。妄稱自已亦是臨濟兒孫。開口便道。垂慈必有法。無法不垂慈。臨濟宗。有元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有主有賓。而竟把叢林正務。及兩堂課誦。皆曰此只是應點故事。可將就些。必當少念佛。方像祖師門下客。吁嗟乎。我不知此等人。面皮厚多少。若道是泛常故事。有礙祖道。則直當不念。何得云少念。及將就些。若如此隨順俗套。將就故事。豈是大丈夫作人天眼目。與佛祖為師者之所為耶。我今誠實指示。此輩暗短流俗阿師。且莫誇是祖師門下客。莫虛稱會宗旨。莫別求所以為人。既欲明宗旨。且莫當面蹉過。莫拈一放一好。教你知報恩者裡。即兩堂課誦。便有玄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某上座。有時一聲佛。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聲佛。如踞地獅子。有時一聲佛。如探竿影草。有時一聲佛。不作一聲佛用。亦有殺亦有活。亦有縱亦有奪。亦有主亦有賓。亦如清涼池。亦如大火聚。背之則受諸苦惱。觸之則燒卻面門。饒人左之右之。時進時退。或邪或正。或是或非。或行解相應不相應。或見地透脫不透脫。不消別施勘驗。只者兩堂課誦。都料簡詳悉也。凡在報恩者。切莫以課誦出坡等為虛應故事。須知無不是佛祖之祕密法。無不是佛祖之總持門。無不是佛祖之不傳心要。無不是佛祖之自利利人捷徑。若道別有宗旨。別有佛法。別有好知解。更欲假借趙州念佛漱口之說。以圖避懶。妄擬議人。則先謗他趙州。為不要人念佛。又以報恩念佛作念佛會。則真可憐生。你若果是箇人。能各出手眼。別樣設施為人去。某上座自識得你。不要你類我。若你等道。必要恁麼。我又不恁麼也。祇如我恁麼事。無不具玄要權實照用主賓縱奪。你作麼生會。敢妄擬議耶。凡為魔所攝。毒氣深入者。一任你別去學佛法學宗旨。多生分別。異樣揀擇。他日眼開。自知負墮。如我同志真實學道者。切須立定腳跟。努力行持。莫為魔惑。其或獅子蟲。定不輕縱以亂清規。
  羯磨夜示眾。師云。毀犯者。墮諸苦趣。執持者。報在人天。且道既不毀犯。又不執持的。當生何處。良久云。自是不歸歸便得。故園風月有誰爭。便歸方丈。
  示眾。舉僧問慈明鬧中取靜時如何。明曰。頭枕布袋。師云。山僧若在座下。管教先南源。不只恁麼休去。何不進云。和尚莫世諦流布。且道先南源又且如何。
  示眾師云。汝等諸人。須信本來是佛。各須識取本來面目。蹋著本地風光。若識得本來面目。黃金世界。白玉為身。栴檀叢林。栴檀圍繞。不然。草木叢林。時時凋喪。眾禮拜。
  示眾。舉佛眼禪師上堂云。世人盡道路行難。本分真金入火看。煉去煉來金體淨。一槌打作玉欄杆。師云。古德恁麼道。應有聞之踊躍者。應有聞之竦惕者。
  示眾。舉淨覺本禪師。僧問同聲相應時如何。淨云。鵓鳩樹上啼。師云。可惜者僧浪問。不知落處。見淨老云。鵓鳩樹上啼。何不遙空掌云。打落枝頭時如何。儻淨老再云。作家禪客。天然有在。何不進云。某日點茶來請和尚。儻淨老再云。果然作家。便禮拜而出。豈不話不虛行。雖然鵓鳩樹上啼。汝諸大眾作麼生會。
  死關千丈巖回示眾云。者一百二十日。老僧日日在兩序諸公肚裡走三轉。諸公知麼。眾進語畢。師又云。者一百二十日。老僧日日在各堂寮苦行諸禪肚裡走三轉。諸禪知麼。眾進語畢。師又云。者一百二十日。老僧日日在內外大眾肚裡走三轉。大眾知麼。眾久立。師左右顧視下座。

    小參

  晚參。拈拈柱杖云。我此山中。一物也無。石頭大的大。小的小。內外諸人。每日出坡三兩度。驀有箇漢出來道。和尚。前言不應後語。但向他道非汝境界。顧左右云。若也會得。許你不咬一粒米。大碗喫飯。不挂一縷絲。終日著衣。若也不會。不是逐色隨聲。即落解脫深坑。大眾。到者裡切須仔細。良久。卓柱杖云參。
  晚參。師拈柱杖云。當初龐居士到百尺竿頭。將謂見過於人。開口便道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幸而其時諸方有人。若遇如今。狐狼野干之屬。盲引眾盲。見有百尺竿頭坐的。便道你巳死了。須透祖師機緣。方是死中得活。便教人胡穿亂鑿。今日透者一則。明日透那一則。若恁麼。豈不見笑一時。遺臭萬世。討甚蓋天蓋地好龐老耶。然而也是當人。肯入作家爐[革+(備-人)]。肯求大手眼人鍛鍊始得。你看龐居士見石頭。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頭驀掩其口。於此有箇會處。慚惶不少。未到大休大歇田地。到江西馬大師處。仍舊問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馬大師蹋向前一步云。侍汝一口吸盡西江水。方與汝道。龐居士到者裡。方纔命根子卒地折爆地斷。放開窮肚皮。海納百川。七縱八橫。千通萬達。高步大方。發一言。令人不敢正耳聽著。立一行。令人不敢正眼視著。師召眾云。馬大師進那一步。諸人還見到也未。若也見到。方可與山僧柱杖子相見。若未見到。豈可衲子不如他俗人。有麼有麼。驀豎柱杖云。吸盡西江且止。只如山僧柱杖子作麼生吞。良久。卓杖云。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缾。擲杖出堂。
  十五夜小參。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師云。報恩則不然。有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但向道今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小參。師云。山僧不指路頭。一任諸人瞎闖。諸人若也瞎闖得勇猛。不顧危亡得失。盡力闖將去。驀然撞著峭壁巉巖。磕破腦殼。則一回知痛癢也未可知。問諸人瞎闖則不問。磕破腦殼時如何。師云。又慚惶。又好笑。問磕破腦殼則不問。為甚又慚惶。又好笑。師云。非汝境界。
  小參。舉眉州黃龍禪師。僧問如何是密室。龍曰。斫不開。曰如何是密室中人。龍曰。非男女相。師云。古人恁麼道。山僧則不然。如何是密室。七通八達。如何是密室中人。長的長。矮的矮。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喝一喝。卓柱杖一下。
  仲春晚參。師云。古者道靈雲見處。不在桃華上。且道他見處作麼生。眾無語。師云。正所謂如將名品果子。殼也去了。核也去了。送人口邊人不解喫。
  舉峰西堂秉拂。師云。昔日趙州云。我在南方火爐邊。有箇無賓主話。至今無人舉著。噁。直饒道閉門打睡。接上上機。也未若如斯提持。今時人聞舉著。向上一路。末後牢關。未嘗不商量浩浩地。如說藥人。真藥現前。都不能識。淵明云。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東坡云。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非吾世農不知此語之妙。吾於趙州亦云。少間煩峰西堂對眾拈出。
  晚參。問答不錄。師云。早間森首座領眾請法。山僧道鐘動喫齋。召眾云。大包方外。細徹毫端。帆正晴湘。衡開九面。出家兒造次顛沛。不離衣缽之側。端能與露柱同披一領袈裟。與山僧同一缽盂烹饗也未。此間一草一木。同證圓明。胡為有人自疑自別。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繇茲心意識。誠哉是言也。台山南。岱宗北。殊天異域之賓。咸與山僧晨香暮燈。共分寥寂。胡為有人。咫尺關山。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不大可哀乎。昔日少林面壁。二祖趨風。寒庭立雪。沒膝齊腰。何等心骨。鼻祖尚訶為輕心慢心。徒勞無益。斷臂安心。出群得髓。瞻彼前修。豈同裨販。打一拂云。精金百鍊自光瑩。藥汞從教誇耀冶。
  晚參。問。某甲閱楞嚴至七處徵心有箇會處。師云。咄。此非汝心。作麼生會。進云。某甲無心。師云。咬人矢橛。不是好狗。問光陰如箭。日月如梭。如何了生脫死。師云。莫厚顏。師乃云。莫謂無心云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又有道說甚一重。直是千重萬重。既然如是。畢竟如何明心見性。良久云。山僧昨在報恩示眾云。古之天地日月。猶今之天地日月。天地日月。無古今之異。禪道佛法。亦不應有古今之分。為甚麼古之知識。千百世之下。凜凜常在人目前。後之知識。當世現在。每淹淹如九泉下人。古之學者一面瞥地。耀古輝今。今之學者。今日有些會處。明日有些會處。及乎生死到來。依舊手忙腳亂。蓋道無同異。同異在人。今之發心。未嘗不如古人。參究。未嘗不如古人。刻苦。未嘗不如古人。用心到無用心處。亦未嘗不如古人。但古人到無用心處。決不望崖而退。百尺竿頭。更能進步。所以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今人到千峰絕頂。不惟不進步。反退轉身來云。吾巳死而得活了。以了不可得。為究竟。以擎拳豎指。為透祖師關。盡是懸崖縮腳。種種自欺。云他古人遠之遠矣。卓柱杖云。有志之士。自知好惡。
  晚參。師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大小祖師。話作兩橛。明而不能行。明的事向那裡去也。諸人十二時中。行的事作麼生。良久云。遶菴一水聲常住。擁榻千峰勢欲翔。
  早參。師云。古者道。莫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山僧道。莫被天下善知識行履瞞。祖師門下客。須確實為生死。口不嚼一粒米。身不挂一縷絲。方可隨意穿衣喫飯。眼中不見一畫一豎。耳中不聞一語一言。方可隨時寫字看書。否則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巳明。如喪考妣。如或生死心不切。慎勿出家。縱出家。慎勿來宗門。何以故。目下雖未為生死。儻不輕易出家。不輕易來宗門。尚知有出家事在。尚知有宗門事在。有等造次出家。來此宗門。隨群逐隊。發意做工夫。如撞采的一般。做幾時撞不著。便一日悠忽一日。一時怠惰一時。自已既然。將謂他人亦是如此。謗大般若。苦報無量。有志之士。務須確實。
  晚參。師云。同居在此。不論久參初學。須各各退步。到真實不欺之地。
  晚參。師云。龍淵今冬與大眾約法三章。第一飲水。不得打濕口。第二喫飯。不得咬著米。第三經行。不得撞著露柱。
  元旦知浴領檀越請小參。師云。大眾知麼。汝等成佛以來。巳經無量阿僧祇劫。舉足下足。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以為嚴飭。寶池瓊閣。奇樹珍禽。樂具充溢。無有苦緣。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法親無量。如或未知。則不矜久修。不薄初學。一念回光。即同諸聖。若也根思遲鈍。便請一念不生去。如或多知解。多愚癡。便請淨念相繼去。但辦肯心。決不相賺。雖然如是。且道善財入樓閣門。為甚入巳還閉。所以道如來不出世。祖師不西來。汝等成佛巳經無量阿僧祇劫。
  晚參。師云。昨夜行者通大眾晚參。山僧傳語云。大好月。你諸人作麼生會。僧云。砍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師云。矢上加尖。眾久立。師云。山僧自領三十棒。
  知浴古淵領海寧眾居士請解制。紹興范居士求釋[僣-曰+心]。同請小參。問答畢。師揮拂云。人人殊勝。箇箇淨明。似鳥行空而昧空。如魚在水而忘水。無瑕翳中。自生瑕翳。無障緣處。自生障緣。結空花於無明樹頭。有何實果。撈水月於昏沈海上。徒見勞心。既能物外逍遙。必須真源頓達。苟知空門皈向。定應覺性洞明。覺性明。真源達。方知罪垢本空。而無罪不懺。法道本超。而無法不成。大眾。我不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下座。
  小參。師云。昨日大眾晚參。山僧道洗清昔日擔泉處。斫出當年面壁巖。汝諸大眾。各各領悟也否。聞斯提舉。若能正眼洞開。則忙閒動靜。一語一默。著著有出身之路。用得十二時。不為十二時用。轉得一切物。不為一切物轉。攪長河為酥酪。變大地作黃金。供養大眾。不為分外。如或不然。二時粥飯咬須彌山子。唇齒之間。太費支持。七尺形骸挂冰稜鐵甲。俯仰之際。大有不便。卓柱杖。
  結夏檀越請小參。師云。圓陀陀。光爍爍。淨裸裸。赤灑灑。三頭六臂。千手千眼。而本無一物。純真一如。無臭無聲。而萬象縱橫。閉門打座。遍界不藏。鬧市橫身。孤巍巖密。諸作紛紜而非動。一物不為而非寂。違之者自暴求之者愈失。千賢萬聖。趨向無門。千佛萬祖。退身有分。師以拂子打一下云。誰參勝熱婆羅門。六月霜花凝枕席。下座。
  晚參。師云。去聖時遙。言高志下。欲明格外旨。須盡域中情。顧左右云。大眾看腳下。
  晚參。師云。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壞不壞。壞。恁麼則隨他去也。隨他去。大隨恁麼答話。有甚長處。投子望山禮拜。眾無語。師云。古之學者為已。以竹篦拍香案。便歸寢室。
  晚參。師云。祖師時時在水桶上出現。剛見人挑水。走入水桶裡去也。祖師時時在火燄上出現。剛見人燒火。走入火燄裡去也。祖師時時在木魚上出現。剛見人打木魚。走入木魚裡去也。祖師時時在鐘鼓上出現。剛見人打鐘鼓。走入鐘鼓裡去也。良久云。有人出來道。和尚何得壓良為賤。山僧只要你恁麼道。
  小參。師云。理無事外之理。事無理外之事。理外之事。則愚。事外之理。則狂。狂則為魔所攝。愚則為佛所悲。寧為佛悲。莫為魔攝。大眾。來此祖庭。必須立深誓願。正知正見。正路修行。庶幾同證圓滿菩提。
  晚參。師云。昔年大慧禪師。因一禪子參公案不透。乞求方便。慧云。你是福建人。我為汝說箇譬喻。如將名品荔枝。皮也去了。核也去了。送在汝口邊。只是汝不解喫。師召眾云。當初大慧為此一人設箇譬喻。此人當下咬破舌頭。山僧因眾參上樹公案。重重相為云。緊夾籓籬寬闢道。如何眾中未見有腳頭點地的。乃云。但辦肯心。必不相賺。更與汝等一箇安心丸子。三文大光錢。買得箇油餈。喫向肚裡了。當下便不飢。
  晚參。師顧左右云。今日晚參。不許問話。不問話者三大棒。眾擬議。師云。自從立雪人歸後。幾片白雲護翠岑。
  結制古淵知浴領海寧眾檀越請小參。問爐[革+(備-人)]大開。不留鈍鐵。金鎚揮擲。萬竅通明。還許學人立地成佛也無。師云。進前來喫棒。進云。與麼則滾入紅爐大冶中。直得通身無縫罅。師云。許汝膽大。問得祖宗之髓。登祖宗之堂。敢問和尚。昔日僧問臨濟。如何是奪人不奪境。濟云。煦日發生鋪地錦。嬰兒垂髮白如絲。為甚本山中祖道錯。師云。一對無孔鐵鎚。進云與麼則二大老料揀。一齊蒙和尚指示去也。師云。與汝六十棒。問如何是法王正令。師云。千鈞之拏。進云。與麼則人人沾恩。箇箇得力。師云。巳放過。居士問不侶萬法。不取凡聖事如何。師云。佛子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師乃云。天目山下無寸土。天目山頭無片雲。腳跟跐著寸土。有寒暑兮促君壽。有鬼神兮妒君福。眼中見有片雲。風力所轉。終成敗壞。且道住此天目山。如何行履即得。虛空拍手呵呵笑。報汝人人淨法身。聞斯告報。直下承當。如來禪許汝會。更須知有祖師禪始得。且道如何是祖師禪。驀喝一喝。隨聲以竹篦撫案一下。
  晚參。師云。祖師示現全身。向汝諸人毛孔中。念普字真言。汝等盡見盡聞麼。一僧喝。師云。胡喝亂喝。乃云。分明指出平川路。卻奈忠言逆耳何。
  除夕晚參。師拈柱杖召眾云。識得柱杖子麼。一日不為少。千載不成多。小則蟭螟眼裡橫眠。大則乾坤西傾東闕。出息不隨眾緣。入息不居陰界。試看先宗。是何標格。你有柱杖子。與你柱杖子。你無柱杖子。奪你柱杖子。
  晚參。師召大眾云。莫瞌睡。
  石庭晚參。師以杖指一碎石云。者石版如何沒一些縫。良久。又指一完石云。者石版若為有許多縫。一僧云。謝師指示。師便打。乃云。今時學者。有兩種錯路。一種錯路的。問著便道喚什麼作燈籠。一種錯路的。問著便道露柱沒一點縫。是者兩般錯路。便掩蔽卻人人本地風光。若不蹋著本地風光。終不能免此兩種錯路。今日不惜眉毛。說似諸人。豎柱杖云。山僧柱杖子。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隻眼。顧視左右云。更有一隻。不與你們說盡。何故。若教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晚參。師云。吾觀大眾。盡與佛祖。無二無別。但存人我。自生間隔。所以祖師示眾。誦金剛般若經。上根者一聞千悟。後來祖師教人參死了燒了話。父母未生前話。便是將一卷般若經。括作一句。教人持念。汝諸大眾。須在佛祖路上行。方到佛祖田地。若四相未空。徒勞無益。各宜珍重。
  晚參。師云。山僧說得一篇佛法。懸在雨華橋上。大眾各去看取。良久云伯樂曾三顧。千金誰解增。贈君君不納。完璧倚枯藤。
  晚參。舉傅大士道。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師云。天目則不然。生鐵打鋤頭。披簑牧水牛。人從橋上過。水流橋不流。且道傅大士的是。山僧的是。良久云。朝參暮請緣何事。應須立透祖師關。
  早參。舉六祖云。本來無一物。長慶云。萬象之中獨露身。師云。孫必類祖。大眾會麼。拈柱杖旋風打散。
  晚參。師云。汝諸大眾。多有廣遊人間世。遍禮諸名山的。多有參遍諸方。久親知識的。多有諸方許可記[卄/別]的。我不問汝別樣佛法。只有一句極平常的話問你。且道者一時香在什麼所在坐。良久云。衲僧在處。如火消冰。終不卻成冰。若道有香可坐。有坐的人。有坐的所在。莫道你廣遊博禮參方受記。直饒你向世尊肚中。轉一過來。也只是箇能仁的矢橛。各各自揣摩道箇驚人句看。顧視左右。震威一喝。
  小參。舉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及辭天界下時。四眾八部俱住空界迎。有蓮華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後見佛。不如用神力。變作轉輪聖王。千子圍繞。最初見佛。果滿其願。世尊纔見。乃訶云。蓮華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見我。汝雖見我色身。且不見我法身。須菩提巖中宴坐。卻見我法身。師云。大小世尊。抑強為劣。山僧若見蓮華色比丘尼。但云。汝真能現大人相。殷勤見我。若須菩提巖中宴坐。乃是閉門作活。豈能見我全身。驀拈柱杖云。還有為世尊作主的麼。有則出來各出人一頭地。卓柱杖云。好手豈容無妙拍。三臺須是大家推。
  小參。舉趙州問南泉知有的人向甚處去。泉云。山前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師云。長裙新婦拖泥走。州云。謝師答話。師云。帆隨湘轉。望衡九面。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師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
  晚參。舉僧問趙州如何是佛。州云。殿裡的。師云。古佛恁麼道。可謂眼空四海。
  晚參。師云。解制來。走動的走動。各執少人。久住者未免辛苦。汝諸大眾。如何得不為境轉。一僧云。心如木石。師笑云。說到行到。吾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
  早參。師云。有一人日勤眾務。一物不為。有一人一物不為。日勤眾務。且道那箇作家。一僧出。師打退。又一僧作禮。師亦喝出。師迺云。有叟情相似。日香夜夜燈。
  晚參。師云。如淨琉璃。內外明徹。凡見道者。若身心世界。果如淨琉璃。內外明徹。方是真見本來面目的人。不然。徒自欺耳。生死到來。悔將何及。不見道。吾心似燈籠。點火內外紅。雖非依樣畫描。卻是一鼻出氣。
  晚參。師云。秋來好坐禪。賢衲莫亂走。各得坐具地。他年大開口。且得地一句作麼生道。父母所生口。終不為人說。
  燈節知浴同王檀越請小參。師云。如淨琉璃。內外明徹。光逾日月。量裹太虛。探之不見其初。避之莫究其極。山河大地。即之靡不消鎔。明暗色空。捨之無以建立。神鬼不能覷。賢聖不能知。潔之不新。垢之不故。蝡動不減。佛祖不增。謂之為微。普天匝地。謂之為顯。朕蹟不留。指為智珠。闇然日著。目為福嶽。坦然日尊。召大眾云。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
  戒私看文書晚參。師云。上三畫長。下二畫短。天左旋地右轉。日月照臨乎其上。龍象奔走乎其下。高出無頂天。深逾香水海。無論智愚賢不肖。識得箇字。宣聖孟夫子。拱手讚歎。釋迦不在前。彌勒不在後。奔軼絕塵。今之古之。誰敢與偶。好大哥。直截根源尚迂曲。尋枝摘葉復何如。
  小參問話畢。師云。一片清涼地。安閒絕比倫。往來及住眾。舉步莫迷津。眾久立。師震威一喝。下座。
  小參。師云。有一無事人。終日忙鹿鹿。有一精進漢。長年訥且木。如是二人中。有一人堪與人為師。汝諸大眾。出入好看。良久云。寂光真境何嘗遠。同在琉璃國土行。下座。

    法語。

    示全菴進上座

  進上座事我十年。不動竿頭。每為咬破拇指。夏初入大雄室。聞舉一歸何處話。直下透脫。須念自利易。利人難。深心大心。終身誓居學地。所謂證無量聖身。猶未是泊頭處也。

    示嵿侍司

  禪和家。善用心難。善用心的。得正悟難。得正悟的。打脫見地難。打脫見地的。不走作難。翻此四難為四易。則自利利他。一切了辦。
  古人道數十年。尚有走作。或云我數十年。方打成一片。成片者無論矣。未成片者但把曹谿云。什麼物恁麼來。隨時覺察。管教衲僧行處。如火消冰。

    示岳書狀

  余生平無甚長處。祇不記古今隻言片字。生平亦有自負處。不學他諸方佛法世法。噫。安得不記人言句者。聆我斯言乎。書付行岳。以示千百年知音者。

    示藏侍司

  在堂中不要學佛學法。辯古明今。當毒眼孤掌。無佛無祖。無人無已。放出蓋天蓋地志氣來。東拂于逮橫身。西瞿耶尼展腳。南贍部洲啜飯。北鬱單越撒溺。語默超越常情。動止迥殊舊習。天神捧華無路。人鬼覷捕無門。果能如是。不變不雜。等閒舉起鈍刀子。也能殺。也能活。也能照人肝膽。也能稱人伎倆。把從上千七百老古錐。遺下一言半句。或是作家相見。或是出格提持。或嚴密。或危險。或泥中有剌。或沙裡無油。或人目為訛。或人目為奇特。千岐萬別。駭狀奇音。逢著箇鈍刀子。自然如庖丁之解牛。由基之繞樹。豈他穿窬擔板。亂統支離者。可同年而語哉。然猶未也。并知山僧與麼庭訓。亦是憐兒不覺醜。方是有氣性衲子。祖師云。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又曰。明道者多。行道者少。如斯料簡。豈是等閒。今時有等無忌憚者。擬為佛祖苗裔。得些見地。全不修省。難免道力不勝業力。又安望其透末後句。向上關哉。戒之勉之。

    示峰首座

  長沙岑禪師。因秀才看千佛名經。問曰。百千諸佛。但見其名。未審居何國土。還化物也無。岑曰。黃鶴樓崔顥題後。秀才還曾題也未。曰。未曾。曰。得閒題取一篇好。如斯答話。非大有福慧人不能。

    自勵四誓

  一誓不與本分間隔。作一佛事。乃至一稱一禮。
  一誓不與本分間隔。為一人。乃至交一言。
  一誓不與本分間隔。閱一書。作一字。
  一誓不與本分間隔。一坐立。一譚笑。

    客問

  客問學道如何不蹉路。曰。善哉斯問。世之不參涅槃堂裡禪者。難乎其不蹉路矣。雖然。當今傳法者遍界。方行等慈。不擇淨穢。開闡無遮。度諸疑謗。先進者。以廣接為心。後進者。以易入為事。知名盛而實衰。辯名似而實非者。難道全無。敢謂罕有。吾言之安足為人重。而可與子深言之也哉。客固請。曰。如子之不以人廢言。吾姑與子漫言之。學道欲無首越之燕之歎。第一須發心諦當。或志小見近。圖作世間善人。只消讀治世聖賢之書。行治世聖賢之事。或遵行如來權教法門。助其修省。亦有益無損。若欲究竟出世。無上妙道。當顓為生死始得。顓為生死。則博聞強記如慶喜。一問十答如香嚴。百鳥銜華如牛頭。千指遶座如夾山。尚須捨已從人。況降斯而下者乎。不為生死。必尚知見。此道王屬知見。不為生死。必務功能。此道不屬功能。不為生死。必慕豪放。此道不屬豪放。一尚知見。務功能。慕豪放。則非愚即狂。成魔落外。善因而招惡果。多自不顓為生死學道者而成。豈不一磋永蹉哉。第二須工夫諦當。既為生死發心學道。可不返躬自省。果能具大根器。一聞千悟也未。若也未能。須參一句話頭。一日不透一日參。一月不透一月參。一年不透一年參。一生不透一生參。今生不透來生參。永無退失。永無改變。方謂之諦當工夫。參定一句話頭。便是斬知見稠林之利刃。渡生死苦海之慈航。解雜毒入心之聖藥。指萬古迷津之導師。不集善而自集。不斷惡而自斷。不持戒而自戒。不習定而自定。不修慧而自慧。不課佛而自課。不誦經而即誦。不求生勝處而自生勝處。不求多善友而自多善友。本不求譽。亦莫可毀。如是顓一。如是精進。如是久遠。縱未發明。亦現在可為後學規模。將來必得佛祖心髓。儻名色為生死學道。而起傍疑。求別助。生異見。多外騖。憚艱辛。喜快便。管教百妄交集。其蹉可勝言哉。第三須悟處諦當。既顓為生死。純一參究。必待工窮力極。時至理彰。命根斷。本來面目現。不疑生死。不疑古今。不墮坑落塹。不彊作主宰。不認識神。不陷空豁。不涉矯亂。不入邪師圈繢。不犯明眼料簡。儻魚目為珠。瞌睡當死。以鹵莽承當。為有力量。以硬差排。為不疑。以粗放狂亂。為大機大用。以顢頇。為透脫無餘。竿頭宜進而不進。言句應參而不參。不煩穿鑿而穿鑿。不可抹殺而抹殺。入門一蹉。異解雜陳。所謂可痛哭流涕長太息者。非此類乎。第四須師承諦當。非但無真傳杜撰阿師。不可承虛接響。即沿流不斷者。亦須察其行實。不擔條斷貫索。謬自主張。蹉過師家相為處否不孤負師家。腦後深錐否。洞明從上綱宗否。不施為偏重。瞎人眼目否。若無真正作家宗師。為之打瞎頂門眼。奪卻肘後符。則雖有實悟。自了則可。為人則禍生。儻若已見既偏。投人又謬。自方空豁。復向瞎棒瞎喝下。似木合水。如空合空。謬執金剛寶劍。斬盡一切。為實不知。我王庫內。無如是刀。盲引眾盲。江河日下。或自入處廉纖。沾著邪知惡解家滋味。邪毒入心。如油入麵。更或不知錯認。漫云自肯。不受人究竟。謂之不被他轉卻。又或云。我見處是的。只要行履了。此等何足挂之齒頰。第五須末後諦當。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不透末後牢關。而言得大機大用。不透末後牢關而言具本分草料。其不為粗惡狂徒者鮮矣。不透此關有正悟者。猶可為一時唱導之師。如無正悟。不知有此關者。其於古人參悟。與悟後重疑。不移前作後指悟為迷者鮮矣。謗先聖誤後人。皆由不知向上一關。可不畏懼乎。自利不全。利人不足。皆由不透向上一關。可不惕厲乎。第六須修道諦當。雖發心諦當。工夫諦當。悟處諦當。師承諦當。末後透脫諦當。更須自已覺察。是頓悟頓修根器否。是果地善知識否。打成一片速於香林否。不走作過涌泉否。現業流識淨盡否。事事無礙否。行解相應。名之為祖。試看先宗。是可標格。第七須為人諦當。不可有實法與人。不可騙人云。有方便助汝易入。不可教人不參死話頭。決要人真參。決要人實悟。決要人悟後達向上關捩。決以見性謂之悟。不可輕意牢籠人。於人認識之謬。哄云有省。於人向念未生時。認妄為真。印云有入。圖一時門庭熱鬧。不顧展轉誤賺。邪法縱橫。病發於此。寧絕嗣不亂傳。方謂之為人諦當。前六種不諦當。則自錯。後一種不諦當。則錯人。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憐子請之誠而示之。甚弗輕以語人。

    機緣

  僧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師鼓腹云。我容得你者些人萬萬千。進云。如何是截斷眾流句。師云。趕得你無腳跑。進云。如何是隨波涿浪句。師云。容你在者裡立片時。
  師問僧。玄沙是汝虎話。你如何會。僧舒五指云。牙爪齊露。師便打。復示偈云。生平不出嶺。一語古今傳。明眼人難會。君須向上看。
  師問僧向父母未生前道將一句來。進云。八角磨盤空裡走。師指香盒云。者是什麼。僧擬議。師便打。僧無語。師云。真誠莫作小兒嬉。
  問行堂云。飯桶裡多少達磨眼睛。堂罔措。問火頭三世諸佛向火燄裡說法。還端的也未。頭亦罔措。師指傍立一僧云。惟有者箇師僧解答話。便歸方丈。
  園頭問和尚病好了麼。師云。我從來不病。有何好不好。進云。某甲不能親近得和尚。師云。我日日在你園中。
  退菴呈世尊拈花頌云。倚天長劍露鋒鋩。拈出何人敢近傍。潦倒飲光輕觸著。面門血濺太郎當。師云。只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進云。卻被和尚看破。師面壁云。進人知此意。令我憶龐公。
  僧問如何是有柱杖子與柱杖子。師云。長安風月貫今昔。那箇兒童摸壁行。進云。如何是無柱杖子奪卻柱杖子。師云。多少人飯籮邊餓死。
  師還江上度親。張靜涵老居士。過訪十方菴。話次伸問。塵勞中如何得本。師云。居士者一問。從那裡來。士無語。師云。昔雲棲大師。雖不主持宗門。指示人參究。卻甚諦當。嘗盛稱人著述之妙。末後提撕之云。須看者段光明。從何處流出。於此著眼。便是得本之捷徑。士云。如何用力。師云。者箇代居士不得。
  師一日入庫房。指團子問庫頭。吸盡西江即不問。你試吞卻者兩籮團子看。進云。吞卻了也。師云。大眾喫箇什麼。頭答不契。師自代云。樂則同歡。
  僧問不與萬法為侶的是誰。師云。桌子板凳。
  韞荊璧入精進三。次日上方丈云。某有箇見處。師云。狗子為甚無佛性。韞拳師肋下云。一向在趙州處落節。今日在和尚處拔本。師便推出。次日復入。師云。盡大地火發。得何三昧。不被燒卻。進云。特來度夏。師便喝。璧呈頌云。圓似滿月圓。寬同太虛寬。歷劫無姓氏從來絕躋攀。聖凡由此出。剎海在伊安。始終無變異。觸處善隨緣。師云。還會適來一喝麼。璧便出。
  師從龍淵歸。問侍司云。你十二時中。還見念頭起處麼。進云。念頭了不可得。更覓什麼起處。師云。我適來見一塊石。有九十九條縫。
  師與一秀才話次。謂云。你合會得天地同根。萬物一體。進云。某甲何嘗不會。師云。為甚殺生食肉。
  修殿公務作禮。師云。釋迦老子。向灰瓦上轉大法輪。什麼人得聞。眾無語。師云。好生看取。壁侍司作禮云。請和尚答一轉語。師云。問將來。進云。聞的事作麼生。師云。逼塞虛空無縫殿。東西南北月輪紅。
  江上歸師問眾云。大地無寸土。是什麼人境界。一僧進云。和尚家風。師云。如何大地無寸土。是山僧家風。僧不能答。師代云。常州湖州杭州。
  僧問大地山河即不問。一毛頭上事如何。師云。吞取七箇八箇。進云。不會。師云。吐卻兩箇三箇。
  僧問如何是萬法歸一。師云。天圓地方。進云。一歸何處。師云。地方天圓。
  僧問百千法門無量妙義。如何是第一義。師云。橫七豎八。
  問如何是本來面目。師舉扇示云。不得喚作扇。僧禮拜。師云。伶俐衲僧。
  問前不得後不得時。如何是出身處。師云。前去佛殿後去東司。為甚不得。
  問僧父母未生前道來。僧以手外拱云。遍界不曾藏。師云。遍界不曾藏。因甚偏向那邊。僧無語。師云。何不道某甲指東畫西。
  僧參。師云。承你遠來。無可供養。將五間禪堂。與你一口吞卻。進云。大地無寸土。吞箇什麼。師云。多少人恁麼道。苕帚柄也要打三十。
  僧問一塵透脫。千界光輝。為甚十聖三賢。不明斯旨。師云。你莫管他十聖三賢。且道虛空作麼生證。進云。覓虛空了不可得。師云。恰是。進云。和尚是大善知識。師云。正要你檢點。僧擬議。師云。直透萬重關。莫住青霄裡。
  師問圓證堂寮主云。香爐幾時成佛。進云。成佛久矣。師云。昨夜被虛空壓碎。你還知麼。僧擬議。師云。脫空妄語漢。
  師雲覆菴歸。侍司中路接。師云。你來得遲。將前面遠山。與你作點心。侍擬議。師以柱杖驀面劃一劃云。再加一分嚫錢。進云。也不得將別人家物作人情。師云。不但嚫錢。點心也消受不起。

    頌古

  舉趙州問南泉。知有的人向甚處去。泉云。山前檀越家。作一頭水牯牛去。州作禮云。謝師指示。泉云。昨夜三更月到窗。
  雪中春色梅梢見。黃鳥聲聞意氣新。意氣新。誰知黃鳥笑聲頻。說與風流明敏者。眼從今日碧。華自去年馨。
  舉歸宗常禪師。素與南泉同行。忽一日相別。煎茶次。南泉問曰。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彼此巳知。或後有人問。畢竟事作麼生。宗曰。者一片地。大好築菴。泉曰。築菴且置。畢竟事作麼生。宗打翻茶銚便起。泉曰。師兄喫茶了。普願未喫。宗曰。作者箇說話。滴水也難消。
  賓則始終賓。主則始終主。金鎚各逞藏鋒技。父子不傳。兄弟同氣。和煙搭在玉欄干。上苑垂楊鳥深處。
  舉陸亙大夫向南泉云。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泉指牡丹華云。大夫。時人見此一株華。如夢相似。
  一枝華發十分春。睹徹根源把玩新。堪羡大夫打失鼻。共來笑傲古今人。
  舉僧問疏山禪師。如何是法身。山云。枯樁。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山云。非枯樁。
  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舉慈明祖師僧問鬧中取靜時如何。云。頭枕布袋。
  悟入汾陽。鞋穿足裂。塞卻口門。出廣長舌。如鐘在蔖。小大徐疾。有扣斯應。渾身金石。三玄彈指。四看語默。易知難會。易見難識。蓮棹洛伽。雲開兜率。

    詩。

    贈履坦禪人兼報天一居士

  鼎立三峰勢插天。嶺門雖闢白雲連。飛鴻傳得人間信。石壁難依過別川。

    入磬山

  隱居風範依然在。說法堂前任草生。草謂門庭能闃寂。從來此道少人行。

    示退菴重子住敔山

  澄江有山孰多僻。敔山兩灣蒼翠積。澄江有水孰多情。敔山前後敔水平。當年一身澹如水。夜隨明月過深林。化山擬作推蓬室。扁舟乘興堪深入。汝今為我先去住。菴傍閒地多栽芋。忘世情懷爾我同。茅鐮鐵钁振先風。得人不在門如市。猶憶當年面壁翁。

    贈禪人

  見道誰修道。忘山好生山。雪深巖屋老。百衲一身閒。

    又

  重巖之下。茅屋耽耽。有幽人兮。雪立冰餐。

    又

  好山如畫畫如山。紅葉村村杖笠閒。看到桃華成一笑。再來雲外訪紫關。

    守塔懷古

  多年黃葉類形骸。此日徘徊誰偶諧。麻衣草履食接氣。象骨崖前呼再來。
    詠懷

  千峰絕頂尖頭屋。草薦柴床火一爐。三十年中無一事。諸方何處覓潛夫。

    靜夜思

  枝枝葉葉月。疏疏密密風。誰共蹋流水。倚杖石橋東。

    題壁

  星高月曉。松雨滿衣。西岡危坐。嗒然忘歸。

    偶題

  月浸千山冷。風嗚萬木清。一聲村外犬。客路有人行。

    山居

  荒涼苔壁寺。孤冷草堂人。雨後舒長望。庭泥虎跡新。

    烹泉

  廣修供養事如何。百沸清泉上佛陀。早色爭妍排闥入。鶯啼古木梵音多。

    對鏡(華山蘭若)

  對鏡吾非昔。捫懷志自新。何林一枝別。蔭我雪霜身。

    冬日有懷(荊山旅堂)

  空階柏子落。飢鳥入門來。千尺危巖下。梅花幾樹開。

    望臺山

  荒闊三千路。高閒一萬人。當年冰畔石。遲我未歸身。

    舟居(三卻竹林)

  澹蕩寒煙古木。孤懸雪浪輕帆。只在尋常行處。杳然萬壑千喦。

    又

  一葉千谿水。三盂六月霜。逢人不舞棹。高臥對斜陽。

    冬歸草堂

  潛形餐柏實。放目看梅花。何處忘機客。同來灌古畬。

    濟寧道中

  臨溪茅屋臨簷樹。雞犬依依水國村。虞夏平成風化永。江南江北共林園。

    讀白樂天詩懷扣冰(舟次東昌)

  池上有小舟。舟中虛胡床。我心久忘世。愧未使世忘。

    甲馬營夜泊

  水上舟如織。人間事若蕉。無為與無欲。誰共我逍遙。

    節食

  寄形天地間。飲食唯接氣。翛然等箇人。

    明此澹泊意龍淵南塢坐月

  松樹三長四短。石臺七高八低。坐來夕陽在樹。歸去月落峰西。

    晝寢

  譬如木偶人。鼓歇索亦住。山僧動與靜。請問諸露柱。

    荊溪道中招友

  正是千山紅葉時。摩挲石壁好題詩。百年嚼蠟能多味。分取松根帶露葵。

    高祖寢堂題壁

  床頭懸瀑布。塔頂長苔衣。一住不復入。高寒到乃知。

    示眾

  萬里晴空誰共。三春花柳爭遊。王孫醉眠芳草。何似漱石枕流。
  我有蓮舟一葉。沙城芥劫全收。高歌唾壼擊破。童稚出沒洪流。

    山居

  胸中無一事。終日坐閒閒。睡起摩挲腹。山間與水間。

    高步

  登山造極。步自此始。有懷君子。行遠本邇。

    促都監立還山

  山中有佳月。宜人終夜看。山中有好風。解衣可盤桓。泉鳴千嶂寂。松靜一濤寒。永日鳥相喚。清秋蟲自紈。解聽紫芝曲。喬木在層巒。活埋與斷壁。千古仰金蘭。時哉石梁雉。雪飲且霞餐。

    普請口占

  年來漸覺精神復。老去偏知日月閒。飽飯安眠無一事。椎鳴隨眾看秋山。

    枕流臺題石

  山中流水寂無聲。枯木生花別有春。若箇到來知解絕。紅爐分取萬年冰。

    庚戌二月磬山題壁

  面目分明遍界親。偏於此地受恩深。三更月下低徊立。恍是當年侍拂巾。

    磬山揮塵臺(先錄法濟十詠之一有此名)

  松根時獨坐。花雨不從栽。憶昔別峰侍。無言聲似雷。

    庚戌題壁(三首)

  本是矜矜自了僧。飽餐安寢別無能。酬恩報祖雄明哲。斗室焚香懷古人。一缽霜華半榻雲。無求無喜亦無瞋。三更對月開扉坐。慚愧焚香侍立人。臥倚青山飯白雲。谿聲鳥語共晨昏。空庭有隙栽蘭蕙。緘戶無蹊入怨恩。

    捲簾

  尋常入望驚殊絕。何意全身住此中。傳語巖棲木石侶。時時放眼識雲松。

    獨樂園雨後(二首)

  一谿銀鳳玉龍騰。想見霜華此得名。步到上方忘藥石。勞他從者請頻頻。枕流石上枕流臺。到者教君悔晚來。白鷺群飛千澗雪。洪鐘大扣萬山雷。

    巡寮至大義閣(癸丑燈前)

  花滿寒庭月滿林。巡寮未半欲三更。到門且莫掀簾入。愛此樓前布水聲。

    邗江贈虎公至契

  交道江河下。於公見古人。素心千里月。青目一山晴。

    楚州題壁

  澹黃微綠拂疏風。到處垂楊適我慵。覓得小舠瓜子大。一帆漂渺水雲中。

    旅堂

  愛柳無如我。摩挲玩歲年。旅堂忘岑寂。一樹適垂軒。

    開窗

  風聲雨聲。聲聲入耳。花色草色。色色幽妍。

    書問。

    復岵瞻戴廷丞

  在在是居士菩提場。物物是居士正法眼。事事是居士菩薩行。步步是居士那伽定。使十二時。不為十二時使。轉一切境。不為一切境轉。斯為道人。若一處光不透脫。一時光不透脫。即本分不透。須刻刻向父母未生前。絕思惟。無依倚。既恆且密。時至道成。冷眼圓明。方知在在是菩提場物物是正法眼。事事是菩薩行。步步是那伽定。使十二時。不為十二時使。轉一切境。不為一切境轉。此言不欺人也。居士心光。時注天目。居士慧性。不昧古今。居士至行。大建法幢。奉復。不覺縷縷。

    答王泰卿居士三問

  問為人容易做人難。敢問為人之道。師云。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問何為知生。何為知死。師云。知所從來。為知生。知所從去為知死。問臨去時心不顛倒。意不散亂。在何處捉摸。師云。驗在目前。師復云。居士真為生死。須知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但勤持藥師如來。萬德洪名。持到持而無持。徹見念未生前。本來面目。則率性而行。頭頭是道。所謂發而皆中節。天下之達道也。如是方能了生脫死。方可出死入生。何謂了生脫死。如太虛空。先天地而生。後天地而不老。何謂出死入生。譬如大海。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到此則去來自在。夭壽不二。又臨去時作得主有二種。徹見本來面目。則了知生死不相干。如上所云。若未見本來面目。勤持藥師如來。則臨命終時。八大菩薩。接引上生極樂世界。入不退地。見佛明心。因切問虔請。不覺縷縷。

    雜著。

    東語西話

  開了兩片皮。只是粥飯罐。當世有與麼人。山僧禮他三拜。

    顛仙謠

  憎愛胸中盡。是非眼底空。泥牛入海後。聚散問漚風。

    書溈山語

  行腳高士。須向聲色裡睡眠。聲色裡坐臥始得。山谷云。東坡文字語言。歷劫贊揚。有不能盡。吾於溈山亦云。戊子春二日。荊邸書。

    題雪竇頌古

  野鴨子。知何許。馬祖見來相共語。話盡雲山水月情。依然不會還飛去。卻把住。道道。頌出雪竇真能於法自在。匪夷所思。如清光匝地。猶戽夜塘。以盡所欲言而妙。此卻把住。道道。以不完題而妙盡所欲言。如千雷並吼。易。不完題。如千日並照。難。偶閱之。直欲擊碎唾壼。

    草堂書壁

  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世尊模範如是。一語不投。折葦渡江。少林九年。終日面壁。鼻祖標格何如。

    荊山旅堂紀事

  丁亥十一月朔。著新絮襖。飽領本菴香飯。飯餘。展足熟睡。皆行腳經年未曾有事。睡起一趺。晚晴快人。遺景在屋。庭東大樹。茂綠未衰。殊映日溢目。忽憶十五年前。侍先師烏峰竹齋。瞌睡起。書窗浣壁時。復憶甲戌秋。先師遷吳興報恩。是日結冬。破屋敗垣。炊巾滿谷。群賢臥草。眠霜冰骨。老人支枯藤。指點磚頭瓦礫。為諸人闡最上機。余時獨處江干。野色無垠。天光連水。曾和老人寄示偈云。師闢山頭宇。吾撐水上門。腳同蹋實地。眼獨空叢林。小兒無繩尺曠蕩之言。不謂至今多人成誦。昨便鴻南去。拈句寄重監院。高歌天地外。穩臥雪霜中。他日憶此。更作何狀。

    書巖子紙

  大雄道人。廿年來炊冰煮雪。接納諸方。能三十夏不憚寒苦者。敢保出他人一頭地。巖子能否。
  參禪悟難。既悟巳。忘悟難。且道忘悟的人何如。巖子道看。
  此事極平易。極欺人。等閒看得平易者。此最受人欺者也。戒之哉。
  多見人在殼漏子裡。譚蓋天蓋地之道。徒自欺耳。蓋天蓋地者。能把殼漏子作塗毒鼓撾。

    書楚紙

  近年少至性衲子。蓋稍有見處。不能出頭天外。全體受用。多以名利熏心。學文字語言。還知但患不成佛。不怕佛不解說法麼。筆此蜆子和尚。卓立紙末。

    三師說

  吾有三師。父師。母師。師師。父師生我眼。師師開我眼。母師護我眼。父師。身示無常。此生我眼者也。師師。了我生死。此開我眼者也。母師。勖我證果。此護我眼者也。三師皆有大因緣。使我悚然省。豁然開。惻然痛。吾何修而得此三善知識師也。噫。吾於荊溪磬山開此眼。於江上水關忘此眼。於吳興草堂保此眼。不知何年得真不負三師也。有客躡而問曰。忘矣。何用保為。曰。此非汝所知也。保矣。更俟何年不負。師曰。此非汝所知也。待汝證果地涅槃。與汝共報難報之恩。可也。雖然。父師母師。出離之緣。皆賴師師。師乎師乎。粉骨碎身未足酬。將此身心奉塵剎。潛子苫次草述。時乙未九月戊戌。

    西樓聞雪

  潛子早失泰山之仰。不獲遍任兩序列職。壬辰夏。報恩乏住持。供先老人方丈。重歸侍室。首修殿公務。攝客司。諸禪極不安。潛子有餘樂也。向志夙夜守塔。每為事奪。適寓監院寮後軒。篝燈。正當寶峰塔下。漏下三十刻。聞雪起立。不禁清絕。向於磬山有生平徼幸處。千古快心時之句。此際是第二番境界。時壬辰十一月癸巳。手書所用破硯。猶是二十年前記室舊物。并記。

御選語錄2

御選大智圓正聖僧肇法師論。

    肇論序

  慧達。率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不遷等四論曰。有美若人。超語兼默。標本。則句句深達佛心。明末。則言言備通眾教。達。猥生天幸。逢此正音。每至披尋。不勝手舞。誓願生生盡命弘述。夫神道不形。心敏難繪聊寄一序。請俟來哲。蓋大分深義。厥號本無。故建言宗旨。標乎實相。開空法道。莫逾真俗。所以次釋二諦。顯佛教門。但圓正之因。無尚般若。至極之果。唯有涅槃。故末啟重元。明眾聖之所宅。雖以性空擬本。無本可稱。語本絕言。非心行處。然則不遷當俗。俗則不生。不真為真。真但名說。若能崇茲一道。無言二諦。斯則靜照之功著。故般若無知。無名之德興。而涅槃不稱余謂此說周圓。罄佛淵海。浩博無涯。窮法體相。洪論第一。肇公其人矣。
  (傳燈錄載。僧肇在姚秦問大辟。師乞七日假。著寶藏論畢。臨刑時說偈曰。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然此偈非肇所作也。肇為鳩摩羅什高弟。秦王姚興。命入逍遙園。助什詳定經論。尊禮有加。十六國春秋僧肇傳云。以姚秦弘始十六年卒於長安。時晉義熙十年也。況典刑之人。豈有給假著論之理。則肇法師之以吉祥滅度。信矣。事既子虛。偈非師作。蓋訛傳焉。)

    卷二

    御製序

  古人遇時節因緣。每云言下大悟。夫言下大悟。悟不在言也。韓廬逐塊。乃於言中求悟。夢到驢年。是為執指求月者。黃梅曹溪。密室夜分。傳衣授受。究何曾道一字耶。迨後黃梅。送曹溪。至九江驛邊。兩人共語。曹溪云。只合自性自度。黃梅云。如是如是。夫既自性自度。則黃梅何授。曹溪何受乎。雖然此正黃梅所授。曹溪所受也。永嘉之於曹溪。更可分明舉似天下後世。夫永嘉參承。止一宿耳。故謂之一宿覺。今觀其問答語。永嘉全是逆水之機。毫無順水之意。然則曹溪何授。而永嘉何受乎。不知永嘉正從此得曹溪乳。不可誣也。蓋使有一實法與人。而曰法乳。直同馬生馬驢生驢耳。若此魔外別生魔外。又如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尚安得稱慧命哉。永嘉言句。西竺推為東土大乘論。朕披覽之。嘉其修悟雙圓。乘戒兼妙。自淺之深。淺深一致。實惟宗徒指南。爰加刪訂。刊示十方叢林焉。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

    御選洞明妙智永嘉覺禪師語錄

  師永嘉人也。姓戴氏。丱歲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於四威儀中。常冥禪觀。後因左谿朗禪師激勵。與東陽策禪師同詣曹溪。初到。振錫攜瓶。繞祖三匝。祖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以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云。如是如是。於時大眾無不愕然。師方具威儀參禮。須臾告辭。祖曰。返太速乎。師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祖歎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矣。迥住溫江。學者輻輳號真覺大師。著禪宗悟修圓旨。自淺之深。慶州剌史魏靜。緝而成篇。目為永嘉集。

    卷三

    御製序

  寒山詩三百餘首。拾得詩五十餘首。唐閭邱太守寫自寒巖。流傳閻浮提界。讀者或以為俗語。或以為韻語。或以為教語。或以為禪語。如摩尼珠。體非一色。處處皆圓。隨人目之所見。朕以為非俗非韻。非教非禪。真乃古佛直心直語也。永明云。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裡魔軍。大作夢中佛事。如二大士者。其庶幾乎。正信調直。不離和尚因緣。圓滿光華。周遍大千世界。不萌枝上。金鳳翱翔。無影樹邊。玉象圍繞。性空行實。性實行空。妄有真無。妄無真有。有空無實。念念不留。有實無空。如如不動。是以直心直語。如是如是。學者狐疑淨盡。圓證真如。亦能有無一體。性行一貫。乃可與讀二大士之詩。否則隨文生解。總無交涉也。刪而錄之。以貽後世。寒山子云。有子期。辨此音。是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

    卷四

    御製序

  夫佛祖代代相承。稱為父子。雖曰假世間之名教。表出世之真傳。然大死大活。而慧命斯續。視屬毛離裡。而四大和合者。一為生身。一為無生身。同是實際。本非引喻也。永明云。須臾即俗歸真。莫疇茲旨。頃刻從凡入聖。難報斯恩。夫拔火宅而登清涼之山。開迷雲而入光明之海。迥視頭剌膠盆。身同繭縛之時。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豈有不念皮肉骨髓所由來者乎。莫非父子也。而其中父子濟美。以溈仰為最。當日提唱一聲。啐啄一時。同稟法王之正令。共現琉璃之金身。一堂兩琴。鼓宮而宮應。鼓商而商應。一奩兩鏡。胡來而皆胡。漢來而皆漢。無上妙旨。齊轉金輪。一代法門。雙標銅柱。蓋溈山仰山之父子。正同寒山拾得之弟兄。於佛法中。如世間所云家慶人瑞者矣。故合為一編。以為天下後世宗徒勸。是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朔日。

    卷五

    御製序

  夫達摩西來。九年面壁。無多言句。而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首開震旦之宗風。後人演唱提持。照用權實。鳴塗毒鼓。揮太阿鋒。於言象不該之表。形名未兆之先。機如電掣雷奔。譚似河流海注。青蓮花紛飄舌本。大師子吼斷十方。穿透百千諸佛耳根。勃跳三十三天空外。究其所歸。不過鋪荊列棘。遍地生枝。甘草黃連。自心甘苦耳。然則自利利他。固不在於多言歟。趙州諗禪師。圓證無生法忍。以本分事接人。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朕閱其言句。真所謂皮膚剝落盡。獨見一真實者。誠達摩之所護念。獅乳一滴。足迸散千斛驢乳。但禪師垂示。如五色珠若小知淺見。會於言表。則辜負古佛之慈悲。落草之婆心也。觀師信手拈來。信口說出。皆令十方智者。一時直入如來地。可謂壁立萬仞。月印千江。如趙州之接人。誠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古佛云。爰錄其精粹者著於篇。以示後學。俾知真宗軌範。如是如是爾。

            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望日。

    卷六

    御製序

  顧著曰鑒。擬問即咦。揚眉眨眼。敗闕如斯。又道古來老宿。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如是鑒咦。落草也未。大慈大悲。那顧喪身失命。祇這註破。即今早巳落草了也。佛印元曰。雲門說法。如雲雨絕。不喜人記錄。見必罵逐。曰汝口不用。反記吾語。今室中對機錄。皆香林。明教。以紙為衣。隨即書之。朕今刊錄刪輯雲門言句。且道與雲門意旨。是同是別。雲門古德。豈畏落草。朕亦大丈夫。豈問與雲門是同是別者哉。雖然。超情絕解直指自心如雲門者。實為奇特。垂示後世。雲門與朕。實是大慈大悲。設使燈籠露柱。向前致問。還慈悲個什麼。答曰。鑒。進云。落草了也。答曰。咦。

            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朔日。

    卷七

    御製序

  宋初。杭州永明智覺禪師。平生著述。有宗鏡錄。唯心訣。心賦。萬善同歸等集。凡千萬言。並在大藏。有流傳海外者。朕披閱採錄。不勝敬禮喜悅。真所謂明逾曉日。高越太清。如鼓師子弦。眾響俱絕。如發摩尼寶。五色生光。信為曹溪後第一人。超出歷代大善知識者。特加封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卷中萬善同歸集一書。禪師自謂略述教海之一塵。普施法界之含識云。自師證明。方知大小齊觀。宗教一貫。但學人須必真參。實有所悟。乃可觀此書。依教行持。可以普獨耀之神光。圓幻有之萬行。所為無成之成。不修之修。無礙妙諦。有益圓證。若未能解縛俱空。境智雙泯。則必依情起識。執相求詮。則墮鐵圍之山。轉迷真覺之海。禪師云。先明其宗。方能進道。若一向逐末。實有所妨。然則此書。未經參悟。不必觀讀。本禪師之志也。朕既刊其全書。頒示宗徒。又採其至言。附於本集。因恐疑誤初學。故又指述於此。

            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望日。

    卷八

    御製序

  紫陽真人作悟真篇。以明元門祕要。復作頌偈等三十二篇。一一從性地演出西來最上一乘之妙旨。自敘云。此無為妙覺之至道也。標為外集。夫外之云者。真人豈以元門為內。而以宗門為外哉。審如是。真人止應專事元教。又何必旁乃於宗說。且又何謂此為最上。豈非以其超乎三界。真亦不立。故為悟真之外也歟。真人云。世人根性迷鈍。執其有身。惡死悅生。卒難了悟。黃老悲其貪著。乃以修生之術。順其所欲。漸次導之。觀乎斯言。則長生不死。雖經八萬劫。究是楊葉止啼。非為了義。信矣。若此事。雖超三界之外。仍不離乎一毛孔之中。特以不自了證。則非人所可代。學者將箇無義味語。放在八識田中。奮起根本無明。發大疑情。猛利無間。縱喪身失命。亦不放捨。久之久之。人法空。心境寂。能所亡。情識盡。并此無義味語。一時忘卻。當下百雜粉碎。覿體真純。此從上古德所為決不相賺者。真人以華池神水。溫養子珠。會三界於一身之後。能以金丹作無義味語用。忽地翻身一擲。抹過太虛。脫體無依。隨處自在。仙俊哉。大丈夫也。篇中言句。真證了徹。直指妙圓。即禪門古德中。如此自利利他。不可思議者。猶為希有。如禪師薛道光皆歸依為弟子。不亦宜乎。刊示來今。使學元門者。知有真宗。學宗門者。知惟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焉。是為序。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御選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張平叔語錄。

    悟真篇後序

  切以人之生也。皆緣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則有患。若其無身。患從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體夫至道欲體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體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觀性。則圓明之體自現。無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頓超彼岸。此非心鏡朗然。神珠廓明。則何以使諸相頓離。縐塵不染。心源自在。決定無生者哉。然其明心體道之士。身不能累其性。境不能亂其真。則刀兵烏能傷。虎兕烏能害。巨焚大浸烏足為虞。達人心若明鏡。鑑而不納。隨機應物。和而不唱。故能勝物而無傷也。此所謂無上至真之妙道也。原其道本無名。聖人強名。道本無言。聖人強言爾。然則名言若寂。則時流無以識其體而歸其真。是以聖人設教立言以顯其道。故道因言而後顯。言因道而返忘。柰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鈍。執其有身。而惡死悅生。故卒難了悟。黃老悲其貪著。乃以修生之術。順其所欲。漸次導之。以修生之要在金丹。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故道德陰符之教。得以盛行於世矣。蓋人悅其生也。然其言隱而理奧。學者雖諷誦其文。皆莫曉其義。若不遇至人授之口訣。縱揣量百種。終莫能著其功而成其事。豈非學者紛如牛毛。而達者乃如麟角也。余向已酉歲於成都。遇師授丹法。當年且生公傾背。自後三傳於人。三遭禍患。皆不逾兩旬。近方憶師之所戒。云異日有與汝解韁脫鎖者。當宜授之。餘不許爾。後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知信。遂撰此悟真篇。敘丹藥本末。既成。而求學者湊然而來。觀其意勤。心不忍祕。乃擇而授之。然而所授者。皆非有巨勢強力。能持危拯溺。慷慨特達。能仁明道之士。初再罹禍患。心猶未知。竟至於三。乃省前過。故知大丹之法。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則立超聖地。是以天意祕惜。不許輕不傳於非其人也。而余不遵師語。屢泄天機。以其有身故。每膺譴患。此天之深戒。如此之神且速。敢不恐懼克責。自今以往。當鉗口結舌。雖鼎鑊居前。刀劍加項。亦無復敢言矣。此悟真篇中。所歌詠大丹藥物火候細微之旨。無不備悉。好事者夙有仙骨。觀之則智慮自明。可以尋文解義。豈須余區區之口授之矣。如此乃天之所賜。非余之輒傳也。如其篇末歌頌。談見性之法。即上之所謂無為妙覺之道也。然無為之道。齊物為心。雖顯祕要。終無過咎。柰何凡夫緣業有厚薄。性根有利鈍。縱聞一音。紛成異見。故釋迦文殊所演法寶。無非一乘。而聽學者隨量會解。自然成三乘之差。此後若有根性猛利之士。見聞此篇。則知余得達摩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也。如其習氣尚餘。則歸中小之見。亦非余之咎矣。時元豐改元戊午歲仲夏月戊寅日張平叔再序。

    悟真篇外集。

    性地頌。

    一

  佛性非同異。千燈共一光。增之寧解益。減著且無傷。取舍俱無過。焚漂總不妨。見聞知覺法。無一可猜量。

    二

  如來妙體遍河沙。萬象森羅無障遮。會得圓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三

  視之不可見其形。乃至呼之又卻應。莫道此聲如谷響。若還無谷有何聲。

    四

  一物含聞見覺知。蓋諸塵境顯其機。靈常一物尚非有。四者憑何作所依。

    五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諸方在目前。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

    六

  求生本自無生。畏滅何曾暫滅。眼見不如耳見。口說爭如鼻說。

    無罪福

  終日行。不曾行。終日坐。不曾坐。修善不成功德。造惡原無罪過。時人若未明心。莫執此言亂做。死後須見閻王。難免鑊湯碓磨。

    三界惟心

  三界惟心妙理。萬物非此非彼。無一物非我心。無一物是我已。

    見物便見心

  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十方通塞中。真心無不遍。若生知識解。卻成顛倒見。睹境能無心。始見菩提面。

    圓通

  見了真空空不空。圓明何處不圓通。根塵心法都無物。妙用方知與物同。

    隨他

  萬物縱橫在目前。看他動靜任他權。圓明定慧終無染。似水生蓮蓮自蓮。

    寶月

  一輪明月當虛空。萬國清光無障礙。收之不聚撥不開。前之不進後不退。彼非遠兮此非近。表非外兮裡非內。同中有異異中同。問你傀儡會不會。

    心經頌

  蘊諦根塵空色。都無一法堪言。顛倒之見巳盡。寂靜之體翛然。

    人我(又名齊物)

  我不異人。人心自異。人有親疏。我無彼此。水陸飛行。等觀一體。責賤尊卑。首足同已。我尚非我。何嘗有你。彼此俱無。眾泡歸水。

    讀雪竇禪師祖英集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無滯礙。近來學者不窮源。妄指蹄窪為大海。雪竇老師達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獅王哮吼出窟來。百獸千邪皆恐懼。或歌詩兮或語句。叮嚀指引迷人路。言詞磊落義高深。擊玉敲金響千古。爭柰迷人逐境留。卻將言相尋名數。真如實相本無言。無下無高無有邊。非色非空非二體。十方塵剎一輪圓。正定何曾分語默。取不得兮捨不得。但於諸相不留心。即是如來真軌則。為除妄想將真對。妄若不生真亦晦。能知真妄兩俱非。方得真心無罣礙。無罣礙兮能自在。一悟頓消窮劫罪。不施功力證菩提。從此永離生死海。吾師近而言語暢。留在世間為榜樣。昨宵被我喚將來。把鼻孔穿放杖上。問他第一義何如。卻道有言皆是謗。

    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雖嘗有言。而未達者有所執。今略而言之。庶資開悟。然其心境兩忘。一念不動。曰戒。覺性圓明。內外瑩徹。曰定。隨緣應物。妙用無窮。曰慧。此三者相須而成。互為體用。或戒之為體者。則定慧為其用。定之為體者。則戒慧為其用。慧之為體者。則戒定為其用。三者未嘗斯須相離也。猶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則不能照。非照則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照明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復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淨。

    即心是佛頌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妄物。若知無佛復無心。始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含萬象。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動不靜不來往。無異無同無有無。難取難捨難聽望。內外圓通到處通。一佛國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箇身心萬箇同。知之須會無心法。不染不滯為淨業。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如來及迦葉。

    採珠歌

  貧子衣中珠。本自圓明好。不會自尋求。卻數他人寶。數他寶。終無益。只是教君空費力。爭如認取自家珍。價值黃金千萬億。此寶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從來不解少分毫。剛被浮雲無障礙。自從認得此摩尼。泡體空花誰更愛。佛珠還與我珠同。我性即歸佛性海。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任你塵囂滿眼前。定慧圓明常自在。不是空。不是色。內外皎然無壅塞。六通神明妙無窮。自利利他寧解極。見即了。萬事畢。絕學無為度終日。怕兮如未兆嬰兒。動止隨緣無固必。不斷妄。不修真。真妄之心總屬塵。從來萬法皆無相。無相之中有法身。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浩然充塞天地間。只是希夷并恍惚。垢不染。光自明。無法不從心裡生。心若不生法自滅。即知罪福本無形。無佛形。無法說。丈夫智見自然別。出言便作獅子鳴。不似野狐論生滅。

    禪定指迷歌

  如來禪性如水。體靜風波自止。興居湛湛常清。不獨坐時方是。今人靜坐取證。不道全在見性。性於見裡若明。見向性中自定。定成慧用無窮。是名諸佛神通。幾欲究其體用。但見十方虛空。空中杳無一物。亦無希夷恍惚。希恍既不可尋。尋之卻成乖失。只此乖失兩字。不可執為憑據。本心尚乃如空。豈有得失能所。但將萬法遣除。遣令淨盡無餘。豁然圓明自現。便與諸佛無殊。色身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舉動一切無心。爭甚是非榮辱。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號毗盧。毗盧不來不去。乃知生滅無餘。或問毗盧何似。只為有相不是。眼前葉葉塵塵。塵葉非同非異。況此塵塵葉葉。箇箇釋迦迦葉。異則萬籟皆鳴。同則一風都攝。若要認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有病用他藥療。病差藥更何施。心迷須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又如昏鏡得磨。痕垢自然滅了。本為心法皆妄。故令離盡諸相。諸相離了何如。是名至真無上。若欲莊嚴佛土。平等行慈救苦。菩提本願雖深。切莫相中有取。此為福慧雙圓。當來授記居先。斷常縐塵有染。卻於諸佛無緣。翻念凡夫迷執。盡被情愛染習。只為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濕。學道須教猛烈。無情心剛似鐵。直饒父母妻兒。又與他人何別。常守一顆圓光。不見可欲思量。萬法一時無著。說甚地獄天堂。然後我命在我。空中無聲無墮。出沒諸佛土中。不離菩提本坐。觀音三十二應。我當亦從中證。化現不可思議。盡出逍遙之性。我是無心禪客。凡事不會揀擇。昔時一箇黑牛。今日渾身總白。有時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爭知被褐之形。內懷無價之寶。更若見我談空。恰似渾圇吞棗。此法惟佛能知。凡愚豈解相表。兼有修禪上人。只學鬥口合唇。誇我問答敏急。卻元不識主人。盡是尋枝摘葉。不解窮究本根。得根枝葉自茂。無根枝葉難存。便逞已握靈珠。轉於人我難除。與我靈源妙覺。遠隔千里之殊。此輩可傷可笑。空說積年學道。心高不肯問人。枉使一生虛老。乃是愚迷鈍根。邪見業重為因。若向此生不悟。後世爭免沈淪。

    無心頌

  堪笑我心。如頑如鄙。兀兀騰騰。任物安委。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私已。不持戒律。不徇忌諱。不知禮樂。不行仁義。人間所能。百無一會。飢來喫飯。渴來飲水。困則打睡。覺則行履。熱則單衣。寒則蓋被。無思無慮。何憂何喜。不悔不謀。無念無意。凡生榮辱。逆旅而巳。林木棲鳥。亦可為比。來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求。無讚無毀。不厭醜惡。不羡善美。不趨靜室。不遠鬧市。不說人非。不誇已是。不厚尊崇。不薄賤稚。親愛冤讎。大小內外。哀樂得喪。欽悔險易。心無兩睹。坦然一揆。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起。不畏鋒刃。焉怕虎兕。隨物稱呼。豈拘名字。眼不就色。聲不來耳。凡所有相。皆屬妄偽。男女形聲。悉非定體。體相無心。不染不礙。自在逍遙。物莫能累。妙覺光圓。映徹表裡。包裹六極。無有遐邇。光兮非光。如月在水。取捨既難。復何比擬。了茲妙用。迥然超彼。或問所宗。此而巳矣。

    西江月一十二首。

    一

  妄想不復強滅。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齊修。迷悟豈拘前後。
  悟即剎那成佛。迷而萬劫輪流。若能一念契真修。滅盡恆沙罪垢。

    二

  本自無生無滅。強作生滅區分。祇如罪福亦無根。妙體何曾增損。
  我有一輪明鏡。從來只為蒙昏。今朝磨瑩照乾坤。萬象昭然難隱。

    三

  我性入諸佛性。諸方佛性皆然。亭亭寒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現。
  小即毫毛莫識。大時遍滿三千。高低不約信方圓。說甚短長深淺。

    四

  法法法元無法。空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裡何勞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裡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五

  善惡一時忘念。榮枯都不關心。晦明隱顯任浮沈。隨分飢餐渴飲。
  神靜湛然常寂。不妨坐臥歌吟。一池秋水碧仍深。風動莫驚儘恁。

    六

  對鏡不須強滅。假名權立菩提。色空明暗本來齊。真妄休分兩體。
  悟即便名淨土。更無天竺曹溪。誰言極樂在天西。了即彌陀出世。

    七

  人我眾生壽者。寧分彼此高低。法身通照沒吾伊。念念不須尋覓。
  見是何曾見是。聞非未必聞非。從來諸用不相知。生死誰能礙你。

    八

  住相修行布施。果報不離天人。恰如仰箭射浮雲。墜落只緣力盡。
  爭似無為實相。還源返樸歸淳。境忘情盡任天真。以證無生法忍。

    九

  魚兔若還入手。自然忘卻筌[四/弟]。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遺棄。
  未悟須憑言說。悟來言說成非。雖然四句屬無為。此等仍須脫離。

    十

  悟了莫求寂滅。隨緣且接群迷。斷常知見及提攜。方識指歸實際。
  五眼三身四智。六度萬行修齊。圓光一顆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濟。

    十一

  我見時人談性。只誇口急酬機。及逢境界轉癡迷。又與愚人何異。
  說得便須行得。方明言行無虧。能將慧劍斬摩尼。此號如來正智。

    十二

  欲了無生妙道。惟須自見真心。真身無相亦無音。清淨法身只恁。
  此道非無非有。非中有甚求尋。二邊俱遣棄中心。見了名為上品。

    卷九

    御製序

  雪竇遍參諸方。機辯無敵。忽遇智門兩度拂子驀口打。豁然開悟。乃嗣智門。學者於此薦得。當知心不在思維而普照法界。口不必語言而遍演恆沙。如雪竇云。直饒乾坤大地草木叢林。盡為衲僧。異口同聲。各置百千問難。也不消長老一彈指。便乃高低普應。前後無差也。雖然。一彈指中。隨緣自結。如三十三天。共食寶器。隨其福德。而飯色不同。故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彈指尚且如是。況乃有答有問。有字有文。豈得顢頇渾同。無復選擇。昔年雪竇。眉毛拖地。留此葛藤。今日圓明。解髻探珠。蛇足一上。茲編也。皆是第一義諦。最上宗乘。學者不假外求。直下自證。則不離此言句。而皆有從凡入聖之機。譬如以火銷冰。冰釋於水。水冰一味。得無所得。火水殊途。有何交涉。然而火力銷冰。其功曷可誣歟。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朔日。

    卷十

    御製序

  頻呼小玉緣何事。為要檀郎認得聲。圓悟勤禪師。因此言下頓徹。斯語也。綺語耶。禪語耶。塗毒鼓邊。豈容側耳。但於綺語禪語。一佇思擬議。則劍去遠矣。亙古亙今。亙上亙下亙東亙西。亙南亙北。皆是微塵。一微塵中皆建寶剎。一寶剎中皆作佛事。凡諸佛事。皆具如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於何開口說得。於何著手揀得。開口說者。即是者個。著手揀者。亦是者個。豈得以者個說者個。以者個揀者個。略一佇思擬議。這邊是地水火風。鐵山岌岌。那邊是見聞知覺。玉海沈沈。何由撒手懸崖。盡是開眼說夢。所以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無一法不成法身。於此薦取。開口說亦可。著手揀亦可。如或未能。可惜孤負圓悟。平生許多絡索。即圓明主人。一番選錄。亦復鈍置不少。

            雍正十一年癸丑七月望日。

    卷十一

    御製序

  昔黃帝訪道於廣成子。湯問於卞隨務光。古之聖王。其於高世之士。必資其薰習身心。以為宰制萬事之本。迨於後世。凡入帝王之門者。功業邊事。尚難其人。何況心性邊事。從來宗門古德。傳靈山之心燈。其中不少大丈夫。而不入帝王之門。其居帝王之位者。悟宗旨主復少。間或浮慕教相。淺識小夫。輒似崇尚異端議之。而其所尊禮之人。多每不足以服世。徒滋疑謗。於是黃帝成湯之美事。不可復見於後世。我朝之初居東土也。風俗淳古。實忠實孝。直心直行。歷代敬禮。佛天。而於僧道。並無不問高下。一概尊敬之事。與蒙古習尚迥殊。我。皇祖世祖章皇帝撫有方夏。萬幾餘暇。與玉琳琇茆溪森父子。究竟心性之學。一時遇合。蓋與黃帝成湯之事。無二無別。非我朝夙有崇僧之習而然也。朕覽玉琳琇父子之書。闡揚宗乘之妙旨。實能利人濟世。如杲日在空。迷雲頓淨。如清鐘響夜。幻夢旋消。惠當來龍象於無窮。媲從上佛祖而不愧。用是採輯校刊。傳示後世。因念帝王訪道於高世之士。乃古聖之盛軌。而自昔世儒。每於二氏限量區別。朕不忍將來者之終懵。而不為之剖晰也。故敘其說如左。至於萬善殿西苑說法。併奏對機緣。雖載自骨巖侍香紀略。但皆佛法中事。非裝點誇張妄謬之說。亦玉琳琇揚日月之光華。作人天之眼目處。尚足取者。故採編數則。敬昭。皇祖當日之恩遇云。

            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朔日。

御選語錄1 序

御選語錄

                    清 世宗皇帝御選

    御製總序

  如來正法眼藏。教外別傳。實有透三關之理。是真語者。是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有志於道之人。則須勤參力究。由一而三。步步皆有著落。非可顢頇函胡。自欺欺人。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話墮。逐一指明。夫學人初登解脫之門。乍釋業繫之苦。覺山河大地。十方虛空。並皆消殞。不為從上古錐。舌頭之所瞞。識得現在七尺之軀。不過地水火風。自然徹底清淨。不挂一絲。是則名為初步破參。前後際斷者。破本參後。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虛空者。十方虛空。地水火風者。地水火風。乃至無明者無明。煩惱者煩惱。色聲香味觸法者。色聲香味觸法。盡是本分。皆是菩提。無一物非我身。無一物是我已。境智融通。色空無礙。獲大自在。常住不動。是則名為透重關。名為大死大活者。透重關後。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離家舍。明頭也合。暗頭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體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無生故長生。無滅故不滅。如斯惺惺行履。無明執著。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後一關。雖云透三關。而實無透者。不過如來如是。我亦如是。從茲方修無修。證無證。妙覺普明。圓照法界。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大中現小。小中現大。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救拔眾生。利用無盡。佛佛祖祖。皆為此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達摩西來。歷代授受。古德傳燈。無盡光中。大圓鏡裡。日往月來。以至於今。雖然廣大法門。聖凡並托。華嚴香海。細鉅同歸。得骨得髓者固多。如麻如粟者何限。去聖遙遠。魔外益繁。不達佛心。妄參祖席。金山泥封。慧日雲蔽。約其訛謬。亦有三端。其上者。纔見根塵互引。法界相生。意識紛飛。無非幻妄。頓生歡喜。謂是真常。休去歇去。以空為空。不知性海無邊。化城無住。果能見性。當下無心。心既見空。即未見性。於是形同槁木。心等死灰。萬有到前。一空不敵。縱能立亡坐脫。仍是業識精魂。況乃固執斷見。必至變作狂華。謂因果之皆空。恣猖狂而不返。豈非一妄在心。恆沙生滅。能不造生死業。斷菩提根。又其下者。見得箇昭昭靈靈。便謂是無位真人。面門出入。揚眉瞬目。豎指擎拳。作識神之活計。張日下之孤燈。寶魚目為明珠。覓栴檀於糞土。噙著鐵丸。口稱玉液。到得臘盡機除時。方知依舊。是箇茫茫無據。又其下者。從經教語錄中。挂取葛藤。從諸方舉揚處。拾人涕唾。發狂亂之知見。翳於自心。立幻化之色聲。作為實法。向真如境上。鼓動心機。於無脫法中。自生繫縛。魔形難揜。遁歸圓相之中。解路莫通。躲向藤條之下。情塵積滯。識浪奔催。瞞己瞞人。欺心欺佛。全是為名為利。卻來說妙說元。盲驢牽盲驢。沿磨盤而遶轉。癡夢證癡夢。拈漆桶為瓣香。是則循覺路而撲火輪。能不由善因而招惡果。如是三者。實繁有徒。宗旨不明。沈淪浩劫矣。朕膺元后父母之任。並非開堂秉拂之人。欲期民物之安。惟循周孔之轍。所以御極以來。十年未談禪宗。但念人天慧命。佛祖別傳。拚雙眉拖地。以悟眾生。留無上金丹。以起枯朽。豈得任彼邪魔。瞎其正眼。鼓諸塗毒。滅盡妙心。朕實有不得不言。不忍不言者。近於幾暇。辨味淄澠。隨意所如。閱從上古錐語錄中。擇提持向上。直指真宗者。並擷其至言。手為刪輯。曰僧肇。曰永嘉。曰寒山。曰拾得。曰溈山。曰仰山。曰趙州。曰永明。曰雲門。曰雪竇。曰圓悟。曰玉林。十二禪師。藏外之書。曰紫陽真人。乃不數月之功。編次成集者。其他披覽未周。即採掇未及。非曰此外。無可取也。是數大善知識。實皆窮微洞本。究旨通宗。深契摩詰不二之門。曹溪一味之旨。能使未見者。得無見之妙見。未聞者。入不聞之妙聞。未知者。徹無知之正知。未解者。成無解之大解。此是人天眼目。無上宗乘。至於淨土法門。雖與禪宗。似無交涉。但念佛何礙參禪。果其深達性海之禪人。淨業正可以兼修。於焉隨喜真如。圓證妙果。雲棲蓮池大師。梵行清淨。乃曾參悟有得者。閱其雲棲法彙一書。見論雖未乃數善知識之洞徹。然非不具正知正見。如著相執有者。之可比擬。亦採其要語。別為一卷。以附於後。兼此淨土一門。使未了證者。建菩提道場。巳了證者。為妙覺果海。途路之助。爰為總序。弁於篇端。刊示來今。嘉惠後學。庶幾因指見月。得魚忘筌。破外道之昏蒙。奪小乘之戔弇。朕有厚望焉。


 雍正癸丑四月朔日。



御製序

  漢明帝時。佛法始入中國。盛於晉宋間。遠公其殊勝者也。向傳泥洹宗旨。由遠公而始聞於此土。然觀蓮社高賢傳中。所載遠公之語。遠公固非洞明泥洹宗旨者。徒聞其說耳。僧肇。與遠公同時。晉有遠公。秦有僧肇。言淨土者。推遠公。言講經者。推僧肇。宗徒皆視為小乘。謂是菩提達摩以前時人。震旦未聞教外別傳之旨。不得入祖席焉。朕閱肇法師所作。般若無知。涅槃無名。空有不遷。形山祕寶。諸論。非深明宗旨。何能了了如斯。以此講經。正是不立文字。諸佛慧命。奚隔封疆。有何今古。豈得謂菩提達摩未來以前。震旦無宗旨哉。故刪輯其要文。序而刊行之。學者勿於長江一葦。蔥嶺隻履邊。目起狂華。則知菩提達摩。見梁武時。無所從來。遇宋雲時。亦無所去也。

            雍正十一年癸丑四月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