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佛法衰敗之開始

末法的學佛人聽聞到佛法的道理,尚未通達透徹,便拿世間學問知識來穿鑿附會於佛經甚深義理,

自身淺解謬解佛法深義,

聽到佛法講空性,妙有...圓融、神識,就把以前學的聽的世間學問見解套至佛法,

再轉述於他人,所以才會有人認為老子、孔子、孟子等世間學等同佛法,

你們這些說儒家便是佛法者,真是在謗佛,謗法!

世學便是世學,明明學了就是不可能出輪迴,何必自欺欺人!

佛出現世間就是因為眾生無力出輪迴,所以出世說法幫助大家 ,莫非你是認為佛出世是多餘的嗎?

今人無知,說孔子就懂佛法深理,老子就已經通達實理,那是在謗三寶,是自己在造口業,如此輕蔑出世聖人,

真是該去拔舌!如是出家人說,那應該快去懺罪,怎可如此詆毀世尊慈悲度生的願心及甚所說深微妙之法!

世間心不死之人對世法執著,聽祖師說一心現十法界的道理,

(一心是佛欲顯之理,十法界是眾生迷惑妄心所現),本意要眾生於迷中回頭覺悟,

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法』,豈是滿心世間意的人所說的那些邪見,

若是在家人說,那你此生必定繼續輪迴;

若是出家人說,那將來要還債還不完啦,吃十方信施,用十方供養,嘴裡說著世間話,心裡想著世間事,

果報之慘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所以奉勸今之學佛人,不要再拿世間學問,什麼科學、什麼儒家、道家.....來混濫淺解聖人言。

自己不願真正用功修行,透過修行來實證佛所說法,相反地,

自無半分修證,還敢用意識心猜想現在世間的哪一句話或名詞或發現是跟佛經義理是相符合的。

罪過無量,罪過無量啊,

想做如法佛弟子者切莫再犯相同過失。

既要學佛,當依佛經當依聖言量,當依四依法,切莫看誰順眼,說的法聽順耳,就糊塗一路跟下去,

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啊。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說學佛要先學儒家之錯謬

先引一段文~

莊子(三)~出自竹窗隨筆(一)

曰:「古尊宿疏經造論,有引莊子語者,何也?」

曰:「震旦之書,周孔老莊為最矣。佛經來自五天,欲借此間語而發明,不是之引,而將誰引?

然多用其言,不盡用其義,彷彿而已矣。

蓋稍似而非真是也。南人之北,北人不知舟,指其車而曉之曰:『吾舟之載物而致遠,猶此方之車也。』

借車明舟,而非以車為舟也。」

~~~~~~~~~~~~~~~~~~~~~~~~~~~~~~~~~~~~~~~~~~~~~~~~~~~~

中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幾乎天下人要讀書都要學習儒家的書籍,

幼兒要學字,小孩要上學,因私塾先生也是學儒家的。所教的自然也是儒書為基礎,

所以要能識字 會看經 讀經 的幾乎都是以讀過儒書的人為大宗。

沒讀儒書的人,那幾乎就沒幾個識得字了。

卻有無知之人以為一定要先學儒,才能學佛!

就像現在教小孩學認字,一定教他先認注音符號,注音會背後,再教注音拼音,會拼後就教識字,

如果現在教人要學佛讀經是要先請他學注音符號,學寫國字,因為要這樣才能讀經嘛!

你能說佛法是教注音嗎?教識字嗎?

佛法是內學是修行,豈是非藉文字不可。

可是今人卻無知,以為非要讀儒書不可,根本搞錯當年是在什麼因緣下,藉由讀書人將佛法推廣出去。

佛法修行 見不見性,成不成就,是在於與自性清淨心相應,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而不是非要讀過書不可,

只是末法多數人非利根,普遍從教下的經典入手,所以才讓人誤以為一定要讀儒書古文,

在以前,讀過儒書的文人要去學禪,正因為多知多解而會慘遭修理,

整到你無心了,無念了,這時才是有相應分了,

今人依人不依法,對此無知而橫加鼓吹,

幸於竹窗隨筆見此文,方知原來祖師早就說得清楚透亮了。

只是今人不讀祖師開示,以致被似是而非之說 牽得東西南北不分,

不學了生脫死的佛法, 改學墮是非且著相的輪迴世學。

盼有緣者覺悟 , 專一於佛法經論,祖師著述,莫再混濫正法於輪迴見中!

阿彌陀佛~

只要放下你 依人不依法的心,你就會清楚真相了!

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菩薩是如何處世待人接物~悟顯法師 開示 (三13)

佛在八大人覺經說到:「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不

憎惡人」。這是在說,一個覺悟的人是怎麼做事情,布施不光

只是施捨而已,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夠看得破、放得下,

心裡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這樣存心叫做菩薩布施。菩薩沒有

我相,沒有自私的觀念,對待所有的事情都是平等的,所以叫

等念冤親,冤就是跟自己有冤仇、結惡緣的,親就是跟自己緣

好的、看了歡喜的。在修學過程當中,不要有冤親的觀念,哪

個人跟自己不好,就疏離他;跟自己比較熟悉的,就對他偏袒

一點,這種念頭就是分別,會造成怨懟,跟緣結得不好的人更

要去化解,如果遇到冤親債主,不管是有形的、無形的,都要

跟他懺悔,不能再用是非對錯來衡量,不然冤結會越結越深。

如果是自己愛好的人事物,更要放下,要知道這世間無常、國

土危脆,不能再執著,一切人事物只是虛妄生滅的妄作用力,

這虛妄的因緣和合,不會是真的,心裡能有這樣的觀念,就不

會有愛憎的分別心現前,所以菩薩布施等念冤親,不念舊惡,

不憎惡人。別人即使再不好,也不要他放在心裡面,不要把自

己的心當成垃圾桶,專門存垃圾,存著別人的過失、別人的是

非,這些都是污染。所以為什麼要提倡報紙、雜誌、新聞統統

不要看,因為裡面的內容都是增長貪瞋癡,增長邪見,讓眾生

的惡心增長,本來很單純的人,接觸了這些不良的訊息,惡念

就會增長。所以心要清淨,要少接觸這些外緣,別人的缺點、

過失千萬不要放在心上,相反地,別人的好要記住,這叫「常

念善法」。今天有人幫助自己,就記住了對方的人情,這是不

對的,因為這是用情執、用染著心在對待人事物,還是有分

別。應該是要記住對方的善行,他的善言,他的行持,自己對

照來修學,這才是做到冤親平等。所以要「不念舊惡,不憎惡

人」,即使再壞的人,都有回頭的一念。像阿闍世王,「阿闍

世」翻做中文叫「未生怨」,因為他出生是來報仇的,這故事

在經典裡有說,他這一生五逆十惡全部都做了,臨終惡相現

前,一念懺悔,證無生法忍。這麼可惡的人都能回頭,所以要

是看到人家的不好,就去毀謗、去造謠生事,萬一他臨終懺

悔,變成菩薩,那就自失大利,況且他做壞事、行為不好,自

有他的因果,自己去講、去宣揚,那就是種自己的惡果報。所

以這一段八大人覺經的經文,相當重要,「菩薩布施」,想要

作佛,要先學菩薩。菩薩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你要先自覺,

才能夠覺他,最後覺行圓滿,自覺跟覺他的行為都圓滿了,那

就是佛,所以要學佛,這一段經文就要留意,絕不能忘失,現

代的人接觸境緣,動不動就是愛憎取捨,這都是染心在起作

用,所以即使念佛也很難得利益,更不用說想要得定了。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悟顯法師 開示(三12)

佛在臨終前講了一部涅槃經,經裡面說到:『雖信別相,不信一體,無差別相,是名信不具足』,這一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相信因果,相信每一尊佛以及他的功德,深信阿彌陀佛能夠接引眾生往生,但是不相信一切眾生是同體,不相信與諸佛是同一體性的。佛在經上講,如果是這種觀念,叫做信不具足。尤其是學淨土,信願行三資糧非常重要: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深信阿彌陀佛,而不相信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這信心不算是具足。如果信心不具足,那願心具足也沒有用,即使念佛念得再好,還是不能往生。所以無量壽經講,就是不了佛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所以生邊地疑城。對於如來的智慧,疑惑不信,但猶信罪福,所謂「猶信罪福」,就是涅槃經所講的「相信別相,即因果相」,所以才生邊地疑城,這是還有一點行持的人。
要是行持全無,又不能深信一乘了義,在佛菩薩之間妄生分別,那要往生淨土就很困難了。因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心量廣大,你一心稱名,十方國土隨意往生,阿彌陀佛絕對不是只有接引你到極樂世界,要真能念佛,十方的剎土隨你挑選,這是佛在無量壽經裡說到的。這個道理在夏老居士的會集本裡面,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到,但是有這個義趣在裡面,因為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夠遍參十方國土,一樣是十方國土隨意往生,所以攝受眾生更為廣大,他把這義趣攝歸在會集本裡面,只是沒有特別再說出來。在原譯本裡面有,由此可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諸佛。華嚴經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同一體性,沒有分別。眾生就是在這裡生分別顛倒想。所以六祖大師說:愚人求東求西。因為愚癡的人求東求西,就是在平等法裡面妄見分別顛倒。如果佛稱讚阿彌陀佛,眾生就執著阿彌陀佛;稱讚藥師琉璃光如來,眾生就執著藥師佛,須知釋迦牟尼佛是講某尊佛的作用,這作用每一尊佛都具足。就像孔子弟子中,德行第一的顏回,難道他言語不善?一樣的意思,每尊佛有其攝受眾生的方便,並不是其他佛的能力不完具,菩薩也是一樣,像二地菩薩修報恩行,難道除了報恩行,其他的行持就不修?不是!他只是偏重在此,並非餘行不具,所以佛佛道同,一切菩薩本自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甚至佛在大莊嚴論說:「觀世音菩薩功德威神之力,超勝十方諸佛」。有法師問:為什麼論上這麼說?我回答:其實,這是緣不同。華嚴經講,有力與無力的差別。跟眾生有緣,那他的神通妙用對眾生來說就有力;若跟眾生無緣,諸佛的神通妙用對眾生就無力。像觀世音菩薩跟娑婆世界的眾生,結的緣超勝十方諸佛,所以才說功德威神超勝於十方諸佛。原本佛佛道同,菩薩跟菩薩之間他的功用平等,就是在於眾生心有分別,才有力量強弱的問題。總歸就是自己起心動念,落在意識裡面。所以修學淨土絕不能排斥其他的法門,也絕不要毀謗他人的修行方式,佛開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為了對治八萬四千種病,自己修學淨土,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這是自修,對別人的修行方式,要能夠隨喜讚歎。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淨名經中舍利弗請問釋迦牟尼佛說:十方諸佛剎土本來清淨,為什麼世尊的國土穢惡不淨?此時,螺髻梵王說:仁者心有分別,故見此土不清淨!無論所現是染是淨,都只是為了攝受眾生而顯現。佛菩薩度眾生是因病予藥;看佛經聽了講經,不要因藥得病,「因藥得病」是說:一聽就著在上面,只有這一樣可以,其餘的都不行,那就是顛倒,這顛倒心就是分別,一旦有顛倒心就會失去般若智慧,「般若」即平等如如,就是沒有分別。所以修學淨土的學人不要去排斥其他的宗派,或是排斥其他的宗教,只要很清楚他的用功方式能不能達到究竟就好,如果心生毀謗,那往生淨土就有很大的障礙,要成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佛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告訴彌勒菩薩:『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不能成就』。

如何開啟真實的智慧~悟顯法師 開示 (三11)

學佛最難發現的過失不外乎「我執」兩個字。有了我執就念念執著這個身是我,身以外的:名、利、家親眷屬、財產…,這些都是我執所攀緣的對象。眾生之所以沒有智慧,就是錯認現前的感受、現前的想法是「我」,無論是好的、壞的都是「我」,我執一般很難覺察,一不小心就冒出來,比如在道場打坐念佛,坐久了腳很痛,心裡生煩惱了,就想下次再也不要來念佛,何必這麼辛苦,一心不亂就好了。這就是我執顯現,不想要求自己,懶得到道場,就給自己找理由,如果在道場處處被約束,就想:學佛不一定要到道場。就舉「維摩詰經」講:到處都是道場。這也是我執。做事被人家肯定、讚歎,就心生歡喜;若被指責,就心生怨恨,甚至生起退轉的心,想自己業障很重,大概沒有成佛的希望了,這些都是我執、我相的顯現。所以廣欽老和尚講:有我執、有我相,智慧不開。整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好惡得失,使本自具足的智慧不得開顯,這個「我」就是無明、就是業障,想要消除這層煩惱,其實也不難,只要不隨順它的意思就好,無論它感覺好、感覺壞,一切不隨順就好。四十二章經講:未證阿羅漢不可信汝意。因為未證阿羅漢我執沒有破,你要相信自己的意思那就會增長煩惱,越念佛煩惱越多,就像圓覺經所說的:「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這個我執,順我的就成愛,逆我的就生憎恨心,所以相續求道,皆不成就。修行想要開啓本性的般若智慧,這個「我」要先放下,人家說我們好,說我們壞,問題不在於對錯,事情做對了也好,做錯了也好,重要的是這一念「我」是不是起現行,這一念「妄想」是不是現前,如果「我」現前,即使做得再如法都錯。所以大家要能夠覺察,這點真的很微細。有一個老和尚告誡他弟子,不要給人家帶高帽子,說好聽的話,他這徒弟就回應師父:「是,師父,我知道師父最不喜歡被人家帶高帽子」,他師父下巴一揚點點頭。這高帽子帶上去了。就是這麼不經意,人家的讚歎你就接受了,這就是我相、我見不知不覺現前,所以學佛的人要有智慧,要能勤覺察,梵網經講:「應當靜觀察,諸法真實相」,「諸法真實相」是現前這個我是空的、是虛妄的,都是由外在的因素來證明它的存在,所以不實,如經典上講的如同「交蘆」,兩根蘆葦交錯在一起,中間那個支點是空的。它的力用叫「幻作用力」,虛幻不實的。所以這個「我」是空的、假的,乃至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統統都是假的,只因凡夫不能了達諸法實相,所以誤以為是真實的,本性的智慧就這樣被蒙蔽住了。想要復本心源,讓真如本性開發出來,就要從能識得這一念「我」是空的開始。
淨土法門特別方便,它就是在眾生生起「我見」的時候,趕快把念頭轉成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我」自然就放下,你的念頭就自然與佛相應,不與無明相應,久而久之這樣熏習,這念「我」自然就放下,還要念念替眾生想,不要只想自己,這也是一種轉觀念的方式,以上都可以做為修學的參考,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的修習。

佛門的護法~悟顯法師 開示(三10)

古人講「勿諂富、勿驕貧」,這句話在現代的社會裡面,大眾都把它忘記了,尤其是工商社會,對於出錢的人往往都逢迎巴結。這對學佛人來說,於道業有極大的傷害,所以在戒律裡講到,禁止四種邪命自活,這是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要注意的。裡面有一個叫方口食,「方口食」就是你喜歡結交豪貴,見到有錢的人去巴結他、去討好他,從中得到利益。有錢的人也喜歡這些人來巴結,顯示他自己的我相、我見。所謂「有理想、有抱負」,實際上在佛門來看,這就是我相、我見。現在大多數學佛的人都忽略了這一點,所以在道場碰到出錢的護法居士,如果不按道場規矩做,對他也都特別開緣,那這位出錢的居士就不算護法了。「法」是有戒律的意思,如果因為誰出錢,對他就有一絲毫的分別心,特別為他破壞四眾的規矩,破壞四眾的的和合,那麼這人就不是護法,而是來毀壞正法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要用清淨心來看待護法,他出錢護法那是修他的功德,做他做得到的部分,我們來到道場念佛,用清淨心來看待,用清淨心來禮佛、念佛、修行、做義工,你跟他的功德完全一樣,沒有一絲毫差別,甚至你的功德還超過他,因為他那是外財,他內心的貪瞋癡不一定放得下,你認真努力在境界上鍛練自己的功夫,把我執、我見給放下,這是內財布施。
外財是身外之物,他不在意,叫他捨掉他在意的,或習氣或毛病,他不一定捨得掉,所以我們要勿諂富、勿驕貧。或是縱然你福報很大也不要看不起別人,這樣就是「我見、我相」,因為這對修行要修清淨心、要成佛道,都有很大的障礙。無量壽經裡的法藏比丘,還沒出家以前,世人稱他為世饒王,他是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分成四個等級,金、銀、銅、鐵,他是屬於金輪王位,金輪王是轉輪王裡面最富有的,而且還是金輪王裡面最富有的,所以世間人稱他為世饒王。他的國土豐饒,古人講兵強馬壯,富有財寶,又有大智慧,但他沒有一絲毫的傲慢心,大家福報再大也沒有他大,簡單講講他的財富,他有一個藏臣,「藏臣」就是幫他管理他的財富。當轉輪王要布施的時候,藏臣拿出鏟子地上一鏟,這土就變成黃金了,他的福報有這麼大。我們福報再大也沒有他大,他的輪寶一日一夜可以周巡一泗天下,只要有不受持五戒十善者,隨時可以把他蕩平,沒有人打得過他,論武力、論財力,這世間他最豐足,這些東西法藏比丘統統都放下。現在人有一點小福,就自高自恃,那也只是把人家不要的垃圾撿來而已,實在沒有什麼好驕傲或值得高興的,這些東西都是佛菩薩所捨棄的,幾乎都是障礙我們修道的。佛菩薩捨棄的是輪迴,我們撿起來的是輪迴,所以人家十劫以前成佛,我們無量劫來還在迷惑顛倒,生死無窮,這是很明顯的對比,錯就錯在這一念心不清淨,還在諂富驕貧。所以在佛門裡做布施,要以清淨心布施,沒有人知道最好,這福報功德才累積得起來。像有人到廟裡面,捐個柱子還要在上面刻名字,人家禮拜的時候就拜到你了,福報全部都消光,一般人不曉得這其中的利害,消到沒有了,就要還債了,本來無量的福報,名字一寫就變成有量了,有量就有盡,「有盡」就是當福享盡的時候,就要受果報了,所以要相當清楚,用清淨心來布施的重要。一般的同修居士,如果有能力你就做,隨分隨力做就好,不用羨慕人家的福報,因為這也是心不清淨。在道場領執事的人,也不要因為自己跟哪一位同修比較好,或是對方是大護法居士,你就破壞佛教的規矩,破壞道場的和合,去隨順他的習氣,如果你勸導他還不聽,那這個人就不是護法了。所以希望大家要能夠注意,要能自我約束,不要變成毀壞正法的人。尤其現在的社會功利主義深植人心,總認為出錢的就是老闆,出錢的就是股東,要記得這觀念在佛門不適用,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的老闆是阿彌陀佛!我們都是幫他做事情。像修淨土法門的人,自稱為彌陀弟子,不管有錢或沒有錢的,都是彌陀弟子,所以不需要諂富、更不要驕貧,這個兩種錯誤的心態,既障礙自己修行也障礙正法的流通、弘揚,希望同修要能生警惕心。

善法與菩薩行的差別~悟顯法師 開示(三9)

今天來說明做世間善事跟修菩薩道二者間的差別在那裡。在佛門裡面,很多人誤以為做世間好事就是一種修行,就是菩薩道,其實這二者當中有很大的差異。現值末法,佛法相當的衰微,所以學佛的人大多數對這觀念都不是很清楚,到底什麼叫做「行菩薩道」、「修菩薩行」。
你做世間的好事幫助眾生,在這裡面有沒有帶著希求心,如果有一絲毫的希求心,那這是世間的善行,所得的福報就小、有限度的,如果在這裡面帶著我執我相的心做,還跟人較量誰做的好事多,這是世間的凡夫心,得的福就很少。一般人不容易覺察「我相」,那要怎麼覺察呢?當你做好事若被誤會,會不會生煩惱?如果會,那這個叫做世間的善,若遇到挫折,心裡面會生煩惱,那你這些行為就是世間的善行,這個善雖有福報但還是在三界六道裡面流轉無法出離,至於被你幫助的眾生,你跟他結的緣不是清淨的,是善緣不是淨緣。那什麼叫「菩薩道」?菩薩是印度話翻做中文叫「覺有情」,有情就是「眾生」,就是覺悟的眾生。或叫「大道心成就眾生」,這是菩薩的意思。要覺有情之前要先自覺,自己覺了以後,才能夠令眾生覺,所以叫覺有情。你的行為、你說的話能夠令眾生覺悟,成就佛道。你在這當中幫助眾生,沒有我相,沒有所幫助的「人、事、物」,這叫三輪體空,那基本上你算是一個小菩薩,還不是大菩薩。這菩薩還不算是斷除煩惱,要到破了塵沙惑、見思惑,這才是真正的大菩薩,這時他的能力及所幫助的對象跟範圍就非常的廣大,不會只局限在一個娑婆世界。所以我們在世間修行,什麼叫菩薩行、菩薩道又跟世間的善行有什麼不同,都要清楚。世間善帶的是我相、我執,做得再好也只是修福、結個善緣,令眾生生歡喜,但是不一定能令眾生覺悟,那菩薩就不一樣,他幫助眾生時,會跟他講因果,告訴眾生今天所受的傷害是怎樣的前因後果,最基本的也要叫他萬緣放下,從這當中體會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菩薩常念幫助眾生,讓眾生在他自己的境界當中能夠求得解脫,給予眾生需要的協助,這是菩薩心,那菩薩自己不會因眾生順我或逆我而生煩惱心、生得失心,這是基本的菩薩行。所以大家要能夠在這裡弄清楚,才不會把做世間事以為是在修菩薩道,若是人家讚嘆你發心跟菩薩一樣,就要反觀自己是不是菩薩?
菩薩怎麼來看世間,第一要覺悟,要能夠發心修行,無常隨時都會現前,雖然現前好像什麼都有,但是無常一來的時候,瞬間什麼東西都沒有了,所擁有的都會馬上失去,所以不是真有的,這世間不常住,你的心念也常在妄動,早上想這樣、下午想那樣,上一秒這樣想,下一秒想法又不一樣,要能夠體會世間無常,要能努力精進來用功修行! 無常就是一種生死,不停的變化,能夠覺察得到,算是有一點小覺悟,修行在這裡下手才會有得力的一天。

入佛門行儀~悟顯法師 開示(三8)

在學佛行儀裡面講到,進入佛堂的禮儀跟規矩,今天簡短節錄了幾條較為重要的跟大家說明。進入大殿要沿著左右兩側門進入,不可走中間門,如果由右邊門進入,右腳先踏入,由左邊門進入,左腳先踏入,這是一般通俗的規矩。
在以前的道場,大殿與念佛堂是分開的,在大殿裡面,也就是現在這念佛堂裡面,在堂中除了佛經、佛像、供物之外,其他的東西一律不可攜入,在大殿裡面唯有講經、誦經、禮佛、打掃才可以進入,這點很重要。
不可忘記要穿過大殿經過佛前的時候,一定要向上問訊。在要進入佛堂以前,先要把手洗乾淨才入大殿,你到精舍來,把鞋脫好了,鞋櫃上有一罐乾洗手,把手先洗一下,再禮佛,這代表恭敬也比較衛生。
在佛堂裡繞佛只能右繞不可左繞,一律是順時針的方向繞,繞佛第一圈走到轉角處,由合掌改為打「毘盧印」向上問訊但不用鞠躬,直接將手舉起齊眉就可以,接著就放掌繞佛。
剛才講大殿是用來講經、念佛共修用的,切忌講世間話,若有非講不可的,請到殿堂外面去,進入道場就要保持心清淨,一個禮拜就這麼一天的心清淨,不要有這些雜想,要好好把握時間,更不得大聲喧嘩,會干擾到大眾。
用功以外的時間,若要討論佛法亦須輕聲細語,不能干擾到他人,這些都要注意,在佛殿裡不可單支腳站立或身體靠著牆壁,種種威儀都要注意,不可以吐痰,如果想吐痰,要用衛生紙包好放入海青的暗袋裡,出殿堂時再丟掉。在大殿裡面不能下風,除了對佛菩薩不恭敬,也影響同參,這也是擾眾。
以上這幾條,希望大家能夠注意,身心就會清淨,身心清淨就是戒,從戒裡面能得定,從定裡面能開慧,這是使用佛堂的基本禮儀。有的同修送菜、水果給道場,在這裡須走側門進入,不可從大殿穿堂而過,因為送來的東西會弄髒殿堂,也擾亂大眾清修,這一定要特別記住。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在這裡講世間話,家裡的事情統統都不要說,一旦用功及共修圓滿幫忙整理好就趕緊回去,不要在門口集結說閒話、攀緣,這些都能幫助同修在修行上功夫得力的好方法,希望大家能夠遵守、能夠記住。

認識自己本來的樣子~悟顯法師 (三7)

佛在經上講,一切眾生自性本來清淨,跟佛菩薩完全一樣,為什麼會變成眾生?就是因為在接觸一切境界當中,動了念頭,以為這個念頭是「我的想法」,把這個念頭當作是「我」,就生起種種的煩惱,所以叫做眾生。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說道:眾生本性跟佛完全相同,因為不明瞭的關係,以心為念,本來是真如佛性,但是在裡面動了念,把念當作是我的心,這「念」就是念頭的生滅,所以真性就轉變成了念頭,變質了,就好像大海一樣,原來是風平浪靜,這風一吹,平靜的大海就起了波浪。這一念無明就比喻作風,它的相就是波浪。所以念頭的根本就是心,就像波浪的根本就是海水,並沒有兩樣。所以我們就是因為不了解事實真相,在這不生不滅的境界當中,妄見生滅,妄有輪轉,認為現前的見聞覺知: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是我,所以,別人來刺激你就要生煩惱,順你的意就生歡喜,這些都是煩惱,做好事被人讚歎,心生傲慢,心生歡喜;做錯事了,要為自己的過失來掩蓋,都是為了一個虛妄的「我」!現在人講的愛面子,面子不是真實的,它只是一個堅固的妄想,大家仔細體會看看,你喜歡被人讚歎,說你能力好、名氣大、有錢、為佛教、眾生做很多事情,長的好看、會打扮,…這念愛面子就是「我相」,仔細分析起來,這個「我」不是真實的,想想看,這堅固執著的念頭是從哪裡來的?其實沒有來處!就像二祖慧可大師見達摩大師,一念迴光,「覓心了不可得」,原來這妄心就是一念我執、分別,妄心沒有體性,了不可得,明白了、覺悟了還須要安心嗎?就不用安心了,本來如如,本來清淨,還有什麼心可安,刻意安在一處,就住著在一處,有所住著就不是佛法,修禪是病非禪,禪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對一切境界不取不著,心本自不動,如同鏡子一樣,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這叫如如。要是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對自己修學有莫大的幫助,在日常生活當中,煩惱會大大的減少。
在觀經裡說到:要是念佛又懂得這樣的道理,往生到實報莊嚴土的機率相當的大,絕對是上品,所以,念佛人要學懷玉禪師志求金臺,要有這一份志氣,學佛才會有進步、有成就,不能只想自己就是凡夫,業障很重,不可能啦!很多學佛人,拿著「我業障重」這句話來搪塞,不肯改業、不肯學、不肯轉,佛法敎我們懺悔業障,就是要肯轉、肯改變。生活上有不如意不順心,要知道這就是自己的業障,而最大的業障就是有這一念「我」,這是最根本的業,本來「無我」現在認為「有我」,那就迷失了真我,認假為我,所以煩惱沒有辦法斷了,念佛念得再多還是打妄想、生煩惱,碰到家親眷屬,還是照樣罣礙,跟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一樣都放不下。祖師大德講,如果這樣學佛,一生就空過了,我們學佛想要在佛法裡面得到真實的利益,就要照祖師講的,真正懺悔自己的業障,不是只在嘴皮子上懺,而是要真幹,要真學,想這一輩子預知時至才有一點希望,千萬不可認為自己是個凡夫,絕對沒有辦法。每一個人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不能現前,智慧德相雖常在,但是不能覺察,無量義經講:「如是等相三十二,眾生身相相亦然」,眾生也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完全跟佛一樣,「而實無相非相色,一切有相眼對絕」,本來都跟佛完全一樣,就是在這裡面參雜了妄想,所以三十二相變成為六道輪迴,甚至地獄、餓鬼、畜牲相,就這樣變成各種奇形怪狀,所以這個根本我們要曉得,修行要對治煩惱習氣,就要對治到根上去,這樣才除得了煩惱。

如何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 悟顯法師 開示(三6)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做超度佛事,做超度不外乎就是要跟我們的冤親債主解冤釋結,或迴向給我們的宿世父母、師長,乃至於十方法界一切眾生,這是做法會的目的。因著自己的修行,加上主法和尚的功德,還有佛菩薩的威神加持來超拔,想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不是做了超度法會就能解決,如果說做了超度就能解決,那麼做一次就好,為什麼還要多次?所以大家要知道,想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是要把惡因給斷掉,有不善的因才會結不善的緣,不善的因就是自私自利,會跟人家結惡緣就是因為眾生帶著自私自利,想到的統統都是自己,所以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傷害眾生。既然是眾生當然也有我執,也有自私自利,他一旦被你傷害,心裡一定非常的瞋恨,所以要來報復,如果瞋恨心重的,當然不是一次、兩次的調解就能够解決的,所以法會才要繼續做下去!那是不是去參加了法會,就能够解冤釋結?那可不一定,重要的是一定要懺悔自己的業障,像無量壽經講的:「改往修來,洒心易行」,把你過去的貪瞋癡,你的起心動念,你的惡習氣,要先能覺察,覺察然後發心改過,這是「改往」,「修來」就是現在要做到不貪、不瞋、不癡,不再自私自利,!這就是「改往修來」的意思,真從心裡面徹底的懺悔,知道過去的表現是不對的,這心態在各個法會,乃至於懺本裡面,祖師都有開示,這些儀軌都相當好,有相當大的功德,但是這些功德,自己要能够受用,「受用」就是從自己心裡面真正的懺悔,知道以前這樣做是錯的,以後再也不傷害眾生,再也不自私自利了,那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你有那麼一點悔過的心,自然瞋恨心就不再這麼重,但因為過去生結的惡緣,有淺深的不同,有的他還是不能够釋懷,有的你只是罵他兩句,有的你殺了他全家,而且還讓他不得好死,他怎麼會這麼輕易原諒你,這個時候你自己要多多懺悔,多多發願,還有要仰仗佛力的加持,多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不要想我們修淨土只念阿彌陀佛就好,阿彌陀佛是發願接引眾生往生,而在這個世間,觀世音菩薩跟眾生結的緣非常好,所以修淨土法門的,也可以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做為助行,這也是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教的,這樣做都很如法,可以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有的是念普門品迴向,念普門品就是念觀世音菩薩,或是念大悲咒,也都可以,我們提倡一句佛號,這是正行,但如果有特別極重的冤業不能解決,你可以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或念大悲神咒,這些都能夠幫助你。這是簡單跟大家講如何跟你的冤親債主真正做到解冤釋結。

三種不生病的人~悟顯法師 開示(三5)

佛門裡面講世間有三種人不會生病:
第一種就是有福報的人,有福報的人,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沒有自私自利,無論他是在工作或是修行,念念都是想到眾生,更不會有傷害眾生的念頭,不會讓眾生因他而生煩惱,這是「無畏布施」,這種人有福,他布施沒有一絲毫的希求他人讚歎的心及名利心,不會像有些人,在佛前發願,希望佛菩薩加持,讓他賺到錢,再來回饋,這是有所求心,所得之福很小。有福報的人在做事情時都會想到眾生的利益,令眾生生歡喜心,遠離煩惱、恐怖,有這存心就會有福報。所以我勸大家吃素,放生,護生,這是最基本的。徹底的施無畏是流通正法,因為正法可以把眾生的煩惱習氣、心中的熱惱除滅,自己所得的果報就是聰明智慧、健康長壽。
第二種是有禪定功夫的人,他不會生病,因為他的心不會被世間的四大所轉,沒有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已完全的不染著,這就是有定功的人,這種定可以離開六欲天,也就是由欲界到達色界,再更上一層連這個色身都放下了,他可以入無色界定,這種人他有定功不會被這個四大所綁住,所以不會生病。
第三種是有智慧的人,這種智慧不是世間的世智辯聰,投機取巧,那不是智慧而是自私,這些自私的人現前的受用好像很不錯,到來世他就苦惱,或是到年老的時候,就要受果報了,所以要念念發心為眾生。佛門講的明心見性是智慧,明白你本來的面目,明白你的心跟世間的關係是無二無別,心跟境是一如的,境就是心,心就是境,你悟入了,證入了這叫得大智慧,這智慧佛門叫做「般若」,你有般若的智慧就能夠明心見性,般若智慧從哪裡來呢?從你聽經聞法而來,聽了經之後去修行,不要隨順你的煩惱習氣,不要隨順妄想、分別、執著,這樣你本性的般若就會顯現出來。雖然說般若智慧是本來具有,還須要透過修行,若不把習氣除掉,它永遠不會顯現。所以不能只念佛,必須還要聽經,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聽經可以幫助我們看破,看破諸法生滅相,念佛時提起功夫念念覺悟,這是放下,看破是學問,放下是功夫,要是真能做到就會有智慧,就能明心見性,這種人不但不受世間的病苦也不受出世間的病苦。出世間病苦不是四大不調,而是還有煩惱習氣沒斷,想斷而不能斷,這就是出世間聖人的苦處,為此他不能見性所以苦。所以必須世、出世間的苦都能超越,才是圓满成佛。若要想不生病就要念念為眾生,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名利財富,看能不能再多積攢一點,世間錢財是虛妄的,但是大家都很喜愛,試想台幣拿到美國去不能用,美金拿到台灣來也不能用,這就是虛妄,因為錢的價值是由人的妄想所建立,錢財越多,妄想就越來越多,業障就越來越重,眾生不知道這是一種業,還想要把它積攢起來,經典上講「從迷積迷,以歷塵劫,終是輪迴」,積攢錢財就是在積攢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當分別執著妄想積攢起來之後,它的作用顯現出來就是「煩惱習氣」,身口意造殺、盜、淫、妄,感得的果報就是地獄、餓鬼、畜生,百千萬劫都沒有辦法出離,這就是為什麼佛要我們捨掉貪財、貪名、貪色的心,有他的道理啊,這些東西你要能捨掉,你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你住的環境就是實報莊嚴土,你的心就是常寂光淨土,不用等到往生以後再到十萬億個佛國土外的西方極樂世界,就看眾生能不能放得下。

怎麼做超渡才會有效~悟顯法師 開示(三4)

中國的佛教傳統都有法會活動,做法會是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不可恣意而做。我們將自己平常修行的功力,在做法會時將它集中發揮出來,以最清淨最恭敬的心超渡鬼道的眾生,以達到冥陽兩利、自利利他,「冥」是指幽冥,「陽」就是指人間。做法會時要隨文入觀,心不散亂,不打妄想,法會是要「入於法中會得其意」,如果做法會心散亂,要趕緊攝歸正念,千萬不可在休息時間就散心雜話,這樣沒有功德。
明朝有位戚繼光將軍,他讀金剛經為他陣亡的兵超渡迴向,讀到一半的時候,他的傭人進來送茶,他也沒說話,只做了一個動作,手一揮,心裡想「不用」。晚上他就夢見亡靈來託夢說:「你讀金剛經的功德,我只得到了一半。」他心裡很懷疑,想我明明讀了一部,為什麼只有半部呢?所以那鬼道眾生就跟他講:「就是那位送茶的人來,你手一揮,心裡動了一個念頭,所以功德打對折。」
那要是做法會時,心裡散亂,看看要打幾折?可能絲毫功德都沒有了,所以一定要曉得,做法會不是聯誼會,不是園遊會,來搞熱鬧的。它是超渡你的冤親債主,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一個修行儀式,所以不能隨便,要保持心清淨,這觀念很重要。
現在台灣還有一種流行,就是亡者往生以後,一般依照經典是七天一次的投胎受生機會,中陰身會做轉變。所以為什麼要做頭七、二七、一直到七七,一共要做足四十九天,這是依地藏經裡面說的,在大乘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做七對亡者的利益非常大,現在為了節省時間,把四十九天縮為七天,第一天就代表頭七,第二天代表二七,這是不對的,非常的不如法,而且對亡者傷害更大。我們要曉得,幫親戚朋友做超度,要用恭敬心、至誠心,不能隨便,如果是幫家中的長輩做超度,更應該用心,怎麼可以把四十九天縮為七天。而且這四十九天內家人一定要吃素,要戒殺放生,多做功德多讀經為亡者迴向,隨喜供養三寶,為亡者做利益,這是幫助新亡者能夠超脫六道輪迴,甚至得生善道,這四十九天最為關鍵,所以不可以馬虎。我們剛講的道理,做子女的要曉得,切不可因為工作繁忙或是其他的事情,把四十九天縮為七天,這是不對的,因為七天還是七天,四十九天還是四十九天,你沒有證得無生法忍,沒有辦法一念照入於多劫,你要是有證到無生法忍,那你可以一天是四十九天沒有問題,要是沒有證,還是老實的做功課、修行四十九天,為亡者做迴向。
講到為新亡超度,助念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許有些同修有助念的經驗,淨宗常常用到的助念方法有很多,儀式也有不少,但是重點是要幫助亡者「提起信願,求生淨土」。尤其在斷氣後八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甚至最好做到二十四個小時,都要為他念佛迴向,這段時間不可以去移動他的身體,因為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神識要離體,最少要過八個小時,要等意識脫離了身體,才算是完全的死亡,也就是說身上完全冰冷透,才叫做死亡斷氣,所以佛教看待死亡相當嚴謹。一定要記住,八小時到十二小時之內不可以移動亡者的身體,不可以去碰到他,如果有同修去助念,你穿海青,都不可以從亡者身邊走過,因為海青的袖子在走路時會有風,搧到他,他就好像風刀解體,風就跟刀一樣在割他,他會相當痛苦,所以一般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很重要。家裡的電話也要拔掉,手機要關機,如果有養動物的,送到寵物店寄養,不要影響到你家人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最好機會,這是順便提醒大家。而在世間醫學上判定人死亡就是呼吸沒了,心跳停止,在佛教判定死亡,不是這樣判定的,這點一定要清楚。

禮佛的觀想~悟顯法師 開示 (三3)

在念佛堂念佛,希望大家能夠把心安住下來,不要東看西看,平常散亂習慣了,所以業習深重,喜歡看人家有沒有打瞌睡,有沒有坐姿不正,這不是念佛時候該看的,念佛的時候是要看自己,有沒有打妄想,有沒有散亂,這才是"攝心"。攝心是很重要的,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是三無漏學,如果心沒有辦法攝住散亂,那念佛不會有成就,這道理每個學佛人都很清楚,但是當自己在散亂時卻還是不能覺察,跟他講"你在散亂",他會說:沒有!
可以等一下他又會說:法師,我剛念佛的時候看到,某某又怎樣....,誰又怎樣...,其實這就是散亂、攀緣。這樣念佛不會有功德,頂多就是口善而已,念佛念了幾年都沒有功夫,就是因為這樣。在禮佛的時候也是一樣,元魏「寶意大師」講佛門七種禮佛:第一種叫「我慢禮」,在禮佛時心裡不恭敬,「心不恭敬」就是你很散亂、心不在焉,有些人在拜佛,一下看左邊一下看右邊,在禮佛的時候就一心禮拜,不要東想西想,如果沒做到那就是「我慢禮」。第二個是「求名禮」,「求」是好求,「名」是讚歎,就是好求人家讚歎,到處跟人家炫耀,今天拜佛,拜了幾千拜幾萬拜,或是曾參加過幾個佛七,學佛已經有多久,或在道場捐多少錢,這都是求名禮,我一天念佛念幾十萬,希望人家來讚歎、恭敬他,或他是大功德主、大居士,又能夠用功又能夠出錢,心裡存著一絲毫的希求心,在禮佛、念佛、修行、讀經也是一樣,聽經也是一樣,這都是求名禮。這兩種禮,祖師告訴我們"非儀",這不是真正的禮佛,不是真正在學佛。第三種「恭敬禮」,就是一心一意沒有雜念,這樣禮佛,簡單講是「人在哪裡心在哪裡」,恭敬至誠如對佛面,這樣是恭敬禮。做到恭敬禮就會離開前面兩種非儀的禮佛。念佛、讀經做種種的佛事都一樣,其實這都不算是做功德,搞不好還要減損,只有一點福報,搞不好是到三惡道去享,一般人就是不能覺察。第四種是「無相禮」,一般人禮佛都是有佛、有我,無相禮就是心法,前面的恭敬禮是「事」,心裡沒有我相,沒有佛相,沒有能、所,事相上雖然造作,這是無相禮。無相不是斷滅,所以有第五個「起用禮」,是自性起妙用,自性遍滿十方,所以身亦隨理體遍至十方,影現至十方作禮,如來亦影現十方,起用禮是妙用。再來是第六個「內觀禮」,內觀就是不論事或理,不出一念心外,沒有心外佛給你禮,沒有佛外的心來禮佛,跟念佛一樣,這是內觀。再來第七個「實相禮」,講的是無自無他。清涼國師在這七種禮佛後面再加三種禮,就是「大悲禮」跟「總攝禮」還有「無盡禮」,所以禮佛有這樣深奧的學問,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如果不能從事上會歸理性,那麼禮到最來也會變成「求名禮」跟「我慢禮」,所以要能夠知道沒有「能禮」跟「所禮」,自身即是佛身,即是佛性遍至十方,無有自他相,這是事實真相,這是實相禮。再來是代一切眾生禮就是「大悲禮」,乃至禮一佛即是禮一切諸佛,一一微塵無不是佛,一一人、一一事、一一物普遍的敬禮,這是後面講的,「大悲禮」跟「總攝禮」乃至「無盡禮」,這是略說十種禮佛。所以一定要能夠做到攝心,攝心是第一步而已,先要攝心才能達到恭敬禮、恭敬的念,後面還有所謂的無相禮、無相念都一樣的,這都可以搭配著去理解,或是念佛、讀經、聽經都是如此,所以文殊菩薩「禮佛偈」就講,「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這偈有理、有事、有無盡,這是最圓滿的,禮佛要這樣作觀,要這樣子用心,這樣拜佛就能消業障,心量太小不能消業障,心量小不光只是想著自己,還有著相,著有我、有佛、有人,這都是心量太小,著在五蘊當中,所以為什麼要作法界觀,要作普觀,就是把大家的心量拓展開,這是很重要的。

一歷眼根永為道種~悟顯法師 開示(三2)

能在佛門裡面聽到正法,都是多生多劫累積的善根,不是一時、一世就能夠遇到,能遇得到正法都是從小地方開始接觸,或是剛開始時看到佛像、或是看到出家人的形象、或是看到四字、六字佛號、是這樣慢慢累積善根來的。所以能夠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沒有那麼容易,我們是身在福中,不知自己福報確實很大,尤其「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既然說萬德,就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思議的,釋迦牟尼佛讚嘆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在佛佛平等的境界裡面,釋迦牟尼佛行差別智,為我們揀別出來,告訴我們念佛號的功德,念哪一尊佛最殊勝恰當,就是念阿彌陀佛,古來祖師大德也告訴我們:誦經不如持咒、持咒不如念佛,要跟眾生結緣,最好的話就是見面時念一聲阿彌陀佛,聽到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名號,無論是毀謗或是讚嘆,這一生或是來生都會得無比的利益。幫螞蟻、蟑螂、昆蟲,念個佛號,牠們來生就不墮惡道,或是看到小動物死了,給牠念佛迴向,牠們得人身、升天的都有!眾生聽聞到佛號,心裡面就種一顆金剛種子,這一生也許不定何時會來學佛,也許極樂世界就多了一尊佛,娑婆就少了一位輪迴眾生,這真是無比大的利益,所有利益中再也沒有比成佛還要殊勝的,而成佛法門裡最殊勝的就是念佛法門,既簡單又方便,收到的效益又非常大,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現在也許沒有感覺,那是因為心太粗了,整天都浸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裡打轉,所以你感覺不到念佛稱名的功德,實際上念佛確實能夠消我們的業障,能夠把業習給念掉,眾生見聞一定會得利益,或是現世或是遠因。要知道全世界有六十幾億人口,能學佛又能聽聞佛號的確實不多,真是少之又少,今天在道場能念佛一個小時,都是百千萬劫累積的善根,自己要慶幸能有這樣的善根,也要幫助眾生來聽聞佛號、聽聞淨土法門,希望大家都能夠了脫生死,而佛法就是了生脫死的方法。眾生是活在自己變現出來的妄境界裡生死輪轉,所以佛說為「可憐憫者」。佛說用這句佛號可以最快出輪迴,真是一超直入,永脫輪迴,在凡夫分上雖業障重,藉由淨土法門就這樣十念一念,就能超脫,永遠脫離煩惱。聽聞到佛號即使不信,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有一願「聞名得福願」,聽聞佛名或是看到佛號,都能得無量的福報,而此人的福報不光只是世間的福報,或是來生生為梵侶,會修行、會成就,或是會得遇正法,得值佛世,所以讓眾生能夠聽經聞法,相當重要。
道場這次有做T恤,要跟大眾結緣,希望你們能夠常常穿,走到哪兒都穿著它,都能得利益,不光只是你看到的眾生,連鬼神看到都歡喜你。有些鬼有神通,有些沒有,有神通的他可能知道你有念佛,不敢害你,沒有神通的你要讓他知道我有在念佛,那看到你就歡喜,你的冤親債主看到你,瞋恨心會稍微少一點,知道你有心在悔改,你有心在做功德,會放過你,說實話這比超度還有用,你穿著佛號的衣服,比做任何超度的法會都來得殊勝,都來得慶快直捷,直接就跟你的冤親債主解冤釋結,直接跟眾生結無上法緣,無上法緣就是成佛!你用出世間第一殊勝的方法、最好的方法跟他結緣,這就是無上法緣,殊勝的功德。幫助眾生學佛、幫助眾生聽聞正法很重要,也是佛弟子應該要做的。希望正法能夠久住,眾生能夠一生成就。

弘法現代化1~悟顯法師 開示(三1)

道場遵守歷代祖師以及經典的教導,在用功修學上依照古大德的經驗及方式來修,才會有成就,絕不能用現代人的方法。因為現代人都是用自己的想法,多數落在知見裡,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不能出離。古大德教的方式是要離開妄想,不是去打妄想,一旦遇到事情不是問我們的想法如何、看法如何,這樣會增長我見,正確的方法是要離念、無念。所以修行要用祖師大德以及佛在經上教我們的方式去用功,才會有成就。無論任何人教你修學的方法跟經典相違背,全都不能聽,對他恭敬合掌遠離,不要順人情跟他學。在修行過程中,還要幫助佛法流通,而流通正法要用現代化的方式。像早期是用電視台、錄影帶的方式,到後來的衛星電視台流通。現在是用網路的方式流通正法,不僅成本低、普及率又高,大家都能接受,即使你沒有因緣到現場來,在世界各地也都能透過網路,收看到現場的狀況。我們修行也要幫助這些還沒有因緣接觸到佛法的人,透過你的E-mail轉寄,把正法的網址或網站連結出去,即使在中國想聽我們講經,只要上土豆網搜尋,也可以搜到,這是用網路的方式來弘揚正法。在台灣如果想看我們佛法講座的光碟,可以打電話或是發電子郵件到精舍來索取,也有居士發心助印法寶,跟大家結緣。我們道場雖然不大,可是在網路上有個無形的道場非常的大,聽眾也很多,不光是在台灣、在亞洲,還有在英國、丹麥、美國、德國跟法國這些國家,這麼多沒有辦法來現場的聽眾,透過網路就可以聽到。希望大家回去把這個訊息跟你的同事、親戚朋友分享,請他們再輾轉分享出去,這樣就功德無量。
用現代化的方式流通正法,比以前更為簡單,在古代不像現代印刷術發達,要印經書很不容易,現在這時代,只要用網路轉貼、轉寄流通速度非常快,只要有心幫助眾生學佛,可以利用網路弘法,把正法轉寄出去,讓大家來聽、來學,這就是利益眾生。現在連手機都可以看網路,買手機的時候程式就已經內鍵在裡面了,不用再去下載,所以很方便。如果在國外,要流通我們的講經光碟,也沒有問題,因為都沒有版權的問題,只要把它下載下來,想要拿去翻錄都歡迎。重點就是希望所有的一切眾生,都能夠聽經聞法,都能夠在這一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只要你願意做,我們都很歡喜。還有一種方式可幫助佛法流通,每個人身上隨時都帶著小法寶,如:佛卡、手珠…,隨時隨地跟有緣的眾生結緣,乃至看到小動物,也給牠方便授個三皈依,能夠來世不墮惡道。如果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想到幫助眾生聽經聞法、了生脫死,能這樣想你就是菩薩—是覺有情,自覺又能覺他,自己願意修,又能幫助他人、能令他人覺悟,這就是菩薩。所以外出時身上要帶著小佛卡隨時可利益眾生,像精舍有製作佛號圖案的T恤,穿出去都跟人家結法緣,給眾生種善根。看到有眾生想要請法寶,你有能力、有時間就趕緊幫他請,不要障礙他,這點很重要。障礙眾生聞法,尤其是故意障礙,罪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斷眾生法身慧命,多半得的都是現世報,你學佛一定會退步,會越學越愚癡,越沒有智慧,你會覺得奇怪,怎麼學佛都不得力?那要去反省一下,是不是有障礙眾生聞法,障礙眾生學佛。看到人家要學佛、要請法寶,沒有歡喜心,這是現世的報應。不要學佛結果學一學,奇怪,我怎麼到地獄來了呢?明明是要到極樂世界去啊,閻羅王跟你一講、喔~原來有意無意都在障礙人家聽聞正法,都在障礙正法流通,所以雖學佛果報卻不殊勝。就是自己在障礙人家修行、障礙人家聽經聞法,這一定要特別的注意。道場流通法寶、流通正法,一定要讓大眾能夠方便請得到,所有的章程不能違背這原則,要讓大眾能有機會聽經聞法,這件事最重要。道場管理法寶的執事,一定不能違背這個綱領原則,要讓大眾可以很輕易的請到正法。如果有機會就把法寶送進便利商店裡去,讓大家得聞正法就像到便利商店買東西一樣方便,要是能做到這樣就功德無量,那你就給這個社會、世界奠定一份安定的力量,你絕對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