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佛法答問3:如何算是迷信在學佛?

3.問:如何算是迷信在學佛

開示:
學佛其實本來就是正信為什麼會變迷信?就是因為沒有聽經,就變迷信;因為你不知道佛教在學什麼,不知道佛法在講什麼,這就是一個迷信。

也許你有念佛,你念阿彌陀佛;也許你有讀經,你有做早課,可是你懂不懂佛教是什麼?你不了解。你不懂佛教的道理,這樣你本身就處於一個迷信的狀態;不管你有沒有受三皈、有沒有受五戒或是受菩薩戒,只要你對於佛法的道理不懂,你就處在於一個迷信的狀態。

實際上,學佛會不會迷信?它不會迷信。因為學佛它是講道理的、講因果的、講談說心性、談說大乘,這東西不會迷信。它是現實的,大乘佛法講的就是你的心,不是別人的心,你可以觀察得到,你可以看得到,你可以用得到,這本身就不是迷信。所以,你學佛卻不懂佛法,這才叫迷信在學佛。我再講清楚一點,你不懂大乘佛法、不懂心性,這就是迷信。這標準是訂在這裡的,所以大家要去了解、要去深入。

觀世音菩薩

佛法答問1:有些出家人行為不如法,甚至很隨便,卻有人說「那是佛菩薩示現」,這個觀念對嗎?

問題1
有些出家人行為不如法,甚至很隨便,卻有人說「那是佛菩薩示現」,這種觀念對嗎?

開示:
當你看到人家的行為錯誤,出家人或在家人的言行不如法,你不能認為那錯誤的行為等於佛菩薩示現。因為佛菩薩是在教化眾生的,他要示現正確的行為給你看,要你轉過來。你看,像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也是佛菩薩再來示現,但是他在做錯事情的時候,是不是也被佛斥,像六群比丘,那些也都是再來人,再來示現的可是他做錯的時候,佛還是喝斥他們你看像文殊菩薩、阿難尊者,他們都是古佛再來。像阿難尊者,在經典上記載他是古佛再來,他也會做錯事情,也會對於道理不了解,他代大眾請問;釋迦牟尼佛針對他做不對的地方,還是喝斥他,這是在佛陀時代。

那在現代呢,你不能把惡人的錯誤都解釋成「佛菩薩再來」,那佛菩薩豈不就變成一個惡人了?你自己可以這是佛菩薩在考驗你,但是他的錯誤行為不能說是佛行,因為佛教的行持,我們有戒律作標準。所謂「戒是佛行」,你的行為跟戒律一樣,這是佛的行持,若跟戒律不一樣的,那就不對了,那就是魔的行為。就像有些出家人,他講法講錯了,你不能說那叫佛菩薩示現。你去看經典,經典上不是有講:「如我所說。名為佛說。」跟佛講一樣,稱為「佛說」;跟佛講不一樣、跟佛經講不一樣,即波旬說,也就是魔說了。


       所以,特別是你認為人家講錯、人家做錯都是佛菩薩再來,那是你錯誤的認知,是胡說八道;好像佛菩薩來就只會做錯,他難道不能做對嗎!所以你要知道,他做錯事、他說錯話、他講錯法,那是錯誤的示範;錯誤的,你不能學,這樣就對了。你不用粉飾說那個叫佛菩薩再來,你認為那是佛菩薩再來,那是你自己心裡面「善惡不辨」。


就像在近代有關於岳飛跟秦檜的一種錯誤說法,他說:秦檜成就了岳飛的功德。這根本是胡說八道嘛!這叫忠奸不辨,因為秦檜本身就不是要來成就岳飛的。你善惡要搞清楚啊!你身為學佛人、你學大乘,連基本善惡都搞不清楚,那你連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你都沒有了。你的思想是有問題的、是錯的。所以你不能夠說秦檜害岳飛有功德,秦檜他有罪過,他是漢奸、是民族罪人啊!岳飛是民族英雄。


你看,就像我們民國初年有很多將軍,大家都知道的:佟麟閣、張自忠這些將軍守衛北京城,在古北口戰役……等等的這些著名的戰役那這些人對於我們中國非常忠誠,那你不能說是日軍成就他的忠誠!你不能這麼邪見,你不能說日本人功德無量,你不能這樣講啊!對不對?他們忠誠於國家、忠誠於人民,這是這些將軍的功德。日軍侵略我們中國,那是十惡不赦的罪,到現在都還在那裡裝傻,到現在還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罪惡,完全沒有懺悔心,沒有慚愧心啊!


       所以你不能認為人家做錯,就是等於什麼佛菩薩再來,或是這些壞蛋來成就好人,這種思是錯的,你這叫忠奸不辨。要是學生有這種思想,學生的腦袋有問題啊!忠誠就是忠誠,你不用去想「岳飛在私底下的時候」也是怎麼樣,你不用去想這個問題,他今天在大方向、大原則上,他就是正確的;秦檜在大方向、大原則就是錯誤的,他在民族大義上他是錯誤的,他賣國求榮,通敵叛國,這是錯的。你不能說是這些惡人來成就善人,這完全胡說八道、穿鑿附會。我知道現在有一些學者是這樣講,還有連一些出家人也被汙染了,他這就是在破壞我們中華文化的倫理道德,破壞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本,叫「忠孝節義」,他們利用這種邪見,把你的民族英雄人物都給抹掉。


    你看外國人,他們沒什麼英雄人物,所以他自己創造英雄人物:美國隊長、蜘蛛人、超人、超女……等等的,因為他們現在女性意識抬頭,所以連「超女」都出來了,有鋼鐵人......等等的這些英雄,但是他們有沒有我們這種民族英雄?沒有。我們中國人在各行各業裡面都有民族英雄,在醫療方有張仲景、孫思邈、有華佗、有扁鵲,對不對?我們的造紙、我們的指南車......等等的古代這些文明,軍事家……都有民族英雄。我們包青天,對不對?這些都算是英雄人物啊!他們外國沒有這些人物,所以他就想辦法給你抹煞掉,存心不良,講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說:欸,我發現他有什麼缺點喔。


       你看像我們忠義的象徵關公,「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毀其節。」他是英雄人物啊!可是有些人就是要毀謗他,要把你這英雄給抹掉,這是錯的。他把這些代表性英雄人物抹掉,中國人就沒有靈魂了。所以為什麼跟有些小孩說:你們連我們中國這些英雄人物名字都搞不清楚!那你還有什麼前途你這個人活著就是一個活死人,你沒有靈魂,你沒有忠孝節義啊!所以,對的事情就是對的,錯的事情就是錯的!不管秦檜私底下怎麼好,再怎麼裝,終究東窗事發,終究是一個叛國賊。所以說忠奸要能辨、善惡要能辨。你不能說做壞事就是佛菩薩,那做好人都活該?做好人都是凡夫啊做如法事情難道都凡夫嗎?所以不能這樣講。你不能說每個不如法的出家人都等於濟公啊!佛門沒那麼多濟公,也就是「道濟禪師」,也沒那麼多金山活佛。你還是要按照正規的走,我們佛教有佛教的規矩,所以你不能認為行為不如法那等於佛菩薩示現,那難道如法的就不是嗎?如法的才是真正的佛菩薩示現,他示現正確的。這不如法的,他就是凡夫。你即使看錯,那也沒關係,他做的事情就是不對的,你這樣看,你沒有任何過失。這最基本的「是」跟「非」,你要搞清楚。



觀世音菩薩



佛法答問6:想學佛是否一定要次第經歷「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過程?

6.
問:
想學佛是否一定要次第經歷「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的過程

開示:

修學的次第,你看《圓覺經》中講二十五種修行法門,也就是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在《楞嚴經》是二十五圓通。

有先修、中修、後修,隨著每個人根器不同,有人先修定,有人先修觀,有人止跟觀雙運,有人先止觀雙運而後再修定,每個人不同。

所以「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當中是有一個順序:惡變成善,迷變成悟,凡變成聖。因為「凡」一定是屬於「迷」,迷裡面要透過修行。

那實際上,惡裡面有善,現在以我們凡夫來說,凡夫有貪瞋癡,那二乘、阿羅漢他就算善;可是二乘對大乘來說,它就算惡。所以它善惡裡面還有次第,不是一定這個順序過來。

那一個「轉惡為善」裡面,他也可以達至究竟。一個轉迷為悟,凡夫對二乘來說算是迷,而二乘對大乘來說、對菩薩來說,二乘他就是迷,凡聖亦復如是。

我們凡夫三界六道叫「內凡」,二乘四聖法界叫「外凡」,除非你見性,才真正超十法界,才真正成聖成賢。

現在有的出家人講「成聖成賢」是變成世間的聖賢,那個不對,在佛教來看,聖賢的教育就是講佛菩薩教化眾生,佛菩薩才是聖賢,佛菩薩的教化,才是聖賢教育。你身為出家人,你不依經典,佛經不依不看,你反教人家學世間人,那個不對。

所以你看永明延壽大師,人家問他:「儒家也很好啊,道教也很好啊,為什麼你要偏讚佛教?」他就講老子的「抱一守雌」,抱一守雌就是講柔和自守不與人爭,獨善其身,僅在這一生當中;這個色身在這一生當中獨善。雖然無為,不與他人爭奪,但是他只獨善自己身,不是象外之暇談,不是像佛法教你超出五行,超出色聲香味觸法。而孔子只講人生的道理,所以他引子路問孔子有關鬼神的問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孔子設教只在這一生,也不算是真正談說出世法的人,不能真正解脫。所以唯有世尊、唯有佛法超然物外,能夠運法界之玄觀,這才是真正殊勝的,這是佛門講的聖賢。

所以你看祖師大德的都不會錯。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佛經講的聖賢,是以佛或是菩薩才稱為聖賢。傳統文化它不是佛法,不能把它當作佛法,現在外面他們藉由傳統文化,把它穿鑿附會進佛門來了!

作為一個人,你學習,你看看儒家的東西、道家的東西,說實話以世間人來說,這個無所謂,我們中國人就是有這種倫理道德,這種思想,這是基本的概念;可是你要是把它搞錯了,認為非得學那個才能成佛,那不對!甚至有的還說「讀什麼《玫瑰經》啊,讀什麼基督教的經典啊,或是道教的經典,或是儒家的經典......也能成佛,也跟佛教的功德一樣」,那你千萬別相信,不要搞錯了,他那就是穿鑿附會!

這個正知正見大家要有。



這裡「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過程,有的人他會次第經過,有的人他跳著走的,有頓超的,所以你看淨土宗,它是頓超的,即凡而聖;這惡業的眾生十念一念就往生,凡夫是頓超。你看我常講的,「稱一佛名即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一聲滅罪無量」,那怎麼滅罪無量?它就能即凡成聖,從惡轉為至善。所以,要說有次第,它有次第;你要說它頓超,淨土宗有頓超,佛門有頓超之法,就像學生,有些學生他能舉一反三啊,那你就應該為他再做更進一步的說明;有一些學生不行,那你得次第來。那麼在教學過程中,你說有沒有一定得經過這樣的次第?總體來說,它是有次第的,也有頓超的方式。

觀世音菩薩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法華經今解(序品卷一之六)~悟顯法師 講述

大乘妙法蓮華經 序品六  

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這是文殊菩薩受彌勒菩薩所請,為大眾來作解答。文殊師利同時告訴與會的大眾,包括彌勒菩薩以及諸大菩薩、來參加的這些天龍八部、善男子等。「如我惟忖。」這「惟忖」就是他思量、思惟。「今佛世尊。欲說大法。」佛將要說大乘法要,而且這是大乘中之最上乘,因為直指眾生自心是佛,所以稱為「大法」。此大法如同「大法雨」,能潤澤眾生;如同「大法螺」驚悟眾生,令眾生可以覺悟;如「大法鼓」破眾生的煩惱,震裂眾生的煩惱;演「大法義」,這是讓眾生起正知正見。所以世尊說一乘了義,必然有這些功德,能夠潤澤眾生,使眾生菩提心苗得以增長,使眾生的邪知邪見可以消除。所以你們聽經、你們看經,你就應該要懂得,聽經是能消除邪見而不是增長世間知見。
聽佛講經,為什麼能消業障呢?就是能夠提升你的慈悲心,破除你的邪知邪見。「邪知邪見」當然包括你世間的知見,還有佛法講的「能所對待、妄認生死以為實有、......」,這些都是邪見,這些邪見都能夠從你聽經當中去把它破掉。佛法講五利使,「五利使」就是特別指在知見上的錯誤,知見錯誤很好導正,非常容易斷掉,有的人聽經,聽一聽,五利使馬上就斷掉。因為你知見轉過來,這些邪知邪見自然不起了,它可以馬上就斷掉。但是,五鈍使難除。「五鈍使」就是你的習氣,習氣需要透過時間去對治它。所以修學大乘要先講「頓悟」,先頓明自心之理,你錯誤的知見,自然就沒有了。中國的祖師大德在教學人時,他不管你怎麼修行,你問他:佛號怎麼念打坐怎麼打?事相上怎麼修?他不會跟你講太多,他最重視的是「知見」,你有沒有正知正見。你的知見如果不正,你怎麼打坐都沒有用,你看自古有很多人都在打坐,為什麼有人打坐,他能得禪定、有的人卻著魔、有的人證阿羅漢,釋迦牟尼佛打坐成佛,同樣都是打坐的動作,就是在於他知見不同。當然,也不能說祖師完全沒有教事相上的修行,只是更偏重在於你的正知正見。知見不正,是沒有辦法修行的,尤其是大乘佛法。學淨土宗也是一樣,修念佛法門,如果你的知見不正,不管你是念快、念慢,或是哪位祖師教你這樣念,都沒有用。因為你知見不正,心對世間還是貪染,你放不下這就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為什麼說: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就是知見不正,不願意學經典、不願意學經教,所以你沒有辦法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什麼習氣,根本是在盲修瞎練。
   現在有一些學淨土的人,他說「他只要念一句佛號,這樣就對了」,這話乍聽之下不錯,可是他對於佛法根本道理,他搞不懂,自己習氣起來他也不知道,時時認妄為真,迷己逐物,念念在這六塵當中攀緣。他還以為他自己放下了,是在念佛,其實處處著相,分別好醜。所以他雖然念佛,最後只是得點人天福報而已,不會成就,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知見不正。
世尊說法,必然能夠給大眾真實的利益,而且是大乘佛法的利益。文殊師利菩薩講,世尊即將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演暢大乘佛法的義趣,就叫大法義,因為是甚深第一義。


  諸善男子。我於過去諸佛。曾見此瑞。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這裡先下了一個伏筆,文殊菩薩告訴大眾,也是告訴我們,這個法難信,非常難信他說他於過去諸佛時,曾經看過這樣的瑞相,世尊放光以後,即說大法。所以「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過去佛將說《妙法蓮華經》之前,一定是做這樣的示現,顯現這樣的瑞相,代表一切法不離自心。從心現百界千如,所以照東方萬八千土,一切國土彌不周遍,於光中顯現菩薩因地的種種修行,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顯現這四十九年來,所有教化之事,於一光中顯現。代表所有教化之事,以「會歸一乘」作為其根本,作為其教學的宗旨,所以眉間放白毫光,可見這瑞相的殊勝。這是祖師大德講的。

這是《法華經》發起的序品,相當重要,所以文殊菩薩說「是故當知今佛現光亦復如是。」如今放光也是同樣的道理。「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要令眾生都聽聞到這殊勝的大法,這法不容易相信啊!即使聽聞了,也不一定能接受。不要說一乘了義之法了,我跟一些學佛人講,跟他說:你學佛不用學世間法,不用學《弟子規》。連這點他就不能接受了,何況是一乘!他怎麼樣就還是堅持,說:「做人還是得孝順」。怪了,我又沒叫你不要孝順。他還是堅持要學世間法來作為學佛的基礎,這種人就是沒有學佛的善根!釋迦牟尼佛在法華會上,就專門喝斥這種貪著世間法的人,「受不肯捨」,堅決不願意放下。「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不願意求法學出離。他會找藉口說:人要相信因果,所以要學《了凡四訓》。其實他是想要求得世間的物質名利,他來學佛不是真正想要了生脫死。所謂的相信因果,「念佛成佛」這就是因果。你要怎麼相信因果呢?因果很簡單,你現在肚子餓了,這是因,吃了飯會飽,這就是果。眾生每天時時都在因果循環中,你還要怎麼樣才相信!所以,這些人心裡就是貪著世間法,我叫他要放下,他根本放不下。
你連世間法,你都放不下;你連二乘都沒有辦法學,何況是大乘佛法,更別說是學一乘了義了。講到大乘佛法,連二乘人他都害怕,有很多的人就是沒辦法信受。他總認為學佛還是得搞搞世間法,所以叫他放下,他覺得很難信,怎麼可能!淨土宗講的念佛,十念、一念頓證阿鞞跋致。講這個給他們聽,他們絕對不信,最可憐的是連他自己不信都還不知道。你要是聽了我講,你肯回頭,你知道自己錯了,你真的放下世間,深信大乘,心不退轉,那你算是開始入門了。肯放下二乘知見、放下外道知見,那你還有救;如果聽了這真話,你還不願意放下,或是連自己沒放下,你都還不知道,那就真的很糟糕了!像很多的人,其實他自己沒有放下,他也完全不曉得,他完全不曉得自己不信淨土、不信大乘。你跟他講,他還說:我信。」他這「信」,只是嘴巴信。否則我告訴你世間法要放下,你為什麼不能接受呢?就是因為你不信嘛。佛門淨土宗講:信願行三資糧你連第一個「信」:「相信阿彌陀佛」的這個基礎都沒有了,你怎麼說你願生淨土。教你放下這世間,你都不願意,你在那裡起大煩惱胡說「人沒做好,怎佛」那你看古代的那些人,他做了好人,他佛了嗎?
佛不是從做人而來,佛從悟心而來,連禪都不是坐可得,何況佛。佛豈是做人可得,佛是明心見性。你學一些不了義法,那個不能成就,你這知見轉不過來,跟你講一乘,你絕對不能接受,這裡只是序品而已,到後面世尊要正式講法華經的時候,你必然退席,你就會起大煩惱。因為世尊講這部經,人天驚怖,善根不夠的,會自然淘汰。你不願意聽、不願意學,我也不會留你,釋迦牟尼佛有威神力、有大智慧力,會自然讓你走-自然淘汰。所謂「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這個法難信,釋迦牟尼佛會讓你沒辦法聽,或是突然不願意來聽,因為你不能接受,也沒這個福報善根,所以聽到一乘法,你就起煩惱業障!這部經告訴你:「你就是佛!」大眾很多都懷疑我就是佛」?我還有煩惱啊!就已經跟你講,煩惱性空,你偏就是很多疑問。煩惱性空、貪瞋癡性空、戒定慧也性空,告訴你貪瞋癡就是戒定慧,你一定要起大煩惱、一定要謗佛。連舍利弗在法華會上都還起煩惱,你的智慧不如舍利弗啊!所以你要趕快轉過來,求佛加持,發大乘心求無上道。
為什麼這一品,我們花這麼長時間來講,就是要給你做個發的由序,讓你在這裡先做個準備,知道將說大法,不是講一般的權乘、一般的小教。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告訴我們,這是世間難信之法,世間人難信,因為他世間知見放不下。所以你自己要能夠發菩提心,求無上道,沒有聽過的法,要發願去聽、發願去學,要提升自己的道業。在這裡文殊菩薩先給我們講出來,必說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劫。


菩薩要講他過去所見到的,「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劫。」「阿僧」翻作中文叫「無央數」,就是現在人講的:很久很久以前,非常久。


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裡講佛十個德號,號日月燈明如來,這「如來」是在日月燈明下面。「十號」,有些是省略如來,有些是省略世尊。就是省略前後,有好幾種不同的說法,但是都可以講通,都是佛的德號。這是講過去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日月燈明「日」代表定,「月」代表慧,「燈」代表化他,都是光明。定慧化他之德,所以日月燈明;也代表心性自性。日光能照天下,月光能照黑夜,日月所不及者,室內燈光能照,所以叫普照一切, 這兩種解釋都講通,第三種也可以。還有不同的解釋,不同的說法。如來的名號功德無量無邊,可以用權、實二智來解釋,「日月」是實智,「燈」是權智,權巧方便接引日月所不及的眾生,就是指那些沒辦法一下子接受真諦的眾生。所以,對於世間法來說,二乘所說的是真諦,跟你講涅槃,講苦集滅道,這真諦;但對大乘來說,二乘那就算俗諦法為什麼呢?為接引沒有辦法馬上學大乘的眾生,而開俗諦法,說的「真」,不是真正的涅槃。二乘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所謂「我雖說涅槃。是非真滅。」的涅是諸法有滅相,是寂滅之相。它是滅掉諸法,心不緣一切法,內守,住在寂靜地當中,但所緣的境界還是法楞嚴經講「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所以不是真正究竟法對於乘來說,這就是俗諦,《法華經》講叫「化城」,這部分到後面化城喻品,就會跟你說明。二乘人所證的如同化城一樣,不是真的寶所。經上說那些商人去尋寶,路上累了,不願意再走下去,所以佛就跟他講個「涅槃」,幻化一座城池,讓他暫時休息,不是真正找到寶物,這部分講到後面經文時你就會知道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這些就是如來的十個德號。所謂「應供」是應受供養;「正遍知」就表示正知見,遍知一切眾生根欲、根性;「明行足」就是對於修行明,而且做圓滿,「足」就是滿足;「善逝」就是善於示現涅槃,令眾生能夠對佛法生欣樂心,對於佛法能夠生珍惜的心;「世間解」就是解世間,知道世間如夢幻泡影;「無上士」:以前稱有知識、有學問的人為士大夫,那我們稱佛為無上士,也就是有知識者裡面最有知識的;「調御丈夫」就是善調煩惱;「天人師」是天上人間第一之導師;「佛。世尊。:「」是覺悟;「世尊」就是世人所尊敬。這就是如來的十個德號。


那麼,下面:
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裡說的正法,初中後都是善法,但是,初非中,中非後,後非初中,這個搞清楚,講聲聞乘、支佛乘、菩薩乘,三法沒錯,但是菩薩乘不是聲聞乘不是支佛乘。這在無量義經面就講到,江水、河水、海水。所以為什麼佛先講無量義,雖然跟你講三乘,但是義趣不同,你解的不同,你得法、得果、得道也不同,所以有些人講:小乘的經典裡面,有大乘的內容。其實只有大乘的文字,並沒有大乘的義趣。就像大乘講涅槃,小乘它也講涅槃,名字雖同,但其義不同。釋迦尼佛在無量義經裡講,雖然都叫涅槃,義趣不同。我給你舉一個比喻,你就很容易清楚了,國小有數學,國中有數學,高中有數學,大學有數學,博士班有數學,同樣都叫數學,但是裡面的內容不同,所以雖然都叫涅槃,但是裡面的境界不同。中國的道教,也講「空」也講「無為」,但是的「無為」是有個「無為」,並沒有離開我相,所以還沒達到究竟。而佛法所講乃是一乘的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裡面有我、無我,隨緣善立,沒有所謂「我」與「無我」,所以可以方便示現我、方便示現無我,這個就自在了
所以跟世間所講的「無為」,雖同樣都叫「無為」,講得並不一樣。在佛法裡面有初中後,雖然你在小乘經裡面你有看到一些好像有講到大乘的東西,但那只是名字同而已,他所結歸並不在大乘,甚至現代人胡說八道,錯導大家,他說小乘的上座部是等於大乘,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根本完全搞錯!那些人非但不解大乘,也不了解小乘,兩個他都不懂,才會說出這樣錯誤的知見。


我們這裡跟你講正確的觀念就很重要了,大迦葉尊者從來沒說他的上座部就等於大乘,如果有說,那一定大說特說。所以今人雖看一堆佛書,甚至出家了,他也不解小乘,小乘在修什麼他並不知道,而且也不解大乘。因為十方佛土中有一乘法。所以就知道這些人,對大小二乘都不了解,根本就是個附佛外道,你要懂得,要有正知正見,那些人不懂大乘,也不懂小乘佛法講初中後雖都是善,但是意思不同。他說「其義深遠。其語巧妙。純一無。」目的都是要攝歸一乘。所謂「其義深遠。其語巧妙。」意思是說「善說喻,善說涅槃,全都是要接引眾生,都是具足清白梵行之相,都能夠讓你出離為求聲聞者,說四諦法,度生老病死得究竟涅槃為求支佛者,跟你「講十二因緣,讓你知法滅,知這世間是滅相,十二因緣本自不有。」知法不有,滅除十二因緣,從這裡證支佛果。支佛翻中文叫獨覺,或叫緣覺,他是觀十二因緣空,所以證緣覺果為求菩薩者,為諸菩薩說六波羅蜜法,加個,就是「應而說」,應六波羅蜜。因為他求六波羅蜜,就跟他講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
以下講過去佛。
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復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姓頗羅墮。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

復次有佛,也叫日月燈明。復次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這是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一樣的,都叫日月燈明,也都同姓,姓頗羅墮。頗羅墮翻中文叫利根利根也就是顯示他的根器很利很聰明。這聰明不是世間的世智辯聰,是佛法講的有大智慧,善曉了諸法性相,通達大慧到彼岸,這叫利根文殊菩薩講:彌勒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亦如前佛」:亦如第一尊佛一樣,初中後善。


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植諸善本。


這個是講最後一尊佛,未出家時有八個王子,第一個叫有意第二個叫善意,乃至第八名叫法意都是有大乘善根。那麼這個名字,你再去看祖師大德們講的,每一個人的表法有一點不同有意」就是有大乘意;「善意」就是善發菩提;「無量意」就法無量、知心行無量;「寶意」以心為寶,所以叫寶意,......等等的,的意思,都是能夠歸自性,所以是依此而立這「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諸王子聞父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悉捨王位,亦隨出家。」這些王子也捨棄王位,出家學道,發大乘心,常修梵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諸善本。這裡講他的八個王子,就是代表我們的八識、八心王,八心王「見父出家」,就是見聞到如來說一乘法,「間放白毫相光。照東方八千佛土。」也同時發願隨父出家,發大乘意。八識所緣的境界相分名為「四大」,就是「領四天下」,包含我們這個身器界所以這就是這裡的表法代表八識,我們的根身器界就是八王子跟四天下,「四天下」就是代表四大地、水、火、風,也可以說這八識具有四智,這就更圓滿了。所以說「各領四天下」,當你迷時候,名為八識,覺悟的時候轉成四智能領四天下,能發大乘意,顯示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就具有四智成所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跟大圓智。八識本具就四智,你沒轉過來,還是八識,現在有一些居士他執定這第八意識就等於是真如,那是他自己打妄想。這也就是玄沙師禪師所講的:「學道之人不識真從來認識神。」他把第八意識當作是根本,當作是真如,這種正是祖師講的「無量劫來生死本作本來人。」所謂「人」就是白,腦筋有問題叫人。「作本來人」,他把第八意識當作是真如,那就跟凡夫沒什麼兩樣了。說「轉」只是名字上用「轉」這字,其實是你正知正見開發出來而已所以換個名叫做如來藏,叫做第九識。第九識叫阿陀那,唯識宗有講到第十識,第九識是講阿陀那,就是白淨識,《解深密經》裡面說:「阿陀那識甚細。一切種子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可是現代有一些一直批評祖師的居士還有一些出家人不學道,學批評祖師,其實是他把這意識搞錯了,他不知道第八意識轉過來要透過修行,透過習佛法,習正知正見,才會變成白淨識。無明習氣消除,它才能轉,不是現在帶著煩惱就等於真如了。「」是真如沒有錯,一切法的體都是真如,所謂「知冰是水猶賴湯汁悟妄即真佛慧而鍊。」還是要藉由般若智慧,藉由佛法的習,把你的習氣給除掉。所以為什麼釋迦尼佛在唯識宗很重要的一部經-《解深密經》中講「阿陀那識甚細」,裡面含藏眾生無量劫來習氣種子,「習氣種子瀑流」,對於凡夫二乘,他不太仔細說明,「我於凡愚不開演」,「凡」就凡夫,「愚」就是二乘,為他們不曉得有八識,認為六識是互相轉生而來的,認為諸法是四緣生。實際上,若認為諸法四緣生,四緣從何生「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這四緣又從哪來若從「他」生,如是輾轉,推至無窮,那就變「無因生」。如果四緣自己能生,那就變「自然生」,既然自然生,諸法就不從四緣生,那說諸法從四緣生這說法就不攻自破。所以在唯識宗講這說法是能破,而不是真能、真能破,不是真正
如果說六識互相轉,那是怎麼轉那應該轉出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十一、十二、......,為什麼後面的七十識,小乘人你不知道?如是輾轉下去,那你應有無量的意!這些是由祖師大德為我們破斥的,所以知道二乘不究竟。小乘說諸法從四緣生,若四緣從生,那就變無因,無因則不能說諸法從四緣生。若四緣自己生,那就變自然生,自然生就等於撥無因果的邪見了,所以龍樹菩薩講:小乘學到後來撥無因果變成邪見外道。龍樹菩薩是小乘的論師,他太懂小乘法了,直到他學了大乘他才知道,自己所學從來都是錯的,你們去看攝大乘論攝大乘論是無菩薩作的,他們兄弟都姓天親,世親菩薩是弟弟,以前是學小乘的,是小乘的論師,是千部論師,有幾千部的著述,後來他們都是小向大。天親菩薩是無菩薩去度他的,他學了大乘以後,才知道原來他毀謗大乘罪很嚴重要割舌頭懺罪!無著菩薩說:你把你的舌頭留下來,用舌根讚大乘。所以天親菩薩轉過來了
  看過小乘佛法的人就曉得,根本不圓滿啊祖師大德已經為我們把它破盡了,諸佛如來已經為我們破盡。小乘只是方便說而已,並不是真實的,學小乘到後來就變無因生。到底世間怎麼來的他們搞不清楚有看過祖師大德開示就會懂,就不會被騙;不是說小乘的完全不對,只是你要知道它不究竟。



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


這一段是時日月燈明如來說大乘經,名無量義跟世尊所做的完全一樣,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此經已,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無量義處三昧。這就是要告訴你,佛之前所說的三乘法都只是方便說而已,實際上是要會歸一乘,你不要搞錯了。學《無量義經》不是要你變成去做世間的善事,這是錯中之錯,學《無量義經》是要修學大乘、修學一乘佛法,要能明心見性,而不是變成資源回收、變成開醫院,賣一些醫療用品,那就不對了,那不是真正慈悲眾生,幫助眾生,那些都只是表面而已,就是我們現在人講偽善,甚至是「外道善。亂菩薩法」讓大家以為學佛、行菩薩道就是做做善事,這是完全不對。這《無量義經》你要真正去深入,這一部經相當殊勝,所以世尊讚為甚深大乘無量義經》,尊無過上,也是非常尊貴,沒有超過其上的。為什麼?因為所說的都是一乘,所以尊無過上。所謂入無量義處三昧,就是知一切法即心自性,這就是入無量義處三昧,所謂「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所以,菩薩能夠善住於此,就是名為住無量義處三昧。釋迦牟尼佛入無量義處三昧,日月燈明如來亦復如是,所以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曼陀羅華」就是白色的花,摩訶曼陀羅華是大朵白色的花,加摩訶就是大的意思,「曼殊沙華」是紅色花,摩訶曼殊沙華,大的紅色花。而散佛上諸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六種震動代表六根出脫無明,打破無明的一個瑞相,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優婆塞優婆夷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那羅摩睺羅伽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等。這是講當時候參加日月燈明如來這場法會的大眾,有比丘、比丘尼、有天龍、有人、非人、小王、轉輪聖王。「小王」就是一般的國王稱為小王,轉輪聖王可以稱為「大王」,他王於天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這是文殊菩薩說他之前,在日月燈明如來會下所看到的,「爾時世尊同樣的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靡不周遍。」現今釋迦牟尼佛的狀況完全一樣


如今所見是諸佛土。


就跟今天你在光中見到諸佛剎土,種種的菩薩行道、諸佛教化,乃至菩薩涅槃,就像前面偈頌所說的同樣,這是文殊菩薩說他過去曾經看過。


彌勒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


當時候有二十億的菩薩聽法,可見當時候的盛會非常殊勝,單就菩薩聽眾就有二十億。有些人說:「現在那些外道,怎麼人那麼多,場子也很多!」其實是算少的,講經法會上,人家菩薩隨便一來就二十億、幾百億;外道了不起就幾千人,一、兩萬人而已。大乘佛法就是這麼殊勝,你來參加大乘的講座,不光只是人來聽,天龍八部都在聽,諸大菩薩、他方佛都會隨喜,所以你來到這講堂,你會感覺到不一樣,就是現在人講的「磁場會特別好」,這是真的,有佛光加持,尤其是在末法,能夠聽《法華經》,能夠講《法華經》,都是釋迦牟尼佛加持。能講,不是自己真正有什麼本事,這都佛力在加持。你聽得歡喜,你聽得懂,也是佛光加持,讓你業障暫時不要起來,甚至在法會上直接消除業障,這真的都有佛力加持,是有經典依據的。這裡二十億的菩薩樂欲聽法,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也想知道這光是何因緣


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這時候會上有菩薩,名曰妙光,所帶的弟子有八百個,這時候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所請,所以說大乘經,名為《妙法蓮華》,也就是講這一部經。此經即是如來的正法,如來的全身,所以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不只一佛護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咸皆護念,護念你,讓你能夠智慧增長,讓你能夠深信大乘,讓你消除災難。讀《法華經》會消災免難,比你去拜鬼神還有用,比你做法會都有用,這是可以保證的,因為法會的懺本中很多內容是祖師寫的,雖然殊勝,但是遠遠不及釋迦牟尼佛所說。還是佛講經殊勝,所以你讀法華經,很多業障都能消掉,什麼業它都能消,你們在讀經前有一偈:「假饒造罪過嶽。不須妙法兩三行。」兩三行的《妙法蓮華經》就能消除你「超過嶽」這麼多的業障,「嶽」就是高山,這高山我們用最高的「須彌山」來比喻,造罪如須彌山這麼大,《妙法蓮華經》兩三行就把這罪業消掉,所以你讀經都有它的功德,都能開悟,都能見性。讀不懂,沒有關係,我告訴你:求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會加持你讓你通達《法華經》,甚至直接為你摩頂授記。

南嶽慧思大禪師十五歲的時候,讀《法華經》讀不懂,所以他就哭啊!喊啊!說:「誰能來教我」!就感得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來摩頂,菩薩摩南嶽慧思大禪師的頭頂,摩了以後,他看《法華經》完全通達。你看南嶽慧思禪師的像,他頭上有個肉髻,那個就是普賢菩薩摩頂以後所留下來的─「肉髻」。自此大師對《法華經》完全懂,對於大乘通達無礙。甚至他能為天台智者大師做印證,他是智者大師的和尚,智者大師的修為沒有他高。智者大師在中國是非常厲害的祖師,人稱「東土小釋迦。但是,南嶽慧思大禪師曾對智者大師說:「你的境界只有我能印證。」既然能印證智者大師,當然修證功夫在他之上。南嶽慧思禪師是讀《法華經》的,很多外道妒他的辯才,拿毒藥害他,他的弟子有些都被毒死,他學法華觀,他用大乘的止觀,他沒事,毒不死他,所以你就知道讀《法華經》的功德,這是舉南嶽慧思大禪師的例子。如果你看不懂,就求普賢菩薩,他會加持你,因為這是普賢菩薩的願,在末後經文部分就會看到


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佛講《法華經》講六十小劫,我們這裡只有七卷的經文,從頭念到尾也不要你六十小劫,大概八個小時而已,你就能夠把《法華經》讀完。當時「聽佛所說」是六十小劫,所以我們現在這《法華經》是精華本。於時會眾不起於座:大眾不起於座,佛也不起於座,而且聽經的大眾身心不動,經六十小劫。這六十小劫聽佛所說,「謂如食頃」就像吃頓飯的時間,這劫圓融。這是小乘法所沒有的,跟小乘人講一念照入於多劫他們體會不到「念劫圓融」。一一念劫收一切」是這時間裡所有物都能總收,於一念中顯現,這是「念劫圓融」。這是華嚴初祖杜順和尚作的漩澓頌裡面講:「一念照入於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這是收時為短時,所以六十小劫謂如食頃,就像你吃頓早餐一樣,半個小時,聽眾沒有人感覺到疲憊、不想聽,畢竟都是有大乘善根,所以「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


這是日月燈明佛告訴大眾,包括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婆羅門」就。他說:如來把《法華經》講圓滿了,「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就是要圓寂,如來的無餘涅槃是真正無餘,一般阿羅漢的涅槃叫「有餘涅槃」,所謂「有餘」就是習氣還沒除掉,不是真正涅槃


時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即授其記。告諸比丘。是德藏菩薩。次當作佛。號曰淨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這是會中有菩薩名曰德藏,日月燈明佛為他授記。佛告訴與會的大眾,他說:這德藏菩薩在我之後接著作佛,號淨身如來,多陀阿伽度,「多陀阿伽度」就是如來的印度話。「阿羅訶就是應供」。「三藐三佛陀」的「三藐三佛陀遍知,也是講佛的十個德號,說德藏菩薩將圓滿成佛。


佛授記已。便於中夜入無餘涅槃。
佛授記完後,中夜佛就入涅槃了,


佛滅度後。妙光菩薩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皆師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這是日月燈明佛入滅以後,妙光法師持《妙法蓮華經》教化眾生滿八十小劫,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八子,就是前面講的八王子,皆妙光,所以這意思是講八識依般若而轉變,轉成四智。這妙光代表般若智慧。妙光教化。令其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無上菩提堅固道心,皆不退轉。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供養無量百千萬億,這是非常多的諸佛如來,皆成佛道。這八王子都師妙光而成佛。所以是八識依般若而轉成智慧,如果不依般若,這八識沒有辦法轉。


其最後佛名曰燃燈,這燃燈佛是古佛。「法王破有,如燈續明」名為燃燈。破除一切眾生執有的心名曰燃燈,這是燃燈佛的意思。大家讀過金剛經,都知道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和尚,世尊的老師是燃燈古佛。由此可知文殊菩薩在很久之前就參加過了這盛會。燃燈佛會下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為什麼叫求名?因為他貪著利養,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求名就是著名字相。一旦著名字相,你就會像求名一樣,雖讀誦眾經而不通利;著境界相亦復如是。即使你修行,有禪定的境界、念佛的境界,也讓你沒有辦法通利,「通利」者就是見性。所以說「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總是多所忘失,故號求名。所以貪求名利者,你就要小心了。「是人亦以種諸善根因緣故。得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這人因為在佛門有種些善根,所以遇到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他對佛法很恭敬、很尊重讚歎。也算是恭敬供佛。我們現在講:還有一點善根


彌勒當知。爾時妙光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薩。汝身是也。
這是文殊菩薩把當初的因緣講出來。這妙光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為什麼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他也是燃燈古佛的老師,今天再來示現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文殊菩薩在佛門裡面相當受到人家尊重,他過去就已經成就了,號「龍種上尊王佛」,現在示現叫文殊菩薩。燃燈佛是跟文殊學出來的,釋迦牟尼佛叫文殊菩薩應該要叫師公,殊菩薩是來助佛轉輪。釋迦牟尼佛跟這裡的眾生有因緣,所以文殊菩薩也來幫著教化,做助教,不為名利,真正是為利益眾生,這裡就看他的示現。
求名菩薩是誰呢?就是彌勒菩薩。所以為什麼用彌勒菩薩來請問,因為彌勒菩薩代表世間人貪求名利,見到這瑞相,沒有辦法通達所以請文殊師利菩薩來做說明,這就是他們兩位的表法


今見此瑞。與本無異。是故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所以總結,如今看見這瑞相,跟過去所見一樣,所以知道釋迦牟尼佛必說《妙法蓮華經》。因為過去他妙光菩薩的時候,就已經看過這樣的瑞相。日月燈明如來顯現這樣的瑞相以後,就講《法華經》,而他當時也是持《法華經》教化八王子直至成佛,然後再來這裡示現文殊師利法王子,為大眾再請《妙法蓮華經》,再說當初的因緣。大眾是以彌勒菩薩做上首,彌勒菩薩就是「求名」,彌勒菩薩過去生就是貪求名聞利養,所以世尊教他唯心識定,教他觀萬法識。在《楞嚴經》中,彌勒菩薩說: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大家可以去看《楞嚴經》,經中有講他過去生都是因為貪著利養,所以佛教他怎麼樣修。既是唯心,他就不攀緣,不貪取了,皆是心性之名相而已,但有名字無有求心,了知萬法唯識,唯識其實就是唯心,「識」是心之用,你覺悟了,它就是作用。實際上,它現在還是作用,只是迷在用上,所以教你要轉過來。
所以馬鳴菩薩講:阿賴耶識是怎麼來的?就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名「阿賴耶識」。非一非異,「不可說同」:不可說它等於真如,也不可說不同。可是不懂的人,就會說同,或是說不同。學「生滅唯識」的人,他就會說「不同」,迷失本來了,把識當作真心,所以他就說「一樣」,他不知道心性迷悟之關鍵,所以他認為一樣。
正變成正如祖師所說:癡人喚作本來人。他就盲修瞎練,毀謗祖師大德。

法華經